蘆筍在多少溫度下可以成熟
『壹』 大棚能種植蘆筍嗎大棚種植蘆筍該如何控制溫度呢
25℃通常是蘆筍溫室栽培通風的標准溫度。一般晴天早上揭膜,晚上蓋膜。室外平均溫度在5℃以下時,夜間用草蓋覆蓋保溫。當外界氣溫至少為5℃時,夜間不得覆膜。由於日常通風,棚內水分流失快,土壤乾燥,夜間容易遭受凍害。此時,應經常倒入少量水,以提高保溫效果。蘆筍溫室栽培應注意的幾個要點,否則會減產挑選蘆筍莖的伸長需要較高的溫度,所以前期溫度低,產量上升很慢。但產品質量高,頭緊,含糖量高。當溫度達到一定范圍時,出現收獲高峰。溫度升高後,在高溫的影響下,蘆筍的頭部容易松動,風味較弱。為了提高質量,需要加強通風和降溫管理,增加每天的收割和切割次數。溫室蘆筍的採收方法與露地蘆筍相同。同時,過細、凍傷等不良蘆筍莖,以及殘茬上的側芽,應盡快清除。
溫室種植蘆筍的方法按照每平方米20株左右的蘆筍植株密度,將植株叢排列在鋪有細土的溫床上,然後用細土覆蓋7~8 cm。比如栽培的白蘆筍,需要覆土20 cm左右,然後用水灌溉,用細水滲透,使根系與土壤緊密相連。如果滲水後床面下陷不平,應及時鋪填,保持床面疏鬆、細土2~5 cm,以保護土壤水分,防止土壤板結開裂。溫室1號蘆筍種植後管理。滿足休眠要求:如果蘆筍植株種植前不低於5℃,由於低溫休眠20天以上,不能立即加熱,應先滿足休眠所需的低溫。加熱控溫:溫床充分澆水後,溫室內溫度會從5~10℃逐漸升高到18~20℃,持續7~10天,然後保持溫度相對穩定。晴天中午溫度升至25℃以上時,應揭膜通風降溫,夜間應將膜和草簾蓋緊,以防降溫結冰。10~15天後,鱗片狀芽萌發,嫩莖伸展至25 cm左右。
『貳』 蘆筍需要怎樣的環境條件
蘆筍原產為地中海東部沿岸及小亞細亞等地,耐寒、耐熱,我國南北方均可種植。以夏季溫暖,冬季冷涼最為適宜。冬季不冷的地區產量高、質量差;高寒地區質量優、產量低(因生長期短)。
(1)溫度。蘆筍種子發芽始溫為10℃,最適溫度為25~30℃,約10天左右出苗。植株生長以20~30℃時最快;溫度低於15℃生長緩慢,嫩莖發生減少,5~6℃為生長最低溫;10℃以上嫩莖才伸出土面,15~17℃時嫩莖的數量和質量都好,為採收最適溫。高於30℃則品質低劣(嫩莖基部及外皮易纖維化,筍尖鱗片易散開)。氣溫超過35℃時嫩莖生長停止。
(2)土壤。蘆筍適於種植在疏鬆透氣、土層深厚、地下水位低、排水良好的土壤。富含有機質的沙壤土、壤土最適宜。適應微酸至微鹼性土壤(pH為5.5~7.8),以pH6.0~6.7最適宜。
(3)光照。蘆筍喜光,在陽光充足的晴天,植株光合作用旺盛,嫩莖的產量高,質量好;陰雨天多,光照不足,嫩莖的產量低、質量劣。
(4)水分。蘆筍根系深廣,地上部蒸騰面積小,所以耐旱。不耐濕,積水易引發莖枯病。吸收根發育較弱,缺水影響嫩莖的發生,並易老化。
『叄』 蘆筍采後如何低溫處理保鮮
培訓採收人員,採收的蘆筍嫩莖必須保證成熟度在1-2度。採收時間最好在清晨5-8點或傍晚。採收後的蘆筍迅速運到儲存地點,不超過2個小時,立即進入保鮮程序。首先進入一級降溫清洗程序,用冰水將蘆筍嫩莖溫度從20-25度降至10-12度,同時清洗泥沙。然後進入分級、切齊、整理程序。分級、切齊後的蘆筍嫩莖進入二級降溫消毒清洗程序,用零度冰水將蘆筍嫩莖溫度從10-12度降至1-2度同時用500PPm抑菌凈殺滅蘆筍嫩莖表面的細菌。蘆筍表面噴撒保鮮劑。將經過上述處理的蘆筍經過表面風干係統,吹乾蘆筍嫩莖表面,裝入保溫儲藏箱。進入0-2度恆溫保鮮儲藏庫儲藏。
『肆』 蘆筍要煮多久才熟
新鮮蘆筍在正式烹飪之前,需要用水煮熟,但是很多人不知道蘆筍要煮多久才熟?蘆筍沒炒熟吃會怎麼樣呢?
