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人口概況 » 雲南張姓人口多少

雲南張姓人口多少

發布時間: 2023-04-24 14:56:41

㈠ 雲南姓張的傣族是哪裡人

雲南傣族沒有張姓岩困。
雲南傣族一粗簡念般就男的兩個姓:岩(ai)和刀。一咐咐般來說刀都是以前的貴族後代,而岩就是一般百姓。而女的不管什麼父親姓什麼都叫 玉或者 依居多,應該說不算姓。傣族占版納州人口的35%傣族又分旱(漢)傣、水傣和花傣三個分支。

㈡ 張姓在全國的分布情況

近代,張姓人群主要分布在中國腹地黃河、長江流域,此不詳述。現將張姓在邊遠地區的分布概況作一簡要介紹。
在位於東南沿海的浙江、福建兩省,就居住人口而言,張姓是屬人口較多的姓氏。浙江的嵊縣、寧海、餘姚、江山等地,張姓人居住較為密集,族眾人多,影響較大。福建的福州、廈門以及長汀、寧化的客家民系中,張姓人較多。
五嶺以南廣東省的張姓民眾,多為唐宋時代從福建、江西、湖南等地遷去的客家人。居住比較集中的地區有韶關、南雄、蕉嶺、梅州、大埔、興寧等地。
西南地區的雲南省的少數民族中有不少人姓張。「土司張姓」就是白族、彝族、哈尼族中的張氏,主要分布在保山、祥雲、洱源、大理、元陽、北勝、開遠、南華、騰沖等地。
東北三省的張姓人群大多是從內地遷去的漢族人,也有滿族、朝鮮族等少數民族。其中張姓在遼寧分布較為密集。沈陽、遼陽、岫岩、綏縣、錦縣、興城、朝陽、錦州、肇源等地,是張姓居住較集中的地區。
在我國台灣島的台北、彰化、嘉義和高雄等地,有很多張姓居民。從清初到20世紀中葉,不少張姓人從福建、廣東、江蘇、浙江等地遷居台灣。因此,張姓成為台灣的大姓之一。依1995年估計,台灣地區張姓人口有1455000人,台灣向來有「無張不成鄉」的諺語。在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也有不少張姓居民。
在我國的少數民族中,滿族、回族、蒙古族、朝鮮族、白族、苗族、彝族、瑤族、黎族、壯族、侗族、高山族、阿昌族、藏族、土家族、布朗族中,都有張姓人群。
旅居國外的張姓人士,以東南亞地區為最多。如印度尼西亞、菲律賓、新加坡、泰國、越南等地,都有不少張姓僑民。其遷徙年代有的已經很久遠。
在近代,中國社會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封建宗法制度的殘余基本被掃除。宗族組織在我國大陸已不復存在,小家族成為社會的細胞。近年來,在河南、山西、福建、廣東等省的一些地區,成立了張姓研究會,開展張姓源流和張姓名人的研究活動,有些地方又重新續修家譜。一些海外華僑也回國尋根問祖。在台灣省、香港特別行政區以及東南亞等地區,仍有不少張姓宗親會、聯誼會存在,並開展一些活動。在台灣地區的7市18縣中,除邊遠的台東縣及連江縣馬祖兩地外,均有宗親會組織。他們以一縣市為單位,張廖簡聯宗,僅張廖、張簡聯宗,或各姓單獨,或跨縣市,不拘形式,規模不等。1994年3月13日台灣省張廖簡宗親會正式成立。宗親會又橫向組成青年會、婦女會、烹飪會、插花會、茶藝會、上風舞會、各種樂器研習會、各種體育會、國術會等等,開展活動。
我國科學院遺傳研究所的專家依據 1982年我國人口普查資料統計,張姓人口有7800多萬人,是當代中國的第三大姓。
張姓來源主要有三:
一、出自黃帝之後,揮為始祖
據《新唐書·宰相世系表》所載:「黃帝子少昊青陽氏第五子揮為弓正,始制弓矢,子孫賜姓張氏。」這支張氏是由黃帝直接傳下來的,最早發源於尹城國的青陽,目口今山西省太原市西南晉祠附近,其後望族也出於這一帶。
張姓是一個古老的姓氏,它起源於遙遠的傳說時代。據說張姓的始祖名「揮」,他是黃帝的孫子(一說是黃帝的兒子),是一個偉大的發明家,他發明了弓箭和網罟 (gu)。弓箭和網罟作為當時的新的生產工具,使人們可以獵取更多的鳥獸,捕撈更多的魚蝦,又能夠減少猛獸對自身的傷害。揮所在的氏族部落世代以生產弓箭和網罟為業,於是他的後裔就以「張」作為自己的姓氏。

㈢ 世界上姓張的有多少人

張姓人口約為7800萬,占漢族人口的百分之七點一,是當今中國第三大姓。

㈣ 張姓人口排名第一的省

張家界和張家口!

