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人口概況 » 中國地震板塊比例多少

中國地震板塊比例多少

發布時間: 2023-05-10 23:52:09

㈠ 中國的地震

中國具有5000年文明歷史,為歷史地震的考古研究做出了巨大貢獻。真正對歷史地質環境研究起到重大作用的,主要為唐朝以來,而縣志記錄比較完備的是在宋朝及其以後,因此歷史地震考古資料主要自公元1000年左右較為可用。由於歷史文化發展的不平衡,我國縣志記錄較全的主要集中在黃河和長江中下游,而邊遠地區則相對缺失甚多。由於地震釋放能量級差懸殊,掌控8級特大地震具有重大代表意義,表明歷史地震盡管具有缺失的不足和局限性等不利因素,但大震(7級地震)、特大地震(8級地震)相對遺漏的可能性較少,因此,它們仍然可以作為地震發展歷史進程中的主體支柱,或者說明了總體發展的大趨勢[80-90]

1.中國地震目錄的概況

中國主要地震目錄有以下9種(表6-1),其中3種常用目錄的對比情況如表6-2[65-75]:

表6-1 中國地震目錄主要清單一覽伏喊鉛表

續表

表6-2 中國強震目錄對比統計表

上述三種主要常用地震目錄對比後,不僅發現地震數量存在一定差異;地震參數也有差異,例如三種版本對8級地震參數也存在一定的變化(表6-3);以及其他問題。總體看,最新出版的目錄一般可信度相對較好。

表6-3 三種版本中8級地震參數對比表

續表

注:*表示該條地震參數值為匯編地震目錄所引用。

2.中國地震分布的時空變化

根據中國及鄰近地區地震震中的分布圖(截至1987年),可以看出以下主要特點滲好(圖6-14)。

(1)震中平面分布

中國地震在平面分布具有明顯的不均勻特點,主要表現為呈帶狀、面狀集中分布,仔細觀察還可見到呈現不同級次的集中與分散變化規律。其中最突出的帶狀分布者:首先是我國台灣-日本地震密集帶;其次為東經105°附近的中部南北向地震密集帶,將中國分為東部與西部兩大震區,東部進一步分為東北區、華北區和華南區,西部進一步分為西北區與西南區,它們的地震發展歷史進程也各具特點。

(2)震源深度變化特徵

我國境內地震,以淺源地震分布最廣,佔98%以上,中源地震、深源地震則較少,僅集中在局部地段。

中國東部大陸地區以淺震為主,一般在10~30km深度;在吉林琿春附近較小地段發育震源深達500km左右的深源地震;台灣地區情況比較特殊,大都屬於>70km的淺源地震,在其東北、東南海域中也常見到280km的中源地震。

圖6-14 中國及缺好周邊地震震中分布圖(據國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1987)

中國西部震源深度一般較東部深了1倍多,深度在60km左右,青藏高原震源深度由南往北存在逐漸變淺的趨勢,即南部為15~70km,甚至出現中源地震;中部一般為10~40km;北部一般為10~30km。新疆與其他地區震源深度大都在10~50km之間,唯有與阿富汗、巴基斯坦交界處出現中源地震[63,64]

(3)地震震中的平面遷移變化

地震活動隨著時間的進程,它們在平面上也在不斷地遷移變化。下面敘述兩種時間尺度的遷移情況:其一,大時間尺度的遷移變化,見圖6-14中公元前780~1900年的歷史地震為綠色;1901~1987年的近代地震為紅色,二者分布區域、地點明顯是變化的,也可以看出它們自西向東的遷移情況。其二,將近代地震時間跨度分為10年左右進行對比分析,也可以看出他們之間的遷移變化,並具有波動起伏變化的特徵(表6-4)。

表6-4 中國及鄰區不同類型地區頻度分布統計表[88]

(4)地震活動的周期性變化

地震活動隨時間進程發展演化,有時地震高潮迭起,有時平靜無震,有時出現過渡情況,由此形成不同時間尺度的地震活動周期,常見的有:300年、100年、20年、幾年、年、月、日等周期,它們互相疊加交替變化。

