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房價信息 » 鄭州春苑房價多少一平

鄭州春苑房價多少一平

發布時間: 2022-12-27 05:35:47

⑴ 河南鄭州現在房價多少不是太繁華的地方,房子降價了嗎

鄭州的房價,在表面上大家好象都還在抗著,很多樓盤實際上折扣後的價格比07年年底預計低有700元左右.
目前整體鄭州房價在3800 - 4300左右是主流, 但是有很多樓盤有點抗不住,為要資金迴流很多打折房子都降到3500 -3600了.
理性點看待的話,我個人覺的鄭州的房價在3300 - 3700左右為主流房價比較合理.
要是從鄭州整個城市收入水平相匹配的角度而言的話,鄭州的房價在2800 - 3200左右是比較合理的,但是現在地價都在上漲這個價格估計只能是想想了.
鄭州的下一步價格個人預計會在3600上下徘徊一段時間,會有樓盤抗不住降低銷售價格.然後一瀉千里。因為現在很多中小開發商已經扛不住了。誰都想多賺點,但沒有資金是他們最致命的。只有降價(其實是打折優惠之類)多賣出點,資金才好迴流。
據我了解業內的很多開發商在裁員,在拚命發廣告。所以你要買房。現在只是暗降階段,想等明降。再等一年再買房吧。
暴利時代一去不返!

⑵ 昆明世紀城現在的房價是多少

這個就要看你是要在那裡買了,如果是世紀城這邊的話。均價7000到9000左右。新亞洲體育城那邊6000到8000左右。雲大之城那邊也是6000到8000左右。其他的話如果您還想了解,可以給我留言。到時候我給你解答。
世紀城房子的價格是要看你是在那個苑,因為每個苑都是價格不同的。向疊春苑就是10000左右的均價,沁春苑6800的也有。小戶型的房子要比大面積的貴得多了。

⑶ 關於目前(2009年8月)大慶讓胡路和新村房價的問題

我在薩爾圖生活9年,新村生活12年,龍南13年,

序幕:新村永遠是中心(政府所在地,有發展),龍南永遠穩定(油田職工眾多,企業眾多,有潛力)

首先建議你買房要遵循就近原則,離單位近、學校近、醫院近、商業區近。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單位要近,其他次之。接下來,房屋坐落在什麼地方都不是問題了,主要是住的舒服,我們畢竟不是炒房子,不計較升值貶值問題,將來孩子大了,要上學的話也可以考慮換個學區好的二手房子。
好了,閑話少敘,正題:
1、薩爾圖:今年看來發展最為緩慢的地區,不建議居住,沒有新樓開發,友誼大街住宅一般都是12、3萬一套,好點的不過15萬,薩爾圖已經是過去式了,但是你如果有閑錢,可以買一套等動遷賠償,可以賺一筆。不多言。
2、新村:日新月異的變化,新樓房價格逐漸攀高,五湖新區大片樓盤涌現出湖濱、城投、品城、堤香、玫瑰園、格林、大唐等等,老區改造也湧出無數類似巨鷹國際、尚海灘、英雄會等新樓盤。目前售價基本超過4500,最高甚至超過5500。二手樓房值得關注,1—5樓區基本價格在每套15萬—23萬之間,你根據實際可以考慮一下。
3、龍南:全國最大油田的家屬區。龍南地區新樓價格基本在4700以上,均價接近5000,最高接近6000,二手房價格也不是和合理,80平米一套的也要40萬左右。你所說的樓盤都是價格不便宜的,位置也不一定適合你,記住,適合的是最好的。陽光佳苑開盤價5700,麗水4期開盤二樓初步定價要4700,每高一層要加價近100元,麗水附近沒有低消費,包括孩子幼兒園。未來城你不要考慮了,5500一平,而且剩餘房源最小197平,東湖上品也是一樣高價。

自住可以選擇
讓胡路:銀億4期,價格均價4188。你自己可以去看看。我買的就是,感覺很不錯,是目前最適合我們年輕人的了。
新村:澳龍新城4期,價格在3888左右,只不過不是市中心,在龍鳳橋附近,將來或許能有發展,人多了,自然有發展。

以上價格均為2009年8月19日最新價格(有我自己去的,少部分自己電話詢問的)

⑷ 關於李清照的一切

李商隱
李商隱,字義山,號玉溪生,又號樊南生,晚唐詩人,與杜牧齊名,稱「小李杜」。其中李商隱的詩風與杜甫更為接近,「唐人知學老杜而得其藩籬者唯義山一人」(王安石語),杜牧的詩風則更近似李白。

李商隱與李賀一樣,都是唐室宗親,然而因為年代久遠,家境已經十分貧寒;他從小穎悟,十六歲即以《才論》、《聖論》兩篇古文「出諸公間」,並受東都(洛陽)留守令狐楚賞識,令狐楚是當時駢文章奏高手,李商隱得他悉心指點,很快青出於藍,這一技之長成為他後來謀生過程中很重要的一種技能。
二十六歲時,李商隱得令狐父子之援而中進士,次年入涇原節度使王茂元幕府,後娶其女為妻,琴瑟和諧。但當時的牛(僧孺)李(德裕)黨爭激烈,令狐楚屬牛黨,王茂元則屬李黨。李商隱此舉被視為投靠王茂元,因此被令狐楚之子令狐綯指責為「放利偷合」,此後一生在牛、李兩黨的傾軋中度過,困頓凄涼,辜負了「欲回天地入扁舟」(《安定城樓》)的壯志和才華,終年四十六歲。

