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多少回族人口
1. 回族人口2021總人數是多少
回族人口2021總人數約981.68萬人。
回族是我國人口較多的一個少數民族,全國的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均有分布。寧夏回族自治區是其主要聚居區,全區擁有回族人口186.25萬,佔全國回族總人口的18.9%。
另外,回族人口在20萬以上的地區還有:北京、河北、內蒙古、遼寧、安徽、山東、河南、雲南、甘肅和新疆等。
以東、中、西三大地區來看,回族人口在西部地區最多,占其總數的60.75%。其次是東部地區,中部地區最少。從南北來看,回族主要分布在黃河流域的北方各省區,南方分布的回族人口較少。
在56個民族中,回族按省區市顯示出的人口分布離散度僅次於漢族和高山族,位居第三,這表明回族是我國分布最廣的民族之一。
2. 中國56個民族人口排行榜2021
中國56個民族人口排行榜2021如下:
1、漢族:1220844520人。2、壯友困猜族:16926381人。3、回族:10586087人。4、滿族:10387958人。5、維吾爾族:10069346人。6、苗族:9426007人。7、彝族:8714393人。8、土家族:8353912人。9、藏族:6282187人。10、蒙古族:5981840人。
11、侗族:2879974人。12、布依族:2870034人。13、瑤族:2796003人。14、白族:1933510人。15、朝鮮族:1830929人。16、哈尼族:1660932人。17、黎族:1463064人。18、哈薩克族:1462588人。19、傣族:1261311人。
20、畲族:708651人。21、傈僳族:702839人。22、東鄉族:621500人。23、仡佬族:550746人。24、拉祜族:485966人。25、佤族:429709人。26、水族:411847人。27、納西族:326295人。28、羌族:309576人。
29、土族:289565人。30、仫佬族:216257人。31、錫伯族:190481人。32、柯爾克孜族:186708人。33、景頗族:147828人。34、達斡爾族:131992人。35、撒拉族:130607人。36、布朗族:119639人。37、毛南族:101192人。
38、塔吉克族好型:51069人。39、普米族:42861人。40、阿昌族:39555人。41、怒族:尺洞37523人。42、鄂溫克族:30875人。43、京族:28199人。44、基諾族:23143人。45、德昂族:20556人。46、保安族:20074人。
47、俄羅斯族:15393人。48、裕固族:14378人。49、烏孜別克族:10569人。50、門巴族:10561人。51、鄂倫春族:8659人。52、獨龍族:6930人53、赫哲族:5354人。54、高山族:4009人。55、珞巴族:3682人。56、塔塔爾族:3556人。
民族
民族是指經長期歷史發展在文化、語言、習俗等方面與其他人群在客觀上有所區分的群體。
3. 中國回族人口2021總人數是多少
回族人口為11377914人。全國的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均有分布。寧夏回族自治區是其主要聚居區,全區擁有回族人口186.25萬,佔全國回族總人口的18.9%。另外,回族人口在20萬以上的地區還有:北京、河北、內蒙古、遼寧、安徽、山東、河南、雲南、甘肅和新疆等。以東、中、西三大地區來看,回族人口在西部地區最多,占其總數的60.75%。
回族分布的特點
總體上看,回族主要表現為「大分散,小聚居」的格局。「大分散」主要表現為全國2000多個縣(市)幾乎都有回族分布。這還體現在回族人口占所在省區市總人口的比例上,在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中,回族人口占所在省區市總人口10%以上的只有兩個(寧夏和青海),佔1%-5%的有6個,佔1%以下的有23個省區市。
4. 2022年中國56個民族人口排名
註:中國人口中的分民族數據沒有每年的統計數據,現有的最詳細的數據只有2010年的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
1、漢族:1220844520人
2、壯族:16926381人
3、回族:10586087人
4、滿族:10387958人
5、維吾爾族:10069346人
6、苗族:9426007人
7、彝族:8714393人
8、土家族:8353912人
9、藏族:6282187人
10、蒙古族:5981840人
11、侗族:2879974人
12、布依族:2870034人
13、瑤族:2796003人
14、白族:1933510人
15、朝鮮族:1830929人
16、哈尼族:1660932人
17、黎族:1463064人
18、哈薩克族:1462588人
19、傣族:1261311人
20、畲族:708651人
21、傈僳族:702839人
22、東鄉族:621500人
23、仡佬族:550746人
24、拉祜族:485966人
25、佤族:429709人
26、水族:411847人
27、納西族:326295人
28、羌族:309576人
29、土族:289565人
30、仫佬族:216257人
31、錫伯族:190481人
32、柯爾克孜族:186708人
33、景頗族:147828人
34、達斡爾族:131992人
35、撒拉族:130607人
36、布朗族:119639人
37、毛南族:101192人
38、塔吉克族:51069人
39、普米族:42861人
40、阿昌族:39555人
41、怒族:37523人
