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人口概況 » 中國有多少人叫胡大橋

中國有多少人叫胡大橋

發布時間: 2023-07-24 16:12:06

㈠ 中國姓「胡」的人有多少呀

胡姓胡姓為中國的第13個大姓,胡姓子弟人丁興旺、枝繁葉茂,遍布於五湖四海、神州大地,約佔全國漢族人口1.31%
胡姓探源談及胡姓的肇端,根據《通志·氏族略》所總結的數十種姓氏的規則,胡姓來源可以歸納為:以謚為姓、以國為姓、改姓為胡。
1.以謚為姓
胡公滿本姓媯,名滿,胡公乃是他在西周所得的謚號。公當為爵位,而媯是舜所得之姓。據說殷革夏命,分封舜的後裔於陳,西周
仍舊承認這一事實。陳國王室為媯姓,胡公滿之後裔有不為國軍而不能姓媯者,則以謚號為胡,即為胡姓。
2.以國為姓
春秋時期,在今天的安徽、河南境內曾經建立過兩個鬍子國。一個為媯姓鬍子國,另一個為歸姓鬍子國。異姓兩個鬍子國,依據姓氏形成的一半規則,其中應有以國為姓的。可是胡氏的各種家譜、族譜中幾乎沒有以鬍子國的國君為本家族的祖先的記載。
3.改姓為胡
由他姓改從胡姓,是胡姓的又一重要來源。傳說東漢的重臣胡廣本姓黃或王,他的親身父母因為貧困而不能養育他,於是將他置於翁中,投入河裡。至於翁中的嬰兒沿河順流而下,有一胡姓長者聽到嬰兒的哭聲,撈起浮翁,將孩子養育成人,這位黃姓的子孫便改從了胡姓。李唐皇家的後裔為胡三公拯救與危機之中,其後發達,遂為明經胡氏。隨著少數民族的漢化,貴姓胡氏者甚多。最初見於史籍記載的北魏之紇骨氏取華夏之姓,為胡氏。此外,許多少數民族都有人改姓為胡的。胡氏以起源地為中心,向四處延伸。經過數代的繁衍,先後南達新蔡,北到山西,並成為當時的胡姓望族。至漢時,遷入陝西、甘肅、山西、山東、湖北等地。其中,遷去甘肅省境的一族,在後漢時已成為一大望族,後成為各地胡氏繁衍的主要來源。西晉末年,因「永嘉之亂」,胡姓中原士族大舉南遷,胡姓遂遷入福建。胡氏南遷,始於西晉末年。胡氏的後代,從中原渡江南下,先遷到安徽,然後又從安徽再遷至福建。最後由福建遷居入台灣。台灣的胡姓,至今已遍及全省。不過,居住較為集中並且人數最多的,則是台南、台北、彰化和新竹等地。再以後,又由新蔡和山西兩地的胡姓向其他各地遷居、繁衍,致使遍及了全中國。胡姓是當今常見姓氏,分布很廣,約佔全國漢族人口1.31%,為中國人口超過1%的十九個大姓之一,居第十三位,在台灣排名第三十八。四川、湖北、江西、安徽、浙江、山東、湖南多此姓,上述八省胡姓約佔全國漢族胡姓人口65%。其中四川省約佔全國漢族胡姓13%。

