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人口概況 » 中國一共出土有多少龍袍

中國一共出土有多少龍袍

發布時間: 2023-04-24 19:13:11

⑴ 一個皇帝大概有多少件龍袍

皇帝專用的袍。又稱龍袞。因袍上綉龍形圖案,故名。其特點是盤領、右衽、黃色。此外,龍袍還泛指古代帝王穿的龍章禮服。唐高祖武德年間令臣民不得僭服黃色,黃色的袍遂為王室專用之服,自此歷代沿襲為制度。960年,趙匡胤「黃袍加身」,兵變稱帝,於是龍袍別稱黃袍。龍袍上的各種龍章圖案,歷代有所變化。龍數一般為9條:前後身各3條,左右肩各1條,襟里藏1條,於是正背各顯5條,吻合帝位「九五之尊」。清代龍袍還綉「水腳」(下擺等部位有水浪山石圖案),隱喻山河統一。

龍袍是古代皇帝參加慶典活動時穿著的禮服。據《蘇州府志》卷147記載,在明代萬曆29年(公元1601年)宦官孫隆到蘇州充當稅監,督造龍袍。1957年在北京十三陵定陵發掘的出土文物中就有用緙絲製成的龍袍。因龍袍上綉紋以龍為主,故此得名。

龍袍的空地為明黃色,領、袖俱石青色,片金緣。上面綉有12個困龍及日、月、星辰、山、龍、華蟲(雉的異名)、宗彝(長尾猴尊)、藻(墊玉的彩色板)、火(物體燃燒時所發出的光和焰)、粉(古代綉在衣上的白色或有色粉末)、米(古代綉在衣上的花紋)、黻(音府。古代禮服上白與青相間的花紋)的形象,其餘均為排列均勻的"如意頭"、"蝙蝠"和象徵富貴的""字紋樣。龍袍上並綉有9條龍,間以五色雲彩。領前後正龍各1條,膝部左、右、前、後和交襟處行龍各1條,袖端正龍各1條。下幅八寶立水,襟左右開,以棉、袷、紗、裘制,各惟其時。龍袍專供皇帝穿著,其他官員是不能穿著的,只有得到皇帝親賜才能穿著,但在穿著必須"挑去一抓",以示區別。在明朝,經改制後的龍袍,稱為蟒袍,成為明朝職官常服。

龍袍的色彩選用頗有研究,並十分嚴格,古代人使用的色彩並非單純是人的本性需要,同時又作為一個種族或部落的標志,在遠古舊石器時代的山頂洞人穿用採用赤鐵礦染色,到了夏代崇尚黑色,周代崇尚紅色、到了漢朝推繹的周崇尚紅、秦崇尚黑,漢滅秦後則崇尚黃,漢文帝劉恆穿的龍袍第一次採用黃色。其後長期以黃色為最高貴,它象徵中央,因此,這種風氣一直延用下來,直到明清。龍袍上的""字紋樣的顏色由淡月白色,品月和普藍組成,"蝙蝠"有朱紅、棗紅、絳色、香色、青銅色等數種顏色。"如意頭"有明藍、月白、藏青和水紅、桃紅、棗紅、雪灰兩種顏色組成。

清代皇帝服飾有朝服、吉服、常服、行服之分。穿龍袍時,必須戴吉服冠,束吉服帶及掛朝珠。龍袍以明黃色為主,圓領,右大襟,馬蹄袖,有扣絆。龍袍的做工有刺綉、緙絲之分,其中緙絲工藝相對復雜,工藝上稱為「連經斷緯」。這種緙絲工藝在中國流傳已久,宋代時多用於其他裝飾之上,到清代多用於服飾,後因緙絲工藝消耗工時過長,所以多用於龍袍之上。

古時稱帝王之位為九五之尊。九、五兩數,通常象徵著高貴。清朝皇帝的龍袍綉有九條金龍,位置分別為前胸和後背分別有一條正金龍,下面前後分別有兩條行金龍,肩部左右兩側分別有一條金龍,右面內襟裡面還有一條行金龍。每件龍袍從正面或背面單獨看時,所看見的都是五條龍,恰好與九五之數相吻合。

龍袍下擺斜向排列著許多彎曲的線條,名謂「水腳」。水腳之上,有許多波浪翻滾的水浪,水浪上面立有山石寶物,俗稱「海水江崖」,它除了表示綿延不斷的吉祥含意之外,還有「一統山河」和「萬世昇平」的寓意。

