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陽北金村有多少人口
⑴ 冀洲市一貫多少個鄉一共多少個村
冀州市轄6個鎮、4個枯如鄉,412個村
冀州鎮、官道李鎮、南午村鎮、周村鎮、碼頭李鎮、西王鎮、門庄鄉、徐家莊鄉、北漳淮鄉、小寨鄉。
冀州鎮轄一鋪、二鋪、三鋪、四鋪、大齊村、小齊村、前堤圈、後堤圈、胡家莊、三里庄、南嶽家莊、李家寨、小漳村、黃家莊、湯村、南韓家莊、方家莊、西劉家莊、大劉家莊、大常庄、十里鋪、柳家寨、宋家寨、北邊家莊、崔譚桃園、張家桃園、李家桃園、楊孔五、中劉家莊、石家莊、崔家寨、陳家寨、北馮家莊、臧家冢、劉家埝、北嶽家莊、順民庄、北八里庄、前冢、後冢、孫鄭李、前趙家莊、後趙家莊、西關、北關、張家莊、東元頭、西元頭、殷家莊、漳下、孫家宜子、張家宜子、酒楊村、劉楊村、褚家莊、郭家莊、南王家莊、岳良、焦楊村、前店楊村、西沙村、八里庄村、杜沙村、雙廟、黃沙村、楊家莊、伏家莊、河夾庄、北金村、新莊、雙冢、周胡庄、胡劉庄、大羅村、小羅村、大吳家冢、小吳家冢、彭村、大張庄、白家莊、小張庄、邸家莊、輝冢、馬廠庄84個行政村。
官道李鎮轄:官道李、北楊家莊、西馮家莊、會尚家莊、會劉 家莊、衡尚營一大隊、衡尚營 二大隊、衡尚營三大隊、衡尚營四大隊、流河村、南尚家莊、程家莊、馬家莊、龐家莊、蔣家莊、傅家莊、王孟王、鹽廠、大張、范家莊、西沙疙瘩、南土路口、路家莊、圭家莊、呼家道口、北劉家口、田家莊、東沙疙瘩、王家道口、陳家莊、羨家莊、王孟張、黃村、南劉家莊、西白家莊共35個行政村。
南午村鎮轄南午村東北角、南午村西北角、南午村東南角、南午村西南角、紙坊頭、孟嶺、後車營、寺上村、舉人周家莊、東孟村、西孟村、劉家莊、國家莊、後辛店、前辛店、太平庄、老周家莊、燕家莊、南范家莊、西古頭、東古頭、李瓦窯、黃瓦窯、前張家莊、中豐備、前豐備、豐備前庄、劉豐備、劉瓦窯、馬瓦窯、邢家莊、前瓦窯、後瓦窯、大瓦窯、寺前瓦窯、王瓦窯、南齊家莊、新興寨、小瓦窯、吳家呂村、魏村、無神庄、谷王莊、余家莊、田村、白漳、花園庄、北齊家莊、郜家屯、張家呂村、趙三庄、軍寨村、崔家伯舍、大伯舍、王家伯舍、趙家伯舍、於家伯舍57個行政村。
周村鎮轄前恩關、後恩關、小屯、大姚村、東姚村、百戶庄、彭家莊、前庄、前大廟周村、後大廟周村、程家周村、李張周村、孔鄧周村、前新寨、後新寨、棗園、前郭村、後郭村、韓村、北黃家莊、增家莊、孫家莊、東高庄、西高庄、西安店、中安店、東安店、袁家莊、南午照、北午照、薛家曹庄、吳家曹庄、西郭曹庄、北曹庄、蘆家莊沒孫啟、師段、寇家莊、谷家曹庄、東郭曹庄、安興、阮庄、南邊家莊、東馬冢、西馬冢、楊洞45個行政村。
碼頭李鎮轄碼頭李、南張馬倉、北張馬倉、北小庄、南大庄、煙家霧、宗佐村、伍百口、韓馬庄、李後院、碼頭王、羅家莊、王明庄、西崔家寨、西小寨、前薛家寨、後薛家寨、吳家莊、閆家寨、西順民、邵村、西宋家莊、北顧城、劉戶辛、南顧城、傅管村、東羨家莊、西羨家莊、西方家莊、泊南村、廟上村、滄頭村32個行政村。
徐家莊鄉轄徐家莊、北褚宜、莊子頭、傅水店、南褚宜、狄家莊、四寨子、西張家莊、夏家莊、馮家莊、王家莊、北陳家莊、西李家莊、松籬村、宋家莊、淄村、東千家莊、董家莊、西豆村、大豆村、堤里王村、北榆林、辛家莊、西午村、東野庄頭、東午村、大漳村、楊家寨28個行政村。
北漳淮鄉轄南漳淮、北漳淮、三合庄、南陳家莊、南小寨、肖家莊、趙家莊、西南王村、南田家莊、南馮管、中馮管、北馮管、孔村、里閣村、南楊家莊、南榆林、景家莊、南黃家莊、南內漳村、解村等21個行政村。
小寨鄉轄小寨、北大方、南大方、宜津村、東王家莊、宋牛庄、南尉遲、北尉遲、大寨、西嶽家莊、南良、北良、東南庄、西南庄、南嶽村、北嶽村、良心凱頃庄、南安陽城、北安陽城、後庄、壘頭、漫水窪、後張家莊、扶柳城、北小魏、南小魏、大魏村、孫杜村、寇杜村、劉杜村、崔家莊、東興、南照磨、北照磨、皮村、辛庄、謝家莊、東庄、窯窪村39個行政村。
⑵ 沁陽的地理環境
沁陽市屬暖溫帶大陸性銀此氣候,四季分明,春季乾旱多風,夏季炎熱多雨,秋季晝暖夜涼,冬季寒冷乾燥。年平均氣溫14.3°C。最高氣溫42.1°C,最低氣溫﹣18.6°C。季溫變化明顯,春季平均氣溫14.7°C,夏季平均氣溫26.4°C,秋季平均氣溫14.6°C,冬季平均氣溫1.3°C。
年平均降水量576.5毫米,其中冬季降水量最少,平均降水28.1毫米,佔全年的4.9%;春季降水量稍多,平均降水100.0毫米,佔全年的17.3%,秋季降水量較多,平均降水147.3毫米,佔全年的25.6%;夏季降水量最多,平均降水301.1毫米,佔全年的52.2%;年最大降水量1101.1毫米,最小降水量262.9毫米,降水多集中在七、八、九三個月,降水強度大,往往造成洪澇災害。平均年無霜期210天。 截至2000年,沁陽市共有人口44.6萬人。沁園街道30988人、懷慶街道28587人、太行街道27400人、覃懷街道24676人、西向鎮58569人、西萬鎮36290人、柏香鎮34717人、山王莊鎮28913人、紫陵鎮26876人、崇義鎮33802人、王召鄉29430人、木樓鄉17718人、王占鄉17613人、葛村鄉22517人、王曲鄉19665人、常平鄉8643人。
註:以上人口數據來源於全國第五次人口普查 2010年,地區生產總值完成235億元,比2009年增長15.7%。財政總收入完成14億元,比2009年增長22.9%;地方財政收入完成9.3億元,比2009年增長22.3%。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70億元,比2009年增長29.2%。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44.7億元,比2009年增長18.5%。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5485元,比2009年增長11.5%。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7985元,比2009年增長16.3%。
2012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07.25億元,比2011年增長13.8%。其中: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16.60億元,比2011年增長4.5%;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221.98億元,比2011年增長15.5%;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68.67億元,比2011年增長10.1%。二三產業比重比2011年提高0.2個百分點。 2010年,神農山成功創建國家5A級景區,山前經濟拓展區詳規編制完成。沁陽被授予國家優秀旅遊城市稱號。「萬村千鄉」市場工程走在全省前列,家電下鄉產品戶唯搏明均銷售比例居焦作首位。屹峰集團16個產品成功中標家電下鄉品牌。開工建設五星級億萬國際飯店、四星級聯盟大酒店。煤炭運輸物流業快速發展,年中轉量達到2500萬噸。金融保險業繁榮活躍,銀行、保險、指告證券、擔保等機構達到36家。
2012年,共接待海內外遊客503.9萬人,比2011年增長13.6%。其中:境外遊客5.68萬人,比2011年增長7.0%。全年旅遊門票總收入1.78億元,比2011年增長16.9%。
⑶ 沁陽有哪些村,具體到名
