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紅柿最適合的溫度是多少
❶ 西紅柿適宜生長溫度是多少,請指點一下
生育適溫為13-28℃;通過低溫鍛煉,短時(48小時內)最低溫度-1℃;最高溫度38℃。
同化作用最適宜溫度20-25℃;溫度低於15℃生長緩慢,且不能開花或授粉不良;5℃莖葉生長停止;1℃以下開始凍死;
番茄不耐炎熱,30℃以上呼吸消耗大於同化積累;35℃以上影響開花結果;40℃停止生長;42℃,空氣濕度在50%以下就可能燒苗。
番茄種子發芽最低溫度為10℃,最高35℃,最適宜28-32℃;幼苗期最低溫度不得低於13℃,不得高於33℃,否則影響花芽分化;開花期白天25℃,夜間17℃最好;結果期白天25-28℃,夜間16-20℃;19-24℃有利於番茄紅素的形成,低於15℃或高於30℃都不利於番茄紅素的形成。
番茄根系生長的最適宜溫度為20~22℃;最低地溫8℃,最高為32℃,所以早春番茄移栽時間就應該是地溫穩定達到8℃以上。
❷ 番茄生長的溫度條件是什麼
番茄是喜溫性蔬菜,在正常條件下,其最適宜的生長發育溫度為15℃--29℃,光合作用適宜溫度為20--25℃。低於15℃時不能開花,或開花後授粉受精不良,導致落花落果等生理性障礙發生;溫度低於10℃,植株停止生長;低於5℃,時間一長會引起低溫危害;-2℃~-1℃,短時間內可受凍而死亡;溫度高於30℃時,其同化作用顯著降低;高於35℃時,開花、結果受抑制,生殖生長受到干擾或破壞;短時間的40℃高溫也會長生生理性干擾,導致落花落果或果實發育不良。
不同生育時期對溫度的要求以及反應是有差別的。種子發芽的適宜溫度為25℃到30℃,最低溫度為12℃。幼苗期的白天適宜溫度為20℃--25℃,夜間適溫為10℃--15℃。開花期對溫度比較敏感,白天適溫為20℃--30℃,夜間適溫為15℃--20℃,過低(15℃以下)或過高(35℃以上)都不利於花器官的正常發育。結果期白天溫度為25℃--28℃,夜間適溫為16℃--20℃,溫度低,果實生長速度慢,日溫增高到30℃到35℃時,果實生長速度較快,但著果少,夜溫過高不利於營養積累,果實發育不良。26--28攝氏度以上的高溫能抑制番茄紅素及其他色素的形成,影響果實正常轉色。番茄根系生長最適宜溫度為20--22攝氏度。
❸ 西紅柿適宜的生長環境是怎麼樣的如何種植
我覺得西紅柿適宜的生長環境是非常溫和的,所以在種植的時候一定要選用土壤比較肥沃寬廣的土地,而且在施肥的時候一定要使用農家肥,千萬不要使用外邊買的肥料,也要經常給植物多澆水,也要預防病蟲害的發生,如果出現了小蟲子的情況,那麼一定要及時的噴灑除蟲劑。
❹ 西紅柿最低能耐多少度低溫
番茄最低溫度,不能低於12度。
西紅柿對環境條件的要求:
(1)溫度:番茄是喜溫性蔬菜,在正常條件下,同化作用最適溫度為20~25℃,根系生長最適土溫為20~22℃。提高土溫不僅能促進根系發育,同時土壤中硝態氮含量顯著增加,生長發育加速,產量增高。
(2)光照:番茄是喜光作物,光飽和點為70000lx,茄適宜光照強度為30000~50000lx。番茄是短日照植物,在由營養生長轉向生殖生長過程中基本要求短日照,但要求並不嚴格,有些品種在短日照下可提前現蕾開花,多數品種則在11~13h的日照下開花較早,植株生長健壯。
