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人口概況 » 阿富汗中國有多少項目在建

阿富汗中國有多少項目在建

發布時間: 2023-05-14 08:11:36

❶ 中國所援助過的國家

1、朝鮮

1960年,中國供應朝鮮10萬錠的棉紡設備,並供應其他項目。

1961年,中國援外支出接近償還外債的支出。

1962年以後援外更超過了償債。

1958年至1963年,這個中國最困難的時段, 中國以無息貸款方式為朝鮮承擔了紡織廠、軸承廠、糖廠、熱工儀表廠、繼電器廠、電子管廠、無線電零件廠等29個成套項目。

2、蒙古

1956年,中國開始向蒙古提供經濟技術援助,中蒙兩國簽訂經濟和技術援助協定,中國無償援助蒙古1.5億元人民幣。

1958年和1960年又向蒙古提供兩筆長期低息貸款,由於蒙古缺乏技術力量,援助項目都採取「交鑰匙」方式, 即中國包攬一切, 全部建成後把鑰匙交給蒙方就行了。

到1964年,共建了2座火力發電廠、毛紡織廠、玻璃廠、造紙廠、磚瓦廠、蔬菜農場、養雞場、醫院、療養院、6座橋梁等21個項目,中國不能製造蒙古提出的紡織廠設備,不惜動用緊缺的外匯到英國訂購。

3、阿爾巴尼亞

中國對阿爾巴尼亞的援助一直是在自己遭受封鎖、經濟十分困難的情況下提供的。 從1954年起,中國向阿提供經濟、軍事援助摺合人民幣100多億元,阿總人口才200萬,平均給每人達4000多元(當時中國人均年收入不到100元,有的地方農民干一天才8分錢)。

至1978年6月底,中國幫助阿興建了鋼鐵、化肥、制鹼、制酸、玻璃、銅加工、造紙、塑料、軍工等新的工業部門,增建了電力、煤炭、石油、機械、輕工紡織、建材等工業企業和通信、廣播、電視等設施,共計承擔了142個項目,其中建成的92個,基本建成和正在建設的23個。

為建設這些項目,中國先後派出近6000名專家,並為阿爾巴尼亞培養了幾千名技術骨幹。 中國援阿的化肥廠年產20萬噸,平均1公頃地400公斤,遠遠超過我國農村耕地使用的化肥數量;軍援項目之繁、數量之大,也遠超出阿實際需要。

60年代初,中國把蘇聯援助阿爾巴尼亞的項目全部包下來,援助規模不斷擴大,幾乎有求必應。 1960年底,正值中國最嚴重的災荒時期,卻還是緊急援助了阿爾巴尼亞5萬噸糧食。

中國援助阿爾巴尼亞急需的東西,甚至包括2100萬美元的自由外匯 。

中華人民共和國從1950年以來,致力於自身發展的同時,向亞洲、非洲、拉丁美洲、加勒比、大洋洲和東歐等地區120多個發展中國家提供了力所能及的經濟和技術援助。



(1)阿富汗中國有多少項目在建擴展閱讀:

中國對外援助主要有8種方式:成套項目、一般物資、技術合作、人力資源開發合作、援外醫療隊、緊急人道主義援助、援外志願者和債務減免。

成套項目

成套項目援助是指中國通過提供無償援助和無息貸款等援助資金幫助受援國建設生產和民用領域的工程項目。

中方負責項目考察、勘察、設計和施工的全部或部分過程,提供全部或部分設備、建築材料,派遣工程技術人員組織和指導施工、安裝和試生產。項目竣工後,移交受援國使用。

成套項目是中國最主要的對外援助方式。從1954年開始,中國利用成套項目援助方式為越南、朝鮮兩國修復被戰爭破壞的鐵路、公路、港口、橋梁和市政交通等設施,並援建一批基礎工業,為兩國戰後重建和經濟發展作出巨大貢獻。

此後,成套項目建設的規模和范圍不斷擴大,在對外援助支出中一直佔有較大比例。目前,成套項目援助占對外援助財政支出的40%左右。

截至2009年底,中國共幫助發展中國家建成2000多個與當地民眾生產和生活息息相關的各類成套項目,涉及工業、農業、文教、衛生、通訊、電力、能源、交通等多個領域。

一般物資

一般物資援助是指中國在援助資金項下,向受援國提供所需生產生活物資、技術性產品或單項設備,並承擔必要的配套技術服務。

中國對外援助最早是從提供一般物資開始的。20世紀50、60年代,中國在國內物資十分短缺的情況下,為支持廣大亞非國家爭取民族解放和發展民族經濟,向上述國家提供了大量生產和生活物資。

除單項提供援外物資外,中國還配合成套項目建設提供各種配套設備和物資。中國始終將國內生產的質量最好的產品作為援助物資,提供的物資涉及機械設備、醫療設備、檢測設備、交通運輸工具、辦公用品、食品、葯品等眾多領域。

這些物資滿足了受援國生產生活急需,其中一些設備如民用飛機、機車、集裝箱檢測設備等,還促進了受援國裝備能力的提高和產業的發展。

技術合作

技術合作是指由中國派遣專家,對已建成成套項目後續生產、運營或維護提供技術指導,就地培訓受援國的管理和技術人員。

幫助發展中國家為發展生產而進行試種、試養、試制,傳授中國農業和傳統手工藝技術;幫助發展中國家完成某一項專業考察、勘探、規劃、研究、咨詢等。

技術合作是中國幫助受援國增強自主發展能力的重要合作方式。技術合作涉及領域廣泛,包括工業生產和管理,農業種植養殖,編織、刺綉等手工業生產,文化教育,體育訓練,醫療衛生,沼氣、小水電等清潔能源開發,地質普查勘探、經濟規劃等。

技術合作期限一般為1年至2年,必要時應對方要求,可以延長。

人力資源開發合作

人力資源開發合作是指中國通過多雙邊渠道為發展中國家舉辦各種形式的政府官員研修、學歷學位教育、專業技術培訓以及其他人員交流項目。

中國從1953年開始實施人力資源開發合作項目。20世紀50年代至70年代,中國接收了大量來自朝鮮、越南、阿爾巴尼亞、古巴、埃及等國的實習生來華學習,涉及農林、水利、輕工、紡織、交通、衛生等20多個行業。

自1981年起,中國同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合作,為發展中國家在華舉辦了多個領域的實用技術培訓班。

自1998年起,中國政府開始舉辦官員研修班,培訓的部門、領域和規模迅速擴大。

截至2009年底,中國為發展中國家在華舉辦各類培訓班4000多期,培訓人員12萬人次,包括實習生、管理和技術人員以及官員。培訓內容涵蓋經濟、外交、農業、醫療衛生和環保等20多個領域。

目前,每年在華培訓發展中國家人員約1萬名左右。此外,中國還通過技術合作等方式為受援國就地培訓了大量管理和技術人員。

援外醫療隊

援外醫療隊是指中國向受援國派出醫務人員團隊,並無償提供部分醫療設備和葯品,在受援國進行定點或巡迴醫療服務。

1963年,中國向阿爾及利亞派出第一支醫療隊。截至目前,中國已向亞洲、非洲、歐洲、拉丁美洲、加勒比和大洋洲69個國家派遣了援外醫療隊。

援外醫療隊一般工作在受援國缺醫少葯的落後地區,條件十分艱苦。援外醫療隊員治癒了大量常見病、多發病,並採用針灸、推拿以及中西醫結合診療方法診治了不少疑難重症,挽救了許多垂危病人的生命。

援外醫療隊員還向當地醫務人員傳授醫療技術,促進了當地醫療衛生水平的提高。援外醫療隊員以精湛的醫術、良好的醫德醫風和高度的責任感與使命感,全力為受援國人民服務,贏得了受援國政府和人民的尊重和贊揚。

截至2009年底,中國累計對外派遣21000多名援外醫療隊員,經中國醫生診治的受援國患者達2.6億人次。2009年,有60支援外醫療隊,共1324名醫療隊員,分別在57個發展中國家的130個醫療機構提供醫療服務。

緊急人道主義援助

緊急人道主義援助是指中國在有關國家和地區遭受各種嚴重自然災害或人道主義災難的情況下,主動或應受災國要求提供緊急救援物資、現匯或派出救援人員,以減輕災區人民生命財產損失,幫助受災國應對災害造成的困難局面。

多年來,中國積極參與對外緊急救援行動,並在國際緊急人道主義救援事業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為使救援行動更加快速有效,中國政府於2004年9月正式建立人道主義緊急救災援助應急機制。2004年12月印度洋海嘯發生後,中國開展了對外援助歷史上規模最大的緊急救援行動,向受災國提供各種援助共計7億多元人民幣。

近5年來,中國政府累計開展緊急援助近200次,主要包括向東南亞國家提供防治禽流感緊急技術援助;就幾內亞比索蝗災和霍亂,厄瓜多登革熱,墨西哥甲型H1N1流感,伊朗、巴基斯坦、海地、智利地震,馬達加斯加颶風,緬甸、古巴熱帶風暴,巴基斯坦洪災等提供物資或現匯緊急援助。

向朝鮮、孟加拉國、尼泊爾、阿富汗、蒲隆地、賴索托、辛巴威、莫三比克等國提供緊急糧食援助。

援外志願者

援外志願者是指中國選派志願人員到其他發展中國家,在教育、醫療衛生和其他社會發展領域為當地民眾提供服務。目前,中國派出的志願者主要有援外青年志願者和漢語教師志願者。

2002年5月,中國首次派遣5名青年志願者赴寮國,在教育和醫療衛生領域開展了為期半年的志願服務。

截至2009年底,中國向泰國、衣索比亞、寮國、緬甸、塞席爾、賴比瑞亞、蓋亞那等19個發展中國家共派遣405名援外青年志願者,服務范圍涉及漢語教學、中醫治療、農業科技推廣、體育訓練、計算機培訓、國際救援等領域。

其中,向衣索比亞、蓋亞那等多個國家實現連續派遣。2003年,中國開始對外派遣漢語教師志願者。截至2009年底,向全球70多個國家派遣漢語教師志願者共計7590人次。

債務減免

債務減免是指中國免除部分發展中國家對華到期政府債務。對於受援國對華政府債務,中國政府從不施加還款壓力。

在受援國償還到期無息貸款遇到困難時,中國政府一向採取靈活的處理方式,通過雙邊協商延長還款期限。為進一步減輕經濟困難國家的債務負擔。

中國政府在2000年中非合作論壇第一屆部長級會議、2005年聯合國發展籌資高級別會議、2006年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2008年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高級別會議、2009年中非合作論壇第四屆部長級會議和2010年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高級別會議上。

先後6次宣布免除與中國有外交關系的重債窮國和最不發達國家對華到期無息貸款債務。截至2009年底,中國與非洲、亞洲、拉丁美洲、加勒比和大洋洲50個國家簽署免債議定書,免除到期債務380筆,金額達255.8億元人民幣。

參考資料來源:中國的對外援助-中國網


❷ 最近,中國這個新動作為何讓印度很緊張

最近,中國這個新動作為何讓印度很緊張?

