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房價信息 » 蓮花白多少錢一斤哪裡有賣

蓮花白多少錢一斤哪裡有賣

發布時間: 2023-01-06 17:45:10

Ⅰ 北京 哪裡有賣蓮花白酒的

北京蓮花白酒,北京葡萄酒廠(海淀玉泉路2號)生產,北京各大超市有售。

蓮花白酒屬於高級滋補酒,是北京地區歷史最悠久的著名佳釀之一,酒性柔和,芳香宜人。該酒始於明朝萬曆年間, 據近人徐珂編《清稗類鈔》中記載:「瀛台種荷萬柄,青盤翠蓋,一望無涯。孝欽後每令小閹采其蕊,加葯料,制為佳釀,名蓮花白。注於瓷器,上蓋黃雲緞袱,以賞親信之臣。其味清醇,玉液瓊漿,不能過也。」到了清代,蓮花白酒的釀造採用萬壽山昆明湖所產白蓮花,用它的蕊入酒,釀成名符其實的「蓮花白酒」,配製方法為封建王朝的御用秘方。1790年,京都商人獲此秘方,經京西海淀鎮「仁和酒店」精心配製,首次供應民間飲用。1959年,北京葡萄酒廠搜集到失傳多年的蓮花白酒御制秘方,按照古老工藝方法,精心釀制 成功。蓮花白酒以昌平酒廠生產的優質高梁酒為基酒,加入當歸、熟地、黃芪、砂仁、何首烏、廣木香、、丁香、川芎、牛膝等20多種名貴中葯材,進行蒸、煉、調配,入瓷壇密封, 陳釀而成。

