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裡溫度濕度多少合適
㈠ 室內濕度多少比較適宜
如果是冬季,最讓人感到舒適的室內濕度是30%到80%,溫度為18℃到25℃,如果是夏季,最讓人感到舒適的室內溫度是30%到60%,溫度在23℃到28℃之間;室內開了空調的情況下,濕度在40%到50%之間時,會讓人感到更加舒適。
增加室內濕度方法:
1、如果室內濕度出現明顯下降的情況,可以將加濕器打開,不僅加濕效果好,而且使用起來非常方便。不過大家在選擇加濕器的時候,需按照使用房間的大小來選擇,如果房間的面積為三十平米左右,應使用一小時400毫升的加濕器。
2、將綠植擺放在室內,也能起到增加室內濕度的作用,因為植物多的地方,水分也比較多。在室內擺放植物,不僅可以起到不錯的加濕效果,而且還能裝飾家居環境,凈化室內空氣,但需做好防蟲措施。
3、到了冬季,許多人會將家中的暖氣打開,這種情況下,可以將水撒在地面上,從而增加室內的濕度,也可以用水浸濕拖把,然後用其拖地,否則暖氣開久了,室內濕度會很低,讓人的皮膚變得十分乾燥。
㈡ 家庭濕度多少合適
按照我國室內空氣標准,夏季室內濕度以40%~80%為宜,冬季應控制在30%~60%。老人和小孩適合的室內濕度為45%~50%,哮喘等呼吸系統疾病患者適宜的室內濕度在40%~50%之間。我國南方地區夏季雨天室外濕氣重,應減少開窗時間;天氣晴好時,多開窗通風、散濕;衣櫃、櫥櫃中可放一些吸濕盒或乾燥劑。北方地區冬季空氣乾燥,可用加濕器,也可在室內灑些水或每天拖兩次地。需要注意的是,若使用加濕器最好用純凈水,而且要定期對機器清理消毒。
當室內空氣濕度低於40%的時候,灰塵、細菌等容易附著在黏膜上,刺激喉部,引發咳嗽,同時容易誘發支氣管炎、哮喘等呼吸系統疾病。
不過,濕度太大也不利於健康,人們可能會感到惡心、食慾不振、煩躁、疲倦、頭暈等。紐西蘭奧塔哥大學研究發現,住在潮濕發霉的房間中,還會增加孩子患哮喘和濕疹等過敏性疾病的風險。在高濕度環境中,黴菌等也更容易滋生。
室溫設置:
恆定的室溫對健康有重要的意義,20℃左右的室溫最讓人舒服。這個溫度有利於身體散發多餘的熱量,如果室溫超過25℃,人體就開始從外界吸收熱量,會有熱的感覺。若室溫超過35℃,人體汗腺就開始啟動,通過出汗散發體內熱量,會出現心跳加快、血液循環加速、頭昏腦漲、疲勞等不適的感覺。相反,當溫度在8℃~18℃時,人體會向外散熱;當室溫低於4℃,就會感到寒冷。
同時,20℃也是最佳睡眠溫度。室溫在24℃以上時,睡眠會變淺,睡眠中的身體動作和醒轉次數(醒來和翻身的次數)會增多。睡眠溫度在18℃以下,也不容易進入深睡眠。
以上內容參考人民網-什麼樣的房間住著舒服?室溫20℃、每天通風半小時
㈢ 室內的濕度是多少是比較好的
室內的相對濕度上限值不應超過80%,下限值不應低於30%。
夏天,室內濕度過大時,會抑制人體散熱,使人感到十分悶熱、煩躁。冬天,室內濕度大時,則會加速熱傳導,使人覺得陰冷、抑鬱。
室內濕度過低時,因上呼吸道粘膜的水分大量散失,人會感到口乾、舌燥,甚至咽喉腫痛、聲音嘶啞和鼻出血等,並易患感冒。所以,專家們研究認為,相對濕度上限值不應超過80%,下限值不應低於30%。
