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人口概況 » 中國有多少個李肅

中國有多少個李肅

發布時間: 2023-04-17 01:40:49

A. 列舉出三個在《三國演義》里姓李的人

李傕:三回,西涼人,為段煨殺。
李儒:三回,董腔孝卓婿,培指王允殺。
李肅:三回,虎賁中郎將,呂布友。斬董卓首級,後為呂布殺。
李配圓配典:五回,山陽巨鹿人,字曼成...

B. 三國演義中的人物,名稱,要十個,今天快快快交

關羽的忠義,張飛的火爆,劉備的隱忍,孫策的霸氣,諸葛亮的智慧,司馬懿的謹慎,曹操的多疑,曹植的文采,楊修的恃才放曠,魯肅的遠見,王朗的不自量力,馬超的有勇無謀,張遼的智勇超群,劉璋的忠厚
呂伯奢、關定、郭常、潘鳳、裴元紹、李蒙、王方《三國演義》人物介紹

曹 操 曹 丕 曹 睿 曹 芳 曹 髦 曹 奐 曹 昂
曹 彰 曹 植 曹 熊 曹 霖 曹 沖 司馬懿 司馬昭
司馬炎 夏侯敦 夏侯淵 夏侯霸 曹 洪 曹 仁 荀 彧
荀 攸 郭 嘉 賈 詡 程 昱 許 攸 楊 修 陳 珪
陳 登 蔣 干 嵇 康 應 瑒 陳 琳 王 粲 徐 干
阮 瑀 劉 楨 彌 橫 鍾 繇 陳 群 張 遼 張 郃
許 褚 徐 晃 於 禁 典 韋 樂 進 李 典 郭 淮
龐 德 張 綉 公孫瓚 郝 昭 呂 曠 呂 翔 張 魯
左 慈 蔡 瑁 鄧 艾 鍾 會 崔 琰 邯野亂鄲淳 皇甫謐
馬 鈞 吉 平 劉 曄 毛 玠 任 峻 董 昭 公孫康
荀 悅 荀 勖 荀 顗 荀 爽 王 肅 王 弼 華 歆
阮 藉 辛 毗 棗 祗 杜 夔 鄭 渾 朱士行 王 浚
張 允 文 聘 滿 寵 曹 真 曹 休 王 朗 夏侯茂
王 雙 曹 爽 丁 謐 毋丘儉 文 欽 諸葛誕 賈 充
司馬師 蔣 濟 徐 質 恆 范 衛 瓘 繁 欽 吳 質

劉 備 關 羽 張 飛 諸葛亮 龐 統 趙子龍 馬 超
黃 忠 魏 延 孟 獲 法 正 馬 良 馬 謖 姜 維
蔣 琬 費 禕 馬 岱 楊 儀 王 平 孫 乾 劉 禪
關 平 關 興 張 苞 諸葛瞻 趙 統 趙 廣 劉 封
劉 巴 糜 竺 糜 芳 周 倉 簡 雍 彭 羕 嚴 顏
譙 周 秦 宓 鄧 芝 孟 達 廖 化 李 嚴 霍 峻
吳 班 董 允 向 寵 張 翼 李 恢 樂 綝 張 虎
張 嶷

孫 堅 孫 策 孫 權 孫 亮 孫 休 孫 皓 周 瑜
魯 肅 呂 蒙 陸 遜 張 昭 諸葛謹 諸葛恪唯沒 黃 蓋
闞 澤 甘 寧 太史慈 丁 奉 韓 當 程 普 張 紘
徐 盛 周 泰 蔣 欽 顧 雍 凌 統 孫 靜 喬國老
於 吉 祖 茂 陸 績 張 溫 潘 璋 呂 范 陳 式
周 善 步 騭 朱 然 虞 翻 馬 忠 趙 咨 孫 桓
朱 桓 全 琮 孫 峻 孫 茂 於 詮

漢靈帝 漢少帝 漢獻帝 袁 紹 袁 術 王 允 馬 騰
陶 謙 孔 融 審 配 丁 原 董 卓 李 儒 呂 布
李 傕 劉 表 劉 璋 劉 焉 張 任 盧 植 龐德公
水鏡先生 黃承彥 崔州平 石廣元 孟公威 徐 庶 蔡 邕
蔡 琰 貂 蟬 張仲景 劉 徽 華 佗 陳 宮 顏 良
文 丑 華 雄 張 松 陳 宮 田 豐 沮 授 袁 譚
袁 頤 袁 尚 郭 汜 張 讓 蹇 碩 何 進 劉 恢
劉 虞 董 承 韓 馥 朱 儁 張 邈 黃 祖 劉 琦
伊 籍 管 輅 公孫淵 張 角關於三國武將排名的N個版本:

一呂二趙三典韋四關五馬六張飛七許八夏九姜維
一呂二趙三典韋四關五馬六張飛七張(遼)八張(郃)九姜維
一呂二趙三典韋四關五馬六張飛七顏(良)八黃(忠)九姜維
一呂二趙三典韋四關五馬六張飛七黃(忠)八夏(侯)九姜維曹操排在第十位(這是老百姓心目中的三國英雄的座次)
還有看到一種有趣的排名

一呂二趙三典韋四關五馬六張飛黃許孫太兩夏侯二張徐龐甘周魏槍神張綉和文顏雖勇無奈命太悲,三國二十四名將打末鄧艾和姜維。(呂布、趙雲、典韋、關羽、馬超、張飛、黃忠、許禇、孫策、太史慈、夏侯敦、夏侯淵、張遼、張郃、徐晃、龐德、甘寧、周泰、魏延、張綉、文丑、顏良、鄧艾、姜維。)
上面這個說法是三國中的二十四員頌山檔戰將,當然三國中的英雄不止二十四位。顯然是為湊二十四一數,因為排名中沒有鍾會,因為鄧艾、鍾會是三國後期中同時出場的兩個將軍,要有都得有。

至於還有好多現在初出茅廬後生仔們的排名,我這里就不列了,因為那不屬於我們那個時代的排名。
……
三國的排名不管多少個版本,第一到六都是一樣的,也得到了認可,只是六以後的排名不同。

再看一看以下排名各將的武藝如何:

呂布:單挑之王,三國戰神。
趙雲:萬馬軍中,橫沖直闖。
典韋:一夫當關,百夫莫進。
關羽:沖關名將,無人能擋。
馬超:西涼公子,錦綉馬超。
張飛:百萬軍中,單取帥首 張 寶 張諸葛亮:諸葛亮治國治軍的才能,濟世愛民、謙虛謹慎的品格為後世各種傑出的歷史人物樹立了榜樣。

周瑜:三國演義》中的周瑜氣量狹小,智謀也總是遜諸葛亮一籌,根本不像蘇軾所歌頌的周瑜「雄姿英發」,是「千古風流人物」。

呂布:一生有勇無謀,反復無常,英雄氣短,兒女情長。脾氣不太好,好面子,自負,沖動易怒,易急,但也不是有勇無謀 之輩,只是有時情感壓過了理智而已。 他解危的人物是劉備

劉備:陳壽對劉備的評價是:「弘毅寬厚,知人待士,蓋有高祖之風,英雄之器焉。及其舉國託孤於諸葛亮,而心神無二,誠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軌也。機權幹略,不逮魏武,是以基宇亦狹。」但他「折而不撓,終不為下」。在《三國演義》中,作者把劉備描寫成「仁」的代表,漢室皇權正統的繼承者,因而對劉備的仁愛、寬厚和知人善任的性格特徵著力描畫,極盡誇張,但在突出其「仁愛」時卻又落入了「無能」一面,給人以「無能」和「虛偽」的感覺。電視劇中的劉備常常以淚洗面,哭與淚雖然表現了劉備的「仁」,但又給人以劉備的天下是哭出來的印象,扭曲了劉備是「梟雄」、「人傑」的真實形象。

關羽:歷史上的關羽為「萬人之敵」一虎將,傲上而不悔下,恩怨分明,以信義著稱,但「剛而自矜」,勇猛有餘,智略不足。馬超投降劉備後,封為平西將軍。時關羽督荊州,修書與諸葛亮,「問超人才可誰比類」,諸葛亮答信時,稱馬超雖為一世之傑,但不如關羽的「絕倫逸群」,關羽「省書大悅,以示賓客」。這是典型的有勇少謀的武將性格。但在《三國演義》中,因為他是劉備陣營中的人,又有講信義的特點,所以,就被塑造成「義」的化身。他跟隨劉備,不避艱險。下邳被俘,投降曹操,但心系劉備,只是有感於曹操待他甚厚,因而在離曹歸劉前為曹操殺了袁紹的大將顏良,解白馬之圍。但是《三國演義》中寫關羽下邳投降時相約三事、曹操以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的厚禮待他等卻是子虛烏有。總之,在《三國演義》中,作者是不惜筆墨,把關羽刻畫成「義重如山之人」,因而其形象也被嚴重的扭曲了。

曹操:歷史上的曹操性格非常復雜,陳壽認為曹操在三國歷史上「明略最優」,「攬申、商之法術,該韓、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矯情任算,不念舊惡」。曹操御軍三十餘年,但手不釋卷,登高必賦,長於詩文、草書、圍棋。生活節儉,不好華服。與人議論,談笑風生。「勛勞宜賞,不吝千金;無功望施,分毫不與」。他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流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但是,在《三國演義》中,曹操性格品德中這些好的方面被忽略了,而對他殘忍、奸詐的一面又誇大了。因此,羅貫中筆下的曹操是奸詐、殘忍、任性、多疑的反面人物典型。
周瑜:歷史上的周瑜「性度恢廓」,謙讓服人,有「雅量高致」。劉備稱他「文武籌略,萬人之英」。孫權則贊他有「王佐之資」。但在《三國演義》中,周瑜成了諸葛亮的墊底人物。寫周瑜,是為了抬高諸葛亮。因此,《三國演義》中的周瑜氣量狹小,智謀也總是遜諸葛亮一籌,根本不像蘇軾所歌頌的周瑜「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的「千古風流人物」,成了《三國演義》中蒙受最大冤屈的人物。