原標題:最近,中國這個新動作為何讓印度很緊張?

有時候攤子鋪得太大了,對印度來說也是一種負擔。

文| 林民旺邱永崢

前幾天,中國、阿富汗與巴基斯坦三國外交部長在北京舉行首次三方外長對話。

在記者會上,三方表示將致力於加強彼此間關系,深化互利合作,推進在「一帶一路」框架下的互聯互通,不加區別地打擊一切形式的恐怖主義。

同時,中巴表示願同阿方一道,本著互利共贏原則,積極探討中巴經濟走廊以適當方式向阿富汗延伸。而正是這點,觸碰到了某些國家的痛點。

比如印度某些媒體說,「中巴經濟走廊計劃延伸至阿富汗令印度感到不安,這會讓中國勢力進一步深入中亞並連接南亞」,「中國要進一步包圍印度」。

針對這種認為中國「過度擴張」的言論,外長王毅也進行了回應,中阿巴三方外長對話不尋求代替現存機制,不針對三國以外的任何一方。中方仍然主張的是「阿人主導、阿人所有」的和解進程

1

阿富汗

《今日印度》網站稱,中巴經濟走廊延伸至阿富汗是「中巴舞劍,意在印度」。印度這么說,是有原因的。

這些年來,印度對阿富汗展開了積極的外交政策,兩國關系有了顯著提升。印度曾向阿富汗提供超20億美元的戰後重建援助;幫助阿富汗建設公路、電網和醫療等基礎設施,比如從阿富汗赫拉特省的德拉拉姆市一直延伸到伊朗扎拉吉市的國際公路,耗資上億美元的薩拉姆水電站以及造價7500萬美元的阿富汗新議會大廈等等。

但是,印度提供的援助並非「免費」。

比如在軍事方面,印度要求阿富汗國防軍要接受印度軍隊的全面培訓,要求軍官去蔽兄櫻印度培訓,或者讓印軍來阿富汗。同時,讓阿軍隊「承擔應盡的軍事責任」,說白了,就是希望培養阿富汗可以當作未來「謀局」的「棋子」,用來牽制巴基斯坦之用。

歸根結底,印度希望借阿富汗、伊朗(尤其是查巴哈爾港)繞道巴基斯坦,將影響力深入到中亞地區。比如印度剛剛加入的上海合作組織,也是為了藉助這個平台以提高自己在中亞的存在。為此,印度不惜耗費巨資在阿富汗修建戰略公路,悄然滲透,苦心經營。當然,部分也源於巴基斯坦沒有處理好同塵碼阿富汗的關系,2016年還曾幾度在邊境線上短兵相接,讓阿富汗轉而更加親印。

但是,有時候攤子鋪得太大了,對印度來說也是一種負擔。

印度雖然自詡「南亞霸主」,但是在自身經濟建設上尚且自顧不暇,遑論援助他人。比如在修建阿富汗「經濟命脈」興都庫什戰略公路時,除了效率低下,還沒有足夠的資金來完成公路的建設。這時,阿富汗提出想要引入中國資金參與建設公路,印度堅決反對。

如此,阿富汗轉向中國自然也就不難理解了。

一方面,發展是主旋律,無論是阿富汗還是巴基斯坦,都對經濟發展有共同的渴望,與此同時中國有經濟實力,拿得出技術與資本;另一方面,中國與阿富汗一直關系親密,況且中國主張的是「阿人主導、阿人所有」,不過度涉入內政,一定程度上也讓阿富汗較為放心。

這樣一來,處心積慮在南亞「謀劃」的印度,喪失了阿富汗這個鉗制巴基斯坦的戰略抓手,能不著急嗎?

圖片來源:觀察者網

2

深意

也許大家對阿富汗的印象,只簡單停留在「塔利班」或者美國在這里長達16年的戰爭上。但其實,「帝國的墳墓」,歷史上英俄「大博弈」以及冷戰時美蘇在阿富汗宏叢的較量,似乎都告訴我們,這個地方,亂。

那麼為什麼中國還要「介入」阿富汗問題呢?

首先,這有助於中國打擊「三股勢力」、毒品輸入等重大問題。28日,恐怖分子對阿富汗首都發動連環襲擊,造成至少41死84傷,「伊斯蘭國」隨後宣布對襲擊事件負責。面對恐怖分子迴流,世界上可以說沒有一個國家完全安全。而打擊恐怖主義勢力,中國需要阿巴兩國的配合,加強反恐情報合作,一同將恐怖分子阻在境外。

其次,最重要的是有助於「一帶一路」倡議的推進。尤其是作為旗艦項目的中巴經濟走廊,畢竟阿富汗是「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必經之地。在阿富汗,中國有巨大的資源投資,如埃娜克銅礦項目和阿姆河盆地油田項目,然而卻一直因阿富汗內部安全問題而難以積極推進。

而且,解決阿富汗問題,中國是最佳人選,也只有中國才具備這樣的能力和可能性。

在阿富汗問題上,中國的立場一直都較為超脫,奉行不幹涉內政的原則,同阿富汗各派都保持著友好關系。中國的這一角色是其他國家所無法替代的。而與此形成對比的是,美國、印度、巴基斯坦都是阿富汗問題的直接相關方,任何一方的得利,或者各方的關系變化,都可能引起區域其他國家的反制反應。

十八大以來,中國對周邊外交最大的變化是要「經略周邊」、「塑造周邊」。換言之,就是對周邊的未來環境,中國要有自己的未來規劃,思考的不是如何適應當下的環境變化,而是積極去塑造未來5-10年內的發展趨勢。

因此,中方扮演的角色更像是「中介」,利用自己同各方的「人脈」,搭建各方和談的平台,提供對話的便利。無論是巴基斯坦還是阿富汗,都有一個共同的意願,就是發展經濟,這是巴阿拋棄紛爭,和平相處的基礎。而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正好可以大大改善兩地的經濟水平。

對於這種「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的事情,中國何樂而不為呢?

外交部長王毅、阿富汗外長拉巴尼(左)、巴基斯坦外長阿西夫(右)

3

印度很焦慮

實際上,印度對中巴經濟走廊的反對,主要還是出於對中國「一帶一路」的焦慮。畢竟,將南亞和印度洋當成自家「後花園」的印度,不希望別人輕易「染指」自己的地盤。

不妨來看看印度官方的表態。今年5月,印度外交部發言人表示,互聯互通倡議必須建立在公認的國際准則、良治、法治、開放、透明及平等的基礎,暗指「一帶一路」存在以上這些問題;並且公開反對中巴經濟走廊,稱沒有國家能接受一個忽視其主權和領土完整核心關切的項目。

印度著名中國問題專家謝剛說,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旨在構造一個以中國為中心的世界秩序(Sino-centric global order)。而現在隨著中國推進「一帶一路」建設,中國將攫取印度的發展空間。

例如本次,印度就擔心該項目通過克什米爾地區,而印度認為這個地區屬於自己。印媒報道稱,印度一直強烈反對中巴經濟走廊通過克什米爾地區,但是中國卻一直想邀請其他國家合作。

對此,王毅外長進行了回應,「中巴經濟走廊是經濟合作項目,不應將其政治化。走廊與地區現有的爭端,包括領土爭議沒有關系,也不應有關系」。

對於印度的「胡攪蠻纏」,中國卻一直在釋放善意。「中巴經濟走廊的目的不是針對第三方,同時希望能惠及第三方,惠及整個地區,成為地區一體化的重要動力。」

中國官方也多次公開解釋,中巴經濟走廊是民生項目,中國無意介入印巴克什米爾爭端,中國對克什米爾的政策沒有變化,可以考慮中巴經濟走廊向印度延伸,與孟中印緬經濟走廊以及印度的北南經濟走廊連接起來,印度的「季風工程」和「香料之路」可以與「一帶一路」對接等等。

不過,中方的表態,似乎並未讓印度接受。印度也一直扮演著抵制中國「一帶一路」的先鋒。

比如近期,印美日共同抵制了將「一帶一路」寫入到聯合國的決議中。事實上,也正是因為莫迪6月份對華盛頓的訪問,尋求到美國支持其對「一帶一路」的立場,也才有了美國國務卿蒂勒森稱「一帶一路」是「掠奪性經濟」。

4

尷尬

印度的抵制立場,也多少讓它在地區多邊組織中顯得尷尬。

舉個例子來看。

今年,在索契舉行的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第十六次會議的《聯合聲明》中,有一個條款是這么說的:巴基斯坦伊斯蘭共和國和俄羅斯聯邦等六個國家重申支持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值得注意的是,在聯合聲明中,八個上海合作組織正式成員國中唯有印度被剔除。

現在,英國、法國、德國、俄羅斯及諸多國際機構,都已經或直接或間接地尋求加入經濟走廊建設。2016年9月,伊朗總統魯哈尼更是直接向謝里夫提出了加入走廊的要求(一星期前,島叔恰好在伊斯蘭堡參加了中巴伊三方建設中巴經濟走廊的二軌會議)。

隨著阿富汗的加入,相信未來會有越來越多的國家和組織參與到「一帶一路」的建設中。趨勢如此,印度,你到底該如何面對呢?