Ⅱ 如果賣一百斤蓮花白,蓮花白在市場上的價格是0.5元,其中水分按百分之三算,應該怎麼算

一斤蓮花白售價0.5元,含水3%,

如果100斤都是乾重,

總售價51.5元。

Ⅲ 現在白菜花多少錢一斤

5月23日上午9 點,家住曲靖城集祥小區的張大媽剛剛晨練結束,順便到龍潭公園菜市場買菜。當天,她購買的蓮花白是1.5 元/ 公斤,白菜是2.0 元/ 公斤,番茄4.5 元/ 公斤。這些價格,張大媽始終覺得貴了點。但是,張大媽也許從未不曾想到,她購買的蓮花白在陸良三岔河、馬街鎮蔬菜生產基地,地頭交易價跌至每公斤跌至4 分錢,遭遇空前低價,豐產不豐收。 一邊市民買菜覺得價高,另一邊卻是菜賤傷農。這就怪了,低價的蔬菜批發價,緣何造成高價的市場零售價,到底是誰抬高了菜價? 眼下,正值本市蓮花白集中上市的季節,然而今年的豐產喜悅並未掛到菜農們的臉上,他們遭遇了空前低價,豐產不豐收,每斤蓮花白甚至跌破5 分。「不算人工,就算種子、化肥、農葯這些資料的成本,一公斤菜要是賣不上2 毛5 到3 毛,就坐地賠錢了!」菜農們無奈地接受著這樣殘酷的現實。 5 小時前 上傳 下載附件 (171.66 KB) 陸良蓮花白豐產不豐收 菜地撂荒無人管 5月19日,晴。 天很熱,陽光明晃晃,照耀在陸良縣馬街鎮蔬菜種植基地。這本來是個豐收的季節,然而連片的蓮花白菜地卻顯得空曠和冷清,菜不值錢,菜農壓根沒心情收割。類似的情況在陸良三岔河蔬菜種植基地同樣存在,菜地里只有為數不多的菜民忙活著,看著長得壯實的蓮花白,菜民臉上並沒有流露出豐收的喜悅,不少菜農甚至選擇了了撂荒,有些菜地里的菜甚至壓根根本沒人收割,任其爛在地里。 「往年這個季節,菜地里都忙碌的人們,到處都是綠油油的一片」,正在菜地里翻地的張師傅說道。張師傅說,按常理,往年這個時候,為保持蓮花白的新鮮度,菜農隔三差五就要給菜地澆上一遍水,由於行情不好,今年菜地里絲毫看不到澆灌的痕跡。談到今年蓮花白行情,張師傅連連搖頭,「今年種的菜都虧了本,不想再弄了,這一大片地的蓮花白才賣了2000 塊,剩下的挖掉,趕著種點包穀算了」。 蔬菜基地,記者發現不少菜地選擇了撂荒,張師傅介紹,「年景好的時候,是不會這樣的,早就接上換季蔬菜了。」記者還發現,不少菜地已經改種葡萄等,多數蓮花白已經收割,但還是有不少蓮花白空置在地里。 蓮花白論畝論車賣 當然,很多人會納悶,菜農為何不收割豐收的蓮花白呢?其實,最大問題來自價格。目前,在當地蓮花白地頭交易價僅為200 元/ 畝,300 元至500 元/ 車,基本不以公斤為計量單位進行銷售。今年的蓮花白,太便宜了。 從事蔬菜批發銷售的曹師傅說,去年10 月份,蓮花白一公斤賣到3 元,很多菜農看到行情好,今年就大量種植,量大自然價低,這符合經濟規律的。曹師傅說,按照今年的收成,一畝地的平均產量約5 噸左右,每畝收購價200 元,按這個收購價計算,每公斤價格僅4 分錢,遠遠低於生產成本價。曹師傅說,現在,一畝地的田租至少在400 元,一包種子需要60 元,一畝地需要2 包,另外還有化肥錢、農葯錢等等。要命的是,蓮花白最惹蟲子,農葯就是一筆不小的開支。這些費用算進去,一畝地賣200 元,遠遠不夠成本價,種一畝蓮花白大約要虧1000 多元,種的越多虧的也就越多。 最後,曹師傅還強調說,算了這么多成本,其實還沒算人工成本。曹師傅說,由於地里蓮花白價格下跌,很多蔬菜批發商為保本,寧可少收或者不收地里的蓮花白,讓菜爛在地里,也不願賠本從農場把菜運到市場上賣。 在采訪中,有的菜農直接說道,城市裡的人都說菜價高,其實他們種植蔬菜的過程也處於通貨膨脹中。無論是化肥、農葯還是人工成本,都比以前要高了。 誰抬高了低價菜 5月23 日上午9 點,家住曲靖城集祥小區的張大媽剛剛晨練結束,順便到龍潭公園菜市場賣菜。當天,她購買的蓮花白是1.5 元/ 公斤,白菜是2.0 元/ 公斤,番茄4.5 元/公斤。這些價格,張大媽始終覺得貴了點。但是,張大媽也許從未不曾想到,她購買的蓮花白在陸良三岔河、馬街鎮蔬菜生產基地,地頭交易價跌至每公斤4 分錢。 一邊市民買菜覺得價高,另一邊卻是菜賤傷農。這就怪了,低價的蔬菜批發價,緣何造成高價的市場零售價,到底是誰抬高了菜價?提到這個問題,從事蔬菜批發銷售的曹師傅說,「菜價有漲有落是常事,但是像今年這樣糟糕的情況,還是我們十多年來第一次遇到過」。他說,油價格不斷上調,運輸成本增加了很多,跑一趟長途下來,加上食宿費,最後好不容易把菜運到了批發市場,還得交進場費、管理費等。這些都得攤到菜價上。 從陸良運菜到宣威、昭通等地蔬菜批發商曹師傅告訴記者,各種費用加在蔬菜上面的負擔太重,自己作為批發商也難賺到幾個錢。曹師傅算了這樣一筆賬,以運輸到宣威市場為例,一車裝6 噸蓮花白,按照200 元來收購,那麼這一趟能賺到多少錢呢?收購費200 元,裝車費一車要400 元;油費來去一次就要400 元左右;蔬菜是綠色食品,運到批發市場上不收錢,但是空車回來的時候要交過路費;加上進市場要收80 元/ 天的進場費,還有人員的吃喝、住宿等費用。 現在宣威市場蓮花白批發價在0.15 元/ 公斤左右,一車6 噸也就900元。