李商隱在藝術上有傑出的成就,他的詩以七律成就為最高,其他五言、絕句、七古、五古等也多有名篇、多出警句。 他的詩重意境,幽微含蓄,深情綿邈,隱晦曲折,寄託極深,穠艷綺麗,金玉其外,精粹其中;善於利用歷史典故和神話傳說,通過想像、聯想和象徵,構成豐富多彩的藝術形象;他的「比興」取法《詩經》,「美人香草」效仿《離騷》,深厚沉渾得杜甫詩神髓,綺麗的想像、用語則直接得益於李賀。如果說李賀的詩偏於想像,則李商隱的詩重於象徵。
李商隱的詩於宋初十分流行,「西昆體」仿效義山詩的用典,後成為西昆詩派,但只是機械地學到了堆砌辭藻,而不能得義山詩的神髓。
李商隱的詠史詩借古諷今,毫無顧忌,如《馬嵬》二首直指唐明皇「如何四紀為天子,不及盧家有莫愁」,這樣「指斥乘輿」的勇氣在政治寬松開明的唐朝也並不多見;而《詠史》中「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北齊》中「小憐玉體橫陳夜,已報周師入晉陽」等詩句都是對唐敬宗奢靡之風的直斥和諷喻;名篇《賈生》:「夜半求賢訪逐臣,賈生才調更無倫。可憐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斥責晚唐諸帝求仙訪道煉丹圖長生,並因此誤國的荒唐行為。《行次西郊一百韻》則真實地描寫了甘露之變三年後兵禍旱災後民不聊生的情形,並追述了百餘年來國家的一系列重大變化,從今昔對比中探求政治的出路,憂國憂民,頗似杜甫的《北征》。
李商隱的愛情詩成就極高,他的《無題》詩十餘首,取前兩字為題而實質是無題的詩又有十餘首,如《錦瑟》、《碧城》、《為有》等,其他似有題而實無題的詩若干首,寫纏綿悱惻的愛情,寫幻想,寫傷感:「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神女生涯原是夢,小姑居處本無郎」;「風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誰教桂葉香」;「劉郎已恨蓬山遠,更隔蓬山一萬重」;「春心莫共花爭發,一寸相思一寸灰」。
他的《錦瑟》文字錦綉華美,字面意義易於理解而內容極深,歷來有「一篇錦瑟解人難」之稱。此外的「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嬋娟」(《霜月》);「天意憐幽草,人間重晚晴」(《晚晴》);「嫦娥應悔偷靈葯,碧海青天夜夜心」(《嫦娥》)等也都給人以極深的印象。
與李賀一樣,李商隱也善於寫夢;人生如夢,夢如人生,在李商隱的詩中,這兩種境界水乳相溶,借夢尋得對痛苦人生的解脫,借夢尋得燦爛美麗快樂的人生。如「我是夢中傳彩筆,欲書花葉寄朝雲」(《牡丹》);「十年長夢采華芝」(《東還》)等。

李商隱的詩固然是詩苑奇葩,文也是文囿異卉。他的詩情真意切,綿邈曲折,散文卻峭直剛勁,獨出機杼,銳不可當,駁盡世俗定見,直抒胸臆;工本章奏則典麗公整,才情富瞻,不受文體所限而善於表情達意,對後世影響很大,被奉為四六文的金科玉律。

《李商隱全集》以清人馮浩的《玉溪生詩集箋注》三卷、馮浩詳注《樊南文集》八卷、錢振倫錢振常兄弟箋注《樊南文集補編》十二卷匯合成全集,並刪除箋注而成,內容全而篇幅不長,價格較低,並在書後附以李賀詩集,適合有一定古文基礎而又喜愛晚唐詩文的讀者閱讀。

⑸ 曾逐東風拂舞筵,樂游春苑斷腸天。原文_翻譯及賞析

曾逐東風拂舞筵,樂游春苑斷腸天。——唐代·李商隱《柳》 曾逐東風拂舞筵,樂游春苑斷腸天。 曾逐東風拂舞筵,樂游春苑斷腸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帶斜陽又帶蟬。 柳樹傷懷

譯文及注釋

譯文
曾經追逐東風,猶如 *** 在宴席上翩翩起舞,那時正是繁花似錦的春日,人們在樂游原中遊玩。怎麼會到深秋的季節,已是夕陽斜照,秋蟬哀鳴的景象了。

注釋
①斷腸天:令人銷魂的春天

賞析

對比手法 1.詩寫的是寫秋日之柳,但詩人不從眼前寫起,而是先追想它在春日的情景,然後再回到眼前的柳上來。你看,在士女如雲的樂游苑上,在繁華似錦的春日,婀娜多姿的春柳和飄然起舞的 *** 在熱鬧的舞筵上結合了起來,分不清誰是 *** ,何為柳枝,意境是何等的優美!而眼前的秋柳,卻是完全相反的另一種景象。「清秋」「斜陽」「秋蟬」點染了環境的凄涼,春日之柳的繁盛,正反襯出秋日之柳的枯凋;春日愈是繁華得意,愈顯出秋日之柳的零落憔悴。詩人正是通過這種強烈的對比,表達了對秋柳稀疏衰落的悲嘆之情。全詩句句寫柳,卻不著一個「柳」字。句句寫景,又句句抒情。詩人年輕時充滿幻想和信心,懷有遠大抱負,正如洋溢著勃勃生機的春柳。然而由於黨爭傾軋,詩人一直過著一種沉淪的生活,詩中經歷榮枯懸殊變化的秋柳,正是詩人自傷遲暮、自嘆身世的真實寫照。 2.以春柳作比,來寫秋日之衰柳,春日之柳的繁盛,正反襯出秋日之柳的枯凋;春日愈是繁華得意,愈顯出秋日之柳的零落憔悴。李商隱青年時就中進士,懷有「欲回天地入扁舟」的遠大抱負,然而由於黨爭傾軋,長期沉淪下僚,此時悼念亡妻,悲嘆前路,其心情之慘苦可想而知,詩中經歷今昔榮枯懸殊變化的秋柳,不正是詩人自傷遲暮、自嘆處世的生動寫照?

