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人口概況 » 中國白銀的價格多少錢

中國白銀的價格多少錢

發布時間: 2023-04-20 02:10:05

1. 清朝後期一兩銀子的購買力和現在多少人民幣相當

清朝後期一兩銀子的購買力和現在多少人民幣相當?

十九世紀北京市面上的白銀分碎銀、銀錠和銀元三種。碎銀和銀錠都是「國產」的,成色不一,作者以紋銀為例,計算出一兩銀子的標准重量:37.31克,以及一兩紋銀所含純銀的重量:34.9克。像這樣的一兩銀子,在公元1884年的北京能買到七十多斤(市斤)普通大米,鑒於現在普通大米每斤賣到三元左右,可以估算出當時一兩紋銀大約相當於現在兩百多元(僅就買米而言)。如果用這樣一兩銀子去買雞蛋,能買三四百個,仍然相當於人民幣兩百多元。

唐朝五十兩銀子的購買力大概等於現在多少人民幣

應該10萬RMB以上,可以從影視作品還有書中找到相應的關於錢的情節。我記得看過一本關於唐朝的書,說是吃完飯,扔到桌上二兩銀子,店小二高興的不得了,心想碰到了大財主。按扔錢的那人吃的東西還有叫的服務來看,就跟現在我們見到的有些大款,在大酒店裡的情形差不多,吃喝嫖加小費叢殲5000元應不算多。按這樣算,50應是25萬RMB。
還有些,影視作品裡面反映的,說是一個皇帝在農家吃完飯走的時候,扔給了農夫1袋碎銀子,我想應在10兩左右吧,然後那農夫的老婆睜在了雙眼說好久沒看到過銀子了。照這樣看,現在我國很多農村家中存款超過20萬的應是佔一小部分,10萬的也不是那麼的多,照此看,50兩應在15萬左右。(註:那樣的靠城市擴建有錢的農民不算。)

明朝時一錢銀子的購買力相當於現在人民幣的多少

1兩黃金 = 人民幣2000元 = 10兩白銀
1兩白銀 = 人民幣200元 = 1000文錢 = 1貫(吊)錢
1文錢 = 人民幣0.2元

清朝時期一兩銀子的購買力是多少

一、康熙到乾隆年間,每升最優質的大米價格在10多文錢(1兩銀子等於1000文)。根據《清會典》記載,當時的1升相當於現在的1.5斤,也就是說,一兩銀子在康熙到乾隆年間能買150斤最優質的大米。
據清朝軍機處檔案的記載,光緒十五年,直隸省順天府、大名府、宣化府的糧價,以玉米、高粱、穀子三種糧食計算,平均每倉石計銀一兩四錢六分。」清朝時期一石相當於現在的156.45斤。換算下來,光緒年間的一兩銀子可滲如沖以購買107斤左右的糧食。

2002年26萬人民幣,相當於現在2015年多少人民幣的購買力?

2002年貨幣投放量18.32萬億,2014年貨幣投放量122.8萬億,不考慮其他干擾因素你02年的26萬,在14年年底相當於174萬。換一個演算法,2002年全國平均房價950元,2014年全國平均房價6595元,換算過來26萬元相當於180萬。這個是粗算,你可以參考一下。

明清時期一萬兩銀子的購買力等於今天多少人民幣?

明初洪武年間,一兩白銀大約摺合人民幣660.8元,一萬兩白銀約合660.8萬元。
明朝米價在洪武二十八年以後基本上一兩銀子可以購大米二石。橡純《明史·食貨二》:「於是戶部定:鈔一錠,折米一石;金一兩,十石;銀一兩,二石。」明代一石約等於現在的94.4公斤。按2006年大米價均價1.75元/斤計算。一兩白銀是2*94.4*2*1.75=660.8元。
清朝光緒年間,一兩白銀大約摺合人民幣170元,一萬兩白銀約合170萬元。
據清朝軍機處檔案記載,光緒十五年上半年直隸省順天府、大名府、宣化府的糧價,以穀子、高粱、玉米三種糧食計算,平均每倉石計銀一兩四錢六分。」
根據1石=100斤=70公斤計算,而糧食價格以2元人民幣/公斤計算,可得到以下平均值:一兩白銀約值170元。

清末時期一兩銀子的使用價值相當於現在多少人民幣?