張姓:主要分布在黃河流域。河南省是張姓人口最多的省份。張姓目前總人口約8750多萬指派人。在全國排行人口數量第三位。李彎逗談,王,張。全世界的張姓百分之八十五的來自河南(濮陽市)。每年的祭祖大會在河南鄭州舉行(時間為每年三月三)。

不包括國外:國內己達八千八百八十八萬總人口,總而言之,全國人口排三位!!!!

想請問一下 「張」的筆劃是多少?

張姓為中華埋碰之大姓,張姓人口最多的省是河南省,在華北,西北,西南和華東江皖保持前三甲水平,人數較多的以華北人口大省為主

主要集中於山東、河南兩省,大約占張姓總人口的27.7%。

張姓起源於我們河南省濮陽市濮陽縣,每年有張氏尋根大會,新加坡,馬來西亞都來,都是政府出面組織

多少有益皆可,無益皆無

㈤ 雲南省各縣市姓氏排名

雲南省來說,按照人口數量,雲南省的十大姓氏依次為:李、張、楊、王、陳、劉、趙、馬、周、朱。 第一:李 李姓是雲南省人口最多的姓氏,先秦時期,李姓的活動由河南開始,到戰國末,李姓的活動地域已擴大到山西、河北、陝西、四川、湖北等地。秦漢時期,李姓進入到廣西、廣東、雲南等地。 第二:張 張姓,中華姓氏之一,是一個典型的多源流姓氏。在中國古代歷史上,張姓主要源自姬姓等,以張揮為該姓得姓始祖。 第三:楊 楊姓是雲南省第三大姓氏,楊姓最早源褲虧仿於春秋時期的楊國(今山西省洪洞縣),為隋朝、南吳的國姓,是一個典型的多源流姓氏,主要源自姬姓等。楊伯僑為得姓始祖。 第四:王 當代王姓的人口已達到9468萬人,大約佔全國人口的7.1%。在全國的分布主要集中於山東、河南、河北三省,大約占王姓總人口的28%。 第五:陳 陳姓是雲南省第五大姓氏,陳氏主要分布在我國南方地區,尤以廣東、福建、四川、浙江、江蘇、河南、湖北、湖南、雲南等省多此姓。 第六:劉 在近600年期間,劉姓人口流動的程度和方向與宋、元、明期間有很大的區別,由東部向華中、華北的回遷已經大於由北向南和東的遷移。 第七:趙 趙姓是雲南省第七大姓氏,造父封於趙城而得趙姓,至叔帶(造父的第七代子孫)時,率領子孫遷往晉國,後來建立趙國,史稱「去周如晉,趙姓始昌」。在趙國滅亡時,趙姓開始向全國范圍內遷移。 第八:馬 馬姓,中華姓氏之一,是一個典型的多源流姓氏,主要源自嬴姓、子姓等。趙奢得姓始祖。 第九:周 周姓是雲南省第九大姓氏,周姓是一個歷史悠久,姓源復雜的姓氏,歷史可以上溯至遠古黃帝時代。周姓源於姬姓,是黃帝的後裔。但是具體一點說,周姓的主要起源是在春秋戰國。周朝的王族並不姓周,而是姓姬。秦朝滅亡周朝後,周朝王室後人以周為姓。所空搜以,周姓可以以周文王或者周公為得姓始祖。 第十:朱 朱姓,中華姓氏之一。在中國古代歷史上,朱姓是一個典型的多源胡纖流姓氏,主要源自姬姓、祁姓、子姓等。朱襄氏被尊為朱姓始祖,並誕生了朱元璋等著名歷史人物 轉載必須保留本文地址:https://www.kdhlw.com/p/318809.html

㈥ 世界上姓張的有多少人

張姓人口約為7800萬,占漢族人口的百分之七點一,是當今中國第三大姓。張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遠古傳說。

