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人口概況 » 洞口高沙縣有多少人口

洞口高沙縣有多少人口

發布時間: 2023-05-31 04:24:50

❶ 高沙是什麼地方啊

高沙鎮古稱高沙市,地處湖南省邵陽市西部,距洞口正困縣城16公里,蓼水河(又名高嫌態沙河,為資江重要支流)橫貫東西,滬昆高速公路(G60)、洞新高速公路(為規劃的張家界至桂林旅遊高速公路的一段)和竹城高等級公路穿境而過,交通便利。高沙是邵陽市最大建制鎮,名列全國1887個重點中心鎮(湖南省98個,邵陽市10個:城步縣儒林鎮,洞口縣洞口鎮、高沙鎮、隆回縣桃洪鎮、六都寨鎮,邵東縣兩市鎮,邵陽縣塘渡口鎮,綏寧縣長鋪鎮,新寧縣金石鎮,新邵縣釀溪鎮)。高沙處於張家界——懷化——崀山——桂林這一西南旅遊圈的中心位置,有著豐富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2008年被正式授予「湖南省歷史文化名鎮」稱號,有觀瀾書院、蓼湄中學、雲峰塔、樾蔭亭、水南橋、曾氏宗祠、黃埔軍校培訓基地遺址、牛江明代古村落等古跡名勝。以省政協委員、高沙鎮商會會長、高沙增光慈善協會會長曾傳國牽頭的曾氏族人利用曾八支祠擴建的高沙文史博物館,已建成全省首家最大規模的民間綜合性博物館,館內收集石刻藝術作品200多件,許多海內外知名人士題辭贈字。
全鎮總面積16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80767畝,水田9300畝,林地34000畝。轄63個村6個居委會,總人口12.6萬多,其中農業人口83140人,城鎮人口43537人。
高沙歷史悠久,秦漢時建街,唐宋時稱市,明清時臻於鼎盛,迄今有1300餘年歷史,歷為湘西南最重要的農副產品集散地之一,素有「小南京」美稱。改革開放以來,高沙鎮的工業、農業、城鎮建設和其它社會各項事業都有了長足發展。工業形成了以奶糖生產,肉食加工、水泥建材和機械製造為主的四大支柱產業。盛產稻穀、生豬、柑桔、鮮魚,全鎮糧食總產量686650噸,生豬年出欄31萬頭,稻田改制漁塘3200畝,年產鮮魚3000餘噸,柑桔年產量7600噸。
高沙城區面積4.5平方公里,城區人口3.8萬人,城區道路、通訊、電力、供排水等基礎設施齊全。被國家建設部定為「全國小城鎮建設試點鎮」、「湖南省省級經濟開發區」。全鎮社會經濟綜合實力進入全省十強。
工業方面:湘南機械廠、傻牛食品廠、洞天、為百、蓼水水泥廠等企業;
商業方面:李寧、安踏、特步、匹克等運動品牌也已經在鎮內安家落戶;城鎮中心有三家頗具規模的超市,分別為:家和購物廣場,興旺超市和鑫源超市
教育:
洞口三中(高中,湖南省省級重點中學,原名蓼湄中學,始建於1905年,湘西南名校,近代有「東蓼湄,西洞庭」之說)
高沙鎮中學,太平中學、馬安中學、洪茂中學、南泥中學(初中)
高沙鎮中心小學,柳林完全小學,巴水小學......(小學)
附錄高沙八景和石堰八景
高沙八景
馬嶺回雲:距市五里許,山氣溟濛則天必雨,人以是占晴雨,上有石似棋枰。俗呼仙人石。
洪灘浴鵣:文禽,尾似船馳,性食短狐,在山中復無毒氣,其宿若有敕,多出江南,此地最少,故以志景,灘在楊公橋。(在青元村內,馬嶺就是雲蔭寨)
石井浮香:在楊公橋夾流之中,其形若石臼,時有香氣氤氳。
蓮寺禁鍾:庵在市後,先有鍾聲,相傳擊之多火災,故禁。
石祖懸燈:明萬曆時,近市龍頭村突有怪石直立如人狀,夜炯炯若星懸,光亘數里,丙夜愈熾。鄉耆老鐫元帝像,舁石市奉大土庵,屢著靈異。(木山村內的龍頭石)
洄瀾涌月:在祖師橋下,秋氣澄清,敘拖碧練,月輪洄轉,與波上下。今觀瀾以觀瀾名因此。
滄浪擊磬:距市三里處,名鍾滄寺,寺前面江水,水流潺潺,擊磬應之餘韻,互相繚繞,月夜測聽,使人意靜。
沙潭躍鯉:在半山廟下,時有大鯉泳游水面,漁者不能網獲,驚為神魚。(在何處有爭議。一說在水南橋的沙堤,一說在南泥半山村半山,相傳半山是大水沖掉一邊後而得舉者念名。沖掉後便形成深潭和沙灘,有個被稱為「員外」的就深潭大養其魚,別人抓魚不著,「員外」去了,大鯉魚就跳上沙灘來。)
《武岡州志》在高沙八景後刊有「石堰八景」,其中一景「滄浪涌月」與「滄浪擊磬」是同一個地方,其他七景分別名「鬥牛煙雨」、「天螺曬靨」、「楊柳春色」、「雙水洄瀾」、「石灣垂釣」(以上在文峰、雙鳳、石堰三村之內)、「五將拜台」、「若溪晚鍾」(以上在魚塘、峙山兩村之內)。

