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宗的全國多少人口
㈠ 誰知百家姓中「宗」姓的來歷和歷史典故!以及一系列相關的信息!拜託了各位 謝謝
起源主要有六:①四岳之後,以職官命氏。上古帝堯時,有四位輔佐大臣羲仲、羲叔、和仲、和叔,代堯分別掌管四方諸侯,稱四岳。四岳後代周時有人為宗伯官,掌邦國祭祀典禮之職,也稱太宗、上宗。太宗伯為六卿之首。周代有世襲宗伯者,其子孫以祖上官職命姓。②出自子姓,以祖字為姓。據《通志·氏族略》所載,春秋時宋襄公母弟敖在魯國作官,其孫宗伯被三郤所害,宗伯之子州犁逃到楚國,他的小兒子連遷居於南陽,以祖父之字為姓,稱宗氏。③出自偃姓。春秋時安徽舒城附近有偃姓宗國,後代稱宗氏。④出自媯姓。春秋時陳宣公杵臼的六世孫宗來氏之後,有的以宗為氏。⑤出自劉姓,漢高祖劉邦後代,以職官名命姓。劉邦的後代有楚元王劉交,他的孫子叫劉德,官至宗正,為九卿之一,即主持皇家宮室事務的官員。劉德的支庶子孫有的以祖上官職名命姓,稱宗正氏,後來加文而為宗政氏。宗政姓族人,今大多已並入宗姓。⑥出自他族。春秋時小國□子(故城在今四川渠縣東北,後滅於楚)之後有宗姓(□人即今湘西土家族之先民);清滿洲人姓,世居沈陽、大凌河等地;清廣西鎮安府土司為宗姓,始於明朝;今彝、蒙古、朝鮮等民族均有宗姓。 始祖:羲和(一作宗伯)。遷徙: 宗姓源出多頭,先秦時期已在今河南南陽、安徽廬江、四川渠縣一帶落籍,加之《左傳》中所提及的陳國的宗豎,衛國的宗魯以及《通志·氏族略》中講到的齊大夫宗樓,表明了宗姓在先秦時期還分布到了今河南淮陽、淇縣以及山東淄博一帶。漢時,宗姓之大宗繁衍於今河南南陽一帶,不但人丁興旺,而且名家輩出,此支宗姓歷魏晉南北朝而不衰,聲震天下。東漢以後,宗姓在今陝西西安落籍,並以此為跳板繁衍播遷到今甘肅隴西、蘭州一帶。三國時,南陽宗預因入仕而進入四川,蜀亡後,又徙居洛陽。兩晉時,已有宗姓落籍到了山西介休。此間至南北朝時,中原板盪,南陽宗姓有因仕宦等原因播遷於今湖北、江蘇、浙江、江西、湖南、安徽等地者。隋唐間有南陽宗姓徙於蒲州河東(今山西永濟),武則天的堂妹夫宗岌即其後也,亦有南陽宗姓遷於江陵(今屬湖北),北周人宗懍即為其後。此際宗姓已廣布於黃河中下游諸省,並有在今北京、天津一帶定居者。宋代以後,宗姓之發展重心漸移到了今江西、浙江、安徽等地,後來的夷族入侵則導致了他們逃亡於今福建、廣東、廣西等省區。明初,山西宗姓作為洪洞大槐樹遷民姓氏之一,被分遷於今河南、湖南、湖北、山東、河北等地。明中葉以後,有沿海之宗姓播遷台灣、海南以及雲南等地。歷有清一代,宗姓在全國分布愈廣,並有山東等地之宗姓入居東北三省。如今,宗姓在全國分布較廣,尤以安徽、江西、河北等省為多。目前宗姓人口列全國第二百八十位。郡望: 河東郡 秦置,治所在安邑(故城在今山西夏縣西北) 京兆郡 漢置,治所在長安(故城在今陝西西安西北)。 南陽郡 秦置,治所在宛縣(故城在今河南南陽)。堂號: 忠簡堂 宋朝時抗金名將宗澤,文武全才,抗金戰爭中屢戰皆捷。金人呼為「宗爺爺」。他前後向朝廷奏本要求回京收復失地,被奸臣壓抑,未達到目的,憂憤而死。