拓展閱讀

印度吞並了幾百個「小國」, 卻因一個「硬骨頭」今天仍打得你死我活...

當地時間12月23日和24日,紛爭不斷的克什米爾烽煙再起,印度、巴基斯坦在這里連日猛烈交火並造成人員傷亡。

24日晚,印度《教徒報》呼籲印巴兩國和解,稱「是時候該破冰了」。

然而數十年的積怨,「破冰」又談何容易?

三個月前,印度政府發布了一份有關印巴克什米爾邊界地區的最新數據,顯示在過去的27年裡,克什米爾地區共有41000人由於戰爭死去——平均每天都有4條生命在戰火中消逝。

南亞已成為名副其實的「火葯桶」,沖突的核心正是克什米爾地區。

而克什米爾問題的根源,遠比數十年更加久遠,它其實是南亞漫長歷史進程和印巴分治時眾多「爛攤子」所遺留的難解命題。

文| 徐聰瞭望智庫特約歷史觀察員

本文為瞭望智庫原創文章,如需轉載請在文前註明來源瞭望智庫(zhczyj)及作者信息,否則將嚴格追究法律責任。

1

世界首富的海得拉巴被印度搶走啦!

米爾·奧斯曼·阿里汗,這個名字對大多數人來說,可能很陌生。

但是,在上世紀三四十年代,此君可是世界上響當當的人物:1937年2月22日,他登上了美國《時代周刊》封面。

阿里汗成為《時代周刊》封面人物

他為什麼有如此大的影響力?

因為他是當時的「世界首富」。

阿里汗手握大把的黃金、珠寶,據說,他擁有的所有珠寶連起來可以繞倫敦的皮卡迪利廣場一周;

他用舊報紙裹著當鎮紙用的鑽石,比英王王冠上那顆還重!

……

不過,要是以為這些金銀珠寶就是阿里汗的全部家底,那就太天真了——這位富翁還擁有一個面積廣袤的「國家」。

橫亘於南亞次大陸中南部的這塊土地,名為海得拉巴,領土面積達21.3萬平方公里,比英格蘭和蘇格蘭加起來還要大,也比如今克什米爾的印巴實控區加起來更大;

它的位置十分重要,把海得拉巴疊加到今天的印度地圖上就能發現,它實實在在地長在印度的「心窩」里;

海得拉巴又具有一個特點:以君主阿里汗為代表的統治階級是穆斯林,但領土上絕大多數居民卻是印度教徒。

若是沒有它,今天的印度將是一塊「空心」的版圖

剛剛取得獨立的印度坐不住了:卧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

所以,印度堂而皇之地「要求」海得拉巴「並入」印度。

作為穆斯林的阿里汗自然不肯接受,他想保持獨立,甚至加入巴基斯坦。

屢次「勸說」不成,印度終於露出了獠牙。

1948年9月13日,印度軍隊直接入侵海得拉巴。

阿里汗的巨大財富無法逆轉雙方懸殊的力量對比,海得拉巴軍隊抵抗5天後,被迫投降。

海得拉巴由此被印度吞並,至此,當代印度的版圖才算基本形成。

2

印度:卧榻之側豈容……

巴基斯坦:閉嘴!我的卧榻之側怎麼總能聽見你的呼嚕聲?!

海得拉巴和大名鼎鼎的克什米爾都被稱為「土邦」。

印度、巴基斯坦和各土邦,原本都處在英帝國的殖民統治之下。

英國人離開時,同意印巴以「分治」形式獨立,各「土邦」可以自行選擇加入印度還是巴基斯坦,或者選擇獨立。

因此,到印巴各自獨立時,南亞次大陸上,還存在著近六百個土邦,其中550多個在印度境內。

但是,英國人給出的方案畢竟只是理論上的原則,現實的地緣因素發揮著更大的作用。

處在印巴兩大國境內星羅棋布的土邦,紛紛識相地「主動」並入印度或巴基斯坦。

兩個南亞面積最大的土邦——海得拉巴和克什米爾,是少數幾個「拒不從命」的「硬茬子」。

克什米爾的統治者哈里·辛格是印度教徒,但其治下3/4的人口是穆斯林。

印度瘋狂吞並境內土邦的行動,巴基斯坦不會視而不見:你的卧榻之側不容人酣睡,難道我的就可以嗎!

克什米爾對於巴基斯坦,相比海得拉巴對於印度,要棘手很多。

急於將克什米爾收入囊中的巴基斯坦,嚇壞了土邦君主辛格,他選擇主動投入印度,換取其武力支持。

印度很樂意「插一杠子」。印巴雙方誰也不輕易相讓,曠日持久的沖突由此爆發。

當代南亞最大的爭端就存在於這個「最後的大土邦」,這也正是印巴分治方案中不明不白的土邦處置規則導致惡果的一個縮影。

土邦的問題,卻並非此時才出現的,它的歷史還要上溯到更遠的時代……

3

「海得拉巴、克什米爾們」從哪裡來?

喜馬拉雅一山之隔,隔出了兩個世界。

山這邊的中國,從秦統一六國以來,「大一統」的理念深入人心,歷史上雖屢經戰亂分裂,但最終都必然走向統一,這一傳統已延續了兩千多年。

而山另一邊的南亞次大陸,從古至今基本處於邦國林立的狀態,從未實現過真正的統一,也從未有過一個統治整個國家的中央王朝,即便是空前強盛的阿育王時期也是如此。

來自中亞和西南亞的征服者一次次來到印度平原,建立起眾多五花八門的封建土邦。

到了歐洲殖民者入侵前的莫卧兒帝國時期,這種特點更加凸顯。

莫卧兒帝國(Mughal Empire),是突厥化的伊斯蘭教蒙古人在南亞次大陸上新建的國家,是帖木兒蒙古帝國的「續集」(「莫卧兒」其實就是「蒙古」的音譯)。同時,它又是伊斯蘭教文化與印度教文化的交匯點。

註:莫卧兒帝國從1526年開始至1858年結束,統治時間長達331年。1857年,莫卧兒帝國末代君主巴哈杜爾參加反英大起義,失敗後被英國殖民當局放逐到緬甸仰光,印度最後的王朝——莫卧兒王朝滅亡。

莫卧兒帝國給南亞種下了土邦問題的種子。

自建立之初,莫卧兒帝國便是邦聯性質的國家,大肆分封功臣貴族,地方總督、王公享有極大的自治權利。

立國之初,帝國皇帝尚能靠個人權威、嚴酷法令約束地方;後來的君主對地方的控制力逐漸減弱,王公貴族或部落首領巧取豪奪,逐步把原本以服軍役為條件、分封所得、不能世襲的領地轉變為世襲封建領地。

在第六位皇帝奧朗則布(1658--1707在位)統治時期,莫卧兒帝國的疆域達到了頂點,版圖最廣時包括今天阿富汗一部、克什米爾、巴基斯坦和印度大部。

然而,這看似鼎盛的大帝國,卻是外強中干——戰爭大大消耗了帝國實力,長久在南部征戰,導致奧朗則布對北部的控制力減弱,大貴族紛紛擁兵自立。

奧朗則布推行宗教迫害政策,下令對非伊斯蘭教徒徵收重稅,進一步加劇了國家的分裂。

到奧朗則布去世時,留下的已是一個四分五裂的帝國。

18世紀以後,帝國日益衰微,各省總督、地方伊斯蘭教和印度教封建主乘機紛紛擁兵自立,遍布印度各地、大小不等的土邦王國,正是在這時形成的。

正如馬克思所評論的那樣:

「大莫卧兒的無上權力被他的總督們摧毀,總督們的權力被馬拉塔人摧毀,馬拉塔人的權力被阿富汗人摧毀;而在大家這樣混戰的時候,不列顛人闖了進來,把他們全都征服了。這是一個不僅存在著伊斯蘭教徒和印度教徒的對立,而且存在著部落與部落、種姓與種姓的對立的國家,這是一個建立在所有成員之間普遍的互相排斥和與生俱來的排他思想所造成的均勢上面的社會。這樣一個國家,這樣一個社會,難道不是註定要做征服者的戰利品嗎?」

4

維多利亞王冠下的「兩個印度」

1857年,莫卧兒王朝滅亡,印度正式進入英國殖民統治時期。

英國人在他們統治的南亞版圖上建立起了英屬「印度帝國」,將原本僅是概念的「印度」具象化為一個國家。

這個「國家」滿目瘡痍:「國境」之內,居然還分布著近600個大小不等、分裂割據的土邦國。

所有土邦加起來面積達500萬平方英里,佔英國統治南亞總面積的45.3%,人口達8600萬,占當時區域總人口的1/3。

許多土邦王公熱情歡迎英國人到來,在戰場上為英國人沖鋒陷陣,以承認英國君主為前提,保留他們的王位。

各土邦王公和大英帝國簽訂條約,確認上述原則,接受英國國王兼印度皇帝的君主地位,同意副王(總督)控制其外交和國防大權。

作為交換條件,英國保證各王公享有內部事務自治的權利,像海得拉巴這樣實力雄厚的大土邦還擁有自己的貨幣、造幣廠、鐵路和郵政局。

註:1858年印度帝國成立後,英國駐印總督(Governor-General)加上了「副王」(Viceroy)的頭銜。這一與眾不同的頭銜,凸顯印度對於大英帝國的重要性和特殊性。

