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口多少人
1. 中國有多少人口
根據2010年的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中國人口數約有1,370,536,875人,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
其中中國大陸人口達13.3億人,香港和澳門人口分別有709.8萬人與55.2萬人。14歲以下的人口佔16.60%,15歲至59歲的人口佔70.14%,而60歲以上的人口佔13.26%。
2013年時,中國人口增長率估計為0.46%。中國在1978年約有64%民眾為貧窮人口,但1978年經濟快速增長後,已經有數億名民眾脫離窮困生活。今日約有10%人口仍處在貧窮線以下,城鎮失業率在2007年一度降到4%以下,目前城鎮失業率則在4.1%。
中國新生嬰兒的男性比例偏高,2010年人口普查顯示男女比例為118.06比100,比正常的105比100的男女比例高。
2010年人口普查中,男性占總人口的51.27%左右;不過相較於1953年男性占總人口51.82%左右,今日中國性別比例較為平衡許多。據全國老齡委2015年預計,未來20年中國將進入老齡化高峰。
到2050年左右,中國老年人口將達到全國人口的三分之一。人口老齡化將使中國勞動力人口逐漸減少。截至2017年底,中國60歲以上老年人口約2.41億,占總人口的17.3%,高於10%的聯合國傳統老齡社會標准。
中國整體人口密度是每平方千米145人,有96%的人口生活在佔全國總面積36%的土地上。最近幾年,中國常住人口分布出現了新的變化,東部人口增長在放慢,中西部常住人口增長加快。
上海常住人口總量與新增量從2015年開始負增長,而以往人口凈流出的省份如湖北、河南、安徽、四川、貴州等人口卻在反彈。不變的是,東南沿海(廣東、福建)的常住人口新增量仍在增加,而東北地區的人口依舊在減少。
中國近十年來有大規模的都市化,城市人口百分比從1980年的20%,在2015年時增加到55.6%;同時預估城市人口將在2030年達到10億人,佔世界人口的8分之一。2012年,中國有超過2.62億名前往城市尋找工作的民工。
中國有超過160個城市的人口超過100萬人,估計在2025年會有221個城市超過100萬人。國務院將常住人口1,000萬人以上的城市列為超大城市,其中最大的北上廣又被統稱為一線城市,但目前因為人口基數龐大,正在進行居民總量控管。
不過超大城市總數仍將會繼續增長,其中最為矚目的是近年瞄準2020年的新一線都市開始崛起,例如重慶、武漢等城市,以加入國家中心城市為奮斗目標。
2. 中國人口有多少成年人
我國的人口普查年齡段劃分為0—14歲、15—59歲、60歲及以上三部分,沒有成年人年齡段。
2021年第七次人口普查的年齡構成:
全國人口中,0—14歲人口為253383938人,佔17.95%;15—59歲人口為894376020人,佔63.35%;
60歲及以上人口為264018766人,佔18.70%,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為190635280人,佔13.50%。
性別構成:
全國人口中,男性人口為723339956人,佔51.24%;女性人口為688438768人,佔48.76%。總人口性別比(以女性為100,男性對女性的比例)為105.07,與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基本持平。
民族構成:
漢族人口為128631萬人,佔91.11%;各少數民族人口為12547萬人,佔8.89%。與2010年相比,漢族人口增長4.93%,各少數民族人口增長10.26%,少數民族人口比重上升0.40個百分點。
以上內容參考國家統計局-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第五號)
3. 全國總人口2021總人數口是多少
2021年中國人口總數是1443497378人。
2021年5月11日,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公布。全國人口總人口為1443497378人,其中:普查登記的大陸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現役軍人的人口共1411778724人。
香港特別行政區人口為7474200人;澳門特別行政區人口為683218人;台灣地區人口為23561236人。
人口分布:
中國政府加快發展教育事業,人口科學文化素質顯著提高。與2000年人口普查相比,每十萬人中具有大學文化程度的由3611人上升為8930人,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由11146人上升為14032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由33961人上升為38788人。
具有小學文化程度的由35701人下降為26779人。文盲率(15歲及以上不識字的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為4.08%,比2000年人口普查的6.72%下降2.64個百分點。
