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元全玉雕價格多少錢
① 我這個是玉雕大師雕刻的嗎
除非你在大師身邊,親眼看大師雕完了送你。不然很難保證真品。這些證書滿天飛,說明不了什麼。
② 吳元全玉雕值錢嗎我有一件吳元全壽比南山玉雕一干伍佰克有人買么
摘要 鑒於您所說,是吳元全大師的玉雕作品,光靠圖片判斷此物件價值有失嚴謹,這邊建議您去到實體珠寶店或找權威人士進行評估鑒定。
③ 吳元全的主要代表作品
1999年設計的河南省贈送澳門回歸禮品獨山玉《九龍晷》深得國務院好評,獲省政府頒發的創作設計一等獎;
《彩玉十二生肖》獲中國輕工部中國工藝美術百花獎;
玉雕《黃鶴樓》在2003年中國國際珠寶展中獲「天工杯」銅獎;
巨型玉雕《卧龍出山》獲河南省精品玉雕評比精品獎;
2009年創作的獨山玉雕《清明上河圖》在中央電視台《新聞聯播》節目中報道。
玉雕作品《天上人間》拍出2800萬人民幣。
2013年最新親雕作品——招財納福手把件
手把件是一種常見的文玩器形,屬於比較典型的玩物,手把件,言下之意,手上把玩的物件。 手把件的材質和造型沒有固定的規制,但尺寸應在長8厘米,寬5厘米左右為宜,便於一手把握;在雕工方面,要求圓潤流暢,太過精細的工藝,比較扎手,也難免磕磕碰碰的受損。 常用的手把件材料,以玉石為主,除了傳統的玉文化,玉石的材質本身也非常適合作為手把件,盤起來舒服、看起來漂亮,在盤玩的過程中,可以形成美麗的包漿,呈現歲月流轉的凝重和滄桑。 手把件的雕刻風格,往往體現吉祥的寓意,手把件一般配置掛繩,掛繩可以保護器物的安全,以免摔地;還可以將手把件作為玉佩掛在腰上,便於攜帶。 把玩手把件,既賞心悅目,同時,把玩的過程中,手部的運動和物件的按摩,能促進身體的健康。佛:寓意大度、長生、福氣、健康,掌上明珠。佛:大氣,大度,普度眾生及招來福氣、祿運和財運。佛:寓意福壽常在。眾所周知,佛可保佑平安,寓意有福(佛)相伴。很多時候取材於大肚彌勒佛造型,是解脫煩惱的化身,開口便笑, 天下可笑之人,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
本產品水頭足,純手工打造,裝飾保健良品,質地細膩,有光澤卻內斂深沉,溫潤勻凈、堅韌鏗鏘、光潔瑩潤、結構細膩,手感光滑。採用天然和田白玉,全程純手工製作,精心雕制而成,質地細膩油潤,顏色純正無暇。玉質密度高,水頭足,潤澤無比,光潔度極好,溫潤光潔,靈氣非常手把件使人愛不釋手。是佩戴或收藏贈送親戚朋友的佳品。玉傳三代是個寶。玉越戴越值錢,只要戴在身上,保養得法,價格總在不斷上升。所以說黃金有價玉無價。和田白玉材料稀少,升值空間大.「和田玉」已成為國家的稀缺資源。更因「奧運金鑲玉」,再次確立了其玉至高無上的地位,身價再度提高,和田玉的價將持續走高。
④ 盛世國寶中華五色璽有收藏價值嗎發行價多少
盛世國寶中華五色璽發行價格是9980元,限量發行2015套。個人認為,沒有收藏價值,只能作為一般工藝品賞玩而已。
一件器物,值不值得收藏主要取決於三方面:
1、材質的珍貴。這套璽的材質選取的是和田玉、藍田玉、岫玉、獨山玉、米黃玉,其中和田玉還不是新疆和田籽料,其他的玉石都是相對低廉,儲量豐富的,材質只能用平常來形容。
2、工藝的高超。雖然這套璽號稱由馮超、馮延明、劉玉賓設計,吳元全創作,但就其本身所體現的藝術性來說很是差強人意,造型呆板,雕刻生澀。
3、存世的稀有。雖然說是限量發行2015套,但終究屬於現代工藝品,這類打著大師旗號的量產貨,今年這個璽,明年那套幣,待到後年又是一組瓶,這類嘩眾取寵,華而不實的工藝品,已經讓人視覺疲勞,全無新意。也難怪,才發行出來,藏易購網的交易價格已經跌到了7700元,足以說明市場的慘淡。
收藏有風險,藏前要甄別!
⑤ 南陽市郊區有哪些山
南陽,位於河南省的西南部。境內山川秀麗、文化燦爛、物產豐富、人傑地靈。南陽市是國家級文
化名城。
南陽旅遊資源豐富。人文景觀主要有四個系列:1、以楚都丹陽故址龍城、下寺春秋楚墓群等為主的楚文化系列;2、以大科學家張衡的墓地和故里、「醫聖」張仲景的暮地和祠堂、諸葛亮當年躬耕地的武侯祠、全國規模最大的南陽漢畫館等為主的漢文化系列;3、以武侯祠、火燒博望遺址、當年諸葛亮和劉備在新野議事的議事台、關羽拴馬遺跡的漢桑城、後主劉禪出生地太子閣等為主的三國文化系列;4、以目前基本保存完好且全國為數不多的南陽府衙和內鄉縣衙、建築風格和雕繪藝術堪稱一流的社旗山陝會館、五里長街基本保存清代建築風貌的荊紫關古街道、因地宮內發現「金棺、銀槨」等珍寶引起轟動的鄧州福勝寺梵塔、千年古剎菩提寺、香嚴寺、丹霞寺等為主的古建築系列。自然景觀主要兩個景區:1、原始森林、豐富的動植物資源、各溶洞瀑潭成群、懸石絕壁奇立的寶天曼,瀑布成群、石林絕壁峽谷薈萃的九龍溝,水庫水面亞洲第一、煙波浩淼、天水一色、且融楚文化和宗教文化為一體的丹江口水庫重點的伏牛山旅遊區;2、以自然勝景水簾洞、太白頂、桃花洞、千里淮河發源地淮源等且融佛教文化、神話傳說為一體的桐柏淮源旅遊景區。南陽的旅遊紀念品也是一大優勢。玉器、烙畫、地毯、絲稠、綉品、骨雕、根雕、盆景、黃石硯等工藝品琳琅滿目,配合人文景觀和自然景觀系列開發以後,能夠形成南陽旅遊發展的群體優勢,對國內外遊客產生較強的吸引力,成為南陽新的經濟增長點。
南陽森林公園
巴中市南陽森林公園,位於巴中東北,連接兩縣四鄉交界處。幅圓面積1218?9平方公里。1993年經四川省政府批准,被命名為「省級森林公園」。近年來,它以獨特的自然風光,古樸的原始風貌,奇異的珍禽獸類和眾多的旅遊景點,吸引了來自國內外的遊客。被譽為川東北旅遊線上的一朵奇葩。
麗日和風的夏日,我陪同外來的客人又一次來到這里,忙中偷閑,作了一次「游訪」。陪同的鄉黨委、政府領導熱情地告訴我們:南陽森林公園由老土地、四方碑、天馬山、五馬槽四大景區組成。每個景點雄險秀麗,綿延數十公里,形成「橫看成嶺,側看成峰」的奇特景觀。站在老土地向西南望長梁,天高懸一線,峭壁險無雙,山勢陡峭,氣勢恢宏,遊人至此如履天梯;來到四方碑,地接三縣,徒步行走,越來越險,在分「界」的地盤上,山勢由低漸高,山澗與長梁垂直並列,林海茫茫,松濤呼嘯,頗有一番松風泉韻之感;天馬山,逶迤綿長,雄峰重疊,氣勢磅礴,林木蔥蘢。形同五馬槽的五峰巍峨屹立,如五匹駿馬,放蹄疾馳,奔槽飲水,更增添了南陽山傳奇中的韻味,覽物觀景,引發出無盡的遐想。
南陽森林公園景觀奇特,春夏秋冬,或春風輕拂,或金陽似火,或雲霧繚繞,或煙雨蒙蒙,景色各異,氣象萬千。雨過天晴之時,這里積雲覆蓋,天山相連,登上山頂,俯視峰下,雲海翻滾,群山露巔;傍晚站在老土地、天馬山之巔,極目瞭望,落日艷麗,層林盡染;太陽初升,群山沐浴金輝,林中絢爛多彩。難怪眾多的遊客常說,南陽森林公園景隨時變,移步換景。細細體味,果然如是。
南陽森林公園景觀主要以馬尾松、杉木、柏木林為主,在針葉林中混生著麻櫟、栓皮櫟、樺木、凌樹、楓香、野櫻桃等,還有銀杏、杜仲、楠竹和箭竹、杜鵑等灌木叢。可分為:「人工馬尾松純林景觀」。、「人工極木純林景觀」、「人工柏木純林景觀」、「人工華山松純林景觀」、「人工銀杏樹純林景觀」、「人工柏林馬尾松林景觀」和「針闊混交林景觀」走進茫茫林海,令人回歸自然。林中花開四季,草木為園區增添了芬芳和色彩。
公園遠離城市和工業區。無噪音、無污染,森林植被較好。四季空氣清新,氣候濕涼,環境幽靜,四季可游。而今,在面積363?4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已建起了觀日台、猴王鬧天門、修行十三峰、長梁懸一線、老土地、米倉古道、沐翠廊、萬步梯、野炊區、藏柏林、杜仲林一步一景,峽谷尋幽、巴中紅葉、修行寺、天伴銀河等眾多景點。令人人目不暇接。景區建有設高中低三等客房床位76個,是集會議室、餐廳、娛樂廳一體的休閑度假山莊。園區實現了國家電網供電,開通120門程式控制電話,形成了可日接待遊客8000人的旅遊勝地的規模優勢。
南陽森林公園正以跨世紀的形象展現在國內外遊客的眼前!