魯肅:如果說在《三國演義》中,曹操、劉備、諸葛亮、關羽等人的性格、形象雖被扭曲,但多少還有些根據的話,那麼,魯肅這個人在《三國演義》中除了名字外幾乎就全是杜撰了。歷史上的魯肅「雖在軍陣,手不釋卷」,「思度宏遠」,「有過人之明」。他初見孫權,就提出了建國方針:鼎足江東,北拒曹操,待機剿除黃祖,進發劉表,竟長江而有之,然後建號稱帝以圖天下。這與諸葛亮的《隆中對》有相似之處。曹操大軍南征荊州時,孫權部屬都主降,唯獨魯肅主張抗曹,勸孫權召回周瑜,共商戰守大計。赤壁戰後,他又力主扶劉抗曹。在東吳歷史上,魯肅實為諸葛亮式人物,孫權對他也極為欣賞。吳國的建立和發展基本上是按照魯肅提出的政略、戰略方針進行的。但在《三國演義》中,魯肅成了諸葛亮與周瑜兩人智斗的犧牲品,被愚弄、受欺侮的典型。

魏延:勇敢,膽大,反復,狡猾。

姜維:忠義,有謀略,忠君。

孫權:有膽略,顧大局,名事理,辨忠奸。

C. 三國演義中共有多少個將領。急需!!!!!

《三國演義》中武將436人,文官451人,漢、三國、晉的皇裔後妃宦官等128人

蜀將:關羽,張飛,趙雲,黃忠,魏延,馬超,周倉,張苞,王平,嚴純凱顏,關索,關興,做睜喚趙廣,趙統,張苞,諸葛詹,馬岱還早源有很多。
魏將: 許楮 夏侯敦 夏侯淵 曹仁 曹洪 張遼 樂進 於禁 張頜 徐晃 李典 李通 呂虔 藏霸 文聘 龐德 典韋 曹彰 高覽 張綉 郭淮 韓德 夏侯霸 王雙 郝昭 徐質 孫禮 樂琳 張虎 龐會 許儀 鍾會 鄧艾 鄧忠 文鴦 夏侯惇 夏侯進 司馬懿 鍾會 曹休 曹真等等。
吳將:孫堅 孫策 孫權 程普 黃蓋 韓當 祖茂 太史慈 周泰 將欽 陳武 凌操 凌統 甘寧 呂蒙 徐盛 丁奉 陸遜,甘寧,周瑜,魯肅,呂蒙,潘璋,黃蓋,凌統,周泰,孫尚香(如果算的話)朱然 朱恆等
其他:呂布,文丑,顏良,華雄,紀靈,黃祖,李肅 高順 何曼 管頦 武安國 顏良 文丑 韓猛 淳於瓊 蔣奇 張殞 鞠義 張英 周旨 公孫瓚 馬騰 張虎 王威 楊柏 楊任 張任 冷苞

D. 李肅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李肅是一個巧舌如簧、有正義感和外交的才能的人,且官欲重,不適慧橋合做謀士,助紂為虐。李肅是東漢末年董卓麾下武將,協同呂布刺殺董卓,被牛輔擊敗,為呂布所殺。
諸侯聯軍伐董卓之際,李肅協同華雄鎮守汜水關,為華雄出謀劃策,擊敗缺糧的孫堅軍,後王戚碧和允、呂布策劃誅殺高盯董卓,拉攏李肅同謀,李肅因久不升遷,心懷不滿,與呂布一拍即合,共同謀殺了董卓,又為呂布先鋒與牛輔軍交戰,兵敗後被呂布斬首示眾。
《三國志平話》被普遍認為是《三國志演義》的前身,在平話中,李肅為飛將軍李廣的後代且在董卓部下武將中與呂布齊名。曹操也稱其有萬夫不當之勇、無人可敵。

E. 董卓因何會失敗:三國前期的李肅是個什麼人物

一直在思索,董卓為何成也忽也,敗也勃也。除了董卓為人殘暴,濫@殺無@辜、王允策劃大將呂布反水之外,李肅的倒戈也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原因。
這個李肅在歷史上應該是董卓手下極其重要的人物,三國演義把他當成了謀士之類的人物,可是在三國志平話里,他卻成了和呂布對等的萬人敵。書上說:當日,太師領軍兵五十餘萬,戰將千員。左有義兒呂布,布騎赤兔馬,身披金鎧,頭帶獬豸冠,使丈二方天戟,攜臘兄上面掛黃幡豹尾,步奔過騎,為左將軍。右邊有漢李廣之後李肅,帶銀頭盔,身披銀鎖甲白袍,使一條丈五倒須悟鉤槍,叉弓帶箭。用文者有大夫李儒,用武者有呂布,李肅,三人輔佐董卓。
不過結合三國演義小說:應該來說李肅是個洞察人情世故的人物,因為有了他的三寸不爛之舌,並且帶去了名馬、夜明珠等,呂布才得以歸降。呂布和李肅是老鄉,當日李肅受到董卓的厚恩,應該在武將中很少有的。現在呂布來降,李肅猛然覺得自己在董卓那裡不受待見了。本來嘛,吃水不忘掘井人,自己把呂布帶過來,董卓和呂布應該很好的犒勞犒勞自己才對。
李肅很早就跟著董卓混,他了解董卓這個人的性格,當後來呂布找到自己要反水時,李肅也欣然贊成:
其一,呂布受到董卓厚恩,這樣的人都在董卓手下混不下去,可見董卓已經是天怨人怒,作惡多端,既然有人願意開這個頭,自己何樂而不為?
其二,李肅此時知道董卓這個人不足以成大事,因為他軍@紀不@嚴局賀,往往縱@容自己的部@下干壞事。殺@人如@麻,這樣的人物在哪朝哪代都沒有好下場。

其三,呂布和董卓的愛妾私通,沸沸揚揚的滿大街的人都知道,為此,董卓曾經要殺呂布,盡管沒殺成,二人已經是形同水火,中間有一條不可逾越的鴻溝。
其四,呂布後面參與策劃的是司徒王允,此人位@高@權@重,一旦自己頑抗到底,肯定是死路一條。
其五,山東諸侯紛紛起兵,對董卓進行討@伐,盡管暫時陷入低谷,但大家對董卓的憎恨是絲毫沒有改變過。
其六,朝中有一股巨大的討董聯@盟,從董卓廢少帝立漢獻帝之日起,從來都沒有消停過,這些人一旦和山東諸侯擰成一股繩,凡是參與董卓的,肯定要人頭落地。
其七,當然最主要的還是自己的職務沒有得到升遷,心懷不滿。
孟子有言: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董卓的倒@行逆@施必將激起有識之士的反@抗,隨著王允等人的巧妙安排,李肅前去假意迎接董卓前來參加禪@讓,董卓的人頭早已身@首異@處,可惜他還是沒有覺察辯襲,依然高高興興的向前去~

F. 中國自從科舉考試以來總共出了多少狀元

中國科舉史上,曾經涌現了數以百萬計的舉人和十多萬名進 士,而作為這個龐大知識分子群體之巔峰的「狀元」郎,則是屈指可數。據考證,自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年)的第一位科舉狀元孫伏伽開始,到清光緒三十年 (1904年)最後一位狀元劉春霖止,在這1283年間,可考的榜數為745榜,共產生了592名狀元(一說504人),加上其他短命政權選考的狀元以及 各代的武狀元,中國歷史上總計可考的文武狀元為777人。

中國古代社會,從庶民百姓到 達官顯貴,無一不堅定地認為:「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千鍾粟,書中自有黃金屋。」讀書的直接功利目的就是入仕。自孔老夫子起,「學而優則仕」成了亘古 不變的知識分子的奮斗之路。因而,苦讀寒窗數十年,為的就 是金榜題名,為的就是以文入仕,為的就是躋身宦臣,光宗耀祖。狀元及第,不但是天下讀書人的畢生追求,而且在百姓心目中也具有「天上一輪才捧出,人間萬姓 仰頭看」的巨大殊榮。一旦殿試第一,馬上就由吏部考試任其官位,或翰林院修撰,或著作郎、秘書郎,或掌修國史,或做天子侍講,從此也就步入了凶險難卜的仕 途,開始了宦海沉浮榮辱的漫漫人生。他們中的相當一部分人,老其一生,終於登上了顯赫的高位。如唐代,姓名可考的狀元147人,事跡可考者29人,其中就 有5位宰相、8位尚書一級的官員(含次官)。而清代,114名狀元中,官位累至一品尚書層次的達20人之多。可以說,在官場努力升職,成為狀元這一群體實 現人生價值的至上追求。

清光緒二十年(1894年)殿試大金(長19.26米,高0.825米,滿、漢文合壁,年月日及騎縫年押"皇帝之寶"印)
一介書生,考取狀元實在不易。全國無數讀書人,經過鄉 試、省試,最後到殿試奪魁,競爭之激烈可想而知。宋代大文豪蘇洵就曾發過「莫道登科易,老夫如登天」的感慨。特別到了清代,考到白發滿頭仍然是個「童生」 的不乏其人。四五十歲中進士,人們並不覺得他年齡有多大,「太宗皇帝真長策,賺得英雄盡白頭」,就是這一歷史文化現象的生動寫照。如宋代共產生了118個 狀元,據《中國狀元全傳》載,其中生卒年可考者51人,其中20歲—30歲中狀元者37人,佔72.5百分號,最小的18歲,50歲以上中狀元者2人。清代共 有狀元114人,生卒年可考者54人,其中20歲—30歲中狀元者19人,佔35百分號,最小的21歲。50歲以上中狀元者5人,最大的62歲。狀元之路絕不 易於巴蜀之道。
唐代,進士科考試主要是三場,其後各代基本沿用下來。 一場是貼經,用現代的話說就是填空。主考官從諸子經書中選取一行,然後把其中的三個字貼蓋住,讓考生讀出被貼的字是哪幾個,其用意不過是考考生的背功,測 試一下考生對經書的熟練程度。第二場考詩賦,每個考生作詩一首、賦一首,這一場極為重要。如唐開元二年(714年)賦試的試題叫《旗賦》,且規定必須以 「風日雲野,軍國清肅」八字為韻。當朝狀元李昂寫了一篇27句327個字的賦,全文洋洋灑灑,文辭雄勁,用韻准確,在錄取的27名進士中,名列第一。第三 場考試策,就時務出個題目,讓考生回答自己的見解,目的是想看看考生對治國方略的獨到見解,以為國家選擇治國平天下的英才。這三場考試都實行淘汰制,每場 皆定去留。只要一場考不好,狀元夢隨之破滅。宋仁宗後,又對科考進行了修改,按策、賦、貼經、墨義的次序,讓參試者並試四場,綜合平衡後再定奪。考生考完 後,由「讀卷大臣」排出前十名,呈送皇上,最終由皇上根據個人評判圈定誰為「第一甲第一名」。所以說,能中狀元者大多都是當朝才子。他們天資聰慧,勤奮好 學,或有良好的文化氛圍,或有獨特的天賦異質,往往具有眾人稱頌的絕代才華。如明代狀元楊慎,「幼警敏,十一歲能詩,十二歲擬作《古戰場文》、《過秦 論》」,十三歲詩名滿京華,被詩壇領袖李東陽收為高足,十九歲中舉人,二十四歲中狀元,成為明代四川唯一的狀元郎。