其中主要在大震(≥7級)、特大震(≥8級)的時間變化統計分析中比較明顯。

1)中國≥8級地震時序與能量釋放變化圖中(圖6-15;表6-3),1556~1739年是以東部大陸地震為主體的活動高潮期,間隔73年(平靜)後;又進入1812~2008年(並未結束)以西部特大地震(包括台灣)為主體的活動高潮期。二者加上平靜間隔期時間,均在300年左右。

2)圖6-16為華北震區的時序分布變化圖(第三、第四地震活躍期)。按照歷史地震資料,華北震區可以劃分出四個地震活躍期、間隔三個平靜期,其中,前兩個活躍期資料不很完整,第三活躍期歷經346年,可細分為9個幕;間隔85年平靜期後,出現的第四活躍期經歷了162年,可分為7個幕,再次進入平靜期已經30多年尚未結束。它們大致與≥8級特大地震的分期相當。由此可以認定,大震活動存在300年左右的活動周期是比較可信的[65-90]

3)100年左右的地震周期。相關學者與國家地震局地震預報分析人員,對100年左右的地震活動周期,均有所論述[63-90],這里就不再重復敘述了。

4)20年左右的地震周期。圖6-17為中國大陸地震(≥7級)時序和活動周期劃分圖,從地震時序、能量、頻率三個方面,都可以大致劃分出平靜階段8年、過渡階段6年、活動階段10年,共計平均為24年的大震活動周期[63-75,78,79,86-90]

圖6-15 中國8級以上特大地震時序與能量釋放變化圖(據國家地震局地震目錄編制)

5)地震的年活動周期:根據國家基本建設委員會抗震辦公室1977年匯編《中國六級以上地震目錄》,自公元前780~1976年的664次地震農歷(陰歷)發震月份統計分析,發現正、二、三月與對應的七、八、九月均為發震高潮;而其他6個月則為相對地震活動的低潮,由此表明了地震活動的年周期性特徵[67,68]

(5)地震能量釋放的變化

通過圖6-15~圖6-17可以看出,中國地震能量釋放與其相應的地震時序變化一致,均呈周期性變化;他們一致表明目前我國正處在西部地震區(包括中部南北向地震帶)與台灣—日本島弧地震帶的活動高潮期,而中國東部大陸地震區(包括華北震區),則處於地震活動平靜期,自1976年唐山7.8級地震及其1977年6.2級餘震活動以後,已經平靜30多年了,何時轉入活動期,目前尚無地震方面的證據。

圖6-18為中國大陸及臨區淺源強震能量釋放分布變化圖,自1900~1980年期間,依次出現4次地震能量釋放高潮,分別為12、16、14、11年;其間低潮間隔時間分別為6、9、8年;活動周期為20年左右的時間。與圖6-17相比,相同資料不同學者分析結果,也大體一致,表明他們的可信度還是比較好的[63、89]

(6)對上述地震活動現象的部分解釋與小結

地震屬於內動力地質現象,是地殼中能量聚集和釋放過程的表現,也是現今地殼運動的表現形式之一。地震的成因甚多,就我國的情況來說,李四光教授認為:地震是地質問題,由此倡導地震地質,從而探索和解決地震預報問題。這是一值得跟進的研究方向,後面將從中國地震與地質構造體系的關系研究問題[1,13]

地震中的部分現象,經過天文地質研究,獲得一些解釋,例如發震時間與宇宙空間星球運動空間位置有關,至少可以用以說明地震能量聚集已經達到臨震狀態之際,加上星球之間引力疊加,引起地球固體潮的變化,而激發了地震的發生,這點至少對臨震預報是有用的。

圖6-16 華北震區時序分布變化圖(第三、第四地震活躍期)

