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江凱悅多少錢一平
① 常熟虞山鎮大的服裝廠都集中在哪裡
常熟的大型服裝企業分布在:海虞鎮(王市、福山)、莫城、辛庄、支塘、大義、古里(白茆)等地,常熟的招商城是全國最大的服裝批發市場之一,服裝的產業鏈在常熟發展的很成熟。常熟電子廠集中在常熟的東南開發區,東南開發區的外企電子廠很多。
虞山鎮具有獨特的區位優勢,蘇嘉杭、沿江兩條高速公路、204國道等構成了極為便捷的交通網路,僻鄰上海、南京、蘇州、無錫、杭州、南通等大中城市,臨近上海虹橋機場、浦東機場、鐵路蘇州站和國家一級口岸常熟港,中轉服務直通世界各地。
近年來,虞山鎮緊緊圍繞"兩個率先"和"發展經濟,服務城市,維護穩定,致富百姓"的總要求,突出工業化和城市化 、服務業,實現了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強勁態勢,保持了政通人和、奮發向上的大好局面。
2004年,全鎮實現國內生產總值113.88億元,工業產品銷售收入240.94億元,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52.39億元,財政一般預算收入10.9億元,位列全省鄉鎮首位,注冊外資1.36億美元,實際到賬外資4621萬美元,完成外貿出口24.16億元。
累計建辦私營企業4414家,個體工商戶32905戶,總注冊資本92.88億元。
虞山鎮依託城區服務業發展的有利資源,加快推動了服務業的發展,全鎮第三產業保持寬領域進入、多樣化發展的態勢,商品貿易、交通運輸、餐飲服務等傳統三產不斷鞏固提高,信息貿易、中介服務、房地產業、醫療服務、金融服務和社區服務等新興行業持續發展壯大。
2004年,全鎮實現服務業增加值43億元。
汽車市場、常熟國際汽配城形成了"六區一城"新格局,市場交易額達13.2億元,綠地常熟老街、中江凱悅大酒店、天銘大酒店、維多利亞度假村、時易初蓮花大賣場、琴豐住宅區等總投資60億元的一大批項目先後動工建設,並積極籌備國際禮品城等專業市場的開發。
"一園一區"是虞山鎮經濟的重要增長極。其中,位於虞山腳下的虞山高新技術產業園是常熟市工業經濟最活躍的組成部分,也是全鎮經濟發展的主陣地。
經過幾年來的區域擴張和產業升級,現已成為國家級開發區江蘇省常熟經濟技術開發區的組成部分,被國家農業部評為國家級鄉鎮科技園區。
園區已有日本夏普、富士電機、阪神集團、英國怡和、台灣良機、大穩電子、開關製造、機械總廠、中江制衣、忠鑫織造、常建管業、富安娜、蘇源熱電等250多家企業入駐,項目投資總額突破150億元,形成了以電子電器、機械製造為特色的產業群體。
一個集"外向型、科技型、規模型、環保型"高新產業園已初具規模,躋身全市三大工業板塊之一。
方浜工業集中區是虞山鎮經濟發展的又一個重要板塊和村級經濟發展壯大的一個工業舞台,區域內地勢平坦,交通便捷。該區以集中建設標准廠房為主,實行統一規劃,統一設計,每幢標准廠房均設有辦公用房、生產用房和生活用房,首期開發面積380畝,建設25萬平方米標准廠房。
已基本實現了"五通一平",區內道路、綠化、供電、供水、供氣、電信、污水處理等基礎設施正抓緊實施,部分已基本到位,為入駐企業提供民必備的條件,嶄新的載體形象已初露端倪。
② 常熟虞山鎮大的服裝廠都集中在哪裡
常熟虞山鎮沒有大型服裝廠,虞山鎮是常熟市的市中心,常熟市裡面沒有大型服裝企業。常熟的大型服裝企業分布在:海虞鎮(王市、福山)、莫城、辛庄、支塘、大義、古里等地。常熟大型服裝企業主要以羽絨服和男裝為主,常熟的招商城是全國最大的服裝批發市場之一,服裝的產業鏈在常熟發展的很成熟。常熟電子廠集中在常熟的東南開發區,東南開發區的外企電子廠很多。
常熟:
常熟市,簡稱虞,因「土壤膏沃,歲無水旱之災」得名「常熟」,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常熟地處江南水鄉,素有「江南福地」的美譽,是吳文化發祥地之一。常熟位於江蘇省南部,是由蘇州市代管的縣級市。常熟市東北瀕長江,東南鄰太倉,南接崑山市、蘇州市相城區,西連江陰市、無錫市錫山區,西北與張家港市接壤。
③ 虞山鎮的經濟
2014年虞山鎮實現地區生產總值815億元,公共財政預算收入46.5億元,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61億元,工業開票銷售收入512億元、服務業開票銷售收入716億元。
2013年虞山鎮實現地區生產總值742.95億元,同比增長9.0%;工業總產值1021.92億元,增長6.7 %;服務業增加值528.35億元,增長12.9%;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20.82億元,其中工業投資35.51億元,增長5.0%;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38.72億元,增長16.0%;注冊外資1.57億美元,到帳外資7569萬美元,外貿進出口總額58億美元。 虞山鎮分城區、郊區兩大部分,城區主要從事工商業,郊區則以農業為主,兼營石匠、泥瓦工等建築性行業。
建國前,虞山鎮地區實行的是封建土地制度,絕大部分土地被地主、富農佔有,農民缺地少本,並承受高額地租、高利貸和各種苛捐雜稅盤剝,更兼生產工具落後,栽培技術因循守舊,農作物產量極低。據1949年調查,當時稻穀畝產僅200公斤左右,三麥畝產50公斤左右,油菜籽畝產40公斤左右,農民終年辛勞,還是入不敷出,只能過著食不果腹、衣不蔽體的極度貧困的生活。建國後,農村經過土地改革運動,提高了農民發展農業、改善生活、建設新農村的積極性。1956年,農業全面實現合作化,變土地私有制為集體所有制,結束小農經濟的生產方式。
1983年,實行聯產承包責任制,農村經濟發生前所未有的變化。「八五」期間,特別是虞山鎮和琴南鄉、城郊鄉合並以後,鎮政府堅持「改革、發展、穩定」的總方針,在完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基礎上,堅持加大投入,加強農田水利建設,並積極推行統分結合,雙層經營和規模經營,促進了農業的豐產豐收。1995年農業總產值1542萬元,比1990年增長1.7倍,年遞增11.5%。三麥單產293公斤,比1990年增產30公斤,水稻單產585公斤,比1990年增產54公斤。1996年,又一次奪得糧油生產的全面豐收,水稻單產達604.2公斤,三麥單產302公斤,油菜籽畝產153.5公斤,均創歷史最好水平。是年,全鎮籌集資金932.93萬元,投入勞力561.15萬多個工日,建設和改造農田水利,新建、整修、調整排灌站8個,新建水泥溝渠、暗渠3200多米,年末擁有的農機總動力共3272.3千瓦,農業全年用電量10670萬千瓦時,化肥施用量(折純)439噸,農業服務體系逐步健全。至年底,鎮村二級農業科技推廣機構和服務機構有52個,土地規模經營單位3個,各類專業大戶42個。全年復耕土地共150畝,改造整治低產田400畝。1997—1999年,全鎮又疏浚大小河道73條,築造圩堤護岸1377米,新建排灌站11座,修築板溝渠道15741米,平整復墾耕地66畝,修築中拖路及村級公路11.8公里。
截至2014年,虞山鎮已建、在建、擬建示範小區有9個,共203萬平方米,可入住近7000戶。同時,該鎮加大投入,高標准建設省級高效節水灌溉項目、省級農業產業化專項工程和水稻工廠化育秧基地,確定了「一主十輔」的農業生產發展思路,在優化稻麥生產的同時,發展果品、花卉、水生蔬菜和菌菇等10個品牌農產品,放大現代都市農業特色。 虞山鎮歷來是常熟地區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人口密集,市場繁榮,手工業歷史悠久。
