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能承受多少人口
❶ 地球究竟能承載多少人口
地球能承載的人口數量是未知的,因為沒有人能預測未來的變化以及變化的速度;承載力受很多因素的影響:科技發展水平、資源豐富程度、人口受教育水平、經濟發達程度、對外開放程度及人類的消費水平。前五個因素與承載力呈正相關,最後一個與承載力呈負相關。
希望能幫到您(●'◡'●)。
❷ 地球到底能承載多少人
關於地球到底能夠承載多少人這個問題,雖然說有科學工作者給出了自己的答案,但是面對給出的結果,人們卻直呼不敢相信。目前地球上人類的數量大約保持在70億人左右,但是即便是如此龐大的一個數字,與科學工作者計算出來的地球最大承載量仍然有著非常大的差距。美國和羅馬尼亞的科學家曾經就這一問題做出個計算以及推測,在他們得出來的結果當中,認為地球最多能夠承載1300萬億人類的生存。
因此人們也十分反對1300萬億這一數據,認為這是在一種極端理想的狀態下推斷出來的。
❸ 地球最多可以承載多少人
關於地球究竟能夠容納多少人類,這是很多人都好奇的一個問題,從目前來看,全世界的人口數量大約維持在70億人左右。而且很多地方的人口每年都呈現上升趨勢,因此很多人擔心,有沒有那麼一天地球將無法承受這么多人類帶來的傷害。對於這個問題,曾經也有科學工作者做出了計算,但是得出來的結果卻令人難以置信。
只有這樣,人類才能夠在極少的土地上滿足所有人類居住的條件,當然也有可能到那時,人類的科學技術已經能夠實現人類在海里生存。不過這一切都只是一個預計的數據,但是我們不能夠忽略的一點是,人類對地球所造成的傷害是很嚴重的,只有從現在開始去挽救地球,與地球和諧相處,我們才能夠長久的生存下去。
❹ 地球能承受的人口極限是多少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全球人口已經達到了74億之多,同時還在以每年新增8296萬人口的速度增長,那麼,地球到底可以承載多少人口,有沒有極限值?
中國的人口最佳容量值為7-8億,按照目前的15億人口來看顯然是多了。我國推出的計劃生育政策就很好的控制了我國人口的增長速度。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當地球人口達到極限值前,可能地球本身就會開始調整,所以,地球人口極限值很有可能永遠都無法到來。
❺ 地球的人口最大承受極限是多少,人口太多會引發什麼
2011年10月31日,隨著「第70億寶寶」在菲律賓馬尼拉降生,地球正式進入了「後70億人口」時代。一個問題再次引發世人的關注和討論:我們的地球家園到底可以承載多少人口?人口學專家坦言,對這個問題一直以來有著眾多的猜測和估算,但無論具體數字是什麼,都在傳達著一個信號:地球資源是有限的,人類需要保持警醒。 養活70億人要多少資源? 喝:每人喝一瓶礦泉水,這70億個礦泉水瓶排在一起,全長達到42萬公里,能夠從地面一直排到月球。 食:每人吃4兩米飯,相當於消耗大米140萬噸,需要2.3萬多個標准火車皮才能裝下。這些車皮連接在一起,能從北京站排到山東德州。 衣:每人一件全棉的T恤,即便不算加工的損耗,按照85%的含棉量計算,至少也要消耗165萬噸棉花。 住:如果按每人居住面積30平方米計算,佔地面積達到21萬平方公里 。 今年,該報告在現有生態足跡(人類對自然資源需求)和生命地球指數(衡量自然狀況)兩個衡量標準的基礎上,首次新增了衡量全球、各國和個人的水足跡。