據古書記載,黃帝的孫子發明了弓箭,這在當時是對社會的巨大貢獻,所以他的姓張。還有一種形成於春秋時期的張姓,是以祖先名字中的文字為基礎的。朝鮮開國元勛謝章字張厚,後人都姓張。這張姓主要在今天的河南省。

另外,居住在雲南的南蠻首領在三國時期被諸葛亮封姓張,此後他的子孫改姓張。

歷史記載:

據《三國史記》記載,張遼原名聶,後來改姓張。他在許昌住了幾代人,成了大家族的一員。晉朝時,中原地區的一些張族遷往福建。

唐朝時,張氏繼陳政、王超後移居福建。後來,張家從河南廣州遷往廣東。張姓多為北方人,以漢族為主。張家富富起來,成為全國各地的名門望族。自古以來,張就是人才的姓。例如,戰國時期魏國有個政治家叫張儀。

㈦ 張姓人口分布情況

據不完全統計,張姓的人口已達到8500萬,為全國第三大姓,大約佔全國人口的7.1%。
在全圍的分布目前主要集中於河南、山東、河北、四川四省,大約占張姓總人口的36%強,其次分布於江蘇、湖北、遼寧、廣東、安徽、黑龍江,這六省又集中了28%。河南居住了張姓總人口的10.4%,為當今的張姓第一大省,佔全省總人口的9.5%。全國形成了以長江為界的高比率的北方張姓區和低比率的南方張姓區。而北方區又以太行山為界,東部為離密度的張姓區,西部為低密度的張姓區。張姓人口單位面積內密度最高的地區在遼寧半島和山東半島地區。
張姓分布廣,但不均衡。張姓在北方是最常見的姓氏之一,張姓占當地人口的比例~般在7%~1l%。在陝西、寧夏、甘肅東部和武威地區、青海西寧地區、內蒙古中部、河北、山東北部、遼寧、吉林中部、黑龍江西南地區達到15%以上。在華北和西北的陝甘寧地區,張姓占當地人口的比例高達9%~11%以上。而陝甘寧三省交接地區是最高的,該比例在11%以上。西北和西藏人口稀少,僅分布在新疆烏魯術齊和喀什地區的移民中,張姓在當地漢族中是主要的同姓群體。在長江流域的省份和福建,張姓占當地人口的比例在5%~7%。在湖南南部、貴州東南部、雲南西部、廣西西北、廣東中東部、江西西南部、廣西中東部的比率最低,僅在1%~3%。

在大城市裡,張姓人口的分布也不均勻。據統計,在北京張姓人占總人口的9.1%,居第三位,而在上海,張姓人只佔總人口的6.46%,卻位居第一。福建大部和廣東大部是張姓在南方省份中人口相對多的地區,張姓人口520餘萬,約占張姓總人口的6%強。但這一地區的張姓血型是以0型為主,0型的比率已達到38%~42%,大約210萬,;B型表現為低水平,僅23%~26%,人口約為150萬。四川和湖北是張姓的又一主要聚集地區,人口大約在1100萬,約佔全國張姓人口13%強。A型比率在31%~35%,大約360萬;0型比率在33%~36%之間,大約在380萬;B型比率25%~27%。這部分張姓人口大約在290萬。

沿長江南岸的浙江、江西、湖南、貴州、雲南是張姓人口密度較低的地區,這一帶張姓人口大約在1000餘萬,約占總張姓人口的12%。其血型的特點表現為較高的A型和0型,較低的B型。A型比率在29%~33%,以湖南東北部最高,逐漸向東西減少、人口大約310萬;0型比率在35%~40%之間,人口約在380萬;B型比率24%~28%,從東到西頻率逐步升高,人口大約260萬。

福建大部和廣東大部是張姓在南方省份中人口相對多的地區,張姓人口520餘萬,約占張姓總人口的6%強。但這一地區的張姓血型是以0型為主,0型的比率已達到38%~42%,大約210萬,;B型表現為低水平,僅23%~26%,人口約為150萬。
台灣、海南、廣西、廣東西部,福建省東南部是張姓人口最少的地區,這一地區的張姓人口僅160萬。約占總張姓人口不足2%。血型是以0型為主,0型的比率達到39%~47%,人口約72萬左右,A型和B型均表現為低水平,A型的比率為27%~29%,人口約在40萬;B型在台灣最低,不足25%,廣西和廣東西部約在26%,海南升到28%,人口不足40萬。