㈡ 中國有多少個姓胡的人

■胡姓排行

胡姓是當今常見姓氏,分布很廣,約佔全國漢族人口1.31%,為中國人口超過1%的十九個大姓之一,居第十三位。

■姓氏源流

胡(Hú)姓源出有四:
1、出自媯姓,以人名為氏。西周初年,帝舜的後人胡公滿受封於陳國,春秋末被楚國所滅,其後人有的以胡為氏。根據《元和姓篡》等史籍記載,胡氏的姓源可以追溯到上古聖君虞舜的媯姓後裔。這樣說來,其胡姓始祖,應當是三千多年前被周武王封為陳地的胡公滿了。胡公滿是虞舜的第三十三代孫,周武王的東床快婿,被封為陳侯。由此可見,中國胡氏的先祖是正統的虞舜後裔,黃帝子孫,並非後來入侵中原的「五胡」後代。
2、出自姬、歸姓,以國名為氏:
① 一個是姬姓胡國,在河南省漯河市東。是西周初分封的周朝同姓諸侯國。它曾參與以楚國為首的聯軍去攻打吳國,後來又跟隨楚國與吳國作戰,楚國回師途中順便吞並了鬍子國。
② 一個是歸姓胡國,在安徽省阜陽。在魯定公時被楚國滅掉。
春秋末期,這兩個胡國先後被楚國所滅,其國君的子孫都以胡為姓,國人都以胡為氏,稱胡氏,形成兩支胡氏,世代相沿。
3、他姓改為胡姓。南北朝時,北魏鮮卑族有胡(紇)骨氏,入中原後改為漢姓,稱胡氏。另漢代太御胡廣,本姓黃,後改為胡姓,其子孫以胡為氏。又在胡氏中,曾經出現過復姓胡母氏。胡母氏這一復姓,得姓於齊宣王之時,距今有兩千四百八十多年的歷史。胡氏復姓,開始也很盛行。秦時,有太史令胡母敬,漢時有胡母生和胡母班。晉代以後,胡母復姓漸漸被「胡」這一單字姓氏所代替。由於其後世子孫大多改姓為胡,使得胡母復姓所傳日漸減少。這大概是這一胡母復姓傳之不多,至今仍然為數稀少的原因之一。
4、古代北方匈奴族後裔敕勒族人的姓氏。胡姓中,除了源自黃帝後裔的這一支外,外族改姓胡的也為數不少。漢代以後,特別是五胡亂華之時,進入中原的外族,紛紛改姓「胡」氏,為漢族胡氏沖添了新的成分,使得後來胡姓的繁衍,又多了一支世系。如後周的胡琮,就是敕勒族人,其後世子孫皆為胡姓。
得姓始祖:胡公滿。相傳上古五帝之一的舜是顓頊的後代,因生在姚墟(今山東菏澤東北)而得姚姓。他又曾住在媯汭河(今山東省永濟南),所以後代又有媯姓。以媯為姓的後裔中有被周武王滅商後,追封帝舜的後裔媯滿於陳,建立陳國,奉守帝舜的宗祀。媯滿所建的陳國即今河南省淮陽縣一帶,包括今安徽省北部的阜陽、河南省中部的郾城等地,媯滿雲世後謚曰胡公,稱胡公滿。公元前478年,陳國被楚國所滅,其子孫以媯滿謚號為氏,稱胡氏,此為河南胡氏。故胡氏後人尊胡公滿為胡姓的始祖。

■遷徙分布

胡氏的起源地,當然是周初的封地陳國了。即今天的河南省淮陽縣。從此之後,胡氏以此為源地,其後世子孫逐漸向四處延伸。經過數代的繁衍,先後南達新蔡,北到山西,並成為當時的胡姓望族。至漢時,遷入陝西、甘肅、山西、山東、湖北等地。其中,遷去甘肅省境的一族,在後漢時已成為一大望族,後成為各地胡氏繁衍的主要來源。西晉末年,因「永嘉之亂」,胡姓中原士族大舉南遷,胡姓遂遷入福建。胡氏南遷,始於西晉末年。胡氏的後代,從中原渡江南下,先遷到安徽,然後又從安徽再遷至福建。最後由福建遷居入台灣。台灣的胡姓,至今已遍及全省。不過,居住較為集中並且人數最多的,則是台南、台北、彰化和新竹等地。再以後,又由新蔡和山西兩地的胡姓向其他各地遷居、繁衍,致使遍及了全中國。胡姓是當今常見姓氏,分布很廣,約佔全國漢族人口1.31%,為中國人口超過1%的十九個大姓之一,居第十三位,在台灣排名第三十八。四川、湖北、江西、安徽、浙江、山東、湖南多此姓,上述八省胡姓約佔全國漢族胡姓人口65%。其中四川省約佔全國漢族胡姓13%。