大陸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現役軍人的人口中,文盲人口(15歲及以上不識字的人)為54656573人,同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文盲人口減少30413049人,文盲率[8]由6.72%下降為4.08%,下降2.64個百分點。
4. 目前中國有多少人口
你好,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報告。有以下多種數據可供參考。
普查主要數據
(一)人口總量。全國人口[注]共141178萬人,與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下同)的133972萬人相比,增加7206萬人,增長5.38%,年平均增長率為0.53%,比2000年到2010年的年平均增長率0.57%下降0.04個百分點。數據表明,我國人口10年來繼續保持低速增長態勢。
(二)戶別人口。全國共有家庭戶49416萬戶,家庭戶人口為129281萬人;集體戶2853萬戶,集體戶人口為11897萬人。平均每個家庭戶的人口為2.62人,比2010年的3.10人減少0.48人。家庭戶規模繼續縮小,主要是受我國人口流動日趨頻繁和住房條件改善年輕人婚後獨立居住等因素的影響。
(三)人口地區分布。東部地區人口佔39.93%,中部地區佔25.83%,西部地區佔27.12%,東北地區佔6.98%。與2010年相比,東部地區人口所佔比重上升2.15個百分點,中部地區下降0.79個百分點,西部地區上升0.22個百分點,東北地區下降1.20個百分點。人口向經濟發達區域、城市群進一步集聚。
(四)性別構成。男性人口為72334萬人,佔51.24%;女性人口為68844萬人,佔48.76%。總人口性別比(以女性為100,男性對女性的比例)為105.07,與2010年基本持平,略有降低。出生人口性別比為111.3,較2010年下降6.8。我國人口的性別結構持續改善。
(五)年齡構成。0—14歲人口為25338萬人,佔17.95%;15—59歲人口為89438萬人,佔63.35%;60歲及以上人口為26402萬人,佔18.70%(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為19064萬人,佔13.50%)。與2010年相比,0—14歲、15—59歲、60歲及以上人口的比重分別上升1.35個百分點、下降6.79個百分點、上升5.44個百分點。我國少兒人口比重回升,生育政策調整取得了積極成效。同時,人口老齡化程度進一步加深,未來一段時期將持續面臨人口長期均衡發展的壓力。
(六)受教育程度人口。具有大學文化程度的人口為21836萬人。與2010年相比,每10萬人中具有大學文化程度的由8930人上升為15467人,15歲及以上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由9.08年提高至9.91年,文盲率由4.08%下降為2.67%。受教育狀況的持續改善反映了10年來我國大力發展高等教育以及掃除青壯年文盲等措施取得了積極成效,人口素質不斷提高。
(七)城鄉人口。居住在城鎮的人口為90199萬人,佔63.89%;居住在鄉村的人口為50979萬人,佔36.11%。與2010年相比,城鎮人口增加23642萬人,鄉村人口減少16436萬人,城鎮人口比重上升14.21個百分點。隨著我國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和農業現代化的深入發展和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政策落實落地,10年來我國新型城鎮化進程穩步推進,城鎮化建設取得了歷史性成就。
(八)流動人口。人戶分離人口為49276萬人,其中,市轄區內人戶分離人口為11694萬人,流動人口為37582萬人,其中,跨省流動人口為12484萬人。與2010年相比,人戶分離人口增長88.52%,市轄區內人戶分離人口增長192.66%,流動人口增長69.73%。我國經濟社會持續發展,為人口的遷移流動創造了條件,人口流動趨勢更加明顯,流動人口規模進一步擴大。
(九)民族人口。漢族人口為128631萬人,佔91.11%;各少數民族人口為12547萬人,佔8.89%。與2010年相比,漢族人口增長4.93%,各少數民族人口增長10.26%,少數民族人口比重上升0.40個百分點。民族人口穩步增長,充分體現了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我國各民族全面發展進步的面貌。
5. 現在中國人口是多少
中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發展中國家。人口眾多、資源相對不足、環境承載能力較弱是中國現階段的基本國情,短時間內難以改變。人口問題是中國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長期面臨的問題,是關系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性因素。
統籌解決人口問題始終是中國實現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和可持續發展面臨的重大而緊迫的戰略任務。從20世紀70年代以來,中國政府堅持不懈地在全國范圍推行計劃生育基本國策,鼓勵晚婚晚育,提倡一對夫妻生育一個孩子,依照法律法規合理安排生育第二個子女。