我們常常看到古裝戲里用銀兩做錢的單位,那麼一兩銀子到底是多少錢呢?我也很想知道,於是到網上查了一下,得出了初步的答案。不過,這里聲明,筆者不是學歷史的,只是利用從網上查到的講歷史的文章,做一個大致的推算,獲得一個感性認識罷了。
基本單位
我國古代貨幣單位很多,各朝不同,特別是秦漢以前。這里只討論三種基本單位:
一文制錢(即一枚標準的方孔銅錢)
一兩白銀
一兩黃金
以上單位雖然各朝各代都不同,但至少唐宋之後相差不大,所以是可以得到比較穩定可信的數據的。
兌換關系
銅錢,白銀和黃金之間的兌換比例就像現在的外匯價格一樣,是常常變動的,不像1元錢等於100分這樣明確。
根據以下描述:
「金銀的比價從1600年前後的1:8上漲到20世紀中期和末期的1:10,到18世紀末則翻了一番,達到1:20。」
可知1兩黃金約可兌換8~11兩白銀。
再有:
「道光初年,一兩白銀換錢一弔,也就是一千文;到了道光二十年鴉片戰爭的時候, 一兩白銀就可以換到制錢一千六七百文了。咸豐以來,銀價猛漲,一兩白銀竟可以換到制 錢兩千二三百文之多。」
可知正常情況下,1兩白銀大約可換到1000~1500文銅錢,古時通常說的1貫錢或1吊錢就是1000文。
金屬價格
由於金銀銅製成的貨幣本身是有價值,而且理論上貨幣的價值就應該等於金屬的價格,所以我們可以通過現在金屬的價格來回答「一兩銀子到底是多少錢」的問題。
唐代的開元通寶通錢每枚直徑8分,10枚重1兩,千文重6斤4兩;清順治年間,每個銅錢重一錢二分五厘,後又增為一錢四分,則每千文重八斤十二兩。古代「兩」這個重量單位雖有不同但大約都是40克左右,而「斤」則大約是700克左右。每枚銅錢平均重量5克。
目前金銀銅的價格(人民幣)如下:
黃金:100元/克
白銀:2元/克
黃銅:0.02元/克
推算結果為:
1兩黃金:約值4000元
1兩白銀:約值80元
1枚銅錢(1文制錢): 約值0.1元
糧食價格
很多歷史專著中都通過糧食價格來直接衡量貨幣關系,雖然單獨考慮糧價並不很准確客觀,但應該是極其重要的參考。曉林在網上查到了如下記載:
「上白米(石) 九錢五分?????
中白米(石) 九錢二分六厘八錢??
下白米(石) 八錢三分?
白?面(斤) 九文
銀每兩換錢 一千文」
還有
「據清朝軍機處檔案記載,光緒十五年上半年直隸省順天府、大名府、宣化府的糧價,以穀子、高粱、玉米三種糧食計算,平均每倉石計銀一兩四錢六分。」
根據1石=100斤=70公斤計算,而糧食價格以2元人民幣/公斤計算,可得到以下平均值:
1兩白銀:約值170元
1枚銅錢(1文制錢): 約值0.2元
結論
根據上面的推算,再考慮到
1 黃金的價格比其他的更穩定,應當著重參考
2 現在白銀已作為工業品,所以現在的白銀價格參考價值較低
3 由於農業技術發展的相對速度很快,現在的糧食相對價格比古代便宜很多
4 尊重古代的兌換比例
5 湊整數,便於換算,便於建立感性認識
所以,筆者建議,今後遇到古代的貨幣單位,採用以下換算系統,即方便又有感覺:
1兩黃金 = 人民幣2000元 = 10兩白銀
1兩白銀 = 人民幣200元 = 1000文錢 = 1貫(吊)錢
1文錢 = 人民幣0.2元
另外:1石米=1兩白銀
聲明:以上結論不是學術觀點,只作為老百姓觀看古裝電視劇,武俠小說時換算之用。
驗證
下面提供一些古代數據,便於驗證曉林給出的換算方式,提高感性認識:
唐朝九品官月俸5石米 = 唐朝時,初級公務員月薪1000元;
清朝六品官員年俸45兩白銀 = 清朝的局級幹部,年薪9千元;
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 = 那些當官的,那個家裡沒有個幾千萬的?
乾隆初年,捐一個道台需一萬三千一百二十兩銀子 = 花270萬就可以買個廳級幹部當當,明碼標價。
中國古代的度量衡制度極為混亂。不同朝代之間有差異,同一朝代的不同地區之間有差異。這是不爭的事實。
清代的度量衡制度主要是「庫平營造制」,與明代基本相同。一斤約等於國際標准制的600克(597克多點)。這套度量衡制度在香港、新加坡等地還有殘余。如香港、新加坡等地黃金的計量單位「兩」、「錢」就是用庫平營造制的計量單位。一「兩」相當於國際標准制37.5克,一「錢」相當於國際標准制3.75克。
1930年代,南京 *** 為了與國際接軌,並統一中國度量衡制度,解決不同地區之間度量衡差異給經濟發展帶來的障礙 ,促進經濟發展,進行了度量衡改革。為滿足廣大人民群眾的習慣需要,將「庫平營造制」改革為「市制」,為與國際接軌,將「市制」與國際標准制方便換算。特將「一營造尺」改為「一市尺」,等於33.33厘米=0.3米;一公里等於二市裡。「一庫平斤」改為「一市斤」等於500克=0.5公斤。
「一升」=一「公升」。所以,此次度量衡改革又稱「一二三制」。「市制」與「庫平營造制」計量接近,老百姓易於接受。而市制與公制換算簡單,能為國際貿易接受。俗稱「斤有所短、尺有所長」,即市斤比庫平制重量小,市尺比營造制長。
此次度量衡改革堪稱成功。為以後的度量衡制度改革奠定了良好的基礎,至今仍在發揮其基本作用。
民國時期的另一個大的改革是幣制改革。
北洋 *** 時期在幣制改革上的一個較大動作是「廢兩改元」。清末時,雖然中國也有銀鑄幣,但貨幣制度是以銀兩為單位,制錢(包括銅錢與銅元)為主要流通的輔幣。貨幣單位相當混亂。既有以庫平兩為單位的計量,也有以海關兩為單位的計量。同時,銀鑄幣和銀兩的成色也極不一致。這個混亂的幣制極大地阻礙著經濟活動的正常進行。於是,就有了第一次幣制改革 :「廢兩改元」。即北洋 *** 頒布「國幣條例」,規定以銀元為基本貨幣單位,停止銀兩流通。一元銀元重庫平銀七錢二分,含銀量為85\%。一元等於十二角(仿英制)。以銅元為輔幣,停止銅錢的流通。一元銀元與銅元的比價基本上在180--188之間漲落。俗稱「洋長洋短」。每日銀樓或銀行都會發布當日銀價。當銀價上漲時,稱為「洋長」,當銀價下跌時稱為「洋短」。民間小額交易基本上以銅元計價為主。銀行發行紙幣以元為單位,一元紙幣兌換一元銀元。貨幣以銀為本位。
這次幣制改革使全國的金融制度得到了基本統一。但還有許多問題沒有解決。
另一次幣制改革是南京 *** 為解決金融危機而進行的。30年代時美國貨幣放棄銀本位,實行金本位制,規定1盎斯黃金等於35美元。同時,在國際市場上(倫敦)收購白銀,導致國際市場上白銀價格上漲。中國的貨幣制度是以銀為本位,但自己產銀不多。國際市場上白銀價格上漲使中國白銀出現大量外流,特別是日本帝國主義者在東北、華北大搞武裝走私,使中國白銀出現大量外流。同時,銀價格上漲使中國的貨幣升值,進口狂增、出口受阻,影響經濟與發展國際收支平衡,如不及時改革將導致中國金融崩潰。南京 *** 與英國、美國談判貨款為幣制改革提供外匯保證。最後得到了美國的大力支持(詳見《中美白銀談判》)。於是,南京 *** 決定進行幣制改革,停止銀元流通,以中央銀行、中國銀行、交通銀行、中國農民銀行(後增加)四行發行的紙幣為法定貨幣,用於交易與完糧納稅。法幣與英鎊、美元掛鉤。
現在看電視劇常常感到可笑,古人能名動輒使用幾十兩,甚至幾百、幾千、幾萬兩銀子。更有甚者,竟然常常能夠從口袋裡掏出面額成百上千兩的銀票。
這里有兩個誤區。一是以為古代一兩銀子等於今日的一元錢。二是以為古代的銀票就是今日的鈔票或者支票了。
其實,古代中國銀子缺乏,銀子的價值很高的。一兩銀子等於制錢一千二百多文(清初以前)到三千多文(清道光以後)。而直到清末,一斤(相當於1.2市斤)豬肉只要二十文錢,一畝良田只要七至八兩銀子或者十二、三個銀元。幾兩銀子、幾十兩銀子是件大事情了,有百兩銀子就是今日的大款了,能夠買上十幾畝良田了。在明代,一個平民一年的生活只要一兩半銀子就夠了,所以戚繼光的士兵軍餉一日只有三分銀子,一月不足一兩。清代稍貴點,主要是鴉片戰爭前外貿順差大,銀子大量流入後,銀價下跌造成的。後來大量賠款後,銀與銅的比價又上升了。平常老百姓使用的是銅錢,清末時使用銅元,很少用銀子作為日常交易用。許多老百姓至死都未見過銀子。所以口語中表示沒有錢(貧窮)時用「銅錢(鈿)沒有」而不說「銀子沒有」。這就是為什麼人們常常以銀子為珍貴的原因之一吧。
到了民國時候,就流通銀元了,稱為國幣。民間稱為「袁大頭」。它的價值也比較高,可兌換180多個銅元。按當時物價水平折算今日的購買力,一元銀元大約等於今日人民幣的35元左右。考慮到生產的發展,糧食和日用品價格的下跌,一元銀元大約等於今日人民幣的100元左右。如果按銀子價格算,大約等於今日人民幣的50-60元左右。當時辦一個比較好的印染廠投資也不到一萬元。買一較輛當時比較好的轎車大約是1000元。所以不會有拿出一個銀元買一個饅頭的情形出現,最多一個銅板。
銀票其實是山西票號發的匯兌憑證,有密押的,不是見票即兌的銀行券(鈔票)。用銀票是要付匯兌費用的。
銀票做大宗買賣的商人用得著。它可避免攜帶大量現銀的風險,而且方便,並與自己攜帶大量現銀成本差不多。一般老百姓和官員是用不著的。所以也就不會有從口袋裡掏出面額成百上千兩的銀票來支付款項。即使你拿出來支付,商家和普通百姓也不肯接受。其流通程度比今日的個人支票還不如