「逐」有隨著之意,用了擬人手法。本來是東風吹動柳枝,用一「逐」字,說柳枝追隨東風,變被動為主動,形象更加生動可愛,表現了柳枝的生機可愛。

春日柳長,迎風擺動,但詩人並沒有直接描寫,而是賦一「逐」字,把柳人格化。本是風吹柳動,卻偏要寫成柳逐風起,再加上「拂舞筵」三字,更易讓人聯想到那迎風而動的柳條就是一位酒筵之上翩翩起舞的美女,翠袖綠裙,左擺右搖,煞是好看。可謂將擬人手法運用得深入無痕。

第四句兩個「帶」字也分明是將柳寫作人。兩句連起來讀,我們可以這樣來解釋:你怎麼願意在清秋之日,既帶著昏黃的斜陽,又帶著凄鳴的寒蟬呢?詩人把斜陽照柳,秋蟬鳴柳反說成「帶斜陽又帶蟬」,這一反,卻將柳的形象凸現出來了。

《贈柳》,其實就是詠柳。詠而贈之,故題曰「贈」。前人認為此詩有本事,馮浩並認為系為洛陽歌妓柳枝作。由於年代久遠,別無旁證,真實情況,已難考知。

李商隱對柳很有感情,他的詩集中,以柳為題的,多至十幾首。這一首同他別的那些詠柳詩不同,它的背景不是一地一處,而是非常廣闊的地域。「章台從掩映,郢路更參差。」首聯就從京城長安到大江之濱的江陵,寫柳從北到南,無處不在,「掩映」「參差」,秀色千里。

「掩映」、「參差」,是寫柳色或明或暗,柔條垂拂的繁茂景象,點出時間是在春天。由「從」(任從)到「更」的變化,把柳的蓬勃生機,渲染得更加強烈。次聯「風流」、「婀娜」,則是寫柳的體態輕盈。柔長的柳枝,千枝萬縷,春風吹拂,宛若妙齡女郎,翩躚起舞,姿態是非常動人的。「見說」是聽見別人說,包括古今之人對柳的贊賞。「來當」句是說自己見到眼前之柳的時候,正當其婀娜多姿之時,表現出詩人的欣喜之情。上面四句,從廣闊的背景上,對春柳作了生動具體的描繪,寫出了她嫵媚可愛的風姿。

下面接寫柳色綿延不斷。一到春天,路旁堤畔之柳籠煙罩霧,蔥蘢翠綠,望之令人心醉。詩人的目光,正是被這迷人的柳色所牽引,向前移去,直到橋邊,眼看柳色就要被隔斷,可是跨過橋去,向旁一彎,卻又順著長堤,向前延伸,最後雖然眼中已望不見柳,但心中彷彿仍然見到青青的柳色向遠方伸去。「行」作「行蹤」、「蹤跡」解。「意相隨」既指春柳傍隨長堤而去,也指詩人的心為柳所系,緊隨不舍,最後直至青樓酒旗、柳花似雪之處。「青樓」、「酒旗」是人間繁華之地;飛花似雪是春柳盛極之時。「忍」即忍心之意,字里透露出詩人的痛惜之情。花飛似雪,固然美極盛極,然而繁華已極,就意味著離凋謝不遠。兩句把春柳的繁華寫到極致,也把人的愛惜之情寫到極點。紀昀評此詩雲:「五、六句空外傳神,極為得髓。結亦情致可思。」(《李義山詩集輯評》)這四句,意境很美,言外之意不盡,很耐人尋味。

創作背景

李商隱的《柳》大致寫於大中五年(851)。詩人借詠柳自傷遲暮,傾訴隱衷。詩中經歷今昔榮枯懸殊變化的秋柳,正是自己身世的生動寫照。 李商隱,字義山,號玉溪(溪)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詩人,祖籍河內(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陽,出生於鄭州滎陽。他擅長詩歌寫作,駢文文學價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詩人之一,和杜牧合稱「小李杜」,與溫庭筠合稱為「溫李」,因詩文與同時期的段成式、溫庭筠風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裡排行第十六,故並稱為「三十六體」。其詩構思新奇,風格穠麗,尤其是一些愛情詩和無題詩寫得纏綿悱惻,優美動人,廣為傳誦。但部分詩歌過於隱晦迷離,難於索解,至有「詩家總愛西昆好,獨恨無人作鄭箋」之說。因處於牛李黨爭的夾縫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後葬於家鄉沁陽(今河南焦作市沁陽與博愛縣交界之處)。作品收錄為《李義山詩集》。

李商隱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春無蹤跡誰知。除非問取黃鸝。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林花著雨胭脂濕,水荇牽風翠帶長。 紅酥手,黃縢酒,滿城春色宮牆柳。 柳絲長,春雨細,花外漏聲迢遞。 城上春雲覆苑牆,江亭晚色靜年芳。 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 明月隨良掾,春潮夜夜深。 戀樹濕花飛不起,愁無比,和春付與東流水。 知是人家花落盡,菜畦今日蝶來多。 今年春淺臘侵年。冰雪破春妍。 我愛山中春,蒼崖鳥一聲。 庭前時有東風入,楊柳千條盡向西。 雨打梨花深閉門,忘了青春,誤了青春。

⑹ 六安那個區房價最便宜大概在多少

裕安區是個商務區,金安區是個教育區域,最好是金安區!六安一中在金安區,六安職業技術學院在金安區!房價便宜點

⑺ 膠州是幾線城市

縣級城市,不能單獨說是幾級。

膠州市,隸屬山東省青島市,地處山東半島西南部,膠州灣西北岸。東鄰城陽區、即墨區,西靠高密市、諸城市,南接黃島區,北連平度市。市境介於北緯36°00′—36°30′,東經119°37′—120°12′之間,東西橫距51千米,南北縱距54.3千米,總面積1324平方千米。

膠州擁有5000多年歷史,仍保留新石器時代集大汶口文化、龍山文化於一體的三里河文化遺址。境內曾是春秋莒國、介國封地,

唐朝設立板橋鎮,北宋時期港盛州興,海運貿易持續繁榮,特設市舶司、膠西榷場,是長江以北唯一的對外通商口岸、全國五大商埠之一,「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節點。

(7)鄭州春苑房價多少一平擴展閱讀:

膠州地域,遠在四千多年以前先民就已創造了具有濱海特點的大汶口、龍山文化。

西周到春秋時期,市境內有莒、介國。莒,公元前1120年(周武王十三年)始封少昊後裔茲輿期為莒子,建都於計(今南關街道辦事處城子村)。

春秋時,莒南徙至今莒縣一帶,計為莒國的一個邑,治所仍在今南關街道辦事處城子村。介,公元前11世紀(周武王時),葛盧氏封國,治所位於今南杜村鄉趙家城獻(舊志以為在里岔鄉牧馬城)。計、介春秋末期並入齊國。

秦代,公元前221年(始皇二十六年)以介地設置黔陬縣屬琅邪郡(治所在今膠南縣夏河城)。

西漢時,市境內除黔陬縣外,還有計亓縣(治所在計斤城)、邞縣(治所在今鋪集鎮黔陬村,新莽時更名為純德縣)和祓侯國(治所在今里岔鄉牧馬城,新莽時國除)。均屬琅邪郡(治所在今諸城市)。

東漢時,公元37年(建武十三年)撤銷邞縣、計亓縣,其地並入黔陬,又析置葛盧縣(舊志失載,其址無考)。黔陬、葛盧縣屬青州刺史部東萊郡(治所在今龍口市西部);公元198年(建安三年)黔陬縣屬城陽郡(治所在今諸城市);三國魏時,黔陬縣屬青州城陽郡。

西晉時,公元289年(太康十年)移城陽郡駐黔陬縣,公元296年(元康六年)城陽郡改置高密王國,都黔陬,將治所遷到膠河西岸(位於今鋪集鎮西北),史稱「黔陬西城」。

十六國時期,公元350年,黔陬縣屬前秦青州高密郡(治所城陰城,在今高密縣西部);公元384年(東晉太元九年)轄於後燕青州(治所濟南)高密郡;公元398年轄於南燕青州高密郡;公元409年(東晉義熙五年)東晉滅南燕,屬北青州高密郡。

南北朝時期,公元420年(南朝宋永初元年)黔陬縣屬南朝青州高密郡。公元464年(南朝宋大明八年)曾撤銷高密郡,黔陬縣屬北海郡。公元469年(北魏皇興三年)屬北魏青州高密郡(治所在今諸城市)。

公元529年(永安二年)設置膠州,駐東武(今諸城市),黔陬縣屬於膠州高密郡(治所在城陰城)。公元556年(天保七年)北齊置平昌郡,駐黔陬縣,屬膠州。

隋代,公元583年(隋開皇三年)撤郡,黔陬直屬膠州。公元605年(大業元年)撤銷黔陬縣並入膠西縣。黔陬縣從設到撤,共歷時827年。

公元596年(隋開皇十六年)設置膠西縣,治所在今高密縣(膠河與墨水河之間)的南朱家莊,史稱隋膠西城,俗稱「朱晏城」,屬於密州(公元585年膠州更名密州)。公元607年(隋大業三年)密州改為高密郡。公元613年(隋大業九年)膠西城毀於戰火。

唐代,公元623年(武德六年)撤膠西縣,其地並入高密縣,又在高密縣東部置板橋鎮。板橋鎮治所在今市區廣州南路勝利橋西北(原遺址名「土城口」),屬密州(高密郡)高密縣。五代時期,經過後梁、後唐、後晉、後周不斷改朝換代,板橋鎮的隸屬關系未變。

公元1087年(北宋元祐二年)設膠西縣,駐板橋鎮,屬京東東路密州。金代屬山東東路密州,境內設有張倉鎮(今膠南縣)、陳村鎮(今膠州大店)和梁鄉鎮(今膠州良鄉,一說膠南縣古鎮營)。1227年(蒙古太祖二十二年)設膠州,駐膠西縣。

明代,公元1369年(明洪武二年)撤膠西縣,改名膠州,仍轄高密、即墨二縣。1376年(明洪武九年)屬山東布政使司萊州府。

1734年(清雍正十二年)裁靈山衛,並入膠州。靈山衛設巡檢司。1898年(清光緒二十四年),德國強行租借膠州灣及沿岸,塔埠頭到積米崖一帶45個村(屯)劃入膠澳租界。1904年膠州升為直隸州,直屬山東布政使司,轄高密、即墨二縣。

1913年(民國2年)撤膠州,改為膠縣。膠縣,初屬膠東道,1925年改設萊膠道,駐膠縣。1927年直屬山東省。1937~1945年,膠縣屬第十七行政督察區。

1938年(民國27年)膠縣淪為日佔區,屬魯東道尹公署。1939年劃入青島特別市,改為偽青島特別市膠州鄉區行政辦事處,1940年2月改為偽青島特別市膠州區辦事處,10月將第三區東七級等8個村劃入即墨縣。

1942年9月塔埠頭、薛家島等45個村莊劃入膠州區。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膠縣城被國民政府軍佔領。

1943年11月,在膠縣北部大杜戈庄成立膠縣抗日民主政府,屬膠東行政區南海專區。1945年8月析置諸膠縣(今膠南縣),將柳圈、漕汶、王台、河西庄、叢家屯、抬頭、前家空、埠上蘭等717個村莊劃入。

1945年11月,在鐵路以南成立膠縣民主政府,1946年屬於濱海行署第一專署,1946年下半年濱海行署第一專署劃入膠東行署,更名為濱北專署。

1947年11月膠城解放,縣民主政府遷入。1945年8月析置膠高縣,將膠縣鐵路以北沽河、豐隆、膠萊、北都、聯屯5個區,225個村劃入。1947年12月又析建膠河縣,將膠縣西南部沙河、牛溝、朱郭三區劃入。

建國後,1949年10月撤銷膠高縣,將沽河、豐隆、膠萊、北都、聯屯5個區劃入膠縣。1950年5月濱北專區撤銷,膠縣屬於膠州專區(駐膠縣城)。1953年6月撤膠河縣,將沙河、牛溝、朱郭3個區劃入膠縣。