❷ 洞口縣各鎮人口排名

根據公開資料,洞口縣各鎮人口排絕敗名如下:
1. 高沙鎮:106099人。
2. 黃橋鎮:86548人。
3. 洞口鎮:85479人。
4. 石江鎮:80854人。
5. 竹市鎮:74538人。
6. 山門鎮:51992人。
7. 毓蘭鎮:44593人。
8. 花園鎮:30883人。
9. 石柱鄉:25552人。
10. 醪田鎮:24180人。
11. 岩山鄉:23014人。
12. 楊林鄉:22002人。
13. 花古鄉:仔返21436人。
14. 水東鄉:19491人。
15. 月溪鄉:14961人。
以念宏飢上信息排名可能會因時間、數據來源等因素而有所差異,僅供參考。

❸ 洞口縣有幾個鄉鎮有沒有人知道啊

截至2018年3月,洞口縣轄10個鎮、12個鄉(包括洞扮3個民族鄉)。輪枝分別為:洞口鎮、江口鎮、毓蘭鎮、高沙鎮、竹市鎮、石江鎮、黃橋鎮、山門鎮、醪田鎮、花園鎮、花古鄉、古樓鄉、長塘瑤族鄉、羅溪瑤族鄉、月溪鄉、渣坪鄉、岩山鄉、楊林鄉、水東鄉、石柱鄉、桐山鄉、大屋臘顫敏瑤族鄉。

洞口縣隸屬於湖南省邵陽市,位於湖南西南部,雪峰山東麓,資水上游,歷史上曾是「西控雲貴,東制長衡」的軍事要地。全縣區域面積2200平方公里,轄22個鄉鎮、1個管理區,566個行政村、25個社區,總人口86萬。有「中國綠色名縣」、「中國宗祠文化之都」、「蔡鍔將軍故里」、「中國楹聯文化縣」、「中國雪峰蜜桔之鄉」的美譽。全縣森林覆蓋率達百分之66.8,系全國生態建設示範縣、湖南省重點林區縣。巍巍雪峰山、悠悠平溪水和羅溪森林公園、回龍洲、伏龍洲、文昌塔、沿江風光帶等組成了一幅迷人的山水畫卷。

❹ 湖南省洞口縣高沙鎮的歷史

高沙鎮簡介

●名稱來歷

地處雪峰山麓蓼水沖積平原之上,古時蓼水溢洪改道,去雪峰山向北8公里處地勢趨於平緩,四野開闊,泥砂堆積,地勢增高,山環水抱,天然形勝之區,物產豐富,遂成膏腴之地,高沙因此得名。

●地理位置

地處湘中偏西南,邵陽市西部,東接本縣黃橋鎮、石江鎮、武岡市馬坪鄉,北鄰本縣竹市鎮、洞口鎮、花古鄉,南與武岡市的荊竹鎮、灣頭橋鎮接壤,西至本縣又蘭鎮、花園鎮,與縣城洞口鎮相距16公里。