早在明代洪武年間,紡織作坊已經遍及全鎮。宣統元年(1909年),城區第一家採用機器生產的虞興布廠在泰安街下塘開業。民國2年(1913年),城區創辦電廠,出現了電力工業。民國7年,城區已有工廠33家,手工工場314家。行業有染織、電力、碾米、榨油、製革、織席、縫紉、鞋帽、傢具、五金、印刷、刻字、書坊、筆庄、棕藤竹器製作等。淪陷時期,虞山鎮棉紡工業、糧食加工業一度興旺,並刺激了以修配為主的鐵工廠的發展。
1949年,城區工廠177家、手工業779家。建國後工業生產得到恢復。至1952年,城區大小工廠175家,手工業916家,工業總產值4889.2萬元。1956年,私營工業在社會主義改造中實現了全行業公私合營,個體手工業走上了合作化的道路。是年,城區工業總產值6610.6萬元,比1952年增長了35%。1958年,在大練鋼鐵,大辦工業的高潮中,短時間內全部手工業合作社(組)並建上升為18家手工業合作工廠,城區街道辦工廠猛增至94個生產單位。是年,工業總產值6320.8萬元。1961年,虞山鎮工業進行全面調整,至1963年,手工業合作工廠調整為11家,街道工廠壓縮為11家,年工業產值1948.45萬元(1963年國營、公私合營工廠劃歸縣管,產值不在此數)。「文革」期間,全鎮工業出現了波動徘徊的情況。70年代初,手工業合作社(組)先後合並為手工業合作工廠,部分街道企業發展上升為鎮辦工廠。1971年,全鎮工業總產值3211.82萬元。其中手工業合作工廠2931.81萬元,鎮辦工廠201.91萬元,街道辦工廠79.1萬元。
1978年,鎮屬工廠在進行技術改造、設備更新、開發新產品、提高產品質量的同時,積極發展橫向聯營,引進技術和資金,擴大生產能力。與此同時,所有制結構由單一的公有制向以公有制為主體的多種經濟形式發展。此後虞山鎮個體經濟、民營企業迅速發展。1986年,常熟市劃入沿海對外經濟開放區,虞山鎮大力發展外向型經濟,率先跨出國門,境外辦廠,吸納外資,創辦三資企業。隨著改革的深入,原有在計劃經濟下形成的工廠體制已越來越與市場經濟不相適應,企業效益下降。為了改變這種情況,鎮於1994年9月,成立經濟體制改革領導小組,推行企業體制改革工作。1996年8月,虞山鎮成立產權制度改革領導小組,全面開始企業轉制工作。是年,全鎮三資企業111家,其中停辦或未建成項目27家,民營企業243家,鎮辦工業26家,村辦工業85家,街道辦工業52家。全鎮工業總產值187291萬元(其中個體工業49000萬元)。至1999年12月,全鎮工業系統轉制企業106家,其中鎮辦工廠15家,村辦工廠61家,街道辦工廠30家。是年,全鎮工業總產值193626萬元,其中鎮辦工業67460萬元,村辦工業72166萬元,私營工業54000萬元。
位於虞山腳下的虞山高新技術產業園2010年成為國家級開發區江蘇省常熟經濟技術開發區的組成部分,被國家農業部評為國家級鄉鎮科技園區。截至2013年園區已有日本夏普、富士電機、阪神集團、英國怡和、台灣良機、大穩電子、開關製造、機械總廠、中江制衣、忠鑫織造、常建管業、富安娜、蘇源熱電等250多家企業入駐,項目投資總額突破150億元,形成了以電子電器、機械製造為特色的產業群體,躋身常熟市三大工業板塊之一。
方浜工業集中區是虞山鎮經濟發展的又一個重要板塊。首期開發面積380畝,建設25萬平方米標准廠房。已基本實現了「五通一平」。
2013年虞山鎮實現工業總產值1021.92億元。