圖6-17 中國大陸地震(≥7級)時序和周期劃分圖

圖6-18 中國大陸及鄰區淺源強震能量釋放分布變化圖

通過地震資料的分析討論,關於中國東部大陸中近期大震預測分析如下:

其一,中國東部大陸目前處於第四、五地震活躍期之間的第四平靜期,已經平靜30多年了。何時進入第五地震活躍期,現有地震資料還難以確定,即難以肯定推斷確定,如果按照第三平靜期85年的重復推演,則尚需等待近50年時間;如果按照第三活躍期與第三平靜期的時間尺度比例關系,用第四活躍期的時間比例,類推第四平靜期時間尺度,則第四平靜期可能為40年左右,則已經過去30多年,也就是說10年、8年即可進入新的地震活躍期(第五活躍期),對東部大陸地震形勢就很緊迫了,因此,提前做好大震將要頻繁發生的准備,實屬非常重要。我們還能回憶起在華北地震區1966~1976年間,邢台地震、渤海地震、海城地震、唐山地震的大震活躍幕時,每次震後造成的極其嚴重的傷亡和財產損失。類似的情況如果將在北京附近重復發生,生命財產的損失將極為嚴重,經濟損失慘重,為此提前做好大震預測、預報、預防,是極其重要的任務,決不可輕率、忽視。我們地震地質工作者應該積極努力,沿著李四光教授開創的道路,科學地積極努力探索前進。

其二,如果我國東部大陸進入第五地震活躍期時,則西部大震與我國台灣-日本地震帶地震活動情況,將可能發生什麼樣的變化?據目前我們的科學水平,還不能准確地回答這個問題。有一點可以提供參考:我國西部大震進入完全平靜的可能性較小,但大震的頻度可能相對降低;太平洋西岸島弧地震帶,包括台灣的大震頻度也可能相對降低,但不會完全停止;同時火山活動也會隨之相應減少。這僅僅是一種分析看法,還需等待實踐來證實。

㈡ 上海近幾百年發生過大地震嗎謝謝了,大神幫忙啊

上海不在地震帶上,有感地震的頻率極低,大都是受周邊地震的影響,1624年的一次4.7-4.8級地震為上海歷史上本地發生的最大一次地震。而最近二十多年來,對本市造成明顯普遍震感的地震只有兩次,一次為1984年5月21日晚上,南黃海發生的6.2級地震;另一次為1996年11月9日,東海發生的6.1級地震。2014年7月10日凌晨01時44分發生2.0級地震。
亞洲大陸有一條非常鮮明的重要地震帶,稱其為南北地震帶,或叫中國和蒙古的地震中軸帶。這個帶上地震特別多,加上東部西部交界處,人口也比較密集,所以這個帶上造成損失和傷亡比較多。
我國位於世界兩大地震帶-環太平洋地震帶與歐亞地震帶之間,受太平洋板塊、印度板塊和菲律賓海板塊的擠壓,地震斷裂帶十分發育。全國地震震中的90%主要分布在西部,100 年以來,西部地區與東部地區發生地震比例是9︰1,而東部發生的地震主要集中在華北,長江以南比較稀少。亞洲非常著名的地震帶-南北地震帶,升世北起內蒙古,南至雲南,東半部和西半部的邊界特別清楚,中間是地震特別多的地帶,古往今來地震頻發。這是一個很寬的地震帶,大概有五度,500 km 或再寬一點。這個地震特別多的帶向蒙古、貝加爾湖一直延伸下去,北邊就到了黃河大拐彎的地方,寧夏和甘肅的東端。華北地區是地震發生較多的地區。長江以南地區,即南嶺以北長江以南,從浙江直到貴州這一中間地帶地震非常少。
具體說,我國的地震活動主要分布在五個地區的23 條地震帶上。這五個地區是:①台灣省及其附近閉褲海域;②西南地區,主要是西藏、四川西部和雲南中西部;③西北地區,主要在甘肅河西走廊、青海、寧夏、天山南北麓;轎笑簡④華北地區,主要在太行山兩側、汾渭河谷、陰山-燕山一帶、山東中部和渤海灣;⑤東南沿海的廣東、福建等地。
我國的台灣省位於環太平洋地震帶上,西藏、新疆、雲南、四川、青海等省區位於喜馬拉雅-地中海地震帶上,其他省區處於相關的地震帶上。