高沙鎮人民 *** 駐高沙鎮蓼湄社區。

電話區號:0739,郵政編碼:422312。

●政區沿革

在秦漢有集墟,唐代立市,宋、元、明、清時代日益繁華,清乾隆25年(1760年)武岡州在簡毀高沙設分州衙門,管轄今洞口全境,清道光25年(1845年)又設千總駐軍於此,成為軍事要塞。

1952年2月24日,經中央人民 *** 政務院批准,將原武岡縣北部的七、八、九、十、十一區及三區的一部分劃出,於同年4月1日建立洞口縣,高沙區歸洞口縣管轄,1995年撤區並鄉,將原高沙區所轄高沙鎮、茶鋪鄉、南泥鄉、馬鞍鄉、洪茂鄉合並成新高沙鎮。

●政區劃分

2011年末,轄4個社區63個行政村,共936村居民小組。

●人口面積

2011年末,轄區總人口12.6萬人,其中城攔薯備鎮常住人口4.5萬人,流動人口0.3萬人。

總人口中,男性6.6萬人,佔52%;女性6萬人,佔48%。

2011年人口出生率10.7‰,人口死亡率3‰,人口自然增長率7.7‰。

總面積163平方公里,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773人。

●地形地貌

屬丘陵地形,平均海拔280米,最高點的黃茅嶺海拔452.8米。

●氣候

屬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年平均氣溫17.5℃,年降水量 1400毫米,無霜期300天。