沁陽市位於河南省西北部,北依太行,南眺黃河,西鄰能源大省山西。面積623.5平方公里,轄3鄉6鎮4個辦事處329個行政村,人口47.7萬。 沁陽市轄4個辦事處(區)、6個鎮、3個鄉:覃懷辦事處(區)、懷慶辦事處(區)、太行辦事處(區)、沁園辦事處(區)、崇義鎮、西向鎮、西萬鎮、柏香鎮、山王莊鎮、紫陵鎮、常平鄉、王召鄉、王曲鄉。市人民政府駐縣東街。 覃懷辦事處(區)面積:11.33平方千米人口:30100人郵編:454550代碼:410882001 2006年,轄5個居委會、7個村委會:東關居委會、廟後居委會、寨村居委會、燈塔街居委會、周庄居委會、西武庄村、小王村、牛庄村、張庄村、南官莊村、甄庄村、龐門村。 懷慶辦事處(區)面積:13.61平方千米人口:32755人郵編:454550代碼:410882002 2006年,轄2個居委會、9個村委會:合作街居委會、自治街居委會、水北關村、孟庄村、北金村、張十字村、王莊村、馬巷村、雙磨村、姑姑寺村、徐巷村。 太行辦事處(區)面積:15.95平方千米人口:24937人郵編:454550代碼:410882003 2006年,轄8個居委會、8個村委會:清平居委會、羅庄居委會、秦谷沱居委會、亢庄居委會、馬坡居委會、丁庄居委會、朱庄居委會、水南關居委會、白庄村、秘澗村、西沁陽村、西義和村、東沁陽村、北關庄村、東義合村、毛庄村。 沁園辦事處(區)面積:21.27平方千米人口:33345人郵編:454550代碼:410882004 2006年,轄9個居委會、14個村委會:聯盟街居委會、西關居委會、南關居委會、南壇居委會、崔庄居委會、肖庄居委會、唐庄居委會、新苑居委會、沁化居委會、護城村、張屯村、北王莊村、任庄村、廖屯村、袁屯村、五門村、皮庄村、韓村、沙崗村、廟門村、東荒村、西荒村、接馬寺村。 崇義鎮面積:47.66平方千米人口:35752人郵編:454582代碼:410882100 2006年,轄38個村委會:崇義村、後韓吳村、東韓吳村、西韓吳村、連庄村、南范村、後鄧村、前鄧村、南各萬村、東各萬村、中各萬村、西各萬村、苗庄村、寧庄村、張留村、南里村、趙儒村、郭庄村、小召村、寬平村、水運村、海村、閆庄村、南山村、後楊香村、前楊香村、呂庄村、韓村、大張村、二郎廟村、新張庄村、東蘭戶村、西蘭戶村、蘭戶鋪村、金冢村、大金陵村、小金陵村、西苟庄村。 西向鎮面積:94.98平方千米人口:61219人郵編:454591代碼:410882101 2006年,轄27個村委會:西向一街村、西向二街村、西向三街村、西向四街村、西向五街村、東向村、皇府村、水黃頭村、衛村、龍泉村、南向村、屯頭村、解住村、東高村、西高村、清河村、北魯村、常樂村、新莊村、義庄一街村、義庄二街村、義庄三街村、南作村、行口村、捏掌村、逍遙村、虎村。 西萬鎮面積:37.12平方千米人口:38904人郵編:454561代碼:410882102 2006年,轄12個村委會:西萬村、邗邰村、校尉營村、景明村、留庄村、七里橋村、李巷村、官莊屯村、石庄村、沙灘園村、和庄村、道口村。 柏香鎮面積:83.33平方千米人口:59440人郵編:454584代碼:410882103 2006年,轄62個村委會:柏鄉一街村、柏鄉二街村、柏鄉三街村、廣韓村、高村、西彰村、後城村、新村、東司馬村、西司馬村、西宜作村、東宜作村、宋庄村、史村、小董庄村、大董庄村、和貢村、大位村、小位村、西王梁村、東王梁村、賀村、肖寺村、圪當坡村、小張庄村、西馮橋村、東馮橋村、劉庄村、南朱庄村、西小召村、秦庄村、謝庄村、北呂庄村、郜兩水村、東兩水村、西兩水村、大留村、郜庄村、李橋村、葛前村、葛後村、小葛村、期城村、伏背村、西庄村、鄭村、大潘村、小潘村、楊林村、南王村、保方村、彰儀村、西鄉村、北尋村、東鄉一街村、東鄉二街村、東鄉三街村、東鄉四街村、范庄村、上輦村、南西村、南東村。鎮政府駐柏香一街村。 山王莊鎮面積:18.48平方千米人口:29696人郵編:454562代碼:410882104 2006年,轄17個村委會:山王莊村、前陳庄村、張坡村、廉坡村、郭家莊村、趙家莊村、新店村、磨王莊村、大郎寨村、楊庄村、閆斜村、馬庄村、張家莊村、萬南村、萬中村、萬北村、盆窯村。 紫陵鎮面積:57.34平方千米人口:27992人郵編:454592代碼:410882105 2006年,轄13個村委會:紫陵村、趙寨村、王莊村、長溝村、范村、王村、塢頭村、窯頭村、廟胡同村、東庄村、後庄村、宋寨村、西紫陵村。 常平鄉面積:70.88平方千米人口:8916人郵編:454563代碼:410882200 2006年,轄12個村委會:常平村、窯頭村、煤窯庄村、楊河村、張老灣村、老馬嶺村、簸箕掌村、山路平村、前和灣村、後和灣村、九渡村、楊庄河村。 王召鄉面積:66.10平方千米人口:51044人郵編:454571代碼:410882201 2006年,轄47個村委會:東祝策村、西祝策村、前庄村、索庄村、段庄村、北李庄村、南李庄村、南住村、北住村、大辛王村、小辛王村、王莊村、東武庄村、東申召村、西申召村、趙庄村、仲賢村、西王召村、東王召村、馬鋪村、馮翊村、龍澗村、言狀村、衛庄村、尚香村、言庄村、彭城村、前興福村、後興福村、木樓村、東木樓村、西木樓村、張庄村、陳庄村、感化村、南荒村、東苟庄村、苟庄屯村、邢庄村、西里村、東里村、土培村、北龍盤村、南龍盤村、冷庄村、東賈村、西賈村。鄉政府駐東祝策村。 王曲鄉面積:57.86平方千米人口:38372人郵編:454585代碼:410882202 2006年,轄41個村委會:中王占村、東王占村、西王占村、西渠溝村、東渠溝村、中渠溝村、北董村、南董村、曹村、南王莊村、柿園村、楊村、十三里店村、廣利作村、大十八里村、小十八里村、小王村、大召村、西趙庄村、東彰村、西彰村、南彰村、北山村、前趙村、後趙村、大王村、西王曲村、東王曲村、南魯村、夏庄村、祁庄村、里村、路村、古章村、肖作村、范家莊村、南孔村、北孔村、呼庄村、蔡灣村、張武作村。鄉政府駐中王占村。
⑷ 沁陽市肖庄居委會410882004006001哪裡代碼
沁陽市位於河南省西北部,北依太行,南眺黃河,西鄰能源大省山西。
面積623.5平方公里,轄3鄉6鎮4個辦事處329個行政村,人口47.7萬。
沁陽市轄4個辦事處(區)、6個鎮、3個鄉:覃懷辦事處(區)、懷慶辦事處(區)、太行辦事處(區)、沁園辦事處(區)、崇義鎮、西向鎮、西萬鎮、柏香鎮、山王莊鎮、紫陵鎮、常平鄉、王召鄉、王曲鄉。
市人民政府駐縣東街。
覃懷辦事處(區) 面積:11.33平方千米 人口:30100人 郵編:454550 代碼:410882001 2006年,轄5個居委會、7個村委會:東關居委會、廟後居委會、寨村居委會、燈塔街居委會、周庄居委會、西武庄村、小王村、牛庄村、張庄村、南官莊村、甄庄村碧敏、龐門村。
懷慶辦事處(區) 面積:13.61平方千米 人口:32755人 郵編:454550 代碼:410882002 2006年,轄2個居委會、9個村委會:合作街居委會、悔慶枝自治街居委會、水北關村、孟庄村、北金村、張十字村、王莊村、馬巷村、雙磨村、姑姑寺村、徐巷村。
太行辦事處(區) 面積:15.95平方千米 人口:24937人 郵編:454550 代碼:410882003 2006年,轄8個居委會、8個村委會:清平居委會、羅庄居委會、秦谷沱居委會、亢庄居委會、馬坡居委會、丁庄居委會、朱庄居委會、水南關居委會、白庄村、秘澗村、西沁陽村、西義和村、東沁陽村、北關庄村、東義合村、毛庄村。
沁園辦事處(區) 面積:21.27平方千米 人口:33345人 郵編:454550 代碼:410882004 2006年,轄9個居委會、14個村委會:聯盟街居委會、西關居委會、南關居委會、南壇居委會、崔庄居委會、肖庄居委會、唐庄居委會、新苑居委會、沁化居委會、護城村、張屯村、北王莊村、任庄村、廖屯村、袁屯村、五門村、皮庄村、韓村、沙崗村、廟門村、東荒村、西荒村、接馬寺村。
崇義鎮 面積:47.66平方千米 人口:35752人 郵編:454582 代碼:410882100 2006年,轄38個村委會:崇義村、後韓吳村、東韓吳村、西韓吳村、連庄村、南范村、後鄧村、前鄧村、南各萬村、東各萬村、中各萬村、西各萬村、苗庄村、寧庄村、張留村、南里村、趙儒村、郭庄村、小召村、寬平村、水運村、海村、閆庄村、南山村、後楊香村、前楊香村、呂庄村、韓村、大張村、二郎廟村、新張庄村、東蘭戶村、西蘭戶村、蘭戶鋪村、金冢村、大金陵村、小金陵村、西苟庄村。
西向鎮 面積:94.98平方千米 人口:61219人 郵編:454591 代碼:410882101 2006年,轄27個村委會:西向一街村、西向二街村、西向三街村、西向四街村、西向五街村、東向村、皇府村、水黃頭村、衛村、龍泉村、南向村、屯頭村、解住村、東高村、西高村、清河村、北魯村、常樂村、新莊村、義庄一街村、義庄二街村、義庄三街村、南作村、行口村、捏掌村、逍遙村、虎村。
西萬鎮 面積:37.12平方千米 人口:38904人 郵編:454561 代碼:410882102 2006年,轄12個村委會:西萬村、邗邰村、校尉營村、景明村、留庄村、七里橋村、李巷村、官莊屯村、石庄差模村、沙灘園村、和庄村、道口村。