1877年,維多利亞女王加冕為印度女皇

所以,英國統治之下的南亞,事實上有「兩個印度」:

一個是先後以加爾各答(1858—1911)和德里(1911—1947)為首都,並以此為中心由各省組成的印度,稱為「英屬印度」(British India,或稱「印度帝國」),由英國直接統治;

另一個是由565個土邦王公封建領地組成的印度,稱為「印度土邦」(Princely State),由各邦王公施政,英國殖民者在幕後操控。

直至1888年,一位高級英國駐印官員還說:「現在沒有,過去也從未有過一個印度。印度甚至從未有過一個歐洲人心目中的國家,即在國土、政治、社會和宗教方面擁有統一的國家。以為印度能成為國家,就像指望將來歐洲各國被一個單一的國家所取代一樣異想天開。」

英屬印度和印度土邦雖然都以英國國王為最高元首,卻是兩種不同的政治實體。國中之國,可能不算稀奇,但是一「國」之內,存在著如此眾多、不相連接的「國家」,實在不能不說是種奇特的現象。

土邦王公擁有不同的封號,如馬哈拉賈、羅闍、摩訶羅闍、納瓦布和尼查姆等。

註:稱為馬哈拉賈(Maharaja)或羅闍(Raja)的,一般是印度教或錫克教的封建主;

稱為納瓦布(Nawab)的,原是莫卧兒帝國派駐較大省份的總督;

稱為尼扎姆(Nizam)的,原是中央政府封派的省級官員(後來成為掌握省的實權的最高長官)。

納瓦布和尼扎姆均為伊斯蘭教徒。

海得拉巴的尼扎姆和克什米爾的摩訶羅闍,統治的領土和人口與歐洲最大的國家不相上下。位於阿曼海之濱的卡提阿瓦島的王公,居住在破舊不堪的馬廄內,管轄的地盤僅僅略大於一個縣。四百多個土邦的面積不超過三十平方公里。

尼赫魯在《印度的發現》一書中指出,「其中有15個可以認為是主要的土邦。最大的是海得拉巴、克什米爾、邁索爾、特拉凡哥爾、巴羅達、瓜略爾、印多爾、柯欽、齋浦爾、佐德浦爾、比加尼爾、波保爾與巴的亞拉。跟著就是許多中等土邦,最後是幾百個很小的地區,有些在地圖上並不比針尖大。這些小土邦的大多數是在加提

❸ 中國駐阿富汗大使館的中國對阿援助

2001年阿臨時政府成立後,我向阿方提供100萬美元現匯作為政府啟動基金以及3000萬元人民幣的緊急物資援助。
2002年1月,我承諾5年內援阿1.5億美元,一半為無償援助,一半為優惠貸款(後變更為無償援助)。目前無償援助已基本落實。在上述援款下,我為阿援建了帕爾旺水利修復工程、喀布爾共和國醫院等項目,並提供了物資援助和人力資源培訓。
2004年3月,中阿在柏棗型林簽署議定書,中方免除阿方960萬英鎊債務。
2005年2月,中國政府向阿提供1500萬美元無償援助。
2006年和2007年中方向阿提供1.6億人民幣無償援助。2008年6月,楊潔篪外長在巴黎出席「支持阿富汗國際會議」期間宣布中國政府向阿提供5000萬元人民幣無償援助。
2009年3月,中方向阿捐贈價值178.75萬美元的清淤設備。6月,中阿簽署礦業雹行合作諒解備忘錄。7月,由中冶-江銅聯合體中標的阿富汗埃納克銅礦正式開工。8月,中國凳肆猜在阿最大援建項目喀布爾共和國醫院竣工並移交阿方。中國向阿提供價值3000萬人民幣的8000多噸小麥無償援助。
2010年3月,卡爾扎伊總統訪華期間,中方宣布向阿提供1.6億元人民幣無償援助。同時,雙方簽署換文,規定自當年7月1日起,中方對阿60%的輸華產品實施零關稅待遇。此外,中方還同意為阿開設農業、衛生、教育、經貿、通訊和禁毒等6個人員培訓班。6月,首次中阿經貿聯委會在昆明舉行。
2011年3月,中阿簽署援建阿科教中心項目換文。4月,簽署中國援建喀布爾大學中文系教學樓及招待所項目換文。5月,雙方簽署中方向阿捐贈救護車、教學物資和辦公設備的援助換文。

❹ 瓜達爾港成了巴鐵的經濟中心看看中國建設的現狀,變化天翻地覆

眾所周知,位於巴基斯坦的瓜達爾港是一個地理位置極為重要的港口,曾經,有國家想要開發它,也有國家想要阻止它的開發,但他們誰都沒有成功,最終只有中國真正成功建設了瓜達爾港。

現在,瓜達爾港在中國的建設下,已經有了天翻地覆的變化,並逐漸成為了巴基斯坦經濟發展的新動力,未來也會有更好的發展。

瓜達爾港是一個位於巴基斯坦俾路支省的深水良港,它在歐洲、非洲國家到印度洋、太平洋多條航線的咽喉要道之上,一旦建成對於巴基斯坦的經濟發展具有著重要的作用,而且這種作用不僅是區域性的,更能夠輻射全球,因此,實際上從上世紀開始巴基斯坦和美國就已經想要開發該港口。

巴基斯坦想要開發該港口的理由十分簡單:他們想要實現國家的經濟發展,而美國的想法就比較復雜了,他們想的是藉此控制通往東亞的油氣資源運輸渠道,穩固自己在全球的霸權。

當時,美國Uncol公司計劃投資17億美元,從土庫曼阿特拉巴德油田開始建立一條通往瓜達爾港的輸油管道,讓中亞的油氣資源可以通過該港口穿過印度洋進入東亞地區。

不過,由於受到阿富汗國內動盪的影響和俄羅斯的阻撓,Uncol公司的計劃最終猜哪胎死腹中。

這是美國首次企圖開發瓜達爾港失敗,但他們並沒有就此放棄,很快,美國又採取了一定手段,偷偷與巴基斯坦達成了一份協議,由美國福布斯公司與巴基斯坦政府共同投資開發瓜達爾港。

原本這事兒偷偷摸摸的也算「辦成」了,但沒想到,很快有媒體報道稱,這份協議讓美國在瓜達爾港取得了包括安排美國警察巡邏、可以自主決定採取何種「防衛措施」在內的幾乎一個國家的全部「主權權力」,可能讓美國將瓜達爾港建設成為一個「國中之國」。

此事一經報道,立刻引起了軒然大波,巴基斯坦上下全面抗議,稱這是出賣國家主權,還要揪出「罪魁禍首」,最終,在國內的強烈反對下,巴基斯坦政府只得取消了這項計劃,美國染指瓜達爾港的夢想也就此破滅。

但沒有了美國,不意味著巴基斯坦就會放棄開發瓜達爾港。1999年,穆沙拉夫就任巴基斯坦總統,並請求中國援建瓜達爾港。

2001年,當時還不富裕的我國決知遲定援建瓜達爾港,並與巴基斯坦政府簽訂了相關協議,我國投入1.98億美元、巴基斯坦投入配套設施0.5億美元,共同建設瓜達爾港。

原本我國都援建了港口,巴方將運營權交給我們也是「情理之中」,但在2016年瓜達爾港一期工程完工後,該港口的運營權競標結果卻顯示,新加坡港務集團擊敗我國,拿到了瓜達爾港40年的運營權。

此事雖然令中國人十分氣憤,但我國最終還是「瀟灑」退場,將港口交給了新加坡運營。有分析人士表示,我國不在這個項目上多做糾纏,一方面是因為當時巴基斯坦政權不穩,中方希望新加坡「先行試水」,另外一方面則是因為,中方知道新加坡不可能好好運營瓜達爾港,最終這個港口還是會「回到」我們手中。

果不其然,新加坡方面在接手瓜達爾港之後,別說進行二期建設了,連像樣的運營維護他們都沒有做,5年內停靠瓜達爾港的船隻總共都沒有10艘,整個港口幾乎被荒廢。

2012年,巴基斯坦方面當然也明白了新加坡的真實意圖,他們在2013年憤怒地收回了瓜達爾港的運營權,並在不招標的情況下將它交給了中國,並在2015年時與中國簽訂了租期長達43年的合同,其中還包括20年的免稅期。

對於這個幾近荒廢的港口,我國幾乎是「從頭再來」,將瓜達爾港重新建設完善,並於2016年宣布,煥然一新的瓜達爾港正式開航。

為什麼我們在瓜達爾港幾近荒廢的情況下,還「一定要」接手瓜達爾港呢?因為瓜達爾港在我們手中將會「變成」一個影響世界格局的重要港口。

一方面,大家都知道瓜達爾港是我國跳出馬六甲困局的重要機會,這也是為什麼新加坡會在重金取得瓜達爾港的經營權之後直接將其廢棄。

眾所周知,我國是一個能源需求大國,即使在疫情當下的現在,我國仍有搭兆李70%的原油通過進口獲得,而如果中東的油輪想要抵達中國,馬六甲海峽是一個繞不開的「地標」,因而多年來我們一直在尋求破除馬六甲困局的方法。