清光緒二十年(1894年)殿試大金榜局部
在這七百多位狀元郎中,也不乏平庸之輩。為數不少的人 高中狀元後,一事無成。他們性格怪僻,飲酒成癖,窮困潦倒,暮年凄慘。唐代昭宗光化二年(899年)狀元盧文煥,窮苦之極,連頓酒也喝不起,可謂夠可憐的 了。還有許多狀元,為官一任,了無政績,終生平平。更有甚者,投降叛軍,誣陷諂媚,被史書稱為「姦邪小人」。如投降金兵、助紂為虐的北宋狀元莫儔。此等狀 元,無以入史,難留清名,可稱狀元中的不肖敗類。
在狀元科考中,有時也並非全憑真才實學,有的人就是靠 走關系或是偶然原因高中狀元的。唐代就有「許願狀元」牛錫庶、「自薦狀元」尹樞、「相撲狀元」王嗣宗等,從其綽號即可見其為人。狀元裴思謙則更為惡劣,唐 文宗開成二年(837年),禮部侍郎高鍇知貢舉,主持科舉考試。他標榜公正,宣言杜絕請托。裴思謙憑與赫赫有名的大宦官左神策軍中尉仇士良的關系,要求高 鍇讓他當狀元。當時,文宗皇帝是個傀儡,仇士良權傾朝野,裴思謙懷揣仇士良的信,公然對高鍇說:「裴秀才非狀元不放。」高鍇沉思良久,自知無力相抗,不然 馬上就會大禍臨頭,只好無可奈何地把裴思謙錄為狀元。天下動亂,皇權旁落之時,貌似公正的科考常常難脫權宦重臣的掣肘,成為宮廷政治的玩偶,這不能不說是 科考狀元的悲哀。

清光緒二十年(1894年)殿試小金榜局部(長1.05米,高0.34米,滿、漢文合壁,不押印)
歷代狀元中,大多出身名門望族。他們從小就處在優裕的 家庭環境,既有重臣之後,又有名士之家。有的甚至是父子狀元、祖孫狀元、宰相子、尚書婿。父輩的榮耀和輝煌的地位為他們登上科考的頂峰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許多人就是靠名臣的舉薦和培養,順利圓了狀元夢。但是,也有相當一部分狀元出身寒門。他們全憑自己的才智成為一國學子之冠。特別是宋太祖,為了革除唐代權 貴操縱科舉、營私舞弊的沉痾,在科舉中加強對權貴子弟的監督限制,有意選拔了一批平民子弟科舉及第。如宋太宗太平興國二年(977年)的狀元呂蒙正,幼小 時就被父親趕出家門,隨母流落龍門山,棲居山間石窟中。元代雜劇名家關漢卿的《呂蒙正風雪破窯記》,便是以呂蒙正的貧寒生活為素材創作的戲劇。孤貧寒酸的 呂蒙正,依靠自己的天賦才智和刻苦學習,31歲大魁天下,42歲位居宰相。成為兩朝輔弼,萬眾景仰。各朝歷代,都有像呂蒙正這樣的狀元郎。他們成為庶民百 姓通過科舉之路出人頭地的幸運驕子。
科舉考試是封建統治者為國家選拔官吏的一條重要途徑。 當年,唐太宗李世民看見新科進士從考場中魚貫而出時,高興地說:「天下英雄盡入吾彀中矣!」一千多年來,科舉制度選拔了一大批優秀的有真才實學的治國安邦 人才,構成了統治集團從中央到地方官僚隊伍的中堅支柱。但隨之而來的則是一種歷史奇觀:狀元們以文得名,而在文學藝術上有較高成就者了無幾人,很少有人步 入大家之列。他們身為狀元,詩賦詞文,無所不通,往往都有詩書傳世,有的甚至著作等身。然而,其中的絕大多數人自高中之後,從此潛心仕途,無意文字,熱衷 於官場得意,專注於富貴得失,已經無心無力對文學藝術加以執著探索。700多位狀元中,除楊慎、柳公權等幾位獲得較高的成就外,大多數人都文績平平,難傳 千秋。狀元難入大家之列,而大家又很難高中狀元。唐宋兩代265名狀元中,蘇軾等八大家,李白、杜甫等大詩人,無一人摘取狀元掛冠。這一極為獨特的歷史文 化現象,至今仍是困惑人們的古代文化之謎。

中國科舉時代究竟有多少狀元(不含武狀元和女狀元)呢?據史籍記載,唐代,共有狀元139人;五代十國的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沿唐制,有狀元11人;宋代有狀元118人,元代的蒙、漢狀元共32人;明朝有狀元90人;清代至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廢科舉制時,其間有狀元114人,總計由唐初到清末,共有狀元504人。

遼代的狀元為18人;金代的狀元為15人,張獻忠的大西政權有狀元1人;太平天國的狀元有14人,若上述狀元可與唐、五代、宋、元、明、清狀元同列,則中國歷代狀元共計552人。

一千多年間連中三元的共有17人,如明洪武年間的許觀、正統年間的的商軺。
附歷代狀元情況:

★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狀元,是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年)壬午科狀元孫伏伽。

★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狀元,是清光緒三十年(1904年) 甲辰科狀元劉春霖。他狀元及第次年,即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 ,慈禧太後即下詔停止科舉,他也因此成為中國歷史上的末科狀元。

★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狀元,是太平天國癸好三年(清咸豐三年癸丑,1853年) 女科狀元傅善祥。

★歷代狀元中,最為後世欽敬的民族英雄,是南宋寶四年(1256年)丙辰科狀元文天祥。他以崇高的愛國精神和民族氣節,被譽為「狀元中的狀元」。

★歷代狀元中,對中國政治局勢起過重大影響和作用的,是清咸豐六年(1856年) 丙辰科狀元翁同龠禾。他一生兩為帝師,在晚清帝、後兩黨之爭中為帝黨首領。甲午中日戰爭後,積極支持康有為變法主張,並密薦之於光緒皇帝,最終促成「戊戌變法」,使當時政局發生重大變化。

★歷代狀元中,唯一由狀元而成為皇帝的,是西夏天慶十年(1203年)癸亥科狀元李遵頊。他是夏宗室齊王李彥宗之子,於天慶十年(1203年)參加西夏科舉考試,廷試得中第一,成為狀元。襲封齊王,又擢升大都督府主。後於西夏皇建二年(1211年) 發動宮廷政變,廢夏襄宗自立,成為皇帝,是為夏神宗。

★歷代狀元中,有據可考最早在科舉考試中連中「三元」的狀元,是唐建中二年(781年) 辛酉科狀元崔元翰。他先後考中京兆府解頭(解元) 、進士狀頭(狀元) 、博學宏詞科敕頭、制科三等敕頭。

★歷代狀元中,唯一由武狀元而位至宰相者,是唐代開元初年武舉高等(狀元) 郭子儀。他一生歷仕玄宗、肅宗、代宗、德宗四朝,曾兩度擔任宰相。同時,他也是歷代武狀元中軍功最為顯著者。

★歷代科舉考試中,考中「三元」人數最多的是北宋,共有孫何、王曾、宋廣羊、楊真宀、馮京、王岩叟等6人。

★歷代狀元中,官至宰相(含相當宰相的官職,如內閣首輔、大學士等) 人數最多的是明朝,共有胡廣、商輅等17人。

★歷代狀元中,詩、畫成就最高的,是唐開元十九年(731年)辛未科狀元王維。他是盛唐山水田園詩派傑出代表之一,其詩歌藝術被認為「自李(白)杜(甫)而下,當為第一」。其繪畫被推為「南宗繪畫之祖」,古代文人畫亦自他而始。

★歷代狀元中,詞作成就最高的,是南宋紹興二十四年(1154年)甲戌科狀元張孝祥。其詞追蹤蘇軾,氣概凌雲,具有深厚的愛國主義色彩,與張元干並稱南宋初期詞壇雙璧,是偉大的愛國詞人辛棄疾的先行者。

★歷代狀元中,書法成就最高的,是唐元和三年(808年)戊子科狀元柳公權。他精於楷書,也擅長行草書,和唐代另一大書法家顏真卿並稱「顏柳」;歷史上還把他和唐代歐陽詢、顏真卿、元代趙孟兆頁合稱為我國「楷書四大家」。

★歷代狀元中,史學成就最高的,是五代時後漢乾二年(949年)己酉科狀元王溥。他在唐代蘇冕始創會要體的基礎上,據蘇冕所編唐九朝《會要》及楊紹復等續修之書,重加整理,撰成《唐會要》一百卷。後又據五代歷朝實錄撰成《五代會要》三十卷。不僅史料豐富翔實,而且正式建立了會要體分類編纂的體例方法,為後世所仿效。這一貢獻被《四庫提要》稱為「厥功甚偉」。

★歷代狀元中,著述最豐的,是明代正德六年(1511年) 辛未科狀元楊慎。他不僅工詩,而且能文、詞和曲,並重視民間文學,是頗有成就的文學家和著名學者。其平生著述達四百餘種,雖多散佚,仍留存一百多種;現存詩作二千三百首左右,著述之豐,明時推為第一。

★歷代狀元中,植物學成就最高的,是清代嘉慶二十年(1817年)丁丑科狀元吳其睿。他一生歷任多省巡撫,所至注意各地豐瘠與民生的關系,依據耳聞目見,繪圖列說,並輯錄古籍中有關植物文獻,成《植物名實圖考長編》二十二卷、《植物名實圖考》三十八卷,?是我國19 世紀一部重要的植物學專著。

★歷代狀元中,最著名的思想家是南宋紹熙四年(1193年)癸丑科狀元陳亮。他提倡注重事業功利有補國計民生的「事功之學」。提出「盈宇宙者無非物,日用之間無非事」的命題,和朱熹多次進行過義利、王霸關系的辯論。其學說獨具體系,為永康學派的創始人。同時又是著名的文學家。

