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人口概況 » 遂溪縣志滿虛有多少人口

遂溪縣志滿虛有多少人口

發布時間: 2023-04-11 06:33:49

Ⅰ 清朝時期有多少滿族人口

105萬

旗編審壯丁冊載:
1648年也就是順治5年,八旗中的滿族有壯丁(大概是能當兵打仗的成年男子,有人說是16歲到45歲)55330,按照八旗一丁對五口的比例滲凱,那時候滿族一共有276650(漢人當時最少一億),不到30萬。

清末時滿洲八旗總數壯丁21萬,滿族人口一共105萬,入關260多年人口額外增長了將近3倍,是原來的近4倍叢碼喚,而同一時期的清末漢人有4億。

從1911清滅建立民國到現在2011年,1990年全國人口普查統計,滿族人口為9,846,776人,2000年模州統計的滿族人口數為1,068萬,現在2011年估計有1200萬左右,100年增加10倍,而2011年漢人估計大約13億,100年增加了3倍。

Ⅱ 明萬曆二十四年是哪年,萬曆二十四年是哪一年

自然環境

航拍洪氏始祖陵園

南夏村洪氏開基始祖四十六公陵園,是洪濬公與其長孫宗甯公的墓葬,陵園始建於宋咸淳九年(1273年),位於廣東省湛江市麻章區太平鎮南夏村田頭尾坡北側,座午加丁。西北側是濬公長子孫宗甯公的墓葬。前林清澈曲水,背於靈應強龍,左右雄山繞抱,四周翠柏綠林,自然景光優雅,氣候溫和,四季常春,田頭尾坡形似雄獅武象,有獅座獅椅,號稱「獅子坡」是湛江市郊正的名坡。

人文環境

洪濬公墓位於廣東省湛江市麻章區太平鎮南夏村田頭坡北側,南夏村現有人口五千人,墓之東南有濬公次孫宗寶公親建的廬山村、白泉水村,附近有濬公後裔分遷的南夏外村、南山下村、角塘村、下店村、後塘仔村,周邊總共有一萬三千多後裔,分布在濬公墓的周邊。

廬山村是湛江市古文明村,白泉水村是湛江市生態文明村,南夏村、後塘仔、南山下、角塘村、下店村是太平鎮老區村,有洪榮、洪妃生等烈士。洪濬公定居的南夏村,距太平市約五公里左右,東接白泉水村,東北依廬山村,西靠南夏外村,南接下店村、角塘村,北連家寮村、里光村。南夏村是太平市的西北部,以遂溪縣和城月鎮接壤。

洪濬公生於南宋,原籍福建省同安縣業儒鄉坎頭村,以才學特授雷州路判,任滿擇居南夏村。次孫廬山村宗寶公元順帝任申年殿試科甲第八名恩進士,十一世孫洪泮洙公,清朝雷州第一進士,二十世孫洪瀚公清庚戌科歲貢欽點七品小京官;十孫紹宗公曾任江西吉安府督糧廳、南安府、同知德化上高兩縣知縣。

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秋,陳瑸公倡導修建雷州東洋堤壩,拜訪泮洙公共同建議倡議集資修建之事。因泮洙公請陳瑸公到濬公墓陵視察,見到墓陵山青水秀,形如獅舞,贊賞美敬,順手隨筆題辭:

「山青水秀,長育人文」

意思是說,泮洙公有祖墓是蔭才出奇才之孫。泮洙公也順筆答題:

「吾祖盛德,福蔭千秋」

就是說,我之成功是祖之盛福蔭也。此兩辭後人已刻在碑上,不知道失傳何方,至今未能尋到。陳瑸公少年時,泮洙公為鼓勵陳瑸公勤奮向上曾贈一名辭:

歲序頻前輩老,留待少年雄。

洪濬公支系

洪氏源遠流長,據史載,洪氏仍共工之後,周太皇太白之巧梁孫,在世界至德文化專刻記述洪氏淵源,出自季歷之後(周文王之父)。濬公的曾祖為宋代名相洪皓公,濬公是洪皓公第三子洪邁公之後,洪邁公為中國錢幣值學家。

皓公(1088—1155)生於江西平樂,宋政和五年(1115年)登進士,後任禮部尚書;皓公第三子邁公(1123—1202年),據史載(有待進一步考證),邁公後裔濬公從福建同安特地授雷州路判。

濬公生一子世祿公,世祿生五子:長子宗甯承基南夏村、次子宗寶肇卜廬山村、三子宗室分建太回村、四子宗會遷孝慎運居洪富村、五子宗寧任瓊南兵備道,後擇居倜儻村。至今子孫發展至28代分布湛江、海南、廣西等地七十多村莊,約五萬人。