報告顯示,目前,全球3/4以上的人口生活在生態負債國家,這些國家的國民消費量已經超出了其國家的生物承載能力。其中,美國和中國的國家生態足跡最大,各自消耗約21%的全球生物承載力。美國公民人均生態足跡量是9.4全球公頃,如果全球以美國的消費模式生活,所消耗的生態足跡可以覆蓋4.5個地球,而中國公民人均量是2.1全球公頃,相當於覆蓋1個地球。 此外,在生命地球指數中透露出,自1970年以來測量的1686類物種的5000個種群,已經減少了近30%。 據稱,水足跡是該報告中新啟用的一項度量指標。是指一個國家生產其居民消費的物品和服務所需水資源的總量,包括用於農業、工業和家庭生活的河水、湖水、地下水(地表水和地下水)以及供作物生長的雨水。例如,生產1件棉質T恤的水足跡是2900升水,相當於每人每天消耗120升水,占
全球農作物水足跡的3.7%。生產1公斤焦糖耗費1500升水足跡,其佔全球農作物水足跡的3.4%。相當於每人每天消耗100升水。目前,約50個國家正承受著中度或重度的缺水壓力。 多少人才是太多? 樂觀者:134億 悲觀者:90億 鄭梓楨指出,人口確實是可以預測的。利用人口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可以算出人口未來的約數。有觀點認為,當平均每名女性有2.1個後代時,全球人口總數將不再增加。地球人口在本世紀末可以保持在90億~100億。 然而,地球能夠長期承載70億人甚至上百億人生活嗎?究竟人口的數值達到多少才是太多?這個問題最早在1679年,荷蘭博物學家、微生物學家安東·凡·列文虎克就做了估算。他根據荷蘭的人口密度,把它與地球上其他國家的人口狀況進行了比較,得出一個數據:地球最大的承載力是134億人。實際上,一直以來,這樣的估算從未停止過,估算數值從10億到1兆都有,難以判斷哪種說法更科學。 最近,媒體報道了美國哈佛大學社會科學家愛德華·威爾遜的觀點。他認為,地球的最大承載力大約為90億~100億人口。他的估算是這樣的:如果把所有的穀物都用來喂養人類而不是牲口,並且所有人都願意成為素食主義者的話,現在的14億公頃耕地可養活100億人口。但實際上,這14億公頃的耕地現在只能養活25億人口,因為相當一部分人不願意只吃素菜。因此,威爾遜認為,從糧食的角度出發,地球養活的人數不可能達到100億。 那地球理想的人口數是多少呢?即如果人們都能過上「好日子」的話,人口的數值應該是多少?有媒體報道稱,以生活標准計算,如果每個地球人都能享受發達國家普通人的飲食的話,地球的最大承受力只有20億人,但如果按照每天維持最低生活必需的食物標准計算,地球可以承載120億人。 在鄭梓楨看來,做這類估算,首先要看「好日子」的假設標准究竟是怎樣,是按發達國家的標准呢,還是按發展中國家的標准,是要「富養」還是要「窮養」。「就跟養孩子一樣,你是計劃他以後要學鋼琴、出國留學,還是僅僅吃飽穿暖就好,不同的標准,成本就不同,能承受的數量也就不同。」他說,「不過,有一點是肯定的,那就是地球資源是有限的,人類需要保持警醒。我們需要為後代的生存多留下一些空間。」 地球不是為人類而誕生,也不會為一個物種的存亡而改變自己的命運。在地球46億年的生命史中,人類的誕生也就是幾百萬年的歷史,人類從來就不是地球的主人,而是居民,在歷史長河中也是過客,主宰地球命運的是宇宙生滅的大規律。如果說人口增長將「壓垮」地球,這是痴人說夢。地球不會因人類不明智的活動而崩潰,但人類的不敬的確會遭致大自然的無情報復。 實際的人口承載力是「環境對人類的制約力」和「人類對環境的適應力」兩種力量的相互博弈、相互制約、相互平衡的結果。