柏香鎮 面積:83.33平方千米 人口:59440人 郵編:454584 代碼:410882103 2006年,轄62個村委會:柏鄉一街村、柏鄉二街村、柏鄉三街村、廣韓村、高村、西彰村、後城村、新村、東司馬村、西司馬村、西宜作村、東宜作村、宋庄村、史村、小董庄村、大董庄村、和貢村、大位村、小位村、西王梁村、東王梁村、賀村、肖寺村、圪當坡村、小張庄村、西馮橋村、東馮橋村、劉庄村、南朱庄村、西小召村、秦庄村、謝庄村、北呂庄村、郜兩水村、東兩水村、西兩水村、大留村、郜庄村、李橋村、葛前村、葛後村、小葛村、期城村、伏背村、西庄村、鄭村、大潘村、小潘村、楊林村、南王村、保方村、彰儀村、西鄉村、北尋村、東鄉一街村、東鄉二街村、東鄉三街村、東鄉四街村、范庄村、上輦村、南西村、南東村。
鎮政府駐柏香一街村。
山王莊鎮 面積:18.48平方千米 人口:29696人 郵編:454562 代碼:410882104 2006年,轄17個村委會:山王莊村、前陳庄村、張坡村、廉坡村、郭家莊村、趙家莊村、新店村、磨王莊村、大郎寨村、楊庄村、閆斜村、馬庄村、張家莊村、萬南村、萬中村、萬北村、盆窯村。
紫陵鎮 面積:57.34平方千米 人口:27992人 郵編:454592 代碼:410882105 2006年,轄13個村委會:紫陵村、趙寨村、王莊村、長溝村、范村、王村、塢頭村、窯頭村、廟胡同村、東庄村、後庄村、宋寨村、西紫陵村。
常平鄉 面積:70.88平方千米 人口:8916人 郵編:454563 代碼:410882200 2006年,轄12個村委會:常平村、窯頭村、煤窯庄村、楊河村、張老灣村、老馬嶺村、簸箕掌村、山路平村、前和灣村、後和灣村、九渡村、楊庄河村。
王召鄉 面積:66.10平方千米 人口:51044人 郵編:454571 代碼:410882201 2006年,轄47個村委會:東祝策村、西祝策村、前庄村、索庄村、段庄村、北李庄村、南李庄村、南住村、北住村、大辛王村、小辛王村、王莊村、東武庄村、東申召村、西申召村、趙庄村、仲賢村、西王召村、東王召村、馬鋪村、馮翊村、龍澗村、言狀村、衛庄村、尚香村、言庄村、彭城村、前興福村、後興福村、木樓村、東木樓村、西木樓村、張庄村、陳庄村、感化村、南荒村、東苟庄村、苟庄屯村、邢庄村、西里村、東里村、土培村、北龍盤村、南龍盤村、冷庄村、東賈村、西賈村。
鄉政府駐東祝策村。
王曲鄉 面積:57.86平方千米 人口:38372人 郵編:454585 代碼:410882202 2006年,轄41個村委會:中王占村、東王占村、西王占村、西渠溝村、東渠溝村、中渠溝村、北董村、南董村、曹村、南王莊村、柿園村、楊村、十三里店村、廣利作村、大十八里村、小十八里村、小王村、大召村、西趙庄村、東彰村、西彰村、南彰村、北山村、前趙村、後趙村、大王村、西王曲村、東王曲村、南魯村、夏庄村、祁庄村、里村、路村、古章村、肖作村、范家莊村、南孔村、北孔村、呼庄村、蔡灣村、張武作村。
鄉政府駐中王占村。
⑸ 黃河一共有多少條分支
黃河主要支流有白河、黑河、湟水、祖厲河、清水河、大黑河、窟野河、無定河、汾河、渭河、洛河、沁河、大汶河等。其中渭河為黃河的最大支流。
黃河支流眾多,重要支流主要有:
一、白河和黑河
白河、黑河是黃河上游四川省境內的兩條大支流,位於黃河流域最南部,流經川北若爾蓋高原,兩河分水嶺低矮,無明顯流域界,存在同谷異水的景觀,加之流域特性基本相同,堪稱「姊妹河」。
黑河(又稱墨曲),因兩岸沼澤泥炭發育,河水呈灰色而得名。自河(又稱嘎曲),地勢較高,泥炭出露不明顯,河水較清。
白河發源於紅原縣查勒肯,自南而北,流經紅原縣,至若爾蓋縣的唐克鎮附近匯入黃河,河道長270公里,流域面積5488平方公里,幹流均為土質河床。從河源至龍日壩,河道長38公里,流經丘陵山區,落差大,平均比降為24‰,谷底寬0.5~1.5公里;龍日壩至瓦切,河道長155公里,流經淺山丘陵區,河道彎曲,比降已降至0.6‰,谷底寬達2~3公里,兩岸多灘地,部分地段已沼澤化,區間有五條較大支流匯入;瓦切至入黃口,河道長77公里,流經平原區,河道蜿蜒曲折,比降平緩,平均為0.3‰,谷底寬增至3~5公里。
黑河發源於紅原與松潘兩縣交界岷山西麓的洞亞恰,由東南流向西北,經若爾蓋縣,於甘肅省瑪曲縣曲果果芒匯入黃河,河道長456公里,流域面積7608平方公里。
白河、黑河流域位於紅原弧形構造的內側,受弧形構造的控制。在早更新世時期,這里由於地質構造運動而斷陷成湖,匯集周圍山地水流,自成獨立水系,稱為唐克湖,後逐漸成為沼澤。白河、黑河就是在這一沼澤區發展而成的,所以這兩條河除上游丘陵區有較明顯的河谷外,大部分河段河流都在盆底沼澤間串流蛇曲,水系發育為湖串形。沼澤遍布,湖泊眾多,較大的沼澤地有喀哈爾喬、喬雷喬、喬迪公瑪、黑青喬、鄂列格納和日十喬等,較大湖泊有哈丘、措拉堅、莫烏錯爾格等。湖沼面積共4322平方公里,其中白河流域1020平方公里,黑河流域3302平方公里,分別占各河流域面積的18.6%和43.4%。這些沼澤地區,河道平緩,排泄不暢,底層又為粘性土質,滲透性差,土壤經常處於飽和狀態,而且日照強烈,植物生長繁茂,有利於泥炭、沼澤發育。在這種自然地理條件的綜合作用下,形成了中國最大的沼澤地。泥炭層厚可達十幾米以上,儲量19.1億噸,分布集中,質量也比較好,據當地試驗,泥炭的發熱量很高,每公斤可達3000大卡,大致與木柴相仿。泥炭不僅是一種能源,而且可以作為良好的有機肥料,還可以提煉稀有金屬和化工原料。
白河、黑河流域屬大陸性寒溫帶氣候,又是「松潘低壓」常年所在地區。地面高程在海拔3400米以上。年平均氣溫只有0.7~1.1℃,極端最低氣溫達-33.7℃。氣候特點是「冬長、夏無、春秋短」。多年平均氣壓為666~670毫巴,變幅不大,水的沸點很低只有88℃左右。空氣中的含氧量約相當於內地平原的40%~67%。年平均降水量為640~750毫米,是黃河流域年降水量的高值區之一,7~9月降水量約佔全年降水量的三分之二,暴雨的量級和頻次都是黃河流域的低值區,加之地面沼澤對徑流的滯緩作用,無大洪峰出現。黑河若爾蓋水文站1961年7月7日實測洪峰流量為191立方米每秒,歷時一個月,洪水總量達3.31億立方米。多年平均徑流量,白河為17.8億立方米,黑河為18.3億立方米,徑流模數每平方公里分別為32.4萬立方米和24.1萬立方米,居黃河支流之冠。
二、洮河
洮河是黃河上游右岸的一條大支流,發源於青海省河南蒙古族自治縣西傾山東麓,於甘肅省永靖縣匯入黃河劉家峽水庫區,全長673公里,流域面積25527平方公里,按溝門村水文站資料統計,年平均徑流量53億立方米,年輸沙量0.29億噸,平均含沙量僅5.5公斤每立方米,水多沙少。在黃河各支流中,洮河年水量僅次於渭河,居第二位。徑流模數每平方公里為20.8萬立方米,僅次於白河、黑河,是黃河上游地區來水量最多的支流。
洮河流域地處青藏高原東北邊緣和黃土高原西部,兼有這兩大地區的特點。地形類別復雜多樣,上游為河源草原區,中游為土石山林區和黃土丘陵區,大多數地區都是草場遼闊、森林茂密的地方,地面覆蓋度高,水源涵養條件好。下游屬黃土丘陵溝整區,約占流域面積27%,溝壑縱橫,植被稀少,黃土裸露,水土流失嚴重,是流域泥沙的主要來源、區。流域氣候,雖屬大陸性,但因受青藏高原和蒙古高原氣候交綏的影響,大部地區濕潤多雨,降水量較大,除最北部年降水量近400毫米外,其餘90%以上的地區年降水量均在600毫米以上,有些地區還高達八九百毫米。
洮河水系發育,受西秦嶺構造體系影響,地質構造較為復雜,褶皺頻繁,斷裂以高角度斷層為主,多為北西西方向,因而幹流呈大「L」形,其轉折點在由民縣。河源至由民縣,洮河大體順西秦嶺自西向東流,經417公里至由民縣後,急轉西北再向北流,又行256公里入劉家峽水庫區。岷縣境內洮河河谷形態較為開闊,灘台地較多,是流域的主要農業區之一。河出岷縣後峽谷與川地相間,川地人口較多,農業集中,峽谷落差較大,水力資源豐富。洮河流域平均寬度只有38公里,不易形成大洪水。
三、湟水
湟水是黃河上游左岸一條大支流,發源於大坂山南麓青海省海晏縣境,流經西寧市,於甘肅省永靖縣付子村匯入黃河,全長374公里,流域面積32863平方公里,其中約有88%的面積屬青海省,12%的面積屬甘肅省。
湟水位於黃河流域西北隅,北界以巍峨高聳的祁連山脈與河西走廊水系相鄰,南部以拉雞山與黃河幹流為界,西隔日月山與青海湖為鄰。湟水流域處於青藏高原與黃土高原的交接地帶,大地構造屬祁連山褶皺帶,地質條件復雜,因而水系構造十分獨特。流域地貌的主要格局是由北西走向的三條相互平行山脈及其所夾的兩條谷地組成,構成了湟水幹流與支流大通河兩個並行、但自然條件迥然不同的地理景觀區。