60年後的40萬元人民幣的購買力等同於現在多少人民幣的購買力啊?

你好! 這個確實不好說! 想想60年前的1萬元都比如今的40萬元值錢了! 60年後,誰也說不清楚,或許到了60年後,真正的共產主義就要成為現實了! 那個時候,可能人民幣100萬元只能買瓶現在礦泉水! 呵呵,我瞎說的! 可以不用採納!

明朝時一兩銀子的購買力?相當於現在的多少。

現在白銀已作為工業品,所以現在的白銀價格參考價值較低
由於農業技術發展的相對速度很快,現在的糧食相對價格比古代便宜很多
明代貨幣種類繁多,以硬通貨為主,但朝廷禁止黃金、白銀在民間流通,國庫收入(萬曆年間)也只有白銀200萬兩/年。對多數百姓來說,銀子也只是聽說而已。
民間使用只為錢、鈔。「錢」,即銅板,平民多用;「鈔」,布質貨幣,「商賈沿元之舊慣用鈔,多不便用錢」(《明史·食貨志》)。當今影視中商賈整箱金銀的鏡頭,只是戲說而已。
明代實行一斤十六兩制,即:一斤相當於596.8克,一兩相當於37.3克。據《明史·食貨志》: 「每鈔一貫,准錢千文,銀一兩,四貫准黃金一兩」;戶部定: 「鈔一錠,折米一石;金一兩,十石;銀一兩,二石。」 所以,1兩黃金=8兩白銀=8000銅錢。以黃金為基準價換算,明末一兩白銀相當於人民幣700元,一文錢相當於人民幣7角。
戶部規定只能是「官價」,不同時期民間實情出入頗大。若以米價參考,明代的銀價波動幅度則相當驚人。明神宗萬曆時,一白石米價0.7—1兩白銀;明崇禎末年,正常米價2-3兩/石,災區3.6兩至5兩/石。依現行米價3元/公斤計算, 1兩白銀只有人民幣280元左右。

2000年的3萬塊人民幣的購買力相當於現在多少錢的購買力。

沒30萬這么多吧 那時候沒特別注意物價,就記得那時候在外面餐館吃一碗咸飯一塊錢,一碗牛肉羹2塊錢。現在是飯2塊錢,羹5塊錢,2000年的時候外賣不用多加錢,現在飯多加一塊錢,羹多加兩塊錢。如果以這個不能說名問題的話,我記得那時候摩托車5升93石油加滿是15塊左右,現在加滿油同樣93號5升是40塊左右。 算一下物價漲了3倍。那麼3萬塊相當於現在的9萬塊。如果在算上兩千年的國民生產值沒有現在的高的話,就相當於現在的十萬出頭吧。