一旦人類人口的增長逼近環境承載力的極限,死亡率和遷移率就會成為人口數量的調節機制。除了人口學機制外,調適人口與資源環境關系的還有社會學機制———降低生活水平機制、資源集約性使用機制和資源競爭性開發機制以及經濟學機制———資源循環利用機制、資源價格上漲機制、替代性資源生產機制等。全球人口數量從增加到減少的拐點會出現在遙遠的某個時點,根據聯合國的預測,21世紀末世界人口還將增長到100億甚至更多。拐點是假設的結果,真實的拐點則要看人類人口的未來增長。 中國人口佔全球人口的比重已下降到19%,正在發生結構性巨變。在全球人口攀升的同時,撲面而來的少子老齡化、獨子老齡化甚至無後老齡化以及老年高齡化、高齡空巢化、空巢無助化等問題交織出現和接踵而至,使中國不得不面對「人口生態失衡」、「人口結構斷裂」的嚴峻挑戰。巨大的人口虧損問題使中國陷入「人口內爆」的困境,超低生育率趨勢預示著弱持續甚至是不可持續的發展前景。 面對巨大的人口虧損,我國的人口政策需要全面反思和自我重建,朝人權保障、家庭友好、城鄉統籌、男女平等、國防安全、人口優化、民族團結、社會和諧、人民幸福、持續發展的方向努力。還權於民和造福於民相輔相成。我們需要坦率承認生育權是必須尊重的基本人權,公民、夫婦和家庭是權利
主體和決策主體,國家、社會和政府是義務主體,後者要為前者福佑、關懷、服務和保障。 人口城市化是新世紀的人口發展方向,帶來了人口的集聚和離散的雙重變化,造成了巨大的人口再分布運動,同時也帶來了文化、資金、信息和其他資源的流動,但也挑戰了人口變動與資源環境的互動關系。「過度城市化」可能同時帶來城市人口的超載和農村人口的萎縮,這與城鄉統籌和協調發展的理想構成了悖論。城市人口的超載也提高了城市居民的生活成本,降低了幸福指數。所以說,人口城市化雖然是現代化的必然方向,但也要循序漸進、有序適度,地球需要健康、綠色、和諧的新城市化戰略。 我們只有一個地球,這是人類共有的家園。人類是地球的棲居者,也應該成為地球生態的保護者。人類是地球的兒女,享受了無窮的「地球之愛」;地球是極其復雜的生命體系,人類的「生態位」最高,所以「生態責任」也最大,人類既要實現自身的可持續發展,也要促進地球的生態平衡和持續發展,讓地球享受崇高的「人類之愛」的回饋。毫無疑問,負責任的人口增長是親生態和親道德的,也是人類友好和家庭友好的,應該有助於地球居民的和平相處和人地關系的和諧共生。 控制人口數量,地球已經不堪重負,地球,她是人類的母親,她是人類生活的起源,她無私地撫育著我們,使我們能在這個得天無厚的星球里生活,地球有著取之不盡的資源。綠色的地球是我們人類不息載體,,只有人與自然協調發展,才能共同擁有美好的明天。古言說得好:「地力之生物有大數,人力之成物有大限,取之有度,用之有節。則常足,取之無度,用之無節,則常不足。」但是幾百年後的現代文明卻使我們綠色的星球日漸披黃蒙黑,黯然失色。來吧,讓我們一起來保護我們這個美麗而脆弱的地球吧!因為,只有人類的心靈才能夠知足這份美麗,善待地球??人類唯一的星球,我們別無選擇。
❻ 地球能承受多少人
現在人口就己經達到極限了,人類不能只享受人口增長帶來的紅利,而不去承擔人口老齡化所帶來的惡果,人口增長所帶來的巨大消費需求,己經給地球造成了巨大傷害,怎樣才能彌補人類對地球造成的傷害,人類不僅對此束手無策.無動於衷,而且還在變本加利的繼續獲取大量的自然資源,人類作為地球環境破壞的罪魁禍首,當然也逃不掉天災的懲罰,隨著天災人禍的一年比一年的猛烈,人類也必將為此付出代價,大面積的人口消失已為期不遠。
▲核彈彈坑
