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元一般灸多少時間
Ⅰ 人的關元穴在哪艾灸關元穴有什麼好處及怎麼灸
關元穴位在人體哪裡,患者可採用仰卧的姿勢,關元穴位於下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中下3寸(從肚臍到恥骨上方畫一線,將此線五等分,從肚臍往下五分之三處),即是此穴。
關元穴是人體保健要穴之一,艾灸關元堅持一段時間可以健康長壽、增強體質。關元穴是人體足太陰脾經、足少陰腎經,足厥陰肝經在任脈的交會點,此穴有精宮、丹田等別名。艾灸關元穴可以治療一切陽虛症、氣虛症,如氣喘短氣、畏寒怕冷、遺尿、小便頻數、尿閉、泄瀉、腹痛、遺精、陽萎、疝氣、月經不調、帶下、不食、精冷、中風 脫證、虛勞羸瘦等等。
關元穴又是小腸的募穴,所謂募穴,是臟腑之氣匯聚於腹胸部的意思。小腸是人體吸收營養物質的主要器官,而灸關元就能很好的促進腸道功能,增強其對營養物質的吸收能力
古今醫學家都認為關元穴是一個能起死回生的重穴,並且都認為刺激該穴的重要手段就是灸。艾灸此穴一定要掌握火候,那就是要溫而不燙,灸的時間要長,持續地溫灸,達到熱量內透,自覺腹內暖洋洋,熱乎乎,像融化般的舒適狀態。灸到紅暈為度。艾灸關元穴見效,腹內的寒氣會立時覺消散。每次灸的時間一般40分鍾左右,或長些,依個體的舒適度為限,隔日一次或每周灸兩次即可。艾灸用的艾條一定要用好的艾條,我自己做過多家比較的,覺得最好的,還是香怡艾條家的金艾條,某寶上面找一下他們家店,鋪就能找到,他們家的艾條比某名人家的金艾條好很多倍,但是卻很實惠,經常艾灸的朋友可以去試試,我現在和很多朋友在用他家的。
Ⅱ 艾灸關元穴起什麼作用
醫學家都認為關元穴是一個能起死回生的重穴,並且都認為刺激該穴的重要手段世則就是使用灸法。艾灸關元穴一定要掌握火候,要溫而不燙,灸的時間要長,持續地溫灸,達到熱量內透,自覺腹內熱乎乎,暖洋洋,像融化般的舒適狀態。灸到紅暈為度。艾灸關元穴見效後,腹內的寒氣會立時感覺消散。每次灸的時間一般20分鍾左右,依個體的舒適度為限,隔日一次或每周灸兩次即可。
如果您是陰虛體質者,那麼艾灸關元穴的時間不要過長,最好配合下肢肝經上的太沖穴等,體質不同灸的穴位和治療效果也不同。
關元穴是人體保健要穴之一,艾灸關元穴堅持一段時間可以健康長壽、增強體質。關元穴是人體足太陰脾經、足少陰腎經,足厥陰納臘肝經在任脈的交會點,此穴位有精宮、丹田等別名。艾灸關元穴可以治療一切陽虛症、氣虛症,如氣喘短氣、畏寒怕冷、遺尿、小便頻數、尿閉、泄瀉、腹痛、遺精、陽萎、疝氣、月經不調、帶下、不食、精冷、中風 脫證、虛勞羸瘦等等。
關元穴又是小腸經的募穴搜茄棚,所謂募穴,是臟腑之氣匯聚於胸腹部的意思。小腸是人體吸收營養物質的主要器官,而艾灸關元穴就能很好的促進腸道功能,增強其對營養物質的吸收能力,所以腸胃功能不好者也可以艾灸關元穴來調節。
Ⅲ 每次使用艾灸需要多長時間
艾灸 是常見 中醫 治療 疾病 的方法,艾灸的具體使用時間是有哪些的規定的。下面就讓我告訴你每次使用艾灸需要多長時間,歡迎參閱
艾灸到底多長時間
艾灸是通過燃燒艾葉來刺激人體 穴位 ,從而起到調整身體紊亂的作用,艾灸能夠防病治病,適用的范圍非常的廣闊,中醫認為艾灸治療能夠溫經通絡,還能夠補中益氣。但是艾灸的時間有講究,下面就來介紹一下。
艾灸治療病症時間充裕可每天施灸一次或隔天施灸,也可以一個療程(10天)後休息2~3天。身體病症調節好了之後可一個禮拜用2~3次就可以,艾灸穴位多可以分開灸,今天施灸一部分,明天施灸一部分。艾灸可以天天做或者隔天灸一次,但是艾條一定要用質量比較好的艾條,劣質的艾條容易損傷經絡並且耽誤治病的。
