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氏有多少人口是哪裡
㈠ 姓譚的人有多少
譚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65位,約有人口442萬,佔全國人數的0.34。 譚氏起源於山東。漢代巴南(今川東、鄂西南部)少數民族中也有譚姓。巴南譚氏有可能是譚國遺民逃到巴南,融入當地民族形成的。 譚氏早期主要在山東省境內繁衍發展,後因戰亂、自然災害、官職調遷等原因離開故土,向各地遷徙。漢代時,譚氏已分布於河南、山西等地。南北朝時譚氏開始遷入廣東,唐末時遷入江西。五代時,福建泉州人譚峭在嵩山從事辟穀養氣煉丹之術。他提出要「均其食」,幻想一種「無親、無疏、無愛、無惡」的「太和」社會。從宋代起,譚姓人物漸多見於史冊,分布地更廣,集中於江南地區、江蘇、浙江、安徽及湖南、湖北、四川等地。大約從清代開始,閩、粵譚氏部分族人遷徙至東南亞,僑民於新加坡等國。
㈡ 譚麗有多少人
題主是否想詢問「名字叫做譚麗有多少人?」7187個。根據查詢相關資料顯示,截止到2022年8月4日,中國人中同名同姓叫做譚麗的一共有7187人,重名度是一般。譚姓,中國姓氏之一。譚姓人主要出自姒姓,其他來源(少數民族和談氏避諱改姓)人數較少。相傳堯時中原洪水泛濫,禹治水成功後,舜賜姒姓給禹。周朝初分封諸侯時,姒姓的一支以軍功獲封於譚國(今山東省章丘縣西),爵位為子。這支姒姓的後人以國為姓。漢代巴南(今川東、鄂西南部)少數民族中也有譚姓。巴南譚氏是譚國遺民逃到巴南,融入當地民族形成的。春秋初期,齊桓公稱霸諸侯,於周莊王四年(公元前683年)吞並了譚國。譚國國君逃亡到莒國(今山東莒縣)。留在故國的子孫就以國為氏,稱譚氏。山東譚氏史稱譚氏正宗。
㈢ 譚氏在全國有多少人
譚氏在全國有1500萬人~~譚姓來源:1、 出自姒姓。相傳堯時中原洪水泛濫,堯派鯀治水,鯀採用堵的方法,結果失敗了。遞舜即位後任用鯀的兒子禹治水。據說鯀的妻子夢食薏苡,醒來後有了身孕,生下了禹。禹治水成功後,舜賜姒姓於禹。周初大封諸侯時,姒姓的一支被封於譚國(今山東省章丘縣西),爵位為子。譚國國勢一直不盛,不久就淪為齊國的附庸。到了春秋初期,齊桓公稱霸諸侯,於周莊王四年(公元前683年)吞並了譚國。譚國國君之子逃亡到莒國(今山東莒縣)。而留在故國的子孫就以國為氏,稱譚氏,史稱譚氏正宗,是為山東譚氏。
2、 出自古代西南少數民族。據《萬姓統譜》的考證,巴南(今雲南、貴州一帶)六姓有譚氏,自稱盤古的後代,望出弘農,是為雲南、貴州譚氏。
3、 談氏有避諱改姓譚氏。又據《萬姓統譜》所載,譚氏有避仇去言旁為覃,今嶺南(泛指五嶺之南,大致相當今廣廣西大部分地區。
譚氏起源於山東。漢代巴南(今川東、鄂西南部)少數民族中也有譚姓。巴南譚氏有可能是譚國遺民逃到巴南,融入當地民族形成的。
譚氏早期主要在山東省境內繁衍發展,後因戰亂、自然災害、官職調遷等原因離開故土,向各地遷徙。漢代時,譚氏已分布於河南、山西等地。南北朝時譚氏開始遷入廣東,唐末時遷入江西。五代時,福建泉州人譚峭在嵩山從事辟穀養氣煉丹之術。他提出要「均其食」,幻想一種「無親、無疏、無愛、無惡」的「太和」社會。從宋代起,譚姓人物漸多見於史冊,分布地更廣,集中於江南地區、江蘇、浙江、安徽及湖南、湖北、四川等地。大約從清代開始,閩、粵譚氏部分族人遷徙至東南亞,僑民於新加坡等國。
㈣ 全世界譚姓有多少人口有多少
當代漢族譚姓的人口已有370萬,為全國第六十五位大姓,大約佔全國人口的0.3%。從明朝至今600年中譚姓人口由26萬增到近370萬,增長了14倍多,譚姓人口的增長速度高於全國人口的增長速度。
㈤ 湖南那個地方的人姓譚多點
湖南譚氏:以茶陵最盛,占茶陵總人口的五分之一。其次為攸縣,湘鄉、長沙、炎陵、衡陽、衡山、湘潭、瀏陽、澧縣、益陽、汝城等市縣。唐有可奕公。咸通十四年徙居茶陵,裔孫端潔公進峰、司馬大夫進鴻、金吾左衛鎮國大將軍進頗。三進之後,析為一十八宏,子孫遍於三湘,構成了今天湖南譚氏的主體。瀏陽譚氏,乃明崇安候譚淵之後,由福建清流宦居湖南長沙,再遷瀏陽。清末政治家譚嗣同即其裔。又有廣東仁化派宏帙裔朝政房八世孫在宋代分遷湖南。子孫流布桂陽,汝城等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