1956年2月撤銷膠州專區,膠縣改屬昌濰專區。1957年1月,將平度縣的劉家花園、溝西、刁家丘、河南4個村劃入膠縣。1958年10月膠縣劃歸青島市。1961年5月,重新劃歸昌濰專區。1978年11月,再度劃歸青島市。

1987年2月12日,國務院國函(1987)26號文批准:撤銷膠縣,設立膠州市(縣級),以原膠縣的行政區域為膠州市的行政區域。屬青島市代管。

1988年1月10日,撤銷膠城鎮、大庄鄉和三官廟鄉,設立阜安、中雲、北關和南關4個街道辦事處

1993年9月11日,設立雲溪街道辦事處,將阜安街道辦事處的鄭家小庄村和振華、興華、豐華居委會,小麻灣鎮的東石河、西石河、李家河、周家灘、大西庄村,共3個居委會、6個村劃歸雲溪街道辦事處管轄;

河西郭鄉政府駐地由河西郭村遷至董城村,河西郭鄉更名為董城鄉;撤銷西祝村鄉,設立膠西鎮;撤銷張家屯鄉,設立張家屯鎮;撤銷里岔鄉,設立里岔鎮;撤銷冷家村鄉,設立洋河鎮;撤銷夼集鄉,設立九龍鎮。

1996年,膠州市面積1210平方千米(其中城區面積108平方千米),人口72.6萬。

轄5個街道、13個鎮、4個鄉:阜安街道、中雲街道、北關街道、南關街道、雲溪街道、膠東鎮、李哥庄鎮、北王珠鎮、馬店鎮、膠西鎮、苑戈庄鎮、張應鎮、鋪集鎮、張家屯鎮、里岔鎮、洋河鎮、九龍鎮、營海鎮、前店口鄉、後屯鄉、南杜村鄉、董城鄉。市府駐阜安街道。