支流大通河位於流域北部,由祁連山及其緊傍的大坂山組成一狹長的谷地,大通河流經其間,上游多沼澤,中下游為高山峽谷,河道長561公里。以兩河交匯點計,它比湟水幹流還長256公里。大通河流域面積15130平方公里,占湟水流域面積的46%,流域平均寬僅30~50公里。流域內海拔高程為3000~4000米,氣候寒冷,林草繁茂,人煙稀少,以畜牧業為主。
湟水幹流位於流域南部,由大坂山和拉雞山兩條平行山脈組成一條較寬的谷地,湟水流經其間,流域平均寬60~100公里。兩岸支流眾多,呈平行對稱排列,較大支流有葯水河、西納川、北川河、沙塘川、引勝溝等。北川河流域面積3371平方公里,僅次於大通河。湟水幹流谷地,主要地形為黃土丘陵,土層深厚,海拔較大通河為低,氣候溫和,人口稠密,農業開發較早,水土流失較為嚴重。
湟水流域屬大陸性氣候,由於區內地形差異大,氣溫的時空變化也較大,西寧有句民諺:「古城氣候總無常,一日須攜四季裝,山下百花山上雪,日愁暴雨夜愁霜」,形象地描繪了這一地區的氣候多變的特點。流域地勢較高,氣溫偏低,年平均氣溫0.6~7.9℃,七月平均氣溫也只有10~22℃,是夏季避暑的好地方。降水量隨海拔升高而增加,大部分地區年降水量300~500毫米,大通河可達600毫米以上。湟水幹流與支流大通河的水沙情況有很大差別。據民和、享堂兩水文站資料統計,湟水年平均徑流量為46.5億立方米,年平均輸沙量為0.24億噸。湟水幹流民和站年平均徑流量為17.9億立方米,徑流模數每平方公里為11.5萬立方米,年平均輸沙量2050萬噸,輸沙模數每平方公里為1300多噸,屬輕度侵蝕。支流大通河水量較豐,據享堂水文站資料統計,年平均徑流量為28.6億立方米,徑流模數每平方公里為18.9萬立方米,高出湟水幹流64%;沙量很少,只有涅水幹流的15.5%,平均含沙量僅1.13公斤每立方米,是一條清水河流。
四、大黑河
大黑河位於內蒙古河套地區東北隅,是黃河上游末端一條大支流,發源於內蒙古自治區卓資縣境的壩頂村,流經呼和浩特市近郊,於托克托縣城附近注入黃河,幹流長236公里,流域面積17673平方公里。流域內盆地面積5154平方公里,占流域面積的29%,土地平坦、肥沃,渠系縱橫,是自治區的重要糧食基地之一。北部為山區,約占流域面積的54%,其餘為黃土丘陵區。在內蒙古境內,黃河流向由西向東,大黑河幹流由北東方向流來,形成對流格局,故稱逆向支流。
大黑河流域在大地構造上,北部山區屬於陰山東西緯向構造帶,南部平原屬於斷陷盆地,這個斷陷盆地稱為河套湖,大約在第三紀初期就已形成,自成獨立水系,大黑河只是當時盆地周圍水系中位於東邊的一條大支流。自晚更新世以來,由於盆地南邊河曲至托克托間的支流被黃河溯源侵蝕而拉開,湖盆遂歸入黃河水系,大黑河才成為黃河的支流。
大黑河水系由東部的大黑河支流、西部諸支流以及哈素海退水渠三部分組成。大黑河幹流由河源至美岱,河長120公里,穿行於石山峽谷間,平均比降4.7‰;美岱以下至河口,河長116公里,流經土默特川平原,系土質河床,其中美岱至三兩河長63公里,比降1.63‰,三兩至河口河長53公里,比降0.36‰,在美岱以下左岸有什拉烏素河、寶貝河等較大支流匯入。西部各支流,都發源於大青山,較大的有哈拉沁溝、烏素圖溝、槍盤河(水磨溝)、萬家溝、美岱溝、水澗溝等,集水面積數百平方公里至千餘平方公里,溝道長數十至百公里,比降陡,溝口附近有洪積扇,出峪口後無明顯河床,山洪漫流於平川之上然後入大黑河。哈素海退水渠,由北向南流經平原低窪處,將平原分為兩半,東部稱大黑河沖積平原,西部稱黃河沖積平原,匯集各渠系之退水流入大黑河的尾閭處。大黑河水系的特點是幹流和支流在山區均有固定流路,進入平原後則無固定流路,並多與灌溉渠道交織在一起,水系紊亂,排泄不暢。歷史上大水之年,托克託附近常常是三面高水壓境,南面又受黃河頂托,素有「萬水歸托」之稱。
本流域地處中緯度,屬大陸性氣候,冬季嚴寒少雪,春季乾旱多風,夏季降雨集中。年平均降雨量330~460毫米,由東向西遞減,年際變化大,年內分配不均。大黑河的水沙,主要來自山區和丘陵區。幹流美岱站及下游左岸支流年徑流量為1.96億立方米,右岸大青山各支流為2.33億立方米,共有年徑流量4.29億立方米,平均徑流模數每平方公里為2.4萬立方米。年輸沙量以美岱站計為600萬噸,平均輸沙模數每平方公里為1400噸。水沙主要集中在汛期,洪水多出現在七八兩個月,陡漲陡落,山洪暴發時,常挾帶大量泥沙並含有大量有機質,淤積土默特川平原,使之成為肥沃的土地。早在200多年以前,人們就已引用山區洪水淤灌農田。建國後有了更大發展,幹流和各支流峪口以下,修建了許多引洪淤灌工程,節節引走洪水和泥沙,自1968年以來,除個別大水年外,大黑河的洪水很少流入黃河。
五、窟野河
窟野河是黃河中游右岸的多沙粗沙支流,發源於內蒙古自治區東勝市的巴定溝,流向東南,於陝西省神木縣沙峁頭村注入黃河,幹流長242公里,流域面積8706平方公里。據溫家川水文站1954~1980年實測資料統計,年徑流量7.47億立方米,年輸沙量1.36億噸,平均含沙量高達182公斤每立方米,是黃河平均含沙量的6.4倍,流域輸沙模數每平方公里高達1.56萬噸,中下游的黃土丘陵溝壑區每平方公里竟高達2~3萬噸,是黃河流域土壤侵蝕最嚴重的地區。泥沙顆粒粒徑大於0.05毫米的粗泥沙占總沙量的60%,因此,窟野河流域是黃河粗泥沙的主要來源區之一,對黃河下遊河道淤積有嚴重影響。
窟野河流域地勢西北高東南低,海拔高程從1500米降至740米,流域平均比降較大。水系分布為喬木樹枝狀,在神木房子塔以上分為兩大支,西支為正流稱烏蘭木倫河;東支稱 牛川,是最大的支流,河長109公里,集水面積2274平方公里,占流域面積的26%。兩河合流後稱窟野河,兩岸為黃土丘陵溝壑區,支溝甚多,水土流失特別嚴重。流域西北部地區屬風沙和乾燥草原區,植被稀少,風蝕嚴重。
流域內出露的岩層多為砂岩或砂頁岩互層,呈水平排列,強度低,易風化。基岩上部為紅土、紅色土與新黃土。新黃土由風積而成,中值粒徑大於0.045毫米。窟野河流域是黃河中游常見暴雨中心地區之一,短歷時暴雨強度可達每分鍾2毫米以上,往往形成漲落迅猛的大洪水,含沙量極高。溫家川水文站實測,1976年最大洪峰流量達14000立方米每秒,1958年7月曾出現過1700公斤每立方米的高含沙量。窟野河流域屬黃土高原與荒漠地帶接壤地區,氣候乾燥,生態環境脆弱。流域內煤炭資源蘊藏豐富,著名的東勝及神(木)府(谷)煤田已有相當規模。加速治理窟野河,對改善生態環境,促進流域經濟發展,以及減少輸入黃河的粗泥沙都有很重要的作用。
六、無定河
無定河是黃河中游右岸的一條多沙支流,發源於陝西省北部自於山北麓定邊縣境,流經內蒙古伊克昭盟烏審旗境,流向東北,後轉向東流,至魚河堡,再轉向東南,於陝西清澗縣河口村注入黃河,全長491公里,流域面積30261平方公里。據川口水文站1957~1967年實測資料統計,平均年徑流量為15.35億立方米,年輸沙量2.17億噸,平均含沙量141公斤每立方米,輸沙總量僅次於渭河,居各支流第二位。
無定河流域地處黃土高原北部和毛烏素沙漠邊緣,兼有這兩種地貌特徵。按地貌和水土流失的特點,流域內可分為三個類型區:一是風沙區,位於流域西北部,面積l6446平方公里,占流域面積的54.3%,地面為第四系鬆散的沙土和沙質黃土所覆蓋,地貌形態有流動、半固定、固定沙丘和灘地,水蝕輕微,風蝕劇烈。二是河源梁間區,位於流域西南部,面積3454平方公里,占流域面積的11.4%,溝蝕特別嚴重,年侵蝕量占流域年輸沙量的21.4%。三是黃土丘陵溝整區,位於流域中下游,面積10361平方公里,占流域面積的34.396,水土流失嚴重,年侵蝕量占流域年輸沙量的72.6%,是流域泥沙的主要來源區,侵蝕模數每平方公里高達1.77萬噸。
多年來,無定河被列為水土保持治理的重點,全面開展綜合治理,已經取得顯著成效。其中,榆林地區治沙成績很大,流域內支流上修建了大量攔泥淤地壩庫工程,特別是在無定河上游建成一系列蓄水攔泥的庫壩,有效地攔減了泥沙。通過綜合治理,流域的水沙已經有所改變,據川口水文站實測資料分析,1971~1980年比1952~1960年平均徑流量減少25.3%,年輸沙量減少62. 4%(含降雨偏小影響)。近年來,流域內發現儲量巨大的天然氣資源,並已進行開發。1997年,無定河流域的天然氣通過管道送到首都北京。
七、汾河
汾河發源於山西省寧武縣管涔山,縱貫山西省境中部,流經太原和臨汾兩大盆地,於萬榮縣匯入黃河,幹流長710公里,流域面積39471平方公里,是黃河第二大支流,也是山西省的最大河流。汾河流域面積佔山西省面積的25%,地跨47個縣市,人口917萬,耕地1760萬畝,分別佔全省人口37%,耕地30%,其中水澆地719萬畝,佔全省44%。許多重要工業城市,如太原、榆次、臨汾、侯馬等,集中分布在汾河的兩大盆地中,地位十分重要。
