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安盟烏布林有多少人口
㈠ 「烏拉該」是什麼意思
這是滿族,就是一個少數民族,(知道吧)的語言,意思是「河流」~ 「吉林烏拉」滿語的意思是「沿江的城池」。
㈡ 奇怪的地名驚詫小主播
我們興安盟有許多奇怪的名字,小主播指著這個用樹根刻出來的一個地名:牛糞(汾)台。
其實,作為本地人,已經見怪不怪了,不過多數時候也沒有深究其中含義,因為許臘悉宴多名字根本不是本意,而是從蒙語音譯演化而來,比如阿爾山按蒙古語的意思是熱的聖泉,和山輪銀根本沒有任何關系。還比如,烏蘭浩特,蒙語的意思是紅色的城。
有一陣我看到一些村頭陸兄立的牌子上寫著xxx嘎查,我奇怪了好一陣,後來多方查正,才知道,嘎查是蒙語音譯,就是村的意思。
我還在原先一個期刊上看到一篇文章,專門論述關於「烏布林」「還是勿布林」的問題。
比方說有的人家開火鍋店就寫成勿布林火鍋店,有的則寫成烏布林。兩種名字在一個地方流行。到底哪種是正統的?
作者從多方論證,認為應該是烏布林比較正統。烏字,與蒙古族喜愛的顏色(紅色)相同。當屬於美文之列。比方興安盟的烏蘭浩特,烏蘭毛都,都受到蒙古族人的喜愛。
而「勿」按字面解釋就是不要,別的意思。如果選用勿布林,那該怎麼解釋?
而且,1989年7月內蒙古自治區地名委員會編輯出版的《內蒙古自治區地名志·興安盟分冊》中,關於「烏布林」明確寫著烏布林,而非勿布林。這是具有法律效率的。
總之,有些地名不要隨心所欲,以自己喜好隨意更改,特別是一些牌匾,涉及到地名的,要仔細考證,以免給別人造成困擾與誤導。
㈢ 希拉穆仁和呼倫貝爾的區別
一、面積不同
1、希拉穆仁鎮,地處陰山北麓,位於達茂旗東南端,總面積720平方公里,旅遊業和特色升彎畜牧業是該鎮的主要產業。
2、呼倫貝爾位於內蒙古自治區東北部,以境內呼倫湖和貝爾湖得名,南部與興安盟相連,東部以嫩江為界與黑龍江省為鄰,北和西北部以額爾古納河為界與俄羅斯接壤,西和西南部同蒙古國交界,總面積25.2777萬平方公里,占自治區面積的21.4%,佔中國版圖的1/40,相當於山東省與江蘇省兩省面積之和。
二、行政區劃不同
1、希拉穆仁截止2018年下轄3個嘎查、73個浩特烏素。
三、人口數不同
1、希拉穆仁截止2018年總人口2532人。
2、呼倫貝爾截至2018年末全市常住人口253.01萬人。其中,城鎮人口183.76萬人,鄉村人口69.25萬人,常住人口城鎮化率72.63%。全年出生人口1.77萬人,人口出生率7.01‰;死亡人口1.42萬人,人口死亡率5.61‰;人口自然增長率1.4‰。
呼倫貝爾市有42個民族:漢族、蒙古族、達斡爾族、鄂溫克族、鄂倫春族、回族、滿族、俄羅斯族、朝鮮族、壯族、藏族、錫伯族、苗族、土家族、彝族、維吾爾族、柯爾克孜族、高山族、布依族、畲族、傣族、侗族、羌族、黎族、哈薩克族、土族、白族、景頗族、佤族、納西族、赫哲族、京族、瑤族、寬櫻基諾族、仡佬族、東鄉族、傈僳族、撒拉族、水族、哈尼族、門巴族、阿昌族等。
㈣ 內蒙古鄂爾多斯市准格爾旗布爾陶亥蘇木離沙圪堵鎮多遠
根據電子答虛地圖顯示,內蒙銷並古鄂爾多斯市准格爾旗布爾陶亥蘇木離沙圪堵鎮64公里,希望可以幫助到清斗燃你
㈤ 烏拉蓋是哪個市的
烏拉蓋屬內蒙古錫林郭勒盟管轄。
烏拉蓋概況:
烏拉蓋系蒙古語,漢語意為「彎彎曲曲」,《蒙古秘史》載「浯泐河」,明代載「兀魯河」,清代載「蘆河」、「烏爾虎河」等,都是這個名稱音譯的記載。
烏拉蓋管理區好漏位於錫盟東北部,東經118°44´—119°50´,北緯45°29´—46°38´,是錫盟面向東北開放的重要門戶。東部與興安盟科爾沁右翼前旗相連,東南部與通遼霍林郭勒市交界,西部同東烏珠穆沁旗烏拉蓋蘇木毗鄰,北部與東烏珠穆沁旗滿都寶力格鎮接壤。
總面積5013平方公里,草地面積4446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75平方公里,林地面積86平方公里。有蒙、漢、回、滿、達斡爾、朝鮮、維吾爾、東鄉等民族。
行政區劃現轄巴音胡碩鎮(含9個嘎查村和3個居委會)和哈拉蓋圖、烏拉蓋、賀斯格烏拉三個國有農牧場友禪爛。
(5)興安盟烏布林有多少人口擴展閱讀:
史料記載
公元1206年大蒙古國建立後,在蒙古人的歷史上,曾發生過兩件大事:其一是西征中亞、東歐;其二是南下入侵中國。這兩件事對蒙古民族的傳統文化產生了不可估量的意義。西征和南下,使蒙古人開闊了眼界,廣泛接觸和吸收了東西方各民族的文化,尤其是與突厥民族和中國文化的接觸。
西征中,蒙古軍隊就俘獲了大批中亞工匠,並將他們帶回蒙古,隨著這些人的到來,一些中亞伊斯蘭文明也相繼傳入蒙古地區,使蒙古文化增添了新的內容。又如元朝的建立,使蒙古人與當時高度發展的中國文化產生了密切的關系。
其版圖有所謂「北逾陰山,西極流沙,東盡遼左,南越海表」。蒙古元朝,實為游牧民族文化與農業民族文化沖突與融合的結果。一時間出現了佛襲手教、道教、基督教、伊斯蘭教和薩滿教五教並存的局面,頗有相互影響、兼收各家所長之處,溝通了東西文化的交流和各民族之間的聯系。
蒙古民族游牧生產方式與中國農業生產方式的文化沖突與融合,使蒙古民族傳統的文化產生了飛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