龍袍上除了龍紋,還有十二章紋樣,其中日、月、星辰、山、龍、華蟲、黼、黻八章在衣上;其餘四種藻、火、宗彝、米粉在裳上,並配用五色祥雲、蝙蝠等。它們分別代表了不同的含義,「日月星辰取其照臨;山取其鎮;龍取其變;華蟲取其文、會繪;宗彝取其孝;藻取其潔;火取其明;粉米取其養;黼若斧形,取其斷;黻為兩己相背,取其辯。這些各具含義的紋樣裝飾於帝王的服裝,喻示帝王如日月星辰,光照大地;如龍,應機布教,善於變化;如山,行雲布雨,鎮重四方;如華蟲之彩,文明有德;如宗彝,有知深淺之智,威猛之德;如水藻,被水滌盪,清爽潔凈;如火苗,炎炎日上;如粉米,供人生存,為萬物之依賴;如斧,切割果斷;如兩己相背,君臣相濟共事。」總之,這十二章包含了至善至美的帝德。

鑒別清代龍袍主要從做工、面料和紋樣三大方面來看。首先,龍袍的做工相當精細,所用線也非平常我們所見到的金線或者絲線,尤其緙絲工藝目前很難仿造。其次,清代宮廷服飾衣料的生產大多來自江南三織造,即江寧織造局、蘇州織造局和杭州織造局,極少部分由京內織染局織造。江寧(南京)善於織金妝彩以及倭緞、神帛的織造;蘇州的緙絲、刺綉工藝最精;湖絲的品質最為優良,如綾、羅、紡、縐、綢等多由杭州織造。最後,龍袍上的紋樣以及所在的位置也絕對不能有絲毫差錯,這些紋樣多限於皇帝服飾之上,其他皇宮貴族服飾上均不可有此紋樣,所以說紋樣是鑒定龍袍的最好方法。

皇帝穿黃色的服飾的制度始於唐朝。在唐以前,黃色上下可以通服,例如隋朝士卒服黃。唐代認為赤黃近似日頭之色,日是帝皇尊位的象徵,「天無二日,國無二君。」故赤黃(赭黃)除帝皇外,臣民不得僭用。把赭黃規定為皇帝常服專用的色彩。唐高宗李治(公元650年至683年)初時,流外官和庶人可以穿一般的黃(如色光偏冷的檸檬黃等),至唐高宗中期總章元年(公元668年),恐黃色與赭黃相混,官民一律禁止穿黃。從此黃色就一直成為帝皇的象徵。五代後周時,趙匡胤謀奪帝位,在陳橋驛發動兵變,諸將替他披上黃袍,擁立為帝,定國號為宋,是為宋太祖。後因以為典實。也指登上帝位。《宋史·太祖本記》:「諸校露刃列於庭曰:''諸軍無主,願策太尉為天子。''未及對,有以黃衣加太祖身,眾皆羅拜呼萬歲。」皇帝壟斷黃色一直到清朝。

一個皇帝只有一個龍袍,這是規矩。等這個皇帝死後,龍袍就作為先帝的遺物供奉起來。如果龍袍出現了破損,內務府就會差遣去補,一般龍袍只在正式場合穿,平時穿明黃服飾!

⑵ 古朝歷代皇帝的龍袍

清代龍袍(局部)
因「龍袍」是帝王專用的服裝,他人不得擅越,於是「龍袍加身」一語,指的是新登皇位,可以凌駕於萬民之上了。
京劇中有《打龍袍》一出,說的是包公到陳州放糧,遇到宋仁宗生母李後,回京後,借元宵佳節觀燈之際,特設一戲藉以諷喻皇上的不孝。仁宗大怒,欲斬包公,經老太監陳琳說破當年狸貓換太子之事,方恍然大悟,立即迎接李後回朝。李後令包公替她責打仁宗,包公不便以臣打君,乃以仁宗的龍袍代之爛雀。
幾千年來,龍一直被中國人視為偉大、智慧、力量、神秘的象徵。而歷代皇帝為了表示自己的特殊地位,從來就以「真龍天子」自稱。從周代初期開始陪歷猜,皇帝所穿的袍服上往往飾以龍紋,這種袍服俗稱為龍袍。而除皇帝之外,任何人不得在衣服上飾以龍紋,違反則被認為有謀反篡位之心,必處以極刑。在明、清時,皇子、親王、郡王有時則可在衣服上施用龍紋。
龍袍以明黃色為主,故又稱黃袍;也可以用金黃、杏黃和其他各色,上綉龍紋。面料多為緞子,也有用紗、羅、絹等織物的。《明史・輿服志》載:皇帝常服,永樂三年定:冠以烏紗,折角向上,其後名翼善冠;袍用黃色,盤領窄袖,前後及兩肩各織金盤龍一,帶用玉,靴以皮為之。
清代皇帝的龍袍,在禮服中屬吉服系列,「圓領口,右衽,馬蹄箭袖,衣色用明黃色,領和袖等幾處用石青、片金織物緣邊。在龍袍的不同部位共飾有九條龍和十二章紋,間以五色雲紋。龍紋在袍服蘆型上的具 *** 置為:領的前後部位飾有正龍各一條,左右及交襟處飾行龍各一條,兩袖端飾正龍各一條。……龍袍所用衣料,隨著季節的變化有所不同,一般常用的材料有棉、綢、紗和皮裘等」(趙聯賞《服飾史話》)。更奇巧的是這九條龍,「但從正面或背面看,則只見五條,合『九五之尊』 的帝王稱號」(陳詔《龍袍》)。在龍袍的下端有波浪型的曲線,浪上又立有山石寶物,稱之為「八寶立水」。據《蘇州織造局志》載,一匹「三潤色正面五爪大龍滿裝袍」,要花人工二百三十天才能織成。明、清兩朝,龍袍的生產,由織造局監制,並由親信大臣出任此職。民間織坊是嚴禁染指的,違者工匠處斬,家口發配充軍,穿龍袍的人更是嚴懲不貸。
但是,歷朝歷代,想謀奪皇位的人畢竟存在,他們往往暗地裡備下做龍袍的料子或乾脆做好龍袍收藏,以候來日之用。明嘉靖年間,抄沒大奸臣嚴嵩家產,其中就有 「大紅妝花五爪雲龍過肩緞二匹」(《天水冰山錄》)。而在小說《金瓶梅》中,權臣蔡京壽誕,西門慶送了許多珍貴禮物,其中竟有「龍袍 一套」(第五十五回)。
在寫湘西剿匪斗爭的紀實小說《擒魔記》中,有土匪頭子私下請老裁縫縫制龍袍,龍袍縫好後,又將老裁縫殘忍殺害的情節。隨著 *** 的軍號響徹雲天,令人可笑的「皇帝夢」自然煙消雲散!
皇帝歷代