1蘆筍要煮多久才熟
1分鍾左右。蘆筍中的主要成分為水分、植物蛋白、碳水化合物、維生素以及鈣、鐵、磷等營養元素,屬於比較容易煮熟的類型,一般建議煮1分鍾左右就好了。
2蘆筍煮久了會怎樣
降低營養價值蘆筍中的營養成分豐富,但是不耐高溫,在高溫條件下,容易被破壞分解,如果煮久了的話,就容易使營養流失,降低蘆筍的食用價值。影響口感蘆筍煮久了容易變得軟軟的,沒有了那種脆性,改變了蘆筍的質感,對食用口感也會造成一定的影響。
3蘆筍沒炒熟吃會怎麼樣
不會怎樣。蘆筍在炒制的過程中,即使沒熟也是可以吃的,一般也沒什麼事,只是說會帶有一點點苦澀味,對蘆筍的口感會有一定的影響。一般建議,先將蘆筍後焯水後,在翻炒幾下食用比較好,這就避免了蘆筍炒不熟的情況。
4煮蘆筍開水入鍋還是冷水
開水。蘆筍是一種高營養的蔬菜,開水焯水的過程比較短,這樣可以防止營養過多的流失,而蘆筍如果冷水入鍋,那麼就會延長加熱時間,流失大部分的營養,降低蘆筍的食用價值。
5蘆筍焯水的正確方法
1、將蘆筍洗凈、去皮,切成小段。
2、鍋中開大火,將水燒至沸騰,加點食用油及食鹽。
3、然後再將蘆筍放入鍋中,焯水1分鍾左右。
4、關火,撈出,沖一遍涼水,焯水過程就完成啦。
6生蘆筍可以吃嗎
不建議食用。1、生蘆筍性寒,直接生吃容易對腸道造成一定的刺激,使腸胃受寒受涼,引起身體的不適。
2、生蘆筍中含有一定的草酸,草酸遇鈣質會生成難以溶解的草酸鈣,影響食物的消化吸收,長期如此,還會造成鈣質攝入不足。
3、口感不好。生蘆筍中帶有一點點泥土味或者是草腥味,直接生吃蘆筍的話,口感不是很好。
『伍』 蘆筍的種植需要什麼條件
種植蘆筍的條件,選擇一個好的種植地,是蘆筍高產的基本條件。
蘆筍是草本植物石刁柏的幼苗,這種植物在沒有出土的時候叫做白筍,在出土以後就會變成綠色,所以叫做綠筍。就算是種植的地區以及品種不同,只要是受到陽光照射就會變成綠色,埋在土裡的被遮擋了陽光所以還是白色。同時這也是我們生活中一種常見的蔬菜。蘆筍這種蔬菜,它含有非常豐富的營養和微量元素,同時含有許多人體生長所需要的養分,是一種營養價值十分高的蔬菜。而且種植蘆筍的種植戶也越來越多,在市場上賣的價格也慢慢的貴了起來,所以就有很多人想要去種植蘆筍。但是種植蘆筍是需要一定的條件的,今天我們要說的就是種植蘆筍需要什麼樣的環境。
首先是對土地的要求
這種植物它們的根部十分發達,根部延伸得比較深遠。所以我們在種植之前要選擇土質營養比較肥沃,而且要疏鬆深厚,相對來說比較透氣的土地。但是土地不能夠太鹼,如果太鹼的話,可能就會導致根部沒辦法正常發育,會出現萎縮的現象,同時地面上的植物也會受到影響慢慢的枯死。雖然說這種植物對於土地的酸鹼程度適應能力很好,但還是要把土地的ph值控制在6.5左右。這樣才是最適合生長的土質。
第二點就是陽光的照射
首先這種植物在生長的時候非常喜歡陽光,所以對於陽光的照射需求非常的大,能夠適應強光以及長時間的照射。如果在陽光不足的地方,蘆筍的生長就會受到阻礙,這樣就會導致枝葉比較細小,而且看起來沒有營養。但是光線是隨著天氣的變化而改變的,所以對於溫度也有非常密切的關聯,溫度太高的時候,陽光可能會更加充足,但是這樣不利於它們的生長。如果溫度太低,陽光的照射可能就會不足,這樣就會導致它們生長緩慢,降低產量。
第三點就是對於水分的要求
這種植物對水分的保存能力非常好,而且水分蒸發的特別少,這是因為它們的根部吸水能力非常的棒,所以說這是一種非常耐旱的植物。但是在收獲的時候,千萬不能夠出現缺水,一定要時刻保證土地是濕潤的。如果缺水的話,可能就會導致植物變得弱小,在地下剛生長出來的嫩芽可能就會死掉。但這種植物又不是一種非常能耐澇的植物,如果太多的積水也可能會導致根部腐爛。所以在種植的時候也要做好對水的管理工作,千萬不能夠讓積水太多,也不能太乾旱,這樣都會影響生長。