「我這些天一直都是在虧本運營的,到現在已經虧了5 萬多了」,曹師傅說道。「曲靖市場上批發價在0.3元/ 公斤左右,平均下來,也就能賺二、三百元」。 延伸閱讀 菜價,兩頭遭罪肥了中間 記者采訪時發現,菜農在因收購價暴跌而虧本的同時,其實城區的消費者也沒有得到價格上的實惠,很多人仍在抱怨市場上的菜比較貴,這到底是什麼原因呢?據相關人士介紹,主要原因還是農產品流通環節太多。 此前,有關部委經過調研發現,普通黃瓜在冬季的大棚生產出售時,價格為1 元/ 斤,但是經過多次中間環節,到了超市可以賣到6 元/ 斤。為此,國務院常務會議已經多次提出要減少農產品流通的中間環節。 而記者調查了解到,菜農大多是將收獲的蔬菜給商販,商販收購後發送到當地的農貿市場,當地農貿市場收購後,再送到批發市場,在這些市場經過檢測後有的被送到二級批發市場,最後再流到農貿市場、超市等。 大體來說,也就是經過了蔬菜生產- 收購商- 區域市場- 批發市場- 二級批發市場- 超市銷售六個環節,「每個環節收入10% 到 20% 的利潤,這樣算下來最後要增長好幾倍。」金牛塘蔬菜批發市場工作人員說道。 該市場工作人員也說道,往往掙錢的菜農就是自己拿著菜到小區銷售的,但是這也是不被允許的。對此,不少工作人員表示,要讓菜農獲益,同時又讓城區的消費者得到價格實惠,政府還是需要減少流通環節。 蔬菜從地頭到餐桌,需要運費、過路費、油費等七七八八的費用,如果再碰上有的農貿批發市場出現的利益部門巧取豪奪、或者是無良商販欺行霸市等,可想而知,一棵菜若要繞這么一大圈怪圈下來,農民和市民有多少血被吸取。比如,廣西的白菜收購價每斤1 毛,運到廣州後,一道道的費用層層加碼,最終消費者得用1.5元至3 元的價格來買單。其他大中城市的菜價也差不多是這個情況。 菜價兩頭的貴賤不成正比,除了流通怪圈外,與一些地方政府調劑不力不無關系。當看到去年尤其是今年春節期間菜價持續攀高,菜農們紛紛下「賭注」,盲目擴大蔬菜種植面積時,農業部門有沒有去給菜農提個醒?有沒有用已經掌握的市場信息去引導菜農種植什麼品種與數量,甚至當蔬菜滯銷時積極地為菜農去尋找調劑出路等?當農民「到底種什麼賺錢,真的只能靠猜靠賭」時,政府提供的宏觀政策引導就很重要。 新聞鏈接 如何剎住菜價「過山車」? 當菜賤達到傷農的程度時,政府有關部門也應及時出台相應扶持政策、採取相關措施來保障菜農獲得合理的利潤。這短期看是為了農民的生計,長期看也是為了穩定蔬菜市場,為了城市的菜籃子。 政策層面如何終結暴漲暴跌? 首先要正視蔬菜生產者的弱勢地位,保證農民發展生產的積極性。比如可以比照糧食收購的最低保護價,在兼顧市民消費承受力的同時,對一些基本的蔬菜品種進行必要的生產性補貼和價格保護。只有在保證一定蔬菜產量的前提下,平抑物價的舉措才能底氣十足,游刃有餘。 其次,疏通產銷環節,取消不合理的中間收費。特別是在目前大力推廣的農超對接中,不僅要考慮平抑物價,也要從政策上為第三產業反哺農業預留空間,讓農民從中得到更多實惠。最後,蔬菜產銷地政府出面,完善蔬菜產業鏈的信息披露制度,定期發布完整、權威的產銷信息,尤其是田頭、批發及零售之間的供求信息,引導農民種植適銷對路的農產品。 蔬菜價格穩定機制何去何從? 今年蔬菜價格波動明顯超過正常范圍,一些消費者在同情菜農的同時,也擔心下一個菜價「波峰」會否因菜農受損而再次出現。專家建議,應盡快減少流通成本,並加強菜農組織化程度,以保障菜農和消費者實現「雙贏」。 一些專家認為,目前小農戶種植存在諸多問題,其對市場、銷售渠道都不能有效把握,有時只能聽天由「價」,這加大了風險控制的難度。「今後應在加大種植保障的同時,加強行業性組織建設,利用協會組織實現小農戶與大市場的對接,只有這樣才能實現各種信息的及時傳播,增強菜農抗風險能力。

熱點內容
馬路上汽車的噪音在多少分貝 發布:2023-08-31 22:08:23 瀏覽:1885
應孕棒多少錢一盒 發布:2023-08-31 22:08:21 瀏覽:1357
標准養老金一年能領多少錢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644
湖北通城接網線多少錢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1:59:51 瀏覽:1724
開隨車吊車多少錢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1:55:06 瀏覽:1486
京東付尾款怎麼知道前多少名 發布:2023-08-31 21:52:58 瀏覽:1809
在學校租鋪面一個月要多少錢 發布:2023-08-31 21:52:09 瀏覽:1947
2寸有多少厘米 發布:2023-08-31 21:50:34 瀏覽:1592
知道電壓如何算一小時多少電 發布:2023-08-31 21:46:20 瀏覽:1571
金手鐲54號圈周長是多少厘米 發布:2023-08-31 21:44:28 瀏覽:17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