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廳梯與拱橋門間距是多少合適
1. 樓梯間的門距離第一個踏步的最小間距是多少感覺150有點小,有相應規范要求嗎如圖
圖上這個設計,不符合安全疏散的規定(見GB50045-2005版『高層民用建築防火規范』)。雙開門的門扇擋住了疏散通道應有的寬度。此M1221改為M0921,門扇向左單開即可。
2. 電梯層門地坎與轎廂地坎最大距離是多少
電梯層門地坎和轎廂地坎的距離是有專門的國家標準的,一般來說,最大的距離是30mm,如果超過了這個標准,那麼就要整改了。
廳門地坎與轎廂的間隙不是單純的調整廳門地坎和轎廂地坎就行了的,如果存在問題,需要從頂層重新放樣線,校正垂直度。檢查轎廂地坎與廳門地坎的間隙,一般轎廂地坎調整餘地很小,多數是調整廳門地坎,保證間隙為30mm。如果廳門都正常,還是間隙過大或過小,則為安裝樣線放置錯誤,這樣再修改,工程量就太大了,最好重頭再來。
3. 電梯技工實施救援;廳門間距不能超過多少公分
電梯廳門之間的距離不能超過11米。這是電梯的強制要求。如果樓層間距超過了11米,要在兩個廳門的中間位置加裝一個安全門,安全門要求配備電器檢測開關,開關串聯到門鎖迴路中。
4. 食堂層高一般做多少比較好
綜述:不低於3米,考慮到以後安裝中央空調等設施,最好在5-5.5米之間。
現在公司食堂應該辦理「餐飲服務許可證」,應該到當地的食品葯品監管局預約辦理。
食堂的材料:
食堂主要分為餐廳和廚房兩部分。餐廳主要以餐桌、椅,風扇或者空調,收銀刷卡設備,電視等。
後堂廚房設備分:初加工區域主要有:貨架,案板,工作台,站立工作輔助椅,切菜機,絞肉機。
大灶區域:灶台,工作台,不銹鋼桶,全自動炒菜機,半自動炒菜機,米飯自動生產線。
面點區域:案板,和面機,壓面機,整箱,烤箱,電餅鐺;倉庫:貨架,一層架。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食堂
5. 構造柱與門窗的間距
構造柱沒有最小間距的限制,一個挨一個,規范都不說你錯。
構造柱最大間距:框架結構 填充牆、隔牆的構造柱最大間距不得超過4M。
砌體結構 按該地區設防烈度及房屋層數不同而異。一般砌體轉角、縱橫牆節
點、梯間四角設置,女兒牆的構造柱間距不大於3.6M。
6. 電梯外門門縫間距是多少正常
乘客電梯為1-6mm,載貨電梯為1-8mm。
《電梯製造與安裝安全規范》中7.1條中有相關規定:
進入轎廂的井道開口處應裝設無孔的層門,門關閉後,門扇之間及門扇與立柱、門楣和地坎之間的間隙應盡可能小。
對於乘客電梯,此運動間隙不得大於6mm。對於載貨電梯,此間隙不得大於8mm。由於磨損,間隙值允許達到10mm。如果有凹進部分,上述間隙從凹底處測量。
(6)餐廳梯與拱橋門間距是多少合適擴展閱讀:
電梯層門(外門)應是無孔的門,凈高度不得小於2m。層門關閉後門扇之間及門扇與立柱、門楣和地坎之間間隙應盡可能的小,乘客電梯應為1-6mm,載貨電梯應為1-8mm。
為了避免運行期間發生剪切的危險,自動層門的外表面不應有大於3mm的凹進或凸出部分。(三角形開鎖處除外)。這些凹進或凸出的部分邊緣應在兩個方向上倒角。裝有門鎖的層門應具有一定的機械強度。
在水平滑動門的開啟方向,以150N的人力(不用工具)施加在一個最不利點上時,門扇之間及門扇與立柱、門楣之間的間隙不得大於30mm。層門凈進口寬度比轎廂凈入口寬度在任何一側的超出部分均不應大於0.05m(採用了適當措施的除外)。