㈧ 張姓的現狀人口2020

作者:謝建國
一、張姓:中國第三大姓
2020年初,公安部戶政管理研究中心公布「2019年百家姓」,其中張姓位列第3名,排在王、李之後,劉陳之前。目前,大陸張姓人口約0.848億,佔全國總人口的7.07%左右,不過在海外仍有2000萬張姓人口。
目前,山東、河南、河北、四川分布的張姓人口最多,佔全國的36%左右。江蘇、湖北、遼寧、廣東、安徽、黑龍江的張姓人口也較多,佔全國的28%左右。
具體到省市,全國張姓人口最多的省份是山東,約佔全國張姓總人口的10.4%。但全國各省市中,只有上海是當地第一大姓。此外,全國張姓人口密度最高的地方是渤海灣和東北地區。
二、張姓起源於哪裡?
1.出自姬姓,始祖為張揮
據東漢《風俗通義》記載:「張氏,黃帝第五子揮始造弓弦,實張網羅,世掌其職,後因氏焉。」《說文解字》:「張,施弓弦也。」
由此可知,張姓源自黃帝(姬姓)的第五個兒子揮,揮是弓箭的發明者。在黃帝那個年代,弓箭在狩獵和軍事場合發揮重要作用,他的後人世代掌握弓箭製造的官職,所以他的後人便以「張」為姓。
張姓始祖張揮
也有張姓家譜認為,始祖張揮是黃帝之孫,由於發明弓箭有功,被賜予封地——張。他的後人便以封地為姓姓張。
這一支張姓的發源地位於河北清河,是張姓最早、最重要的發源地,所以有「天下張姓出清河」的說法。清河堂也是張姓郡望堂號中的總堂號。
2.出自解姓,始祖是解張
據南宋《通志》記載:「晉有解張,字張侯,自此晉國世有張氏,則因張侯之字以命氏無可疑也。」
這是清河張氏的另一個來源。春秋的時候,晉國大夫解張,他的後人便以張為氏。秦漢之後,姓氏合一,便成為張姓。
不過有學者考證,解張並非最早的張姓始祖,因為他的祖先張仲已經姓張,生活在周宣王時期。《詩經》記載:「侯准在矣?張仲孝友。」這是中國信史記載中,第一位姓張的人。
3.出自其他姓改姓張
在中國歷史上,經常出現其他姓氏改姓張、皇帝賜姓、少數民族改漢姓的現象。張姓也不例外,據《中華姓氏大辭典》統計,至少有25種其他姓氏改姓張。
如漢武帝時期的聶壹,他的後人為了躲避家族仇恨,由聶改姓張,三國時的張遼就是其後人。三國時期雲南的龍佑那酋長,被諸葛亮賜姓張,他的後人便都姓張。
此外,少數民族改漢姓也很普遍,一部分烏桓、鮮卑、匈奴、契丹歸隊中原王朝後,有的改為漢姓張。從唐宋到明清,有很多被漢人同化的瑤族、壯族、黎族、納西族人改漢姓張。
三、張姓先人是怎麼遷徙的?
張姓在河北清河誕生後,到西周時已擴充至山西、陝西,陝西出土的西周青銅器上有張伯、張仲字樣。到春秋戰國時河南、山東等中原地區,也普遍出現張姓。尤其是春秋時的晉國,張姓在歷史上第一次產生影響,張姓後人在晉國世代為官。
進入漢朝後,張姓開始以中原、關中兩地為中心,向四周不斷遷徙。尤其是距河南、陝西較近的省份,較早有張姓遷入。如西漢張良的後代,從關中遷入江蘇,進入江南地區。
但更大規模的張姓人口南遷,則發生在西晉末年的永嘉之亂、唐代的安史之亂、北宋末年的靖康之難。這三次大移民,使張姓不僅是華北大姓,在整個南方地區也是大姓。