南陽玉雕藝術
新聞日期: 2004-9-10 12:31:09
說南陽的玉雕,就不能不先提及南陽人引以自豪的「鎮市之寶」、我國四大名玉之一的獨山玉,獨山玉因產於河南省南陽市的獨山而得名,亦稱為獨玉。南陽盆地玉石資源豐富,質地優良,開采、雕刻、經營歷史悠久,舉國著稱,被譽為「中國玉雕之鄉」,在中國玉文化發展史上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
一、南陽玉雕歷史:始於六千年前新石器石代
南陽獨山玉的生產歷史悠久。從南陽市黃山、新野鳳凰山、鎮平及社旗等新石器時代遺址中出土的獨玉鏟、獨玉璜等說明,6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這里勤勞智慧的古人就開始利用和雕琢獨玉了,玉文化開始萌芽並初步繁榮起來。到了漢代,南陽玉已被大量開采並雕琢,盛況可觀,有了加工、雕刻玉器的聚居區,一街兩行,作坊林立,琢玉之聲,不絕於耳。至少在西漢時,南陽玉雕就已經達到了相當的規模,現在獨山腳下的沙崗店,還留有漢代「玉街寺」的遺址。唐宋以後,南陽玉雕逐步由原來單純作為貢品供達官貴人觀賞享用,發展成為既有裝飾品,又有生活使用器皿。明清時期南陽玉雕品種已十分豐富。清代以後,南陽玉雕已形成一大行業。獨山玉的開發利用倍受重視,在礦床研究、礦山開采、雕琢加工、市場銷售等方面均取得了重大進展,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久負盛名的南陽玉雕業吸引了大量的業內外人士,從而使獨山玉為更多的人所了解、欣賞和接受。
南陽玉雕花色品種繁多,有赤、橙、黃、綠、青、藍、紫等30多種色彩類型,色澤鮮艷,硬度高,光澤好,質地細膩,透明度高,是雕琢玉器的上好原料,可同翡翠媲美,德人曾稱其為「南陽翡翠」。玉雕產品的品種,可分為人物、花鳥、走獸等4大類,人物造型多取材神話傳說,古代戲曲故事,花鳥有百鳥朝鳳、喜鵲鬧梅、鳳凰牡丹、長尾鳥屏等23種。走獸有獅、象、虎、牛、套馬等到16種;亭熏有玉瓶、玉環、轉爐、亭爐、玉鼎等,共120餘種。雕刻按技法不同分花活、素活兩類,花活如花熏、轉爐、飛禽、走獸、仕女人物等。雕技精湛,刀法復雜,寓意深刻;素活如戒指、手鐲、耳環等。現代藝人除繼承傳統雕刻外,融匯國畫的山水、人物、花鳥等畫風格,經歷代玉雕藝人的潛心研究,逐步形成"花活以技取奇,素活以色顯貴"的特點。
二、南陽玉雕藝術:從「瀆山大玉海」到「九龍晷」
經過玉雕藝人和科技工作者挖掘、整理傳統技藝,吸取外地經驗,南陽玉雕的工藝不斷改進,逐漸形成了自己的獨特藝術風格,以技巧的靈活及色澤顯貴著稱於世。南陽拓寶玉器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高級工藝美術師吳元全介紹說,由於獨玉色彩豐富,濃淡兼備,一塊石料上面往往各色雜陳。這就要求雕刻者要全盤考慮,既要有精彩的布局構思,又要巧用各種顏色,使得整個作品妙趣天成,讓欣賞者禁不住拍案叫絕。南陽玉雕製作的《卧龍出山》,利用獨玉色彩豐富、鮮素一體的特點,嚴謹布局,巧用俏色,雕刻精細,氣勢雄偉,它重3.8噸,長2.5米,高1.6米,是我國目前最大的巨型玉雕,是不可多得的藝術瑰寶。用精選的獨山玉製作的五環爐、花薰,吸收了古代青銅器和其它工藝品的特色,創造了多層轉球花薰黃,造型古樸端莊,技藝巧奪天工,在法國舉辦的國際工藝品展覽會上,贏得了廣泛的好評。南陽人在玉雕加工上,選用原料非常豐富,除獨玉外還有來自遼寧岫玉、緬甸翠玉、阿富汗白玉、加拿大碧玉、俄羅斯白玉以及珊瑚、瑪瑙、芙蓉石、水晶石、紫晶石、紅藍寶石等150多個玉種。
的確,歷經千年興盛而不衰的玉雕產業,形成了濃郁的、博大精深的南陽玉文化,孕育了一代又一代、代代相傳、層出不窮、技藝高超的南陽玉雕藝人。南陽的玉雕藝術大師們在繼承傳統工藝的同時,不斷引進、吸收、創新藝術設計雕刻手法。正是悠久的歷史、深厚的文化底蘊和得天獨厚的美玉資源相結合,才使得南陽玉雕這一藝術瑰寶得以代代相傳,發揚光大,驚世之作也不斷問世。截至目前,南陽玉雕藝術大師們設計雕刻的「卧龍出山」、「九龍轉動花薰」、「鹿鶴同春」、「萬里長城」、「九龍晷」等40餘件精品先後獲得國家級、省級獎項,多件產品被作為稀世珍寶由故宮博物院、美術館和收藏家收藏。《九龍晷》禮品長199cm、寬110cm、高80cm、重500kg,該禮品設計風格新穎獨特,巧妙構思,匠心獨運,把南陽獨山玉特有的各種色彩巧妙利用,採用浮雕、透雕、鏤空、線刻等多種雕刻手法,使這件產品線條流暢,形神具備,氣勢雄偉。九條盤龍環繞日晷,表明九州華夏兒女緊密團結,和睦相處,同時表達了九九歸一之意。整幅作品寓意民族團結、國家昌盛、祖國統一,表達了河南九千萬人民喜迎澳門回歸之深情。
被譽為「國之瑰寶」、重3500公斤的玉器「瀆山大玉海」,是元代忽必烈犒賞三軍時盛酒的器物,是中國歷史上出現最早最大的巨型玉雕,為中國劃時代的藝術珍品,也是世界寶玉石發展史上罕見的傑作。但問世700多年來,其玉料一直眾說紛紜,未能認定。最近,由文化部中國傳統文化促進會、亞洲珠寶聯合會等單位主辦的中華寶玉石文化高層論壇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在論壇上,經過20餘名國內知名玉器考古、收藏專家仔細觀察、研究,並與南陽的獨山玉礦樣品反復對比、鑒定,認定製作於元代、現陳列於北京北海公園團城的「瀆山大玉海」玉料為南陽獨山玉。至此,一樁「千古懸案」一錘定音。
三、南陽玉雕產業 :「玉雕之鄉」名不虛傳
南陽玉雕走遍天下。這是對聞名世界的南陽玉雕的真實寫照。改革開放前,南陽的玉雕就已經初步進入了規模化發展的階段,鎮平縣的玉雕銷售總額在1974年時就達到了1490萬元,成為全省外貿第一個超千萬元的縣。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後,南陽玉雕業如雨後春筍,蓬蓬勃勃地發展壯大起來。上百人、幾十人甚至一家一戶為單位的大大小小加工企業迅猛發展,短短10年間就增加到1.1萬多家。時下,無論在天南還是海北,在異國還是他鄉,只要有玉的地方,都與南陽有關。南陽玉雕人已遍布全國所有大中城市及許多城鎮,在那裡加工、生產及營銷產品。
鎮平如今已是全國最大的玉雕生產加工集散地,除了南陽玉之外,其原材料來自全國各地和緬甸、阿富汗等12個國家和地區,從業人員20多萬人,加工企業達4000多家,形成了20多個各具特色、規模不等的塊狀加工銷售帶,年產值達10億元。鎮平縣城的玉雕大世界,石佛寺鎮的玉雕灣市場、翠玉瑪瑙精品市場、榆樹庄玉鐲市場、賀庄擺件市場等專業玉雕市場在國內外享有盛譽。
據了解,全國做玉器生意的人中有三分之一是南陽市鎮平人。提到鎮平縣,就不得不提一個素有「玉雕之鄉」美稱的小鎮,那就是石佛寺鎮。「村村都有機器響,家家一片琢玉聲」是該鎮的真實寫照。1992年建成的亞洲最大的珠寶玉器專業市場,總投資650萬元,佔地32畝,建築面積24000平方米,容納商戶800餘家,每天接待數千客商,年銷售額達2.4億多元。近年來,該鎮已擁有玉雕專業村16個,專業市場4個,從業人員2萬多人,各類玉雕加工企業(戶)4000多家,年產銷各類玉器產品1300多萬件,產值5.6億元,成為全國最大的玉雕加工銷售集散地。
