漕澗鎮人口多少人
1. 漕澗鎮的文化教育
教育基本情況
漕澗鎮是雲龍縣經濟中心,大理州經濟強鎮,雲南省經濟重鎮。全鎮國土面積393.65平方公里,總人口34338人,有漢、白、彝、阿昌等12個民族,轄7個村民委員會156個自然村。有一所縣級中學——雲龍二中,現有教職工104人,高中專任教師60人,初中專任教師27人,上學年在校高中生717人;有 2所鎮級初級中學,現有教職工77人,上學年三所中學在校初中生1884人;有10所村級完小,2個初級小學,20個村小學校點,上學年在校小學生2900人。今年全鎮教師編制275人,其中初中教師77 人,小學教師198人,中小學教師中,大學本科學歷14人,專科學歷139人,中師學歷60人。學校基礎設施情況:二中校園佔地面積13833.5平方米,校舍建築總面積6659平方米,鐵廠初級中學校園佔地面積12527平方米,校舍建築總面積2460平方米,漕澗中學校園佔地面積6533平方米,校舍建築總面積4872平方米。全鎮小學校佔地面積62727.7平方米,校舍建築總面積19643平方米。
漕澗鎮仁山村阿昌族教育發展情況:阿昌族是我省七個人口較少民族之一,在大理州境內,雲龍縣漕澗鎮仁山村是唯一的聚居地。解放前由於民族歧視和民族腔滾褲壓迫等原因,阿昌族不敢承認自己的族屬,自稱「漢族」。解放後,隨著黨的民族政策的深入落實,阿昌族人民強烈要求恢復原來的族別,經過各級民族事務委員會的反復調查,大理州民族事務委員會於1988年正式批准承認居住在漕澗鎮仁山村的315戶、1576人為阿昌族。阿昌族語言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阿昌語支。歷史上由於與漢族和白族長期雜居,現在漕澗鎮仁山村的阿昌族已多部分講漢語,大部分人通曉白語,阿昌族語僅保留個別詞彙和一些地名。阿昌族人聰明能幹,豪放爽朗,勇敢善良,是一個能歌善舞的民族。
2003年,省委、省人民政府把漕澗鎮仁山阿伍簡昌族村列為「四通五有」示範村,作為西部少數民族開放的重點村之一進行建設;2006年,又實施了《雲南省扶持人口較少民族發展規劃(2006—2010年)》,為本地區的各方面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機遇與平台。歷年來,在黨和政府的關心下,在上級主管部門的領導下,雲龍縣漕澗鎮仁山村的教育事業取得了長足發展,為當地的社會經濟發展提供了強備肢有力的支援保障。
2. 雲南省大理市白族自治州雲龍縣漕澗鎮大坪村委會嘎假組有這個地方嗎
雲龍縣漕澗鎮大坪村委會嘎假,屬於山區。距離村委會4.50公里,距離鎮14.50公里, 國土面積1.26平方公里,海拔2050.00米,年平均氣溫25.00℃,年降水量2300.00毫米,適宜種植水稻、玉米等農作物。有耕地175.20畝,其中人均耕地1.10畝;有林地1151.00畝。全村轄1個輪搭咐村民小組,有農枝帶戶38戶,有鄉村人口156人,其中農業人口156人,勞動臘純力92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80人。2012年全村經濟總收入96.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4410.00元。 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業、養殖業為主。
3. 馬鞍山村的介紹
馬鞍山 村隸屬於漕澗鎮鐵廠 行政村,屬於山區。位於漕澗鎮東 邊,距離村委會8公里,距離漕澗鎮27公里,國土面跡豎慧積有2.87平方公里,海拔2180米,年平均氣溫18℃,年降水量 2300 毫纖臘米,適宜種植 玉米 等農作物。有耕地219.2 畝,其中人均耕地1.25畝;有林地3278.5 畝。全村轄 1個村民小組,有農戶38 戶,有鄉村人口人,其中農業人口176人,勞動力75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75人。2007年全村姿答經濟總收入11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495 元。該村屬於貧困 村,農民收入主要以 種養 為主。該村截止2007年底,已實現通水、通電 、通路 、通電視 、通電話 ,無 路燈。全村有13戶通自來水,有 15戶飲用井水,有25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占農戶總數的65%)。有38戶通電,有0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30戶(分別占農戶總數 % 0 %和1.07 %);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5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0戶(分別占總數的18 %和 0%)。該村到鎮道路為土路;進村道路為土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8 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8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0輛,拖拉機2 輛,摩托車0 輛。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0 戶;裝有太陽能農戶0戶;建有小水窖 0 口;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廚、改廁、改廄)的農戶0戶。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0畝,有效灌溉率為0 %,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 0畝。