除了南遷外,也有向其他方向遷徙的。「五胡亂華」時期,為了避免在戰亂中傷亡,中原、關中的張姓先人除了南遷,也向西北遷入前涼統治的西北地區,並形成涼州大族晉昌張氏。
到隋唐時期,遇到戰亂時,關中、隴西的張姓也有向西南方向遷徙的,他們先進入四川成都,然後再向雲、貴、藏遷徙。從五代至遼金時期,環渤海地區的張姓先人有的遷徙進入東北,並形成大姓。而如今東北的張姓,大多是清末山東人、河北人「闖關東」的結果。
四、張姓有哪些著名人物?
1.古代張姓名人
張儀:戰國時期縱橫家,主張游說六國來共同事奉秦國。
張良:西漢開國元勛,與蕭何、韓信並稱「漢初三傑」。
張騫:西漢探險家,打通漢朝與西域的通道,即「絲綢之路」。
張道陵
張道陵:本名張陵,中國道教創始人,第一代張天師。
張衡:東漢天文學家、文學家,地動儀的發明者,「漢賦四大家」之一。
張仲景:東漢醫學家,著有經典的《傷寒雜病論》,被後世尊為「醫聖」。
張遼:三國時期曹魏名將,戰功卓著,破烏桓,敗東吳。
張飛:三國時期蜀漢名將,「五虎上將」之一。
張昭:三國時期東吳重臣,先後輔佐過孫策、孫權。
張公謹:唐朝開國元勛,「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
張若虛:唐代詩人,一首《春江花月夜》名芳千古。
張九齡:唐朝宰相、詩人,有功於「開元盛世」,開通進入嶺南的梅關古道。
張旭:唐朝書法家,擅長草書,被後世尊為「草聖」。
張載:北宋哲學家,理學創始人之一,有名言「橫渠四句」:「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張擇端《清明上河圖》
張擇端:北宋畫家,作品《清明上河圖》。
張士誠:元末義軍領袖,建立大周政權,統治江浙地區。
張居正:明朝萬曆首輔,力行改革,推行「一條鞭法」,提升明朝國力。
張獻忠:明末義軍領袖,建立大西政權,統治四川一帶。
張廷玉:清朝名臣、史學家,官至保和殿大學士、首席軍機大臣,主修《明史》。
張之洞:晚清四大名臣之一,推行洋務運動。
張之洞
2.現代張姓名人
張作霖:奉系首領,統治東三省。曾任陸海軍大元帥,北洋政府最高領導人。
張學良:著名愛國將領,民國四大美男子之一。
張大千:現代國畫大師,與齊白石並稱「南張北齊」。
張愛玲:現代作家,小說代表作《傾城之戀》《金鎖記》《半生緣》。
張恨水:現代作家,小說代表作《啼笑因緣》《金粉世家》。
張樂平:現當代漫畫家,代表作《三毛流浪記》《三毛從軍記》。
張聞天:革命家、理論家,宣傳領域的領導人之一。
張愛玲
張瀾:中國民主同盟的創建者和領導者。
張愛萍:開國上將。
張賢亮:當代作家,寧夏鎮北堡西部影城創始人,代表作小說《綠化樹》《男人的一半是女人》和《靈與肉》。
張潔:當代女作家,長篇小說《無字》《沉重的翅膀》,兩次獲得茅盾文學獎。
張藝謀:第五代電影導演,電影代表作《紅高粱》《活著》《英雄》。
張瑞敏:海爾創始人。
張也:女高音歌唱家,國家一級演員,演唱代表作《走進新時代》。
除以上名人外,還在娛樂圈的演員、歌手:張國榮、張曼玉、張學友、張惠妹、張雨生、張信哲、張國立、張豐毅、張鐵林、張柏芝、張衛健、張靚穎、張含韻等。