歷史沿革宋朝

始祖洪濬公:字深之,號淵如,行四十六。祖籍閩之泉州府同安縣業儒鄉坎頭村,南宋以才將授雷州路判。在任期間,秉正廉明,愛民如子,政績顯著。濬公任滿正值宋末元興,因兵寇猖獗;路途遙遠返鄉艱難而擇居雷地之北四十餘里的南夏村開基。濬公終於宋咸淳九年(1273年),當年卜葬於南夏村東北田頭尾坡。

元朝

洪宗甯:世祿公長子、濬公長孫。繼承祖業,定居太平鎮南夏村,為洪氏長房,現分遷20餘村。

洪宗寶:世祿公次子、濬公次孫。元順帝壬辰年(1352)中殿試科甲第八名恩進士,任河南開封府長汀縣府署,任滿肇卜湛江市麻章區太平鎮廬山村,為洪氏第二大房,現分遷30餘村。

洪宗室:世祿公三子、濬公三孫。分建城月鎮太回村,為洪氏第三大房,現分遷近10村。

洪宗會:世祿公四子、濬公四孫。以牧羊遷居白沙鎮洪富村,為洪氏第房,現分遷10餘村。

洪宗寧:世祿公五子、濬公第五孫。任職瓊南兵備道,任滿渡海返雷,擇居雷州市楊家鎮倜儻村開基,為洪氏第房,現分遷10餘村。

明朝

洪真護:濬公裔孫。明九年(1411年)辛卯科舉人。《海康縣志》有載。

洪化龍:廬山村人,濬公第十世裔孫,泮洙公之父。郡庠生,生性溫和慈厚,非常注重家風家教,對孝神鄉里有難來求助者,便慷慨解囊,而且不曾問償還。明宗禎壬申年(1632年)雷州府邑合制錦旗,以表其世德。明崇禎癸未午(1603年),遂溪縣縣尹朱盛氵雖 辟薦其優行,雷州知府王允康特嘉獎勵。《遂溪縣志》有傳。

洪有成:廬山村人,濬公第十世孫,泮洙公堂叔。公博覽書史,行誼端方,明萬曆二十四年(1594年),在鄉試中考中副榜,由歲貢任折江湯溪訓導;明萬曆三十七年(1609年)轉任吳川教諭。他除了學問以外,對其他毫無染指,當時巡按對其特加褒獎,以清廉勤儉著稱。據《吳川縣志》記載:「及歸,行李蕭然,吳人士至今思慕之」。《吳川縣志》、《遂溪縣志》均有傳。

洪彪:廬山村人,濬公裔孫。明嘉靖歲貢。任長汀縣縣丞。事上恪謹,御下精明,察物而史不能隱,執法而民不敢犯。清軍儲,絕羨余,恪其乃職,民有冰壺、秋月之頌。《遂溪縣志》有傳。

洪俊:廬山村人,濬公裔孫。嘉靖年歲貢,任將樂縣主簿。《遂溪縣志》有記載。

洪泮洙(1611—1704年):廬山村人,濬公十一世裔孫,字獻統,號垂萬。明崇禎十五年(1642年)由邑廩生午科鄉試第八名舉人。清順治十五年(1656年),署廣東瓊州府瓊山縣教諭。順治戊戌科會試第七八名進士,殿試三甲通政司觀政。是清朝雷南第一進士,據嘉慶版的《雷州府志》記載:

「國朝郡人登甲科自泮洙始」。

清康熙三年(1664年),泮洙公出任江南省徽州府休寧縣正堂,在職期間,政績顯著,《雷州府志》記載:

「任休寧政尚寬簡,雖強御必力摧之,休人頌之」。

清朝

洪泮泗:廬山村人,濬公十一世裔孫,泮洙公族弟,順治年縣學歲貢。《遂志》有載。

洪景慶:廬山村人,濬公裔孫,順治年縣學歲貢,任靈山縣訓導。《海康縣志》有載。

洪雲裘:廬山村人,濬公第十二裔孫,泮洙公三子,清康熙年縣學歲貢,任羅定州訓導。《遂志》載。

洪雲齡:廬山村人,濬公第十二世裔孫,泮洙公四子,清康熙年縣學歲貢,任茂名縣訓導。《遂志》載。

洪雲柱:廬山村人,濬公第十二世裔孫,泮洙公五子,清康熙年,府學歲貢,任縣訓導。《遂志》載。

洪明:徐聞人,濬公裔孫,清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任徐聞營把總。《徐聞縣志》載。