不管是緬甸的皎漂港、馬來西亞的皇京港、斯里蘭卡的漢班托塔港還是巴基斯坦的瓜達爾港,都是我們極力尋找的、擺脫馬六甲困局的方法。

以瓜達爾港為例,中東的石油可以直接在此上岸,並通過中巴石油管道直抵我國新疆喀什,徹底繞開馬六甲海峽,擺脫美國對我們的挾制、保障我國的原油安全。

在這一方面,瓜達爾港的重要性大家都已經比較熟悉了,還有另外一方面是大家可能沒想到的,那就是瓜達爾港可能會影響世界的格局。

除了馬六甲困局的之外,我國在走向遠洋的途中還有遇有一個困局,那就是印度洋困局。野心勃勃的印度一直將印度洋視為自己的「內湖」,妄圖徹底控制印度洋,抗拒任何「外來者」。

而印度與我國長期以來多有摩擦,在我國海軍尚沒有能力前往印度洋的當下,未雨綢繆保護我國來往於印度洋上的船隻安全就成為了一個重要議題,瓜達爾港的存在恰好能夠幫助我們實現「借港出海」。

有分析人士指出,如果我國在印度洋的存在能夠得到進一步加強,不僅能夠保障我國商船的安全、增加印度搞小動作的安全成本,更能夠促使中東地區加強與我國的合作。

畢竟,美國對於波斯灣的控制一直比較強,雖然現在美國正在走下坡路,不少中東國家——例如伊朗、沙特和阿聯酋等——都已經宣布與中國加強合作,但美國在中東地區的小動作無疑還是會讓這些國家有「後顧之憂」。

如果我國能加強在地區的存在感,那中東國家撕毀協議的可能性也將大大降低,有利於我國與中東國家繼續合作,削弱美國在中東地區甚至是全球的影響力。

這當然也有利於增強我國中美博弈中的優勢,增加我國取得勝利的可能性,因而說瓜達爾港是可能會影響世界格局的重要港口並不是誇張之詞。

也正是因為這樣,我國在真正接手瓜達爾港之後,認真建設和運營,將該瓜達爾港建設成為了帶動巴基斯坦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實現了中巴的雙贏。

自從我國2015年正式接手瓜達爾港的運營以來,這里的面貌呈現出日新月異的變化。一方面,我國對瓜達爾港的重要設施進行了全面的翻新,另外一方面,我國還新建了5台集裝箱橋吊和10萬平方米的堆場,讓瓜達爾港成為了一個能夠處理各種業務、具備全天候作業能力的港口。

而且,我國不僅在推動瓜達爾港本身的建設,對於瓜達爾港周邊的瓜達爾港自由區和其他地區的發展建設也貢獻了重要力量。

2021年7月,瓜達爾港地區的化肥廠、動物疫苗廠、潤滑油廠等多個項目共同舉行開工儀式,巴基斯坦總理親自為新開工的項目揭牌,並發表講話稱,瓜達爾港正在成為巴基斯坦,尤其是俾路支省經濟發展的關鍵。

在中國的全力推動下,瓜達爾港正在不斷發展成為一個全球性的航運樞紐,瓜達爾港正在成為巴基斯坦新的經濟中心。

文章采訪了一位在瓜達爾婦女職業發展中心的工作的員工伊卡爾,她表示自己過去工作不穩定、收入也沒有保障,還經常被拖欠工資,但自從在這里工作後,工作和收入都十分穩定,家庭條件也得到了極大的改善。

不僅是伊卡爾,還有許多當地人都受益於中方在此地的運營建設。港口的中方運營公司在港口自由區建立了瓜達爾制衣廠,為當地低學歷、無業的婦女提供了大量就業機會。

該文還指出,中方在當地進行建設時,考慮到了當地人的生活方式,並會為此做出妥協,得到了當地人的一致好評。

例如,在瓜達爾港東灣快速路的建設過程中,中方發現當地漁民需要通過施工路段出海打魚,於是,中方就改變了建設方案,通過架橋的方式抬高路面,讓漁民可以通過橋洞出海。

另外,為了讓當地人能夠更好地勝任中方提供的工作崗位,中國還在瓜達爾地區援建了多所學校,提供知識和職業技能的培訓。

例如,瓜達爾職業技術學校就是我國援建、用於培訓專業技能、為港口各公司提供人力資源的一所職業學校。學校在投入使用後,每年可以為上千人提供職業培訓,提高他們的職業技能、幫助他們找到一份穩定的工作。

瓜達爾中國商務中心的辦公室經理表示,有90%的當地人剛來應聘時只能從事看管類等簡單的基礎工作,但在經過培訓後,他們已經能夠勝任簡單的技術工作,還學會了操作計算機,未來他們的職業前景將會有更好的發展。

這一切輝煌成就都只是我們現在取得的階段性成果,因為隨著「一帶一路」合作的深入、中巴經濟走廊的進一步建設,瓜達爾港最終將實現年貨物吞吐量3億噸以上的目標。

這一規模是現在巴基斯坦最大的卡拉奇港的10倍之多,到時候,瓜達爾港將真正成為巴基斯坦的一個經濟中心,並有可能憑借著地理位置優勢,成為非洲、中東、中亞的貨物中轉樞紐。

中國海外港口控股有限公司的董事長張保中稱,自從公司接管了瓜達爾港以來,港口和自由區的建設都得到了實質性的推進。

2020年1月,瓜達爾港根據與巴基斯坦與阿富汗的相關貿易協定,開始進行阿富汗貨運中轉,此舉為當地創造了近千的工作崗位和大量發展機會,此後港口已經處理了10萬余噸阿富汗中轉貨物,為穩定對阿富汗和其他中亞國家的供應做出了重要貢獻。

現在,瓜達爾港的二期項目正在建設中,該項目佔地超過2200英畝,為一期項目面積的數十倍,除了目前已經在自由區注冊的40多家企業之外,還有越來越多的投資者表現出了對瓜達爾港的濃厚興趣。

張保中表示,按照他們的計劃,瓜達爾港將在5年內成為地區性的物流樞紐,甚至實現成為地區經濟中樞的遠大目標。

除此經濟發展之外,瓜達爾港的基礎設施建設也從未止步。

例如,2019年,中國援建瓜達爾港醫院項目正式動工,一旦該醫院建成,其齊備的醫療科室和醫療設施將會大幅提高當地的醫療 健康 條件,改變當地居民看病難的現狀。

例如,中方在瓜達爾港掀起了「綠色港城」建設,中方工程師帶領巴方人民一道在乾旱的戈壁灘上建設起了生機盎然的「花園式」港區,大大改善了當地的生態環境,奠定了瓜達爾港的生態基礎。

再例如,瓜達爾新國際機場項目也在推進當中,在新機場投入使用後,新鮮的龍蝦第二天就能運抵中國,這將會成為該港口物流運輸的一個新里程碑。

在中巴雙方的共同努力下,瓜達爾港的變化全球有目共睹,2022年,瓜達爾港同樣會帶著兩國人民的努力和希冀,繼續全速前進,最終實現地緣經濟中心的偉大目標。

❺ 阿富汗究竟有多窮

阿富汗究竟有多窮

阿富汗究竟有多窮,在農業之後,阿富汗的主要收入來源是海外援助,傳統上它約占阿富汗政府支出的四分之三。由於缺乏交通基礎設施、發達的電網和技術專長,阿富汗開采這些資源的能力將受到阻礙,

阿富汗究竟有多窮1

接管阿富汗的塔 利班將繼承一個世界上最搖搖欲墜的經濟體。

鑒於美國及其盟友在過去二十年中在該國花費了數十億美元,這可能會讓許多人感到驚訝。

不過,大部分資金都用於培訓阿富汗警察和軍隊了。

盡管建造了一些高層建築,主要是在喀布爾,但用於基礎設施改善等舉措的支出卻很少。

阿富汗人在接水

這並不是說在美國及其盟國趕走塔 利班之後沒有任何改善。

根據世界銀行的數據,阿富汗GDP從2002年的40.55億美元增長到2013年的205.61億美元。

但在2014年,隨著聯合國支持的國際安全援助部隊的撤離,大多數外國作戰部隊離開了該國,阿富汗GDP增長急劇放緩。

阿富汗的GDP增長率從2012年的14%左右下降到2015年的1.5%。

隨後從2016年開始復甦,但截至2020年,經濟價值仍僅為198.07億美元。

由於疫情的爆發和擾亂出口的政 治動 盪加劇,它去年又重新陷入衰退。

該國仍然是世界上最貧窮的國家之一。

流離失所的阿富汗人

世界銀行的最新數據顯示,全世界只有六個國家——其中包括蒲隆地、索馬里和獅子山——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低於阿富汗。