年平均日照時間為1347.3-1615.3小時,年總輻射量98.69-107.96千卡/平方厘米。

年平均降水量有1000-3000毫米,年平均降雨日數為161.1天,降雨量集中在每年4月至6月,5月最多。

●自然災害

主要自然災害有洪澇、冰凍、乾旱等。

洪澇災害主要發生在4-7月。

冰凍最嚴重的一次發生在2008年1月,手冊對工農業生產及交通、通訊等都造成了較大損失,直接經濟損失達2.4億元。

由於地處衡邵乾旱走廊帶,2011年發大旱,損失達1.5億元。

● 水文

境內河道蓼水河屬資江水系,發源於綏寧縣七坡山,流經武陽、李熙橋、紅岩,洞口縣花園、高沙鎮等鄉鎮。

在洞口縣高沙鎮雙豐村雙江口匯入赧水(左岸)。

蓼水河全長97公里,流域面積1141平方公里,河流平均坡降2.32‰。

❺ 高沙鎮的其他資料

湘黔古道
湘黔古道是一條曾經東連寶慶、衡陽、長沙,西接洪江、芷江,一直延伸至貴州的古老商道。它橫亘山川,連綿千里。在公路、鐵路等近代交通方式出現以前,「上控雲貴,下制纖派長衡」,洞口、溪寶瑤以特有的地理位置扼守著這條古道要沖。隨著近代交通給溪寶瑤帶來的邊緣化,往日商賈穿梭的繁華已經不現,那「駝鈴叮咚」或「馬蹄聲碎」的歲月已經不再,由繁華而衍生的搶劫、殺戮等丑惡也成為過去的傳說。
據考,湘黔古驛道興於西漢,至明、清更臻完備。驛道一干線三支線自東向西穿過洞口全境,自長沙府至寶慶府,寶慶設資陽驛(今稱驛傳街)。自資陽驛西行,經楓林鋪、長陽鋪、岩口鋪、紫陽鋪(設驛站)、入洞口龍潭鋪、黃橋鋪(設驛站)、過荊竹鋪、石羊鋪、至武岡州。再分兩路:南行過城步至廣西興安;西行過綏寧去貴州開泰。此為湖南通廣西、貴州的干線。資陽驛稱此為西線(又稱大西路)。自龍潭鋪起,經石下江(設驛站)、竹篙塘、木瓜橋、硤口關(今洞口塘設驛站)、入雪峰山、過千丘田(今古樓鄉)、越曝木隘(今古樓相山村境)、絲茅界(今月溪鄉白羊村)、涼山界、宗溪、寶瑤(設驛站)、仙人橋、去沅州府(今洪江古商城),此乃小西線(又稱支線)之一,是湖南通雲、貴、川的主要通道,稱「煙銀特道」。又從龍潭鋪起,過曬龍灘、至高沙市(設驛站)、過水南橋、新店、任家渡、蓼溪關(今花園鎮)、入綏寧紅岩,亦是小西線之一。另從長陽鋪起,過灘頭、師公井、和尚橋(今荷香橋鎮)、水西橋、入樹林里(今石江樹林)、經水東橋、黃家橋(今山門鎮設驛站)、越馬頸骨、椒林界、望鄉山、茅塘界、入漵浦,同屬小西線之一。
曾八支祠——湖南規模最大的宗祠文化博物館 曾八支祠位於洞口縣高沙鎮東郊1公里的紅鵝村,始建於清乾隆七年(1742),同治七年(1868)至十三年(1873)復修。平面為長方形,沿中軸線對
稱布局,座東朝西,磚木結構,前後五進,依次為門樓、閣樓、前廳、過廊、中(禮)堂、寢堂、宗聖閣,兩側分別為鍾鼓樓毀臘賀、篤親堂、守約齋、走馬樓廂房等,其布局精巧,結構謹嚴、形制獨特、規模宏大,是湖南乃至全國迄今規模最大的宗祠古建築之一。從2000年起,在對曾氏宗祠進行全面維修的同時,又將其辟為「高沙文史博物館」,它已成為省級歷史文化名鎮——高沙鎮的名片,是一座集古宗祠建築群、革命紀念舊址設施群和地方文史收集展示機構於一體的大型民間博物館,具有豐富的歷史信息,深厚的文化內涵,廣闊的發展前景和文化旅遊觀賞價值。
1、規模龐大的古建院落
曾八支祠佔地13000㎡,建築面積4260㎡,是一般宗祠建築的二至三倍;兩座閣樓前後輝映,雄偉壯觀;五進正屋,中設過亭與四周出廊、門洞回環連通,如同迷宮,布局奇特。該祠保留了清乾隆早期的建築風格,規制謹嚴,莊重典雅,是存世不多的江南古宗祠的典範之作;該祠建造規模之大,文物收藏之多與結構布局之奇,洵為國內所罕見,為研究古代宗法制度、建築工藝和民風民俗提供了極為重要的實物例證。
2、宗聖孝文化的傳承基地