★歷代狀元中,最嗜飲茶並對我國茶道研究作出貢獻的是唐代元和九年(814 年) 甲午科狀元張又新。他所撰《煎茶水記》一卷,評論各種泉水煎茶之優劣,是繼陸羽《茶經》之後我國又一部重要的茶道研究著作。

★歷代狀元中,唯一出使過東歐國家的外交使臣,是清同治七年(1868年)戊辰科狀元洪鈞。他於光緒十三年(1887年) 奉命出使俄、德、荷、奧諸國,任外交使臣三年。他利用西方資料撰著的《元史譯文證補》,開創了利用西方著作、資料研究元史的新紀元。

★歷代狀元中,有據可考唯一被皇帝招為駙馬的,是唐會昌二年(842年)壬戌科狀元鄭顥。他狀元及第後七年,即大中三年(849年) ,被宰相白敏中作為駙馬人選推薦給唐宣宗,尚宣宗之女萬壽公主。

★歷代狀元中,唯一在剛剛及第後即被皇帝下令處死的,是明洪武三十年(1397年)丁丑科南榜(或稱春榜) 狀元陳安阝。因該科殿試錄取的都是南方士人,遭到北方士人不滿。明太祖朱元璋疑錄取有私,大為震怒,竟下令將主考官及陳安阝等人一並處死。

★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以少數民族文字參加科舉考試得中狀元的,是金世宗大定十三年(1173 年) 癸巳女真進士科(又稱策論進士) 狀元徒單鎰,為女真族人。他參加科舉考試是用女真文字。

★歷代狀元人數最多的是唐朝。自高祖武德五年(622年)壬午科,至哀帝(907年)丁卯科,285 年間,科舉考試幾乎每年一次,約產生狀元270人。在《登科記考》、《玉芝堂談薈》等古籍中有名可考者,有139餘人。

★中國歷史上,一朝之中產生狀元人數最多的省,是清代的江蘇省。從順治四年(1647 年) 丁亥科武進籍狀元呂宮,到光緒二十年(1894年) 甲午科南通籍狀元張謇,247 年間,共產生狀元49 人。

★中國歷史上,一朝之中產生狀元人數最多的府,是清代的蘇州府,共有狀元24人。

★中國歷史上,一朝之中在較短時間內產生狀元人數最多的縣,是南宋時期的永福縣(今福建永泰)。自乾道二年(1166年)丙戌科,至乾道八年(1172年)辰科,七年之間,連續產生蕭國梁、鄭僑、黃定3名狀元。

★歷史上產生兄弟狀元人數最多的朝代是唐朝,共有張式(兄) 、張正甫(弟) 等兄弟狀元19人。

★歷史上產生父子狀元人數最多的朝代是北宋,共有張去華(父) 、張師德(子) 等父子狀元6人。

★歷代兄弟狀元中,其及第時間相距最短的,是唐咸通十四年(873年)癸巳科狀元孔糹熏(兄)和唐乾符三年(876年) 丙申科狀元(弟)孔緘。兄弟二人狀元及第的時間僅相隔三年。

★歷代父子狀元中,其及第時間相距最短的,是北宋開寶二年(969年)已巳科狀元安德裕(父)和北宋開寶五年(972年)壬申科狀元安守亮(子) 。父子二個狀元及第的時間僅相隔三年。

★歷代狀元中,最早開始從事實業活動並取得巨大成就的,是清光緒二十年(1894年)甲午科狀元張謇。他於及第後次年(1895年)即從事實業活動,先後辦起數十個企業及大批社會事業,影響遍及全國,被譽為「中國之大教育家、大實業家」。

★歷代武狀元中,唯一參加過兩科考試,先中探花後又考中狀元的,是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庚辰武科狀元馬全。馬全初名為馬王泉,於乾隆十七年(1752年) 曾參加一次武科進士考試,並在殿試中得中一甲三名(探花) 。後因在任職期間與同僚發生矛盾,被削奪官職。為洗刷恥辱,他更名為全,決意再次奪取功名,終於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 在武科進士殿試中得中狀元。

G. 學界對中國智庫李肅是如何評價

國際主義者,是一位中國甚至於世界下一個發展階段的先行者和探索者。

李肅先生,中國民間智庫聯合會(籌)發起人宴猛,當代智庫論壇執委會主席,和君創業咨詢集團創始人。為君創業總裁,是我國最早介入管理咨詢和投資銀行領域的專家之一,在中國投資銀行和管理咨詢界有著特殊的地位。

長期從事公司戰略、收購兼並、資產重組、產權及組織設計、企業文化等方面的研究與咨詢,同時是我國最早研究風險投資的專家,對各類企業運營模式的差異以及國有企業市場化轉型的規律具有獨到深刻晌豎橋的見解。

李肅先生的視頻課程:

1、《拯救中小企業之製造業的危機與出路》

中國的製造企業所面臨巨大危機的根源到底在何處?怎樣才能規避和解決危機,擺脫困境?

李肅先生根據自己20多年的咨詢行業的經驗,通過大量真實的案例告訴您製造業的區位轉移規律、中國製造業面臨的具體問題、製造業生存的四種出路模式及民營企業要突破的四大瓶頸和要把握的四大戰略。

2、《新商機》

改革開放三十纖段年的機遇你抓住幾次?經濟調整陣痛中的契機你會錯過嗎!鄉鎮經濟、價格雙軌、國企改制、外貿出口、網路經濟、地產樓市、破產資源、股制改革......30年來,你抓住了幾次?

現在,次貸危機、金融風暴、人民幣升值、宏觀調控、勞動力成本上升...但是,財富之路將一如既往地延續,下一輪的商機就在眼前:產業調整,擴大內需、融資融券、土地流轉......

如何規避無處不在的風險?如何抓住稍縱即逝的機遇?答案就在《新商機》。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李肅

H. 和君創業管理咨詢有限公司的創始人李肅

我國著名管理咨詢專家,經濟顧問。歷任北京市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副所長,美國休斯敦大學亞美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發展中心研究員,和君創業咨詢有限公司總裁。
20年的咨詢實踐和研究,李肅先生及其領導的和君創業已為近千家企業提供過咨詢服務,集中國本土和跨國咨詢公司的咨詢能力於一身,李肅先生同時是我國最早介入投資銀行領域的專家學者之一。
倡導並實施「管理咨詢+投資銀行」的聯合模式,在產業整合、收購兼並方面有著豐富的理論和實踐經驗,曾主導、參與「德隆系」、「華源系」、「中遠修船」等數十個投資銀行、收購兼並項目的策劃實施,在投行業務的中國本土創新上獨樹一幟。由於李肅先生在中國投資銀行界的特殊地位,目前被數家國際著名基金聘作顧問。
在研究管理咨詢和投資銀行的同時,李肅先生在我國改革開放的各個時期均針對當時的具體改革難題,例如股份制改革、承包經營、價格改革及產權改革等,提出了富有遠見的原創理論,總計上百萬字的論述。 李肅先生積極參與各種社會活動。針對我國經濟發展不同時期的各種社會思潮尤其是反改革思潮,勇於提出自己的見解。其中最著名的是:
「打郎之戰」——防止郎咸平散布「民粹主義消極公平觀」,開改革開放的倒車;
「原罪之辯」——提出「解決『民企原罪』是建立和諧社會與有效反腐的重要基礎」;
「達娃之爭」——在「達-娃之爭」的認識迷局中,抽絲剝繭、力排眾議,在提示達能本質的同時,也提示了對外開往中產生的一系列實踐偏頗和認識謬誤,進而提出「開放進程中打造中國自己的跨國公司」的「新坐標理論」。 1998年——至今 和君創業咨詢有限公司 總裁
由「和君創咨詢有限公司」重組整合為「和君創業咨詢有限公司」,並於2000年將起草《華為基本法》時聚合的一大批咨詢專家和咨詢公司重組進和君創業,使公雀枯司人數接近200人,成為規模最大的本土咨詢公司。其間為蘭花科創、福田汽車、德隆集團、中遠修船、新東方、新中基、中青旅、白沙等著名企業提供咨詢服務,做出一系列堪稱經典的咨詢案例,使和君創業咨詢集團一躍成為本土管理咨詢與投行業的天下翹楚,業界楷模。
此間,與國家經貿委、國家體改委、國家國有資產管理局等共同召開資產重組方面研討會十幾場。與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發展中心和國家信息中心創辦中國企業論壇,為國家企業參加的各種研討班講課上百場。 中國石油集團總公司(中國最大的石油企業)的產業重組案;
中國對外貿易運輸集團(中國最大的運輸企業)的資本運營案;
中國遠洋運輸集團(全球最大的遠洋運輸企業之一)的海外融資及產業整合案。
中國華源集團(中國最大的紡織集團)的產業多元化發展戰略案;
中國國際旅行社總社(中國最大的旅遊公司)的戰略及人力資源案
豐樂種業(中國最大的種子公司)的IPO及管理結構案;
……
1991年—1995年 中國青年基金會展望計劃辦公室 負責人
推動海外華人回國創業,率領旅美華人計算機科學家代表團等海外人才回國咨詢。在美國各大城市巡迴講演,建立中外人才信息庫,推廣中國青年基金會展望計劃。藉助美國經濟發展的先進經驗,為海外華人歸國創業投資建立基礎。與頃咐洞美國休斯敦大簡塌學亞美研究中心合作研究美中企業文化和創業文化差異。
此間,李肅先生先後與君合律師事務所及君安證券合作,創辦「君合咨詢服務公司」和「君創咨詢有限公司」,致力於為在改革開放大潮中迅速發展的中國企業提供咨詢服務。為一汽集團、重鋼、二重、華能、華通、華源集團、中外運集團、豐樂種業、靈山公司、中遠集團、華天集團、金杯汽車、沱牌曲酒等知名企業提供多方位的咨詢服務。
1986年—1990年 北京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 副所長
在國家體改委、國家經貿委和國資委的指導下,與《世界經濟導報》聯合創辦了「北京體制改革研究咨詢中心」。該中心全面服務於中國的改革開放,組織過數十次大型專題研討會,是投行界最早介入收購兼並的組織之一,為嘉陵集團、二汽集團、中化進出口、大小飛樂股份公司、聯想公司、長城公司、北內、北齒、北旅、麗源公司、上海電纜廠、北京市政府、海南省政府、溫州市政府等幾十家國內著名企業和政府機關單位提供咨詢服務,成為我國最早的集理論研究與經濟咨詢於一體的咨詢服務企業。 並先後在《人民日報》、《經濟時報》等多家主要報刊雜志上發表論文近100多萬字。為中國的改革開放的具體實施及發展步驟的制訂做出了貢獻。