⑻ 誰能提供李商隱的詳細資料要求詳細真實。

李商隱(約813~約858) 唐代詩人。字義山,號玉□生,又號樊南生。原籍懷州河內(今河南沁陽),自祖父起,遷居鄭州滎陽(今屬河南)。自稱與皇室同宗,但高、曾祖以下幾代都只做到縣令縣尉、州郡僚佐一類下級官員。所謂"宗緒衰微,簪纓殆歇"(《祭處士房叔父文》)、"四海無可歸之地,九族無可倚之親"(《祭裴氏姐文》),這類自述真實地反映了他比較寒微的處境。
生平 李商隱一生經歷,大致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文宗開成二年(837)以前,是他的青少年時期。他幼時隨父到浙江。 9歲父死,奉喪侍母歸鄭州。後數年間,他和弟弟羲叟隨堂叔李某學習經書與文章。16歲著有《才論》、《聖論》,以古文為士大夫所知。文宗大和三年 (829),受天平軍節度使令狐楚召聘入幕。令狐楚愛其才,讓兒子令狐□和他交遊,並親自指點他寫作駢文,因又以擅長駢體章奏聞名當世。大和六年,令狐楚調任河東節度使、北都留守,李商隱隨至太原。以後曾有短時期在兗海觀察使崔戎幕府逗留。開成二年登進士第。
這個階段存留的詩作不多,但已形成重要的開端。其中有一部分直接反映社會政治的詩篇,如《隋師東》、《有感二首》、《重有感》、《壽安公主出降》、《行次西郊作一百韻》等,指事陳情,激切感人,顯示了青年詩人關懷國家命運的抱負和器識。另一些作品以比興寄託的手法抒寫作者的凌雲壯志和渴求用世的心願,如《初食筍呈座中》和《無題》"八歲偷照鏡",筆意宛轉,風格清新。此外,也有少量應酬詩和艷體詩。
第二階段,從開成三年到武宗會昌六年(846),是李商隱踏上仕途和開始捲入黨爭旋渦的中年時期。開成二年冬,令狐楚病死,詩人失去憑依,於次年到涇州(今甘肅涇川縣)入涇原節度使王茂元幕,後又娶了他的女兒。當時唐王朝內部以牛僧孺和李德裕為首的兩大官僚集團的斗爭,正進入白熱化階段。令狐楚父子屬牛黨,王茂元則接近李黨。李商隱轉依王茂元門下,在他本人雖並無黨派門戶之見,而令狐□及牛黨中人卻認為他"背恩"、"無行"(《舊唐書·李商隱傳》),極力加以排擯。從此他陷入朋黨相爭的峽谷,成了政爭的犧牲品。這年春天,他參與博學宏詞科考試,先為考官所取,復審時卻被中書省內有勢力的人除了名。次年始釋褐為秘書省校書郎,後調任弘農縣尉,又因"活獄"事忤觸上司,幾乎罷官。開成五年冬,辭尉職,求他調,到會昌二年以書判拔萃,重入秘書省為正字。不久又因母喪居家。會昌五年冬服滿後返職。
這一階段坎坷不平的人生歷程,促使詩人的創作向縱深發展。題材比前期寬廣,包括感時、 抒懷、 言情、贈答、行旅、田園、詠史、詠物許多方面。詩中感情更為沉鬱,表達愈加婉曲,藝術上達到成熟的境界,代表作如《安定城樓》、《回中牡丹為雨所敗二首》、《任弘農尉獻州刺史乞假歸京》、《贈劉司戶□》、《哭劉□》。另一方面,消極頹廢的思想和綺靡俗艷的詩作也有所發展,如《鏡檻》、 《曲池》、 《縣中惱飲席》、《花下醉》。
第三階段,宣宗大中元年 (847)以後,是李商隱三入幕府、天涯漂泊的後期。宣宗即位後,一反武宗朝的政治措施,會昌年間得勢的李德裕黨紛遭貶逐,令狐□做了宰相,詩人受到進一步壓抑。他在京沒有出路,只好到遠方幕府去安身。從大中元年至九年,先後三次赴桂州(今廣西桂林)、徐州、梓州(今四川三台)隨人作幕僚,悒悒不得志。大中五年去梓州幕府前,妻王氏病故,更使他精神上蒙受沉重打擊。居東川時,常抑鬱不歡,頂禮佛教,甚至想出家為僧。大中九年冬,梓州幕府罷,詩人返歸長安。次年任鹽鐵推官,一度游江南。大中十二年,罷職回鄭州閑居。大約就在這一年年底病逝。
漂泊無定的生涯,使詩人後期的詩風變化更為多樣,詩境也日趨老成。在桂州時,除寫了一些風神搖曳、氣韻渾成的寫景抒情詩如《晚晴》、《訪秋》、《城上》、《高松》以外,還以五律和五排的形式寫了反映異域民俗風物、具有鮮明地方色彩的風土詩,如《桂林》、《即日》"桂林聞舊說"、《異俗二首》、《昭郡》。赴徐州幕府時,一度情緒較昂揚,唱出高歌慷慨、興會淋漓的長篇古風《偶成轉韻七十二句贈四同舍》和《戲題樞言草閣三十二韻》。喪妻後及任職梓州幕府期間,轉而為凄苦酸楚之音,如《柳》"曾逐東風拂舞筵"、《北禽》、《天涯》、《初起》。同時仍保持對國事的憂慮,寫下象《井絡》、 《武侯廟古柏》、 《杜工部蜀中離席》、《籌筆驛》之類弔古傷時、蒼涼悲壯的名篇。而到了頹年鄉居時寫的《幽居冬暮》,則又一變激楚頓宕為深沉凝重,將無窮的悲憤含蓄在凄清衰颯的意境畫面之中,發人深思,令人嘆惋。
文學創作 李商隱的詩歌流傳下來的約 600首。其中以直接方式觸及時政題材的,佔了相當比重。他的政治詩反映面廣,開掘有一定深度。如《有感二首》和《重有感》記述大和末年震動朝野的"甘露事變",對宦官幽禁文宗、屠殺士民的專制暴行痛加抨擊,這在當時需要有不尋常的政治膽識。《隋師東》、《壽安公主出降》反對藩鎮割據,但不限於斥責軍閥的野心,並能夠聯系朝廷政治的腐敗和政策的失誤作批判性考察,認識比較深刻。《哭遂州蕭侍郎二十四韻》、《哭虔州楊侍郎》對朋黨相爭及其禍害作了真切揭露,《漢南書事》、《漫成五章》(其五)提出鞏固邊防、和睦民族關系的主張,都有一定的思想價值。尤其是長詩《行次西郊作一百韻》,從眼前農村殘破、民不聊生的景象,追溯唐王朝200年來治亂盛衰的歷史變化,對唐代政治作了系統的總結回顧,成為杜甫《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北征》以後難得的詩史。由於生活在唐王朝衰朽沒落的年代,詩人盡管有"欲回天地"(《安定城樓》)的雄心,卻找不到解救危機的道路,只能把希望寄託在少數聖君賢相身上。詩中較多地揭露統治階級的腐敗,抒發士人失意的憤懣,較少反映下層人民的疾苦,也是一個缺陷。
李商隱的詠史詩有很高的成就。它們絕不是"發思古之幽情"的無病呻吟,也不同於前人那些托古以述懷的詩篇,而是著眼於借鑒歷史的經驗教訓來指陳政事、譏評時世,使詠史成為政治詩的一種特殊形式。這些作品往往選擇歷史上封建帝王的荒淫誤國作為表現的主題,或嘲諷其求仙,如《漢宮》、《華岳下題西王母廟》;或揭露其好色,如《北齊二首》;或針砭其逸游亡身,如《隋宮二首》;或批評其宴樂無極,如《陳後宮》、《南朝》,諷喻現實政治的用意十分明顯。詩人批判的矛頭有時直接對准本朝皇帝,象《過景陵》譏刺唐憲宗求長生而致暴折,《馬嵬》、《龍池》、《華清宮》、《驪山有感》譴責唐玄宗貪女色而召禍亂,用筆尖利,略無諱飾,被指責為"乖大體"(《李義山詩集輯評》引紀昀語)、"傷名教"(馮浩《玉□生詩集箋注》)。寫法上,大多採用律絕近體的形式,截取歷史上的特定場景加以鋪染。或"有案無斷"(《玉□生詩集箋注》引錢良擇語),不著議論,如《北齊》之二;或敘議結合,唱嘆有情,如《賈生》;或從小物寄慨,關合興亡大局,如《齊宮詞》;或由虛想落筆,引出實在題旨,如《瑤池》,都能深入一點,即小見大,把精警的立意蘊含在歷史畫面的傳神白描中,具有詞微而顯、意深而永的藝術效果。
無題詩是李商隱獨具一格的創造。它們大多以男女愛情相思為題材,意境要眇,情思宛轉,辭藻精麗,聲調和美,讀來令人回腸盪氣。由於它們寫得比較隱晦曲折,千百年來解說紛紜,穿鑿附會更不在少數。今天看來,這些詩篇並非一時一地之作,也沒有統一的構思貫串起來,而是詩人生活中隨時觸發的各種感受與興會的點滴結晶。其中有實寫愛情相思的,如"照梁初有情"、"昨夜星辰昨夜風";有明屬冶遊狎邪的,如"近知名阿侯"、"長眉畫了綉簾開";有托喻友朋交往的,如"待得郎來月已低"、"戶外重陰黯不開"(這兩首現題為《留贈畏之》,而在較早的選本中作《無題》);有寄寓身世感慨的,如"何處哀箏隨急管"、"重幃深下莫愁堂";還有一些興寄難明,托意在有無之間,頗難指實。盡管內容各別,大都屬於詩中之意不便明言、或意緒復雜難以用題目概括的情況,統名之為"無題"。其中少數寫艷情的篇什,口吻輕薄,色調浮靡,在詩人作 品中屬於下乘;多數篇章則能夠跳出以狎玩的眼光摹繪女子嬌情媚態的陳腐格局,寫出男女真誠相愛、纏綿執著的情思。所謂"意多沉至,詞不纖佻"(施補華《峴佣說詩》),是對它們的確切評語。但這些作品的意義不限於表現一往情深的戀愛生活。那些實有寄託的詩篇固然暗含作者身世之感,就是一些托意在有無之間的作品,集中抒寫悲劇性愛情相思,那種期待與失望、痛苦與留戀、執著與彷徨交織一起的矛盾心情,實際上與整個時代心理是息息相通的。這也正是無題詩吸引後來各時代人們去反復誦讀和把玩的一個重要原因。