2014年虞山鎮實現工業開票銷售收入512億元。 唐武德七年(642年),常熟縣治從南沙(今福山鎮)移往海虞(今虞山鎮),就有對茶、鹽、酒徵收商稅之例。至宋代,商品交易形成「定點市場」,今青果巷一帶即當年商賈交易舊址,縣政當局在稅務弄開設市易務管理市場,政府年納稅萬余貫。元至正二十五年(1288年),朝廷降旨地方,允許在籍秀才從事商業活動。隨著本地區農業種植結構的調整和受吳中流通貿易的影響,在明萬曆、天啟、崇禎近70年間,虞城商業已初具規模,且商品多數與本地農產品有關,如糧食加工製品、棉紡織品等,因此市場的旺淡往往受制於農業的豐欠。其間,民間手工藝品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如從明代流傳至今的名篇《核舟記》,就是以描述天啟年間虞山藝人王叔遠所作微雕而名揚天下。時客籍商人紛紛來虞開店經營。在縣東街經營直至建國前夕的劉正大銅錫鋪,即為徽州人所開,其三百餘年的悠遠歷史幾可與蘇州的孫春陽南貨鋪媲美。明末,虞城商業發展迅速,後經戰亂,百業凋零。直至乾隆登基,政局基本穩定後,地方商業才得以復甦。乾隆元年(1736年),城內有牙行1014戶,包括典當、綢緞、染坊、雜貨等店鋪,以後又不斷增加。紛至沓來的客籍商人開始倡會館、建公所,今南門西庄街與北門口尚留殘址的徽州會館和寧紹會館,分別創立於明代和清代,是鎮內較早的會館。市上銷售商品,除地產品外,民間食用的油糖雜貨大多來自蘇州。康熙二十年,朝廷「大開海禁」,船隻往來如織,外貿興旺。至清代中葉,西方鴉片大量流入常熟,由葯用轉為日用消費,由私下交易轉為公開銷售。1840年鴉片戰爭後,洋貨漸來自上海,食鹽來自浙江和淮揚。常熟米業歷來稱盛,清光緒廿九年(1903年),城內有米行105家,米市規模在吳中地區名列前茅,與無錫並稱兩大米市。光緒三十二年四月,地方設立常昭商務分會,加強了行業管理。
1911年秋,辛亥革命爆發,物價紊亂。一時商團、民團相繼成立,以維護商界利益。民國7年(1918年),城內有行業131個,商號和廠商1182家,為數眾多的是糧食、醬酒、菜館、飯店,還有多為分工較細的小本經營,諸如席、帽、紙、筆、鞋襪、花粉、織帶、繩索、梳篦、雨傘等專營店鋪。次年略有縮減,各種店、行、坊、庄、鋪、館1156戶,涉及121個行業。20年代,與傳統手工業生產相關聯的前店後坊的店鋪漸多,各種作鋪約占總商戶數的四分之一,牙行約佔四分之一,飲服行業約佔五分之一,其他諸如花粉、珠燈、燈籠、零剪、紙扎、釘靴、煙袋等店,均帶有明顯的時代特徵和地方特色。民初頒「剪辮令」後,理發店頓時生意興隆。辛亥革命後,旅館業悄然興起。民國21年,城裡有公司行號42戶,較大商店212戶,涉及25個主行業。常熟米業一向稱雄滬上,時城區米行達147家,佔全縣米行總數之62.5%。至民國36年發展到244家,僅南門米市,旺季日成交量達萬石以上。
1937年常熟淪陷後,城區橫遭日軍轟炸劫掠,寺前街、沖天廟一帶商業區頓為一片廢墟,被殺害的商人有46人。1938年春,戰事西移,為謀生計,商賈權且復業,但百業蕭條,規模遠不如前。因戰爭而使市場上生活日用品奇缺,一些「膽大者」鋌而走險作「跑單幫」「走私」營生,穿越封鎖線販運緊俏商品,以求謀取高額利潤,但為此而斷送性命者時有發生。受戰爭打擊最大的有花邊、電訊、皮貨、木行等行業,其他行業也呈下滑趨勢。1941年2月,日偽發行「中儲券」,物價漲了干餘倍。其間,唯客棧、飯店、賭場、煙鋪、妓院等場所畸形發展。
1945年8月,抗戰勝利,城廂內的商店迅速發展到2100餘家,攤販800餘戶,涉及綢布、百貨、醬酒等52個行業,私商就有2049戶,其中對市場影響較大的有「四多」,即轉手倒賣紗號多(24戶),經營土布多(32戶),做糧油買賣的行、店多(245戶),從事金融牟高利的多(78戶)。但是,戰後貨幣貶值和美商洋貨傾銷給剛要復興的商業市場帶來了災難性後果。民國35年,米價瘋漲,刺激了各業物價的直線上升,造成通貨膨脹,,市場一片混亂。常熟地處江南魚米之鄉,城廂商業佔有地理和物產的優勢,特別是大米、花邊、菜餚在民國時期的吳中地區享有較高的聲譽,城內已形成以寺前街一帶為最繁華商業中心,東門、南門並沿市河延伸為主要商業街的商業格局。而分布於城郊地區的主要商業街,還有如興福街、六店街、頂山街、鄒巷街、泄水街、寶岩街、山前街、李橋街等村間商業小街,以茶館、肉庄、煙雜鋪、豆腐店居多,有的還有酒肆飯店、米菜攤頭,以及一些與農民生計密切相關的手工作坊,商品和價格素受城內影響,但又具有鄉商特色,大多為小本經營的夫妻老婆店,極少租用房屋和僱用他人。