如今,在鎮平縣,玉雕已成為該縣經濟的一大支柱產業。全縣85%的鄉鎮都有玉雕加工業,專業村近百個,石佛寺、晁陂等8個鄉鎮村村可聞雕琢聲。國有、集體、個體、中外合資等各種形式的玉雕加工企業有1.1萬多家,從業人員11.7萬人。在國內,憑著南陽玉雕產品的名聲和質量,10多萬南陽玉雕的經營者,將5000家銷售門店開遍了全國幾乎所有的大中城市,許多旅遊景點都有南陽玉雕出售,使玉雕產品源源不斷地進入國內市場,年銷售產值達10億多元。
⑥ 求第五屆工藝美術大師名錄
申報第五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公示表(排名不分先後)--【415人】
序號 姓名 地區 工作單位 申報類別
1 時金蘭 北京市 北京庫鵬象牙雕刻有限責任公司 一、工藝雕塑類
2 柴慈繼 北京市 北京庫鵬象牙雕刻有限責任公司 一、工藝雕塑類
3 楊根連 北京市 北京楊氏兄弟翠玉有限公司 一、工藝雕塑類
4 張寶琳 北京市 張寶琳麵塑工作室 一、工藝雕塑類
5 姜文斌 北京市 北京玉緣玉雕藝術有限責任公司 一、工藝雕塑類
6 王希偉 北京市 北京溯源玉石加工有限公司 一、工藝雕塑類
7 崔奇銘 北京市 北京溯源玉石加工有限公司 一、工藝雕塑類
8 李萬順 北京市 北京庫鵬象牙雕刻有限公司 一、工藝雕塑類
9 柳朝國 北京市 北京朝陽雍璽玉器廠 一、工藝雕塑類
10 袁廣如 北京市 北京玉德元玉器有限公司 一、工藝雕塑類
11 李春珂 北京市 北京庫鵬象牙雕刻有限責任公司 一、工藝雕塑類
12 趙盛興 天津市 天津特種工藝品廠(退休) 一、工藝雕塑類
13 楊志忠 天津市 天津泥人張彩塑工作室 一、工藝雕塑類
14 爾寶瑞 天津市 天津美院 一、工藝雕塑類
15 姜栓蘭 天津市 天津市特種工藝品廠 一、工藝雕塑類
16 崔磊 天津市 上海市小天津白玉設計工作室 一、工藝雕塑類
17 宋建國 河北省 辛集玉雕研究所 一、工藝雕塑類
18 王樹昌 河北省 河北省曲陽縣藝華雕刻廠 一、工藝雕塑類
19 王聲望 山西省 山西工藝美術廠 一、工藝雕塑類
20 藺永茂 山西省 山西省新絳縣絳州澄泥硯研製所 一、工藝雕塑類
21 李志正 山西省 山西同煤集團公司 一、工藝雕塑類
22 胡銀玉 山西省 山西省文物總店 一、工藝雕塑類
23 劉林閣 內蒙古自治區 赤峰市藝仁閣工藝品廠 一、工藝雕塑類
24 包英志 內蒙古自治區 赤峰學院美術系 一、工藝雕塑類
25 董秉毅 內蒙古自治區 包頭博物館 一、工藝雕塑類
26 李洪才 遼寧省 遼寧省岫岩縣玉器廠 一、工藝雕塑類
27 楊克全 遼寧省 阜新市楊記瑪瑙玉器雕刻廠 一、工藝雕塑類
28 張玉珍 遼寧省 岫岩滿玉雕刻廠 一、工藝雕塑類
29 馬俊龍 遼寧省 撫順市富華雕刻廠 一、工藝雕塑類
30 田春明 遼寧省 松窗閣工作室 一、工藝雕塑類
31 劉寶瑋 遼寧省 岫岩玉雕藝術學校 一、工藝雕塑類
32 馬鳳山 遼寧省 岫岩鴻興玉器廠 一、工藝雕塑類
33 孟憲洪 遼寧省 新富麗玉雕有限公司 一、工藝雕塑類
34 劉祖林 吉林省 劉祖林松花石硯工藝術館 一、工藝雕塑類
35 彭祖述 吉林省 長春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 一、工藝雕塑類
36 付黎明 吉林省 吉林大學藝術學院 一、工藝雕塑類
37 韓笑 吉林省 吉林省工藝美術公司研究所 一、工藝雕塑類
38 劉斌 黑龍江省 哈爾濱市劉斌雕塑工作室 一、工藝雕塑類
39 喬長義 黑龍江省 哈爾濱市工藝美術工業公司 一、工藝雕塑類
40 孫君 黑龍江省 佳木斯博石裝飾設計工程有限公司 一、工藝雕塑類
41 毛穎川 黑龍江省 齊齊哈爾天工雕塑工藝廠 一、工藝雕塑類
42 吳德升 上海市 上海德升玉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一、工藝雕塑類
43 陶昌鵬 上海市 上海陶緣藝術品有限公司 一、工藝雕塑類
44 周長興 上海市 上海汽車製造工程院 一、工藝雕塑類
45 陳海龍 上海市 上海長江企業發展合作公司 一、工藝雕塑類
46 袁新根 上海市 上海玉成實業有限公司 一、工藝雕塑類
47 趙艷林 上海市 上海工藝美術研究所 一、工藝雕塑類
48 周百均 上海市 上海玉石雕刻廠 一、工藝雕塑類
49 屠傑 上海市 上海歐亞明清雕刻藝術研究所 一、工藝雕塑類
50 梁端玉 上海市 上海交通大學中國藝術研究所 一、工藝雕塑類
51 徐根雙 上海市 上海市玉石雕刻廠 一、工藝雕塑類
52 劉忠榮 上海市 上海忠榮玉典藝術品工作室 一、工藝雕塑類
53 薛春梅 江蘇省 揚州玉器廠 一、工藝雕塑類
54 李仁榮 江蘇省 無錫市民間藝術博物館 一、工藝雕塑類
55 馬靜娟 江蘇省 無錫市泥人研究所 一、工藝雕塑類
56 高毅進 江蘇省 揚州玉器廠 一、工藝雕塑類
57 (蕭)肖劍波 江蘇省 常州劍波藝寶樓 一、工藝雕塑類
58 姚正華 浙江省 東陽市正華木雕研究院 一、工藝雕塑類
59 黃小明 浙江省 浙江新東陽木雕有限公司 一、工藝雕塑類
60 湯春甫 浙江省 浙江天台山佛教城、台州傳統工藝博物院、天台山美術館 一、工藝雕塑類
61 林漢立(牛克思) 浙江省 牛克思石雕設計院 一、工藝雕塑類
62 虞定良 浙江省 樂清市工藝美術公司 一、工藝雕塑類
63 林福照 浙江省 青田縣集雅玉石藝術有限公司 一、工藝雕塑類
64 周金甫 浙江省 浙江青田石馨苑藝雕廠 一、工藝雕塑類
65 王篤純 浙江省 樂清市雕塑藝術公司 一、工藝雕塑類
66 李英 安徽省 安徽省宿州樂石雕刻廠 一、工藝雕塑類
67 楊其鵬 安徽省 楊氏微雕工作室 一、工藝雕塑類
68 王祖偉 安徽省 王祖偉硯雕藝術中心 一、工藝雕塑類
69 蔣雨金 安徽省 黟縣金星工藝有限公司 一、工藝雕塑類
70 丁安徽 安徽省 安徽省蚌埠市工藝美術家協會 一、工藝雕塑類
71 林飛 福建省 福建省工藝美術研究院 一、工藝雕塑類
72 王文生 福建省 福建省惠安縣精美藝術雕塑廠 一、工藝雕塑類
73 劉碧蘭 福建省 惠安縣華蘭影雕石藝廠 一、工藝雕塑類
74 林發述 福建省 福建省工藝美術實驗廠 一、工藝雕塑類
75 佘國平 福建省 莆田市興化雕塑研究院 一、工藝雕塑類
76 陳景(敬)祥 福建省 福州市工藝品雕刻總廠 一、工藝雕塑類
77 郭懋介(石卿) 福建省 福州市工藝美術研究發展中心(原福州市工藝美術局) 一、工藝雕塑類
78 王祖光 福建省 福州市象牙寶石工藝廠 一、工藝雕塑類
79 林慶財 福建省 慶財藝雕廠 一、工藝雕塑類
80 葉子賢 福建省 福州福壽田工藝品有限公司 一、工藝雕塑類
81 潘泗生 福建省 羅源縣雕刻廠 一、工藝雕塑類
82 林元康 福建省 福州雕刻工藝品總廠 一、工藝雕塑類
83 方文桃 福建省 莆田工藝一廠 一、工藝雕塑類
84 都傳恭 山東省 濰坊市工藝美術協會(名譽) 一、工藝雕塑類
85 張冰 山東省 從事個人創作 一、工藝雕塑類
86 姜書璞 山東省 山東省臨沂市藝術館 一、工藝雕塑類
87 顏景新 山東省 顏景新工作室 一、工藝雕塑類
88 丁輝 山東省 山東省曲阜市文物管理委員會 一、工藝雕塑類
89 吳元全 河南省 南陽市拓寶玉器有限公司 一、工藝雕塑類
90 仵應文 河南省 河南省工藝美術研究所 一、工藝雕塑類
91 仵海洲 河南省 中華玉文化博物館 一、工藝雕塑類
92 劉延忠 河南省 河南省工藝美術研究所 一、工藝雕塑類
93 陳啟敏 湖北省 鄂西北地質礦產調查所 一、工藝雕塑類
94 路光榮 湖北省 仙桃市民政局殘聯 一、工藝雕塑類
95 龍從發 湖北省 武漢市工藝雕刻廠 一、工藝雕塑類