汾河水系受呂梁山、太行山等經向構造體系的影響,在一連串的地塹盆地中發育成河。古老的汾河比現在更長更大,上新世晚期,汾河源遠流長,貫穿著忻定、太原、臨汾、運城等四大盆地,穿過中條山南流,於平陸縣茅津渡入黃河。後經喜馬拉雅運動,首尾均遭奪襲。據考證,現今的滹沱河上游在早更新世仍由石嶺關風口入太原盆地,是汾河上游的東支,後來由於石嶺關隆起,以及太行山東側的河流溯源侵蝕速度較快,奪襲汾河東支而成為滹沱河上游水系,在地貌上留下一個很不自然的彎曲,汾河則保留其西支而成為今日的汾河上游。汾河下游在上新世仍然是經運城盆地南流入黃河,後因涑水河谷北東走向的斷裂復活,而使之再度向下陷落,引起古汾河的轉向,循涑水河谷下游運行,至永濟縣城附近匯入黃河。至上更新世時,由於龍門山與孤峰山間斷裂作用再度復活,中部陷落,南部急速隆起,迫使汾河放棄古河道而折轉西流,匯入黃河,形成目前的水系形態。
隨著人類活動的影響,汾河流域的水沙已有較大的變化。據河津站實測資料統計,1951~1959年平均年徑流量17.7億立方米,年輸沙量為0.71億噸。自1959年以來,由於修建大量的水庫工程和工農業用水迅速增長,河津站1960~1978年平均年徑流量減為14.4億立方米,年輸沙量減為0.28億噸,較前期分別減少年徑流量18%,年輸沙量60%。80年代以來,河津站徑流量銳減,流域內水資源供需矛盾突出,水資源緊缺是汾河流域的主要問題。
八、渭河
渭河位於黃河腹地大「幾」字形基底部位,西起烏鼠山,東至潼關,北起白於山,南抵秦嶺,流域面積13.48萬平方公里,為黃河最大支流。按華縣及狀頭水文站測驗資料合計,渭河年徑流量100.5億立方米,年輸沙量5.34億噸,分別占黃河年水量、年沙量的19.7%和33.4%,是向黃河輸送水、沙最多的支流。渭河流域范圍包括陝、甘、寧三省區的87個縣市,人口2406萬,耕地5867萬畝,分別占黃河流域人口的28.5%和耕地的30.4%。寶雞峽以東地區是有名的關中平原,大型灌區集中連片,大中城市很多,經濟地位十分重要。
渭河水系發育,受秦嶺緯向構造體系和祁、呂、賀山字型構造體系的影響,地質構造比較復雜,兩岸支流呈不對稱分布。渭河幹流偏於流域南部,沿秦嶺北麓東流,河道長818公里,其中河源至寶雞峽流經山區,河谷川峽相間;寶雞峽以下,流經地塹斷陷盆地,稱關中平原,河谷寬闊,比降平緩,水流彎曲。南岸水系源於秦嶺,流經石山區,多系流程短、比降大、水多沙少的支流。北岸水系發育於黃土高原,源遠流長,集水面積大,水土流失嚴重,是流域內主要產沙地區。較大支流多集中在北岸,其中大於10000平方公里的大支流有三條,即葫蘆河、涇河、北洛河。
葫蘆河發源於寧夏西吉縣月亮山,流經甘肅省靜寧縣、庄浪縣、秦安縣、至天水三陽川注入渭河,河長300公里,流域面積10730平方公里,年徑流量5億立方米。
涇河,發源於寧夏涇源縣六盤山東麓,於陝西高陵縣注入渭河,河長455公里,流域面積45421平方公里。據張家山站資料統計,年徑流量20億立方米,年輸沙量2.82億噸,是渭河的主要來沙區。涇河幹流河源至崆峒峽和下游的早飯頭至涇陽張家山為峽谷河段,其餘河段河谷較寬,平涼至涇川間,河谷寬2~3公里,是涇河的最大川地區。涇河水系分布略呈手掌狀,支流眾多,大於1000平方公里的支流7條,多在政平至亭口一帶匯集,常形成較大洪水。流域內由於地理和氣候的影響,水沙分布很不均勻,水量多來自上游六盤山區及幹流南岸的支流,泥沙多來自北岸支流。馬蓮河是涇河的最大支流,發源於陝西定邊縣境,流域面積19086平方公里。第二大支流是蒲河,發源於甘肅環縣境內,流域面積7478平方公里。這兩條支流,流經黃土丘陵溝壑區和黃土高原溝壑區,土質疏鬆,水土流失嚴重,是涇河泥沙的主要來源區。
北洛河發源於陝西定邊縣白於山南麓,於大荔縣境匯入黃河,河長680公里,自西北流向東南,北洛河水系分布為喬木樹枝狀,支流眾多,流域面積26905平方公里,其中大於1000平方公里的較大支流有三條,即葫蘆河、沮水和周水河。葫蘆河是北洛河最大支流,發源於甘肅華池縣的子午嶺,河長235公里,流域面積5449平方公里,流域內植被良好,水蝕輕微。據壯頭水文站資料統計,北洛河年徑流量為9.24億立方米,年輸沙量為0.98億噸,流域的上游地區屬黃土丘陵溝壑區,溝深坡陡,地形破碎,植被稀少,水土流失嚴重二是流域的主要產沙地區。據劉家河水文站資料統計,上游地區控制面積只佔全河30%,年輸沙量卻佔全河90%。流域的中游地區,尤其是西部的子午嶺和東部的嶗山、黃龍山,因有大面積的森林,水源涵養條件好,是流域的主要產水地區。北洛河尾閭段離黃河很近,歷史上由於黃河擺動西侵,曾一度直接入黃。
涇河、北洛河雖屬黃河二級支流,但因流域面積大,水沙來量多,其匯入地點離渭河口接近,多把它們作為獨立水系研究,常與渭河幹流並列,稱為「涇、洛、渭」。渭河下遊河道比降平緩,入黃口附近河段歷來受黃河河道擺動和洪水頂托影響。三門峽水庫修建後,黃河河床淤高,渭河下遊河道也發生溯源淤積,河道及洪水位升高,洪澇災害加重。
九、洛河
洛河,發源於陝西省華山南麓藍田縣境,至河南省鞏縣境匯入黃河,河道長447公里,流域面積18881平方公里,流域平均寬42公里,流域形狀狹長。據黑石關水文站資料統計,年平均徑流量34.3億立方米,年輸沙量0.18億噸,平均含沙量僅5.3公斤每立方米,徑流模數每平方公里為18.2萬立方米,水多沙少,是黃河的多水支流之一。流域范圍包括陝西、河南兩省21個縣市,總人口569萬,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高達301人。洛河流域北靠華山、崤山,南倚伏牛山與長江水系毗鄰,東南以外方山與淮河為鄰,地勢西南高東北低。河流走向大致與黃河幹流平行。流域內的土石山區占流域面積45.2%,主要分布在上中游地區,植被較好,並有大片森林覆蓋,水源涵養條件較好。黃土丘陵區占流域面積51.3%,主要分布在中游地區,植被稀少,人煙稠密,耕墾指數較高,是本流域泥沙的主要來源區。沖積平原區只佔流域面積3.5%,分布於沿河河谷盆地,是流域的主要農業基地,也是歷史上文化開發較早的地區,人口密集,經濟繁榮,古都洛陽即位於洛河下游盆地。
洛河流域處於暖溫帶南部,年降水量大於600毫米,南部山區高達900毫米。流域內暴雨較多,而且降雨強度大,雨區面積也較大。暴雨中心常出現在流域中部,如1982年7月宜陽石咼鎮暴雨中心最大24小時降雨量高達734.3毫米。據歷史資料分析,洛河是黃河洪水的主要來源區之一,由於洛河鄰近黃河下游,洛河發生大洪水對黃河下游威脅很大。洛河上中游的峽谷段河谷狹窄,岩性堅硬,有許多優良壩址。洛河兩岸支流眾多,源短流急,多呈對稱平行排列。最大支流為伊河,位於流域南部,以熊耳山與幹流相隔,集水面積6029平方公里,占洛河流域面積31.9%,流向與幹流平行,河谷形態亦與幹流相似。次大支流為澗河,位於流域北部,集水面積1349平方公里,占洛河流域面積7.1%。這兩條大支流都在洛陽至偃師間匯入幹流,它們與幹流一起組成扇狀水系,往往伊、洛、澗河同時發生洪水,匯流集中,形成較大的洪峰流量。在伊河及洛河上,已分別建成陸渾、故縣兩座大型水庫,起到了削減洪水和開發利用水資源的作用。
十、沁河
沁河發源於山西省平遙縣黑城村,自北而南,過沁潞高原,穿太行山,自濟源五龍口進入沖積平原,於河南省武陟縣南流入黃河。河長485公里,流域面積13532平方公里。
流域邊緣山嶺海拔高程多在1500米以上,中部山地海拔高程約1000米。流域內石山林區占流域面積的53%;土石丘陵區占流域面積的35%;河谷盆地佔流域面積的10%;沖積平原區占流域面積的2%,分布於濟源五龍口以下,有灌溉之利,亦有洪災威脅。
幹流河道分為四段:河源至安澤飛嶺,長131公里,平均比降8‰,河床多砂礫石,河谷寬400~1000米,兩岸山高50~100米;飛嶺至護澤河口,長179公里,平均比降2.4‰,上段谷深流曲,下段穿行潤城盆地,河谷一般寬200~500米,兩岸山高50~150米,已建灌溉兼發電的水輪泵站多處;護澤河口至五龍口,長85公里,平均比降3.6‰,河道斬切太行山,穿行於寬約200~300米的峽谷之間,兩岸崖壁陡立,水流湍急,河段內石灰岩地區溶洞水發育,最大的馬山泉,流量達4立方米每秒;五龍口至沁河口,長90公里,平均比降0.5‰,河道流經沖積平原,通稱沁河下遊河段,在博愛北金村附近接納最大支流丹河。丹河發源於高平丹朱嶺,流經澤州盆地,河長169公里,流域面積3152平方公里。沁河下遊河道兩岸築有大堤,全長150多公里,河床高出兩岸地面2~4米,武陟縣木欒店附近臨背河懸差7~10米,與黃河幹流下遊河道相似,也是「地上河」,歷史上決口泛濫頻繁。