艾灸一個穴位5到30分鍾是比較常規的情況。做一次艾灸的時間一般在30分鍾到2小時。 艾灸一個穴位時間長短是靈活的。艾灸的話,一般15分鍾左右為宜,如果是 保健 灸的話,一周2次比較合適。艾灸一個穴在十分鍾左右,但是不同的部位有不同的注意:頭面部,3-5分鍾就行了,久了會容易上虛火.腹部,下肢時間可以稍久些,一般把穴位灸到微微發紅,有紅暈覺發熱即可換位置了.背部大概5-8分鍾,太久也會口乾咽燥.腰部可以久些,10-15分鍾都可以。
所以看過上面的介紹之後,艾灸時一定要注意時間的控制。艾灸療法能夠調節人體經絡,還能夠提高我們身體的免疫能力。艾灸之後,能夠排出身體毒素,能夠除濕,可謂是防病保健兩不誤。艾灸所使用的艾葉一定要是陳艾,並且在艾灸的過程當中要注意避免 燙傷 。
艾灸後的不同反應1、經絡竄感就是“灸感”,又叫得氣,有酥酥的感覺,這是好的現象。
2、感覺熱能竄到會陰,這是好的現象,說明對卵巢功能效果顯著,這是打通任脈、督脈、沖脈的現象。
3、做艾灸過程中,下腹中感覺有一股熱氣在形成,並能隨著人的意識而形成氣流,在人的經絡內來回的流動,上到頭頂,下到足底,經過的地方有酸、麻、脹、痛等不同感覺,這是非常好的現象。
4、做完艾灸後,面色變得紅潤有光澤,皮膚飽滿滋潤。 色斑 快速變淡、痘痘消失。
5、做完艾灸後,人的心情變得舒暢很多,心情很放鬆。非常好的感覺。
6、艾灸以全身微微出汗為佳,特別是額頭、手心、足心要出熱汗,易出大汗者一定是身體比較虛的人,需要用紅毛刺五加15克北五味子10克玉竹15克紅參10克白術15克防風10克煮水,每次飲150~200毫升,頻頻慢飲。
7、有的人艾灸時會出現寒感,甚至於灸後會覺得冒涼風,寒性體質的人多會出現這種現象,要多灸。
8、有的人艾灸時會出現熱感,腹腔發熱到後腰往上走到百會,往下走到湧泉。這種屬於經絡通暢,效果好。
9、有的人會出現沉感,是正常的,比較像壓了一塊大石頭。這種現象說明氣血循環不暢經絡不通。
10、肚子咕咕叫,或者排氣,這是促進腸蠕動,幫助排除身體的濁氣,是一種非常好的現象。
11、如果腹部或後腰出油,是 血液 粘稠, 血脂 高,血液毒素垃圾過多,是一種非常好的現象。
12、做艾灸的前幾次沒有什麼感覺,只有點熱,說明經絡不通,身體比較寒。
13、做艾灸時上半身熱或只是下半身熱,表明不怎麼熱的那半身的經絡不是很通。
14、灸的過程中有出現手心或足心出冷汗,是排寒氣的現象,然後才出的熱汗,說明體內寒氣重。
15、做完後口乾燥,咽喉難受,說明上焦有虛火,要做到要配合做肩頸灸,療效就會很好了。
16、開始灸很熱,過了一段時間後感覺不熱了,那是正常的平台期,還有就是經絡適應了,需要用猛火灸。
17、酸痛、疲勞、嗜睡(白天愛困):體質酸性,血液循環差,氣血不足,在灸後血液循環加快,所以體質弱的人前二、三次會出現乏力、睏倦現象。
18、 呼吸 急促或不順暢,情緒不穩定、頭重:心臟功能弱,心肌供血不足、血偏稠。
19、腎臟部位有酸痛感,(腰酸腰涼)尿量增加,尿色有變化: 腎功能 不佳,腎氣不足,陽虛。
20、做完艾灸後,臍部有出黃水的現象:這說明有 婦科 炎症或腸 胃炎 症。
21、做完艾灸後下部 瘙癢 、分泌物增加或有血塊:婦科不好、 月經不調 ,調整經期中,會出現短暫亂經。
22、做完艾灸後全身無力感或增加酸痛: 痛風 、月內風,體內有 風濕 ,幾次後即消失。
23、做完艾灸後持續出汗:體內濕氣重,艾為純陽之火,能幫助排濕去寒。