I. 中國科舉考試出現過多少個狀元他們的姓名

隋代狀元(進士)榜

張損之
孫伏伽
侯君素
楊 纂
房玄齡
溫彥博
黃鳳麟

唐代狀元榜

孫伏伽
陳伯玉
杜 綰
李 琚
羊襲吉
常 袞
李 博
楊敏坦 凝
張正甫
陳 諷
班 肅
李顧行
韋 諶
裴 俅
李 余
李從實
狄慎思
莫宣卿
劉 蒙
趙 峻
許佑孫
歸 黯
羊紹素
崔 詹

崔 液
宋守節
姚仲豫
嚴 迪
賈 至
楊 護
盧 庚
王 漵
王 儲
牛錫庶
李 程
徐 晦
李固言
盧 儲
李 郃
陳 寬
崔 峴
顧 標
於 鑲
裴延魯
歸仁紹
鄭合敬
陸 扆
崔 膠
盧文煥

李 超
弓嗣初
常無名
李 嶷
崔 曙
楊 譽
洪 源
張 式
魏弘簡
盧 頊
鄭巨源
武翊黃
尹 極
白敏中
韋 籌
鄭 確
鄭 顥
盧 深
顏 標
薛 邁
李 筠
孔 緘
鄭貽矩
蘇 檢
裴 格

趙 蒙
鄭 益
李 昂
虞 咸

王 閱
李巨卿
楊棲梧
楊 憑
崔元翰
尹 樞
李 隨
王源中
張又新
鄭 冠
宋 刓
李 肱
盧 肇
於 珪
崔 鉶
孫龍光
鄭昌圖
孫 偓
李 瀚
趙觀文
歸 佾

楊仲昌
許 且
范崇凱
王正卿
劉 單
楊 儇
蕭 遘
丁 澤
薛 展
賈 稜
封孟紳
柳公權
鄭 澥
李 群
杜 陟
裴思謙
鄭 言
張溫琪
李 億
韓 袞
孔 纁
鄭 藹
楊贊禹
崔 諤
歸 系
吳師道
王 維
徐 征
趙 岳
楊 紘
齊 映
黎 逢
鄭全濟
苑 論
陳 權
韋 瓘
獨孤樟
柳 璟
李 珪
崔 囗
易 重
李 郜
孔 緯
鄭洪業
歸仁澤
崔昭緯
崔昭矩
楊贊圖
裴 說

五代十國狀元榜

崔 邈 陳 逖 崔光表 王 徹 王歸璞 黃仁穎 郭 晙 王 朴
扈 載 簡文會 梁 嵩 王克衡旅貞 伍 喬 盧 華 寇 湘 王 溥
樂 史 邱 旭 張 確 費黃裳 王崇古 盧 郢 楊 遂 鄧 及

宋代狀元榜

楊 礪
張去華
馬 適
蘇德祥
李景陽
劉 察
李 肅
劉蒙叟
柴成務
安德裕
張 拱
劉 寅
安守亮
宋 准
王嗣宗
呂蒙正
胡 旦
蘇易簡
王世則
梁 顥
程 宿
陳堯叟
孫 何
孫 僅
孫 暨
陳堯咨
王 曾
李 迪
姚 曄
梁 固
張師德
徐 奭
張 觀
蔡 齊
王 整
宋 庠
王堯臣
王拱辰
張唐卿
呂 溱
楊 寊
賈 黯
馮 京
鄭 獬
章 衡
劉 輝
王俊民
許 將
彭汝礪
許安世
葉祖洽
余 中
徐 鐸
時 彥
黃 裳
焦 蹈
李常寧
馬 涓
畢 漸
何昌言
李 釜
霍端友
蔡 薿
賈安宅
莫 儔
何 *
王 昂
何 煥
沈 晦
李 易
張九成
汪應辰
黃公度
陳誠之
劉 章
王 佐
趙 逵
張孝祥
王十朋
梁克家
木待問
蕭國梁
鄭 僑
黃 定
詹 騤
姚 穎
黃 由
衛 涇
王 容
余 復
陳 亮
鄒從龍
曾從龍
傅行簡
毛自知
鄭性之
趙建夫
袁 甫
吳 潛
劉 渭
蔣重珍
王會龍
黃 朴
徐元傑
吳叔告
周 坦
徐儼夫
留夢炎
張淵微
方逢辰
姚 勉
文天祥
周震炎
方山京
阮登炳
陳文龍
張鎮孫
王龍澤

遼代狀元榜

高 舉
高 正
鄭雲從
石用中
王熙載
呂德懋
王用極
張 儉
陳 鼎 楊又玄 初 錫 南承保
邢 祥 李可封 楊 佶 史克忠 劉二宜 高承顏
史 簡 鮮於茂昭 張用咐拿凳行 孫 傑 張克恭 張仲舉
張 漸 李 炯 張 昱 張 宥 張仁紀 劉 貞
劉師貞 馮 立 邢彭年 王 寔 王 棠 張孝傑
梁 援 王 鼎 張 臻 趙廷睦 劉 霄 劉 瓘
李君裕 張 轂 文 充 冠尊文 陳衡甫 康秉儉
馬恭回 李 石 劉 禎 韓 昉 王 翚 李寶信
李 球 邊貫道

西夏狀元僅一個

李遵頊

金代狀元榜

劉 偽 許 必 胡 礪 趙 洞 石 琚 呂忠翰
楊建中 王彥潛 常大榮 鄭子聃 任忠傑 孟宗獻
徒單鎰 張行簡 王 澤 孫用康 楊雲翼 張 檝
納蘭胡魯剌 李俊民 李 演 張 本 李獻能 斡勒業德
富珠哩察罕 王 鄂 盧 亞 李 塘 趙承元 鄭時昌
武明甫 趙安時 趙安榮 劉 海 李 安 張繼祖
劉文龍 元 堪 劉仲淵

元代狀元榜

護都答兒
張起岩
忽都達兒
霍希賢
泰不華

宋 本
捌 剌
張 益
阿察赤
李 黼

篤列圖
王文燁
同 同
李 齊
拜 住

陳祖仁
普顏不花
張士堅
阿魯輝帖木兒
王宗哲

朶烈圖
文允中
薛朝晤
牛繼志
侻 征

王宗嗣
買 住
魏元禮
寶 寶
楊 輗

赫德溥化
張 棟

明代狀元榜

吳伯宗
林 震
李 旻
茅 瓚
翁正春

朱 善
曹 鼐
費 宏
沈 坤
朱之蕃

丁 顯
周 旋
錢 福
秦鳴雷
趙秉忠

任亨泰
施 盤
毛 澄
李春芳
張以誠

皇 觀
劉 儼
朱希周
唐汝楫
楊守勤

張 信
商 輅
倫文敘
陳 謹
黃士俊


彭 時
康 海
諸大綬
韓 敬

韓克忠
柯 潛
顧鼎臣
丁士美
周延儒

胡 廣
孫 賢
呂 柟
申時行
錢士升

曾 棨
黎 淳
楊 慎
范應期
庄際昌

林 環
王一夔
唐 皋
羅萬化
文震孟

蕭時中
彭 教
舒 芬
張元忭
余 煌

馬 鐸
羅 倫
楊維聰
孫繼皋
劉若宰

陳 循
張 升
姚 淶
沈懋學
陳於泰

李 騏
吳 寬
龔用卿
張懋修
劉理順

增鶴齡
謝 遷
羅洪先
朱國祚
劉同升

邢 寬
曾 彥
林大欽
唐文獻
魏藻德

馬 愉
王 華
韓應龍
焦 竑
楊廷鑒

大西國狀元榜(僅一個,李自成張獻忠起義後,崇禎十七年(1644)張獻忠於成都建立「大西國」政權,年號大順。)

龔濟民

清代狀元榜

傅以漸 王式丹 畢 沅 林召棠 章 鋆
呂 宮 王雲錦 王 傑 朱昌頤 孫如僅
劉子壯 趙熊詔 秦大成 李振鈞 翁同龢
麻勒吉 王世琛 張書勛 吳鍾駿 孫家鼐
鄒忠倚 王敬銘 陳初哲 汪鳴相 鍾駿聲
圖爾宸 徐陶璋 黃 軒 劉 繹 徐 郙
孫承恩 應 銓 金 榜 林鴻年 翁曾源
徐元文 鄧鍾岳 吳錫齡 鈕福保 崇 綺
馬世俊 於 振 戴衢亨 茹 棻 洪 鈞
嚴我斯 陳德華 汪如洋 史致光 梁耀樞
繆 彤 彭啟豐 李承霖 胡長齡 陸潤庠
蔡啟僔 周 澍 錢 棨 石韞玉 曹鴻勛
韓 菼 陳 倓 吳廷琛 潘世恩 王仁堪
彭定求 金德瑛 彭 浚 王以銜 黃思永
歸允肅 於敏中 吳信中 趙文楷 陳 冕
蔡升元 庄有恭 洪 瑩 姚文田 趙以炯
陸肯堂 金 甡 蔣立鏞 顧 臯 張建勛
沈廷文 錢維城 龍汝言 龍啟瑞 吳 魯
戴有祺 梁國治 吳其浚 陳毓溎 劉福姚
胡任與 吳 鴻 陳 沆 蕭錦忠 張 謇
李 蟠 秦大士 陳繼昌 張之萬 駱成驤
汪 繹 庄培因 蔡以台 陸增祥 夏同龢
戴蘭芬 劉春霖

太平天國狀元榜

武立勛
傅善祥
楊朝福
吳容寬
劉闥忠

朱世傑
喬彥才
葉春元
劉盛培
范朴園

沈掄元
吳鎮坤
汪順祥
陸培英
徐首長

J. 誰能幫我列舉一下《三國》里的主要人物及其職位

59.甄宓
甄宓字文昭。曹丕的皇後。曹睿的母親。名字是後人起的。史稱「文昭皇後」。她冷艷絕倫、冰肌雪膚是曹植《洛神賦》中的洛水仙子,是三國姿色僅次於貂蟬、「二喬」的傾國美女。她原是袁熙的妻子,後被曹丕掠娶,並被曹操暗暗戀慕。她一生顛沛流離,是歷史上著名的「薄倖美人」。
60蔡琰
蔡琰字文姬。蔡邕的女兒。史稱「蔡文姬」。曹操嚮往的初戀。她既有容姿,又有才學是三國時期的第一才女。她原本是衛仲道的妻子;後被匈奴擄去,於北地生二子,作《胡笳十八拍》,流入中原。曹操深為憐惜,使人持千金入北地贖回,並許於董祀為妻。她生平坎坷,詩文斷腸。相傳,她晚年常與被貶的曹植對詩,相互哭訴,相惜相憐。