42、鄂溫克族:30875人
43、京族:28199人
44、基諾族:23143人
45、德昂族:20556人
46、保安族:20074人
47、俄羅斯族:15393人
48、裕固族:14378人
49、烏孜別克族:10569人
50、門巴族:10561人
51、鄂倫春族:8659人
52、獨龍族:6930人
53、赫哲理族:5354人
54、高山族:4009人
55、珞巴族:3682人
56、塔塔爾族:3556人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
5. 中國回民人口有多少
總人口:10586087人
時間:第六次人口普查
詳細信息:其中男性5373741人,女性5212346人
6. 回族的現有人口多少,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區
回族的現有人口多少,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區
回族,有人口約10586087人(2010年人口普查資料),是中國少數民族中人口較多的民族之一。主要聚居於寧夏回族自治區,在新疆、青海、甘肅、陝西、山西、河北、天津、北京、上海、江蘇、雲南、河南、山東、內蒙古、遼寧、吉林、黑龍江也有不少聚居區。回族是回回民族的簡稱。在長期歷史過程中吸收了漢族、蒙古族、維吾爾族等生活習俗,服飾特別。回族有小集中、大分散的居住特點。在內地,回族主要與漢族雜居;在邊疆,回族主要與當地少數民族雜居;大都分布於水陸交通線上,因此經濟文化較為發達。回族主要從事農業,有的兼營牧業、手工業。回族還擅經商,尤以經營飲食業突出。喜愛摔牛的運動,滄州、臨夏、周口地區的回族善於練武。
回族主要分布在浙江哪些地區
杭州、寧波、溫州【蒼南、平陽、瑞安、洞頭等縣鎮以丁.郭姓為主】、衢州、麗水、湖州、舟山、金華、台州、紹興。
嘉興回族主要在城東大年堂清真寺周圍居住,東門、南湖街道...
全國「庫」姓人口有多少?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區?
庫(厙)氏是一個多源姓氏,目前人口總數在中國的大陸和台灣均未列入百家姓前三百位,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為第三百七十一位門閥。 庫(厙)氏是因官名而得姓,始祖可追溯到漢文帝時期。庫(厙)氏望族居於括蒼縣。這個姓氏主要是以浙江地區的天台山一帶為中心,進而繁衍遍布全國。另一支厙氏來自少數民族。兩晉南北朝時期,北方大量的羌族人、鮮卑族人湧入中原,其中復姓厙門氏、厙狄氏、庫傉官氏受漢族影響,改為單姓庫氏,或厙氏。
今湖北省的武漢市、麻城市、武穴縣、孝感市、黃岡市、武漢市新洲區、廣濟市、黃梅縣、京山市,河南省的許昌市襄城縣、郾城縣、濮陽市、信陽市、西平縣、南樂縣、漯河市、南陽市、方城縣、商丘市睢陽區,陝西銅川、四川成都、重慶市的雲陽縣,河北省的衡水市、唐山市、滄州市,遼寧省的沈陽市、大連市,北京市,山東省的臨沂市平邑縣,浙江省的麗水市,江西省的樂平縣,青海省的西寧市,陝西省的咸陽市旬邑縣,安徽省的合肥市,黑龍江省的哈爾濱市,江蘇省的連雲港市等地,均有庫氏族人分布。
苗族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區,人口大約是多少
苗族,是一個古老的民族,散布在世界各地,主要分布於中國的黔、湘、鄂、川、滇、桂、瓊等省區,以及東南亞的寮國、越南、泰國等國家和地區。
在2010年中國人口普查中,中國苗族總人口為9426007人,人口在少數民族中居第四位。
苗族是雲南少數民族中人口較多的民族之一,據全國第四次人口普查,雲南苗族有89.57萬人。1998年有94.26萬人,占雲南少數民族人口總數的7.11%。苗族居住較為分散,全省各地幾乎都有分布,人口在5000以上的縣有123個,超過5萬人的有廣南、金平、屏邊、馬關4個縣。其中滇東南文山、紅河兩個州的苗族居住人口相對集中;分布在雲南北部的苗族分為滇東北和滇中兩塊,滇東北是雲南高原面上地勢最高的區域,這里有兩條呈南北走向的山脈:一為烏蒙山,它北起鎮雄、彝良,向南綿延伸展,消失於曲靖地區;一為五蓮峰,它北起綏江與永善之間與烏蒙並行南下,經大關、過昭通而巧家。分布於滇東北的苗家山寨就點綴在這兩條山脈的半坡和山顛之中。在滇中,由於四川西部的幾座大山逶迤南延,其餘脈跨過金沙江,構成昆明和楚雄以北幾列南北走向的山,如拱王山、梁王山和山台山;還有普渡河、龍川江等河流與山嶺相間,由南向北匯入金沙江。在這河川兩旁的群山之間。散布著大大小小的苗家村落,進而把滇東北和滇中地區的苗族聯為一體。
少數民族人口主要分布在()()()地區
東北,西北,西南。
景頗族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區
景頗族是雲南獨有民族之一。
景頗族主要聚居於德巨集傣族景頗族自治州境內的隴川、盈江、潞西、瑞麗、梁河等五縣市山區。其餘的景頗族人口散居於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片馬、崗房,古浪、臨滄地區的耿馬佤族自治縣等地。
雲南景頗族包括4個主要支系:景頗、載瓦、勒期和浪俄,其中載瓦支系最大,人數占景頗族人口的80%左右。
主要分布在雲南德巨集傣族景頗族自治州的潞西、隴川、 盈江、瑞麗、梁河五縣,少部分散居於其他州縣。景頗族的來源與青藏高原上古代氐羌人有關先後出現了峨昌、遮些 、等名稱。新中國成立後,經民族識別確認為景頗族。語言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 。過去沒有自己的文字,2 0 世紀末葉創制了以拉丁字 母為基礎的拼音文字.
