贛榆縣班庄鄉人口多少
A. 連雲港四個縣哪個縣最發達
贛榆
贛榆縣簡介贛榆縣地名始見於秦,當時已置縣。歷史上數易其名,多更隸屬,現為江蘇省連雲港市下轄的一個縣,縣人民政府駐青口鎮黃海路。電話區號:0518,郵政編碼:222100,行政區劃代碼:320721,拼音:Ganyu Xian。贛榆縣駐地:青口鎮 中心坐標:北緯34°50',東經119°07' 面積1408平方千米 2004年底,總人口107.09萬人 地理 東濱黃海的海州灣,海岸線長62.5公里,北臨山東省日照市和臨沂市,西臨江蘇省徐州市,南靠連雲港市區。最高點為著名的革命教育聖地抗日山。人口 舊石器時代,贛榆就有原始人居住。西漢天始元年(公元1年)至清宣統二年(1910年)的1909年間,人口從2萬餘人增至36萬餘人。漢代至元人口西漢元始二年(公元2年),琅琊郡轄贛榆等51縣,共228960戶,1079100人。南北朝宋大明八年(464)時,東海郡轄贛榆等2縣,共2411戶,13941人。唐天寶元年(742),東海郡轄懷仁等4縣,共28549戶,184009人。元至元二十七年(1290),淮安路轄贛榆等12縣,共91022戶,547377人。 明朝人口明代贛榆人口增長緩慢,可考數據從景泰三年(1452)的7138戶、55484人到天啟四年(1624)的6923戶、81111人。 清朝到民國年間人口清朝疏於人口統計,從順治元年(1644)的15221個男丁到宣統二年(1910)的364989總人口。民國時國家動亂,民國28年日本侵略軍占據贛榆半壁江山,人口無法統計。民國元年(1912)共有462888人,民國33年(1949)共有405656人。 建國後的人口1990年全縣共有247730戶,951016人,比1949年人口數增長了109.35%,年增長1.82%。從1977年開始,非農業人口比例增大。第一次人口普查(1953.7.1),全縣共484243人;第二次人口普查(1964.7.1),全縣共588729人;第三次人口普查(1982.7.1),全縣共794893人;第四次人口普查(1990.7.1),全縣共947520人;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尚不知;2004年底,總人口107.09萬人。 行政區劃目前的行政區劃【2004年底】轄18個鎮。青口鎮 92.80平方公里,人口165024人;柘汪鎮 72.30平方公里,人口51650人;石橋鎮 73.43平方公里,人口60429人;金山鎮 70.00平方公里,人口47420人;黑林鎮 87.98平方公里,人口42766人;厲庄鎮 61.30平方公里,人口34179人;海頭鎮 79.00平方公里,人口79739人;塔山鎮 84.98平方公里,人口65236人;贛馬鎮 84.30平方公里,人口82820人;班庄鎮 90.48平方公里,人口55710人;城頭鎮 66.70平方公里,人口48511人;門河鎮 48.54平方公里,人口35724人;城西鎮 45.27平方公里,人口45299人;歡墩鎮 79.00平方公里,人口38816人;宋庄鎮 31.20平方公里,人口26260人;沙河鎮 131.56平方公里,人口114645人;墩尚鎮 47.44平方公里,人口37749人;羅陽鎮 37.33平方公里,人口35609人。此處鄉鎮面積人口為2004年統計數據。歷史建置贛榆縣城,舊石器時代已有人居住。夏、商屬東夷,周屬莒、祝其2國。秦已有贛榆地名。漢樹贛榆、祝其、利城3縣,南北朝置為懷仁縣,隋、唐、宋因之,金大定七年(1667)復名贛榆縣,元、明、清、民初無變。