吳國將領:
01.孫權
孫權字仲謀。吳郡富春人,孫武子之後裔。碧眼紫髯,相貌非凡。孫權繼承父兄基業之後,沒有辜負父兄重託,他先後分別以赤壁之戰與夷陵之戰挫敗了經驗豐富的政治家曹操和劉備,戰勝了這兩大勁敵,不僅鞏固了東吳的政權,還能與曹操、劉備鼎立而三,成為雄踞江南的一代英主。
02.孫策
孫策字伯符。吳郡富春人,是孫堅的蘆羨長子,孫權的哥哥。因為英勇過人,人稱「小霸王」。興平元年,他依附袁術,頗不心甘。於是用父親所遺的傳國玉璽為質,向袁術借了三千兵馬回江東。他先後擊敗了劉繇、嚴白虎、王朗等地方勢力,創建了東吳政權,並占據了江東的半壁江山。他年少輕狂,最終命喪匹夫之手。
03.孫堅
孫堅字文台。吳郡富春人,是孫策和孫權的父親,因征黃巾軍有功,官任長沙太守,為十八鎮諸侯之一。他作戰勇猛。在與劉表軍作戰時,他以一夫之勇輕騎出戰身中埋伏,被江夏黃祖射殺。
04.孫翊
孫翊字叔弼。是孫堅的三子,孫權的弟弟。任丹陽太守,他生性剛烈好酒,酒醉鞭撻士卒。最終死於匹夫之手。
05.孫登
孫登字子高。孫權的長子。他少時聰明,常隨父親征戰,後被立為東吳太子。但天妒薄命,孫登於東吳赤烏四年染病身亡,未繼大業。
06.孫和
孫和字子孝。孫權的次子。孫登死後,孫和繼太子位。因與全公主不和,被公主誣陷,廢掉太子,憂恨而死。
07.周瑜
周瑜字公瑾。孫策的連襟兄弟。雅意風流、儀容俊美、年輕有為、文韜武略、才貫古今,智勇雙全的軍事統帥,才能超群的英雄。他官拜大都督,赤壁一戰燒光了曹軍數十萬水師,名垂青史。然而,周瑜卻心胸狹小,嫉賢妒能,最散顫終被諸葛亮氣死。
08.張昭
張昭字子布。彭城人。是三國中東吳極不尋常的人物,他資格最老,影響也很大,可以說是東吳的三代老臣。孫策臨死托弟時留下了「外事不決問周瑜,內事不決問張昭」的遺言,讓張昭成為了東吳地位非凡的託孤老臣。
09.張紘
張紘字子綱。廣陵人。任長史。深謀有斷,德才兼備,提拔賢士,經天緯地之才。他與張昭合稱「江東二張」。
10.魯肅
魯肅字子敬。臨淮東川人。胸懷韜略,腹隱沖嘩敗機謀。在政治上,他以「榻上策」訂立了東吳「鼎足三分而王」的基本國策,聯劉抗曹為三分天下的形成打了基礎。是《三國演義》中典型的「好好先生」。
11.呂蒙
呂蒙字子明。汝南人。原是「吳下阿蒙」,武夫出身。在孫權的勸學下,他勤奮讀書成為了一代智勇兼備的名將。自周瑜、魯肅之後由他擔任東吳大都督。他為報與關羽的私憤,以克己攻心的戰術指揮吳國大軍白衣渡江,兵不血刃地奪回荊州,並生擒了關羽。之後關羽被斬,慶功宴上呂蒙失心瘋而死。從此打破了聯劉抗曹的局勢,引發了吳蜀之間的戰爭。
12.陸遜
陸遜字伯言。吳郡人。他面如手無縛雞之力的白面書生,其實他卻是深謀遠慮的傑出軍事天才。他正直謙遜、風流儒雅、品格高尚。夷陵之戰,他主動放棄了大片戰略要地,誘敵深入,火燒連營擊退蜀軍。之後他又防禦了數次魏國的進攻。他被孫權譽為「吳之姜尚」。
13.陸抗
陸抗字幼節。陸遜的兒子。鎮東大將軍,領荊州牧。在蜀國已亡的情況下,仍能自守的大將軍。由於東吳「窮兵黷武」的政策,被罷兵權。不久,東吳滅亡。
14.諸葛瑾
諸葛瑾字子瑜。諸葛亮的長兄。他為人謙和,擁有膽略,進退有節,多次擔任吳蜀使者,都能全身而退。可謂「使之智者」。
15.諸葛恪
諸葛恪字元遜。諸葛瑾的兒子。他主張「謀略在先,武功在後」的戰略思想,三十一歲平定了升楊之亂,屢建奇功。他任太子太傅,輔佐朝政。從此諸葛恪權傾朝野,「窮兵黷武」的東吳時代由此開始。他不顧國力空虛,百姓貧困與將士的怨恨,屢次征戰,激起了民憤,於建興二年,他兵困新城,返回後即被吳王所殺。
16.程普
程普字德謀。北平土垠人。自孫堅起兵時便開始為東吳效力的元老之臣,屢立戰功。赤壁之戰時他極力主戰,曾官拜東吳副都督,地位僅次於周瑜。他個性自負,不服周瑜調度。但最終被還是被周瑜文韜武略所感動,與周瑜冰釋前嫌。
17.黃蓋
黃蓋字公覆。零陵人。自孫堅起兵時便開始為東吳效力的元老之臣,屢立戰功。赤壁之戰時他極力主戰,並配合周瑜使用苦肉計,詐降曹操。他傾身為國、捨身無謂地點燃了自己的戰船突入曹軍,為赤壁之戰的大獲全勝立下了汗馬功勞。
18.韓當
韓當字義公。遼西令支人。自孫堅起兵時便開始為東吳效力的元老之臣,屢立戰功。赤壁之戰時他極力主戰,並擔任先鋒。夷陵之戰時,他又任正將。是兩戰之名將。
19.祖茂
祖茂字大榮。吳郡富春人。孫堅手下將軍。與程普、黃蓋、韓當。並稱「長沙四將」。華雄襲營時,祖茂為救孫堅而死。
20.太史慈
太史慈字子義。東萊黃縣人。東吳之中志全忠孝,一諾千金,英勇善戰、首屈一指的蓋世戰將。單若論一對一的交鋒,是絕不輸給孫策與張遼的大丈夫。為東吳屢立奇功。合淝之戰時太史慈誤入瓮城而亡。
21.甘寧
甘寧字興霸。巴郡臨江人。河賊出身,因以西川錦作帆幔,時人皆稱為「錦帆賊」。他頗通書史,又有氣力,好游俠,縱橫於江湖之間。他投靠孫權之後,在周瑜與呂蒙的力薦下得到了重用,在赤壁之戰與合肥大戰中他屢立奇功,濡須口一戰更是「百騎劫營,不折一騎」,成為東吳軍中的蓋世英雄。
22.凌操
凌操,餘杭人。民團武裝首領出身,曾大敗嚴白虎。他歸順孫氏之後,作戰勇猛,輕舟當先,在征黃祖一戰中身先士卒,被甘寧一箭射死。
23.凌統
凌統字公績。餘杭人。凌操的兒子。凌統十五歲時,其父被甘寧所殺,他力戰奪父屍而歸。他是東吳深明大義的一代猛將。濡須口之戰時,凌統遭曹休冷箭偷襲,幸得甘寧相救,得以生還。從此凌統與甘寧結為生死之交,不再為惡。
24.丁奉
丁奉字承淵。廬江人。東吳後期著名將領。他射死張遼。之後他又背水迎敵、雪中奮兵,打敗司馬昭。他計略過人,能斷大事,他用計謀殺死孫綝,平定了東吳的內亂。
25.徐盛
徐盛字文向。琅琊人。東吳著名將領。他曾指揮兩次擊退魏軍。
26.陳武
陳武字子烈,江松滋人。他身長七尺,面黃睛赤,形容古怪。他英勇善戰,曾打敗薛札,殺死張英。濡須口一戰中陳武身死。
27.潘璋
潘璋字文圭。弒殺關羽禍首之一。被關興取其首級祭父。
28.蔣欽
蔣欽字公奕。他射死陳橫,身歷數戰,立功無數。
29.周泰
周泰字幼平。為護幼主孫權,身中十二槍不死的英勇驍將。他殺死張南,戰敗曹仁,屢立功勛。濡須口一戰他又中數十槍,膚如刻畫,孫權曾以「一處傷令吃一觥酒」獎勵周泰的功勛。
30.周平
周泰的弟弟。夷陵之戰中,被關興一刀斬了。
31.董襲
董襲字元代。海盜出身,曾舉薦虞翻投靠孫策。濡須口之戰時,董襲誤墜河中溺水而亡。
32.顧雍
顧雍字元嘆。東吳丞相。蔡邕的徒弟,他為人不飲酒,寡言少語,舉動適當。孫權也曾感嘆說:「顧雍不言,言必有中。」
33.呂范
呂範字子衡。孫策時,元老謀臣。表面忠厚,內藏有謀。善卜卦,會帶兵。曾殺敗曹休。
34.朱治
吳郡太守。東吳將領。
35.闞澤
闞澤字德潤。會稽人。赤壁之戰時,他密獻詐降書,使曹操中苦肉之計。之後他有舉薦陸遜為東吳都督,立有大功。
36.嚴畯
嚴畯字曼才。彭城人。「舌戰群儒」事件中「群儒」之一。被諸葛亮稱為「世之腐儒」。
37.薛綜
薛綜字敬文。沛縣人。「舌戰群儒」事件中「群儒」之一。被諸葛亮稱為「無父無君之人」。
38.程秉
程秉字德樞。汝陽人。夷陵之戰吳蜀使臣。割地求和之輩。劉備欲斬,程秉抱頭鼠竄而走。
39.朱桓
朱桓字休穆。吳郡人。奮威將軍,極有膽略。他斬常雕,大敗曹仁。在周魴誘敵戰中他斷曹休後路,殺張普,再敗曹軍。
40.駱統
駱統字公緒。烏傷人。「舌戰群儒」事件中「群儒」之一。赤壁之戰主和派。
41.步騭
步騭字子山。「舌戰群儒」事件中「群儒」之一。往曹營求和使。遇事避禍,個性懦弱,被諸葛亮稱為「懼刀避劍之人」。
42.虞翻
虞翻字仲翔。會稽人。郡吏出身。東吳元老謀臣。曾舉薦華佗醫治周泰,說降傅士仁,立有功勛。「舌戰群儒」事件中「群儒」之一。赤壁之戰主和派。
43.朱然
朱然字義封。虎威將軍。吳蜀之戰先鋒。
44.周魴
周魴字子魚。東吳鄱陽太守。智謀之士。曾斷發詐降曹軍,引誘魏兵深入重地,使曹休大敗。
45.傅士仁
原蜀國公安守將,被虞翻用計說降,投靠東吳。弒殺關羽禍首之一。吳蜀之戰時,他臨陣倒戈殺馬忠叛變東吳,劉備不納。命關興將傅士仁凌遲祭父。
46.孫桓
孫桓字叔武。本姓俞氏,孫策喜愛,賜姓孫,所以也是孫權的宗族。吳蜀之戰秭歸城先鋒將,安東將軍。
47.李異
孫桓手下大將。吳蜀之戰時,曾與張苞大戰二十回合,但最終被關興劈於馬下。
48.譚雄
孫桓手下裨將。吳蜀之戰時,被關興生擒,斬首瀝血而死。
49.全琮
全琮字子璜。綏南將軍。周魴誘敵戰中他斷曹休後路,戰敗曹軍。
50.宋謙
孫權護將。濡須口一戰被李典射死。
51.夏恂
東吳部將。夷陵之戰時,被張苞一矛刺中,死於馬下。
52.戴員
孫翊部下。殺死孫翊的禍首之一。被孫翊妻子徐氏設計殺死。
53.喬玄
喬國老。江東大喬、小喬的父親。
54.大喬
喬玄的長女。有「江東名花」之稱。小喬的姐姐。國色天香,姿容絕倫,矜持穩重,善舞長劍的江東美人。在丈夫「小霸王」孫策死後,他獨守空房,在朦朦煙雨的江南風光中過著如詩如畫的流離生活。
55.小喬
喬玄的次女。有「江東名花」之稱。大喬的妹妹。殊色秀容,溫婉嫻靜,能歌善舞,色藝冠時的江東第一美人。周瑜之妻,善茶藝,有「香茗夫人」的美譽。諸葛亮曾改《銅雀台賦》雲:「攬二喬與東南西,樂朝夕與之共」。
56.陶芷
取自三國外傳中的人物。陶謙晚年所得愛女。徐州城破,從人輾轉將她送往江東。長大後,嫁於陸遜為妾,她比陸遜年長九歲,並善謀有斷,常與陸遜私房議計。她主張:「蜀亡則吳亡,蜀不可亡」的戰略計劃,是一代巾幗不讓須眉的女謀士。
57.魯珍
取自三國外傳中的人物。魯肅的女兒。有才氣,善弓弩、計謀。是「東吳三金蘭」之一。
58.呂雯
取自三國外傳中的人物。呂蒙的女兒。自幼習武,善使長劍、有勇氣,是當世的巾幗英雄。是「東吳三金蘭」之一。
59.陸英
取自三國外傳中的人物。陸遜與孫夫人所生的女兒。秀色可餐,淺通兵法。是「東吳三金蘭」之一。
60.沈嫣
沈嫣字依依。冀州人。取自三國外傳中的人物。自幼叛逆自負,能文善武。父親審配被曹操所殺。為避禍改為「沈」姓。九歲時,十八路諸侯會盟,她被馬騰看中。欲為馬超娶為妻子。但是馬超卻娶了楊艷,沈嫣含恨投奔東吳。赤壁之戰爆發,沈嫣為報父仇,雖然她成功的阻擊了司馬懿,卻不幸在戰爭中陣亡。