據估計,阿富汗國內生產總值的至少五分之一來自鴉片貿易,其中大部分由塔 利班控制,幫助武裝該組織。

總的來說,農業約占阿富汗經濟活動的一半,而在一個五分之二的人失業的國家,它也至少佔所有就業的一半。

除鴉片外,小麥是主要的農業出口產品,盡管近年來鴉片種植的土地越來越多,但近年來也出現了更有價值的作物,如核桃、杏仁、開心果、藏紅花、石榴和葡萄乾。

此外,由於缺乏對冷庫和包裝設施的投資,阿富汗無法從水果和蔬菜出口中獲得更多收益,據估計,至少有四分之一的農產品在收獲後會變質,無法出售。

在農業之後,阿富汗的主要收入來源是海外援助,傳統上它約占阿富汗政府支出的四分之三。

不過,這種情況近年來一直在下降,而且由於塔 利班已經奪取控制權,因此可以預期幾乎完全枯竭。

這並不是說,即使在塔 利班控制之下,也不會有任何經濟機會。

阿富汗擁有豐富的礦產資源

阿富汗擁有豐富的礦產資源——十年前價值1萬億美元——包括鋰和鈷礦床,這兩種都是新能源汽車電池的關鍵成分,此外阿富汗還擁有黃金、銅和鐵礦石等資源。

在40年前入侵之後,蘇聯地質學家繪制了這些財富的圖表,最近五角大樓在2010年的一份內部文件中表示,阿富汗有可能成為「擁有鋰的沙烏地阿拉伯」。

不幸的是,由於缺乏交通基礎設施、發達的電網和技術專長,阿富汗開采這些資源的能力將受到阻礙,甚至在塔 利班上台之前,很少有采礦工程師准備涉足該國。

迄今為止,這些礦產資源對阿富汗也沒有多大幫助。

該國存在的大部分采礦活動都是非法的,不僅剝奪了政府的特許權使用費,而且還為叛亂分子提供了收入。

比阿富汗的礦產財富更重要的是它的勞動力。

這是一個年輕的國家,三分之二的人口都在 25 歲以下,而且受教育程度越來越高。

在塔 利班被驅逐後,五分之一的阿富汗人是文盲的情況下,教育得到了大規模擴張,大學數量是 2001年的 10 倍。

主要受益者是婦女和女童,她們以前在塔 利班統治下被剝奪了教育,但現在又面臨被禁止接受教育或就業的前景。

塔 利班之前禁止女性工作的禁令的延續將是未來經濟增長的最大障礙。

阿富汗究竟有多窮2

阿富汗塔 利班於當地時間15日進入首都喀布爾,並宣稱已控制總統府。阿富汗經歷「變天」後,16日,在喀布爾經商整整20年的中國商人、「一帶一路」中國城的負責人餘明輝透過窗戶望向喀布爾大街,街上依舊不平靜。「我們每天都在判斷阿富汗的局勢,」餘明輝接受《環球時報》記者專訪時表示,很多中國商人在中國外交部多次提醒下,一個多月前已經從阿富汗撤離,但是餘明輝和中國城的中國人都沒有打算離開。

《追風箏的人》還在上演,但發生很大變化

餘明輝首先和記者提到阿富汗裔美國作家卡勒德·胡賽尼於2003年發表的小說《追風箏的人》。當年的阿富汗面臨軍閥混戰、塔 利班當權。如今的阿富汗在外界看來也是一片亂局。而在餘明輝看來,阿富汗在過去的20年間發生很大的變化,阿富汗人已經適應世俗化的生活,對世界的認知也發生很大變化,正如整個世界一樣。

據世界銀行官方網站的數據,2020年阿富汗的國內生產總值(GDP)為198.07億美元,較2019年的192.91億美元增長2.67%。阿富汗2020年人均GDP為508美元,近40%的人口處於每天生活費不足1美元的絕對貧困狀態。盡管這個國家如此貧窮,餘明輝負責的中國城依然在籌備多年後,於2020年6月30日正式運營。「不管誰掌權,離開這些能力都很難把這個國家發展起來。周邊國家沒有像我們中國產業鏈這么全的,這也是我在周邊國家看了那麼多,最後定位在阿富汗的一個主要原因,」餘明輝告訴記者。

塔 利班接管阿富汗政權 圖源:外媒

餘明輝介紹稱,阿富汗自己的小企業,就像中國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小作坊,連老百姓10%的需求都不能滿足。阿富汗的生活用品,如盤子、碗、鍋、床鋪、地毯等,大都是中國製造。據餘明輝一個阿富汗朋友回憶,自己小時候就常用中國產品。當時這個朋友也不知道China,還以為是個產品名字,後來才知道是個國家名字。餘明輝的中國城和很多企業有合作,經營電線電纜、廚房用具和生活裝飾品等等,商品包羅萬象。

在阿富汗投資的外商都有誰

16日,《環球時報》記者獲悉,大部分中企人員出於安全考慮,在阿富汗「變天」前已經陸續回國。但是餘明輝沒有打算離開,因為中國城和阿富汗政府幾個主業務部門如建設部、商務部和國家電網等都有合約。盡管他也承認,安全是誰都難以把握的。「確實是因為有合約,另外我們也不想給阿富汗留下中國人不講信用、有一點風吹草動就沒有定力的印象,」餘明輝說。在阿富汗打拚的20年讓餘明輝在當地建立一定人脈。在塔 利班佔領喀布爾前幾天,餘明輝對局勢已有所耳聞,提前做了一些措施,包括安裝防護網、增加安保值班人員等。從15日開始,中國城歇業3天,靜觀形勢變化。

這是8月15日拍攝的阿富汗首都喀布爾街頭關閉的商店。新華社發(拉赫馬圖拉·阿里扎達 攝)

根據中國海關的數據,1992至2020年,中國與阿富汗雙邊貿易額從1992年的0.3億美元增長至2020年的5.5億美元。另據中國商務部發布的.數據,盡管受到新冠疫情影響,但中阿兩國的經貿關系依然保持相對穩定的態勢。2020年雙邊貿易額5.5億美元,同比下降11.7%。其中,中國對阿出口5.0億美元,自阿進口0.5億美元,同比分別下降16.5%和增長86.2%。

印度也在阿富汗有投資。在2020 年日內瓦舉行的阿富汗會議上,印度據稱在阿富汗有400多個項目。「德國在阿富汗基礎設施項目落入塔 利班之手」,德國《商報》16日稱,憑借價值數十億美元的援助,德國資助了阿富汗的機場、道路和橋梁。塔 利班上台後,國際援助的結束將對該國經濟造成沉重打擊。去年的一次捐助者會議上,德國承諾到2024 年每年向阿富汗提供4.3億歐元的重建援助。目前只有1/3的阿富汗人口有電力供應。

經濟未來瀕臨崩潰?

路透社16日分析稱,可以預見的是,塔 利班重奪政權帶來的恐慌很可能導致食物等生活必需品的價格進一步上升。阿聯酋《國家報》發表題為「塔 利班上台,阿富汗經濟瀕臨崩潰」的文章,對阿富汗未來的經濟形勢表示悲觀。

「阿富汗擁有豐富的礦物資源。」德國《法蘭克福匯報》16日稱,雖然阿富汗現在是全球最貧窮的國家之一,但是這個國家的貴金屬、鈾、天然氣和石油儲存豐富,價值約3萬億美元。德國《明鏡》周刊16日則說,阿富汗未來重建是一個大機會。不過,按照目前歐美的政策,西方可能失去參與重建的機會。

長時間的積累讓餘明輝比局外人更了解阿富汗這個國家。即使阿富汗處於權力交接的不確定中,餘明輝依然對阿富汗的未來抱有信心。「中國的產品在這里幾乎沒有競爭。中國人沒有大量進來的原因就是對這個地方不了解,而進來的話需要長時間的積淀,否則想大展拳腳那是不可能的。」餘明輝認為,阿富汗陷入戰爭40多年,沒有工業基礎,不具備生產能力,未來阿富汗需要發展經濟提高民生,離開中國都是很困難的,因為中國有強大的物資和生產製造能力以及基礎設施建設能力。

❻ 誰來接手阿富汗的3萬億「寶藏」

2007年的11月,中國企業在阿富汗,弄出了一個「大新聞」:

由中國冶金科工集團與中國江西銅業組建的國際招標聯合體,一舉拿下了艾娜克這個全球第二大的未開發銅礦產區,整整30年的完全開采權。

阿富汗汗盧格爾省艾娜克地區

銅,在地殼中的豐度僅0.01%,然而卻是從日常生活到工業生產,都不可獲取的重要金屬。一般來說,只要開采成本足夠低,品味高於0.2%的銅礦脈就有開發的價值。而礦脈的品味一旦超過0.7%,即可被視為標准富礦。而位於阿富汗南盧格爾省境內的艾娜克礦脈,其的平均含銅量竟高達1.56%。

除了品味富,規模足夠大是艾娜克的另一個特點。大量的勘測數據顯示,該礦脈蘊含礦石總儲量,竟高達7.05億噸之巨。如果以平均品味來換算,這差不多有1100萬噸的純銅!

作為迄今為止,中企在海外獨占的最大規模銅礦項目,投資方對其寄予了厚望。根據建設規劃,除了精煉廠外,礦區內將專門建設一座40萬千瓦的火電廠、一座水源地大型泵站,以及將伴生磷礦加工為肥料的配套化肥廠。前期的建設工作,大約需要5年的時間,而一旦艾娜克銅礦正式開采,其具備年產精銅22~30萬噸的能力。

當然,這是一個標準的互惠項目,受益的絕不只有中企。因為根據雙方的協議,礦區所需的主要勞動力,將以就近原則在本地進行招募。僅礦區所需的基本勞動力,就能為當地提供超過1萬個長期就業崗位。此外,礦上也將仿照國內的習慣,專門建設子弟學校、專屬醫院,甚至是清真寺等公共服務設施,以解決當地工人的後顧之憂。

對於盧格爾省的窮人來說,艾娜克銅礦項目,本該是一次改變命運的機會

而為了便於前期的建材和設備轉運,以及後續的銅材成品外運,中方投資者甚至計劃在礦區周邊,修築連通巴基斯坦的鐵路系統。

根據估算,中冶-江銅在礦場的前5年建設期內,預計將投入超過42億美元。然而項目一旦投產,其年產值可達12億美元以上。不但每年能為國內市場運去緊俏的銅材,由礦區以及鐵路系統向外輻射的巨大的經濟效益,也勢必將波及整個汗盧格爾省,使周邊超過10萬居民從中受惠。

如此雙贏的項目,自然令阿富汗政府萬分欣喜。所以艾娜克項目最初階段的進展,可謂異常順利。

2008年5月,中冶-江銅聯合體與阿富汗政府正式簽訂咐讓合同;2009年7月,開工儀式在盧格爾省項目營地隆重舉行。至2010年初,從喀布爾通往礦區的公路系統,已經修築完畢,建設工人的宿舍區,也已經完基本完工,只待建設者們入駐。

初具規模的建設者營地

但就在全面建設即將拉開帷幕的前夜,幺蛾子來了。

經過初步的勘測,在艾娜克礦區邊緣發現的古代遺跡,確認是一座古代佛教寺廟的遺跡。其建造年代至少在2600年以前,很可能是佛教誕生早期的寺廟之一。

出於責任感,投資礦區的中企,專門為遺址區劃出了多達3000畝的保護區域,並承諾將為文物保護工作留出3年的時間。然而這種善意,卻被負責前期勘察的法國考古學家所嗤之以鼻。

這位法國專家宣稱:由於艾娜克古寺的文物過於豐富,「十年時間都不算多,三年可能剛夠完成所有文物的記錄工作而已。」

作為東西方文明交匯之地,阿富汗的類似遺跡幾乎遍地都是,許多數十年如一日都不曾有人多看一眼。但唯獨當中國企業開始搞項目了,廢墟就成了遺跡

盡管遺址主體在礦區之外,開礦和保護古跡本可互不相擾,但鼻孔朝天的洋專家們,卻總能找到理由,諸如:開挖礦坑引起的地基應力變化可能導致古寺所在的山坡塌陷、重型礦山設備引起的震動也許會破壞遺跡,甚至礦山可能掀起的揚塵會污染古寺廢墟余粗,都能被拉出來作為指責中企的理由。

總而言衡毀局之,在完成對遺址的保護性發掘以前,中國的銅礦必須停工!