民國34年(1945)曾改名竹庭縣,1950年復名贛榆縣至今。基層政權,金、元置鎮、鄉;明置4鄉,15社,56里;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並為30鎮;宣統二年(1910)合為8區,大稱市,小稱鄉;民國23年(1934)編為8區,122鄉鎮,836保。民國31年初,撤銷鄉,村直隸於區,全縣置為12個區。建國初年,區劃無變。1951年5月,改以序號名區。1956年2月,調整為8區,1鎮,66鄉。1957年8月始撤區並鄉,至1958年4月,置為24鄉、1鎮,389個農業合作社。同年9月,實行政社合一,全縣建為25個人民公社,152個生產大隊,1160個生產小隊。1962年,劃小各人民公社的基本核算單位,全縣置29個人民公社,1個公社級帶隊水庫管理處,715個生產大隊,3016個生產隊。1983年7月,各人民公社一律改為鄉,生產大隊改為村,生產隊改為村民小組。1990年,全縣共置10鎮、19鄉、一個鄉級水庫管理處,761個村民委員會、4個工區、8個居民委員會,3267個村民小組。20世紀90年代末,逐漸改鄉為鎮,目前全縣共18個鎮,1個園藝場(沙河子園藝場),1個鹽場(青口鹽場),1個海洋經濟開發區(江蘇省贛榆海洋經濟開發區)。 自然環境贛榆縣地處中國一級大地構造單元秦嶺褶皺系武當——大別隆起的東延部分蘇膠隆起帶上。境內地貌,西、北部為低山丘陵區,高程在35米以上,最高364.4米;東瀕海州灣,海岸線長47公里,沿海海積平原高程0.5~3米;過渡帶為隴崗窪地和河湖堆積平原。全縣有山37座、嶺61座、河18條,總面積1402.5平方公里。土壤有棕壤、砂礓黑土、潮土、鹽土4類9亞類16屬33種。植被屬溫帶落葉闊葉林區南端,以人為植被為主,自然落葉闊葉林、常綠針葉林為輔。植物有169科657屬1062種;動物有16綱,以水生動物與家畜禽為主。礦產以非金屬礦產為主,花崗石、大理石、蛇紋石、瓷石、硅石、榴輝岩、黃砂、礦泉水儲量豐富。氣候屬暖溫帶季風氣候,春(3~5月)、夏(6~8月)、秋(9~11月)、冬(12~2月)四季分明。夏季屬海洋性氣候,冬季帶有大陸性氣候特徵。全年多風,以偏東風為主。自然災害洪災 澇災 潮災洪災民國29年至1964年有15年受災,幾率為60%,平均每次受災農田面積24.52萬畝。建國後經過整治,情況好轉。澇災贛榆地區澇災多發生於夏至到處暑之間。潮災潮災有三:海水內浸,潮水倒灌,大潮上岸。旱災贛榆縣一般年降水量小於蒸發量,加之降水集中,造成大量徑流流失,乾旱幾率很高。地震清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1668年7月25日),郯廬斷裂帶發生8.5級地震,震中距贛榆縣十幾公里。贛榆縣地震烈度10級,縣城內僅大成殿未倒。之後發生有感地震17次、1975~1984年間,發生0.5~1.7級無感小震5次。 歷史贛榆在秦代即建制為縣。春秋時期,孔子相魯會齊候於夾谷山,至今仍有孔子登臨處、子貢曬書台等遺跡。中國東渡日本第一位使者秦代方士徐福由贛榆登船向日本進發。沿革贛榆縣地夏以前屬九夷,商屬人(夷)方,西周歸莒、祝其2國,春秋屬莒、郯,周貞定王元年(前468)歸越,安王二十三年(前379)越都遷吳後,為齊、楚2國爭奪,唯強都者所有。贛榆地名始於秦(或作「贛揄」),當已置縣,隸琅琊郡。前漢在境內置3縣,贛榆縣治今鹽倉城,屬琅琊郡;祝其縣治今古城,利城縣治今利城,同屬東海郡。平帝元始元年(公元元年),以贛榆縣2000戶為扶德侯馬宮食邑,縣治徙郁洲。新莽時宮死國除地還於縣,仍治郁洲。