㈨ 姓張的有多少人啊

姓張的有近9500萬人。

當代,張姓的人口總數已超過9500萬,為全國第三大姓。自宋朝至今,1000年中張姓人口的增長率是呈上升的態勢。在全國的分布主要集中於河南、山東、河北三省,大約占張姓總人口的27.5%,其次分布於江蘇、四川、安徽、遼寧、黑龍江、湖北六省,又集中了28.5%。

河南居住了張姓總人口的10.1%,為當代張姓第一大省。全國形成了以長江為界的高比率的北方張姓區和低比率的南方張姓區。2022年1月24日,公安部戶政管理研究中心發布2021年全國姓名報告。根據報告,張姓人口分布最多的省份是河南。

張(Zhang)姓起源:

1、源於姬姓:

出自上古黃帝之孫張揮,屬於以官職稱謂為氏。這一支張姓以青陽(即清陽,在今河北清河縣東面)為發源地,是為清河張氏。民間有「天下張姓出清河」的說法。

出自黃帝姬姓的後代,屬於以字為氏。春秋時,晉國有大夫解張,字張侯,他的後代以其字命氏,也稱張氏。

2、源於改姓:

出自聶姓。三國魏將張遼本來是聶壹(馬邑之謀的發起者)的後人,其家族為了避怨而改張姓,其子嗣便以張為姓。

源於賜姓。世居雲南的南蠻酋長龍佑那,於三國時被蜀相諸葛亮賜姓張,以後其子孫便以張為氏。

源於他族改姓,屬於漢化改姓為氏。

㈩ 張氏的來歷、分布情況

貌似跟黃帝有關吧,是黃帝的一個後代的分支。

一、張姓起源:

戰國時期的《世本》曰:「黃帝子揮為弓正,始制弧矢,張網羅,姓張氏」。唐《元和姓纂》曰:「黃帝第五子青陽生揮,為弓正,觀弧星,始制弓矢,主祀弧星,因姓張氏」。北宋歐陽修、宋祁等人修撰的《新唐書•宰相世系表》言:「黃帝子少昊青陽氏第五子揮為弓正,始制弓矢,子孫賜姓張氏」。當時的韻書《廣韻》也說:「張姓本軒轅黃帝第五子揮始造弦,實張網羅,世掌其職,後因氏焉」。後世的張姓家乘譜碟多沿用此說。

依據上述文獻記載,我們似可看得出一些結論,張姓是黃帝的後裔,得姓始祖是揮,揮是弓箭和網羅的發明者,他的部族世代掌管弓箭的製造,因而得姓張。

二、張姓的分布和遷移

張姓是一個極富開拓與進取精神的家族。他們不負其先祖黃帝軒轅氏賜給他們長、弓徽記時的厚望,數千年來,邁著堅毅的步伐,扛著家族那面具有軍武之威的旗幟,勇敢而歡欣地走向神州大地。他們用弓與矢,用血與火,在亞縱橫馳騁亞東部這塊迷人的大地上,灑下了辛勤的汗水描繪著自己家族神奇的拓荒藍圖,書寫著自己雄壯的遷徙發展史。

兩漢之際,張姓家族遷徒的出發點大體來講是中原大地(包括河東、河內等)和關中地區。中原是由張姓祖居的古冀州輻射而形成的,關中長期以來則是中央政權所在地,是全國的政治文化中心,因而集中了較多顯赫的張氏大族。家庭的遷徒受到各種必然與偶然因素尤其是偶然因素的影響與制約,有時候帶著選擇,有時則是盲動,更有出於無奈被迫的緣故,因此其行動是千變萬化的。但綜合考察其千餘年的歷史,我們可以發現張姓遷徒的一個最大特點是由中心向四周輻射。大而言之,總的趨向是以中原和關中為中心,向東西南北四周拓展,輻射列全國各地。小而言之,具體到某個州縣也是這樣,化足以某個城鎮,或以某個村莊為據點,然後向四鄰城鄉拓展。另一個特點是每一次大的遷徒行動都與政治有關,大多數時候是無奈的、被動的。

張姓氏族最早活動於「尹城青陽」,古地在今河南濮陽和河北清河一帶。之後張姓一直默默無聞,氏族的遷徙路線也不明,可能已悄悄遷入了山西。直至西周宣王(公元前827一前782年在位)時期,在陝西地區才又出現了張姓的蹤跡,西周青銅器皿上面有張伯、張仲,他們是西周的貴族。張仲輔佐周宣王,使西周得以中興。春秋時晉國是張姓發展歷史上最重要的地區,河東「解邑張城」是張姓重要的聚集地和發祥地,古張城在今山西臨猗西的黃河東岸。張氏世代事晉,晉滅後事韓。張老、張侯(即解張)均是晉國的大夫,張老的後代韓國貴族張良成為漢朝開國第一功臣,解張也被一部分張姓後裔奉為先祖。在西周、春秋戰國時期,張姓人群主要活動於山西、陝西、河北、河南、山東等地區。