群英將領:
01.張角
張角號「太平道人」,自稱「大賢良師」。本是個不第的秀才,因得南華老仙所賜《太平要術》,能呼風喚雨。他訛言:「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並自稱「天公將軍」,舉四方百姓起義,皆裹黃巾,史稱「黃巾軍」。賊勢浩大,官軍望風披靡。
02.董卓
董卓字仲穎。隴西臨洮人。是暴虐無道、兇殘嗜血、驕橫跋扈、好殺屠城、權傾一時的野心家。他廢立皇帝,全憑己心;屠殺大臣,全憑己意。夜宿龍床,好色嗜酒,溺於酒池肉林之間。致使,十八路諸侯揭竿而起,被迫遷都洛陽,身中「連環計」,被義子呂布所殺。
03.袁紹
袁紹字本初。袁逢之子,袁隗之侄,「四世三公」門多故吏,是十八路諸侯的盟主,地貫青、冀、幽、並四州。是與曹操爭奪北方中原的敵手。因此,他發動了曠日持久的官渡之戰。他另立逆動、寬濟政失、外寬內忌、多謀少決、恤近忽遠、聽讒惑亂、最終落得兵敗身死的下場。
04.袁術
袁術字公路。「四世三公」門多故吏,是袁紹的兄弟。他據汝南貫揚州,是名副其實的南方霸主。他驕奢淫逸、橫征暴斂、愚蠢自大、剛愎自用自稱「皇帝」。結果遭到群雄圍攻,他兵敗而逃,死於淮南。
05.劉表
劉表字景升。山陽高平人。漢魯恭王後裔,皇家貴族,人稱「八俊」之一。是胸無大志、虛有其表、有名無實的荊州之主。他收留劉備。重用蔡、蒯兩大家族。因此被蔡夫人蒙蔽,假造遺詔,廢長立幼,最終導致荊州不保。
06.公孫瓚
公孫瓚字伯圭。劉備的故交。任北平太守。割據北方的一代梟雄。為弟弟公孫越報仇,他毅然起兵與袁紹在磐河會戰。他不聽人言,寵信內賊,兵敗垂成。他先殺妻子,然後自縊,全家化為塗炭。
07.馬騰
馬騰字壽成。馬援的後裔,馬超的父親。任西涼太守、漢伏波將軍。他受天子「衣帶詔」。之後,連接黃奎,起兵討伐曹操,反被設計殺死。
08.韓遂
韓遂字文約。天水太守。馬騰的結義兄弟。馬超的叔叔。他重義氣、但寡謀斷,被曹操「抹書離間」,斷臂降曹。
09.張魯
張魯字公祺。自號為「師君」。沛國豐人。漢中太守。他貪得無厭、用人多疑,被曹操平定。
10.張綉
張濟的侄子。用賈詡為謀士。屯兵宛城的割據勢力。他投降曹操,後因曹操霸佔其嫂。起兵叛變,使曹操折了大將典韋、子曹昂、侄曹安民大敗而回。曹操二次征討宛城,他投降曹操被封為「建忠將軍」。
11.陶謙
陶謙字恭祖。末丹人。是膺秉義德、允文允武、體足剛直、守以溫人的徐州太守。他「三讓徐州」於劉備,深有識人之明。他遺愛於民,深受百姓愛戴。
12.孔融
孔融字文舉。魯國曲阜人。孔子的二十世孫。泰山都尉孔宙之子。他幼時讓梨,後為中郎將,累遷至北海太守。他機智博古、怯事妄言是棄之可惜的人才。因得罪曹操,被反誣其「不孝」,遂被殺。
13.劉焉
劉焉字君郎,江夏競陵人,漢魯恭王的後裔。劉璋的父親。益州牧。患病疽而死。他平生樹敵無數,為劉備入蜀埋下了伏筆。
14.劉璋
劉璋字季玉,劉焉的兒子。他坐擁民殷國富、險塞沃野的益州。是暗弱昏庸、不知積蓄的庸主。他殺死張魯的母親,導致張魯入侵,又請劉備入蜀,益州易主。
15.劉度
四郡太守之一。零陵之主。趙雲、張飛以諸葛亮之計生擒其子,舉城而降。
16.趙范
四郡太守之一。桂陽之主。手下有大將陳應、鮑隆,被趙雲「智取桂陽」時斬殺。
17.金旋
四郡太守之一。武陵之主。張飛取武陵時,被叛將鞏志一箭射中面門,墜馬而亡。
18.韓玄
四郡太守之一。長沙之主。手下有大將黃忠、魏延、楊齡。戰長沙時,楊齡戰死,關羽與黃忠惺惺相惜,韓玄內忌欲斬黃忠,反被叛主魏延所殺。長沙陷落,魏延、黃忠皆降。
19.劉繇
劉繇字正禮。東萊牟平人。漢室宗親,太尉劉寵之侄。是割據江東的勢力之一。手下有大將太史慈、於糜、樊能、張英、陳橫、笮融、薛禮等。被孫策「三千兵馬過江東」時,平定。太史慈投降。笮融隨劉繇投劉表而去,其餘皆戰死。
20.王朗
王朗字景興。才華橫溢、知識淵博。任會稽太守。是割據江東的勢力之一。被孫策平定。王朗歸曹。成為助曹篡逆的重臣。蜀漢出祁山時,被諸葛亮罵死於兩軍陣前。
21.嚴白虎
自稱東吳德王,是割據江東的勢力之一。被孫策平定。董襲斬首而亡。
22.何進
何進字遂高。屠戶出身。東漢大將軍。桓帝死,他強立其妹何後之子劉辯為帝,並鴆殺董後。他詔董卓進京,是東漢亂世的始作俑者。他誅殺「十常侍」未遂,反被「十常侍」所殺。
23.張寶
張角的二弟,黃巾起義首領之一。稱「地公將軍」。會使法術,能呼風喚雨,飛砂走石。朱儁兵圍陽城,被叛徒嚴政斬殺而亡。
24.張梁
張角的三弟,黃巾起義首領之一。稱「人公將軍」。會使法術。張角死後,張梁統其眾。被皇甫嵩連勝七陣,斬於曲陽。
25.呂布
呂布字奉先。五原郡九原人。溫侯。三國第一武將。他坐下赤兔馬,手持方天畫戟,是英武過人、力拔群山、氣蓋天下、數將莫敵的一代戰神。他虎牢戰「三英」、濮陽敵「六將」、轅門射戟,有「人中龍鳳」之稱,是「三國無雙」的英雄。但他反復無常,被李肅說降,弒義父,投董卓認賊作父,又中「連環計」,弒董卓,被「四逆」所逼輾轉逃至濮陽。濮陽陷落,他又占徐州。最終下邳兵敗,被曹操縊死在白門樓。
26.華雄
關西人。身長九尺,虎體狼腰,豹頭猿臂。他主動請纓為董卓把守汜水關,留下了「割雞焉用牛刀」的名言。他大敗孫堅,又力斬數將,但被關羽溫酒之間斬於馬下。
27.李儒
董卓的女婿。助紂為虐的軍師。與李肅合稱「二李」。他素有「孽謀」,為廢帝遷都,出謀劃策。他力諫董卓將貂蟬賜呂布,董卓不納,李儒從此閉門不出。董卓身死,李儒被王允斬於市曹。
28.李肅
原是「二李」之一。幫董卓說降呂布的虎賁中郎將。因未升其官,心中懷恨,聯合王允,巧施「連環計」誘出董卓,借呂布之手殺之。他征戰「四逆」,反被折了銳氣,被呂布盛怒之下斬殺。
29.蔡邕
蔡邕字伯喈。蔡文姬的父親。有「曠世奇才」之稱的史官。原是被董卓所逼,為其效力的一代名流。因「一月三遷其官」,他深受感動。董卓死時,他親自路祭,王允大怒,將他斬於市曹。
30.陳宮
陳宮字公台。原是中牟縣令,後因「捉放曹」事件,棄官而逃。曹操殺死呂伯奢,並言「寧教我負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負我。」,使陳宮背離曹操,改投呂布。成為呂布帳下的首席謀士。呂布不納其諫,導致兵敗。將他縛於曹操,誓死不降,最終被斬。
31.貂蟬
中國古代四大美人之一。呂布妾。王允義女。並州郡九原人。本姓任。因執掌貂蟬冠,更名「貂蟬」。年方二八、色伎俱佳、身材窈窕、人品風流、明眸皓齒、粉面朱唇、花容月貌、玉骨冰肌、有「閉月」之姿。宛如天上神仙般千嬌百媚。王允利用貂蟬巧施「連環計」,離間呂布刺死董卓。呂布兵敗身死,貂蟬的下落也就成了千古之謎。
32.嚴如意
呂布的妻子。姿色略遜貂蟬的一代嬌娘。她善舞技,能飲酒。人稱「醉舞的仙子」。原是丁原府中的陪酒侍女,與呂布青梅竹馬結發為妻,常懷「婦人之見」,使呂布留下了「戀妻不納陳宮諫」的惡名。
33.呂菁