後漢章帝建初五年(80)歸東海國。獻帝建安三年(198)廢贛揄縣而升利城為郡,三國魏文帝黃初六年(225)利城郡廢為縣。晉武帝太康元年(208)復置贛榆縣,治艾不城,與祝其、利城同屬東海郡。東晉時縣為南北交爭之地,歸屬不定,至安帝義熙五年(409)復屬晉。南北朝初屬劉宋,明帝泰始五年(469)縣北部歸魏,義塘戍以南仍屬劉宋,泰始六年(470)於贛榆縣僑置青、冀2州。蕭梁武帝中大通二年(530)於今縣地置懷仁縣,隸南北2青州。東魏孝靜帝武定七年(549)歸魏,置義塘(郭下)、歸義、懷仁3縣屬南青州義塘郡;上鮮(郭下)、洛要2縣屬海州武陵郡;贛榆(郭下)、安流、廣饒、下密4縣屬海州東海郡。隋文帝開皇三年(583),廢武陵、義塘2郡,以上鮮、洛要、歸義、義塘4縣入懷仁縣,隸海州。唐高祖武德四年(621)置新樂,懷仁、利城、祝其等9縣隸海州,東海、青山、石城、贛榆4縣隸環州。六年,省新樂人祝其。八年省祝其、利城入懷仁,廢環州,以屬縣入東海。唐末藩鎮割據,海州屬兗鄆青密節度,昭宗光化二年(899)歸准南。五代屬南唐,周世宗顯德五年(958)入於周。宋代懷仁屬准南東路海州,高宗建炎四年(1130)入於金,世宗大定七年(1167)改懷仁為贛榆。元改海州為淮安路海寧州,贛榆屬之。明洪武元年(1368)海寧州復名海州,領贛榆縣,屬直隸准安府。清初贛榆縣隸江南省淮安府,世宗雍正二年(1724)升海州為直隸州,贛榆隸之。民國元年(1912)廢直隸州,贛榆縣屬江蘇省,民國23年屬東海專署。民國28年侵華日軍置贛榆縣偽政府隸偽淮海特別區(後改為省)。民國29年11月30日,贛榆縣抗日民主政府成立,隸山東省濱海專署。次年1月,國民黨贛榆縣政府流亡外地,不久解體,民國33年12月在新浦重新成立。民國34年1月,割贛榆、莒南、日照3縣邊區置蘆山縣。9月,日本投降,偽縣政府解體;贛榆縣抗日民主政府進駐青口鎮,自此作為縣治;蘆山縣撤消,屬區歸還原建制。11月26日,贛榆縣改名竹庭縣。民國36年2月,國民黨贛榆縣政府移駐墩尚鎮,次年6月14日流亡新浦,11月7日解體。1950年10月,濱海專署改稱臨沂專署,竹庭縣復名贛榆,仍隸之。1953年1月贛榆縣劃歸江蘇省,隸徐州專區,1983年3月改隸連雲港市至今。 軍事 4.2.1 周至清歷代兵事贛榆地區位於中原要道,素來為兵家必爭之地,周至清間,共發生大型戰役18次。4.2.2 民國時軍事民國元年(1912年)1月8日,土匪佔領贛榆城;民國18年夏,大刀會圍攻大沙河鎮;民國21年6月26日,土匪血洗范家官莊;民國23年4月2日,劉黑七匪軍洗劫贛榆城;民國24年7月,江蘇、山東兩省保安部隊會剿土匪民國26年(1937)至民國29年,國共合作,共同對抗侵略贛榆的日本飛機及路面部隊民國29年,董毓佩反共政權覆滅民國29年,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八路軍一一五師教導二旅發動青口戰役民國30年~31年,發動五次反日偽軍「治安強化運動」民國32年,小沙東海戰民國32年11月初,濱海軍區發動贛榆戰役,此次戰役取得輝煌勝利,並被撰文於次日《延安日報》頭版頭條發表民國28年~33年,反日偽軍「偽化」、「突擊」民國28年~34年,海岸線爭奪戰民國34年,山東解放軍二師和獨立三旅發動全面反擊,贛榆縣全境解放 著名人物徐福裴天佑劉守良倪長犀 教育 4.4.1 歷史上的教育贛榆縣懷仁書院重建於清乾隆六十年(1795),光緒二十五年(1899)改為縣高等小學堂贛榆縣選青書院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募建,光緒二十五年(1899)改為縣初等小學堂贛榆縣溯沂書院清光緒十三年(1887)建立,民國元年改為太和市第一國民小學4.4.2 當前的教育4.4.2.1 幼兒園主要幼兒園有:贛榆縣實驗幼兒園前身為贛榆縣直屬機關幼兒園(1959年建立),2001年後陸續建立分園,現共有三個校區贛榆縣海頭鎮中心幼兒園1976年建立贛榆縣財貿幼兒園1979年建立,位於青口鎮4.4.2.2 小學主要小學有:贛榆縣實驗小學始建於民國37年,初名青口鎮隆嘉巷初級小學。