詩人還有一部分抒情詠物的名篇。他的抒情詩往往以深摯的感情、細膩的筆觸,傳達出晚唐這一特定時代條件下受壓抑文人苦悶憂痛的心聲,從一個側面展現了社會衰敗的面影;而其濃重的感傷氣息,則難免給人帶來某種不健康的影響。他的詠物詩不僅以體物工切、摹寫入微見長,還能夠通過典型特徵的刻畫和環境氣氛的烘染,表達出事物的內在神韻,藉以寄寓作者的情懷。象"客散初晴後,僧來不語時"(《高松》),全靠周圍景物組合成恬靜清幽的畫面,烘托松樹高潔不凡的品格;或者像"五更疏欲斷,一樹碧無情"(《蟬》),寫蟬的悲鳴無告,一直寫到它幻覺般的心理感受,手法是很新穎的。
李商隱的詩歌在藝術上形成了獨特的風格。情致深蘊,是其根本特徵。無論感時、抒懷、弔古、詠物或言情諸作,莫不滲透著詩人的真情實感,具有一唱三嘆的韻味。像歷來傳誦的"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無題二首》),廖廖14個字,把那種受阻隔的痛苦和心有默契的喜悅,以及愈受阻隔愈感到默契可貴和愈有默契愈覺得阻隔難堪的矛盾心理,揭示得極其深刻動人。再如"春心莫共花爭發,一寸相思一寸灰"(《無題四首》),表面上寫絕望的悲哀,骨子裡卻又透露了絕望掩蓋下相思如春花萌發、不可抑止的熾熱情懷,顯得分外沉痛而富有感染力。劉熙載所謂"深情綿邈"(《藝概·詩概》),張采田所謂"哀感沉綿"(《李義山詩辨正》),都是指他詩歌的這個特點。
李商隱詩歌的抒情,較少採用直抒胸臆的方式,而特別致力於婉曲見意。詩人喜歡把自己的藝術構思錘煉得千回百轉,一波三折。他常避免作正面抒情,而藉助於環境景物的描繪來渲染氣氛,烘托情思,如《日射》、《宿駱氏亭寄懷崔雍崔兗》。他善於驅遣想像,將實事實情轉化為虛擬的情境畫面,如《夜雨寄北》、《嫦娥》。他愛好綉織麗字,鑲嵌典故,細針密線,襞□重重,造成光怪陸離而又朦朧隱約的詩歌意象,如《錦瑟》、《碧城三首》。他又大量運用比興寄託的手法,或借古諷今,或托物喻人,或言情寄慨,往往寄興深微,寓意空靈,索解無端,而又餘味無窮。前人說他"總因不肯吐一平直之語,幽咽迷離,或彼或此,忽斷忽續,所謂善於埋沒意緒者"(馮浩《玉□生詩集箋注》),分析是很中肯的。當然,刻意求深求曲,也會帶來晦澀費解的弊病。詩人的一部分作品迷離恍惚,旨意難明,有的甚至成為千古揭不破的"詩謎",導致妄為比附、影射的索隱風氣,他是不能辭其咎的。
婉曲見意的表現形式,同"深情綿邈"的內涵相結合,做到"寄託深而措辭婉"(葉燮《原詩》),這就是李商隱詩歌的基本風格。處在晚唐采縟藻繁的詩風影響下,李商隱的詩歌也自有富麗精工的一面。但他不局限於華艷,而能夠在□麗之中時帶沉鬱,流美之中不失厚重,是跟他情深詞婉的作風分不開的。約略同時而辭采相近的作家中,如果說李賀的特點是瑰奇,杜牧是俊爽,溫庭筠是綺密,那麼李商隱恰恰就是深婉。北宋西□體作者專取他的典麗,丟棄了他的深情遠意,實在是襲貌遺神,得其糟粕。
李商隱詩歌藝術的成就,與他多方面地學習前人密切相關。他的惻愴的情思和"美人香草"的表現形式源於屈原,傷時憂國的懷抱和精嚴頓挫的律法承自杜甫,轉折層深的構思方式由李賀得到啟發,詞旨隱晦的作風受阮籍的影響,而清新流麗的語言顯然脫胎於六朝民歌和齊梁文人詩。此外,他的某些長篇古風雄直恣放,格局恢張,接近韓愈的歌行;一些抒情寫景的小詩則又淡語天成,綽約多姿,不失盛唐絕句的風味。這多方面的傳統,詩人都吸收、融鑄到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中來,在唐代詩壇上獨辟蹊徑,開拓出寄情深婉的新境界。他的詩歌藝術不僅哺育了從晚唐的唐彥謙、吳融、韓□直至
清代錢謙益、吳偉業、黃景仁、龔自珍、李希聖、樊增祥諸詩人,還流衍於後世詞壇,直接影響了一部分婉約派詞家。
詩歌以外,李商隱的駢文在當時相當出名,不僅屬對工整,用事精切,且能疏密相間,氣韻自然,有別於晚唐一般四六文章之以□□華贍為能事。代表作如《奠相國令狐公文》、《重祭外舅司徒公文》、《祭裴氏姐文》以及為辭樂籍而作的《上河東公啟》,寫得情真意切,委宛動人,在精密的文句組織中參以一定的白描成分,讀來幾令人不覺得是駢體。不過在他的駢文中,一大部分屬於官場應酬文字,內容比較貧乏。
李商隱的散文留存較少,但也有值得注意之處。《容州經略使元結文集後序》高度評價元結的文章,用駢散參錯的句式和一連串奇特的比喻描述他的文風,形象鮮明,氣勢跳脫,當得起"為文瑰邁奇古"(《新唐書》本傳)的評語。特別是文中為元結"不師孔氏"辯護,放言質問"孔氏於道德仁義外有何物",這與《上崔華州書》中作者自述反對"學道必求古,為文必有師法",而提倡"直揮筆為文,不愛攘取經史,諱忌時世"的文學主張是一致的,反映了他追求思想解放的傾向。《李賀小傳》以同情的筆調記述李賀的生平逸事,《齊魯二生》給兩位才行殊異的文士作傳,都寫得妙趣橫生,有傳奇小說風味。《虱賦》和《蠍賦》則是兩篇雜文體的短賦,意在諷世,與唐末羅隱、陸龜蒙的小品文異曲而同工。
本集和研究資料 李商隱詩,編成《李義山詩集》,有明汲古閣刻本和《唐詩百名家全集》本,均為3卷,又有影印明嘉靖間毗陵蔣氏刻 6卷本和明姜道生刊《唐三家集》本7卷,均無注。給他的詩作注的,據記載宋有劉克、張文亮兩家,後不傳。明末釋道源注李詩,書未刊行。清初朱鶴齡吸取其部分成果,加以補充發揮,撰成《李義山詩注》3卷,附有年譜,是最早的李詩箋本。後來沈厚□將何焯、朱□尊、紀昀三家評語輯入朱注本中,成為通行的《李義山詩集輯評》。清雍正、乾隆年間,為李商隱詩作註解的還有陸昆曾、程夢星、姚培謙、屈□諸家,以馮浩《玉□生詩集箋注》最受人稱道。
李商隱文,據《新唐書·藝文志》記載,有《樊南甲集》20卷、《乙集》20卷、賦1卷、文1卷,《宋史·藝文志》所載,則更有文集 8卷、別集20卷,俱散佚。朱鶴齡從《文苑英華》、《唐文粹》諸書中重新錄出匯編,徐炯、徐樹谷加以補充和箋注,成為《李義山文集箋注》10 卷。又有《四部叢刊》影印舊鈔本《李義山文集》5卷。馮浩則據徐氏箋本分類按年編成《樊南文集詳注》8卷,收文150篇。道光、咸豐年間,錢振倫從《全唐文》中又輯錄出馮氏未收的李商隱駢文200餘篇,編成《樊南文集補編》12卷,與其弟錢振常分任箋注,並附年譜訂誤。
關於李商隱的生平事跡,新、舊《唐書》都有本傳,元辛文房《唐才子傳》補充了一些逸事。朱鶴齡撰成年譜,功在首創,而疏漏亦多。經馮浩改訂後,詩人一生的行蹤才歷歷在目,詩文編年也基本上有了著落。但馮氏未及見李商隱文集的補編部分,在材料掌握上仍有不少遺漏舛誤之處。以後,錢振倫依據《補編》所收文章,對馮譜作了若干訂誤。近人張采田則在馮、錢等人基礎上,撰成《玉□生年譜會箋》,搜輯大量史料,進一步考訂了詩人的身世和詩文編年,對許多作品的寫作背景和意圖作了新的探索,是研究李商隱生平和創作的專著。但書中過於強調"深探心曲"的方法,臆測附會的地方仍時有所見,考訂失誤也在所難免,岑仲勉有專文《〈玉□生年譜會箋〉平質》加以辨正。張氏另撰有《李義山詩辨正》,內容主要是駁正何焯、朱□尊、紀昀三家評語,涉及對李商隱各首詩的理解,可與《年譜會箋》參看。
參考書目
楊柳:《李商隱評傳》,江蘇人民出版社,南京,1981。
吳調公:《李商隱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上海,1982。