⑶ 皇帝每天都要穿龍袍,那麼一共有多少件龍袍,他的龍袍要不要洗

我國是個歷史悠久的國家,在歷史上有很長的一段時間處於封建社會。封建社會時期,治理國家的是皇帝,皇帝掌握著國家的政權。在封建社會時期,皇帝就是這個國家的主人,皇帝的地位也是非常高的,是這個國家地位最高的人。皇帝地位的象徵,除了權力之外,還有一些東西,比如玉璽、龍椅和龍袍等等。今天小編要和大家說的就是龍袍,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小編不禁要感嘆生活在這樣一個科技先進的時代,現在好多東西都不需要我們人工完成,通過人工智慧機器,可以簡化我們的操作,方便我們的生活。這是因為我們國家越來越強大,科技也越來越先進,這些都離不開國家的政策和黨的領導。作為普通人的我們,也要積極向上,為國家的進步貢獻自己的力量。

⑷ 四川出土一座「農民墓」,內藏4件龍袍,專家:後代早非中國人!為什麼

在中國數千年的封建歷史中,皇帝作為最高掌權者,坐擁著天下所有的財富。封建社戚冊會時期,皇帝在百姓心中,就如同神一般的存在,因此皇帝所使用的東西,都非常珍貴,其中最能體現其高貴身份的,當屬皇帝所穿的龍袍。龍袍不僅是身份的體現,更象徵著至高無上的皇權。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四川地區出土了一座「農民墓」,裡面藏著4件龍袍,經過調查研究,專家證實:其後代早已不是中國人!那這幾件龍袍到底蘊含了一個怎樣的故事呢?

1361年,明玉珍在重慶地區稱王,1363年明玉珍建立了大夏國,不幸的是3年後,年僅38歲的明玉珍卻因病逝世了。歷史上,朱元璋帶來的農民起義軍,滅掉了大夏國。明朝建立後,朱元璋將明玉珍的後人,發配到了朝鮮半島,如今明氏後裔,在朝鮮半島繁衍近6萬餘人,其中朝鮮後裔近2萬,韓國後裔有著近4萬人,如今明氏的後人,遍布在各個行業和領域之中,成了地道的韓國人和朝鮮人,早就不是中國人了!對此,大家有什麼看法呢?

熱點內容
馬路上汽車的噪音在多少分貝 發布:2023-08-31 22:08:23 瀏覽:1824
應孕棒多少錢一盒 發布:2023-08-31 22:08:21 瀏覽:1308
標准養老金一年能領多少錢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593
湖北通城接網線多少錢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1:59:51 瀏覽:1675
開隨車吊車多少錢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1:55:06 瀏覽:1437
京東付尾款怎麼知道前多少名 發布:2023-08-31 21:52:58 瀏覽:1759
在學校租鋪面一個月要多少錢 發布:2023-08-31 21:52:09 瀏覽:1892
2寸有多少厘米 發布:2023-08-31 21:50:34 瀏覽:1541
知道電壓如何算一小時多少電 發布:2023-08-31 21:46:20 瀏覽:1513
金手鐲54號圈周長是多少厘米 發布:2023-08-31 21:44:28 瀏覽:16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