曾氏先祖曾參是孔子的得意門生,被後世尊為「宗聖」。曾氏宗祠宗聖閣主要供奉曾子牌位及「宗聖遺像」石碑。曾子得孔子一貫真傳,以孝行著,皇封「宗聖」,閣因此而得名。原閣建造宏麗,為江南曾氏宗祠所獨有,與山東曾子故里宗聖廟相媲美,古稱北廟南閣,馳名遐邇。閣前有空坪,青磚墁地,苔蘚蒼蒼,拾級而上,步入宗聖閣,閣高三層,五開間,通面闊22米,進深三間11米,通高17.56米,前出廊,底層正殿三間聯通,正中供奉曾子塑像,冕旒袍笏,端坐在神龕之上,上方高懸雍正帝御題「道傳一貫」金匾,一如山東曾廟之制;左右兩明間刻有歷朝封贈敕旨二十八幅,皆以樟木刻成,通體九龍盤繞;兩側牆面各立四塊巨型石碑,分刻曾子著述《大學》與《孝經》,邊框飾以春秋時代車馬圖案;宏敞壯觀的殿堂在眾多的匾聯輝映之下,更加顯得氣象堂皇。大廳左右均設樓梯通往二樓,自邊門入大廳,三通間。正中石雕基座上立「宗聖遺像」石碑,系孔子高足局盯曾參真容,原石碑立於山東省嘉祥縣宗聖廟內,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由曾子六十世孫、石堰曾氏後裔福建寧德知縣曾順溫摹歸,刻立奉祀於宗聖閣。1952年,族人為避免毀壞而埋入菜地,1998年重新出土,圖文無損。曾子便服坐姿,神態安祥,造型古樸,線條婉約;上刻唐玄宗御制像贊,韻語8句32字,篆法高古;下方刻曾順溫跋語,縷述摹刻原委甚詳。據文獻披露與實地考證,山東嘉祥宗聖廟之「宗聖遺像」原物毀於文革,故八支祠所存「宗聖遺像」現為海內孤品,珍同拱璧。遺像兩側,分別刻立唐玄宗御制贊語與乾隆帝御制詩碑二通,上方飾以垂花落罩,與左右鏤雕隔扇連成一體,倍顯庄嚴華貴。四周牆面懸掛《聖跡圖》三十六幅,為宗聖曾子生平事績浮雕圖案;左右展櫃分別陳列唐玄宗手書隸體《石台孝經》長卷與《中國孝道衍傳體系與代表人物》長卷,神龕對面為巨幅國畫《侍坐圖》,再現孔子與曾皙等門生講學問答於沂水春風之間的著名故事,整個大廳琳琅滿目,散發出莊重典雅的文化氣息。再沿二樓明間後面之樓梯登三樓,仍為三開間大廳,正中設神龕,供奉曾子之父母萊蕪侯曾皙與上官氏,曾子之妻公羊氏配享於側。左右側牆面堪中國孝文化歷史名人:文公韓愈、江都相董仲舒、亞聖孟子、述聖子思、宗聖曾子、文定公曾鞏、伊川先生程頣、文公朱熹、文成公王守仁、文正公曾國藩等大型浮雕圖像,形貌畢肖,栩栩如生。神龕對面懸掛曾氏源流圖表與「石堰八景圖」;廳中展櫃陳列石堰曾氏歷屆修譜文獻和辦學辦館資料,史實詳盡,脈絡粲然。三樓建迴廊,四周設欄桿,放眼遠眺,四方風物盡收眼底。
閣之左右各有兩層木結構走馬樓廂房,四開間,前後出廊,通闊16.8米,通深14米,舊時左為「孝義宦紳祠」,右為「懿貞節烈祠」。抗戰時期,戰時第三後方醫院駐此。現擬將其維修,建為「二十四孝群雕館」,將中國古代著名的二十四個孝子的故事場景真實地展現在觀眾面前,以鮮活直觀、震憾心靈的藝術形象來詮釋中華孝道的典範事例。
3、豐富的宗祠文化藏品
該館的石刻、木雕、泥塑、彩繪種類繁多,工藝精湛,特別是收藏了一批彌足珍貴的宗祠牌樓石門,在高沙鎮內及其附近的宗祠,凡是主體建築被毀,已無力復修者,其牌樓石門雕刻,都被收藏到了該祠之內。同時,還收藏了大量與宗祠相關的文史遺物,堪稱民間收藏的瑰寶。如清乾隆年間刻立的「宗聖遺像」已為海內孤品;曾國藩祖孫三代所題刻的匾額薈萃一堂,世所罕見;拓片起迄年代跨越唐代至民國,內容囊括政治、軍事、經濟、文化、教育、宗教、交通、民俗等各個社會層面,書寫作者包括民國總統徐世昌、國民政府主席蔣中正、行政院長譚延闓,監察院長於右任、湖南省政府主席趙恆惕等歷史名人與近代學者,此外,尚有與拓片相關聯的大量考據資料,均具有極高的歷史價值、藝術價值和學術價值,已引起世人的廣泛矚目,尤為專家學者所青睞。
4、石刻楹聯的寶庫
高沙曾氏宗祠,不僅其牌樓立柱、大門、側門外等均有石刻楹聯,而且在祠內還收藏了其它宗祠或名勝的石刻楹聯多幅,這是將高沙鎮內及其附近已被毀壞又無力復修的宗祠或名勝的石牌樓搬遷到曾氏宗祠之內,作為館藏品,使之得到更好的保護與傳承。這些石刻楹聯近30幅,其辭句功於用典,寓意深刻,對仗工整;書法字體規范,筆力遒勁,刻工刀法圓潤,深淺得當。這些石刻楹聯充滿了人文氣息和藝術魅力,凸顯出儒孝文化與書法石刻藝術相得益彰之美,與歷史文化名鎮融為全體的高雅格調,具有極強的觀賞價值與感染力。
5、抗日救國的軍校和醫院舊址
1938年,黃埔軍校第二分校第十六期一個總隊,第十七期二個總隊與第十八期一個總隊以及戰時第三後方醫院設在曾八支祠,歷時七年,在此培訓了大量的軍政人才,至今宗祠內留存有抗戰紀念碑、總理訓教、委員長訓條及佩劍、刺刀、標語、紀念碑、操場、旗桿桅子石、刀劍紀念物,是進行革命傳統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最珍貴、最生動的歷史教材。