經過30年的艱苦努力,中國在經濟還不發達的情況下,有效地控制了人口過快增長,把生育水平降到了更替水平以下,實現了人口再生產類型由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長率向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長率的歷史性轉變,成功地探索了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綜合治理人口問題的道路,有力地促進了中國綜合國力的提高、社會的進步和人民生活的改善,對穩定世界人口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中國政府堅持人口與發展綜合決策。將人口發展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總體規劃,努力使人口發展與經濟社會發展相協調,與資源利用和環境保護相適應。
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每年召開人口、資源、環境工作專題座談會,統籌考慮,協調部署,動員全社會力量,採取法律、倡導、經濟、行政等多種措施綜合治理和解決人口問題,把發展經濟、開展計劃生育、普及教育、提高健康水平、消除貧困、完善社會保障、提高婦女地位、建設文明幸福家庭等緊密結合起來。
2003年,將國家計劃生育委員會更名為國家人口和計劃生育委員會,以加強人口發展戰略研究和綜合協調,更加科學地制定和實施人口發展規劃。
2004年初,中國政府組織多學科的專家學者,正式啟動了「國家人口發展戰略研究」,對人口數量、素質、結構、分布等的變化趨勢及其與經濟、社會、資源、環境的相互影響進行全面、深入、系統的研究。
國家人口發展戰略研究已經提出了優先投資於人的全面發展,將人口大國轉變為人力資本強國的人口發展戰略思路,為科學制定國家中長期人口發展規劃和國民經濟總體規劃,實現人口經濟社會資源環境的協調、可持續發展提供決策支持。
從數量、素質、結構、分布來看,中國人口的現狀如下:
一、人口數量
根據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截至2000年11月1日全國總人口為129533萬人。其中:大陸31個省、區、直轄市(不包括福建省的金門、馬祖等島嶼)和現役軍人的人口共126583萬人,香港特別行政區人口為678萬人;澳門特別行政區人口為44萬人,台灣省和福建省的金門、馬祖等島嶼人口為2228萬人。
國家統計局測算數據表明,2005年1月6日,中國人口總數達到13億(不包括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和台灣省),約佔世界總人口的21%。由於實行計劃生育,中國13億人口日的到來推遲了4年。
龐大的人口數量一直是中國國情最顯著的特點之一。雖然中國已經進入了低生育率國家行列,但由於人口增長的慣性作用,當前和今後十幾年,中國人口仍將以年均800-1000萬的速度增長。
按照目前總和生育率1.8預測,2010年和2020年,中國人口總量將分別達到13.7億和14.6億;人口總量高峰將出現在2033年前後,達15億左右。
受20世紀80年代-90年代第三次出生人口高峰的影響,在2005年-2020年期間,20歲-29歲生育旺盛期婦女數量將形成一個高峰。同時,由於獨生子女陸續進入生育年齡,按照現行生育政策,政策內生育水平將有所提高。上述兩個因素共同作用,導致中國將迎來第四次出生人口高峰。
龐大的人口數量對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產生多方面影響,在給經濟社會的發展提供了豐富的勞動力資源的同時,也給經濟發展、社會進步、資源利用、環境保護等諸多方面帶來沉重的壓力。
二、人口素質
中國政府加大公共衛生事業建設力度,不斷提高人口健康素質。平均預期壽命已從新中國成立前的35歲上升到2004年的71.8歲,孕產婦死亡率從20世紀50年代初期的1500/10萬下降到2004年的51/10萬,嬰兒死亡率從新中國成立前的200‰下降到2004年的29.9‰,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從建國初期的250-300‰下降到2004年的28.4‰。傳染病、寄生蟲病和地方病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均大幅度減少。非典型肺炎、禽流感等新發傳染病得到有效的監測和控制,艾滋病防治工作取得明顯進展。
從總體上講,中國人口健康素質仍然不高。每年出生缺陷發生率為4-6%,約100萬例。數以千萬計的地方病患者和殘疾人給家庭和社會帶來沉重的負擔。防治艾滋病形勢依然十分嚴峻。
據估計,截至2003年12月,中國現存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約84萬,2004年疫情處於從全國低流行和局部地區及特定人群高流行並存的態勢。
中國政府加快發展教育事業,人口科學文化素質顯著提高。2004年,中國普及九年義務制義務教育的人口覆蓋率達到93.6%,6歲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達到8.01年(其中男性8.5年,女性7.51年),比1990年提高了1.75年;人口粗文盲率(15歲及15歲以上不識字或識字很少的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降少到8.33%,比1990年時下降了7.55個百分點。