■歷史名人

胡 安:漢初著名教育家,司馬相如便是他的得意門生之一。
胡 遵:文武雙全,位居於車騎將軍。他有六子,最著名者是胡奮,他在晉宣帝時屢立戰功,官做到鎮南大將軍。他的女兒胡芳是晉武帝司馬炎的貴嬪,從此成為外戚,權勢更加顯赫。南北朝時期,拓跋氏統治的北魏對清河崔、范陽盧、太原郭、河東柳幾個大姓重重打擊,而胡奮後裔胡國珍之女卻成為北魏皇太後,胡姓於是步入了歷史上最為輝煌的時期。從胡遵以後的二百多年中,安定臨涇胡氏位至三公九卿及將軍、太守者多達十餘人,還出了兩位皇太後、皇後,盛極一時。
胡 瑰:後唐著名畫家,河北省涿縣人。尤工畫馬,用筆清勁細密,而骨骼體狀都生動有神。
胡 瑗:北宋著名學者,教育家,江蘇省泰縣人。曾官至太常博士。提倡「明體達用」之學,開宋代理學的先聲。
胡 適:字適之,安徽績溪人。中國現代學者、思想家及新文化運動的著名人物。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哲學博士,曾獲英美各大學致贈名譽博士學位三十五種。任北京大學教授時,發表文學改良芻議,提倡文學改革。曾任中國公學校長、北京大學文學院院長及校長、駐美大使、國大代表、中央研究院院長。著有中國古代哲學史、章實齋年譜、先秦名學史、戴東原的哲學、白話文學史、丁文江的傳記等數十種,另輯成胡適文存。
胡安國:字康侯,建寧崇安人,宋經學家。官至中書舍人兼侍講。王安石廢棄春秋,安國以為其乃先聖傳心之要典,故仍潛心研究二十年。諡文定。著有春秋傳、資治通監舉要補遺等。
胡大海:明代大將,江蘇省泗洪人,官封魏國公。隨朱元璋一起打天下,立下汗馬功勞。
胡以晃:太平天國傑出將領,廣西人。封護國侯,旋改護天侯,晉升封豫王。
胡林翼:字潤芝,號貺生,湖南益陽人。道光間進士,累官至湖北巡撫,時洪楊軍事盛,林翼創厘金,通鹽運、改漳漕、增裕府庫,固守武昌,為各省戰爭之根據,治軍明紀律,又加意將才,嘗曰:兵之囂者無不疲,將之貧者無不怯。又曰:才者無求於天下,天下當自求之。世以為知言,後卒於軍,謚文忠,有讀史兵略及奏疏文集、胡文忠公道集。
胡志明:原名阮必成。越南民族解放運動領袖、共和國主席。生於越南中部宜安省南檀縣。1911年至法國,1920年加入法國共產黨,創辦流浪者雜志。1923年至蘇聯受訓,成為第三國際幹部。1924年至廣州,成立青年越南革命者聯盟。1930年回國,成立印度支那共產黨,抗戰期間被民國政府逮捕,後獲釋回越南,從事**游擊戰。1954年大敗法軍,建立北越政權,後協助南越共黨分子成立越南共產黨,1975年越南南北統一,成立越南共和國。
胡耀邦:中國無產階級革命家,中國共產黨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領導人。湖南瀏陽人。1933年入中國共產黨。曾任共青團湘東南特委兒童局書記、少共中央局秘書長。次年參加長征,任中國工農紅軍第三軍團政治部地方工作部秘書。到隔陝北後,任少共中央局組織部部長、宣傳部部長。抗日戰爭時期,任延安抗大政治部副主任、八路軍總政治部組織部部長。解放戰爭時期,任冀熱遼軍區代理政治部主任、晉察冀軍區縱隊政委、華北野戰軍兵團政治部主任、中央軍委總政治部組織部部長、解放軍十八兵團政治部主任等。新中國建立後,歷任中共中共川北區委書記兼川北行署主任、青年團中央第一書記、中共中央西北局第二書記、中共陝西省委第一書記。1975年任中科院黨組負責人,著手整頓科學院工作。1977年起任中共中央黨校副校長、中共中央組織部部長、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第三書記、中央宣傳部部長、中央委員會秘書長。曾組織推動關於真理標准問題的討論,領導了全國范圍的撥亂反正、平反冤假錯案、落實幹部政策等工作;主持制定了發展農村經濟的一系列方針政策,為實現黨的工作重心的轉移作出重要貢獻。1980年後任中共中央總書記、中共中央主席。1987年1月辭去中共中央總書記職務。是中共第八屆中央委員,第十、十一屆中央政治局常委,第十三屆中央政治局委員。1989年4月病逝於北京。

㈢ 江西省吉安縣永陽鎮東園村胡氏有多少人

始祖明德公,居於湖南嘉禾縣以及附近縣市

字派是:
思椿公七子排行......自咸豐二年合譜以冶字輩後始統一字輩為:冶化純熙久.,承平雅頌揚,咸亨宣惠澤.,迪教重倫常.........蘇湖安定著,積裕喜流長。共百字。石丘下村己用到咸字輩。到咸字輩。
舜昶公後裔排行:
明時元春思,舜子叟卿均,景孟逢廷道,會文賢良芳,正顯光明祖,治化純熙久,承平雅頌揚,咸亨宣惠澤.,迪教重倫常.........蘇湖安定著,積裕喜流長。共百字。
以上是舜昶公後裔居石丘下字輩排行。
明時元春思,舜子叟卿綱,芳均夫文宗,祖啟甫思秉,正中和順富,後同上。
以上是舜昶公後裔居上宅排行。
舜昶公以下子忠公一子文欽遷郴州平都後裔遷永興縣郴州市未錄入。
舜潮公:
明時元春思,舜少孟仲季,八九百千福,紹秉金仁玉,貴大夭尚賜,後同上一樣。
以上是舜潮後裔居新田縣洞心排行。
舜傑公:
明時元春思,舜少五千德,細均進富仁,
永祖宗應,正朝尚大明,後同上。
以上是舜傑公後裔居桂陽縣岩口排行。
舜會公:
明時元春思,舜子叟卿德,宗仕以湖甫,秉仁義大智,信文章華國,後同上。
以上是舜會公後裔居石燕排行。
舜舉公:
明時元春思,舜少五千萬,原孟祖廷道,會文玄元正,德興開泰仁,後同上。
舜舉公居小鳳.排行。
舜連公:
明時元春思,舜夭時雲紹,希彥永伯信,............................................,後同上。
舜連公後裔居平世胡家排行。
舜欽公:
明時元春思,舜子叟卿光,宗享受福祿,存應春朝廷,四良牙相永,後同上。以上是舜欽公後裔居宜章排行。
欽公後裔居臨武.蘭山.連州湖江頭本刊未入。
元勛公後裔排行:
明時元春思,千萬季
辛,
孟仕源廷,文潮珠世通,道泰賢才盛,後同上。
思善公居臨武縣後裔排行。
明時元春思,承心叟甫均,自彥友汜秉,仲士鳳嗚堯,舜賢才生應,後同上。