6、珍藏地方史料與實物的民間博物館
曾八支祠開辟為「高沙文史博物館」之後,不囿於一姓一府的狹隘宗族觀念,而是致力於地方文化遺產的保護,這些文物保護的志願者嘔心瀝血,無私奉獻,歷時十二年,籌資300餘萬元,先後籌建「石刻藝術館」、「書畫藝術館」、「拓片藝術館」和「高沙史志館」,免費面向公眾開放,取得良好的社會效益。現正在傾力打造湖南首家「中國孝文化博物館」,理念新穎,特色彰顯。綜觀該館「以文物保護立足,靠旅遊產業發展」的工作思路和十數年如一日的工作歷程,其保護文化遺產的覺悟之早、熱情之高、力度之大與效果之佳,是湖南文博界的一個先進典型。
高沙文化:打漁鼓
又稱「唱道情」,起源於唐代,以唱為主,說唱結合。一般不用伴奏樂器,由一人手持兩尺長的漁鼓筒和小鑼進行表演,曾流行於高沙、花園一帶,有影響的藝人有鄧新開,曾紀棣、盧德許等人。演唱內容多為歷史故事、俠義故事和民間傳說。新中國建立後繼續流傳,但內容有了創新,主要表現新人新事新風尚。20世紀50年代和60年代是洞口漁鼓藝術發展的鼎盛時期。1953年鄧新開參加「邵陽地區首屆民間藝術會演」後,選為邵陽地區代表隊成員赴長沙參加「湖南省第一屆民間藝術觀摩會演」。1956年曾紀棣、王煥祥、張長鼎、楊教菊等參加「邵陽專區群眾藝術會演」,演出的節目有「誇咱老書記」、《半江河畔戰歌揚》、「模範夫妻誰不誇」等歌唱新人新事新風尚的節目,深受好評。20世紀70年代和80年代,高沙群眾活動中漁鼓節目還偶有所見,現已基本失傳。因此,加大對高沙民間傳統文化的搜集整理和搶救保護工作已勢在必行。
瀕臨消亡的高沙瓦罐
高沙瓦罐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先前的瓦罐有仙雞窯、冷水窯等20多家,鼎盛時期有工匠500多人,目前工匠才十幾人,手工技術正面臨消亡。10月19日,我們來到洞口縣高沙鎮洪茂村時,天色已晚。今年49歲的向乾燈和44歲的向乾明兄弟正屋裡屋外地忙碌著。「這些天正在趕制一批貨,所以還得加班加點。」向乾燈微微抬頭笑著說。只見他熟練地從旁邊的黃泥中摳出一小塊放在軸承上,然後快速轉動軸承,手游離在黃泥上。3分鍾後,一個滑潤的瓦罐坯呈現在眼前。記者按照向師傅的指點,嘗 ;試了一番,不僅沒成功,身上反倒濺滿了泥水,「看似輕松,這門技術是需要使暗勁的。所以女孩子一般不學這個。」向乾燈出生在一個瓦罐世家,從他的爺爺的爺爺那輩子起,就一邊種地一邊做瓦罐。向乾燈從會爬起就生活在黃泥堆里,製作瓦罐的每一道程序,他閉著眼睛都能做出來。向乾燈的父親向省修,今年86歲。六七十年代瓦罐很暢銷,還遠銷到外地。」向省修介紹說,那時候在家將瓦罐做好然後肩挑到廣西、貴陽、四川等地售賣,一出去就是一兩個月。以前村裡沒有自來水,村民家就買一兩個半人多高的大缸用來儲水。大缸、壇子、花盆這三樣東西比較好賣,也容易製作,向省修就是靠著這門手藝,把向乾燈兄弟撫養大的。制瓦罐所選取的黃土應是黃中帶白,這種黃土粘性好,燒制出來的瓦罐才不會裂開。」向乾燈一邊製作一邊說,製作瓦罐的過程簡單卻又富有情趣。其中燒制是最重要的一個程序,用柴燒制,需要1200℃的高溫,「我們唯一的秘訣就是用肉眼看」。現在有些手工制陶已被時尚的瓷器、木器、塑料製品所代替,村裡製作瓦罐的人越來越少,但是向乾燈在父親的要求下堅持下來。生產的陶器隨著時代的變遷融入那一代人的審美觀,祖輩的那幾代,需要的陶器是存水、存糧、存菜、存油,以素陶為主;到了向乾燈這一代人,需要的是花盆、花瓶、花碗,以釉陶為主。前是大而實用,後者小而美觀。面對銷售瓶頸,向氏兄弟不斷創新手藝。這是一個艱難的過程,要耐得住寂寞、頂得住誘惑。「我相信一分耕耘就會有一分收獲。」如今他們自己發明、製作的鳥哨遠銷到海外市場。2009年,向乾燈、向乾明兄弟倆參加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評比展示,最終市裡將高沙陶罐列為「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目前正在籌備申請「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稿源:邵陽日報 作者:劉小幸 艾哲]