(3)家裡溫度濕度多少合適擴展閱讀
室內溫度
室內溫度過高時,會影響人的體溫調節功能,由於散熱不良而引起體溫升高、血管舒張、脈搏加快、心率加速。冬季,如果室內溫度經常保持在25℃以上,人就會神疲力乏、頭暈腦漲、思維遲鈍、記憶力差。
同時,由於室內外溫差懸殊,人體難以適應,容易患傷風感冒。如果室內溫度過低,則會使人體代謝功能下降,脈搏、呼吸減慢,皮下血管收縮,皮膚過度緊張,呼吸道粘膜的抵抗力減弱,容易誘發呼吸道疾病。因此,科學家們把人對「冷耐受」的下限溫度和「熱耐受」的上限溫度,分別定為11℃和32℃。
㈣ 家裡空氣濕度多少合適
只要不是低於5%RH(Relative Humidity,相對濕度)或者高於95%RH,一般人體都能很好的承受。
對人體健康影響主要是長期處在低溫高濕的環境里,人體會易患某些關節疾病和皮膚疾病。其他環境不會對健康造成太大的影響。
不宜長期待在濕度過高的地方,因為長期在此環境下易患關節炎等疾病。而長期濕度較低的環境會使皮膚變的粗糙、開裂,但不會有很嚴重的疾病。不過從人體的體感角度來說,與溫度有關。那些以下這些可能會讓你感覺舒適。
①0℃以下~8℃,大氣濕度偏低較好,20%RH~50%RH為宜,會讓你覺得不是太寒冷,但是皮膚容易失水。濕度高的話,會有有陰又冷的感覺。
②8℃~28℃,只要30%~80%,人體均可接受。50%RH左右比較適宜。濕度較小有乾燥的感覺,濕度過大會感覺潮濕。
③28℃以上,濕度隨氣溫升高減小,有利於人體排汗,發散熱量。濕度過小會很乾燥,快速讓皮膚變的失水粗糙,濕度過大會讓人有悶熱的感覺,使排汗變的困難。
據生理學家研究,室內溫度過高時,會影響人的體溫調節功能。冬季,如果室內溫度經常保持在23攝氏度以上,人就會神疲力乏、頭暈腦漲。同時,由於室內外溫差懸殊,人體難以適應,容易患傷風感冒。如果室內溫度過低,則會使人體代謝功能下降,脈搏、呼吸減慢,呼吸道粘膜的抵抗力減弱,容易誘發呼吸道疾病。 注意室內溫度調節的同時,還應注意室內濕度。夏天,室內濕度過大時,會抑制人體散熱,使人感到十分悶熱、煩躁。冬天,室內濕度大時,則會使人覺得陰冷、抑鬱,並易患感冒。最宜人的室內溫濕度是:冬天溫度為18攝氏度至25攝氏度,濕度為30%至80%;夏天溫度為23攝氏度至28攝氏度,濕度為30%至60%。
㈤ 房間內多少溫、濕度比較合適
在相對濕度為45%~65%RH的環境中,人體感覺最舒適。而在冬季供暖期,通常室內濕度僅為15%RH。可以家裡使用加濕器或用濕拖把拖地,或者在暖氣上放置水盆。在居室內養兩盆水仙花,可以調節室內相對濕度,還會使居室內布滿清香。
㈥ 室內空氣濕度應該多少度才合適
夏季,人們總是會因為溫度和濕度的變化影響身體的感覺,而調節空調的時候,也總是掌握不好,怎樣的溫濕度更利於全家人的健康。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一看,什麼樣的溫濕度,更能為人們提供更舒適的起居生活體驗呢?
非常有意思的一點是,如果考慮到溫、濕度對人思維活動的影響,最適宜的室溫度應是18℃ ,濕度應是40%至60% ,此時,人的精神狀態好,思維最敏捷,工作效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