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鉤子線調平水釣多少合適
❶ 黑坑釣鯽魚怎樣調漂啊,調幾目
在釣鯽魚時,至少要備好兩種浮漂:
1.搶魚漂,黑坑釣鯽魚,搶魚時間特別短,錯這一會,後悔一整天。搶魚浮漂的優點是下底快,但絕對不是弄個鯉魚漂裹點大鉛的概念,搶魚漂一般為1克多點。
2.糗魚行程漂,很多時候坑中的鯽魚會因為各種原因出現上浮,行程漂的優點就是主打行程,它在完全站立起來以後,下降速度非常非常慢,可以有效地抓住餌料下落時的魚口,糗魚打行程漂一般為0.8克左右。
如何判斷浮漂是否適合釣鯽魚,如何測試浮漂的靈敏度:
空鉤半水先調至平水,然後修剪浮漂,使其露出6目,此時看剪下來的鉛皮有多大,有多重,重量越小的浮漂,越適合釣鯽魚。
如何調漂
釣鯽魚調漂,一定要精準,以調6目為例:在近水底處空鉤調至6目後,掛餌調釣目時,一定要掛單餌,看一下此時的浮漂留下幾目,比如剩下1目,那麼單餌的重量是5目,應該釣幾目呢?要取決於雙鉤的鉤距,以兩目鉤距為例,釣目至少應該在3目起,也就是所謂的調六釣三,當然這也不是絕對的,但至少大多數情況下是這樣的,此時的雙鉤狀況是一鉤躺底,一鉤輕觸,所以說調漂時,釣幾相對調幾來講更加重要。
在搶魚和糗魚過程中如何微調
在調六釣三時,如果發現魚情不對,經常跑魚,有口,打不著,那麼就開始往上擼漂,直至中魚在正口十二點方向。反之,如果發現中魚時口在偏側,則說明太鈍了,要往下擼漂,但微調的前提是抓口沒有問題。
❷ 請問調平水釣一目和調一釣二狀態效果是不是一樣的
兩種都是釣頓, 適用於大魚或者小魚很多的地方,個人覺得調1調2比較好 ,兩種相同不相同的話, 我覺得不同吧 ,因為調1目的時候 ,浮標等於是帶有浮力的 ,那些浮力能帶動一部分餌 比水平的時候帶的要多 ,所以調1釣2 比前者應該是靈點吧 ,但是效果一樣。
❸ 什麼情況下調平水釣兩目什麼情況下調三目釣三目
摘要 先說調二釣三,餌在水下雙餌到底短子線直的,而調平水釣二目是雙餌與子線都躺底屬極鈍,區別在於一個是浮的,一個是沉底的
❹ 新手釣魚適合調幾釣幾好
1、調四釣二
正常情況下採用調四釣二的方法,效果是比較好的,是最基本的調法。但是隨著魚情,水情,天氣等具體情況的變化,在某些特殊的情況下,調四釣二的效果就不一定很理想,而需要再加調整。
例如,氣壓低,水質不好,魚過飽或胃口不好,覓食行動緩慢輕微,往往魚餌被吃光了,浮漂可能還沒有明顯的反應,這就需要把浮漂調的更靈敏一點。
2、調四釣三
名詞解釋:
調漂的時候空鉤半水調四目,即視漂露出水面四目;釣的時候掛上雙餌,調整浮漂位置,使視漂露出三目。
水底狀態:
下鉤躺底,上鉤觸底。
3、調四釣四
名詞解釋:
調漂的時候空鉤半水調四目,即視漂露出水面四目;釣的時候掛上雙餌,調整浮漂位置,使視漂露出四目。
水底狀態:
下鉤躺底,上鉤躺底。
4、調四釣五
名詞解釋:
調漂的時候空鉤半水調四目,即視漂露出水面四目;釣的時候掛上雙餌,調整浮漂位置,使視漂露出五目。
水底狀態:
下鉤躺底,上鉤躺底,子線彎曲。
老鳥點評:
實戰調整,基於調四釣二的基礎,根據每次作釣,臨場調整,無魚訊或動作極小,看不清漂象,可以將漂下移,即釣靈;如果調四釣二有吃口提桿不中魚,那就改鈍,調成調四釣三,此時如果還不中魚或經常跑魚時,繼續把漂調成調四釣四,即把釣目往上升,即把漂目露出水面越來越多;特殊情況下,可以調四釣五或以上。此時,只要是在不斷調整釣目過程中,有一個目點起魚而不跑魚的話,那說明釣目就調對了。
❺ 野釣,空鉤調平水釣兩目和單鉤掛餌調平水釣兩目哪一個
調平水一般黑坑釣大魚滑魚用的比較多,釣頓滑魚警惕性降低,如果黑坑有醬層,單釣帶餌調平水比較好
❻ 野釣鯽魚適合調幾釣幾
野釣鯽魚可以調2釣2,還可以半水掛單餌調平水,釣二目,釣魚的時候拋鉤在不在同一釣點上都能確保底鉤著底,上餌輕觸底。
野釣鯉魚調平水或者一兩目釣4567,一般情況下30厘米以上不怕鉛墜底,可以很好的過濾掉一些雜亂的信號。
野釣的時候也有部分人群調漂目數在5~9目左右,因為用細尾漂,搓餌就能壓下去8、9目,調9釣2~3目或3~4目,下鉤餌的狀態還是比較鈍的,這時候鉤重、餌重、漂的大小甚至子線的重量都會影響調目的高低。
水底淤泥比較厚的水域,最好是調高釣低,這時候餌是剛到水底的,比如釣魚的時候調4釣2,兩個鉤子是一鉤懸空一鉤輕觸底。
野釣鯽魚的時候最好是選擇吃鉛小的,漂尾細的,夏季的時候一般是選擇長身的浮漂,冬季選擇短身浮漂,雜魚少的時候調4釣2,這時候鯽魚吃餌是有明顯頓口的。
雜魚多的時候空鉤調平水釣1目,這時候狀態雙餌觸底,魚在吃餌的時候是非常不方便的,可以縮短行程,避免產生鬧窩的現象。
❼ 無鉤半水調平水釣一二目應該怎麼調
在雙鉤不掛餌且離底的情況下調整浮漂,使漂尖與水面在同一水平面上,這是雙鉤空鉤半水調平水;掛餌後調整浮漂,使漂尾露出水面兩目,這就是釣兩目。通過實踐,按這種調漂法調整浮漂後,雙鉤顯示為下鉤卧底上鉤觸底,偏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