1950年,城區設市,建立工商局,商業隸屬其下,下轄9個專業公司。其時,政府大力發展國營商業和扶持供銷合作商業,私營商業逐年下降。1952年底,國營商業、合作社、私營商業的批發比重分別為60%、4%和36%。「一五計劃,,時期(1953—1957年),商業進行機構調整,對私改造、國合分工和執行統購統銷政策。1957年4月,商業局劃出部分業務設服務局,下轄4個專業公司。1958年,城區撤市建立虞山鎮。是年,「大躍進」「公社化」運動掀起,機構合並,網點減少,商業人員為4535人。1960年,商品緊缺,主要商品實行憑票購買,購物票達78種之多;部分高價供應,全鎮有「高級食品」供應點54處。1963年,形勢好轉,高價品逐步退出市場。1975年,僅糧、油、布仍憑票證供應。1966年以後的十年「文革」運動使商業市場陷入混亂,機構撤並、人員下放,由工人和農民管理商業。國有商業受到抑制,集市貿易被卡死,私營商業幾乎絕跡,商品供應緊張,服務質量下降。1976年,全鎮商業網點195個,人員1968人,營業額1097.56萬元,利潤47.65萬元。1979年,職工子女被允許頂招(接替父母)進店工作。1981年10月,鎮機關設置商業科,管理五個行委。1984年,行委被劃歸市商業局,鎮商業科同時撤銷。80年代初,商業部門推行經營承包制,鼓勵商業企業兼業經營、橫向聯合。1982年末,縣屬部門在虞山鎮設有98個零售門市部,41個展銷和服務部,鎮屬5個合作商業中心店下設139個商業網點,鎮勞動服務公司和街道居委開設服務點48個,共計326個商店。近郊公社在鎮開設商業門市部29個,登記批準的個體商戶273家、集貿市場4所。年商品零售和服務收益達億元。1984年,特色商店接踵而開,山景園、王四酒家等老店新開,可樂餐廳首次把西點推向市場。群眾購買食品出現「食品要罐頭、水果裝籃頭、卷煙論條頭、啤酒講箱頭、糕點挑盒頭,海參、開洋稱斤頭」的新動向。家用電器從憑券購買到敞開供應。1985年,水仙牌洗衣機在本鎮首設特約維修站。彩電緊俏,甚至限購銷售,一些商家還推出「有獎銷售」。同時,假冒偽劣商品抬頭,煙、酒、葯、糧票、羊毛衫等假冒案接連不斷。1987年,娛樂業開始涉足虞城,文化館首家營業性舞廳開張,游戲機、撞球房隨處可見。商店推行租賃經營並開始形成商業競爭,各業競相讓利、降價銷售。
90年代,自選商場相繼開張。1992年,鎮政府大力發展流通事業,次年專門成立負責三產發展和管理的鎮商業科(三產辦公室)。1995年鎮成立商會,並頒布《鼓勵發展個體私營經濟的暫行規定》(簡稱《40條》),當年個體商業戶猛增到13776戶。1996年,全鎮三產成交額創百億,其中招商城成交額達到90億元。1997年,現代化商業大廈不斷崛起,各業小商店鱗次櫛比,市區的商業網點達到3392個,從業人員有18120多人。經營商品五光十色,並且逐步形成了頗具專業特色的商業街道。整個商業市場呈現國有、供銷、物資、廠商、私營、個體六分天下的爭雄局面。隨著公有制商業企業全面推行「轉制」,私營經濟成分不斷增長。1999年,鎮、村、街道所辦商業部門,有53個分別轉為私營、個體、有限責任公司或股份制經營單位。
2004年,虞山鎮實現服務業增加值43億元。汽車市場、常熟國際汽配城形成了「六區一城」新格局,市場交易額達13.2億元,綠地常熟老街、中江凱悅大酒店、天銘大酒店、維多利亞度假村、時易初蓮花大賣場、琴豐住宅區等總投資60億元的一大批項目先後動工建設,並積極籌備國際禮品城等專業市場的開發。
2014年實現服務業開票銷售收入716億元。
2013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38.72億元。
④ 常熟市區有什麼酒店比較好一點,交通方便點的!