96 袁耀初 湖南省 湖南省工藝美術研究所 一、工藝雕塑類
97 黃劍 湖南省 北京清華工美環境藝術設計所 一、工藝雕塑類
98 徐佑章 湖南省 湖南省工藝美術研究所 一、工藝雕塑類
99 曹明珠 湖南省 湖南省瀏陽市明珠藝林館 一、工藝雕塑類
100 藍君基 廣東省 廣州市南方玉雕工藝廠 一、工藝雕塑類
101 歐陽良矩 廣東省 廣寧縣廣綠玉雕工藝有限公司 一、工藝雕塑類
102 陳培臣 廣東省 潮州市二輕金漆木雕廠 一、工藝雕塑類
103 張民輝 廣東省 廣州市芳村區花城博雅工藝廠 一、工藝雕塑類
104 李得濃 廣東省 潮州木雕藝術研究中心 一、工藝雕塑類
105 張慶明 廣東省 肇慶市端硯協會 一、工藝雕塑類
106 盧權智 廣西自治區 廣西權智紅陶文化藝術有限公司 一、工藝雕塑類
107 劉蜜 海南省 興泰來國際裝飾工程公司 一、工藝雕塑類
108 麻雙鳴 海南省 麻雙鳴石雕文化藝術館有限公司 一、工藝雕塑類
109 韓謙元 海南省 海南鄉鎮企業工藝美術裝潢公司 一、工藝雕塑類
110 林長武 海南省 海南經貿學院 一、工藝雕塑類
111 劉義林 海南省 三亞市日本語學校 一、工藝雕塑類
112 瞿仁偉 重慶市 重慶紅宇精密工業有限責任公司 一、工藝雕塑類
113 柯愈勄 重慶市 重慶醫科大學衛生學校 一、工藝雕塑類
114 劉能風 重慶市 重慶大足石刻藝術品公司 一、工藝雕塑類
115 潘啟慧 重慶市 重慶市青山工業有限責任公司 一、工藝雕塑類
116 何華一 四川省 江安縣何氏竹藝有限公司 一、工藝雕塑類
117 王鈞 四川省 成都市新都王鈞石藝社 一、工藝雕塑類
118 劉萬琪 貴州省 貴州大學藝術學院 一、工藝雕塑類
119 馬熊 貴州省 中國包裝進出口貴州公司 一、工藝雕塑類
120 殷樹成 貴州省 貴州省群眾藝術館 一、工藝雕塑類
121 湯佩銘 雲南省 雲南省工藝美術研究所 一、工藝雕塑類
122 段國梁 雲南省 劍川縣古典木雕傢具廠 一、工藝雕塑類
123 馬宜剛 西藏自治區 西藏羅布林卡管理處 一、工藝雕塑類
124 胡深 陝西省 無 一、工藝雕塑類
125 張樹珉 陝西省 陝西樹珉寫意雕刻院 一、工藝雕塑類
126 曲儒 陝西省 西安碑林博物館 一、工藝雕塑類
127 胡新明 陝西省 鳳翔縣胡新明泥塑工作室 一、工藝雕塑類
128 趙秉科 陝西省 西安市閻良區核雕藝術館 一、工藝雕塑類
129 王玉明 甘肅省 甘肅省卓尼縣洮硯公司 一、工藝雕塑類
130 陳唯一 甘肅省 甘肅省輕工業科學研究所 一、工藝雕塑類
131 閻仲雄 甘肅省 蘭州資源環境職業技術學院 一、工藝雕塑類
132 劉愛軍 甘肅省 蘭州劉愛軍洮硯藝術品研究所 一、工藝雕塑類
133 鍾浩 甘肅省 甘肅省工藝美術公司 一、工藝雕塑類
134 安瑪尼 甘肅省 甘肅卓尼禪定寺 一、工藝雕塑類
135 張建才 甘肅省 已退休 一、工藝雕塑類
136 張作良 甘肅省 甘肅臨夏州葫蘆雕刻藝術協會 一、工藝雕塑類
137 師成效 青海省 青海省工藝美術公司 一、工藝雕塑類
138 陳新元 青海省 九三學社青海省委 一、工藝雕塑類
139 陳梅榮 寧夏自治區 九三學社寧夏區委會 一、工藝雕塑類
140 王兆權 寧夏自治區 寧夏特殊教育學校 一、工藝雕塑類
141 王文華 寧夏自治區 人民銀行銀川中心支行保衛處 一、工藝雕塑類
142 周雲峰 寧夏自治區 寧夏銀川市西塔文化市場 一、工藝雕塑類
143 石飈 寧夏自治區 寧夏地礦局金石公司 一、工藝雕塑類
144 閆森林 寧夏自治區 銀川市賀蘭山滾鍾口管理處 一、工藝雕塑類
145 張向東 寧夏自治區 寧夏賀蘭硯博物館 一、工藝雕塑類
146 林慶華 寧夏自治區 林慶華硯雕工作室 一、工藝雕塑類
147 施克儉 寧夏自治區 原寧夏回族自治區工藝美術公司 一、工藝雕塑類
148 趙敏 新疆自治區 新疆玉文化雕刻研究所 一、工藝雕塑類
149 馬進貴 新疆自治區 新疆玉沅珠寶有限公司 一、工藝雕塑類
150 龔濟川 新疆自治區 原新疆玉雕廠 一、工藝雕塑類
151 馬學武 新疆自治區 新疆白玉城民族玉雕工藝品開發有限公司 一、工藝雕塑類
152 陳天四 新疆自治區 烏魯木齊市永春玉器廠 一、工藝雕塑類
153 張文閣 新疆自治區 新疆大漠土藝館 一、工藝雕塑類
154 趙炳富 新疆自治區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工藝美術協會 一、工藝雕塑類
155 王詠 兵團 新疆徠遠裝飾公司 一、工藝雕塑類
156 張德和 寧波市 德和根藝美術館 一、工藝雕塑類
157 施永高 寧波市 永高創作研究室 一、工藝雕塑類
158 庄南鵬 廈門市 福州大學廈門工藝美術學院 一、工藝雕塑類
159 王則堅 廈門市 廈門建坤環境藝術工程有限公司 一、工藝雕塑類
160 周保國 青島市 青島市平度國石精品閣 一、工藝雕塑類
161 楊瑞慶 青島市 青島一木集團公司 一、工藝雕塑類
162 塗必成 山西省 山西省長治堆錦研究所 二、刺綉和染織類
163 唐明敏 上海市 上海黎輝絨綉藝術有限公司 二、刺綉和染織類
164 黃培中 江蘇省 南通市文化館(退休) 二、刺綉和染織類
165 吳元新 江蘇省 南通藍印花布藝術館 二、刺綉和染織類
166 呂存 江蘇省 江蘇省丹陽市正則畫院 二、刺綉和染織類
167 金文 江蘇省 南京博物院 二、刺綉和染織類
168 余福臻 江蘇省 蘇州刺綉研究所 二、刺綉和染織類
169 俞家榮 江蘇省 蘇州市刺綉研究所 二、刺綉和染織類
170 張玉英 江蘇省 蘇州刺綉研究所 二、刺綉和染織類
171 潘細琴 江蘇省 常州市工美研究所 二、刺綉和染織類
172 陳水琴 浙江省 杭州陳水琴工藝美術大師工作室 二、刺綉和染織類
173 周志娟 山東省 煙台市絨綉廠 二、刺綉和染織類
174 唐洪祥 湖北省 湖北省來鳳縣土家織錦村 二、刺綉和染織類
175 江再紅 湖南省 長沙市開福湘綉研究所 二、刺綉和染織類
176 李艷 湖南省 湖南省湘綉研究所 二、刺綉和染織類
177 葉水雲 湖南省 鳳凰縣職業中專學校 二、刺綉和染織類
178 柳建新 湖南省 長沙市開福區湘女綉庄 二、刺綉和染織類
179 王堅義 湖南省 湖南省湘綉研究所 二、刺綉和染織類
180 王小輝 湖南省 湖南省湘綉研究所 二、刺綉和染織類
181 陳少芳 廣東省 廣州市番禺廣綉藝術研究所 二、刺綉和染織類
182 馬踐 廣西自治區 柳州職業技術學院 二、刺綉和染織類
183 譚湘光 廣西自治區 廣西工藝美術研究所 二、刺綉和染織類
184 蔡於良 海南省 海南出版社 二、刺綉和染織類
185 康寧 重慶市 中國重慶蜀綉研究所 二、刺綉和染織類
186 胡惠琴 重慶市 重慶挑花刺綉廠 二、刺綉和染織類
187 洪福遠 貴州省 福遠蠟染藝術館 二、刺綉和染織類
188 黃克剛 貴州省 貴州省安順市大角苗工藝美術研究所 二、刺綉和染織類
189 馬正榮 貴州省 貴州省文聯 二、刺綉和染織類
190 潘志星 貴州省 貴陽市工藝美術研究所 二、刺綉和染織類
191 楊義亭 大連市 大連貝雕廠 二、刺綉和染織類
192 文展望 深圳市 深圳市高遠機綉科技有限公司 二、刺綉和染織類
193 康玉生 北京市 北京市地毯五廠 三、織毯類
194 李鴻源 天津市 天津市地毯研究所 三、織毯類
195 庫學敬 天津市 天津市地毯研究所 三、織毯類
196 邰長庚 河北省 遷安市弘業地毯有限公司 三、織毯類