嘉禾胡氏的具體分布如下:
嘉禾長溷洞胡氏
始遷祖正林公、明新公,清康熙間由石邱下分遷長溷洞。至1930年,凡23戶,男49人,女42人,共91人。

嘉禾黃泥沖胡氏
由嘉禾上宅分遷此。
嘉禾廣塘胡氏
始遷祖本孔公,清乾隆間由石燕來遷此。至1930年,共15戶。

嘉禾石燕山胡氏

始遷祖明德公,字復初,江西南昌人,宋淳化間進士,奉祭九疑,經桂陽石燕時,喜其山水乃定居於此。後人分布於石丘下、龍潭、蓮荷鄉、大湖及廣東等地。

嘉禾翰門胡家胡氏
自嘉禾上宅分遷此。至1930年,凡29戶,男73人,女68人,共141人。
嘉禾牛矢岡胡氏

清道光間由嘉禾石燕遷此。至1930年,僅一戶。
嘉禾平世胡家胡氏
支祖時升、時傑,明時由嘉禾石燕分支。
嘉禾下鄒山胡氏

始遷祖舜籍公,清嘉慶間由嘉禾上宅遷此。
嘉禾上鄒山胡氏
支祖化驊公,清道光初年自嘉禾上宅遷此。
嘉禾溪子頭胡氏

始遷祖朝用公,明時自嘉禾石燕初遷大山窩爐下邊,後居溪子頭。
嘉禾長田尾胡氏
支祖文獻公,清道光初由嘉禾石燕遷此,以墾荒起。

嘉禾白馬廟胡氏
始遷祖文獻公,與嘉禾長田尾胡氏同祖,自嘉禾石燕分遷此,以墾起。
嘉禾石板頭胡氏

始遷祖文標公,自嘉禾石燕遷此。至1931年,共21人。
嘉禾黃泥宅胡氏
始遷祖仁愷公,明末由石燕徙藍山雞婆田,後遷嘉禾黃泥宅,以墾起。

嘉禾松家山、新屋場胡氏
始遷祖仁舉公,由嘉禾石燕分遷此。
嘉禾石丘下胡氏

始遷祖舜脈公,自嘉禾石燕始遷馬鞍山,後遷石丘下。至1930年,凡214戶,男456人,女393人,共849人。
嘉禾坦洞坡胡氏

始遷祖章漢公,自嘉禾石燕遷坦洞坡(即坦塘坡)。至1930年,凡49戶,男101人,女103人,共204人。
嘉禾小鳳胡氏

始遷祖萬先公,由嘉禾石燕分支小鳳(一名起鳳)。
嘉禾上宅胡氏

始遷祖芳伯公,元延祐年間由石丘下初遷小湖,旋遷大湖(即上宅)。至1930年,共1563人,族人分布麻池田、白竹園、焦元沖幾十處。
嘉禾蛟龍潭胡氏

始遷祖堯琦公,自嘉禾上宅遷此,以畜牧起家。至1930年,凡107戶,男218人,女216人,共434人。
嘉禾馬家坪胡氏

始遷祖思恩公,由嘉禾上宅遷此,族人分析龍家洞、三將軍。
嘉禾水源下胡氏

自嘉禾石燕分遷此。
汝城三塘胡氏
始祖銓公,傳七世深齋,由江西吉安府薌城徙郴州之漚東草塘。深齋傳三世至仕國,宋末徙桂陽江頭湖上宅。再四傳,關一郎徙三塘、官享等處;關二郎徙石泉;關四郎徙秀溪;關五郎徙資興獎溪;關六郎徙星岸。至1932年,已傳34代,共5000餘人。
汝城中桂胡氏

始祖念五郎,宋末由湘潭縣遷桂陽東藏胡家坪。傳六世至瑞伯,遷馬橋、中桂。後裔析矮江胡家、馬橋、晴塘。至1932年,已傳33代,共280餘人。
零陵郵亭圩胡氏

始遷祖思衡公,明景泰間自嘉禾縣石燕坪來此。
湖南永州零陵區郵停圩[梅溪]胡氏
始祖彥林公.彥海公,明末清初自江西吉水遷於此地,現有族人3000左右,湖南道縣沈章塘為彥海公後裔.
字輩:彥.志------應有興文學朝庭,惟期良仕獻[建]忠臣[純].昌大光明立新基,邦安家治樂長春
東安胡氏
始祖何慶公,元末為避戰亂自外地徙居沙子灣(今新圩江鄉境內)。其子祖一、祖六再徙石盆邸、長沖。後人分布於尖帽嶺、玉成嶺、黃泥洞、大盛橋、野豬沖等地以及武岡。
道縣洪家宅胡氏
宋太平興國年間,始遷祖茂才公由山東青州移居道州濂溪江洲邊。族人分布於洪家宅、塘梘、板塘、松柏塘、龍背嶺、牛橋、寺院胡等村。
寧遠胡氏
原籍江西洪都(今南昌),宋淳熙4年(1177),始遷祖烏山公任寧遠縣令,殉難葬於寧遠東城鄉。長子居東僚(今上胡家),次子居東城(今下胡家),三子徙嘉禾,四子居石城(今琵琶鄉)。
藍山半洞胡氏