4. 涼亭離瓦窯多少路公里
涼亭離瓦窯20公里。 長空萬古,渺渺星輝,讓一切都保持點距離和神秘,可望而不可即,不是更有情念慎嗎?留一點餘地給神話和迷信吧,何必趕得素娥青女都走投無路,「逼神太甚」呢?寧願我渺小而宇宙偉大,一切的江河不朽,也不願進步到無遠弗屆,把宇宙縮小得仔配敬不成氣象。
——《催婚賣則鈴》餘光中
5. 關於大理州民建鄉的歷史
明代,為漕澗土千總所轄。清代屬榮里(裂春孫今漕澗)。民國初屬第四區,民國19年(1930)屬第五區,民國28年(1939)為第五區下轄的永華鄉。建國初分為民族、建設2鄉,仍屬第五區,1958年兩鄉合並改為民建公社,屬漕澗聯社。1962年並入漕澗區,1975年從漕澗公社中劃出布麻、只嘎、邊江、岔花、坡腳大隊成立布麻公社,1982年10月26日更名為民肆鏈建公社。1984年改為民建區,1988年改為鄉。1996年,面積214.7平方千米,人口0.9萬人,轄邊江、岔花、只嘎、布麻、坡腳5個行政村。
民建鄉位於雲龍縣西部,國土面積214.7平方千米,鄉政府所在地大坪子距縣城160千米,東與漕澗鎮接壤,南與保山瓦馬鄉相連,西臨怒江。境內山高谷深,溝壑縱橫,海拔垂直高度大,最高海拔3550米森租(志奔山),最低海拔730米(孫足河口),立體氣候。
民建鄉轄坡腳、布麻、只嘎、邊江、岔花5個村民委員會,69個村民小組。 全鄉總戶數為2081戶,總人口為9264人,人口自然增長率4.47‰;居住著白、漢、苗等7個民族。
6. 河邊村的介紹
河邊村隸屬於漕澗鎮 1新勝 行政村,屬於山區。位於漕澗鎮 西 邊,距離村委會 5公里,距離漕澗鎮 20公里,國土面積有 1.8平方公里,海拔1480 米,年平均氣溫 22 ℃,年降水量 2240 毫米,適宜種植 玉米水稻 等農作物。有耕地 118 畝,其中人均耕地 1.07 畝;有林地2033.98 畝。全村轄 1 個村民小組,有農戶 24 戶,有鄉村人口 110 人,其中農業人口 72 人,勞動力72 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 68 人。2007年全村經濟總收入 34.4 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 1400 元。該村屬於 其他 村,農民收入主要以 種植業林業 為主。2該村截止2007年底,已實現通 水 、通電 、通 路 、通電話 、通0 , 0 路燈。全村有 24 戶通自來水,有 0 戶飲用井水,有 0 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占農戶總數的 0 %)。有 24戶通電,有 0 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 19 戶(分別占農戶總數 100% 0%和 79%);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 19 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 13 戶雀歷漏(分別占總數的 79%和 54%)。該村到鎮道路為爛差 土 路;進村道路為 土 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 土路 的路面;距離最近的頃爛車站 19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 19 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3 輛,拖拉機 1 輛,摩托車 2 輛。
7. 雲南省大理市雲龍縣功果鎮有哪些村
我去過2次,真是個好地方,瀾滄江就在旁運物邊~~
雲南省大理市雲龍縣
功果鎮:【舊州、水井、丹梯、海滄、下塢、山西、湯鄧、湯澗、新山、核桃坪、金和、民主、功果13個行政村】。
2010年10月,為紀念滇緬公路上的「功果橋」對抗戰做出的貢獻,牢記歷史,弘雹行揚雲龍乃至滇西人民的抗戰精神,激勵民志和愛國情懷,將舊州鎮更名為功果橋鎮,政府駐地不變。調整後,功果橋鎮轄11個行政村。功果橋鎮是雲龍縣區域文化、經濟中心。
舊州鎮位於雲龍縣西南部,瀾滄江河谷。東連寶豐鄉,南靠保山市瓦窯鄉,西鄰漕澗鎮,北與表村鄉接壤。面積529.43平方千米,人口34574人(2006年末),有漢、白、僳僳、回、苗等16個民族。轄舊州、水井、丹梯、海滄、下塢、山西、湯鄧、湯澗、新山、核桃坪、金和、民主、功果13個行政村,228個村民小源悄嘩組,230個自然村。鎮政府駐新街,海拔1440米,距縣城74千米。最高海拔3656米(道人山),最低海拔1200米(媳姑壩)。瀾滄江由北向南貫穿鎮境72千米。有公路北通蘭坪縣,南接昆畹公路。景點有瀾滄江風光、道人山、營坪山、抗戰遺址功果橋、橋街飛龍橋望江樓、土司衙門、三七和良種場衙門遺址、董善慶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