2. 99.9%白銀多少錢一克

1,3.85元左右。
2,中國白銀的價格以上海貴金屬交易所為准,現價約3.85元,成色為99.99%。銀首飾的價格是有很多說法的,一是按國標足銀以上的素銀一般按克賣,克價是由銀原料價加上工費及利潤,約在6到15元之間,S925的含銀92.5%,這類一般按件賣!
3,足銀999.9是純度為999‰的銀,是「千足銀」。 千足銀就是銀含量是99.9%的銀,這是目前最純的銀了。一般市場做銀飾用的銀含量為92.5%,就是平常說的925銀,也就是純銀。92.5%的銀稱為足銀,99.9%的就稱千足銀。越純的銀就越軟。一般足銀和千足銀只用來做手鐲,長命鎖以及其他比較粗的項鏈。
4,99銀也稱純銀、足銀、千足銀,各地叫法可能不太一致,就是含量高純度高的銀,925純銀的意思是成分是標準的,純銀的標記是S990 。由於工藝難度的限制,雖千足銀飾主體必須達到99.9%,但其配件的銀含量可能略低,但按照國家標准仍不得低於92.5%。細的項鏈市面上也有用足銀做的,不過比925銀更軟,更容易斷。戒指偶爾也有足銀的,不過比較少,簡單的光圈戒指倒常見,其他款式的比較少,因為工藝要求比較高。
拓展資料
一,白銀的各類用途比例
1,白銀和黃金一樣,是一種應用歷史十分悠久的貴金屬,人類開始開采白銀要上溯到4000多年前。由於當時白銀的開采量很小,使得它的價值比金還貴。公元前14~16世紀埃及王朝的法典規定的銀價為金的2倍,甚至到了公元17世紀的日本,政府規定金、銀的價值還是相等的。
2,日常生活中,最熟悉的白銀製品主要是銀元、銀首飾、銀餐具等,實際上除此之外由於白銀特有的物理化學特性,它還是重要的工業原料,廣泛應用於電子電氣、感光材料、醫葯化工、消毒抗菌、環保、白銀飾品及製品等領域。隨著電子工業,航空工業,電力工業的大發展,近年來,白銀的工業需求正穩步快速增長。有數據表明,工業用銀佔了白銀開采總量的70%

3. 古代的一兩銀子相當於多少人民幣

初中的時候,當時讀《水滸》讀《射鵰》什麼的,剛開始讀的時候,看那些大俠去吃飯,「啪」掏出五兩碎銀子或者二兩碎銀子,我第一反應:有錢。咱們的反應,一說到銀子,就是錢。後來就覺得不太對,怎麼哪個大俠去吃飯,他都能掏出幾兩銀子來?這個銀子在古代到底值不值錢?後來我查過一些資料以後才知道,古代大俠是真有錢啊!

在唐朝的時候,當時有記載的是貞觀年間1兩銀子,能買200斗米。這個200斗米,算到今天差不多是2360斤,就按照3塊錢一斤,那個時候還真值七千多塊錢。那看來,如果那個時候大俠摸出3兩銀子來,是真挺值錢的。當然這銀子也貶值,到了開元年間,1兩銀子可能也就值3500塊錢左右了。就是1兩銀子只能買一斗米。

我另一個很感興趣的朝代就是宋朝。1兩銀子的購買能力差不多相當於現在的人民幣1600—3200塊錢這個范圍。其實弄明白這個事,就解決了我一個小疑問。當時看《射鵰》的時候,為啥這個黃蓉和郭靖一見面,黃蓉就看上了郭靖了呢?你說郭靖獃獃傻傻的也不會說話,武功也不好。而黃蓉,千金大小姐,對郭靖一見鍾情,這個怎麼也解釋不通。後來很多人說傻人有傻福或者是人傻運氣好之類的等等。

後來搞明白這個銀子值錢這個事情之後,這個事情就想通了。黃蓉和郭靖吃的頭一次 飯,郭靖同志買單,花了20兩銀子。這個20兩銀子,按照剛剛的演算法,至少也要三四萬塊錢。這個什麼概念?我在大眾點評查了一下,現在能查到的現在最貴的飯館,人均消費7000塊。那黃蓉和郭靖那頓飯,人均消費得2萬塊左右。我估計頂級三星米其林也到不了這個價。所以我好像就明白黃蓉為什對郭靖一見鍾情了。

在《紅樓夢》里,賈府的一餐螃蟹花了24兩銀子時,劉姥姥感慨道,可以夠小戶人家一年的生活開銷了。從這里可以看到,銀子在清朝的時候,購買力就變低了,但是還是能夠達到一兩銀子值人民幣200-300元。

所以我們可以看到銀子的購買力在唐朝的時候最高,清朝的時候最低。但是總的來說,銀子的購買力還是很值錢的。

這個問題回答不少,但是靠譜的不多,對於大部分的回答者而言,彷彿白銀價格是固定的,其實歷朝歷代伍迅根本不一樣。

漢代銀價

以漢代官方銀價為例:

朱提銀,重八兩為一流,直一千五百八十,它銀一流千。(《漢書·食貨志》)

這是說,朱提銀的成色好,8漢兩為1流,價值漢五銖錢1580枚,其他的銀子8漢兩,價值1000漢五銖錢。

西漢1斤,從海昏侯墓出土的黃金重量可知,一枚等於一斤,稱量為247克到250克左右,漢代一斤為十六兩,則1兩=15.43克或15.625克。

朱提銀1兩=197.5五銖錢,它銀1兩=125五銖錢。

需要注意的是,漢代一直到唐和北宋,白銀一直不是流通貨幣,只是一種貴金屬,這種貴金屬的官定價格,實際上與實際流通計價的銅錢的「購買力」是直接掛鉤的,而銅錢的鑄造流通量,哪怕在一個王朝的幾百年內,也是不同的。

所以,除了用米價進行約略折算,沒有任何可以貫穿2000年的一般等價物,而歷史記載的米價又和貨幣量、地區、豐欠、消費人口直接相關,最多就是個大致判斷。

比如,

漢文帝時,粟至十餘錢。(《史記·律書》)

今張掖以東,粟石百餘,芻藁粟數十……本始中,金城湟中,谷斛八錢。(《漢書·趙充國傳》,宣帝時事)

元康四年,比歲豐,谷石五錢。(《漢書·宣帝紀》,宣帝時事)

永光二年,是時歲比不登,京師谷石二百餘,邊郡四百,關東五腔扒此百。(《漢書·馮奉世傳》,元帝時事)