洪德元:廬山村人,濬公裔孫,乾隆己酉科府學拔貢,署瓊山教諭,任直隸新安縣知縣,以擒獲會匪老洪,議敘加一級。《遂志》載。

洪德鄰:廬山村人,濬公裔孫。廩貢生,授修職郎任永寧縣教諭;賜文林郎任新興縣教諭,加二級。《遂志》載。

洪德霖:廬山村人,濬公裔孫,援縣丞分發陝西。《遂志》載。

洪德星:廬山村人,濬公裔孫,授職縣主簿。《遂志》載。

洪翊行:廬山村人,濬公裔孫,乾隆丙丁,科副榜舉人。《遂志》載。

洪元超:廬山村人,濬公裔孫,乾隆丁酉科武舉。《遂志》載。

洪紹皦:廬山村人,濬公十裔孫,廩生,任廣州府訓導。《遂志》載。

洪紹宗:廬山村人,濬公十裔孫。援例分發江西通判。授承德督糧廳,歷署江西吉安府上高、德化縣兩縣知縣。《遂志》載。

洪翰:廬山村人,濬公二十世孫。清末宣統二年(1910年)庚戌由己酉科拔貢,殿試七品小京官。

洪榮(1916—1945年):戰爭時期烈士。二(1938年),加入,與吳定瀛、黃其煒等在太平圩建立通訊
,參加張炎的學生隊。三十二年,受遂溪縣黨委派到遂溪建新鎮卜巢村建立武裝,三十三,任遂溪縣聯防大隊第一中隊長,後任雷州游擊隊第二大隊長,三十四年,任南路第二支隊第一大隊長。1945年2月,洪榮奉命率隊西進廣西白石水地區,在合浦武利江谷埠河與敵作戰中犧牲。

洪漏(1909—1945年):南夏村人,1843年參加南路游擊隊。1945年2月在廣西合浦武利江谷埠河對敵作戰中犧牲。新中國成立成被追認為烈士。

洪國光(1922—1946年):南夏村人,,烈士,1943年參加南路游擊隊,後任南路老一團連長,1946年在家被捕於遂溪豆坡嶺被敵人殺害。

洪妃生(1925—1946年):太平鎮後塘仔村人,,烈士,游擊隊稅收員。1946年在太平鎮田頭尾
被敵包圍,突圍時犧牲。

洪布(1925—1949年):南夏村人,烈士,南路戰士。1949年在遂溪樂民圩被捕遇害。

洪鍾鎏(1898-1951年):雷州市松竹鎮下坑洪村人,濬公二十孫,字冠金,春秀公次子。廣東大學農學系畢業、少將、軍官。歷任廣東省城分局局長、省府秘書科長省農林處長、雷州城期間回鄉住海康建設局長開疏雷城下次水道,爭取辦海一中任首屆校長。調任重慶、任內政部總務司長。《海志》載。

濬公自開居至清末,其後裔世代書香,人才輩出,在古代科舉制度上,除了以上陳述,還有貢生、例生、廩生等百餘名,磬筆難書。濬公後裔,在近代史上,為國為黨為民,也作出了傑出的貢獻,現在任職廳級的,也有很多。

(第六屆理事會供)

Ⅲ 遂溪縣有多少個鎮鎮人口

遂溪縣常住人口最多的鎮為遂城鎮的211066人。

全縣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為430961人,佔52.26%;女性人口為393647人,佔47.74%。總人口性別比(以女性為100,男性對女性的比例)由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的107.88上升為109.48。總人口性別比在湛江市中排第5位,男女比例較為失調。

注意

全縣常住人口中,0-14歲人口為213243人,佔25.86%;15-59歲人口為455463人,佔55.23%;60歲及以上人口為 155902人,佔18.91%,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為113050人,佔13.71%。60歲及以上人口佔比18.91%在湛江市中排第1位,遠高於廣東省的12.35%,是湛江市老齡化最為嚴重的縣區。

Ⅳ 湛江市遂溪縣城月鎮格向村從哪裡遷來的

從歷史上看,湛江很多村莊都是從福建莆田遷過來的。
另外還要看姓氏,村裡的人可能是從不同方向遷徙而來。

你要確認的話,最好查一下村裡的族譜,這個最准確
再次,可以到遂溪縣的縣志辦公室查,這個也是非常容易查到的。
祝你好運!