❻ 邵陽市人口最多的十大鎮

邵陽市人口最多的十大鎮:洞口高沙鎮、邵東廉橋鎮、洞口三門鎮、新寧回龍寺鎮、邵陽五峰鋪鎮、隆回金石橋鎮、新邵坪敬姿芹上鎮、武岡鄧家冊談鋪鎮、城步西岩鎮、綏寧武陽鎮。邵陽市轄3個市轄區、7個縣(其中1個自治縣),代管2個縣級市。2022年被評為國家衛生城市。截至2022年11月,亮畢邵陽市常住人口為6563520人。

❼ 高沙鎮面積在湖南排第幾

洞舉銀空口縣高沙鎮面積153.21平方公里,在湖南省不算是大鎮,湖南省面積大的鎮基本正瞎都是山區,搏消但是高沙鎮人口有10幾萬,是個人口大鎮。

❽ 洞口縣城有多少常住人口

全縣總人口為858028人,常住人口為780884人,其中城鎮人口257770人,佔33.01%;鄉村人口523114人,佔66.99%。總人口中男性人口449444人,佔52.38%;女性人口408584人,佔47.22%。
洞口縣,隸屬於湖南省邵陽市,位於湖南省中部偏西南,東接隆回縣,南連武岡市、綏寧縣,西枕懷化市洪江市,北鄰漵浦縣。地勢西北山多嶺峻,中部地勢低平,東南丘岡棋布。東西長80.15千米,南北寬65.3千米,總面積2184.01平方千米。

❾ 邵陽市人口最多的十大鎮

洞口高沙鎮、邵東廉橋鎮等。邵陽市人數數據排行榜中,前十名包括洞口高沙鎮、邵東廉橋鎮、洞口三門鎮、新寧回龍寺鎮、邵陽五峰鋪鎮、隆回金石橋鎮、新邵閉冊坪上鎮、武岡鄧純飢家鋪鎮、城步西岩鎮、綏寧武陽鎮。邵陽市,又稱為寶轎褲宏慶,中華人民共和國湖南省下轄地級市,位於湖南省西南部。

熱點內容
馬路上汽車的噪音在多少分貝 發布:2023-08-31 22:08:23 瀏覽:1866
應孕棒多少錢一盒 發布:2023-08-31 22:08:21 瀏覽:1336
標准養老金一年能領多少錢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621
湖北通城接網線多少錢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1:59:51 瀏覽:1702
開隨車吊車多少錢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1:55:06 瀏覽:1465
京東付尾款怎麼知道前多少名 發布:2023-08-31 21:52:58 瀏覽:1787
在學校租鋪面一個月要多少錢 發布:2023-08-31 21:52:09 瀏覽:1923
2寸有多少厘米 發布:2023-08-31 21:50:34 瀏覽:1568
知道電壓如何算一小時多少電 發布:2023-08-31 21:46:20 瀏覽:1547
金手鐲54號圈周長是多少厘米 發布:2023-08-31 21:44:28 瀏覽:1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