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少美國華人想加入中國國籍
『壹』 獲得中國國籍的外國人有多少
根據全國第6次人口普查顯示,外國人入中國籍的一共約有12000多人,但大多是解放初期加入中國籍的國際友人及其後裔,還有二戰結束後的日本遺孤及其後裔。每年大約有7000個外國人想加入中國國籍
當然也有本身是華裔放棄外籍入中國國籍的,例如明星甄子丹和房祖名,以及女籃球運動員王岑靜,女排球運動員王亞辰等。
眾所周知,曾經的中國在各個方面的發展比較落後,很多高校的人才都會去國外留學,有的人留學完會回國效力,有的人卻留在了國外。如今,我國的實力逐漸強大,在軍事和經濟領域均走在了世界的前列。隨著我國實力的強大,越來越多的外國人來到中國後,喜歡上了中國並想加入中國國籍。
要取得中國國籍的條件是:
根據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法》第七條,外國人或無國籍人申請加入中國國籍須具備兩個前提:
一、是申請人須願意遵守中國憲法和法律;
二、是須出於本人自願。同時必備條件如下:
(一)申請人是中國人的近親屬;
(二)申請人定居在中國;
(三)有其他正當理由。若本人未滿18周歲,可由監護人或其他法定代理人代為辦理申請手續。在國內,可以向當地市、縣公安局申請;在國外,可向中國外交代表機關或領事機關申請。上述機關負責受理申請並審查申請人是否符合法律規定,然後由中國公安部審批。
公安部批准並由有關公安機關發給證書後,申請人取得中國國籍,同時喪失外國國籍。
請問來中國的外國人最多的是哪個國家?
韓國人,在我國境內居住的外籍人員數量排在前十位的國家是:韓國120750人,美國71493人,日本66159人,緬甸39776人,越南36205人,加拿大19990人,法國15087人,印度15051人,德國14446人,澳大利亞13286人。 法律依據: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法》第七條:
外國人或無國籍人,願意遵守中國憲法和法律,並具有下列條件之一的,可以經申請批准加入中國國籍:
一、中國人的近親屬。
二、定居在中國的。
三、有其它正當理由。
第十三條:
曾有過中國國籍的外國人,具有正當理由,可以申請恢復中國國籍;被批准恢復中國國籍的,不得再保留外國國籍。
『貳』 現在一共有多少外國人加入了中國籍
自從二戰後,人類逐漸意識到戰爭的危害,因此有越來越多的國家建立了和平發展的機制,促使聯合國的產生,維護世界的和平,為世界的人類、經濟的發展提供更多的幫助,在這種情況下,全世界大部分的國家都是保持著友好往來的關系。
在外國居住,我們會受到不同國家文化的影響,這就是我們說入鄉隨俗。中國五千年的歷史,還有我們的國寶熊貓,法國復古的建築,以及浪漫,日本的櫻花、動漫等等。所以在這些情況的影響下,很多人都想著移居,有些人想出去,有些人想進來。
而中國不僅有著五千多年的歷史文化,還有許多的美食,曾經就有那麼一名外國主播,說是要一個月吃遍中國,但一個月過去了,還在一個城市中兜兜轉轉,沒有吃過癮。這足以說明了中國地大物廣的特點。
了解過許多國家,有戰爭,殺戮,搶奪,社會不安定等等國情,相比之下,中國可以說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國家之一,不僅如此,如果你持有中國國籍在國外遇到困難,祖國也會站在你的背後支持幫助你。
因此就有很多外國人也很喜歡中國,甚至想成為中國人,但是他們是外來人口,沒有永久居住權,所以只能申請臨時居住證明。眾所周知,我們中國國籍是全世界最難獲得的一張國籍,我們國家是不承認雙國籍,如果選擇加入中國,你就要放棄原本國籍。這個取捨,很少有人可以做到,畢竟要放棄自己國家的國籍,某種意義來說,等於放棄了自己的國家。要背負許多人的「質疑」。
然而這只是其中一個,根據我國法律法規,只有在中國出生的孩子才能享有中國國籍,如果不是的話,想要取得中國國籍就需要居住長達幾十年的時間,並且還有各種條條框框,才有資格拿到中國籍。
如果最終突破了重重困難,幸運的拿到中國籍,那恭喜你,你肯定是少數的那一個人,那在56個名族的哪一個名族,會怎麼歸類呢?我們一起來看看。
加入了中國國籍的外國人,他們可以根據自己的外貌特徵選擇名族,比如俄羅斯人,他們可以加入俄羅斯族。但是沒有外貌特徵的被,又該如何?如果沒有外貌特徵相近的民族,他們便可以自行選擇56個名族中自己喜歡的名族。
無論如何,不管加入哪個民族,每個人都可以享有同等的民族政策,之前提過的一個問題,父母雙方必須有一方是中國國籍,如果父母填報了一個名族,子女可以根據自己的意願,不必遵從父母的選擇,去加入自己喜歡的名族。倘若父母雙方有一個是中國人,那麼便不可更換名族。
除外,如果加入中國國籍的外國人沒有加入心儀的民族,或是沒有加入相似的民族,他們可以填寫自己的民族,比如美國,入籍之後可以選擇美國入籍,而進入中國國籍以後,這些外國人可以享受中國少數民族的待遇和政策,聽起來是不是誘惑力十足呢?