始祖滕公,宋隆慶間居石燕。五代孫五世遷藍山楠木橋。六代孫少九遷居城內。二十七代孫集東,分居半洞。至1931年,凡45戶,男120人,女89人,共209人。
藍山大圍胡氏
始祖藤公,十四代孫希貞居大圍。至1931年,凡16戶,男25人,女24人,共49人。
藍山羊樓下胡氏

始祖藤公,二十三代孫榮旦分居此。至1931年,凡23戶,男52人,女49人,共101人。
藍山魁星樓胡氏
始祖滕公,二十三代孫榮賜自藍山縣楠木橋遷此。至1931年,凡22戶,男60人,女38人,共98人。
藍山南平鄉下平山胡氏

始遷祖壽公,由嘉禾分居此。至1931年,凡50戶,男112人,女108人,共220人。
藍山大慈鄉岩口鋪胡氏
始遷祖方榮公,由宜章來藍,居岩口鋪。至1931年,凡12戶,男29人,女19人,共48人。
藍山大慈鄉藍後上中下村胡氏
始遷祖國榮公,清時由常寧大橋胡家遷藍山。至1931年,凡46戶,男95人,女69人,共164人。
藍山鳳感鄉鳳形沖胡氏
始遷祖文學公,清光緒時由衡州來。至1931年,共8人。
藍山鳳感鄉龍泉塘胡氏

清康熙間由臨武遷來。
藍山舜鄉黃南沖胡氏

始遷祖慶古公,清時由嘉禾遷來。至1931年,凡4戶,男12人,女14人,共26人。
藍山舜鄉小里園胡氏

始遷祖昌主公,清順治時來自廣東。至1931年,凡3戶,男11人,女9人,共20人。
藍山舜鄉高良頭胡氏

始遷祖興祥公,清乾隆時來自宜章。至1931年,凡4戶,男5人,女7人,共12人。
新田山口胡氏

始遷祖十二郎,清乾隆間自江西遷居湖南新田縣山口社門內。族人分布於鵝公井、零陵等地。至1948年,已傳20代,男女丁口約2000人。宗祠位於山口。
新田梘頭、十字胡氏

祖居江西泰和縣,南宋淳熙元年(1174)遷嘉禾石燕,淳祐元年(1241)再遷新田,現居梘頭、十字等鄉。
新田魚溪胡氏

始祖九九郎,宋時由江西鵝頸塘遷湘,開基於新田仁智鄉魚溪。族人多分布在驥村。至1948年,男女丁口共240人。宗祠在魚溪。
新田驥村胡氏

始祖九九郎,宋元時自江西吉安因避侗傜亂事遷湘,開基於新田縣仁智鄉驥村。族人多分布在楊家、槎源、黃公塘等地。至1948年,男女丁口1050人。宗祠在驥村。
新田馬步嶺胡氏

始遷祖登科公,清順治年間因避亂自零陵縣遷新田縣仁智鄉馬步嶺。至1948年,已傳11代,男女丁口共193人。宗祠在馬步嶺。
新田新墟胡氏

始遷祖長茂公,字祚華,清咸豐間由江西廬陵因洪楊革命而遷湘,開基於新田縣長信鄉新墟。至1948年,已傳4代,凡16人。
新田明義胡氏

始遷祖明德公,兩晉時代由江西省南昌縣因奉欽命祭九嶷事遷湘,開基於新田縣明義鄉,族人多分布在石愁灣、洞心、長沖坊、平樂坊、楊家洞等地。至1948年,已傳34代,男女丁口約4000餘人。宗祠在平樂坊。
新田三和胡氏

始遷祖孟常公,元順帝時代由本省桂陽縣遷新田縣三和鄉頒村胡家。至1948年,已傳20代,凡500人。宗祠在三和。
新田鵝公井胡氏

始遷祖鍾獻公,清康熙年間由零陵縣因避亂而遷新田縣崇益鄉鵝公井。至1948年,已傳12代,男女丁口凡130人。
雙牌青山裡胡氏

始遷祖明一公,字月亭,明洪武時自江西吉安府泰和縣遷零陵永政鄉西居里(今屬雙牌青山)。宗祠建於麻芝灣。清康熙36年(1697)有諱鎬、多、容、從、
欽、銖者徙居四川遂寧。清乾隆15年(1750)湘蜀曾合譜,1999年續修。從隋唐奉璋公至明一公三十二世字輩:奉天承命,日月照臨,初開宇宙,奠定乾
坤,安綿世澤,朝作忠臣,既壽永昌,萬代常明。明一公入楚字輩:四三千萬,貴榮良大,文士金其(之),應(玉)國(紹)弘(宏)世。清乾隆15年
(1750)楚蜀合訂字輩:學(子)正開宗,尚志登朝,又希維興。
黔陽供洪鄉石修胡氏
始遷祖榮欽公,南唐衛國公贇十八世孫,世居江西泰和,明洪武時避禍棄官,隱跡湖南黔陽,居羅翁山之野,永樂年間遷居黔邑供洪鄉之石修。清嘉慶15年(1810)纂有族譜。
漵浦胡氏