需要注意的是,漢文帝時行三銖錢,漢武帝後才行五銖錢,而五銖錢鑄造了一百多年才280億枚,在宣帝、元帝時代,五銖錢的貨幣供應量實在不多,邊地谷價便宜,很大成分上來自於「錢荒」,即「錢貴物輕」。

如果按照宣帝時面臨羌人戰爭時的標准,張掖以東的粟價,則1兩它銀也不過買1石粟罷了。

漢制,三十斤為鈞,四鈞為石。一石為120斤,則漢代一石粟相當於今天30千克,也就是60市斤小米,三解到京東上搜了一下,最便宜的小米1市斤(500克)價格是6.8元。

也就是說,漢代1石粟=408元人民幣,當然,這是精小米,古人算一般稱量為原糧,還要削掉一定比例,此處此余先忽略了。

大體上,可知,西漢1兩白銀=408元人民幣,1克白銀約為25.5元人民幣。

同樣的演算法,以宣帝豐收時糧價為准。

則1兩銀=125錢=25漢石=1500市斤小米,則為10200元人民幣,1克白銀約為661元人民幣。

要注意的是,上述價格等於差了25倍,這種數據的差距,在相關記載中毫不少見。

唐、五代銀價

唐代用銀的記載和考古發現的銀餅、銀鋌不少,不過主要是皇室賞賜和折算「輕貨」(體積小、價值高,利於長途運輸的貨品)頂租庸調,使用時也往往是以重量計量,也因此成為一種財富儲備。

黃金一斤為餅,百餅為簉,至有百簉。銀五倍之。(《南史·武陵王紀傳》)

這種熔金為餅的儲藏財富,這是漢晉南朝以來的傳統,只是考古所見的唐代銀餅要小得多,最大的約為唐代50兩,小的也有10兩規制的,可見並沒有形成固定形狀的銀幣,仍為「輕貨」用。

至於具體的與商品掛鉤的銀價,則記載更少,只能以唐之後五代十國的後蜀為例了:

偽蜀廣政中,凡銀一兩,直錢千七百。(《續資治通鑒長編》)

此時的後蜀也通行的是唐代開元通寶錢的規制,糧價如下:

孟昶廣政十三年,是時蜀中久安,賦役俱省,米斗三錢。(張唐英《蜀檮杌》)

10斗1石,則蜀國1石米為30錢,五代一斤合596.82克,一兩合37.30克。

1700錢可換56.67唐石=6800唐斤大米=8116.752市斤大米

京東袋裝大米500g最便宜的是4.8元,則總數為38960.41元人民幣。

即唐代、五代十國時1兩白銀約等於38960.41元人民幣,1克白銀約為1044.51元人民幣。

北宋、南宋銀價

咸平中,銀兩八百,金兩五千。(《續資治通鑒長編》)

(景德四年)詔河東路所辭戍兵白金每兩直以一千為限。(同上)

(熙寧八年)蜀州。銀每兩官折二貫三百文足,市價一貫六百文,九年,銀每兩官折二貫二百文足,市價一貫四百文。

(政和六年)官中支錢此曹,每兩請官價錢一貫四百文足。

這是從北宋真宗朝到北宋徽宗朝選取的幾個數據,基本上,銀價在不斷上漲,當然,北宋的貨幣投放量也不斷增加,仍面臨「錢荒」。

看看米價:

景德四年,諸路豐稔,淮、蔡間麥斗十錢,粳米斛二百。

熙寧七年,以上等粳米每石為千……中等粳米斗為錢八十五文,零糶與貧民。

政和五年,白米市價為百二十。

真宗朝,1兩銀子只夠買米4——5斛,最多716.18市斤,*4.8元/市斤=3437.664元人民幣,1克白銀=92.1625元。

神宗朝,1兩銀子只夠買中等粳米2.7石,386.73市斤,*4.8元/市斤=1856.304元人民幣,1克白銀=49.7668元。

徽宗朝,1兩銀子夠買白米1.16石,139.2宋斤,166市斤,4.8元/市斤=796.8元人民幣,1克白銀=21.3619元。

南宋的折銀價相對穩定,紹定元年(1228年)前,銀1兩折錢多為三貫三百文。

德祐元年(1275年),銀每兩一十四貫二百八十五文,銀每兩價錢七貫三百六十文。

再看米價:

嘉定十六年(1223年),和糴米石,每石計官會三貫七百五十文。

德祐元年,麥每石三貫七百三十。

也就是說,南宋寧宗、理宗時代,銀1兩,折米1石左右(以紙幣會子計價,實際上,白銀比紙幣吃香),也就是說,1兩銀子夠買米1石,143.23市斤,*4.8元/市斤=687.504元人民幣,1克白銀=18.43元。

南宋末年,銀1兩,折麥3.8297石,548.55市斤,京東的小麥粉是3.7元/市斤,即2029.64元,1克白銀=54.4142元。

明清之後的計算不少,此處就不贅述了,要說明的是,上述計算,嚴格的學術意義上,純屬扯淡!純屬扯淡!純屬扯淡!

重要的事情要說三遍,雖然三解已經盡量尋找時間貼近的對應物價數據,但是仍沒有考慮上述幾個時代糧食計量單位的「石」和重量計量單位的「石」的具體區別(因為太麻煩了),只是簡單計數,同時,沒有計量銅幣、紙幣幣值的具體不同,在操作上並不嚴謹。

當然,對於這樣一個問題來說,已經夠用了。

因為,在古代社會,哪怕一個年份,相隔不遠的不同地區,由於人口結構、水旱災害,甚至行政特色,都會帶來諸多的不同,在今天我們看起來應該大致均平的物價,在古代社會可能隔著一道山就天差地別,更重要的是,由於物流流通的發達程度,以及貨幣投放量的不同,也會產生看似匪夷所思的結果,哪怕是離我們更近一些的明清社會,一樣如此。

所以,本質上講,這種古今對比,毫無意義。

對於普通人最有意義的就是,千萬不要把武俠小說和清宮戲里看來的隨手二兩銀子當做古代生活的常態,還有什麼漢朝、唐朝甩出一把銀票來,這都屬於編劇無知,我們不能跟著犯蠢。