晚唐傑出詩人李商隱
在唐詩的百花園里,最後開放出一叢具有獨特風格的燦爛奪目的奇葩,那就是李商隱的詩歌。

⑼ 蘇州新康花園是拆遷房嗎

不是拆遷房,商品房,我家3期,0幾年的,那會兒上小學,房價才3000+一平,堂哥表姐家,都在春在苑,都是商品房

⑽ 昆明世紀城房價

我住世紀城。你說的價格6500可能屬於中等價格,不算很高也不算很低,你考慮的是中心的景觀房,這個價格還是比較合適、比較值。總體來說,世紀城這邊是發展的方向,升值潛力比較大,接下來升值的因素還有好多,如地鐵、新螺絲灣的發展、呈貢新城的發展、華春苑後面這些地段的發展等等。因為世紀城的樓盤很大,如果你不是很著急的話,可以經常去中介或者網上查查,也許會淘到好房子。當然也有風險:你可能會跑不過這邊房子價格的增長。這邊的房子估計以後價格會和北邊、西邊這些拉開很大的差距。

有一點必須說明白:世紀城的房子價格不是隨著螺絲灣的搬遷一夜飛漲起來的。我住這邊隨時關注著的。世紀城的房價沒有下跌過,主要是這個地段的價值越來越被人看好(如你)而漲起來的,至於全國的房產市場的作用,我覺得只是起了一定的提速作用,而不是決定作用。

咋那麼小氣,一點分都不給,記得給我100分的獎勵。
還有需要探討的就給我發信息。

熱點內容
馬路上汽車的噪音在多少分貝 發布:2023-08-31 22:08:23 瀏覽:1885
應孕棒多少錢一盒 發布:2023-08-31 22:08:21 瀏覽:1358
標准養老金一年能領多少錢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645
湖北通城接網線多少錢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1:59:51 瀏覽:1724
開隨車吊車多少錢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1:55:06 瀏覽:1486
京東付尾款怎麼知道前多少名 發布:2023-08-31 21:52:58 瀏覽:1809
在學校租鋪面一個月要多少錢 發布:2023-08-31 21:52:09 瀏覽:1948
2寸有多少厘米 發布:2023-08-31 21:50:34 瀏覽:1592
知道電壓如何算一小時多少電 發布:2023-08-31 21:46:20 瀏覽:1573
金手鐲54號圈周長是多少厘米 發布:2023-08-31 21:44:28 瀏覽:17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