沁河流域屬大陸性氣候,年平均氣溫10~14.4℃,無霜期173~220天。年降水量自南而北遞減,上中游平均為617毫米,下游600~720毫米。小董站年平均天然徑流量為17.8億立方米,其中,82%來自五龍口以上,其餘來自丹河。年徑流的年際變化及年內分配很不均衡,小董站1965~1966年實測年徑流量為2億立方米,僅為多年平均徑流量的13%。7~10月徑流量約占年徑流量的60%以上,而春灌期3~6月徑流量僅佔17%。年平均輸沙量為720萬噸,80%集中在7~8月。
沁河流域是黃河三門峽至花園口間洪水來源區之一。沁河洪水約有60%~70%來自五龍口以上,據調查考證,明成化十八年(1482年)陽城九女台曾發生洪峰流量14000立方米每秒。
沁河流域總人口217萬,農業人口佔92%,耕地537萬畝。沁河下游灌區,相傳始於秦代。建國後,全流域水利建設發展較快。據統計,1981年灌溉面積已達205萬畝(包括下游流域外引沁灌區)。已建米山、任庄、董封、上郊、青天河等5座中型水庫,總庫容1.51億立方米。枯水季節水量已不能滿足用水需要。
十一、金堤河
金堤河發源於河南新鄉縣境,流向東北,經豫、魯兩省,至台前縣張庄附近穿臨黃堤入黃河。滑縣以下幹流長158.6公里,是一條平原坡水河流。主要支流有黃庄河(包括柳青河)、回木溝和孟樓河等。流域形狀上寬下窄,呈狹長三角形,面積4869平方公里,總人口288萬,耕地530萬畝。
⑹ 沁陽有什麼好玩的地方
人文景觀沁陽市博物差數芹館 沁陽市博物館是一座地方綜合性博物館。1979年在原天寧寺舊址上成立沁陽第一個文物保護中心——文物保護管理委員會。1984年11月在有館址、有人員、館藏文物豐富的情況下經省文物局批准成立沁陽博物館。天寧寺始建於隋代,時名長壽寺,唐武後時易名大雲寺,金代又易名為天寧寺。沁陽市博物館現有面積10600多平方米,建築面積2000多平方米,是河南省旅遊景點之一,國家級優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沁陽市博物館以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天寧寺三聖塔為主題,前有雕梁畫棟的仿宋式山門,後有大雄寶殿之台基,兩側為仿古建築的展廳和辦公用房,院內碑碣林立,錯落有致,環境優雅,景色宜人。館中設苑是博物館的一大特色,石苑內玉泉翠蔚,魚躍荷池,垂柳依依,小橋流水,中有古建與園林相結合的樓台亭謝,圍建150米的長廊內陳列著歷代石刻照像200多件。其內容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為歷代石刻藝術品;第二部分為書法藝術品,這里主要展示兩套法帖,第一套為明清之際著名的書法家王鐸所書的《延香館貼》,第二套為康熙皇帝所書的《點翰堂御書法帖》;第三部分為歷代墓誌銘,陳列著魏至民國墓誌銘80餘方,內容涉及人文、地理、邊關等重要文史資料。這些石刻展品,其中許多都是國內比較珍貴的精品和孤品。琳琅滿目的石刻文物,上自漢魏,下迄明清,各以其寶貴的史料價值、卓越的藝術造型和精湛的書法技藝為國內外學者、藝術家和廣大書法愛好者所珍視。沁陽市博物館現以《河內石苑》、《沁陽革命史跡》、《唐代大詩人李商隱》為基本陳列,同時經常舉辦接待各類中心展覽和臨時展覽。 天寧寺三聖塔天寧寺三聖塔位於河南省沁陽市博物館院內,該塔建於金大定十一年(公元1171年),距今已有800多年的歷史,位居河南三大金塔之首。2001年6月25日,天寧寺三聖塔作為金代古建築,三聖塔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天寧寺三聖塔總高32.76米,由基座、塔身、塔頂三部分組成。方形基座佔地140多平方米,高6.5米,其上置邊長8.6須彌座,承托著十三層畢纖密檐式塔身。由塔基、塔身、塔剎三部分組成,高32.76米,平面呈方形,每層高度與寬度逐級遞減收斂,呈優美的拋物線形。內部結構又似宋代作法,把迴廊走道、豎井、壁龕、心室、拱券、攢頂等各種工藝巧妙結合,融為一體,使其造型美觀、體量平衡、加虛畢大整體鋼性,三者達到完美統一,基座南面一券門上方有青石題額一方,上書「中天一柱」四個大字,為懷慶知府張甑題。第一層塔身四面設門,門兩邊施隱窗,在普柏枋以上設磚砌斗拱承托撩檐枋,以上各層疊澀密檐下均施菱角磚,並砌出腰檐。檐上砌菱角牙子,其上疊澀做出密檐,各層高度由下向上逐層遞減,寬度也逐級收斂,使整體外輪廓呈拋物線形。 剎頂為一小寶塔,相輪式剎座,上置寶珠。由於三聖塔特殊的造型,使其既雄偉壯觀,又玲瓏迷人。為河南金代塔中形體最大、保存狀況最好、石刻藝術資料及塔銘題記最豐富的一座,具有較高的文物價值。 清真北大寺中國伊斯蘭教清真古寺。位於河南省沁陽市自治街中段。該寺約於明朝初期始建,明萬曆八年(1580)以後重新擴建。據明萬曆十八年(1590)鼎建清真寺禮拜殿記:「萬曆十二年秋,於是乎清真寺觀厥成矣」,「猶以拜殿不設寺未完也,復率眾捐金建拜殿四楹於大殿之前,雕檁刻桷,丹漆黝堊,其舉不逾年而畢役」。清代又多次修葺擴建,建築形制仍保持了明代的風格。該寺距今已有400多年的歷史,佔地面積約3萬平方米,總建築面積3100多平方米。其主要建築包括主殿(後窯殿)、禮拜殿、客廳,(殿前抱廈)、過廳(二門)、廈殿(大門)、講堂、沐浴室等共100多間。女寺另設於大殿北側。男寺為主體建築,殿、廈、廳,棚結構嚴密,左右對稱。大殿平面窄而深,進深36米,給人以肅穆之感。殿內瀝粉貼金,雕梁畫棟,十分華麗。後窯殿高過大殿屋脊,使整個寺院愈後愈高,並以孔雀藍和三彩琉璃脊、瓦飾頂,色澤清艷,氣勢壯觀。寺內尚存明、清時期碑刻10多通,部分匾額、對聯、壁畫亦保存完好。其中後窯殿堂懸掛的「奉至仁至慈的安拉之名」的阿拉伯文匾額為一筆寫成,3朵花瓣圖案襯托其間,為伊斯蘭書法藝術的佳作。該寺是河南省現存規模宏大、保存完好的伊斯蘭教建築,被列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朱載堉紀念館「鄭藩王樂府舊址」,2001年6月25日由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沁陽市自治街中段。紀念館共分四個展廳,介紹朱載堉生平及成就,有大量碑石、題刻。紀念館中間為朱載堉像,旁邊陳列著經朱載堉改進過的大型嗩吶模型。 葯王廟木牌樓2000年9月25日,由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河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城東天鵝湖附近,現為沁陽市佛教協會。木牌樓為雙層歇山頂建築,琉璃瓦覆頂,下多層彩繪斗拱,中有「濟世慈心」匾額。碑載:「廟創於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初峻於嘉慶十三年(1808年)。後增修四聖殿、對庭、瀟灑閣、東禪院。葯王廟建成後,成為各方葯商祭拜葯王、洽談懷葯貿易的中心。現僅存木牌樓和東西對庭。 葯王廟木牌樓建於清嘉慶六年(1801年),屹立於長10.5米、寬3.2米的台基上,為四柱三間牌樓式建築。四根立柱一字形排列,每根立柱前後均有抱鼓石,正背兩面的枋額華板均為透雕木刻。木刻內容有人物故事、錦禽花卉、祥龍瑞獸等。主題畫面飾以貼金裝飾,富麗堂皇,形成一條自然完美的藝術畫廊,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在枋額雕飾上,正面鳳在上、龍在下,背面龍在上、鳳在下,有其一定的社會意義。尤其是該牌樓吸收石枋的優點與古建築頂飾相結合,更吸取前代牌樓的精華,使之風格一新,是不可多得的古建精品。 古羊腸坂:古羊腸坂位於沁陽市北25公里的常平鄉常平村北碗子城山間,古為京洛孔道,豫晉交通之咽喉。該坂道因其在山間崎嶇纏繞,形似羊腸故名,現存古坂道長900多米,唐代山頂平地築小城,後稱為"碗子城關"。 羊腸坂地勢險要,戰略位置極為重要,為兵家必爭之地。坂道周代已有。