臨終時,還三呼「渡河」(指渡過黃河收復失地),謚忠簡。 其它堂號:①郡望堂號:河東、京兆、南陽。②自立堂號:希晦、碧山、松柏、新柳、忠誠、含香、忠武、繩武等。字輩: 某支宗氏字輩:文景發萬水,良正維國義,制有宗若寶,龍光應盛時,忠賢傳世德,和順啟家庭,士尚書承志,天開子必新。 山東淄博宗氏字輩:泰山秀士其,文明繼業昌。 山東臨朐宗氏字輩:大智克必祚。□宣修允,喜錫洪林,然培先傳,嘉福善永,繼澤延昌。 重慶銅梁宗氏字輩:涵世國正天裼福,太和仁得永長久。 湖北漢陽宗氏字輩:大志玉岳昌,定有賢良,永傳祖德,邦家之光。名人: 宗慈,東漢臣。字孝初,南陽安眾(河南南陽)人。舉孝廉,九辟公府,皆不就,後為修武令。時太守出自權豪,多取貨賄,他遂棄官而去。後又征拜議郎,未至,以疾卒。為「八顧」之一。《後漢書》稱「南陽群士重其義行」。 宗預,三國蜀臣。字德艷,南陽安眾(今河南鎮平)人。東漢末隨張飛入蜀,歷任丞相主簿、參軍、侍中、尚書、鎮軍大將軍等。曾數次出使東吳,為孫權敬重。 宗炳(375-443),南朝宋畫家。字少文。南陽涅陽(今河南鎮平)人。家居江陵(今屬湖北)。東晉、南朝宋時,拒官不就,漫遊江南名山大川,結交名僧。擅長琴、書、畫。認為山水畫創作是畫家通過自然景物去抒寫意境的過程,提出「暢神」之說和「小中現大」的寫山法。繪有《孔子弟子像》、《獅子擊象圖》、《嵇康像》等作品。著有《畫山水序》,為中國早期的畫論。 宗愛(?-452),北魏臣。南安王拓跋余時任太師,二月自任,十月被殺。不知其所由來,以罪為閹人,歷數職至中常侍。正平元年(451)正月,太武帝拓跋燾以愛為秦郡公。二年三月,宗愛殺燾,立安南王拓跋余為帝。余以愛為大司馬、大將軍、太師、都督中外諸軍事,領中秘書,封馮翊王。文成帝拓跋浚立,誅愛,夷三族。 宗愨(?-465),南朝宋將領。字元幹,祖籍南陽涅陽(今河南鎮平南),後居江陵。少年時,叔父宗炳問其志,答曰「願乘長風破萬里浪」。文帝時,為振武將軍,後遷隨郡太守。元嘉三十年(453年),隨孝武帝劉駿平定劉劭。孝建(454—456年)中,累升至豫州刺史,監五州諸軍事。大明三年(459年),竟陵王劉誕據廣陵反,他隨沈慶之平定之。宋前廢帝劉子業即位(465年),任寧蠻校尉、雍州就史、加都督。 宗夬(456-504),南朝梁詩人。字明揚,南陽涅陽(今河南鎮平)人。仕齊,為驃騎行參軍,曾以文學游於竟陵王蕭子良門下,常與任昉、王融、蕭衍等宴集賦詩。南郡王蕭昭業居西州時,以夬管書記。及昭業即帝位,荒淫無道,夬自疏遠,出為秣陵令。後昭業被誅,央以清正免受牽連。齊明帝時,任郢州治中、荊州別駕。入梁,歷任東海太守、太子右衛率,官至五兵尚書。他自幼勤學,工詩能文。《隋書·經籍志》著錄有集九卷,已佚。今僅存《別蕭諮議》等詩五首,載《藝文類聚》、《樂府詩集》。其中《遙夜吟》、《荊州樂》等樂府小詩,清新活潑,頗具民歌風味。 宗如周(?-570),南朝梁臣。南陽(今屬河南)人。有文才,舉止文雅,以府僚隨蕭詧,後梁時官至度支尚書。巋天保九年卒。 宗楚客(?-710),唐臣。字叔敖,蒲州河東(今山西永濟西)人。舉進士,曾官尚方少監。神功元年(697),檢校夏官侍郎、同鳳閣鸞台平章事。次年罷為文昌左丞。