一邊是中國企業、一邊是歐洲考古學者,歐美媒體會站哪邊,這純粹是一個「屁股來決定」的問題。很快各類抹黑、抨擊中國在阿投資企業的文章,便以黑雲壓頂之勢充斥報端和網路,歐美各大媒體紛紛竭盡其所能,從環保、文物保護、商業道德、人類良知等全方位角度,對中國投資企業進行了360 的詆毀+批判。

在歐美「白左」們的眼中,開礦和炸毀巴米揚大佛是等同的

媒體帶節奏,自然就引發了歐美網路暴民的狂歡。於是,一個本來能夠徹底改變當地經濟面貌,使數以萬計阿富汗人脫貧的采礦項目,在歐美媒體和民眾嘴裡,成為了與炸毀巴米揚大佛暴行相提並論的存在。

躲在這股輿論狂潮背後偷著樂的,是將阿富汗視為其禁臠的美國政府。而隨著輿論准備的就位,美國駐阿富汗大使館很快就從幕後跳了出來,開始走上台前,進行各種明火執仗的操弄。

一方面,其向阿富汗政府施壓,要求做好「人類文化遺產的保護工作」;另一方面,美國大使館宣布:將列支100萬美元的特別經費,用於支持對艾娜克古寺遺址進行「搶救性發掘」。

既然已經有人發了「狗糧」,那麼後面的事情也就可以想見了。

很快,一群所謂的「野外考古專家」嘯聚起來,開進艾娜克礦區。這伙人在一位奇懶無比的波蘭籍「考古專家」領導下,本著「十年時間都算不多」的精神,開始了他們的「搶救性發掘」。而這一挖,便是整整9年。

只要美國經費到位,其實還可以用耳朵勺繼續㧟上9年

從2011年,一直折騰到了2020年初,這伙專家的工作效率之低,足以令人懷疑其在這9年間里,都是揣著耳朵勺在遺址上㧟。而更為過分的是,在新冠病毒全球大爆發以後,其波蘭籍領隊更是托詞疫情的問題,直接飛回波蘭,從此一去不返。

而此時,如果以2009年7月前期工程開工算起,艾娜克銅礦項目已經被空耗了整整十二載……

作為中企迄今為止在阿富汗的最大一筆投資,艾娜克銅礦的遭遇是如此慘烈,以至於其全過程被國內多家投資機構當作反面教材進行梳理和總結。當然,盡管停工至今,但艾娜克銅礦的開采權,仍舊被握在中冶-江銅聯合體的手中。而就在最近的一個多月內,隨著阿富汗局勢的風雲突變,轉機似乎已經出現了。

捧著金飯碗討飯的國家

有悖於很多刻板印象,其實從自然資源分布而言,阿富汗並不能被視為「窮」。

2008年前後,曾經由國家地質勘探局負責牽頭,國家地理協會負責提供支持,美國政府曾對美軍直接控制下的約30%阿富汗領土,進行過一次系統性的自然資源分布勘察工作。2010年,這場為期兩年的調查結果,被以報告的形式公注於眾。

在這里,先說說結論部分——報告認為,阿富汗是一個地下礦藏資源較為豐富的國家。

根據美國國家地質勘探局的勘探和分析,阿富汗境內的礦產資源包括:鐵、銅、鈷、金、銀、鋁、汞、鋰、稀土等重要礦物資源。僅在美國軍事控制區內,就分布著多條鐵、銅礦帶,其中包含22億噸鐵(平均品味超過50%)、6000萬噸銅,以及110~140萬噸稀土。特別是後者,全部的儲量位於阿富汗西南部赫爾曼德省克汗奈辛地區的一座死火山下。不但開采難度低,且富含非常珍貴的中、重類稀土礦物。

阿富汗最常見的地形特徵:遍布的山巒,以及偶爾夾雜的山澗河谷平原

該報告最後認為,僅以其有條件勘測的阿富汗30%國土而言,探明礦藏的總價值就達到9080億美元的規模。

當然,該報告也極具前瞻性,並沒有忽視一些具有戰略意義的新興資源,比如鋰。

2008年前後,受全球化升溫大趨勢刺激,新能源時代已徐徐拉開帷幕。而鑒於鋰在新能源產業中的重要性,美國國家地質勘探局在撰寫該報告時曾特別強調,阿富汗境內的鋰礦儲量可能達到了數千萬噸規模。特別是位於中東部地區加茲尼省的賈瑪納卡-加茲尼礦區,不但鋰輝石礦儲量超過3000萬噸,且礦藏條件適合低成本露天開采。

阿富汗出產的鋰輝石

然而,在美國主導的國際秩序下,阿富汗根本不可能有「成為沙特」的機會。

自本世紀初,美國以反恐戰爭為理由發動入侵,並扶植起阿富汗伊斯蘭共和國至今,這個長期在美國軍事力量羽翼下苟且的國家,一直是聯合國發展組織「世界最不發達國家/地區」榜單內的一員。

2020年,阿富汗國家GDP僅198.07億美元,但總人口卻有3637萬,所以其的人均GDP僅為可笑的690.375美元,90%的民眾靠著平均每天不足2美元生活。

這個國家,有90%的人,每天僅靠不足2美元生活

而更加可悲的是,該國的全國失業率常年在30~40%之間波動。極高的失業率,使得大量看不到前途的年輕人,逐漸滑向極端主義的深淵。於是,這個被全球最強大反恐力量駐扎的國家,居然成為了不斷醞釀新極端勢力的溫床,此委實是一個巨大的諷刺……

美佔時期的阿富汗政府,也並非沒有為自立和自強進行過努力。本文開篇有關中企艾娜克銅礦開發的血淚鬧劇,便是其中最著名的一次以失敗告終的嘗試。而這次失敗,也為阿富汗的發展帶來了極其嚴重的後果。

根據聯合國的數據,阿富汗在過去的2019和2020年間,均未獲得過新的「綠地投資」(即外國企業在阿從零開始建立業務的投資項目)。甚至自2014年以來,也總共只有4家企業赴阿富汗進行過綠地投資。

喀布爾美軍駐地。一牆之隔,儼然兩個世界

2017年,阿富汗政府在7年前美國國家地質勘探局勘查報告的基礎上,公布了一份後續報告。報告羅列了境內各種新勘探資源項目,並宣稱包括化石燃料在內,該國礦產財富總量高達3萬億美元。然而這個香餌卻沒打動國際投資者們。究其原因,正是艾娜克礦區上,中冶和江銅那高懸的「頭顱」,令所有投資人對這樣一個國家,懷著本能的不信任感。

誠然,發生在艾娜克的鬧劇,其實也算不得阿富汗政府的罪行。畢竟,美國勢力就像根植於阿富汗肌體上的毒瘤,只要其繼續存在一日,這個國家就無法避免手捧金飯碗去討飯的下場。

阿富汗的爛攤子

當時間到了2021年下半年,事情正在起了變化。

自7月開始,隨著駐阿富汗美軍的全面撤軍,阿富汗塔利班組織(以下簡稱「阿塔」)正迅速填補美軍撤出後的真空,進而奪取全國政權。8月初,隨著阿塔進入喀布爾外圍地區,美國支持的阿富汗政府土崩瓦解。阿富汗國家政權的更迭,已成為定局。

最初進入喀布爾的塔利班武裝人員

然而,阿塔接手的,卻是一個爛到不再爛的攤子。

「塔利班將贏得戰爭,現在他們不得不治理阿富汗」,在美軍幫助下出逃的阿富汗央行前代理行長艾哈邁迪,日前社交媒體上如此宣稱。其同時告誡阿塔,即便其奪取了國家政權,也將面臨前所未有的財政困境。

這番警告自然不是妄言或者失意者的發泄,因為阿富汗當前的財政困局大坑,正是艾哈邁迪等人親手挖下的。

在從阿富汗出逃之前,前政府的高官們,已經將本就不多的外匯儲備盡數捲走、轉移。至於阿富汗的國家黃金儲備,自1939年起就一直被存放在紐約曼哈頓自由街 33 號的美聯儲地下金庫內。而這筆22噸的黃金儲備,是美國政府絕對不會轉交給阿塔的。

阿富汗的22噸黃金儲備,一時半會是收不回的

根據外媒的估算,阿塔即便迅速完成阿富汗的政權更迭,對全國各銀行與金融機構進行一遍徹底清理,其能夠掌握的全部外匯儲備也僅剩下原有的0.1-0.2%,曲曲數百萬美元而已。