第四點就是對於溫度的要求
這一點要求並不是非常的高,這是因為蘆筍對於溫度的適應能力還是比較好的,能耐寒冷也能耐高溫,在很多地區都可以種植。但是最適合生長在四季明顯的地區。在零下33度的天氣,凍土達到一米厚的時候,這種植物依然可以安全的度過冬天,雖然說產量降低了,但是質量是不會變的。種子發芽的溫度在五度,最適合的溫度在25度到35度,如果溫度高於30度,它們發芽的趨勢就會明顯下降。如果是用種子來繁殖的話,可以連續生長十年以上。在特別寒冷的時候,地面上的部分全部枯萎,根部在地下休眠。但是在溫暖的地區休眠期並不常見。
『陸』 蘆筍的生長環境
蘆筍原產為地中海東部沿岸及小亞細亞等地,耐寒、耐熱,我國南北方均可種植。以夏季溫暖,冬季冷涼最為適宜。冬季不冷的地區產量高、質量差;高寒地區質量優、產量低(因生長期短)。
(1)溫度。蘆筍種子發芽始溫為10℃,最適溫度為25~30℃,約10天左右出苗。植株生長以20~30℃時最快;溫度低於15℃生長緩慢,嫩莖發生減少,5~6℃為生長最低溫;10℃以上嫩莖才伸出土面,15~17℃時嫩莖的數量和質量都好,為採收最適溫。高於30℃則品質低劣(嫩莖基部及外皮易纖維化,筍尖鱗片易散開)。氣溫超過35℃時嫩莖生長停止。
(2)土壤。蘆筍適於種植在疏鬆透氣、土層深厚、地下水位低、排水良好的土壤。富含有機質的沙壤土、壤土最適宜。適應微酸至微鹼性土壤(pH為5.5~7.8),以pH6.0~6.7最適宜。
(3)光照。蘆筍喜光,在陽光充足的晴天,植株光合作用旺盛,嫩莖的產量高,質量好;陰雨天多,光照不足,嫩莖的產量低、質量劣。
(4)水分。蘆筍根系深廣,地上部蒸騰面積小,所以耐旱。不耐濕,積水易引發莖枯病。吸收根發育較弱,缺水影響嫩莖的發生,並易老化。
『柒』 蘆筍的生長習性
蘆筍的生長習性:
(7)蘆筍在多少溫度下可以成熟擴展閱讀
蘆筍的種植技術
1、育苗時間:蘆筍露地育苗可在4月上旬至8月上旬進行播種,小拱棚育苗可提前在3月上旬進行。蘆筍育苗地應選擇土壤肥沃、透氣性好、排灌條件較好的沙質土壤,要選擇雜草少特別是多年生雜草少的地塊。
2、種子處理:蘆筍種子皮厚,有一層較厚的蠟質,不易吸水,必須浸種催芽、進行葯劑處理才能播種。播前用25~30℃的溫水浸泡3~5天,每天換水1~2次,待種子吸足水分撈出,拌細沙,裝於容器內,蓋濕毛巾,置於25~30℃條件下催芽,每天翻動2次,經5~8天露白後即可播種。
3、種子播種:蘆筍育苗移栽是生產上最常用的方法,便於苗期精心管理,出苗率高,用種量少,可以縮短大田的根株養育期,有利於提高土地利用率。通常待種子10%左右出芽時即可播種,播種前苗圃地要施足基肥,做寬1.1米的平畦,採取粒播的方式,播種深度根據氣溫情況而定,播種密度為10×10厘米。
『捌』 蘆筍要多少時間才能收獲
蘆筍作為一種高檔蔬菜,其經濟價值非常可觀。如果能提高蘆筍大棚栽培品質,實現無公害,那麼,其效益會更高。一般蘆筍種植3年左右即可採收,採收期長達10年。溫度是影響蘆筍質量的首要因素,其最適生長溫度為15~25攝氏度。今天就一起來探討一下蘆筍的無公害栽培技術。
蘆筍的播種育苗方法
蘆筍的定植方法
蘆筍的田間管理
一、蘆筍的品種選擇
作為無公害大棚栽培,需選擇適應性與抗逆性都強的蘆筍品種。需選用抗病性強、產量低、質量好的一代雜交品種。特別提醒,不能使用二代種,因為二代種產量低、質量差、病害重。可以選用格蘭德f1或者阿特拉斯f1.