長安四年(704)復相,旋復罷。唐中宗復位後,武三思專政,他諂事武三思,累官至兵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武三思死後韋後及安樂公主弄權,對他更為信任,進中書令。曾密謀廢殤帝及李旦(睿宗)。韋後敗後,被殺。 宗澤(1060-1128),宋將領。字汝霖。婺州義烏(今屬浙江)人。進士出身,歷任縣、州文官,頗有政績。宋金戰爭爆發後,奉命知磁州(今河北磁縣)兼河北義軍都總管。靖康元年(1126)閏十一月,金軍包圍東京(今開封)。宗澤為斷其退路,率兵攻黃河渡口李固渡(今河北魏縣西),以輕兵夜襲,破金營30餘座。隨即就任兵馬副元帥,反對康王趙構東逃,毅然孤軍南下救援東京,沿途屢破金軍。進至衛南(今河南滑縣東),陷入重圍,他揮戈直前,率部死戰,擊退10倍於己的金軍。建炎元年(1127)六月,升任東京留守兼開封府尹,任用岳飛等一批將領,聯合、招納河東與河北義軍等武裝,多次打退金軍。宗澤在任東京留守期間曾20多次上書高宗趙構,力主還都東京,並制定了收復中原的方略,均未被採納。他因壯志難酬,憂憤疾卒。有《宗忠簡公集》傳世。 宗臣(1525-1560),明文學家。字子相,興化(今屬江蘇)人。嘉靖進士,官至福建提學副使。任福建布政參議時曾率眾擊退倭寇。詩文主張復古,與李攀龍等稱「後七子」。散文《報劉一丈書》,對當日官場丑態有所揭露。所著有《宗子相集》。 宗元鼎(1620-?),清詩人。江都(今江蘇揚州)人,字定九,號梅岑,別號小香居士。諸生。康熙間貢太學。銓選注州同知,未仕而卒。善古文,尤工詩,嘗與孔尚任酬唱。與從弟元豫、元觀,從子之瑾、之瑜稱「廣陵五宗」。著有《芙蓉集》、《新柳堂集》、《小香詞》。 其他宗姓名人有東漢臣宗均、宗資;十六國後秦文人宗敞;南朝北魏文學家宗欽,宋隱士宗測,齊文人宗躬;北朝魏文人宗舒,北周文學家宗懍;金大臣宗瑞修;明大臣宗璽;清大臣宗聖垣,學者宗稷辰,詩人宗桂、宗梅等。近當代宗姓名人有愛國宗教人士宗懷德,美學家宗白華,作家宗璞,大提琴演奏家宗柏等。
㈡ 宗姓族譜現在在那裡,全國有多少姓宗的
宗姓,一種姓氏,源於先秦時期,如今,宗姓在全國分布較廣,尤以浙江、江蘇、山東、安徽、江西、河北等地多此姓。
㈢ 中國姓宗的有多少人
宗氏是一個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群體,在當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二百六十八位,人口約二十二萬一千餘,佔全國人口總數的0.017%左右。
希望對您有幫助,望採納,您的採納將是我們回答的動力
㈣ 中國姓宗的有多少人
宗姓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二百八十位的姓氏,人口較多,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百分之零點零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