春秋時為趙國重要的通道,孔子北說趙國曾過此地。戰國時,秦將白起率軍克羊腸攻趙,取得了長平之戰的勝利。魏武帝曹操北征高幹,在此寫下了著名詩篇《苦寒行》。以後歷代均在此築城設卡。抗戰期間,這里是國民黨四十軍常平阻擊戰的重要戰場。現存關卡、石寨牆、碗子城、孟良寨、古羊腸坂石刻等遺跡多處。 曹謹墓:曹謹墓位於河南省沁陽市城區南關村東。座北面南,墓區南北長80米,東西闊15米,神道兩側原有石馬、石羊、石望柱各一對,前部有石牌坊等石刻文物,文革中遭到破壞,1999年修復。 曹謹是我國近代史上一位傑出的歷史人物,他一生為官三十多年,慈惠善政,勤廉為民,"所至民親,既去民思"。尤其是他在台灣鳳山、淡水的八年中,挖渠圳修水利,使鳳山"收谷倍增,民樂厥業";捕海盜平械鬥,使"淡北七百里得安堵";抵外侮抗英夷,捍衛了民族的尊嚴和祖國領土的完整;興文化辦教育,使當地"文風日盛,人才驟增",深得台灣同胞的愛戴,被稱為"寶島禹王",奉若神靈,春秋祭奠。道光二十九年因病逝世,咸豐二年歸葬於此。修復後的曹謹墓,松柏成蔭,花草成園,已成為對廣大人民群眾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和台灣同胞常來舉行盛大祭拜活動的場所。 邘國故城:邘國故城位於沁陽市西北15公里西萬鎮邘邰村東南。北依太行屏障,南瞰沁河平原,地勢北高南低。邘國是商代鄂侯封地。西周時,鄂侯南遷,周武王封次子邘術於此。故《史記》徐廣註:"鄂――作邘"。《水經注》載:"其(邘)水南流,經邘城西,故邘國也。城南有邘台。……京相璠日,今野王西北三十里有故邘城,台是也。"現從地面上僅能看到其北城牆及東城牆一段,其餘城垣均夷為平地。古邘城西北角有一高台,面積約1300餘平方米,高9米,相傳姜子牙曾在此釣魚,故曰"釣魚台"。 在邘國故城西北還有一小城,清代復修,原設門,皆以磚石拱券,門額有石刻,東曰"迎旭",南曰"古邘城"。因近年村建城大部分被拆除。從僅殘存的城牆看,夯土層為戰國時期,可能是戰國時期古邘國的衛星城或為統治階級單獨居住的地方。加強對邘國故城的保護,為研究古代城址及邘姓起源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 郗城遺址:郗城遺址位於沁陽市區西南13公里柏香鎮賀村西北。郗城始建於西周,沿用至漢代。據《水經注》記載:「濟水又東南,逕絺(郗)城北」。郗城在築城時因地制宜,東北角一段臨瀦龍河(濟水)依水而建。經調查,城址平面呈不規則七邊形,總面積約10萬余平方米。原城牆寬14-16米,高2-5米不等,現僅存西北角一段,其它城牆深埋於地面之下。該城設東、西兩個城門,且不對稱。因未勘探發掘,城中建築布局不詳。但採集遺物豐富,且時代跨度較大,包含有龍山、商、周、春秋、戰國、漢代等時期的文化遺物、遺存。郗城為周代豫西北著名的「十六邑」之一,而且延續時間長,它不僅對研究西周及春秋戰國時期的政治、經濟及歷史文化有著極其重要的價值,而且為古代城址考古和郗姓起源研究提供了珍貴的實物資料。 碗子城:碗子城與羊腸坂位於常平鄉常平村北宛子山間。山腰一台地畝許,春秋戰國間築城,因城池僅30多平方米,故名碗子城。羊腸坂盤旋在太行山間,南起邘國故城,北接壺關,相傳該坂道為帝堯時所開,現存古坂道長800多米。此段有古碗子城、關卡、兵站、城堡、烽火台等古代軍事設施建築、遺址九處。碗子城是古坂道上的重要城堡、太行徑咽喉要地。秦昭王四十七年(前260年),秦兵搶奪此城,發動「長平之戰」。漢建安十一年(206年),曹操在河內募兵屯田一年後,北上太行山進擊叛將高幹,面對此城以及感受軍旅生活的艱辛,歌吟羊腸坂,寫下《苦寒行》。唐會昌三年(843年),李德裕派兵征討叛藩劉稹,奪取此城。秦至近代,古羊腸坂及碗子城都是兵家必爭之地。 野王古城:野王古城,始建於西周,秦王政六年(公元前241年)為衛國都邑。北魏至清末,歷為郡、州、路、府的署地。元至正二十年(公元1360年)重修。明、清兩代均有增築。城周長九里一百四十八步,高四丈,寬三丈三尺。護城河寬五丈,深二丈五尺。城牆外用磚砌,設四門樓,城牆上建角樓、炮台與垛隍。民國17年改四門額:東「朝曦」為「中山」,西「萬成」為「自由」,南「朔南」為「平等」,北「拱極」為「共和」。解放後,城牆逐漸被毀。現殘存的城西北與東北角城牆為元代重築。東北角段從原城關鎮塑料廠起,東南到雜免營,全長485米,寬2--14.8米不等。 野王古城是「千年古縣」傳承的重要載體,是沁陽悠久歷史文化的見證,它對研究豫西北政治、經濟、文化、軍事都有著極其重要的價值。 沁園遺址:沁園位於府城東北沁水北岸,金時為官僚宴遊之地。今名北金村,原有《沁園圖刻石》,後移至城角禹王閣。閣廢石軼。據《後漢書》,漢明帝把女兒封在野王(今沁陽),為沁水公主。他為女兒在沁水之陽修建的庄園名叫「沁園」。後來庄園被外戚竇憲倚勢強奪,有人寫詩以詠其事,名其調為「沁園春」。今沁陽市北金村是「沁園春」詞牌的發源地。元耶律楚材在《過沁園有感》中寫:「昔日曾游沁園春,今日重來跡已陳,水外無心修竹古,雪中含恨瘦梅新。垣頹月榭經兵火,草沒詩碑覆劫塵,羞對覃懷昔時月,多情依舊照行人」。 自然景觀神農山風景名勝區神農山風景名勝區動植物種類繁多,被列為國家級保護動物的有金雕、麝等5種,珍稀植物有照山白樹、領春木等10種,奇花野草不計其數。 如詩如畫的自然景觀,內涵豐富的人文景觀,險奇曠幽的原始森林,神農壇這一人間仙境,使人心曠神怡,心馳神往…… 二仙廟始建於唐代,歷經宋、元、明、清,規模龐大。有唐、宋、金、元、明、清碑石200多通。李白、劉禹錫、韓愈、王鐸都曾至此游歷並賦詩文。 白松嶺 白松嶺景區為省級自然保護區,長11.5公里,寬4.5公里,景區內生長著330多種植物,100多種中草葯和40多種珍禽異獸,其嶺巔上生長的白皮鬆為我國珍奇樹種。白松嶺享有'天然動植物園'的美稱。 丹河峽谷位於河南焦作沁陽市東北16公里處,距焦作市76公里,總面積76平方公里,共分布著大大小小132個景點,是一處集自然風光、人文景觀和民俗文化於一體的休閑旅遊區。 丹河峽谷風景區丹河峽谷山水風光雄偉壯美。栲栳山雄奇險峻,登山縱覽,整個丹河盡收眼底,周圍群山成環拱之勢,蔚為壯觀。丹河水傾碧吐玉,迤邐屏天,至此或垂釣河畔,或嬉戲水中,抑或乘皮筏順流漂浮,盡享「從流漂盪,任意東西」的快感。丹河峽穀人文景觀多姿多彩。修建於宋朝時期的宋寨,規模龐大,保存完好,有「中原第一堡」之美譽。丹河峽谷民俗文化色彩濃郁。在這里既可以品嘗到具有濃郁鄉土特色的野味、野菜,還可在農家小院擺棋對弈、品茶賞月,欣賞水磨、斗雞等特有的民俗風情。
⑺ 河南省焦作市沁陽市懷慶街道下轄村委會有哪些
河南省焦作市做耐沁陽市懷慶街道下轄村委會包括合作街社區居民委員會、自治街社區居民委員會、天鵝湖社區居民委員會、玉溪苑社區居民委員會、北關村村民委員會、孟庄村村民委員會、北金村村緩野民委員會、張十字村村民委員會、王莊村村民委員會、馬巷村村民委員會、雙磨村村民委員會、姑姑寺村村民委擾胡喊員會、徐巷村村民委員會。
⑻ 焦作沁陽市有多少個鄉鎮
沁陽市轄4個辦事處(區)、6個鎮、3個鄉:覃懷辦事處(區)、懷慶辦事處(區)、太行辦事處(區)、沁園辦事處(區)、崇義鎮、西向鎮、西萬鎮、柏香鎮、山王莊鎮、紫陵鎮、常平鄉、王召鄉、王曲鄉。市人民政府駐縣東街。
覃懷街道 面積:11.33平方千米 人口:30100人 郵編:454550 代碼:410882001
2006年,轄5個居委會、7個村委會:東關居委會、廟後居委會、寨村居委會、燈塔街居委會、周庄居委會、西武庄村、小王村、牛庄村、張庄村、南官莊村、甄庄村、龐門村。
懷慶街道 面積:13.61平方千米 人口:32755人 郵編:454550 代碼:410882002
2006年,轄2個居委會、9個村委會:合作街居委會、自治街居委會、水北關村、孟庄村、北金村、張十字村、王莊村、馬巷村、雙磨村、姑姑寺村、徐巷村。
太行街道 面積:15.95平方千米 人口:24937人 郵編:454550 代碼:410882003
2006年,轄8個居委會、8個村委會:清平居委會、羅庄居委會、秦谷沱居委會、亢庄居委會、馬坡居委會、丁庄居委會、朱庄居委會、水南關居委會、白庄村、秘澗村、西義合村、西沁陽村、東沁陽村、北關庄村、東義合村、毛庄村。
沁園街道 面積:21.27平方千米 人口:33345人 郵編:454550 代碼:410882004
2006年,轄9個居委會、14個村委會:聯盟街居委會、西關居委會、南關居委會、南壇居委會、崔庄居委會、肖庄居委會、唐庄居委會、新苑居委會、沁化居委會、護城村、張屯村、北王莊村、任庄村、廖屯村、袁屯村、五門村、皮庄村、韓村、沙崗村、廟門村、東荒村、西荒村、接馬寺村。