(3)水分:番茄既需要較多的水分,但又不必經常大量的灌溉,一般以土壤濕度60~80%、空氣濕度45~50%為宜。空氣濕度大,不僅阻礙正常授粉,而且在高溫高濕條件下病害嚴重。
(4)西紅柿最適合的溫度是多少擴展閱讀
西紅柿含有大約1.5%到4.5%的糖,其中大部分是葡萄糖和果糖,很容易被人體直接吸收。番茄還含有豐富的胡蘿卜素、維生素B族,其中包括對保護血管健康有一定作用的蘆丁、防治高血壓。
各種維生素的含量是蘋果、梨、香蕉、葡萄的2-4倍。它含有各種礦物質,占其總重量的0.6%,其中鈣、磷多,鋅、鐵次之,還有錳、銅、碘等微量元素。這些礦物質對嬰兒和兒童的生長發育特別有益。
番茄紅素具有獨特的抗氧化能力,能清除自由基,保護細胞、脫氧核糖核酸和基因不受損害,能防止癌變過程。番茄除了能預防前列腺癌外,還能有效降低胰腺癌、直腸癌、喉癌、口腔癌、乳腺癌等癌症的發生風險。
番茄中含有維生素C,有止渴、胃消化、涼血解肝、清熱解毒、降血壓的功效,對高血壓、腎病患者有很好的輔助治療作用。
❺ 番茄種植溫度
你好,番茄種植溫度要求
1、番茄是喜溫的蔬菜,一般來說15-35℃的溫度范圍內均可適應番茄生長。同化作用最適宜溫度為20-30℃,氣溫高達33℃時生長受到影響,達到40℃時停止生長,45℃時會發生高溫危害,當溫度降到10℃以下時生長緩慢,5℃時停止生長,零下1-2℃番茄會被凍死。
2、其種子的發芽最低溫度為12℃,發芽的適溫為28-30℃,進入幼苗期後白天的適溫為20-25°C,夜晚的適溫為10-15℃,進入開花期後它對溫度的反應比較敏感,一般白天的適溫為20-30℃,夜晚的適溫為15-20℃,進入結果期後白天的適溫為25-28℃,夜晚的適溫為16-20℃。
番茄追肥可以結合澆水進行。第一次追肥在定植後7-10天時進行,每畝施入腐熟農家肥500kg,以促進幼苗緩苗和加快生長;第二次追肥在第一穗果開始膨大時進行,每畝可施有機肥10-15kg,促進首批果膨大;第三次追肥在第一穗果即將採收且第二三穗果開始膨大時進行,此時進入盛產期需肥量大,可以每畝追施有機肥1000kg,或者收果一次追施10-15kg氮肥1次,為番茄持續生產提供充足的養分供應。
用好葉面肥
一是苗期噴肥,苗期可以葉面噴肥兩次,分別在幼苗長至5-6片葉時和壯苗期,每隔7-10天噴海餐沃粉劑磷酸二氫鉀+含氨基酸葉面肥,連續噴施1-2次,為番茄苗期快速生長補充養分;
❻ 溫室大棚種西紅柿應該保持在什麼溫度
對環境條件的要求
溫度
番茄是喜溫性的茄果類蔬菜,適合在月平均溫度為20-25℃的季節里生長發育,對溫度的適應范圍為10-35℃,但不同生育階段對溫度的要求及反應是有差異的.種子發芽的最適溫為28-30℃,最低為11℃,最高35℃,低於11℃容易造成爛種.幼苗及植株生長最適宜的晝溫為24-28℃,夜溫為15-18℃.低於10℃,生長量下降;低於5℃,莖葉停止生長;-1℃—-2℃時遭受凍害.幼苗如果通過人為的低溫鍛煉,可以增強本身的抗寒能力,一般能長時間忍耐5-6℃的低溫,甚至還能短時間忍受-3℃的低溫.開花期對溫度的反應比較敏感,以晝溫20-30℃、夜溫15-20℃為最適宜,低於15℃或高於30℃,都不利於花器正常發育,易造成落花.果實發育期適宜的晝溫為25-30℃,夜溫為13-17℃.溫度低,果實發育速度減慢,轉色遲緩.綠色果實經8℃以下的低溫處理,番茄紅素合成受到干擾和破壞,以後再給以適宜溫度也不再轉紅.晝溫超過30℃,果實發育速度雖加快,但坐果數減少,落果率增加,番茄紅素的形成也會受到抑制,果實色澤不艷.