最好的是:常熟中江廣場皇冠假日酒店
(常熟市開元大道6號)
交通基本都很方便 就是有的比較不實惠
五星級
1常熟國際飯店 常熟市黃河路288號
2常熟中江廣場皇冠假日酒店 江蘇省常熟市開元大道1號
3常熟福朋喜來登酒店 江蘇常熟珠江路 176 號
4天銘國際大酒店 常熟市海虞北路12號
5虞山錦江飯店 江蘇省常熟市北門大街8號
四星級
1常熟大酒店 常熟市金沙江路18號
2常熟凱悅國際酒店 中國江蘇省常熟市東南開發區金都路1號
3華聯賓館 江蘇省常熟市海虞南路75號
4恆隆東航國際酒店 江蘇省常熟市方塔街106號
5常熟森林大酒店 常熟虞山北路79號
6虞城大酒店 常熟市海虞南路64號
三星級
1梅園賓館 常熟虞山北路137號
2尚湖花園酒店 江蘇省常熟市尚湖風景區
3煙雨大酒店 常熟市甸新路
4波司登大酒店 常熟市波司登工業園區
其他較好的
波司登速8酒店 江蘇省常熟市報慈北路222號
麒麟 168商務酒店 江蘇常熟海虞北路40號
常熟市八號商務酒店 江蘇省常熟市環城南路109號(紅旗橋旁)
常熟甬江賓館 常熟市甬江路168號
東風賓館 南門大街44號(新開元酒店斜對面)
常熟國服大酒店 常熟商城中路77號
贛江之星賓館 常熟市虞山北路10號
中匯賓館 常熟市虞山北路258號
常熟中展新開元大酒店 常熟市環城南路50號
富麗達商務賓館 環城北路29號(川菱橋對面)
金太陽大酒店 海虞北路29號
如家快捷酒店常熟招商城白雪路店 常熟市招商城白雪路30號
前15個都是星級酒店
⑤ 常熟凱悅國際酒店怎麼樣
0您好,通過網站預訂信息,查詢到
常熟凱悅國際酒店 掛牌4星
地址:常熟東南開發區金都路1號(與龍吳路交匯處)
開業時間2007年,樓高5層,客房總數160間(套)。
酒店擁有各類湖景房、園景房、豪華商務房、豪華套房,每間客房均配有32寸高清晰液晶數字彩電和干濕分開的衛生間,並導入衛星電視和高速寬頻上網設施。酒店配有高檔的桑拿會所與健身設施,環境整潔舒適。酒店會議室配有多媒體投影儀及上網設施,可隨時進行商務洽談和遠距離網路溝通。餐飲方面提供中西餐廳,正宗的日本料理,高檔的棋牌室,時尚高雅的咖啡酒廊。
網站會員入住好評率;90%以上 參考評價:此處在常熟較偏僻地方的一個好的賓館; 環境安靜,服務還好,也可以再加強些, 房間空間不是很大;但早餐豐富。
可登陸藝龍旅行網官網上查詢更多酒店具體信息,謝謝;
⑥ 常熟中江凱悅一梯幾戶
常熟中江凱悅一梯三戶。中江凱悅一層有6戶,2部電梯。樓棟一共2棟,共計房屋310戶。附近交通便利,適合居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