197 趙綺霞 山東省 山東彩霞地毯集團有限公司 三、織毯類
198 王士傑 湖北省 武漢市工藝美術研究所 三、織毯類
199 劉靜波 甘肅省 天水新天絲毯有限公司 三、織毯類
200 楊淑媛 青海省 青海海湖藏毯公司 三、織毯類
201 李雨峽 寧夏自治區 鹽池恆納地毯有限公司 三、織毯類
202 陸軍 新疆自治區 那克西王和田地毯銷售廳 三、織毯類
203 辛茂德 新疆自治區 烏魯木齊市木漢商貿地毯有限公司 三、織毯類
204 申娜妤 黑龍江省 哈爾濱市抽紗廠 四、抽紗花邊和編結類
205 王智仁 山東省 榮成市綉花廠 四、抽紗花邊和編結類
206 鄒立友 山東省 山東藝達集團 四、抽紗花邊和編結類
207 卜范增 山東省 山東青州魯綉抽紗有限公司 四、抽紗花邊和編結類
208 劉希舜 河北省 唐山陶瓷研究院 五、藝術陶瓷類
209 劉立忠 河北省 磁州窯遺址博物館 五、藝術陶瓷類
210 陳文增 河北省 河北曲陽定瓷有限公司 五、藝術陶瓷類
211 陳仲琛 遼寧省 沈陽仲琛藝術開發有限公司 五、藝術陶瓷類
212 李游宇 上海市 上海漢光陶瓷製造有限公司 五、藝術陶瓷類
213 周桂珍 江蘇省 宜興方圓紫砂工藝有限公司 五、藝術陶瓷類
214 李守才 江蘇省 宜興均陶工藝有限公司 五、藝術陶瓷類
215 邱玉林 江蘇省 江蘇宜興彩陶工藝廠 五、藝術陶瓷類
216 何道洪 江蘇省 江蘇宜興方圓紫砂工藝有限公司 五、藝術陶瓷類
217 李昌鴻 江蘇省 宜興市昌華陶藝有限公司 五、藝術陶瓷類
218 顧紹培 江蘇省 宜興方圓紫砂工藝有限公司 五、藝術陶瓷類
219 鮑志強 江蘇省 宜興方圓紫砂工藝有限公司 五、藝術陶瓷類
220 夏侯文 浙江省 浙江省龍泉市夏侯文龍泉窯研究所 五、藝術陶瓷類
221 蔣淦勤 浙江省 蔣淦勤紫砂藝術工作室 五、藝術陶瓷類
222 毛正聰 浙江省 龍泉市正聰青瓷研究所 五、藝術陶瓷類
223 郭琳山 浙江省 杭州貴山窯陶瓷藝術研究室 五、藝術陶瓷類
224 盧山義 安徽省 安徽省界首市工藝陶瓷廠 五、藝術陶瓷類
225 楊劍民 福建省 德化縣陶瓷博物館 五、藝術陶瓷類
226 許興澤 福建省 福建省德化縣藝陶瓷研究所 五、藝術陶瓷類
227 蘇清河 福建省 德化縣瑩玉藝術陶瓷研究所 五、藝術陶瓷類
228 寧勤征 江西省 景德鎮陶瓷館 五、藝術陶瓷類
229 賴德全 江西省 景德鎮市陶瓷研究所 五、藝術陶瓷類
230 李恭坤 江西省 江西省景德鎮市雕塑瓷廠 五、藝術陶瓷類
231 劉偉 江西省 景德鎮市陶瓷研究所 五、藝術陶瓷類
232 黃賣九 江西省 景德鎮市古窯瓷廠 五、藝術陶瓷類
233 張正海 江西省 景德鎮市雕塑瓷廠 五、藝術陶瓷類
234 姚永康 江西省 景德鎮陶瓷學院 五、藝術陶瓷類
235 李菊生 江西省 景德鎮陶瓷學院設計藝術學院 五、藝術陶瓷類
236 李文躍 江西省 江西省景德鎮藝術瓷廠 五、藝術陶瓷類
237 袁世文 江西省 景德鎮珠山陶瓷藝術院 五、藝術陶瓷類
238 楊蘇明 江西省 中國輕工業陶瓷科學研究所 五、藝術陶瓷類
239 王懷俊 江西省 中國輕工業陶瓷研究所 五、藝術陶瓷類
240 馮傑 江西省 南昌工藝美術廠 五、藝術陶瓷類
241 余仰賢 江西省 景德鎮陶瓷股份有限公司 五、藝術陶瓷類
242 何叔水 江西省 中國輕工業陶瓷研究所 五、藝術陶瓷類
243 張學文 江西省 景德鎮高等專科學校 五、藝術陶瓷類
244 饒曉晴 江西省 中國輕工業陶瓷研究所藝術中心 五、藝術陶瓷類
245 徐亞鳳 江西省 中國輕工業陶瓷研究所 五、藝術陶瓷類
246 塗翼報 江西省 景德鎮市陶瓷研究所 五、藝術陶瓷類
247 張明文 山東省 張明文工作室 五、藝術陶瓷類
248 張曉傑 山東省 山東省工藝美術研究所 五、藝術陶瓷類
249 趙文成 山東省 外貿開發公司 五、藝術陶瓷類
250 劉浩 山東省 中國陶瓷工業協會黑陶研究所 五、藝術陶瓷類
251 李梓源 山東省 淄博市淄川李梓源藝術中學 五、藝術陶瓷類
252 孟玉松 河南省 河南汝州市玉松汝瓷公司 五、藝術陶瓷類
253 楊志 河南省 楊志鈞窯 五、藝術陶瓷類
254 劉建軍 河南省 河南省禹州市神垕鎮建軍鈞窯 五、藝術陶瓷類
255 孔相卿 河南省 孔家鈞窯有限公司 五、藝術陶瓷類
256 任星航 河南省 禹州市星航鈞瓷公司 五、藝術陶瓷類
257 郭愛和 河南省 洛陽師院壁畫工藝研究室 五、藝術陶瓷類
258 王金鼎 湖北省 湖北省工藝美術研究所 五、藝術陶瓷類
259 陳揚龍 湖南省 湖南省陶瓷研究所 五、藝術陶瓷類
260 熊聲貴 湖南省 湖南省陶瓷研究所 五、藝術陶瓷類
261 李人中 湖南省 醴陵群力藝術陶瓷有限公司 五、藝術陶瓷類
262 郭玢 湖南省 湖南省陶瓷研究所 五、藝術陶瓷類
263 許恩福 廣東省 廣州市工藝美術研究所 五、藝術陶瓷類
264 吳維潮 廣東省 廣東省楓溪陶瓷工業研究所 五、藝術陶瓷類
265 潘柏林 廣東省 佛山市禪城區溶洲南江陶瓷工藝廠 五、藝術陶瓷類
266 鍾汝榮 廣東省 石灣冠華窯美術陶瓷廠 五、藝術陶瓷類
267 劉炳 廣東省 石灣美術陶瓷廠有限公司 五、藝術陶瓷類
268 余培錫(藝名:余培) 廣東省 廣州蓮花陶瓷實業有限公司 五、藝術陶瓷類
269 吳錦華 廣東省 惠州吳錦華工作室 五、藝術陶瓷類
270 王芝文 廣東省 汕頭工藝美術學校實驗工廠 五、藝術陶瓷類
271 李小聰 廣東省 李小聰瓷畫藝術工作室 五、藝術陶瓷類
272 王龍才 廣東省 廣東省楓溪陶瓷工業研究所 五、藝術陶瓷類
273 林鴻禧 廣東省 廣東省潮州市美術瓷廠 五、藝術陶瓷類
274 關永華 廣西自治區 桂林市工藝美術研究所 五、藝術陶瓷類
275 黃海基 廣西自治區 廣西欽州坭興陶藝有限公司 五、藝術陶瓷類
276 劉明洲 廣西自治區 欽州市文化館 五、藝術陶瓷類
277 陳德恆 廣西自治區 桂林市陳德恆瓷畫工作室 五、藝術陶瓷類
278 何平楊 四川省 邛崍市何氏邛窯藝術陶瓷廠 五、藝術陶瓷類
279 張肅 貴州省 貴州輕工職業技術學院 五、藝術陶瓷類
280 郜金福 雲南省 五、藝術陶瓷類
281 孫諾七林 雲南省 香格里拉縣尼西鄉湯滿村委會 五、藝術陶瓷類
282 於鐵 雲南省 昆明交通運輸集團公司 五、藝術陶瓷類
283 陳紹康 雲南省 建水縣工藝美術陶廠 五、藝術陶瓷類
284 孟樹鋒 陝西省 銅川市陶瓷研究所 五、藝術陶瓷類
285 費維本 江蘇省 鎮江市工藝美術研究所 六、傳統工藝玻璃類
286 吳子熊 浙江省 台州吳子熊玻璃藝術公司 六、傳統工藝玻璃類
287 金全才 浙江省 天台山藝苑有限公司 六、傳統工藝玻璃類
288 何福禮 浙江省 浙江省東陽市東風竹編廠 七、編織工藝類
289 盧光華 浙江省 東陽市竹藝精品有限公司 七、編織工藝類
290 楊玉興 山東省 萊州市順興草藝品廠 七、編織工藝類
291 王文定 湖南省 湖南省長沙市湘綉總廠 七、編織工藝類
292 黃碩夫 廣西自治區 桂林永盛工藝品有
⑦ 玉雕的流派
中國當代玉雕工藝,從大的流派來說,可分為南北兩派,北派以北京為代表,涵蓋遼寧、天津、河北、部分河南、新疆等北方各省市,南派則包括長江沿岸及以南地區,並分為幾個支派,包括以上海穆宇靜為代表的「上海工」,以蘇州為代表的「蘇州工」,以揚州為代表的「揚州工」,此外還有「廣東工」和「福建工」。上海玉雕以白玉為主,也有少量的翡翠製作。上海琢藝軒的玉雕製作的范圍非常廣,以新疆和田玉為主。