各種受教育程度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分別為:大學以上佔5.42%、高中佔12.59%、初中佔36.93%、小學佔30.44%,受高層次教育的人數大幅度增加,受小學教育人口比重逐步下降。
中國人口科學文化素質的總體水平還不高,主要表現在:一是人口粗文盲率大大高於發達國家2%以下的水平;二是大學粗入學率大大低於發達國家;三是平均受教育年限不僅低於發達國家的人均受教育水平,而且低於世界平均水平(11年)。並且,城鄉人口受教育程度存在明顯差異。2004年,城鎮人均受教育年限為9.43年,鄉村為7年;城鎮文盲率為4.91%,鄉村為10.71%。
三、人口結構
從人口年齡結構看,在2004年末全國總人口129988萬人中,0-14歲人口為27947萬人,占總人口的21.50%,15-64歲人口為92184萬人,佔70.92%;65歲及以上人口為9857萬人,佔7.58%。上述數據表明:
第一,當前中國人口社會撫養比較低,勞動年齡人口比重大,勞動力資源豐富,為經濟快速發展提供了強大的動力。
未來一、二十年是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人口紅利期。但龐大的勞動年齡人口也給就業帶來了巨大的壓力,目前,中國城鎮每年新增勞動力近千萬,農村剩餘勞動力2億多。
並且,勞動年齡人口將保持增長態勢。據預測,2016年15-64歲勞動年齡人口將達到峰值10.1億,2020年仍高達10億左右。這對就業、產業結構調整和社會發展事業提出了更高要求。
第二,2000年,65歲以上老年人口比重達7%以上,根據國際標准,中國已經進入老齡社會。據預測,到2020年,65歲老年人口將達1.64億,占總人口比重16.1%,80歲以上老人達2200萬。
中國老齡化呈現速度快、規模大、「未富先老」等特點,對未來社會撫養比、儲蓄率、消費結構及社會保障等產生重大影響。
第三,從人口性別結構看,2004年末男性人口66976萬人,佔51.5%,女性人口63012萬人,佔48.5%,總人口性別比為106左右。
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出生人口性別比持續升高,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時為117,2003年為119,少數省份高達130。為遏制出生人口性別比升高的勢頭,國家採取了一系列措施,頒布了《人口與計劃生育法》、《關於禁止非醫學需要的胎兒性別鑒定和選擇性別的人工終止妊娠的規定》等法律法規,啟動了「關愛女孩行動」,倡導男女平等,綜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別比偏高。
四、人口分布
從城鄉分布來看,2004年末全國城鎮人口達到54283萬人,占總人口的41.76%,鄉村人口為75705萬人,佔58.24%。
近年來,由於積極推進人口城鎮化和產業結構升級,實施城市帶動農村、工業反哺農業的發展戰略,人口城鎮化率以每年超過1個百分點的速度增長。採取多種措施和合理規劃,引導農村富餘勞動力向非農產業轉移,努力改善農民進城務工環境,促進農村勞動力有序流動。
2004年,中國流動人口已經超過1.4億。大量農村勞動力進城務工,為城市發展提供了充裕的勞動力,同時也改善了農村的經濟狀況。按人口城鎮化率每年增加1個百分點測算,到2020年還將從農村轉移出3億左右的人口。
與此同時,流動人口管理與服務體系卻嚴重滯後,亟待完善。龐大的流動遷移人口對城市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構成巨大壓力。
流動人口就業、子女受教育、醫療衛生、社會保障以及計劃生育等方面的權利得不到有效保障,嚴重製約著人口的有序流動和合理分布,統籌城鄉、區域協調發展面臨困難。
面對復雜的人口問題,中國政府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戰略高度出發,堅持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不斷完善人口政策與方案,用人的全面發展統籌解決人口問題,在穩定低生育水平的同時,提高人口素質、改善人口結構、引導人口合理分布,促進人口與經濟社會資源環境的協調發展和可持續發展。
6. 中國人口最多的省份是多少人
2019年中國常住人口最多的省份是廣東省,為11521萬。
2019年末,全省常住人口11521.00萬人,比上年末增加175萬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8225.99萬人,占常住人口的比重(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為71.40%,比上年末提高0.7個百分點。全年出生人口143.38萬人,出生率12.54‰;死亡人口50.99萬人,死亡率4.46‰;自然增長人口92.38萬人,自然增長率8.08‰。
廣東省內有10.17萬歸僑、3000多萬僑眷,主要集中在珠江三角洲、潮汕平原和梅州等僑鄉地區以及23個華僑農場。
(6)全國人口多少人擴展閱讀