二、蘆筍的播種育苗方法
蘆筍的溫度適應性很強,最低可承受低溫為零下38攝氏度。在播種時,仍需考慮地溫,不可太極端。通常只要地溫達到10攝氏度以上,都可以播種。從3月到10月都可以進行。
先用清水搓洗種子,除去蠟質,然後用50%多菌靈250~300倍液浸泡24小時,選出飽滿、無病蟲害的種子,然後用25攝氏度的溫水浸泡。每天更換一次水,浸泡2天之後撈出瀝干水分。用濕紗布包裹種子於25攝氏度下催芽,等種子露白即可播種。壯苗的標准為株高30公分,分枝有3個,根系發達,苗齡50~70天。
建議使用商品育苗基質作為營養土。在營養缽中打1公分深的小孔,每缽播1粒種子,然後覆蓋1公分土壤。
春季播種需進行保溫,可覆蓋地膜或者採取大棚套中棚的方式。在夏季播種則需要適當降溫,可搭建遮陽網或陰棚來處理。出苗期間需保持土壤濕潤,出苗之後要及時移開覆蓋物。通常在出苗50%以上可揭去薄膜。對於根腐病和螻蛄等苗床病蟲害,需及時防治,科學用葯。可以使用多菌靈,但是需控制用量。為了促進苗子正常生長,可施入腐熟糞水,做到薄肥勤施。
三、蘆筍的定植方法
等植株長出第三枝葉時,就可以進行定植。定植前需要整地,確保地塊土層深厚,有機質含量豐富,排水良好。白蘆筍要求微酸性土壤,綠蘆筍等范圍較廣,ph值為5.3~8.3.需要注意的是,地塊不宜種過果、桑、棉花、林木。深翻結合施入底肥,每畝腐熟有機肥2000~5000公斤,復合肥每畝40~60公斤。
四、蘆筍的田間管理
定植當年需要覆蓋薄膜保持土壤濕潤。及時中耕培土追肥。定植一周後,每畝澆薄糞水500公斤。在嫩莖生長後每隔10天左右培土1次,共培土3次,每次培土2公分。半個月左右施入15公斤復合肥。可以在蘆筍兩側搭建立架拉繩,防止蘆筍倒伏。
每半個月需疏枝1次,把細弱枝、病殘枝、衰老枝疏除。等植株長到1.5米時進行打頂。澆水宜在傍晚進行。對於蚜蟲、夜蛾科害蟲,需採用物理防治與化學防治結合的方法。對於莖枯病、根腐病等,需用生石灰消毒,然後用苯甲丙環唑或氧化銅進行防治。
總結
蘆筍需選用抗病性強、產量低、質量好的一代雜交品種。特別提醒,不能使用二代種,因為二代種產量低、質量差、病害重。通常只要地溫達到10攝氏度以上,都可以播種。從3月到10月都可以進行。先用清水搓洗種子,除去蠟質,然後用50%多菌靈250~300倍液浸泡24小時,選出飽滿、無病蟲害的種子,然後用25攝氏度的溫水浸泡。等植株長出第三枝葉時,就可以進行定植。定植一周後,每畝澆薄糞水500公斤。在嫩莖生長後每隔10天左右培土1次,共培土3次,每次培土2公分。半個月左右施入15公斤復合肥。可以在蘆筍兩側搭建立架拉繩,防止蘆筍倒伏。
『玖』 適宜溫度才能高產,蘆筍種子多少溫度適合萌發
蘆筍屬於百合科,天門冬屬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它的生長期可以達到15年以上,它的採收期在10年左右。蘆筍在早春嫩莖會破土而出形成,它的形似蘆莖,狀如筍,蘆筍是屬於雌雄異株的為了可以延長蘆筍的年生長期,建議小拱棚育苗的時間可以在3月的上旬來進行,種植蘆筍每畝地的用種量,白蘆筍是50克,育苗地需要20㎡,綠蘆筍是75克,育苗地是需要30㎡。
首先,土壤條件更好。要選擇土壤肥沃,土壤深層,肥料和保水性強,滲透性好的土壤。質地非常適合砂質壤土,壤土和輕質粘壤土也適用,粘性土壤不適合生長蘆筍而無需改良。、品種選擇:越冬萵筍、春萵筍選用耐寒,適應性強,抽薹遲的品種,如「耐寒白葉實」、「耐寒二白皮」、「若蔓葉」等。夏、秋萵筍,選用耐熱的早熟品種,如「耐寒白葉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