4. 古代1千兩銀子值現在多少錢

清朝中晚期一千兩銀子價值人民幣150000—220000元左右;明朝中期價值人民幣600000—800000元;北宋朝中期600000元—1300000元(或1000000—1800000元);盛唐時期2000000—4000000元。
【拓展資料】
史載明朝萬曆年間一兩銀子可以購買一般質量的大米二石,當時的一石約擾畢租為94.4公斤,一兩銀子就可以買188.8公斤大米,就是377.6斤。現在我國一般家庭吃的大米在一斤1.5元至2元之間,以中間價1.75元計算,可以算出明朝一兩銀子=人民幣660.8元。由於《紅樓夢》故事雖以清朝為原型,生活狀況卻以明朝為藍本,姑且以明朝的銀兩價值計算,劉姥姥拿到了一萬三千多元的過年費,當然很高興了;而郭靖則付出了超出一萬二千緩兆元人民幣一餐飯錢,還是在張家口這樣一個小地方,太誇張了吧。郭靖就算傻,但窮苦出身,不可能不知道錢的價值,黃蓉更不可能挨店家的這一宰吧。
這一兩銀子要是拿到唐朝就購買力而言更是高得嚇人了。唐太宗貞觀年間物質文明極大豐富,一斗米只賣5文錢,通常一兩銀子折1000文銅錢(又稱一貫),就可以買200斗米,10斗為一石,即是20石,唐代的一石約為59公斤,以今天一般米價1.75元一斤計算,一兩銀子相當於人民幣4130元的購買力。唐玄宗開元年間通貨膨脹,米價漲到10文一斗,也是一兩銀子=2065元人民幣。
最大的問題出在宋朝,主要原因是宋朝的錢幣制度極其混亂,而其記載也矛盾重重。宋朝是以「錢」為流通貨幣的,因為宋朝的社會經濟高速發展,工商業也前所未有地發達,因此貨幣需求量也前所未有的龐大,而且白銀的產量和進口量都不高並且當時沒有類似央行這樣的政府宏觀調控管理機構,造成了極為混亂的情況。
我們知道一般朝代1000個錢為一貫,等於一兩銀子,但是宋朝卻不是這樣的。《宋史食貨志》及《續資治通鑒》均提到自真宗朝開始因白銀存量偏少不足以趕上經濟的發展,銀價不斷上漲,基本上是2000個以上的銅錢當銀一兩。而且宋朝「錢法」很亂,有銅錢、鐵錢還有鉛錫錢同時流通數乎,各州都有權自行鑄錢,還存在私人鑄錢的情況,錢的大小不一、成分不宜、價值多變,「隨時立制」,非常混亂。
川陝地區通行鐵錢,十個換一個銅錢,江南和江北流通的錢還不一樣。一貫實際有多少個錢也是不確定的,有800或850個為一貫的,也有480個為一貫,還要下詔以770個為一貫,並且各州「私用則各隨其俗」,完全是筆糊塗賬。根據《宋史食貨志》提到「熙、豐以前,米石不過六七百」和《宋史職官志》「每斗(米)折錢三十文」的記載,姑且以2000個銅錢折銀一兩計算,太平時期米價是1石600—300錢(靖康之亂前後到南宋初期有一兩銀子一石米的,不在正常計算范圍)。1兩基本上可以買到4—8石大米,以宋石66公斤計算,1兩銀子相當於人民幣近924—1848元;(一說宋石為96斤,就相當於1兩銀子672—1344元)。