北京玉雕的技藝源遠流長,深厚精湛,在製作上量料取材,因材施藝,尤以俏色見長。我們在識別北京玉雕時,一般從玉雕的質地、色澤、雕工和紋理入手。首先北京玉雕的質地堅硬、晶瑩細膩,而南派玉雕用的一般是軟玉;其次北京玉雕色彩絢麗,玲瓏剔透,南派的玉雕色彩柔和,第三,北京玉雕的雕刻十分注重造型,具有宮廷藝術的風格,而南派玉雕一般造型比較隨意,風格比較粗獷。總之北京玉雕不僅色潤形美,還能保存千年萬載,因此深受到收藏愛好者的喜愛。中國人一直把玉器看成是身份地位的象徵,古時的有錢人常隨身佩帶玉器。於是,一大批玉器藝人便雲集在北京崇文門花市一帶,北京就成為中國的玉器中心。
玉器行業是舊北京地位相對較高的行業,它的名手名家們很受人尊敬,藝人的報酬也較豐厚並被尊為「先生」。始今的玉器在創作風格上承襲了舊時的傳統,北京玉器廠曾經雕制過一對火柴盒大小的「龍鳳呈祥」佩,體積如此之小,還是精細地雕成了浮琢的龍、鳳、蝴蝶、雙喜等圖案,於方寸之中感到了異常的深遠。另一件傑作是「盜仙草」:白娘子紅裝素裹,於飛奔追逐之中口銜一株黑靈芝,令人叫絕的是,玉雕中的顏色全是利用玉石的原色。 海派玉雕是中國玉雕四大流派之一,形成於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在當下玉雕藝術中有很強的影響力。一批優秀的海派玉雕師脫穎而出,創作出不少極具收藏價值的藝術精品,為玉雕藝術注入了新鮮血液。
海派玉雕,是以上海為中心地區的玉石雕刻藝術風格的派系。海派玉雕的真正貢獻在於「海納」和「精作」。它的「海納」包容萬象——繪畫、雕塑、書法、石刻、民間皮影和剪紙、當代抽象藝術,只要是美的,只要是好的,卻又離原點不遠,可貴的是「海納」消化後卻依然「苗條」。
據海派玉雕大師琢藝軒的穆宇靜老師介紹說,海派玉雕的「精作」更讓人驚異,料色的應用、異想、巧作和精製獨具匠心;題材的傳承、轉化、創新和出挑非常豐富;工藝的理解、發揚、運用和變幻更加神化;思想的發現、嫁接、延續和突破無愧於時代……
海派玉雕的藝術家們創造和發展了海派風格,也順理成章地成為新的收藏、投資熱點。
穆宇靜老師介紹,海派玉雕在形成至今,經歷了一個比較漫長的形成過程。
1.形成初始階段19世紀初,上海成為中國乃至世界貿易的重要港口,以至於蘇州、揚州及其周邊地區的玉器製品都通過上海口岸向外輸出,這種態勢為上海玉器雕刻行業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蘇州、揚州等地區的雕刻藝人大量湧入,在這東方的大都市中找到了施展自己才能的理想天地。,當時像著名的古董風格玉雕大師王金洵、萬源齋、傅長華、尤洪祥,人物、動物雕刻大家楊恆玉、胡鴻生、顧咸池等,都在上海特定的文化氛圍中,吸收了新的文化營養,大顯身手,於是逐漸形成了一種新的玉雕風格——海派風格。
19世紀末20世紀初,上海玉器作坊、店鋪達200多家,有200多人從事雕刻專業工作,主要生產佛像、仕女、爐瓶等擺件雕刻品,「蘇」、「揚」玉雕各自沿襲了當地的傳統技藝特色。當時,上海玉雕業中,主要適應洋人需求而生產製作的被稱為「洋裝派」,揚州幫藝人生產以擺設玉器為主,多屬「洋裝派」;而蘇州藝人專做玉首飾、花飾,以玉首飾和把玩件為主,被稱為「本裝派」;另有一支專做青銅器造型以及仿秦漢以來古玉為主的,被稱為「古董派」。
20世紀30年代,上海玉雕擺件類作品已具有很高的藝術水平,《翡翠珍珠塔》在巴拿馬國際博覽會上獲得最高獎,《翡翠大寶塔》被美國舊金山博物館長期收藏。
2.傳承發展階段20世紀60年代以後,國家重視人才培養和雕刻裝備的改進,海派雕刻行業發展迅速。80年代末,上海地區玉雕從業人員逾2000人,作品品類達200多種,作為海派五大類雕刻品種的爐瓶器皿、人物佛像、花鳥、走獸和天然瓶都已初具規模。「雕琢細膩、講究章法、造型嚴謹、莊重古雅」,以及「爐瓶器皿精緻、人物鳥獸生動傳神」,成為海派玉雕的主要特色。20世紀50年代以來,其代表人物有「爐瓶宗師」孫天然、孫天儀,「三絕藝人」魏正榮,「傳承創新」者周壽海,「南玉一怪」劉紀松和「飛獸大王」董天基等。
爐瓶器皿類是海派玉雕最具標志性的創作。海派風格的爐瓶器皿以穩重典雅的造型、古樸精美的紋飾、富有濃厚的青銅器趣味,在中國玉雕行業中享有盛譽。三腳香爐、四喜爐、五亭爐、天雞瓶、端爐、羊尊、犀牛尊、百佛爐等都是海派玉雕久負盛名的代表作品。《墨碧玉周仲駒彝》、《青玉獸面壺》等被中國工藝美術館收藏。著名海派雕刻大師、「南玉一怪」劉紀松設計製作的《翡翠百佛爐》,在高7.5英寸、直徑8英寸的爐瓶上雕刻了100尊造型不同、神態各異的佛像,在1980年9月日本橫濱舉辦的中國上海工藝品展覽會上引起轟動。
老藝人黃德榮創作的《珊瑚百花瓶》、《紫翡翠龍鳳天然瓶》、《羊脂白玉巧雕蝴蝶菊花瓶》、《白玉海棠薄胎瓶》、《墨碧玉萬壽萬年燈》、《瑪瑙冠上加官》、《白玉五羊》、《青玉獨角獸》、《黑白玉調色器》、《墨玉犀牛尊》等等一大批海派名作,在業內引起巨大轟動,並享譽國內外。由三絕藝人魏正榮領銜設計、13位雕刻技師合作雕刻的巨型密玉《紅旗插上珠穆朗瑪峰》,重2500多公斤,歷時三年,於1962年完成。藝人們運用了圓雕、浮雕、透雕等技藝,生動刻劃了我國41名登山隊員的英雄壯舉,作品被周恩來總理譽為國寶。1979年,在一塊7300多公斤的罕見巨型青玉上,蕭海春、韓國衛、朱寧芳、許康先、虞龍喜等20餘位當代最為傑出的大師和雕刻技師,設計製作了高2.6米、寬1.4米的《萬水千山圖》,再現了紅軍長征氣勢磅礴的歷史畫卷,成為當代海派的又一巨作。
3.創新繁榮階段20世紀90年代,改革開放的新形勢,迎來了玉雕創新繁榮的又一個春天。
海派玉雕推陳出新,兼容並蓄,在江浙地區玉雕藝人的雕刻風格基礎上,既融匯揚幫、蘇幫、南幫以及宮廷玉雕的工藝風格,又繼承了中國明清玉雕精華,博採眾長,在「細膩」上下功夫,由此涌現出大批具有代表性的玉雕高手。
當前,海派玉雕中最具特色和傳統的爐瓶器皿類,也璀璨奪目。宋鳴放、戴永才、瞿惠中、李玉華、蔣大雄、鍾建林和韓永年創制的海派爐瓶器皿,以「規矩、對稱、端莊」享譽海內外,有「七君子」之稱。「七君子」的作品板扎、嚴謹又不失動感,用料十分講究,是「功力派」的傑出代表。
在新世紀,海派玉雕的能工巧匠們,都像「八仙過海」那樣,各施才華,各顯神通。
盛世年華,海派玉雕還善於運用各類玉石的天然形狀和不同色澤,因料制宜、因材施藝,造型挺秀,形成了俊俏飄逸的「海派」藝術風格,它與北京宮廷派等幾大流派共同形成了當代中國玉器的時代新風貌。 玉雕灣位於「中國玉雕之鄉」-----鎮平縣石佛寺鎮中心地帶的趙河之濱。碧水長流的趙河從市場內迤麗而過,環境優美,交通便利,該區融玉雕加工、商貿、旅遊、休閑娛樂為一體,具有濃厚的玉鄉韻味,是該鎮繼賀庄擺件市場、榆樹庄玉鐲市場和石佛寺翠玉瑪瑙精品市場後新規劃的綜合性的玉雕專業市場和政治經濟中心。這里自古以來以玉雕、榨綢而聞名中外,不僅是南陽玉雕的發源地,又是河南唯一的玉雕產業重鎮,有「中國玉雕之鄉」、「小上海」之美譽。1995年鎮平縣被國家命名為「中國玉雕之鄉」、2008年鎮平玉雕被國務院公布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