始祖德基公,晉江州刺史,子二十三人,皆以"寧"為字,十一子權寧、二十子漲寧,其後裔明初多支遷湘,落籍漵浦。權寧後裔住三、四都,漲寧後裔住二、五、
六都。1935年九修族譜。班派:榮春源添明,志應朝廷景,大興萬世新,昌瑩行求淳,揚名(休)顯(光)上策(國),濟美耀宗親,理學箕裘續,麟經軌范
遵,產(鍾)奇昭令緒,毓秀邁群倫,衍慶在(維)敦篤,薦馨典恆(永)陳。
漵浦乾汊胡氏
始遷祖作源公,原籍河南開封。明永樂時,同劉伯川來漵屯田,遂家乾汊。
漵浦鶴田壠胡氏

始遷祖若虛、先保二公,明永樂2年(1404)同由貴州五開衛撥屯徙漵浦鶴田壠。
漵浦蜈蚣屯胡氏

始遷祖尚志公,明初由貴州黎平徙漵浦蜈蚣屯。
漵浦羅洪胡氏

始遷祖壽一公,明代由澧州徙此。
漵浦陳家坡胡氏
始遷祖顯謨公,清初由新化徙此。
漵浦思婆溪胡氏

由安化徙此。
漵浦絲羅溪胡氏
始遷祖奇公,由沅陵徙此。
麻陽胡氏

始祖受公,居黃州府黃崗縣龍叫灣,明永樂2年(1404)拔軍屯辰溪縣永安庄。其後裔遷居麻陽高村竹林坪,後又分遷各方。裔孫廷熙生有四子,清乾隆間,長
一龍居胡家灣,次一點居谷積潭,三一大、四一壽居竹林坪,智強移居涼亭坡。後人分布於胡家、廟坳、倉屋等地。老字派:興秉敬朝士單啟道宗。清道光2年
(1822)修定字派:興秉敬朝仕旦啟,道宗世德定永安,天國民良正昌大,長有棟材慶萬年,耀前繼緒家聲振,玉樹聯芳及弟先,景運義開登乍壽,經綸克展樂
堯山,祖公垂蔭玄嗣盛,保衛江河欽俊賢。岩門涼亭坡胡氏字派:文智正茂興,慶啟勝朝庭,一永光宗耀,天星定國貞,高大寬廣博,清明真和平,富貴經悠久,道
德利乾坤,世代榮華順,熾昌運常亭。會同胡氏
始遷祖巨智公,元時授資德大夫兼翰林侍講,因避元末之亂而徙居會同。
會同胡氏

始遷祖有謀公,江西吉安府永豐人,元至正20年(1360)任靖州永平令,而家於會同。族人分布於龍孔、茶溪、楊柳沖等地。
會同胡氏

始遷祖原宗公,江西饒州鄱陽縣人,宋寶祐丙辰(1256)進士,任雲南昆明縣令,解組歸經會同而家焉。族人分布於黃毛、官洲、瓦窯等地。
靖州古二里胡氏
譜稱始祖勛公,謫靖為昭信校尉,由上蔡遷居石家驛。
靖州大由胡氏
明洪武2年(1369)源公居和州東良鄉,征蠻有功,授指揮。生有二子:成、勝,為義勇將軍,分居靖之大由鄉。至清光緒34年(1908),已傳21代。
益陽板溪胡氏

始祖青賢公,字芝蘭,明永樂13年(1416)由江西臨川府清江縣樟樹街徙湖廣之益陽板溪胡嘴灣。青賢公生有三子:有槐,其裔派衍映、受、孚、為四大房;
有賓,其裔派衍禮、約、文、政四大房;有明公無傳。清光緒32年(1906)建青賢公祠於益陽板溪。嘉慶元年(1796)創修族譜,光緒5年(1879)
續修,光緒24年(1898)三修,1937年四修。槐房派語:松青有顯,庭守光興,正善成德,世代榮徵。賓房派語:松青有顯,庭守光興,正善成德,澤敷
南徵。三修續增派語:逢吉開新運,聲名大遠昌,詩書傳後啟,忠孝振綱常。四修續增派語:文學昭華國,隆時尚典章,良和生俊彥,達道永嘉祥。
益陽胡家灣胡氏

始遷祖志荊、志穆兄弟,清康熙年間自湖北黃岡來此開墾。
益陽洗澡坪胡氏

祖宋宣和中文定公,由閩數徙至潭,二十二傳至智照公,清康熙間自新化麻溪初徙湘鄉四十八都,後遷益陽十三里洗澡坪。清咸豐9年(1859)、宣統元年
(1909)、1940年纂修支譜。字派:淵源誠有自,國典大清廉,俊士光昭代,徽猷紹祖先。家聲相繼振,前緒允能揚,純朴貽規遠,春秋教澤長。
益陽黃源沖胡氏