1950年改成青口鎮西門里初級小學,1953年並入青口小學為二部,1959年改為贛榆縣師范學校附屬小學。1962年遷入停辦的贛榆師范學校校址,改為青口公社北門外小學,1972年改為贛榆縣教師進修學校附屬小學,1982年改為贛榆縣實驗小學,位於文化路。2000年左右擴建,將附近的青口第二中學校址並入。贛榆縣青口鎮中心小學始建於清光緒二十五年,稱青口官立初等小學堂,民國2年改稱青口區立第一國民學校,後經多次改名,於抗戰勝利後改為青口鎮中心小學。[[贛榆縣贛馬中心小學]清光緒二十五年建立 ,校址位於懷仁書院,原名贛榆縣官立高等小學堂4.4.2.3 中學主要中學有:江蘇省贛榆高級中學建於民國12年,原名贛榆縣立初級中學,校址在城裡(現贛馬鎮)懷仁書院,民國16年停辦,民國27年重辦,民國28年因縣城被日軍佔領而停辦,民國32年,偽政府在青口鎮重辦,抗戰勝利前夕停辦。1952年,縣人民政府在青口鎮重建贛榆縣初級中學。1958年增設高中班,改名贛榆縣中學,位於黃海路。2000年高中初中分離,初中部稱贛榆縣實驗中學,位於原址,高中部稱江蘇省贛榆高級中學,在環城北路建立新校區。江蘇省贛榆高級中學是國家示範高中、江蘇省首批四星級高中,簡稱「省贛中」,到2006年已經是高考本一、本二上線數、上線率、高分段人數、學科優分率和綜合評估連續8年高居連雲港市首位,實現了「八連冠」。在全省具有相當的影響力。 江蘇省贛榆高級中學網址贛榆縣實驗中學贛榆縣實驗中學自分離後位於原址,其歷史從2000年算起。2002年,全縣受「教育產業化」影響,包括實驗中學在內的很多優秀學校被以極低的價格出售,贛榆縣實驗中學原址被另用建立贛榆縣外國語學校,贛榆縣實驗中學改在黃海路較偏遠處另建校園。2004年,贛榆縣4家被出售的學校的教師開始罷課事件,因為私營學校使其養老等利益收到損害,罷課維持了3天,省領導下批示:除外國語學校外其餘「私營」學校收為國有。贛榆縣實驗中學中考成績穩定,逐漸成為全縣最優初中。贛榆縣外國語學校贛榆縣的私營學校,目前成績略次於實驗中學,並有下降之勢。贛榆縣城頭高級中學贛榆縣厲庄高級中學 4.4.2.4 其他教育贛榆縣職業技術學校贛榆縣商業學校連雲港廣播電視大學贛榆縣分校等等 旅遊海州灣旅遊度假區 被譽為「江蘇北戴河」抗日山 革命教育基地 特產板栗花生山楂對蝦紫菜
B. 江蘇省贛榆縣有多少村鎮啊
全縣轄18個鎮、2個省級開發區,424個行政村,110.34萬人口,47萬勞動力,87萬畝耕地,總面積1363平方公里,境內沿海、平原、山區各佔三分之一。贛榆縣所轄18個鎮:青口鎮、柘汪鎮、石橋鎮、金山鎮、黑林鎮、厲庄鎮、海頭鎮、塔山鎮、贛馬鎮、班庄鎮、城頭鎮、門河鎮、城西鎮、歡墩鎮、宋庄鎮、沙河鎮、墩尚鎮、羅陽鎮;省贛榆經濟開發區、省贛榆海洋經濟開發區、1個園藝場(沙河子園藝場)。縣城在青口鎮。
C. 贛榆這個縣城怎麼樣房價多少空氣好嗎環境優美嗎有沒有玩的地方海水干凈嗎
縣城不算大,房價3-4K,空氣質量不錯,整體環境還湊合,玩的地方不多,要玩到市區,海水干凈程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