㈢ 大陸地震佔全球地震比例是多少

我國是世界上地震斗並隱活動水平最高、地震災害最重的國家,從地震發生位置的地理環境上看,全球地震可分為海洋地震和大陸地震兩大類,其中發生在海洋的海洋地震佔85%;發生在陸地的大陸地震佔15%,地球上的地震災害絕大部分來自空廳大陸地震,根據本世紀蔽隱以來的地震災害統計,大陸地震所造成的地震災害佔全球地震災害的85%,而我國恰恰是大陸地震最多的國家

㈣ 2021年中國發生多少次地震

2021年地震統計是:2021年度,共有104座城市發生過地震,合計696次,其中6級及以上地震4次。

按照城市來看,發生過50次以上地震的城市有三座,分別是:大理、果洛。

從分布看,地震主要集中在西北和西南地簡漏區,在其他地區中,2021年度發生過10次以上地震的城市僅有一座,唐山13次。

主要城市中,京桐咐羨津之外,重慶、成都和鄭州分別發生過3次、1次和1次地震。

並且從各省的分布看,83%的地震分布在青海、雲南、西藏和四川五個省份。另外,華北局拍、東北、華東、華中和華南也發生過少量的地震。其中河北省共發生過38次地震,佔全國當年地震的比例在5.5%。

㈤ 大陸地震佔全球地震比例是多少

大陸地震佔全球地震比例是多少?()
A、15%
B、5%
C、10%
D、80%
我的答案:A

環太平洋地震帶的成因旅此是太平洋板塊向其他大陸板塊俯沖碰撞,佔全球淺源地震的80%。 另一條主喊叢要地震帶,地中海-喜馬拉雅地震帶則是大陸板塊間碰撞的結果,佔15%。 另外5%多為海嶺地震和其拆滲迅他地區的地震。

㈥ 大陸板塊之間相互碰撞產生的地震占所有地震的比例

據地震的成因,可以把地震分為以下幾種:一是由於地下深處岩層錯動、破裂所造成的構造地震。這類地震發生的次數最多,破壞力也最大,約佔全世界地震的90%以上。汶川8級大地震就屬構造譽銀地震,發生在青藏高原的東邊緣龍門山中央斷裂帶。二是由於火山作用,如岩漿活動、氣體爆炸等引起的火山地震。只有在火山活動區才可能發生,只佔全世界地震的7%左右。三是由於地下岩洞或臘螞礦井頂部塌陷而引起的塌陷地震。這類地震的規模比較小,次數也很輪虛埋少,往往發生在溶洞密布的石灰岩地區或大規模地下開採的礦區。四是由於地下核爆炸、炸葯爆破等人為引起的人工地震。
打字不易,如滿意,望採納。

熱點內容
馬路上汽車的噪音在多少分貝 發布:2023-08-31 22:08:23 瀏覽:1870
應孕棒多少錢一盒 發布:2023-08-31 22:08:21 瀏覽:1342
標准養老金一年能領多少錢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625
湖北通城接網線多少錢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1:59:51 瀏覽:1707
開隨車吊車多少錢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1:55:06 瀏覽:1471
京東付尾款怎麼知道前多少名 發布:2023-08-31 21:52:58 瀏覽:1791
在學校租鋪面一個月要多少錢 發布:2023-08-31 21:52:09 瀏覽:1927
2寸有多少厘米 發布:2023-08-31 21:50:34 瀏覽:1574
知道電壓如何算一小時多少電 發布:2023-08-31 21:46:20 瀏覽:1551
金手鐲54號圈周長是多少厘米 發布:2023-08-31 21:44:28 瀏覽:1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