在湛江地區,如果你隨便問一個本地人祖籍何處,他往往會告訴你是福建搬遷來的。而所謂福建,最多的是指福建莆田縣。湛江地區沿海到處可見的天後宮(又名天妃宮),現在一些廟門還掛著「閩陸恩波流粵土,雷陽德澤接莆田」之類的對聯。湛江地區為什麼有那麼多的福建莆田人遷徙於此?追溯起來,有政治、經濟、歷史、地理等各方面的原因,最主要的是:1.逃避戰亂而大規模遷徙;2.航海經商聚居於此;3.到本地為官宦滿後定居於此。

湛江地區主要地處雷州半島,古時人煙稀少,當地主要土著為古百越的雷人(現代往往將其與黎族混淆)。到唐代,朝廷有計劃地「徙閩民於合州」(唐合州轄今徐聞、海康、遂溪等縣),開始了閩民開發雷州半島的歷史。至宋代,已開始形成一些莆田人卜居的村落。如北宋開寶年間(968~975年),莆田人雷州府正堂黃勛,宦滿後定居於遂溪縣城內的平衡村;南宋初,莆田人遷居遂溪寮客村(以祖輩曾為幕僚,故名);宋寶慶元年(1041年),莆田柯姓官高州通判,落籍吳川高羅;嘉佑年間(1056~1063年),莆田人避戰亂遷居吳川塘馬村;太平興國年間,莆田吳保以進士歷官銀青光祿大夫,晚謫高涼參軍,遂占籍吳川為上郭村吳姓初始祖;南宋乾道年間(1165~1173年),莆田陳鏡在化州為官,其次子陳混卜居於吳川平城;淳熙年間(1174~1189年),莆田楊姓宦遊吳川,先居博鋪,後遷居於大山江鎮東涌村;隆興元年(1163年),莆田林蘭嶼遷居吳川霞街,其後人中最著名的是清道光年間狀元林召棠;慶元年間(1195~1200年),吳姓從莆田遷來湛江霞山南柳村;咸淳(1265~1274年)初年,梁姓從莆田遷至湛江麻章調塾村。

莆田人大規模遷徒到湛江,是南宋末年的事。德佑二年十二月(1277年元月),莆田人南宋狀元、參知政事兼權知樞密院事陳文龍歸守興化軍(轄莆田、興化、仙游等縣)抗元,不屈身死。其叔陳瓚傾家財300萬緡航海助張世傑軍抗元,及陳文龍就義,發民兵攻復興化軍為文龍報仇,封知興化軍事,元兵復來攻,力盡被執,不降,被元將車裂五門,壯烈殉國。陳瓚之子若水被張世傑召為督府架閣。陳文龍的子孫八宣、汝楫等率族人乘船同輔南宋幼主帝昺從福建南下廣東湛江之硇洲島,後至粵東崖門,帝昺溺水而宋亡。八宣、汝楫率族人鄭鉛沿海南下,除一部分留在新會外海(今屬江門市)外,其餘的散居於化州、吳川一帶。八宣生三子:正、寶、經(伯鎮)。陳伯鎮元初任石龍(現化州)教諭,晚年宦滿卜居湛江市郊的乾塘村,成為乾塘陳氏始祖。其後人中著名的有被鄭成功委任為高廉雷總兵的明末抗清將領陳尚川;清康熙32年(1694年)進士、曾任台灣知縣、刑部主事、偏沅(今湖南)福建巡撫的陳瑸;清咸豐三年(1853年)進士,曾任翰林院庶吉士、留美學生監督、查辦古巴華工事務專使、首任大清駐美國西班牙秘魯公使、兵部右侍郎等職的陳蘭彬;清咸豐十一年(1861年)舉人,著名詩人、嶺南派畫家、教育家陳喬森等。陳正卜居坡頭米稔村。陳寶後人遷居廉江案乾村。陳八宣的後人現在僅在湛江地區的就形成數百條村子,總人口超過10萬人。陳汝楫的子孫遷居吳川、海康,後人中最著名的是清乾隆36年進士、十世孫陳昌齊。宋幼帝南下時隨駕的有軍隊17萬人,民兵30萬人,民兵中不少是航海助張世傑抗元的莆田人,宋亡後逃得性命的遂定居於雷州半島沿海(其中包括江西籍的文天祥的後人等)。據作者所知宋末遷居湛江各縣市的莆田人還有:湛江湖光蔡屋村的蔡姓;民安鎮何尾井的何姓;遂溪支屋的支姓;遂溪龍駕村先民等等。