5. 一兩銀子等於多少人民幣

古裝戲里用銀兩做錢的單位,那麼一兩銀子到底是多少錢呢?看看下面這個推導: 1 基本單位 我國古代貨幣單位很多,各朝不同,特別是秦漢以前。這里只討論三種基本單位: 一文制錢(即一枚標準的方孔銅錢) 一兩白銀 一兩黃金 以上單位雖然各朝各代都不同,但至少唐宋之後坦叢相差不大,所以是可以得到比較穩定可信的數據的。 兌換關系 銅錢,白銀和黃金之間的兌換比例就像現在的外匯價格一樣,是常常變動的,不像1元錢等於100分這樣明確。根據以下描述: 「金銀的比價從1600年前後的1:8上漲到20世紀中期和寬信兆末期的1:10,到18世紀末則翻了一番,達到1:20。」 可知1兩黃金約可兌換8~11兩白銀。再有: 「道光初年,一兩白銀換錢一弔,也就是一千文;到了道光二十年鴉片戰爭的時候,一兩白銀就可以換到制錢一千六七百文了。咸豐以來,銀價猛漲,一兩白銀竟可以換到制錢兩千二三百文之多。」 可知正常情況下,1兩白銀大約可換到1000~1500文銅錢,古時通常說的1貫錢或1吊錢就是1000文。 2 金屬價格 由於金銀銅製成的貨幣本身是有價值,而且理論上貨幣的價值就應該等於金屬的價格,所以我們可以通過現在金屬的價格來回答「一兩銀子到底是多少錢」的問題。 唐代的開元通寶通錢每枚直徑8分,10枚重1兩,千文重6斤4兩;清順治年間,每個銅錢重一錢二分五厘,後又增為一錢四分,則每千文重八斤十二兩。古代「兩」這個重量單位雖有不同但大約都是40克左右,而「斤」則大約是700克左右。每枚銅錢平均重量5克。 目前金銀銅的價格(人民幣)如下: 黃金:100元/克 白銀:2元/克 黃銅:0.02元/克 推算結果為: 1兩黃金:約值4000元 1兩白銀:約值80元 1枚銅錢(1文制錢):約值0.1元 3 糧食價格 很多歷史專著中都通過糧食價格來直接衡量貨幣關系,雖然單獨考慮糧價並不很准確客觀,但應該是極其重要的參考。曉林在網上查到了如下記載: 「上白米(石)九錢五分 中白米(石)九錢二分六厘八錢 下白米(石)八錢三分 白面(斤)九文 銀每兩換錢一千文」 還有 「據清朝軍機處檔案記載,光緒十五年上半年直隸省順天府、大名府、宣化府的糧價,以穀子、高粱、玉米三種糧食計算,平均每倉石計銀一兩四錢六分。」 根據1石=100斤=70公斤計算,而糧食價格以2元人民幣/公斤計算,可得到以下平均值: 1兩白銀:約值170元 1枚銅錢(1文制錢):約值0.2元 4 結論,根據上面的推算,再考慮到 1黃金的價格比其他的更穩定,應當著重參考 2現在白銀已作為工業品,所以現在的白銀價格參考價值較低 3由於農業技術發展的相對速度很快,現在的糧食相對價格比古代便宜很多 4尊重古代的兌換比例 5湊整數,便於換算,便於建立感性認識 所以,筆者建議,今後遇到古代的貨幣單位,採用以下換算系統,即方便又有感覺: 1兩黃金=人民幣2000元=10兩白銀 1兩白銀=人民幣200元=1000文錢=1貫(吊)錢 1文錢=人民幣0.2元 另外:1石米=1兩白銀 聲明:以上結論不是學術觀點,只作為老百姓觀看古裝電視劇,武俠小說時換算之用。 5 驗證,下面提供一些古代數據,便於驗證曉林給出的換算方式,提高感性認識: 唐朝九品官月俸5石米=唐朝時,初級公務員月薪1000元; 清朝六品官員年俸45兩白銀=清朝的局級幹部,年薪9千元; 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那些當官的,那個家裡沒有個幾千萬的? 乾隆初年,捐一個道台需一萬三千一百二十兩銀子=花270萬就可以買個廳級幹部當當,明碼標價。 參考資料:http://219.223.108.19:1200/show.aspx?id=126&;cid=59 2\ 古代有好多朝代的。各個朝代銀子的價值也不一樣。 以北宋來說吧 古代的金銀銅等貨幣的購買力一直是個令人感興趣的話題。這部閑話水滸也將宋代的貨幣轉換成今天的人民幣以符合現代語境。無齋主人不是研究宋代貨幣的專家,要完全精確的換算顯然是不可能的。這里只能給出一個大致的估算數字,讓讀者可以有個基本的概念。 一般說來,慎租古代貨幣基本以金,銀,銅錢(其實是含銅為主的合金)為主要貨幣。而宋代和後來的明清兩代的銀本位制不同,是銅本位制,銅錢是主要貨幣,金銀是不作為貨幣使用的。銅錢的基本單位為「文」,和「貫(緡)」,一貫合1000文。宋代財政緊張的時候有過800文,850文當一貫的情形。另外還有折二錢,當三錢,當十錢等變相通貨膨脹的時候。比方說楊志殺牛二那一節,牛二就曾用當三錢來讓楊志試刀,當三錢顧名思義就是一錢當作三錢,而蔡京當宰相的時候甚至出過當十錢。為了簡化我們的計算方法,無齋主人忽略這些因素。 在討論古代貨幣的時候通常都會用上這么個假設,就是:1兩黃金=10兩白銀=10貫銅錢=10000文銅錢。 雖然金銀銅的相互兌換率一直在浮動中,但這個假設基本上應該是合理的。當代宋史專家王曾瑜先生在他的《岳飛新傳》的第7章「克服襄漢」一章中,曾經提到朝廷在給岳飛的省札中有:「第四,支付六萬石米,四十萬貫錢,以作軍需。四十萬貫錢以十萬兩銀和五千兩金折支,當時金銀尚未作為獨立的貨幣使用」。從而可見南宋初40萬貫銅錢,相當於10萬兩銀子和5000兩金子,基本在數量級上符合上面的這個假設。 要討論貨幣購買力,必須先提一下兩位名家的方法。黃仁宇先生在他的《中國大歷史》中基本以黃金的價格作為基準來換算的,他基本是依據1兩金=10兩銀= 10貫這個假設,而以國際金價來推算1貫銅錢今天的價值的。。先生在他的《潛規則》一書中則是同時使用了米價和銀價作為基準,給出了兩個數字。而。先生偏重於取由米價換算出來的那個數據。 那麼根據二位先生的方法,我們來看看宋代的一貫合今天(2004年10月份)多少元人民幣 1)黃金基準國際牌價,金價基本上在400美元一盎司周圍波動。我們就以400美元為一盎司。一盎司為28.3克。宋制1市斤為640克(「1975年湖南湘潭出土的嘉釣銅則,自記重一百斤,重64公斤」)。1市斤有16兩,所以宋代1兩為今天的40克。這樣一算宋代一兩黃金相當於565美元,以今天美元對人民幣 8.23元來算,相當於4650元。根據假設1兩金為10兩銀即10貫錢,宋代一貫銅錢相當於465元。 2)白銀基準國際牌價,銀價基本上在6美元一盎司周圍波動。同金價的換算相仿,一兩銀子也就是一貫銅錢,相當於70元人民幣。 3)米價基準宋代1市斤是640克。宋代1石合92.5宋斤(沈括的夢溪筆談卷三有,「凡石者以九十二斤半為法,乃漢秤三百四十一斤也」)。因此一石大米就有 59200克,即59.2公斤。如果我們不考慮特殊的荒年或大豐收年的話,北宋初期的米價大約在每石300文到600文之間,中期(仁宗年間)在600文到700文之間,南宋初期米價則在2貫左右。那麼以此推算北宋末年宋徽宗期間大約每石1貫左右應該算比較合理的。如果按現今大米價格每公斤2.5元來計算,宋代一石大米59.2公斤合148元,也就是算1貫銅錢合148元人民幣。 到目前為止我們已經有了三個價格,按黃金換算的465元,按白銀換算的70元和按糧價換算的148元。由於我國不是主要產銀國,而且工業化後提煉銀子的成本大幅度降低,所以古代的銀子的價值肯定要大幅度高於現在的價值。顯然以今天的銀價作為參照體是不合理的。這從今天銀價6美元一盎司金價400美元就能看出,今天的一兩黃金能換66兩銀子,而我們假設的古代金銀兌換率是1:10.而黃金的產量穩定,直到今天仍被世界各國作為重要硬通貨儲備。所以用黃金作為基準比較合理。 此外,雖然現代技術的大幅度發展,袁隆平先生的雜交水稻使得糧食產量大為提高,但是今天消費糧食的人口也大幅度增加了。根據宋史地理志,北宋大約不到5000萬人口,而今天中國已經有13億人口。民以食為天,糧價應該還是一個重要的基準。 因此無齋主人就取了個金價基準的465元和米價基準的148元的平均值306.5元,並歸整去掉零頭,將1貫銅錢定為300元人民幣。因此我們有下面基本換算: 1兩金=3000元人民幣 1兩銀=1貫銅錢=300元人民幣 1文銅錢=0.3元人民幣 以這個兌換率來看看宋代官員的薪水。根據宋史職官志,宋代一個宰相的本俸是月薪300貫,也就是合90000元人民幣,年薪108萬。一個普通從8品的縣令月薪15貫,合人民幣4500元,年薪5萬4千,考慮到宋代一個縣令不過管幾千戶人家,也算不錯了。宋代除了本俸之外,還有職錢,祿粟,?呷艘鋁? ,廚料, 薪炭諸物,增給 ,公用錢,給券 ,職田等名目繁多的津貼。難怪人稱宋代對官員的優渥無與倫比。也難怪宋江削尖了腦袋想招安當官。 從水滸上的具體事例來看,這個兌換率也比較合理。第十五回吳用去勸說三阮入伙劫生辰綱時,吳用讓阮小七用了一兩銀子買了一瓮酒,二十斤生熟牛肉,一對大雞。差不多就是一兩銀子換300人民幣的樣子。此外,第十回林沖風雪山神廟,陸謙在李小二店裡招待管營和差撥時曾拿出一兩銀子,點了三四瓶好酒,菜隨便上。同樣第四十四回戴宗楊林請石秀吃飯的時候也是楊林扔出一兩銀子讓店家隨便上酒菜。一般來說一個普通小飯館,300元人民幣三個人吃的確是可以隨便點菜了。 再看看水滸中其他幾個例子,楊志東京賣刀的時候,牛二曾說「甚麼鳥刀,要賣許多錢!我三十文買一把,也切得肉,切得豆腐」。30文錢一把切菜刀,也就是人民幣9元,很合理。魯智深大鬧五台山的時候,曾用5兩銀子定製了一根62斤重水磨禪杖和一口戒刀,用的是十分好鐵,考慮這也算是一件上等兵器又是特別定做的,1500元人民幣也不算過分。但是智取生辰綱的時候白勝賣給楊志一夥的家釀村酒要5貫錢,1500元人民幣就有點太黑心了,也許是因為當時黃泥崗上白酒是稀缺商品,白勝又處於壟斷地位,同時還有晁蓋一夥在競相抬價,才把這桶酒炒成天價的吧