上面的只是最基本的民族填寫,入名族需要兩年的中國國籍,兩年過後,才能正式地加入中國民族,入籍之後,可以擁有許多的優惠政策,還有待遇,這就是許多人想加入中國的原因之一。
中國的好當然不止這些,中國的美食,大熊貓,還有各地的城市標志等等,哪一個不吸引人呢,對此你是怎麼看待,歡迎在下方評論區留言。
『叄』 中國有多少中國國籍的美國人
中國有12000多人中國國籍的美國人。根據查詢全國第6次人口普查資料信息得知顯示,截止到2022年11月16日外國人入中國籍的一共約有12000多人,大多是解放初期加入中國籍的國際友人及其後裔,還有二戰結束後的日本遺孤及其後裔。外國人或無國籍人申請加入中國國籍須具備兩個前提:
1、是申請人須願意遵守中國憲法和法律。
2、是須出於本人自願。
3、可向中國外交代表機關或領事機關申請。
『肆』 新中國建國以來,有哪些外國名人加入了中國國籍
近兩年加入中國國籍的外國名人有兩位,一位是美國華裔物理學家楊振寧,另一位是美國華裔計算機專家姚期智。
1949年以來,取得中國國籍的外國人總共才幾千人。根據2010年的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統計,仍然在世的外國入籍者僅 557 人,不過這個數字不包括像越戰戰後歸國華人這種重獲中國國籍的海外華人。
中國可以說是世界上最安全最好的地方了。所以外國友人能有幸加入中國國籍,那真的是他們的福氣。看過很多外國的視頻,里邊的外國人都是對中國有誤解,他們認為中國還是停留在過去六七十年代那會。
破舊不堪的樣子,當然這也和他們國家扭曲的報道中國有關,因此很多人都沒有選擇來中國看看。但是,但凡來中國旅遊過、看過、生活過的人基本都特別想留下來。中國不僅有美食、美女、美景,連支付方式也是全世界最方便的。
很多外國友人都來中國嘗試了外出一天不用帶錢包,只要一個手機就可以了。而且,現在的中國是高速發展的,希望更多外國友人來中國,把中國的發展情況帶回他們的國家,告訴世界的人們,中國是什麼樣的。
也希望其他國家的人來中國工作、生活。之前我們董事長有個朋友就是,在90年代初的時候,在二環里有個四合院,那時候四合院還沒有人追捧,不值錢,除非拆遷,否則一般人也不太喜歡住,除了外國人想體會中國生活之外。
董事長這個朋友就碰上了拆遷,當時一下子賠了幾百萬。想想90年代那會賠個幾百萬,那是什麼概念。那會萬元戶都少得很。他們這錢,按照當時的話來說幾輩子都用不完。於是他們就很得瑟的全家移民加拿大了。
本想著這是非常驕傲的,自己成了外國人。但是其實他們錯了。他們的幾百萬換加元也就幾十萬,在那邊買了房子之後,其實沒有剩多少錢了,他們只能在當地找個工作,因為語言不通,又只能找那種低端的工作。
就這樣過了20年。後來一個朋友去了加拿大之後,跟他們聊天,他們才知道,自己的房子放在現在就值好幾個億,這才是真正的好幾輩子都用不完的錢,一家人抱頭痛哭,老頭子一夜白發。這時候他們想轉成中國國籍了。
但是轉回去有什麼用呢?房產都沒有了,回去也是打工啊。不如安心的待在加拿大吧,中國不缺這樣的人。
『伍』 現在一共有多少外國人加入了中國籍
根據全國第6次人口普查顯示,外國人入中國籍的一共約有12000多人,但大多是解放初期加入中國籍的國際友人及其後裔,還有二戰結束後的日本遺孤及其後裔。
尤其是近10年來外國移民新入籍的不足300人。當然也有本身是華裔放棄外籍入中國國籍的,例如明星甄子丹和房祖名,以及有中國血統的球員侯永永和沒有中國血統的原巴西球埃克森。
中國國籍實在不好獲取,門檻有點高,把不少老外都拒之門外。在1980年通過的國籍法對外國人入籍中國,只有三條非常簡單卻很直接的標准:中國人的近親屬;定居在中國的;有其它正當理由。不過要入籍,首先必須要擁有「中國綠卡」才能完成手續。
(5)有多少美國華人想加入中國國籍擴展閱讀
外籍人士移民中國的條件
1、關於護照與國籍
《中華人民共和國護照法》第二條規定,中國護照是中國公民出入國境和在國外證明國籍和身份的證件。因此,中國護照持有人原則上具有中國國籍。
倘若中國公民定居在外國並自願加入或取得外國國籍,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法》第九條規定,他們將自動喪失中國國籍,不能繼續持有中國護照。
雖然有一些已加入外國國籍的人員仍在繼續使用原持有的中國護照,但他們並不具有中國國籍,他們的行為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護照法》的相關規定,這是我們所反對的。
2、關於雙重國籍
每個人的國籍雖然屬於國內法決定的事,但有關國籍沖突問題歷來受國際社會關注。
由於具有雙重國籍(或多重國籍)使個人陷入國際旅行困境或引發跨國糾紛的事例並不鮮見,上世紀30年代以來,國際社會開始致力於消除和減少國籍沖突,「一人一個國籍」逐漸成為不少國家國籍立法的方向。
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法》的重要原則,中國不承認中國公民具有雙重國籍。實踐證明這有利於海外華僑華人的長期生存和發展,也有利於中外互信合作。
當前,跨國人員交往日益密切,「一人一個國籍」制度宜完善,不宜廢除。同時中國政府相關部門將充分考慮海外華人這一群體的特殊性,針對他們的關切,不斷推出入出境、居留等方面的便利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