始遷祖光肖公,明崇禎年間自江西高安避亂來此,其後衍居十九里新橋、十六里善厚沖。
桃 江島山胡氏
始祖文俊公,字智千,原籍江西泰和縣,元季隨父徙寧鄉泉溪泥灣,迄五派祖嗣泰公,字迪菖,明永樂3年(1405)復由寧徙益,占籍島山,今
屬桃江。九傳至元派道、明、斌三公支分為三房。而道房不數傳陸續往蜀,惟明、斌兩房世居茲土。清康熙29年(1690),乾隆19年(1754)與寧邑兩
次合修,道光元年(1821)、咸豐4年(1854)、光緒8年(1882)、1930年益陽獨修。始修舊派語:文雲福祖,嗣添必廷,元朝國正,世弈承
宗。續增派語:昌基顯盛業,繩武振家聲,經術傳儒士,詞章壯玉京。
桃江修山草岡洲胡氏
始遷祖恆忠公,明景泰2年(1451)由江西遷此開墾。

桃江三堂街胡氏
始遷祖福壽公,明初自寧鄉麥田遷此。
桃江石牛江胡氏
始遷祖福宗公,元武宗時由寧鄉麥田經商,卜居石牛江。

桃江趙家山胡氏
始遷祖貫甫公,明洪武時由江西瑞州遷九里趙家山。
沅江胡氏

譜稱該族原籍江西吉安府廬陵縣,宋咸淳時恭德公六子:典治、典禮、典教、典政、典型、典事。各支遷徙不一,典治子溥淵,淵子艮,於明洪武2年(1369)
遷楚,居漢壽木皮垸。六傳至嗣仙,永樂4年(1406)遷沅江後江湖。典禮子泮林,林子坤,九傳至椿,僑寓善化,椿子佐臣、佐夏、佐商,明嘉靖時遷沅。典
教子洪範,傳十五世至希旦,明季由華容遷沅。典政子浚哲,元貞時由豫章遷浙江,傳五世至正蒙,明嘉靖丁未探花,愛芷江赤山而遷沅。典型世居華林,三子:海
晏、海清、海洪。晏子壽五,原籍湖北監利,三傳至仁致,仁致五傳至大麟、大朝,大麟五傳學文,由監利黃婆垸徙居沅邑。大朝二傳至榮范,由監利遷石首,五
子:輝甫、善甫、瑞甫、英甫、吉甫,清康熙時,輝、善落業沅邑郎荊堤。海清十三傳至德祿,遷沅。海洪十二傳至清永,亦由監利遷沅邑郎荊堤。典事世居江西吉
水縣鵝頸大丘,傳至漢箴,元至正時遷湖南寧鄉麥田,子勛傑,又遷沅邑皮保七都曹家嶺。1998年六支合修族譜,共男丁9730人,婦口9081人。譜中派
語:廉靜鴻修廣,先培浩澤長,清芳基聖哲,孝友發禎祥,緝敬繩熙業,昇平致治康,詩書連永奕,庭瑞耀南湘。
沅江南洲胡氏

始祖啟生公,明末清初遷居監利。子成章,復遷沔陽。孫宗廉於清初自湖北沔陽遷沅江,為南洲胡氏始遷祖。1917年纂修支譜。
沅江芷水胡氏

始祖定元公,元末自西域卜居江西吉水。其孫欽若於明洪武中葉徙居華容。十三世孫希旦於清初遷沅邑蠡山之赤保楊坡村下羅家塘。清光緒10年(1884)、1917年纂有支譜。

沅江楊梅山胡氏

先世明洪武2年(1469)自江西廬陵遷龍陽(今漢壽縣)天心湖之木皮垸,後遷沅江之後江湖。至今全族人口約6000人,散居楊梅山鄉。
沅江漉湖胡氏

先世明弘治2年(1489)自江西廬陵遷居湖南湘陰北港(今泗湖山區),部分散居錫江山(今南大膳鎮)一帶。
南縣胡氏

始遷祖壽生公("吉"字派),居湘陰,因生計,清光緒4年(1878)遷居華容九都(今屬南縣),子孫分居南、華兩縣。派語:南本宏圖吉,光傳世澤長,華林開甲第,文定起書香。

安化神灣胡氏

始祖贇公,字質端,又字文美,後唐時期湖南潭州醴陵人。曾孫裕公於北宋初年任吉州簽判,宦留泰和。贇公十七傳至榮可公,元末至正年間自江西泰和遷湖南安化
縣五都神灣。榮可公六世孫橋公四傳至日淮、日海、日漢,淮房無傳。海公五子:正綱、正 、正緣、正縉、正紳。漢公一子:正緯。派語:榮志應紹大,材欽天養
曰,正秉忠光祖,國立賢能佐,家齊仁讓興,繼述宏先緒,詩書啟後昆,鼎鍾勛懋建,松柏節長存,理學輝金簡,詞章炳諫垣。1935年贇房與新化嚴房海、善兩
房及漵浦德基派權、漲二房合修通譜,統一派語為:能佐家齊譜,資湘心德同,一本廣聯合,芬芳澤遠隆。
安化峽溪、湘鄉古台沖、穀皮林胡氏