呂布的獨生女兒。嚴氏所生的掌上明珠。她從小被嬌生慣養,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盼望自己幸福的婚姻生活。
34.李傕
董卓的大將,「四逆」之一。董卓死後,欲卸甲歸田,賈詡獻「亂武」之策,使李傕、郭汜、張濟、樊稠聯合興兵發動了「李傕之亂」。四將合圍,大敗呂布,兵臨長安城下,他們逼死王允,挾持天子。由李、郭獨霸朝政,他們肆虐百姓,禁錮天子,橫行無忌,無人敢言。後來李、郭反目,二人交兵數月,爭奪天子、挾持大臣、燒殺搶掠、民不聊生。最終,二人和解,兵合一處,欲害天子,卻被曹操打敗,挾走天子。二人落草,均不得善終。
35.郭汜
董卓的大將,「四逆」之一。董卓死後,欲卸甲歸田,賈詡獻「亂武」之策,使李傕、郭汜、張濟、樊稠聯合興兵發動了「李傕之亂」。四將合圍,大敗呂布,兵臨長安城下,他們逼死王允,挾持天子。由李、郭獨霸朝政,他們肆虐百姓,禁錮天子,橫行無忌,無人敢言。後來李、郭反目,二人交兵數月,爭奪天子、挾持大臣、燒殺搶掠、民不聊生。最終,二人和解,兵合一處,欲害天子,卻被曹操打敗,挾走天子。二人落草,均不得善終。
36.張濟
董卓的大將,「四逆」之一。董卓死後,欲卸甲歸田,賈詡獻「亂武」之策,使李傕、郭汜、張濟、樊稠聯合興兵發動了「李傕之亂」。四將合圍,大敗呂布,兵臨長安城下,他們逼死王允,挾持天子。「馬騰勤王」,樊稠被斬,張濟統其眾,回弘農。又因李、郭交兵,張濟兵據長安。在攻南陽,身中流矢而亡。
37.樊稠
董卓的大將,「四逆」之一。董卓死後,欲卸甲歸田,賈詡獻「亂武」之策,使李傕、郭汜、張濟、樊稠聯合興兵發動了「李傕之亂」。四將合圍,大敗呂布,兵臨長安城下,他們逼死王允,挾持天子。「馬騰勤王」,樊稠因義釋韓遂被斬。
38.田豐
田豐字元皓。袁紹手下「六謀士」之一,有「先知」之稱。是正派忠直的一代賢臣。他剛而犯上,直言「官渡必敗」,被袁紹囚於獄中。紹果兵敗,田豐知死,不久被殺。
39.沮授
袁紹手下「六謀士」之一,被曹操稱為「天下無憂」的謀士。他忠於袁紹,直諫不諱,被囚軍中。曹軍至,沮授被俘,他營中盜馬,欲歸袁紹,被曹操下令射殺。
40.審配
審配字正南。袁紹手下「六謀士」之一。專而無謀,構陷許攸,導致袁紹兵敗。之後,死守冀州,曹操俘,他誓死不降, 「面北而死」。
41.逢紀
逢紀字元圖。袁紹手下「六謀士」之一。果而無用,譖媚亂上,導致田豐被殺。紹死「袁氏內變」,逢紀被袁譚所殺。
42.郭圖
袁紹手下「六謀士」之一。他智而爭權,盡譖亂國,致使「張郃反水」。紹死「袁氏內變」,圖隨袁譚戰,後被樂進射下城壕而亡。
43.許攸
許攸字子遠。曹操舊交。袁紹手下「六謀士」之一。貪而不智,因審配構陷降曹,獻「火燒烏巢」之計,使曹操大勝。因言語無狀,被許褚斬首。
44.顏良
袁紹手下上將。與文丑合稱「虎狼兄弟」。有「匹夫之勇」。官渡之戰時,他先斬魏續、宋憲,又敗徐晃。最終,被關羽一刀斬於馬下。
45.文丑
袁紹手下上將。與顏良合稱「虎狼兄弟」。亦有「匹夫之勇」。他連戰張遼、徐晃,逃至黃河岸邊,被關羽一刀斬於馬下。
46.袁芳
取自三國外傳中的人物。袁紹的女兒。亂世的千金。她溫婉可人,以天下太平為最高理想。袁氏覆滅,袁芳失蹤。
47.袁杏
取自三國外傳中的人物。袁術的女兒。深明大義,堅決反對袁術稱帝。因此,營中盜符,與雷薄、陳蘭一同落草為寇,背主而逃。
48.紀靈
袁術手下大將,山東人。曾與關羽連戰三十合,不分勝負。因「轅門射戟」,他與劉備罷兵議和。袁術勢衰「攜璽尋兄」,被劉備阻擊,紀靈死戰而亡。
49.蒯良
延平人。劉表輔國之一,蒯越的哥哥,天下名士。曾用奇計殺死孫堅。
50.蒯越
延平人。劉表輔國之一,蒯良的弟弟,天下名士。被曹操譽為「吾不喜得荊州,喜得異度也。」
51.公孫婷
公孫瓚的女兒。麗容嬌姿、溫柔恬闊、受人憐愛。兵敗時,瓚恐女兒受辱,親手殺之。
52.張松
張松字永年,劉璋的謀士。有過目不忘、一目十行之能。他受辱於曹營,故獻圖劉備。為劉備攻取西川,做出了巨大貢獻。但機事不密,被其兄告密而亡。
53.張任
劉璋手下大將。智勇雙全。他設伏落鳳坡使龐統身死。諸葛亮定計將他活捉,他誓死不降,最終被斬。
54.楊松
張魯手下的謀士。他貪得無厭,受曹操賄賂,賣主求榮,導致漢中淪喪。
55.諸葛均
諸葛亮的弟弟。躬耕南陽,有才華,又有智慧,是寧靜致遠的大隱者。
56.司馬徽
司馬徽字德操,道號「水鏡先生」,是諸葛亮、龐統、徐庶等天下名士的導師。他峨冠博帶,道貌非常,隱居荊州、育人無數、有「桃李遍天下」之稱,又有出神之智,入鬼之謀,是名遍九州的天下賢師。
57.劉協
漢獻帝。先後被董卓、李郭叛黨、曹操、曹丕四個勢力所挾持的傀儡,他雖有抱負,卻不能施展。最終被逼「禪位」。成為了漢朝的亡國之君。
58.華佗
華佗字元化。沛國譙郡人。是妙手回春、葯到病除、起死回生的當世神醫。他童顏鶴發,飄然有出世之姿。他治療周泰十二處槍傷,一月而愈;又為關羽「刮骨療毒」,欲為曹操「開顱治風」,因此被斬。
59.於吉
妖道。因得《太平青領道》,能代天宣化,普救萬人,有蠱惑人心之能。他鼓動江東百姓,最終被孫策所斬。
60.左慈
左慈字元放。道號「烏角先生」。是勇人、道人、神人、菩薩、羅漢、佛一般的人物。因得天書《遁甲》,能騰雲跨風、飛升太虛、穿山透石、藏形變身,無所不能。他擲杯戲曹操,百斬而不死。又能預知諸葛亮生死,「義動鳳仇」。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般的一代神話。

【全部完】
這是按《三國演義》寫的
滿意請採納,謝謝

熱點內容
馬路上汽車的噪音在多少分貝 發布:2023-08-31 22:08:23 瀏覽:1825
應孕棒多少錢一盒 發布:2023-08-31 22:08:21 瀏覽:1308
標准養老金一年能領多少錢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593
湖北通城接網線多少錢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1:59:51 瀏覽:1675
開隨車吊車多少錢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1:55:06 瀏覽:1437
京東付尾款怎麼知道前多少名 發布:2023-08-31 21:52:58 瀏覽:1759
在學校租鋪面一個月要多少錢 發布:2023-08-31 21:52:09 瀏覽:1892
2寸有多少厘米 發布:2023-08-31 21:50:34 瀏覽:1541
知道電壓如何算一小時多少電 發布:2023-08-31 21:46:20 瀏覽:1513
金手鐲54號圈周長是多少厘米 發布:2023-08-31 21:44:28 瀏覽:16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