灣區山清水秀,景色宜人,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眾多。具有都市氣息的玉雕灣工業區,碧波盪漾的人工湖,鬱郁蔥蔥的綠色長廊,融觀光、購物、防暑於一體的龍翔大橋、彩虹大橋,歐式風格和玉雕商貿樓群,構成了玉雕灣全景,它集商貿、休閑、娛樂、觀光為一體,蘊含著濃厚的玉鄉韻味。俯瞰玉雕灣,沿趙河兩岸是碧綠肥的原始生態林,環境優美,人工湖內碧波盪漾,野鴨、魚鷹等各種水鳥成群憩棲;清澈的湖水映照著藍天;歐式風格的玉雕商貿樓群倒映水面;岸邊垂柳依依,芳草如茵;龍翔大橋如一條蛟龍橫卧在碧波之上,拱形大橋狀如彩虹懸掛天邊;琳琅滿目的珠寶玉器,彷彿使人置身於玉的海洋。
作為玉雕灣的標志性建築——中華玉文化中心,由被國際上譽為中國八大傑出設計師之一的趙冰博士設計,整個建築以行書「玉」字為整體造型,總投資800萬元,建築面積4000平方米,由展銷大廳、多功能廳、玉文化博物館及玉文化研究中心組成,空間流暢、奇特新穎。堪稱國內外一絕。
玉雕灣優美的現代園林風光與現代的市場經營管理模式相輔相稱,使玉雕灣珠寶玉雕市場展示出巨大的潛力和廣闊的市場前景。玉雕灣市場已成為全國最大的以玉雕為主、其它多種產品輔助的工藝品加工銷售市場,日休閑、購物客流量達5000人次,日成交額近200萬元。玉雕灣市場建成後,還將在該地區規劃建設中心幼兒園、車站、老年公寓、水廠、娛樂中心等配套設施和發展公益事業,完善市場功能,使玉雕灣綜合市場成為功能齊全,集購物、休閑、娛樂為一體的經濟、文化、商貿中心。 揚州本地並不產玉,但古代揚州的便利交通及富庶市民卻為玉雕的形成與發展創造了便利條件。來自全國各地的珍貴玉石都在這里加工,頓時身份百倍。每一塊玉石的成分、色澤、形態、大小均不相同,玉雕大師善於依照它們各自不同的特點,首先構思出玉器的造型,然後才進行仔細的雕琢。有時候一件大的玉雕作品要一個人雕刻十幾年揚州玉雕所用玉石質地堅硬縝密,硬度為摩氏4至8度,手工雕琢技術較為復雜,其工藝特點是琢磨,即琢玉與碾玉。揚州玉雕使用的玉料有新疆的白玉、青玉、碧玉,遼寧的岫玉、瑪瑙、黃玉,江蘇的水晶,湖北的綠苗、松耳石,廣東的南方玉及巴西的玉石,緬甸的翡翠,阿富汗的青金,加拿大的碧玉和日本的珊瑚等。
揚州玉器分爐瓶、人物、花鳥、走獸、仿古、山子雕6個類別,品種齊全,花色繁多。歷代揚州玉雕分別保留了不同時期的藝術特徵,如西漢的《白玉蟬》以和闐玉雕成,採用漢八雕的手法,線條凝練挺拔,推磨極見功夫;清代的《大禹治水》多種手法並用,屬於稀世珍品,它以新疆青白玉為材料,高224厘米,前後雕琢6年,用工15萬個,耗費白銀一萬五千餘兩。
揚州玉雕創造性地將陰線刻、深淺浮雕、立體圓雕、鏤空雕等多種技法融於一體,形成了渾厚、圓潤、儒雅、靈秀、精巧的基本特徵,以其獨有的藝術魅力著稱於世。今天的揚州玉雕構圖新穎、造型優美、做工精緻。其中,尤以山子雕及練子活技藝獨具一格,顯示了揚州玉雕藝人精湛的技藝。當今的揚州琢玉藝師,全面繼承了傳統的揚州玉雕優秀技藝,銳意創新,在實踐中遵循量料取材,因材施藝的琢磨工藝規律,結合時代的要求,不斷提高相玉能力及雕琢技藝,創作了大批構圖新穎、造型優美、做工精緻的產品。他們的山子雕和練子活技藝獨具一格,顯示出揚州玉雕工藝技法的精湛。
揚州從事玉器生產的企業普遍面臨成本高(玉石價格年年上漲)、費用高、賦稅高等困難,生存極為不易。揚州玉雕加工的原料主要來自新疆。
同時玉雕為手工操作,生產周期長,由於玉雕技藝的學習需要花費很大的精力和心血,在雕琢的過程中又要創作者有自己的創意和思維。付出與報酬不相稱,雕玉器不如在餐館雕蘿卜,致使很多年輕人不願意從事玉雕技藝的學習,玉雕技藝後繼乏人。這兩方面的原因直接導致現有技術人員大量流失,青年人不願學習和從事這項手藝,揚州玉雕技藝後繼乏人,亟待保護、搶救。國家非常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2006年5月20日,該遺產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7年6月5日,經國家文化部確定,江蘇省揚州市的江春源和顧永駿為該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並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226名代表性傳承人名單。 經過玉雕藝人和科技工作者挖掘、整理傳統技藝,吸取外地經驗,南陽玉雕的工藝不斷改進,逐漸形成了自己的獨特藝術風格,以技巧的靈活及色澤顯貴著稱於世。南陽拓寶玉器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高級工藝美術師吳元全介紹說,由於獨玉色彩豐富,濃淡兼備,一塊石料上面往往各色雜陳。
這就要求雕刻者要全盤考慮,既要有精彩的布局構思,又要巧用各種顏色,使得整個作品妙趣天成,讓欣賞者禁不住拍案叫絕。南陽玉雕製作的《卧龍出山》,利用獨玉色彩豐富、鮮素一體的特點,嚴謹布局,巧用俏色,雕刻精細,氣勢雄偉,它重3.8噸,長2.5米,高1.6米,是我國目前最大的巨型玉雕,是不可多得的藝術瑰寶。
用精選的獨山玉製作的五環爐、花薰,吸收了古代青銅器和其它工藝品的特色,創造了多層轉球花薰黃,造型古樸端莊,技藝巧奪天工,在法國舉辦的國際工藝品展覽會上,贏得了廣泛的好評。南陽人在玉雕加工上,選用原料非常豐富,除獨玉外還有來自遼寧岫玉、緬甸翠玉、阿富汗白玉、加拿大碧玉、俄羅斯白玉以及珊瑚、瑪瑙、芙蓉石、水晶石、紫晶石、紅藍寶石等150多個玉種。
的確,歷經千年興盛而不衰的玉雕產業,形成了濃郁的、博大精深的南陽玉文化,孕育了一代又一代、代代相傳、層出不窮、技藝高超的南陽玉雕藝人。南陽的玉雕藝術大師們在繼承傳統工藝的同時,不斷引進、吸收、創新藝術設計雕刻手法。正是悠久的歷史、深厚的文化底蘊和得天獨厚的美玉資源相結合,才使得南陽玉雕這一藝術瑰寶得以代代相傳,發揚光大,驚世之作也不斷問世。為弘揚南陽悠久的玉雕文化,每年「五一」前後南陽都會隆重舉辦一年一度的「中國南陽玉雕節」。
南陽玉雕藝術大師們設計雕刻的以諸葛亮躬耕隱居於南陽卧龍崗為背景的「卧龍出山」以及「九龍轉動花薰」、「鹿鶴同春」、「萬里長城」、「九龍晷」等40餘件精品先後獲得國家級、省級獎項,多件產品被作為稀世珍寶由故宮博物院、美術館和收藏家收藏。《九龍晷》禮品長199cm、寬110cm、高80cm、重500kg,該禮品設計風格新穎獨特,巧妙構思,匠心獨運,把南陽獨山玉特有的各種色彩巧妙利用,採用浮雕、透雕、鏤空、線刻等多種雕刻手法,使這件產品線條流暢,形神具備,氣勢雄偉。九條盤龍環繞日晷,表明九州華夏兒女緊密團結,和睦相處,同時表達了九九歸一之意。整幅作品寓意民族團結、國家昌盛、祖國統一,表達了河南九千萬人民喜迎澳門回歸之深情。
被譽為「國之瑰寶」、重3500公斤的玉器「瀆山大玉海」,是元代忽必烈犒賞三軍時盛酒的器物,是中國歷史上出現最早最大的巨型玉雕,為中國劃時代的藝術珍品,也是世界寶玉石發展史上罕見的傑作。但問世700多年來,其玉料一直眾說紛紜,未能認定。在論壇上,經過20餘名國內知名玉器考古、收藏專家仔細觀察、研究,並與南陽的獨山玉礦樣品反復對比、鑒定,認定製作於元代、現陳列於北京北海公園團城的「瀆山大玉海」玉料為南陽獨山玉。至此,一樁「千古懸案」一錘定音。
⑧ 誰知道獨山玉「卧龍出山」玉雕的雕刻者是誰
南陽玉雕製作的《卧龍出山》,利用獨玉色彩豐富、鮮素一體的特點,嚴謹布局,巧用俏色,雕刻精細,氣勢雄偉,它重3.8噸,長2.5米,高1.6米,是我國目前最大的巨型玉雕……當年在龍巔藏品工作時候親眼見過,相當宏偉,這么龐大的工藝品,定然不是單獨個人可以完成的,身後是一個偉大的匠人團隊!
