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鈴溫度多少合適
『壹』 高溫高濕棉花爛鈴頻發,怎麼防治棉花爛鈴
棉鈴腐病,俗稱桃腐病,幾乎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發生。因此,在了解棉鈴腐爛的條件和原因的基礎上,應採取綜合措施進行防治,盡量減少損失。一、棉鈴腐爛的條件和原因。棉鈴腐爛是由多種病菌侵染棉鈴引起的。我省棉區夏秋多雨年份,棉田濕度高,樹冠重,通風透光差,適宜病菌繁殖和感染。病害往往比較嚴重,棉鈴腐爛也比較嚴重。棉鈴病害主要包括枯萎病、炭疽病、角斑病、紅腐病、紅粉病和黑果病,其中枯萎病是棉鈴腐爛病的主要病害類型,占棉鈴病害的28.3% ~ 99.7%。我省8月下旬的雨天和降雨是影響棉鈴疫病發生的關鍵因素。期間有3 ~ 5個雨天,病情會嚴重發生。廣泛的棉田管理、不及時的修剪或化學防治措施、茂盛的植物都有利於病害的發生。
噴灑應集中在棉花植株的中部和下部。常見的化學葯品有多菌靈1000倍、甲霜靈錳鋅WP 58%稀釋600 ~ 800倍、彭克WP 80%稀釋500 ~ 600倍、百菌清WP 70%稀釋500倍等。10.應急措施:如果棉花生育後期因多雨、棉田遮蔭過度、濕度過大(這種情況一般比較少見或面積較小)而導致棉鈴腐爛仍未得到有效控制,應在充分權衡棉鈴腐爛和影響上部棉鈴發育的損失後,採取應急措施。打棉花中下部老葉,或推株推壟,徹底改善棉田通風透光,降低棉田濕度,減少爛鈴,減少損失,獲得應有的收獲。應當特別注意的是,這項措施僅作為緊急措施使用。如果施用過早或不當,會導致棉花產量下降,影響纖維質量。
『貳』 棉花在那個緯度生長最好
1)黃河流域棉區。
包括秦嶺—淮河以北、長城以南、六盤山以東的山東、河北、河南、山西、陝西及北京、天津七省市。棉花產量以山東、河南、河北三省最多。本區植棉歷史悠久,自然條件優越,區內地勢平坦,秋雨少,日照充足,有利於棉花的生長,成為我國最大的棉花產區,其種植面積佔全國棉田面積的1/2。
(2)長江流域棉區
本區包括上海、浙江、江蘇、安徽、江西、湖南、湖北等省、市,湖北、江蘇兩省產量最多。本區植棉歷史悠久,技術水平較高,勞動力充足,區內紡織業發達,運輸條件便利,使該區成為全國棉花單產和商品率最高的棉區,也是我國第二大產棉區。但秋天雨多,濕度大,日照較少,影響棉花吐絮,棉花質量不如黃河流域棉區。
(3)西北內陸棉區
包括新疆和甘肅河西走廊地區。本區地處乾旱地區,降水少,光照條件優越,溫差大,病蟲害少,棉花品質好,是我國第三大產棉區,也是我國優質長絨棉產區。
『叄』 棉花花鈴期管理很重要,棉花花鈴期怎麼管理
對於滴灌棉田,要結合棉苗的生長和氣象條件,在生長不足或乾旱明顯的棉田,增加滴水數量和滴水量,在生長旺盛或降水較多的情況下,適當延遲或減少滴水量。開花吐絮期是棉花水肥需求的高峰期,需要增加水肥投入,尤其是在持續高溫天氣過程中。灌溉周期適當縮短到5-6天,灌水量增加到25-30m3/畝。根據棉田的肥力狀況和產量目標,制定了詳細的施肥技術方案,以保證棉花開花吐絮期及時、足量地滿足養分需求。
主要作用是抑制主莖生長,避免無效果枝,打破頂端優勢,將養分集中到果枝上,供給果器官,幫助結更多的鈴,增加鈴重。打頂時間因情況而異,肥力低、密度高、生長弱、無霜期短的地區應提早打頂;相反,打頂要適當推遲。正常情況下,從出芽到開鈴需要80~90天。後期,由於氣溫逐漸降低,所需天數逐漸延長,在當地早霜到來前80~90天出現的芽可發育成有效鈴。南疆棉區多在7月5日至7月15日見頂。棉農的經驗是「到時候樹枝不等人,樹枝見長」。打頂法要輕打,集中在一片葉子上,防止大量撕扯。同一塊棉田需要一次性打頂,省力不漏。