元、明兩代,莆田人在湛江地區為官的很多,如元朝的雷州知府黃行可、林民止,同知朱子宣,通判陳宗虞、方山,推官李文獻等;明朝歷任的海北纖高巡道(駐廉喊豎好州,轄雷廉二郡)方良永、陳伯獻、方萬策、游伯槐;海康知縣王誥、陳遂、林齊聖,典史鄭桂、陳大輝、陳科、胡秀;遂溪知縣柯重光,縣丞陳朝政;徐聞知縣鄭普、康雲程,典史黃鏜、鄭一庸、蘇朝舉,經歷黃大會、朱杞;寧海巡檢余芳,東場巡檢肖良;雷州府儒學教授朱闕石,訓導王正;徐聞儒學教諭李天民、王等等。由於莆田和湛江地區都處沿海,湛江的閩人不少,政治環境、語言環境等又較適合,莆田原是抗元最堅決的地區,為逃避蒙古人的迫害,莆田人南遷湛江的日益增多。如遂溪許屋村的許姓是元朝至正年間(1341~1368年)從莆田遷來,吳川中山的鄭屋村鄭姓是元初遷來。也有的是宦滿定居的,如元延佑六年(1319年),莆田舉人黃昱任石城縣尹,致仕後定居於廉江上縣村,其次子黃思溫舉明經為廣西博白教諭,宦滿後居吳川,為嶺頭街與大岸黃族始祖。明代莆田人遷居湛江最頻繁,遷來的有:東海民安丹蓼村林姓,西山村沈姓;遂溪洋青陳屋塘陳姓;徐聞曹家村曹姓,北英村蔡姓,北注村先民;海康南羅村雷姓;廉江平山村黃姓,龍灣肖村肖姓;吳川杜村杜姓等。莆田陳啟明代中葉赴任瓊州知府,宦滿後卜居於遂溪桃溪。莆田大井村人徐福明正德年間官高雷武職,其子許耆英為五品蔭生,嘉靖十五年官廣西、宣化營守備,定居坡頭博立村成為博立及木棉村許姓始祖。

到了清代,仍有不少莆田人遷到湛江。如東海島東山村的庄姓,青藍村的宋姓;遂溪縣岸基村的季姓,北譚安塘的陳、袁等姓;徐聞後坑村的侯姓,東莞村、邊膽村、城南鄉內村園等先民,六黎村的黃姓及歐陽氏;廉江市龍灣鎮肖村的肖姓等等。

據史料記載,元代高州府(轄高州、化州、吳川等縣)僅4.3萬人口,雷州府(轄海康、徐聞、遂溪三縣)人口也只有12.5萬人。至明代,高州府為6.8萬人,雷州府發展到22.6萬人。清代雷州府百姓有的逃往東南亞(如陳尚川所領導的抗清軍隊四千多人遷往越南),有些遷往其它省、府,人口流失嚴重,只剩下5.9萬人;高州府人口則增加至18.6萬人。唐、宋以來,福建的經濟、文化都要比粵西先進得多,福建莆田漢人南遷不斷增多,加速了開發雷州半島及粵西的步伐,他們與本地百姓溶成一體,為本地的經濟、文化發展寫下了不可磨滅的、光輝燦爛的篇章。

Ⅳ 湛江市遂溪縣嶺北鎮茶亭村人口多少戶

據湛江市遂溪縣統計,茶亭村總戶數為424戶,總人口為1790人。茶亭村位於遂溪縣嶺顫皮北鎮,是一個山區貧困村,經濟發姿並展程度較低,人口多少戶主要跡洞跡是由於社會經濟發展水平較低,就業機會有限,許多勞動力流失外地,導致當地人口減少。

Ⅵ 2022年吳家村遂溪縣有多少人

2022年吳家村遂溪縣羨核碼有5049781人。2022年的赤坎等五區人口為1931455人,佔27.67%;吳家村遂溪兄哪縣(市)為5049781人氏核,佔72.33%。遂溪縣,隸屬廣東省湛江市,位於廣東省西南部的雷州半島上。

熱點內容
馬路上汽車的噪音在多少分貝 發布:2023-08-31 22:08:23 瀏覽:1872
應孕棒多少錢一盒 發布:2023-08-31 22:08:21 瀏覽:1343
標准養老金一年能領多少錢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628
湖北通城接網線多少錢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1:59:51 瀏覽:1710
開隨車吊車多少錢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1:55:06 瀏覽:1475
京東付尾款怎麼知道前多少名 發布:2023-08-31 21:52:58 瀏覽:1793
在學校租鋪面一個月要多少錢 發布:2023-08-31 21:52:09 瀏覽:1930
2寸有多少厘米 發布:2023-08-31 21:50:34 瀏覽:1576
知道電壓如何算一小時多少電 發布:2023-08-31 21:46:20 瀏覽:1553
金手鐲54號圈周長是多少厘米 發布:2023-08-31 21:44:28 瀏覽:1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