秦漢是張姓向四周發展和繁衍的重要的時期,張姓在秦初就進入了「天府之國」四川,張姓族人多為三晉貴族的後裔,在反秦戰爭和隨後的楚漢之爭中,政治傾向鮮明,英勇善戰,足智多謀,在戰爭中紛紛建功立業,封侯賜爵。由此,張姓迅速蔓延到齊魯燕代,由關中闖入四川,西進甘肅縱深,張騫出使西域,貫通絲綢通道,安定寧夏的守邊衛疆。從而,張姓人群活動地區迅速發展到整個北方、西北和四川地區,其發展之迅猛是其他姓氏所不可比擬的,成為當時北方地區的第一大姓。同時,西漢留侯張良的後裔從陝西出發,涉河北入江蘇,渡過天塹長江,首次進入江南。西漢末,張姓已經滲透到浙江、江西和福建了。

進入魏晉南北朝之後,由於北方的戰亂和少數民族的大批進入中原,張姓隨其他的原華北居民一起向南方和東南遷移,同時繼續向有雄厚張氏基礎的西北發展。西晉末,張姓族人通過渤海灣首次涉足東北,渤海灣地區成為張姓人群重要的聚集中心,這種狀態一直延續到今天。唐宋時張姓開始向湖廣和雲貴地區移民,明朝永樂年間由廣東始入台灣地區。

在中國歷史上,宋朝是一個十分重要和特殊的時期,經歷東晉、隨唐的北方地區戰亂,中原人群大量南遷之後,中國的人口和政治中心第一次由北方轉移到南方。宋朝時期(公元960-1279年),張姓大約有490萬人,約佔全國人口的6.3%,排在王、李之後,為宋朝第三大姓。張姓分布之第一大省是山東省,約佔全國張姓總人口的14.5%,佔山東總人口的10.2%。在全國的分布主要集中於山東、河南、四川、河北、陝西五省,這五省張姓大約占張姓總人口的55%強;其次分布於湖南、湖北、山西、甘肅、江西,這五省的張姓又集中了27%。全國形成了以渤海灣、河南、四川、陝西為中心的四大塊張姓聚集地,而福建、廣東和廣西是當時張姓人口稀少的地區,三省大約僅占張姓總人口的5%。

明朝時期(公元1368-1644年),張姓大約有560萬人,約佔全國人口的6%,為明朝第二大姓。宋、元、明近600年全國人口純增長率是20%,張姓人口增長比全國人口的增長速度要慢些。此600年中張姓人口總增加率僅僅為14%,凈增加了70萬。在全國的分布主要集中於江蘇(13.4%)、浙江(12.7%)、江西(10%)三省,大約佔全國張姓人口的36%;其次分布於山西(9.5%)、山東(7.7%)、河北(6.8%)、陝西(6.2%)、河南(5.1%),這五省的張姓又集中了35%。江蘇一躍成為張姓第一大省,約佔全國張姓人口的13.4%,占江蘇總人口的6.8%。南方張姓在這600年中有了長足的發展,廣東、廣西、福建的張姓人口已經超過了宋朝,三省大約占張姓總人口的近9%。而宋朝的張姓大省山東、河南和四川在明朝這個比率已經降了一半左右。

從中可以看到宋、元、明期間600餘年,張姓的分布總格局變化較大,其人口主要向東南地區遷移,而四川地區張姓人口主要向湖廣地區遷移。全國重新形成了贛浙蘇、晉魯冀豫陝兩大塊張姓人口聚集地區。

三、現在的分布情況

當代張姓的人口已達到8500萬,為全國第三位大姓,大約佔全國人口的7.1%。從明朝至今600年中張姓人口由560萬激增到8484萬,增長了15倍。明朝的平均人口接近9300萬,當代的人口按12億計,人口增長了13倍。張姓人口的增加速度高於全國人口的增加速度。這l000年中張姓人口的增加率是呈上升的態勢。在全國的分布目前主要集中於山東、河南、河北、四川四省,大約占張姓總人口的36%強;其次分布於江蘇、湖北、遼寧、廣東、安徽、黑龍江,這六省又集中了28%。山東居住了張姓總人口的10.4%,為當代張姓第一大省,占省總人口的9.5%。全國形成了以長江為界的高比率的北方張姓區和低比率的南方張姓區;而北方區又以太行山為界,東部為高密度的張姓區,西部為低密度的張姓區。張姓人口單位面積內密度最高的地區在遼寧半島和山東半島地區。

在近600年期間張姓人口流動的程度和方向與宋、元、明期間有很大的區別,尤其是由東部向華中、華北的回遷已經大於由北向南和東的遷移,特別是向山東和渤海灣地區的回遷。同時,黃河以北的張姓人群也向東北地區移民。