24、做完幾次艾灸會感覺口渴?非常典型的上實下虛的症狀,在做過幾次後出現好轉反應,感覺病情加重了,建議多喝水,可以3-5天做一次,中間穿插做 刮痧 , 拔罐 。
25、月經提前或推後:艾灸的作用最先走向的就是女性和男性的生殖系統,所以女性做艾灸月經3個月之內為調整期,月經可以提前或推後。
26、出水泡,出紅診是體內的濕毒,血毒過多,越是這種現象越要灸。
27、臍下出水泡,是有婦科問題,水泡下還有紅點是有炎症。臍周出水泡是腸道濕寒,嚴重的人會在臍周起一圈硬皮。
艾灸對人體的好處和壞處1、調和陰陽。人體陰陽的平衡是疾病發生和發展的根本。運用艾灸療法的補瀉作用,達到調和陰陽之功效。
2、溫通經絡,驅散寒邪。艾葉性溫加之點燃熏灸,使熱力深達肌層,溫氣行血。艾灸具有溫通經絡,散寒除濕、調理氣血、宣痹止痛之功效。
3、行氣活血,消瘀散結。氣見熱則行,見寒則凝,氣溫則血行。艾灸為溫熱刺激,可使氣血協調、營衛和暢、血脈和利而行氣活血,消瘀散結。
4、溫陽補虛,補中益氣。
5、回陽救逆。
6、防病保健,強身益壽。
艾灸療法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如所取穴位不同,灸法不同,刺激程度不同或施灸所用材料不同,因而功效也不同;因此,臨床應用時應當視具體病情選擇不同的穴位和操作方法。
在家艾灸的方法1.溫灸時先灸左方,再灸右方。
2.將艾條一端點燃,將燃端放入溫灸棒中。
3.以手掌試溫度高低,確定溫度適中,即可開始溫灸。
4.腹部用精油 按摩 完之後進行溫灸,用溫灸棒在腹部來回滾動,再點臍周穴點,(歸來、氣海、關元),使穴點經絡疏通皮膚光滑、紅潤。 溫灸時間:15分鍾。
艾灸的 注意事項1、灸器點 上火 後不可懸空過久,以免接觸皮膚時溫度過高,以致燙傷,如懸空太久,可先以手掌將灸器之溫度搓低後再繼續使用,每隔一段時間,應將灸器敲除支。
2、每使用灸條二至三條後,在灸器控制口會產生溫灸油垢,應以毛刷清洗,以保持灸條之通暢。
3、溫灸半小時內不要用冷水洗手或洗澡。
4、溫灸後要喝較平常多量的溫開水(絕對不可喝冷水或冰水)
5、飯後一小時內不宜溫灸。
艾灸的製作方法艾灸療法的主要材料為艾絨,艾絨是由艾葉加工而成。選用野生向陽處5月份長成的艾葉,風干後在室內放置1年後使用,此稱為陳年熟艾。取陳年熟艾去掉雜質粗梗,碾軋碎後過篩,去掉尖屑,取白纖絲再行碾軋成絨。也可取當年新艾葉充分曬干後,多碾軋幾次,至其揉爛如棉即成艾絨。
1.艾炷的製作
適量艾絨置於平底磁碟內,用食、中、拇指捏成圓柱狀即為艾炷。艾絨捏壓越實越好,根據需要,艾炷可製成拇指大、蠶豆大、麥粒大3種,稱為大、中、小艾炷。圖146。
2. 艾卷的製作
將適量艾絨用雙手捏壓成長條狀,軟硬要適度,以利炭燃為宜,然後將其置於寬約5.5厘米、長約25厘米的桑皮紙或純棉紙上,再搓捲成圓柱形,最後用面漿糊將紙邊粘合,兩端紙頭壓實,即製成長約20厘米,直徑約1.5厘米的艾卷。
3.間隔物的製作
在間隔灸時,需要選用不同的間隔物,如鮮薑片、蒜片、蒜泥、葯瓶等。在施灸前均應事先備齊。鮮姜、蒜洗凈後切成約2-3毫米厚的薄片,並在薑片、蒜片中間用毫針或細針刺成篩孔狀,以利灸治時導熱通氣。蒜泥、蔥泥、蚯蚓泥等均應將其洗凈後搗爛成泥。葯瓶則應選出相應葯物搗碎碾軋成粉末後,用黃酒、薑汁或蜂蜜等調和後塑成薄餅狀,也需在中間刺出篩孔後應用。
猜你感 興趣 :
1. 護膚每個步驟需要多長時間
2. 艾灸到底多長時間
3. 艾灸對經絡的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