所以,真的不要覺得核武器能對地球造成多大的傷害,地震、火神爆發、台風、海嘯等自然災害造成的影響也不會小到哪裡起,甚至算能量的話還要遠遠超過核武器。大家其實可以這樣想,自從核武器誕生後,到目前為止,人類總核試驗次數超過2000次,這其中,有威力在千噸、萬噸級TNT當量的原子彈,也有超過百萬噸、千萬噸級TNT當量的氫彈,然而,現在大家不還是活得好好的嗎?你們有看到地球受到什麼影響嗎?沒有,對地球一點影響都沒有。
❼ 地球還能承載多少人
也許你認為目前地球上的65億人口已經讓這顆行星不勝負荷,可是根據美國和羅馬尼亞科學家的計算,地球可承受人口的最高極限是目前地球人數的20萬倍!但科學家稱,這只是個理論數字,它必須建立在人類可以通過高科技方法解決食物短缺的前提下。一旦「生存必需品短缺」這一障礙被克服,那麼地球人口最高將可以達到1300萬億!到時候,地球上的人類將像螞蟻一樣密集,大多數人將擠居在遍地林立的2000層高摩天大樓中,像囚犯一樣秩序井然地生活,很少能夠再看到太陽光。
地球人口最高極限將是現在的20萬倍
地球人口最高極限將是現在的20萬倍羅馬尼亞布加勒斯特工藝大學科學家維奧里爾·巴迪司庫博士的研究,90億的人口遠遠沒有抵達地球可以承受的人口極限。巴迪司庫博士在下月即將出版的《全球能量問題國際期刊》雜志上宣稱,根據他的計算,地球最終可以承受的人口數量,將是現在的20萬倍!
巴迪司庫的研究數據是建立在英國物理學家約翰·弗萊姆林的研究成果上的,早在1964年,弗萊姆林教授就聲稱,只要地球獲得的熱量(包括地球生物產生的熱量和地表吸收的太陽能),能夠和它散發走的熱量保持平衡狀態,那麼地球將一直處於適合人類居住的狀態。如果地球上有太多的人,那麼就像人群擁擠、悶熱不堪的派對一樣,將產生太多的熱量,使地球無法承受。通過計算,弗萊姆林教授當時斷定地球上的最大人口極限將是6億億人。
生活必需品的短缺將是未來關鍵問題
巴迪司庫博士和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布班克市地理學顧問理查德·卡斯卡特採用更先進的熱力學模型,對弗萊姆林教授的研究重新進行了測算。科學家假想每個人散發的熱量是120瓦特,地球表面的平均溫度升得過高時,將不再適合人類居住,根據測算,巴迪司庫等科學家最後宣布:在地球溫度不過熱的情況下,地球可承載的極限人數應該是1300萬億人,是現在人口的20萬倍。
科學家們在研究報告中承認,這個地球極限人數只是「理論數字」,在地球人口還遠遠沒有抵達這個極限人數前,地球上的生活資源就將面臨嚴重的短缺。
巴迪司庫博士寫道:「在並不太遠的未來,像食物和生活必需品的短缺將成為一個至關緊要的問題,然而隨著人類文明和科學技術的發展,食品等生活必需品的短缺問題也將不斷得到改善。」可怕前景人類將擠住2000層大樓
一旦地球「人口爆炸」到那種階段,那時的地球也絕非天堂,而是形同一座大監獄。根據美國研究人員卡斯卡特的描述,一旦地球人口多到那種程度,那麼地球上的大多數人都必須生活在2000層樓高的摩天大廈中,由於地球上高樓林立,太陽光對普通人來說將是奢侈品。
卡斯卡特說道:「那真的是一種可怕的前景,地球將像《星球大戰》科幻電影中的那顆死星一樣。」
為了讓地球保持涼爽狀態,那時候的科學家必須在全球海洋上面覆蓋一個大屋頂,而地球上的陸地也將被密封起來,防止水流失。地球的表面將遍布太陽能收集板和反射鏡,確保人類能夠控制太陽光和地球的溫度。卡斯卡特說道:「那時候的人類將像囚犯一樣,生活在一個秩序井然的城市監獄裡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