2019年中國常住人口最少的省份:西藏藏族自治區
截至2018年末,西藏自治區常住人口總數為343.82萬人,比上年凈增加6.67萬人。其中:城鎮人口107.07萬人,占總人口的31.14%;鄉村人口236.75萬人,占總人口的68.86%。人口出生率為15.22‰,死亡率為4.58‰,自然增長率為10.64‰。
西藏自治區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西南部,面積120.2189萬平方千米,約佔中國陸地總面積的1/8。北面與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青海省相鄰,東面和東南面同雲南省、四川省接壤;南部與西部自東而西與緬甸、印度、不丹、尼泊爾等國以及克什米爾地區毗鄰,國境線長約3842公里。
7. 全國多少人口
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據公報[1](第1號)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
2011年4月28日
根據《全國人口普查條例》和《國務院關於開展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的通知》,我國以2010年11月1日零時為標准時點進行了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2]。在國務院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的統一領導下,在全體普查對象的支持配合下,通過廣大普查工作人員的艱苦努力,目前已圓滿完成人口普查任務。現將快速匯總的主要數據公布如下:
一、 總人口
全國總人口為1370536875人。其中:
普查登記的大陸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現役軍人的人口[3]共1339724852人。
香港特別行政區人口[4]為7097600人。
澳門特別行政區人口[5]為552300人。
台灣地區人口[6]為23162123人。
8. 俎姓人口全國多少人
全國大概有一百多萬姓俎的。這個姓在中國應該不多
9. 中國人口比例是多少
根據最新的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據顯示:中國大陸人口是133972.49萬人,其中:男性人口為68685.26萬人,佔51.27%;女性人口為65287.23萬人,佔48.73%。總人口性別比(以女性為100,男性對女性的比例)是105.20。
中國人口,即中國整體的人口數量,其中中國大陸總人口140005萬人(2020年數據),中國香港2018年總人口:743萬 。中國澳門2018年總人口:66萬7400人 。台灣省2018年總人口:約為2358萬人 。
2021年5月11日,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公布。全國人口總人口為1443497378人,其中:普查登記的大陸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現役軍人的人口共1411778724人。
香港特別行政區人口為7474200人;澳門特別行政區人口為683218人;台灣地區人口為23561236人。
全國人口與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的1339724852人相比,增加72053872人,增長5.38%,年平均增長率為0.53%。
10. 中國人口是多少
2015年中國總人口數量超13.6億人 60周歲以上老齡人口2.1億。
2014年末,中國大陸總人口(包括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中國人民解放軍現役軍人,不包括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和台灣省以及海外華僑人數)136782萬人,比上年末增加710萬人。全年出生人口1687萬人,人口出生率為12.37‰,死亡人口977萬人,人口死亡率為7.16‰,人口自然增長率為5.21‰,比上年提高0.29個千分點。從性別結構看,男性人口70079萬人,女性人口66703萬人,總人口性別比為105.06(以女性為100),出生人口性別比為115.88。從年齡構成看,16周歲以上至60周歲以下(不含60周歲)的勞動年齡人口91583萬人,比上年末減少371萬人,占總人口的比重為67.0%,60周歲及以上人口21242萬人,占總人口的15.5%,65周歲及以上人口13755萬人,占總人口的10.1%。從城鄉結構看,城鎮常住人口74916萬人,比上年末增加1805萬人,鄉村常住人口61866萬人,減少1095萬人,城鎮人口占總人口比重為54.77%。全國居住地和戶口登記地不在同一個鄉鎮街道且離開戶口登記地半年以上的人口(即人戶分離人口)2.98億人,比上年末增加944萬人,其中流動人口為2.53億人,比上年末增加800萬人。年末全國就業人員77253萬人,比上年末增加276萬人,其中城鎮就業人員39310萬人,比上年末增加1070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