根系生長的適宜土溫(5-10厘米土層)為20-22℃,低於12℃根系生長受阻,根毛生長停滯.一般以土溫穩定達到12℃時,作為當地番茄露地定植的適宜期.
在溫度管理上,最重要的是要保持一定的晝夜溫差.白天適當提高溫度,有利於光合作用,增加營養物質的製造;夜間適當降低溫度,可減弱呼吸作用,減少養分的損耗,有利於營養物質的積累,從而促進植株和果實的生長發育.
光照
番茄屬中光性植物,對日照長短的要求比較寬,每日以16小時左右的光照條件為最好.番茄光飽和點為7萬勒,一般應保持3-3.5萬勒.光照充足,光合作用旺盛,花芽分化正常,結果多,產量高;光照不足,莖節細長,葉片變薄,葉色變淺,花芽分化時間延遲,花質變劣,容易落花落果.
❼ 西紅柿什麼時候種最好
西紅柿種植的合適時間:根據種植季節、氣候條件、栽培方式、育苗設施等因素綜合考慮,以確定適宜的播種期。春季露地栽培,通常在2月中旬至3月初播種育苗。秋季露地栽植時期以秋、冬、春,這時段最適宜。目前已有適合夏天栽植的品種出現,如四季紅和聖女小番茄。
番茄是須要陽光的植物,在生育期,日夜溫差要大,夜溫愈低 ,花芽分化會愈早,第一次花序著生部位也較低。
栽植方法須整株、除腋芽,才不會消耗養分,著果才能 整齊。栽培時以銀合歡枝幹立支架,可使果實免於著地,又方便採收。
番茄對溫度的要求:番茄喜溫,白天適宜的溫度為25℃—28℃,夜間16℃—18℃。低於15℃,番茄種子發芽、授粉受精及番茄轉紅受到影響:低於10℃,生長緩慢,生殖發育受到抑制,5℃時莖葉停止生長,2℃則受到冷害,0℃即被凍死。高於35℃生殖發育受到影響,高於40℃生理紊亂而熱死。充足的光照、適宜的溫差利於養分的積累和轉熟,促進植株健康發育,防止徒長,增強番茄的抗病、抗逆能力,提高產量。
番茄對濕度要求:基本原則是除發芽、出苗以及分苗定植後的緩苗期,要求較高溫度和濕度外,其他時期都不需要高濕度。對水分要求除定植前和開花期以及轉熟期要適當控水外,其他各期都應保證充足的水分供應。
1、注重品種選擇,適期播種。應選耐熱、早中熟、開花結果集中,耐貯運品種。
2、採用降溫、防蟲育苗。秋番茄育苗期多高溫乾旱,蚜蟲為害嚴重。應採用小拱棚遮陽網覆蓋育苗,將種子直接播種在營養缽內,上覆泥土及稻草。
3、及時定植。當苗齡25天左右時即應定植,並採用深溝高畦栽培,畝栽2200株左右。
4、合理整枝,保花保果。秋番茄生長季節短,應及時搭架、整枝,整枝採用2~3桿,確保每株有6~7穗果,每穗結果3~4果。前期溫度高,應用2,4–D、防落素等促進坐果。
5、合理施肥。在定植前一周,應施足基肥。植株第一穗果有2厘米大小時追肥一次,以後採收一次,追肥一次。
6、加強病蟲防治。秋番茄栽培主要病蟲害有病毒病、早疫病、青枯病、蚜蟲等,應加強防治。
番茄營養供應的原則:番茄需肥量較大,各時期都應保證充足的營養,但各個生育時期對肥量需求又有一定差異,前期側重氮肥,後期側重鉀肥,磷肥的需求貫徹生育期始終。但整個生育期間要保證鉀肥的需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