張姓分布很廣,但不均衡。張姓在北方是最常見的姓氏之一,張姓占當地人口的比例一般在7—11%。在陝西、寧夏、甘肅東部和武威地區、青海西寧地區、內蒙古中部、河北、山東北部、遼寧、吉林中部、黑龍江西南地區達到15%以上。在華北和西北的陝甘寧地區,張姓占當地人口的比例一般高達9—11%,而陝甘寧三省交接地區是最高的,該比例在11%以上。西北和西藏人口稀少,僅分布在新疆烏魯木齊地區和喀什地區的移民中,張姓在當地漢族中是主要的同姓群體。而在長江流域的省份和福建,張姓占當地人口的比例在5—7%。在湖南南部、貴州東南部、雲南西部、廣西西北、廣東中東部、江西西南部、台灣等地區,張姓占當地人口的比例在3—5%。海南、廣東西南部、廣西中東部的比率最低,僅1—3%。

在大城市裡,張姓人口的分布也不均勻。所據統計,在北京,張姓人占總人口的9.1%,居第三位,而在上海,張姓人只佔總人口的6.46%,卻居第一。

據專家研究:張姓人群與血型有一定的關系,但這種分布主要呈現出地域的特色。東北三省、河北、山東、江蘇、安徽以及內蒙古東南部地區是張姓的高密度分布區。這一地區張姓人口大約3700多萬,約占張姓總人口的43%弱。其中B型比率為26—35%,約有1200萬人;A型比率為26—30%,約1000萬人;而O型比率為29—34%,大約1100萬人。

河南、山西、陝西、寧夏、甘肅大部、內蒙古大部、青海東部是張姓的又一高比率的地區。這一地區張姓人口大約1900萬,約占張姓總人口的22%。B型的比率達27—33%,約600萬;A型比率低於27—31%,約550萬人;而O型比率在30—34%,約620萬人。

四川和湖北是張姓的又一主要聚集地區,人口大約在1100萬,約佔全國張姓人口13%強。A型比率在31—35%,大約360萬;O型比率在33—36%之間,大約在380萬;B型比率25—27%,大約這部分張姓人口在290萬。

沿長江南岸浙江、江西、湖南、貴州、雲南是張姓人口密度較低的地區,這帶張姓人口大約在1000餘萬,約占總張姓人口12%強。其血型的特點表現為較高的A型和O型,較低的B型的特徵。A型比率在29—33%,以湖南東北部最高,逐漸向東西養活,人口大約310萬;O型比率在35—40%之間,人口大約380萬;B型比率24—28%,從東到西頻率逐步升高,人口大約260萬。

福建大部和廣東大部是張姓在南方省份中人口相對多的地區,張姓人口520餘萬,約占總張姓人口6%強。但這一地區的張姓的血型是以O型為主,O型的比率已達到38—42%,大約有210萬;B型表現為低水平,僅23—26%,人口約130萬;A型表現為低水平,僅26—30%,人口約在150萬。

台灣、海南、廣西、廣東西部、福建東南部是張姓人口最少的地區,這一地區的張姓人口僅160萬,約占總張姓人口不足2%。血型是以O型為主,O型的比率達到39—47%,人口大約70萬左右;A型的比率27—29%,人口約在40萬;B型在台灣最低,不足25%,廣西和廣東西部約在26%,海南升到28%,人口不足40萬

熱點內容
馬路上汽車的噪音在多少分貝 發布:2023-08-31 22:08:23 瀏覽:1824
應孕棒多少錢一盒 發布:2023-08-31 22:08:21 瀏覽:1308
標准養老金一年能領多少錢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593
湖北通城接網線多少錢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1:59:51 瀏覽:1675
開隨車吊車多少錢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1:55:06 瀏覽:1437
京東付尾款怎麼知道前多少名 發布:2023-08-31 21:52:58 瀏覽:1759
在學校租鋪面一個月要多少錢 發布:2023-08-31 21:52:09 瀏覽:1892
2寸有多少厘米 發布:2023-08-31 21:50:34 瀏覽:1541
知道電壓如何算一小時多少電 發布:2023-08-31 21:46:20 瀏覽:1513
金手鐲54號圈周長是多少厘米 發布:2023-08-31 21:44:28 瀏覽:16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