⑨ 榮耀_中國印一共生產多少枚
有1000
由中國玉雕大師吳元全創作了國石壽山石力作百年榮耀中國印,工美監制發行,限量發行1000套。《百年榮耀中國印》包含主印1方
⑩ 在鎮平縣哪裡有招玉雕學徒,謝謝
一個是石雕,一個是玉雕,各有各的優點,還是你自己做決定比較好些吧。 惠安石雕工藝惠安縣位於台灣海峽西岸。福建省東南沿海突出部,介於泉州灣與湄洲灣之間。 惠安石雕工藝源於黃河流域的中原文化,又融匯汲取閩越文化、海洋文化以及沿」海上絲綢之路」傳入的外來文化的技藝精華,並與建築藝術相生相伴,歷經1000多年的繁衍發展,形成自己獨具特色的藝術風格。宋元時期,惠安石雕工藝就十分發達,明末以後,惠安石雕工藝更趨成熟,並成為南派石雕藝術的代表。新中國成立後,南派石雕進入鼎盛時期,十幾萬石雕藝人遍布全國二十多個省市。歷代名師輩出,從南宋以來就有譜系傳承記載,流派眾多,風格獨特。 惠安石雕含碑石加工、環境園林雕塑、建築構件、工藝雕刻、實用器皿五大系列,其工藝包括圓雕、浮雕、線雕,沉雕、影雕五大類上千個品種,主要為實用型藝術品。 惠安石雕具有強烈的民族性和鮮明的時代性,作為南派石雕藝術的代表,影響了中國石雕藝術的半壁江山,並較早傳播到海外,在台灣及東南亞國家倍受推崇,國內雕塑界普遍認同」南有惠安,北有曲陽」之說。 南陽玉雕南陽玉,又稱"獨山玉"或"南玉",產於南陽市城區北邊的獨山。為全國四大名玉之一。獨山玉質堅韌微密,細膩柔潤,光澤透明,色澤斑駁陸離。有綠、白、黃、紫、紅、白6種色素77個色彩類型,是玉雕的一等原料。獨山玉雕,歷史悠久,1959年在獨山附近的黃山新石器時代遺址出產的玉鏟,證明早在5000餘年前先民們已認識和使用了獨山玉。獨山腳下"玉街寺"遺址,為漢代雕刻玉器的地方。清《新修南陽縣志》載:"故縣北居民,多治玉為生。"舊中國,南陽玉雕已形成一大行業,城內有作坊80多家,多是後設作坊,前面開店,自雕自銷。玉雕品主要有人物、花卉、鳥獸、山水、神像、爐熏、首飾等120多個品種。獨玉雕品晶瑩閃爍、玲瓏剔透,為南陽著名特產。鎮平縣每年舉辦大型國際玉雕節,吸引了眾多的海內外客商,南陽玉雕在國際上享有盛譽。 說南陽的玉雕,就不能不先提及南陽人引以自豪的「鎮市之寶」、我國四大名玉之一的獨山玉,獨山玉因產於河南省南陽市的獨山而得名,亦稱為獨玉。南陽盆地玉石資源豐富,質地優良,開采、雕刻、經營歷史悠久,舉國著稱,被譽為「中國玉雕之鄉」,在中國玉文化發展史上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一、南陽玉雕歷史:始於六千年前新石器石代南陽獨山玉的生產歷史悠久。從南陽市黃山、新野鳳凰山、鎮平及社旗等新石器時代遺址中出土的獨玉鏟、獨玉璜等說明,6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這里勤勞智慧的古人就開始利用和雕琢獨玉了,玉文化開始萌芽並初步繁榮起來。到了漢代,南陽玉已被大量開采並雕琢,盛況可觀,有了加工、雕刻玉器的聚居區,一街兩行,作坊林立,琢玉之聲,不絕於耳。至少在西漢時,南陽玉雕就已經達到了相當的規模,現在獨山腳下的沙崗店,還留有漢代「玉街寺」的遺址。唐宋以後,南陽玉雕逐步由原來單純作為貢品供達官貴人觀賞享用,發展成為既有裝飾品,又有生活使用器皿。明清時期南陽玉雕品種已十分豐富。清代以後,南陽玉雕已形成一大行業。獨山玉的開發利用倍受重視,在礦床研究、礦山開采、雕琢加工、市場銷售等方面均取得了重大進展,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久負盛名的南陽玉雕業吸引了大量的業內外人士,從而使獨山玉為更多的人所了解、欣賞和接受。南陽玉雕花色品種繁多,有赤、橙、黃、綠、青、藍、紫等30多種色彩類型,色澤鮮艷,硬度高,光澤好,質地細膩,透明度高,是雕琢玉器的上好原料,可同翡翠媲美,德人曾稱其為「南陽翡翠」。玉雕產品的品種,可分為人物、花鳥、走獸等4大類,人物造型多取材神話傳說,古代戲曲故事,花鳥有百鳥朝鳳、喜鵲鬧梅、鳳凰牡丹、長尾鳥屏等23種。走獸有獅、象、虎、牛、套馬等到16種;亭熏有玉瓶、玉環、轉爐、亭爐、玉鼎等,共120餘種。雕刻按技法不同分花活、素活兩類,花活如花熏、轉爐、飛禽、走獸、仕女人物等。雕技精湛,刀法復雜,寓意深刻;素活如戒指、手鐲、耳環等。現代藝人除繼承傳統雕刻外,融匯國畫的山水、人物、花鳥等畫風格,經歷代玉雕藝人的潛心研究,逐步形成"花活以技取奇,素活以色顯貴"的特點。二、南陽玉雕藝術:從「瀆山大玉海」到「九龍晷」經過玉雕藝人和科技工作者挖掘、整理傳統技藝,吸取外地經驗,南陽玉雕的工藝不斷改進,逐漸形成了自己的獨特藝術風格,以技巧的靈活及色澤顯貴著稱於世。南陽拓寶玉器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高級工藝美術師吳元全介紹說,由於獨玉色彩豐富,濃淡兼備,一塊石料上面往往各色雜陳。這就要求雕刻者要全盤考慮,既要有精彩的布局構思,又要巧用各種顏色,使得整個作品妙趣天成,讓欣賞者禁不住拍案叫絕。南陽玉雕製作的《卧龍出山》,利用獨玉色彩豐富、鮮素一體的特點,嚴謹布局,巧用俏色,雕刻精細,氣勢雄偉,它重3.8噸,長2.5米,高1.6米,是我國目前最大的巨型玉雕,是不可多得的藝術瑰寶。用精選的獨山玉製作的五環爐、花薰,吸收了古代青銅器和其它工藝品的特色,創造了多層轉球花薰黃,造型古樸端莊,技藝巧奪天工,在法國舉辦的國際工藝品展覽會上,贏得了廣泛的好評。南陽人在玉雕加工上,選用原料非常豐富,除獨玉外還有來自遼寧岫玉、緬甸翠玉、阿富汗白玉、加拿大碧玉、俄羅斯白玉以及珊瑚、瑪瑙、芙蓉石、水晶石、紫晶石、紅藍寶石等150多個玉種。的確,歷經千年興盛而不衰的玉雕產業,形成了濃郁的、博大精深的南陽玉文化,孕育了一代又一代、代代相傳、層出不窮、技藝高超的南陽玉雕藝人。南陽的玉雕藝術大師們在繼承傳統工藝的同時,不斷引進、吸收、創新藝術設計雕刻手法。正是悠久的歷史、深厚的文化底蘊和得天獨厚的美玉資源相結合,才使得南陽玉雕這一藝術瑰寶得以代代相傳,發揚光大,驚世之作也不斷問世。截至目前,南陽玉雕藝術大師們設計雕刻的「卧龍出山」、「九龍轉動花薰」、「鹿鶴同春」、「萬里長城」、「九龍晷」等40餘件精品先後獲得國家級、省級獎項,多件產品被作為稀世珍寶由故宮博物院、美術館和收藏家收藏。《九龍晷》禮品長199cm、寬110cm、高80cm、重500kg,該禮品設計風格新穎獨特,巧妙構思,匠心獨運,把南陽獨山玉特有的各種色彩巧妙利用,採用浮雕、透雕、鏤空、線刻等多種雕刻手法,使這件產品線條流暢,形神具備,氣勢雄偉。九條盤龍環繞日晷,表明九州華夏兒女緊密團結,和睦相處,同時表達了九九歸一之意。整幅作品寓意民族團結、國家昌盛、祖國統一,表達了河南九千萬人民喜迎澳門回歸之深情。被譽為「國之瑰寶」、重3500公斤的玉器「瀆山大玉海」,是元代忽必烈犒賞三軍時盛酒的器物,是中國歷史上出現最早最大的巨型玉雕,為中國劃時代的藝術珍品,也是世界寶玉石發展史上罕見的傑作。但問世700多年來,其玉料一直眾說紛紜,未能認定。最近,由文化部中國傳統文化促進會、亞洲珠寶聯合會等單位主辦的中華寶玉石文化高層論壇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在論壇上,經過20餘名國內知名玉器考古、收藏專家仔細觀察、研究,並與南陽的獨山玉礦樣品反復對比、鑒定,認定製作於元代、現陳列於北京北海公園團城的「瀆山大玉海」玉料為南陽獨山玉。至此,一樁「千古懸案」一錘定音。三、南陽玉雕產業 :「玉雕之鄉」名不虛傳南陽玉雕走遍天下。這是對聞名世界的南陽玉雕的真實寫照。改革開放前,南陽的玉雕就已經初步進入了規模化發展的階段,鎮平縣的玉雕銷售總額在1974年時就達到了1490萬元,成為全省外貿第一個超千萬元的縣。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後,南陽玉雕業如雨後春筍,蓬蓬勃勃地發展壯大起來。上百人、幾十人甚至一家一戶為單位的大大小小加工企業迅猛發展,短短10年間就增加到1.1萬多家。時下,無論在天南還是海北,在異國還是他鄉,只要有玉的地方,都與南陽有關。南陽玉雕人已遍布全國所有大中城市及許多城鎮,在那裡加工、生產及營銷產品。鎮平如今已是全國最大的玉雕生產加工集散地,除了南陽玉之外,其原材料來自全國各地和緬甸、阿富汗等12個國家和地區,從業人員20多萬人,加工企業達4000多家,形成了20多個各具特色、規模不等的塊狀加工銷售帶,年產值達10億元。鎮平縣城的玉雕大世界,石佛寺鎮的玉雕灣市場、翠玉瑪瑙精品市場、榆樹庄玉鐲市場、賀庄擺件市場等專業玉雕市場在國內外享有盛譽。據了解,全國做玉器生意的人中有三分之一是南陽市鎮平人。提到鎮平縣,就不得不提一個素有「玉雕之鄉」美稱的小鎮,那就是石佛寺鎮。「村村都有機器響,家家一片琢玉聲」是該鎮的真實寫照。1992年建成的亞洲最大的珠寶玉器專業市場,總投資650萬元,佔地32畝,建築面積24000平方米,容納商戶800餘家,每天接待數千客商,年銷售額達2.4億多元。近年來,該鎮已擁有玉雕專業村16個,專業市場4個,從業人員2萬多人,各類玉雕加工企業(戶)4000多家,年產銷各類玉器產品1300多萬件,產值5.6億元,成為全國最大的玉雕加工銷售集散地。如今,在鎮平縣,玉雕已成為該縣經濟的一大支柱產業。全縣85%的鄉鎮都有玉雕加工業,專業村近百個,石佛寺、晁陂等8個鄉鎮村村可聞雕琢聲。國有、集體、個體、中外合資等各種形式的玉雕加工企業有1.1萬多家,從業人員11.7萬人。在國內,憑著南陽玉雕產品的名聲和質量,10多萬南陽玉雕的經營者,將5000家銷售門店開遍了全國幾乎所有的大中城市,許多旅遊景點都有南陽玉雕出售,使玉雕產品源源不斷地進入國內市場,年銷售產值達10億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