崇義鎮 面積:47.66平方千米 人口:35752人 郵編:454582 代碼:410882100
2006年,轄38個村委會:崇義村、後韓吳村、東韓吳村、西韓吳村、連庄村、南范村、後鄧村、前鄧村、南各萬村、東各萬村、中各萬村、西各萬村、苗庄村、寧庄村、張留村、南里村、趙儒村、郭庄村、小召村、寬平村、水運村、海村、閆庄村、南山村、後楊香村、前楊香村、呂庄村、韓村、大張村、二郎廟村、新張庄村、東蘭戶村、西蘭戶村、蘭戶鋪村、金冢村、大金陵村、小金陵村、西苟庄村。
鎮人民政府駐崇義村,故名。清屬崇下鄉一圖。民國24年(1935)改屬第一區,36年7月改為第六區。1949年建國後為第五區。1955年9月廢區,置崇義中心鄉,1956年11月改稱崇義鄉。1958年8月廢鄉,置崇義人民公社,11月將木樓公社劃入,1960年1月又將木樓公社析出。1974年3月將西渠溝、北山村、中渠溝、東渠溝、南董、前趙、後趙、西彰、東彰、南彰析入渠溝公社。1983年廢公社,置崇義鄉。1989年改鄉為鎮。
西向鎮 面積:94.98平方千米 人口:61219人 郵編:454591 代碼:410882101
2006年,轄27個村委會:西向一街村、西向二街村、西向三街村、西向四街村、西向五街村、東向村、皇府村、水黃頭村、衛村、龍泉村、南向村、屯頭村、解住村、東高村、西高村、清河村、北魯村、常樂村、新莊村、義庄一街村、義庄二街村、義庄三街村、南作村、行口村、捏掌村、逍遙村、虎村。
鎮人民政府駐西向鎮,故名。清屬利上鄉四圖。中華民國24年(1935)改置第四區,後改屬第三區。1955年廢區,置西向中心鄉,次年廢中心鄉置西向鄉。1958年8月廢鄉,置西向人民公社,11月將紫陵、解住公社並入,1961年復析紫陵人民公社。1983年12月廢公社,置西向鄉,1988年11月11日廢鄉,置西向鎮。
西萬鎮 面積:37.12平方千米 人口:38904人 郵編:454561 代碼:410882102
2006年,轄12個村委會:西萬村、邗邰村、校尉營村、景明村、留庄村、七里橋村、李巷村、官莊屯村、石庄村、沙灘園村、和庄村、道口村。
鎮人民政府駐西萬村,故名。清屬利上鄉三圖。中華民國24年(1935)為第四區,後改為第二區。1955年9月廢區,置西萬中心鄉。次年廢中心鄉,置西萬鄉。1958年8月廢鄉,置西萬人民公社,11月將水北關、山王莊、常平三個公社並入。,1961年又將上述三個公社析出。1983年12月廢公社,置西萬鄉。1988年8月11日廢鄉,置西萬鎮。
柏香鎮 面積:83.33平方千米 人口:59440人 郵編:454584 代碼:410882103
2006年,轄62個村委會:柏鄉一街村、柏鄉二街村、柏鄉三街村、廣韓村、高村、西彰村、後城村、新村、東司馬村、西司馬村、西宜作村、東宜作村、宋庄村、史村、小董庄村、大董庄村、和貢村、大位村、小位村、西王梁村、東王梁村、賀村、肖寺村、圪當坡村、小張庄村、西馮橋村、東馮橋村、劉庄村、南朱庄村、西小召村、秦庄村、謝庄村、北呂庄村、郜兩水村、東兩水村、西兩水村、大留村、郜庄村、李橋村、葛前村、葛後村、小葛村、期城村、伏背村、西庄村、鄭村、大潘村、小潘村、楊林村、南王村、保方村、彰儀村、西鄉村、北尋村、東鄉一街村、東鄉二街村、東鄉三街村、東鄉四街村、范庄村、上輦村、南西村、南東村。鎮政府駐柏香一街村。
鎮人民政府駐柏香村,故名。清屬寬平鄉一圖。民國24年(1935)為第三區,後改稱第四區。1955年9月廢區,置柏香中心鄉,1956年11月改稱柏香鄉。1958年8月廢鄉,置柏香人民公社,11月將南尋公社劃入,1961年析為柏香、葛村、兩水三個公社,1965年復將兩水公社劃入。1975年將大十八里、小十八里、大王、小王、大召、趙庄等析入渠溝公社。1983年廢公社,置柏香鄉。1989年改為鎮。2005年將葛村鄉的23個村整體劃入。
山王莊鎮 面積:18.48平方千米 人口:29696人 郵編:454562 代碼:410882104
2006年,轄17個村委會:山王莊村、前陳庄村、張坡村、廉坡村、郭家莊村、趙家莊村、新店村、磨王莊村、大郎寨村、楊庄村、閆斜村、馬庄村、張家莊村、萬南村、萬中村、萬北村、盆窯村。
鎮人民政府駐山王莊村,故名。清屬利上鄉二圖。民國24年(1935)屬第四區,後改屬第二區。1955年9月廢區,置山王莊中心鄉,次年改稱山王莊鄉。1958年8月廢鄉,置山王莊人民公社,11月並入西萬人民公社。1961年又從西萬公社析出,復置山王莊人民公社。1983年12月廢公社,置山王莊鄉,1989年改鄉為鎮。
紫陵鎮 面積:57.34平方千米 人口:27992人 郵編:454592 代碼:410882105
2006年,轄13個村委會:紫陵村、趙寨村、王莊村、長溝村、范村、王村、塢頭村、窯頭村、廟胡同村、東庄村、後庄村、宋寨村、西紫陵村。
鎮人民政府駐紫陵村,故名。唐武德三年(公元620)置紫陵縣。次年二月廢,復並入河內縣。清乾隆五十四年(1789)屬萬北里,道光五年(1825)屬利下鄉二圖。民國19年(1930)為第六區,24年(1935)為第四區,26年(1937)12月為紫陵區,屬中共豫北特委沁陽工委。1945年為第二區,後改屬第三區。1955年9月廢區,置紫陵中心鄉。次年改為紫陵鄉。1958年8月廢鄉,置紫陵人民公社。11月並入西向人民公社。1961年復析紫陵人民公社。1983年12月廢公社,置紫陵鄉。1989年改鄉為鎮。
常平鄉 面積:70.88平方千米 人口:8916人 郵編:454563 代碼:410882200
2006年,轄12個村委會:常平村、窯頭村、煤窯庄村、楊河村、張老灣村、老馬嶺村、簸箕掌村、山路平村、前和灣村、後和灣村、九渡村、楊庄河村。
鄉人民政府駐常平村,故名。清屬利上鄉二圖。民國24年(1935)為第四區,民國34年改為第二區。1952年並入第六區。1954年置常平山區。1955年廢,改置常平中心鄉。次年又置常平山區。1958年再廢,置常平人民公社,後並入西萬人民公社。1961年復析置常平人民公社。1983年12月廢公社,改稱常平鄉。
王召鄉 面積:66.10平方千米 人口:51044人 郵編:454571 代碼:410882201
2006年,轄47個村委會:東祝策村、西祝策村、前庄村、索庄村、段庄村、北李庄村、南李庄村、南住村、北住村、大辛王村、小辛王村、王莊村、東武庄村、東申召村、西申召村、趙庄村、仲賢村、西王召村、東王召村、馬鋪村、馮翊村、龍澗村、言狀村、衛庄村、尚香村、言庄村、彭城村、前興福村、後興福村、木樓村、東木樓村、西木樓村、張庄村、陳庄村、感化村、南荒村、東苟庄村、苟庄屯村、邢庄村、西里村、東里村、土培村、北龍盤村、南龍盤村、冷庄村、東賈村、西賈村。鄉政府駐東祝策村。
因鄉政府原駐西王召村,故名。清屬利下鄉四圖。中華民國24年(1935)改稱第二區,35年改為第七區。1949年建國後並入第一區,1955年9月廢區,置王召中心鄉,次年改稱王召鄉。1958年8月廢鄉,置王召人民公社,同年11月並入城關公社,1960年元月又析出,復置王召公社。1983年12月廢公社,置王召鄉。2005年將木樓鄉的18個村整體劃入。
王曲鄉 面積:57.86平方千米 人口:38372人 郵編:454585 代碼:410882202
2006年,轄41個村委會:中王占村、東王占村、西王占村、西渠溝村、東渠溝村、中渠溝村、北董村、南董村、曹村、南王莊村、柿園村、楊村、十三里店村、廣利作村、大十八里村、小十八里村、小王村、大召村、西趙庄村、東彰村、西彰村、南彰村、北山村、前趙村、後趙村、大王村、西王曲村、東王曲村、南魯村、夏庄村、祁庄村、里村、路村、古章村、肖作村、范家莊村、南孔村、北孔村、呼庄村、蔡灣村、張武作村。鄉政府駐中王占村。
因鄉政府原駐西王曲村,故名。清屬清下鄉三圖。民國為第三區,後改為第五區。1949年建國後為第四區。1952年改為第六區,1955年廢區,置王曲中心鄉,次年改為王曲鄉。1958年8月廢鄉,置王曲人民公社,同年11月並入城關公社,1961年析出,仍為王曲人民公社。1983年12月廢公社,置王曲鄉。2005年將王占鄉的26個村整體劃入。
以上面積、人口、沿革資料根據「焦作地名網」,代碼、村(居/社區)名錄根據「河南省2006年行政區劃代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