參考資料:網路-電梯製造與安裝安全規范
7. 正常樓梯台階寬度、台階高度尺寸是多少
國家標准下的公共建築室內外台階的踏步寬度不宜小於0.30m,踏步高度不宜大於0.15m,並不宜小於0.10m,踏步應防滑。當室內外高差超過1000mm時,應在台階臨空一側設置圍護欄桿或欄板。
另根據《民用建築設計通則》的固定,台階如果設置在人流密集的場所,台階高度需要超過0.70m並側面臨空時,應有防護設施。室外台階由平台和踏步組成,平檯面應比門洞口每邊寬出500mm左右,並比室內地坪低20~50mm,向外做出約1%的排水坡度。
室外台階之石階的結構和鋪貼工藝
石階都是用天然石料切割打磨後作為建築原材料進行堆砌用石、混凝土等築成的一級一級供人上下的建築物,多在大門前或坡道上。缺點是石材奉身比較粗糙.缺乏細致的審美功能.石材靠堆向而成,拼縫處缺乏保護,往往足並種雜草、昆蟲和微生物的樂同。
力學上要求受力合理,結構穩定,強度適中。功能要求台階高度台適、適台行走攀爬、台階面寬闊。台階平穩、水平、無松動,無任何蜜全隱患。台階面耐候陛要強,能夠抵禦自然界風霜雪雨.能夠抵禦各種澈生物的侵蝕,石階的外觀效果要注重色澤、光度、質感、潔凈度等等。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室外台階
網路-石階
8. 門與窗之間的牆體最少間距是多少
兩戶間窗戶間距為1.2m,兩單元間窗間距為2.0m。
高規6.1.1.2 十八層及十八層以下每個單元設有一座通向屋頂的疏散樓梯,單元之間的樓梯通過屋頂連通,單元與單元之間設有防火牆,戶門為甲級防火門,窗間牆寬度、窗檻牆高度大於1.2m且為不燃燒體牆的單元式住宅。
超過十八層,每個單元設有一座通向屋頂的疏散樓梯,十八層以上部分每層相鄰單元樓梯通過陽台或凹廊連通(屋頂可以不連通),十八層及十八層以下部分單元與單元之間設有防火牆,且戶門為甲級防火門,窗間牆寬度、窗檻牆高度大於1.2m且為不燃燒體牆的單元式住宅。
9. 疏散樓梯間里,一層踏步的起步點跟門的距離有要求嗎
依據《建築設計防火規范》
第5.3.11條之規定將每層通向樓梯的門均設置成能自行關閉的乙級防火門。
3.1.5安全疏散。3.1.5.1安全出口設置數量。每層安全出口(底層直接對外的門和二層以上的疏散樓梯)不應少於兩個,且兩個安全出口最近邊緣之間的水平距離不應小於5m,當滿足下列情況可設置一個樓梯:不超過3層、每層最大建築面積不超過500m2、第二層和第三層的人數之和不超過100人的一、二級耐火等級旅館;不超過3層、每層最大建築面積不超過200m2、第二層和第三層的人數之和不超過50人的三級耐火等級旅館;不超過2層、每層最大建築面積不超過200m2、第二層和第三層的人數之和不超過30人的四級耐火等級旅館。
3.1.5.2疏散樓梯設置形式。兩層以上(含兩層)旅館的室內疏散樓梯應採用封閉樓梯間,疏散門應採用乙級防火門。
3.1.5.3疏散距離。直接通向疏散走道的房間疏散門至最近安全出口的距離雙向不應超過40m,袋形不應超過22m;敞開外廊式旅館雙向疏散距離不應超過45m,袋形不應超過27m;設置自動噴水滅火系統時,雙向不應超過50m,袋形不應超過27.5m。
3.1.5.4疏散寬度。疏散走道和疏散樓梯的凈寬度不應小於1.1m,安全出口、房間疏散門的凈寬度不應小於0.9m。一般旅館疏散寬度能滿足百人疏散寬度指標,因此疏散樓梯僅需滿足最低寬度要求即可,無需根據人數核算疏散樓梯的寬度。
6.2.1.1 樓梯間入口處應沒前室、陽台或凹廊。