拉祜族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區?
主要分布在瀾滄江兩岸思茅、臨滄兩個地區。其中78%分布在瀾滄江以西,北起臨滄、耿馬,南至瀾滄孟連。
主要分布在雲南省瀾滄江流域的思茅、臨滄兩地區,相鄰的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及玉溪地區也有分布。瀾滄拉祜族自治縣和孟連傣族拉祜族自治縣是最主要的聚居區。
7. 回族人口2022總人數
回族人口2022總人數是10586087人。
回族是中國人口較多的一個少數民族,中國的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均有分羨悄布。寧橘派猜夏回族自治區是其主要聚居區,寧夏回族自治區擁有回族人口186.25萬,佔全國回族總人口的18.9%。
另外,回族人口在20萬以上的地區還有北京、河北、內蒙古、遼寧、安徽、山東、河南、雲南、甘肅和新疆等。回族的族源可以追溯到唐代,學術界一般認為回族大致形成於明代,而元代是回族形成的准備時期,明代是回族最圓型終形成的時期。
回族服飾
回族婦女一般都頭戴白圓撮口帽,戴蓋頭(也叫搭蓋頭),無論在泉州、廣州、海南等沿海地區,還是在內地,一般都是綠、青、白三種顏色,有少女、媳婦、老人之分。一般少女戴綠色的,已婚婦女戴黑色的,有了孫子的或上了年紀的老年婦女戴白色的。
綠蓋頭清俊嬌麗,白蓋頭干凈持重,黑色蓋頭素雅端正,大都選用絲、綢、紗等高中檔細料製作。老年人的蓋頭較長,要披到背心處,少女和媳婦的蓋頭比較短,前面遮住前頸即可,頭飾是回族最典型、最富有特點的服飾。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回族
8. 回民在全世界人數是多少
總人口10586087人(2010年,不包括台灣省)。
回族是回回民族的簡稱,是中國人口較多的一個少數民族,總人口10586087人(2010年,不包括台灣省),當代回族通用漢語,不同地區持不同方言。關於回族分布總體上看,主要表現為「大分散,小聚居」的格局。
(8)中國多少回族人口擴展閱讀:
民族分布
在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中,回族人口占所在省區市總人口10%以上的只有兩個(寧夏和青海),佔1%-5%的有6個,佔1%以下的有23個省區市。同時,從回族人口占各地少數民族總人口的比例來看,最高的是寧夏回族自治區。
最低的是廣西壯族自治區,有10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回族人口佔到了這些省區少數民族總人口的50%以上。在上海、安徽、陝西、山西、北京、天津、江蘇等地,雖然回族人口數量小,哪源核但卻是這些省、自治裂輪區、直轄市中的第一大少數民族。
「小聚居」的特點集中體現全國回族居住的情形中,在西部省區,李掘回族以連片聚居為特點,反映在回族自治區、自治州、自治縣都在北方或西部地區。而東部地區,則以縣、村、街道聚居為特點,又多在大運河沿線一帶。與西北地區不同,東南地區回族聚居的規模大體在百人到萬人左右。
9. 全國有多少回族人口2020
2020年,回民區戶籍人口23.22萬人,共有30個少數民族,少數民族人數49930人
10. 回族有多少人口啊
回族有11377914人口。
根據《中國統計年鑒-2021》,中國境內回族的人口數為11377914人。
回族是我國人口較多的一個少數民族,全國的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均有分布。
寧夏回族自治區是回族的主要聚居區,全區擁有回族人口186.25萬,佔全國回族總人口的18.9%。
回族人口的分布特點
「大分散,小聚居」是回族分布的鮮明特點。
這一特點早在蕃客東來、回回人東遷之際便已顯露出來。
新中國成立以後,又有數以萬計的回族兒女先後參軍入伍或考入各類大專院校,轉業或畢業後分配到全國各地工作,使回族的分布更加廣泛。根據1990年全國人口普查統計,回族總人口為8602978人,全國絕大多數的縣、市都有分布,是除漢族外,分布最廣泛的民族。
盡管如此,回族還是有自己較為集中的居住地區,即西北、雲南等地。其它地區,回族居住的情況雖然分散,但人們還是在大分散的客觀形勢下,盡量爭取小的集中。
因此,凡有回族居住的地方,無論城鎮鄉村,總是一片片,一塊塊地集中在一定地段、街道、山村或寨子,很少有回民獨家村。而且多分布在交通線上或靠近交通線,以保持著與鄰近地區的聯系。
小集中,使回族人民雖歷經六七百年的風雨考驗而未被吞噬湮沒,反而日益發展壯大,成為中華民族的一支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