也許有人想說,外匯沒了,慢慢積攢不就是了,不過是個時間問題而已。

然而這里必須強調的是,阿富汗目前特別需要的,就是錢,是硬通貨。因為,阿富汗一直缺糧。

導致糧食短缺的原因主要有兩個,首先是人口問題。自上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阿富汗的人口進入了快速增長期。至2020年末,阿國內總人口已從1995年的不足1500萬,增至3637萬。

人口增長迅速,但耕地卻沒有增加,甚至單產的增速也非常的有限。自美軍進入阿富汗以來,其南部產糧區的灌溉體系,甚至沒有進行過大的修繕和維護。此消彼長之下,到了2019年,阿富汗的糧食自給率已降至50%上下。

阿富汗南部平原上的農田

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阿富汗的糧食缺口,都是靠著美國的接濟而勉強湊合過來的。而現在,隨著美國勢力的撤出,這種援助是不能指望了。然而,想要從國際大宗市場采購糧食,就必須拿出硬通貨。而面對幾乎被席捲一空的阿富汗國庫,阿塔卻也是無能為力。

阿塔急需面對的另一項問題,便是政府的運作資金,這同樣和錢有關。

為了實現國家權力的平滑過渡,阿塔在本月早些時候,就曾多次發布公告。不但宣布對前政府工作人員進行「特赦」,還要求其盡可能堅守崗位,確保國家機器的正常運轉。然而,即便這些公務員願意改換門庭,他們也是需要領工資來養家糊口的。

根據阿富汗前政府公布的數據,其政府的年運作預算約在20億美元左右。而根據聯合國安理會2018年某份報告,塔利班在2010~2017年期間,最高年收入也不過16億美元上下。

換而言之,以阿塔目前的收入狀況,維持全國政府的運作尚且心有餘而力不足。更何況,全國人民的口糧尚有一半缺額,需要外購上百萬噸糧食方能應付危局。

「阿富汗境內擁有鋰等豐富的礦產資源,而韓國引領全球電子製造業發展,相信雙方可以共贏。」

8月23日,阿塔組織文化委員會幹部阿卜杜拉·卡哈爾·巴爾基,在接受韓聯社采訪時,如此表示。而此番表態,也向外界傳遞出了兩個明確的信息:

首當其沖的,便是這個組織的變化——經過近二十年來的發展,阿塔組織已逐漸過渡至相對正常的國家政權,其有意與世界其他國家建立穩定且良好的關系。而在另一個方面,面對當前巨大的財政壓力,阿塔是願意以阿富汗的自然資源來換取外國資金和援助的。

那麼,什麼人將會去阿富汗投資鋰礦乃至於其他資源呢?顯然不會是韓國。

出路何在?

雖然阿富汗的境內擁有相當數量的自然資源,但真正願意,並且有能力為之買單的國家,卻只有屈指可數的幾個。究其原因,地理因素限制,是最主要的問題。

眾所周知,阿富汗是一個內陸國家,境內多山。各種礦脈資源,也隨著境內主要山脈走勢分布。所以無論是開礦還是將礦物外運,如何打通道路,都是外國投資人首先要面對的嚴峻問題。

為了開發一個礦區,投資者必須先修通公路,然後通過公路將資材運至礦區展開建設。至於礦區建設基本完成後,如何將礦石或者精煉後的半成品外運,則是另一個需要考慮的問題。中國企業在開發艾娜克銅礦時,就計劃在礦區建設一條聯通巴基斯坦的鐵路,通過巴基斯坦沿海港口將銅材轉運至中國。

毫無疑問,任何稍有常識的人都明白,上述這種模式操作,必然所費不貲。然而,這是在阿富汗開發礦產時唯一的正確選擇。畢竟,任誰都負擔不起使用飛機轉運大宗商品的成本。

也因為如此,盡管韓國的新能源產業,對鋰的需求極其巨大,但阿富汗並不是一個理想的鋰原料來源國。因為無論從南美洲的 「ABC三角區」,還是位於澳洲的「七礦」,韓國企業都能夠輕易地通過海上運輸線直接獲取相對廉價的鋰,那麼又何必去亞洲內陸的深山裡,辛苦地進行開發建設呢?

然而,同樣的問題對中國而言,卻有著截然不同的視角。

與國土狹小的韓國相比,中國地域遼闊,國土深入亞洲大陸腹地,並和阿富汗直接接壤。近年來,中國政府為了彌合國內不同地區的發展差距,不斷出新的台政策,鼓勵製造業、產業基地向內陸腹地遷移。這邊是所謂的「西部再開發」。而眾多製造業企業,也受到優惠政策以及內陸地區相對低廉的勞動力成本的吸引,逐步向西搬遷。

正在向中國內陸轉移的製造業

在上述背景下,原材料海運的優勢,正逐漸被內陸轉運的耗費所抵消。特別是對於那些地處新疆的工業基地而言,如果有一條起自印度洋,縱跨巴基斯坦全境,直達新疆省境內的鐵路,其運輸成本較之在中國東部沿海卸貨,橫跨中國大陸將原料運至新疆,起碼節約四千多海里的海運成本。更何況,由於中國和阿富汗之間,有著瓦汗谷地直接相連,構想中的中巴鐵路如果能通過此修築支線,其效能也可以進一步放大。

近年來,隨著新疆地區基礎建設的不斷加強,當地對於鋼材的需求與日俱增,地處烏魯木齊的八一鋼鐵集團,即便開足馬力,市場仍舊供不應求。然而考慮到八鋼的本地鐵礦石供應量僅60%,增加產能顯然必須慎之又慎。而這個時候,阿富汗境內的富鐵礦,就顯示出其價值了。

加班加點,產品仍供不應求的八一鋼鐵

同樣,隨著我國新能源戰略的推進,無論是儲能電站的建設還是新能源 汽車 的發展,都將在不久之後,深入到我國腹地。如果能夠利用阿富汗的鋰資源,在新疆地區發展動力電池產業,那麼這個中國距離海洋最遠的省份,將有機會發展成我國西部地區,乃至於輻射整個中亞的新能源產業中心。

「蜘蛛正於凱撒的宮殿里織就羅網,夜梟已在阿弗拉西阿卜的塔樓上唱完了夜歌。」

不久之前,當阿塔武裝部隊逼近阿富汗首都之際,時隔46年,「西貢時刻」於喀布爾重演。

數以萬計曾為美國佔領軍效力的阿富汗人,瘋狂地湧向機場,試圖搭乘美國軍機逃離自己的命運。然而這其中註定只有少數人,能夠得償其所願。

西貢時刻與喀布爾時刻

盡管許多心有不甘者,義無反顧地攀附在運輸機起落架上強行升空。然而他們註定會在起飛不久後墜回地面。

「從美國軍機的起落架上墜落的,不僅僅是阿富汗人的生命,還有西方的價值觀。」 俄羅斯外交部發言人扎哈羅娃如此評價道。

「是時候捲起袖子建設阿富汗了」

「是時候捲起袖子建設阿富汗了」,8月24日當晚,阿塔發言人蘇海爾·沙欣在個人推特主頁上這樣感言。隨同推文一起發出的,還有一張工程車修繕道路的照片。阿富汗正迎來變革的時代。對於整個世界而言,亦是如此。

❼ 中方決定向阿富汗提供多少援助

中方決定向阿富汗提供價值2億元的緊急援助。

2021年9月8日,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在北京以視頻方式出席首次阿富汗鄰國外長會。王毅表示,鄰國之間理應相互幫助,盯悶在對方有困難時伸出援手。

根據阿富汗人民的需要,中方決定緊急提供價值2億元人民幣的糧食、越冬物資、疫苗和葯品。待安全等條件具備後,中方願幫助阿富汗建設有助於改善民生的項目,並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支持阿富汗和平重建和經濟發展。

阿富汗鄰國當前階段可重點開展幾方面協調合作:

一是幫助阿加強疫情防控。阿富汗是全球新冠疫苗接種率最低的國家之一,境內疫情存在加速擴散風險。各方可攜手合作,繼續向阿富汗提敗則埋供抗疫物資和技術援助。

中方決定向阿富汗人民首批捐贈300萬劑疫苗,也願在中國-南亞應急儲備庫項下,向阿提供更多的抗疫和應急物資。

二是保持口岸開放。阿富汗經貿往來高度依賴陸路口岸。我們要在確保各國安全前提下,維持同阿富汗的口岸暢通。中方願積極研究恢復中阿貨運班列,支持其他鄰國同阿富汗加強通關能力建設,為阿富汗與外界互動,尤其是獲取人道主義物資提供便利。

三是察螞加強難移民管控。美國及其盟友應在解決阿富汗難移民問題上承擔主要責任,同時向有條件和有意願接收阿難民的國家提供必要補償。

我們呼籲塔利班提升施政的包容性和可預期性,讓百姓真正安居樂業,從根本上減少難移民的產生。同時,應大力支持聯合國等多邊機制為此發揮積極作用。

以上內容參考 上觀新聞-王毅:中方決定向阿富汗提供價值2億元的緊急援助

熱點內容
馬路上汽車的噪音在多少分貝 發布:2023-08-31 22:08:23 瀏覽:1824
應孕棒多少錢一盒 發布:2023-08-31 22:08:21 瀏覽:1308
標准養老金一年能領多少錢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593
湖北通城接網線多少錢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1:59:51 瀏覽:1675
開隨車吊車多少錢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1:55:06 瀏覽:1437
京東付尾款怎麼知道前多少名 發布:2023-08-31 21:52:58 瀏覽:1759
在學校租鋪面一個月要多少錢 發布:2023-08-31 21:52:09 瀏覽:1892
2寸有多少厘米 發布:2023-08-31 21:50:34 瀏覽:1541
知道電壓如何算一小時多少電 發布:2023-08-31 21:46:20 瀏覽:1512
金手鐲54號圈周長是多少厘米 發布:2023-08-31 21:44:28 瀏覽:16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