6.2.1.2 前室的面積,公共建築不應小於6.00m2,居住建築不應小於4.50m2。
6.2.1.3 前室和樓梯間的門均應為乙級防火門,並應向疏散方向開啟。 6.2.2 裙房和除單元式和通廊式住宅外的建築高度不超過32m的二類建築應設封閉樓梯間。封閉樓梯間的設置應符合下列規定:
6.2.2.1 樓梯間應靠外牆,並應直接天然採光和自然通風,當不能直接天然採光和自然通風時,應按防煙樓梯間規定設置。
6.2.2.2 樓梯間應設乙級防火門,並應向疏散方向個啟。
6.2.2.3 樓梯間的首層緊接主要出口時,可將走道和門廳等包括在樓梯間內,形成擴大的封閉樓梯間,但應採用乙級防火門等防火措施與其它走道和房間隔開。 6.2.3 單元式住宅每個單元的疏散樓梯均應通至屋頂,其疏散樓梯間的設置應符合下列規定:
6.2.3.1 十一層及十一層以下的單元式住宅可不設封閉樓梯間,但開向樓梯間的戶門應為乙級防火門,且樓梯間應靠外牆,並應直接天然採光和自然通風。
6.2.3.2 十二層及十八層的單元式住宅應設封閉樓梯間。
6.2.3.3 十九層及十九層以上的單元式住宅應設防煙樓梯間。 6.2.4 十一層及十一層以下的通廊式住宅應設封閉樓梯間;超過十一層的通廊式住宅應設防煙樓梯間。 6.2.5 樓梯間及防煙樓梯間前室應符合下列規定:
6.2.5.1 樓梯間及防煙樓梯間前室的內牆上,除開設通向公共走道的疏散門和本規范第6.1.3條規定的戶門外,不應開設其它門、窗、洞口。
6.2.5.2 樓梯間及防煙樓梯間前室內不應敷設可燃氣體管道和甲、乙、丙類液體管道,並不應有影響疏散的突出物。
6.2.5.3 居住建築內的煤氣管道不應穿過樓梯間,當必須局部水平穿過樓梯間時,應穿鋼套管保護,並應符合現行國家標准《城鎮燃氣設計規范》的有關規定。 6.2.6 除通向避難層錯位的樓梯外,疏散樓梯間在各層的位置不應改變,首層應有直通室外的出口。
疏散樓梯和走道上的階梯不應採用螺旋樓梯和扇形踏步,但踏步上下兩級所形成的平面角不超過10°,且每級離扶手0.25m處的踏步寬度超過0.22m時,可不受此限。
6.2.7
除本規范第6.1.1條第6.1.1.1款的規定以及頂層為外通廊式住宅外的高層建築,通向屋頂的疏散樓梯不宜少於兩座,且不應穿越其它房間,通向屋頂的門應向屋頂方向開啟。
6.2.8
地下室、半地下室的樓梯間,在首層應採用耐火極限不低於2.00h的隔牆與其它部位隔開並應直通室外,當必須在隔牆上開門時,應採用不低於乙級的防火門。
地下室或半地下室與地上層不應共用樓梯間,當必須共用樓梯間時,應在首層與地下或半地下層的出入口處,設置耐火極限不低於2.00h的隔牆和乙級的防火門隔開,並應有明顯標志。
6.2.9
每層疏散樓梯總寬度應按其通過人數每100人不小於1.00m計算,各層人數不相等時,其總寬度可分段計算,下層疏散樓梯總寬度應按其上層人數最多的一層計算。疏散樓梯的最小凈寬不應小於表6.2.9的規定。
6.2.10
室外樓梯可作為輔助的防煙樓梯,其最小凈寬不應小於0.90m。當傾斜角度不大於45°,欄桿扶手的高度不小於1.10m時,室外樓梯寬度可計入疏散樓梯總寬度內。
室外樓梯和每層出口處平台,應採用不燃材料製作。平台的耐火極限不應低於1.00h。在樓梯周圍2.00m內的牆面上,除設疏散門外,不應開設其它門、窗、洞口。疏散門應採用乙級防火門、且不應正對梯段。
6.2.11 公共建築內袋形走道盡端的陽台、凹廊,宜設上下層連通的輔助疏散設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