6. 一兩銀子大概是多少人民幣

清朝中晚期一兩銀子價值人民幣150—220元左右; 明朝中期價值人民幣600—800元;北宋朝中期600元—1300元(或1000—1800元);盛唐時期2000—4000元。

7. 足銀(白銀)今天一公斤多少人民幣

按照今天白銀的掛牌價,每克白銀為3.51元。而1公斤=1000克。由此得到算式:
3.51x1000=3510(元),所以今天一公斤白銀為3510元人民幣。
銀與金一樣,也是金屬中的"貴族",被稱為"貴金屬",過去只被用作貨幣與製作裝飾品。現在,銀在工業上有了三項重要的用途:電鍍、制鏡與攝影。在一些容易銹蝕的金屬表面鍍上一層銀,可以延長使用壽命,而且美觀。銀在製造攝影用感光材料方面,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因為照像紙、膠卷上塗著的感光劑,都是銀的化合物。一受光照,它們馬上分解了。光線強的地方分解得多,光線弱的地力分解很少。不過,這時的"像"還只是隱約可見,必須經過顯形,才使它明朗化並穩定下來。顯影後,再經過定影,去掉底片上未感光的多餘的氯化銀或溴化銀。底片上的像,與實景相反,叫做負片-光線強的地方,氯化銀或溴化銀分解得多,黑色深 (底片上黑色的東西就是極細的金屬銀),而光線弱的地方反而顯得白一些。在印照片時,像片的黑白與負片相反,於是便與實景的色調一致了。現代攝影技術已能在微弱的火柴的光下、在幾十分之一到幾百分之一秒中拍出非常清晰的照片。如今,全世界每年用於電影與攝影事業的銀,已達150噸。
在所有金屬中,銀對自然光線的反射性能最好,因此,銀在制鏡工業上佔有很重要的位置。另外,銀離子能殺菌。我國內蒙古一帶的牧民常用銀碗盛馬奶,可以長期放置而不會變酸。銀的最重要的化合物是硝酸銀。在醫療上,常用硝酸銀的水溶液作眼葯水,因為銀離子能強烈地殺死病菌。氧化銀極易溶解在氨水中,溶液久置後,有時會析出有強烈爆炸性的黑色晶體。氧化銀在玻璃工業中用作著色劑。溴化銀的感光作用,用來製造照相底片的感光層。

熱點內容
馬路上汽車的噪音在多少分貝 發布:2023-08-31 22:08:23 瀏覽:1825
應孕棒多少錢一盒 發布:2023-08-31 22:08:21 瀏覽:1308
標准養老金一年能領多少錢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593
湖北通城接網線多少錢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1:59:51 瀏覽:1675
開隨車吊車多少錢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1:55:06 瀏覽:1437
京東付尾款怎麼知道前多少名 發布:2023-08-31 21:52:58 瀏覽:1759
在學校租鋪面一個月要多少錢 發布:2023-08-31 21:52:09 瀏覽:1892
2寸有多少厘米 發布:2023-08-31 21:50:34 瀏覽:1541
知道電壓如何算一小時多少電 發布:2023-08-31 21:46:20 瀏覽:1513
金手鐲54號圈周長是多少厘米 發布:2023-08-31 21:44:28 瀏覽:16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