『肆』 花鈴期是棉花的關鍵時期,在這個時期需要注意哪些事情
花鈴期要保證合理地上肥,才可以為棉花給予足夠營養成分。花鈴期的追肥標準是:重施花鈴肥,均衡上肥,葉噴硼肥。
花鈴期前期,1畝棉花田應用1克縮節胺開展輕度管控。待進到開花期以後,很多棉株逐漸開花結鈴,棉株發生橫縱生長,尤其是橫著生長較快,立即危害棉株的封行水平和時間。因而,為了更好地操縱棉株橫著生長,改進在其中下邊的透光度,能夠在開花期1畝應用縮節胺3克開展有機化學管控。與此同時,增加打頂以後的有機化學管控,提升成鈴率,降低陡長的錯誤率。
打頂整枝能夠推動棉株主桿生長,避免旁枝消化吸收過多營養物質。適度打頂和打旁心可合理操縱棉花的橫向和橫著生長,對棉株身體內的有機化合物運送,分派等開展調整,推動棉株個人和人群相互之間的合理生長,調整棉花田的遍布構造。
棉株打頂一般 在7月上旬開展,當棉株的結果枝實現目標生產量的苔數就需要盡早打頂。假如打頂的的時間過早,頂端的結果枝會伸得太長,導致太早陰蔽,危害內圍鈴和下端鈴的生長發育。實際打頂時間可參考《七月份棉花田管技術措施要點》一文。
『伍』 棉花的出苗平均溫度
中早熟棉花的適播期以5厘米地溫穩定通過12℃為宜,如果播種過早或苗期遇低溫冷害,由於氣溫較低,根生長慢且病害嚴重,易導致棉花根系功能受損,從而引起棉花早衰。
棉花在花鈴期長時間遇到低於15℃低溫冷害,棉花因生理失調,代謝紊亂,導致棉花生長功能減弱,易形成棉花早衰。
『陸』 棉花蕾鈴脫落的原因
1 棉花蕾鈴脫落的原因
1.1 光照影響 光是棉花進行光合作用的必要條件。在有些群體郁閉的棉田裡,棉株中下部受光量少,光照不足,光合效率下降,使有機養料缺乏而產生落蕾落鈴。
1.2 溫度影響 溫度是棉花生長發育的重要因素。日平均氣溫低於20℃以下對棉株代謝有抑製作用,特別是光合作用受到抑制;而日平均氣溫高於32℃也會增加脫落,一方面是由於妨礙了棉葉光合作用正常進行,引起棉株體內養分虧缺;另一方面提高了棉株的呼吸強度,增加了棉株體內的有機養料消耗,減少蕾鈴所需的有機養料的供應。
1.3 水分影響 土壤水分不足,影響根系對肥料吸收,高溫、乾旱使光合作用停止,而葉片呼吸消耗的養分增加,使棉株體內的養分物質倒流,導致蕾鈴脫落。土壤水分過多,溫度低,通氣性差,使根的吸收能力下降,影響新陳代謝過程,使蕾鈴脫落。
1.4 受粉不良 棉花開花期遇到高溫(35℃以上),乾旱(田間溫度低於25%),使花粉喪失能力,蕾鈴無法受粉而脫落。
1.5 花粉供應不足 棉株在養分供應不足肘,根據頂端優勢原則,首先供應生長點,使結實器官得不到足夠的養分。而不同鈴期蕾鈴爭奪養分的能力,依次為大鈴大蕾,幼蕾幼鈴,小蕾小鈴,所以大蕾大鈴脫落少,小蕾小鈴脫落多。
1.6 施肥不當 肥料不足,脫落增加,施肥過量,特別是氮肥過多,使棉株旺長,贅芽叢生,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比例失調,也會引起中下部蕾鈴大量脫落。
1.7 密度過大 葉枝繁茂,使棉田郁茂,光照不足,光合效率降低,養分供不上蕾鈴生長的需要,使蕾鈴脫落增加。
1.8 病蟲害影晌 有的病蟲害能影響棉株正常生理過程,有的直接傷害花、蕾和鈴,造成大量脫落。蟲害主要有蚜蟲、紅蜘蛛、棉鈴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