一世祖銓公,字邦衡,號澹庵先生,謚忠簡,因不滿秦檜而被貶至湖南、廣西。其次子俞公,字濬人,號拙齋,官侍郎,後卒葬於安化藍市五昌山。俞公生有四子:
漢川公海三郎居安之峽溪;漢陽公海七郎遠徙他處;漢江公海九郎遷湘之古台沖、澗山等處;漢清公海一郎遷湘之穀皮林。清乾隆6年(1741)海一郎、海三
郎、海九郎三房合修族譜,嘉慶17年(1812)續修。班次:忠孝開基遠(清正欲元善),啟承定熾昌,光前惟篤敘,裕後在循良,理學宏經濟,明倫立典常,
榮華余有庭,萬代發書香。
安化五都連里胡氏
始遷祖應珂、應珠公,元至正元年(1341)由江西遷此。
安化歸化高坪鋪胡氏

始遷祖應瓊公,元至正元年(1341)由江西遷來。
安化五都沙灣胡氏

始遷祖應璉公,元至正元年(1341)由江西遷來。
保靖胡氏
始遷祖宗榮公,由江西遷居辰州府沅陵縣。支祖永盛公,字連仲,由沅陵縣遷居保靖縣。
瀘溪胡氏
明末從湖北麻城經商遷入。

㈣ 胡氏人口在全國有多少

胡姓人口中國有1400多萬。胡姓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十三位的大姓,人口眾多,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1.3%。 胡氏以起源地為中心,向四處延伸。

在《百家姓》中排名第158位。在2007年全國姓氏人口排名第13位,分布廣,約佔全國漢族人口1.31%,為中國人口超過1%的十九個大姓之一。

胡氏的起源地,是周王朝初期的封地陳國,國都在今天的河南省淮陽縣。從此之後,胡氏以此為源地,其後世子孫逐漸向四處延伸。經過數代的繁衍,先後南達新蔡,北到山西,並成為當時的胡氏望族。

湖北、江西、安徽、浙江、四川、山東、湖南多此姓,上述七省胡姓約佔全國漢族胡姓人口65%。其中湖北省胡姓約佔全國漢族胡姓10.4%。其中,遷去甘肅省境的一族,在後漢時已成為一大望族,即安定胡氏,後成為各地胡氏繁衍的主要來源。

西晉末年,因"永嘉之亂",胡氏中原士族大舉南遷,胡氏遂遷入福建。胡氏南遷,始於西晉末年。胡氏的後代,從中原渡江南下,先遷到安徽,然後又從安徽再遷至福建。

最後由福建遷居入台灣。不過,居住較為集中並且人數最多的,則是台南、台北、彰化和新竹等地。再以後,又由新蔡和山西兩地的胡氏向其他各地遷居、繁衍,致使遍及了全中國。

(4)中國有多少人叫胡大橋擴展閱讀

起源始祖。

源於媯姓:出自舜帝的33世後裔媯滿。西周初年,周武王滅商後,訪求前代帝王的後裔,找到了虞朝舜帝的嫡裔媯滿,把長女大姬嫁給他,封之於胡(今河南柘城胡襄鎮),讓他奉守虞舜的宗祀。

後又封於株野(今河南柘城)建立陳國,侯爵,以備三恪,又遷都陳之宛丘(今河南淮陽),謚號胡公,因此又稱胡公滿、陳胡公。陳國公族後裔多有以先祖謚號為姓氏者,或以封地「胡」為氏,稱胡氏。

遷徙傳播。

舜帝後裔媯滿早年被封於胡(今河南省柘城縣胡襄鎮),稱「胡公」,築胡襄城,胡姓出自其早期封地胡襄。胡氏以此為源地,其後世子孫逐漸向四處延伸。經過數代的繁衍,先後南達新蔡,北到山西,並成為當時的胡氏望族。

漢朝時期,遷入陝西、甘肅、山西、山東、湖北等地。其中,遷去甘肅省境的一族,在後漢時已成為一大望族,即安定胡氏,後成為各地胡氏繁衍的主要來源。

熱點內容
馬路上汽車的噪音在多少分貝 發布:2023-08-31 22:08:23 瀏覽:1859
應孕棒多少錢一盒 發布:2023-08-31 22:08:21 瀏覽:1330
標准養老金一年能領多少錢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616
湖北通城接網線多少錢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1:59:51 瀏覽:1695
開隨車吊車多少錢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1:55:06 瀏覽:1459
京東付尾款怎麼知道前多少名 發布:2023-08-31 21:52:58 瀏覽:1781
在學校租鋪面一個月要多少錢 發布:2023-08-31 21:52:09 瀏覽:1916
2寸有多少厘米 發布:2023-08-31 21:50:34 瀏覽:1563
知道電壓如何算一小時多少電 發布:2023-08-31 21:46:20 瀏覽:1540
金手鐲54號圈周長是多少厘米 發布:2023-08-31 21:44:28 瀏覽:1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