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坤山9月8日的溫度是多少
① 九月份泰山山頂上的溫度大約是多少度九月去爬泰山需要帶什麼衣服謝謝!
恩,五度左右,不過晚上會冷一些,十一長假人應該很擁擠,山頂是有大衣5元每件出租,可是很破的……要是當天上下就沒必要帶衣服了,普通的運動服就行了,要是想看日出,建議帶個羽絨服就足夠了…即使天很冷,白天上山也會很熱…
② 平均溫度多少算是春天
春天 英語:Spring
又稱為春季,是一年的第一個季節,北半球為公歷3,4,5月.而南半球卻是在十一月開始,如澳大利亞,春天一般氣候溫暖適中,中國內陸大部分地區少雨. 萬物生機萌發,氣候多變,乍暖還寒。
春天包括六個節氣:
立春:立是開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開始。自秦代以來,我國就一直以立春作為春季的開始。立春是從天文上來劃分的,而在自然界、在人們的心目中,春是溫暖,鳥語花香;春是生長,耕耘播種。在氣候學中,春季是指候(5天為一候)平均氣溫10℃至22℃的時段。
時至立春,人們明顯地感覺到白晝長了,太陽暖了。氣溫、日照、降雨,這時常處於一年中的轉折點,趨於上升或增多。小春作物長勢加快,油菜抽苔和小麥拔節時耗水量增加,應該及時澆灌追肥,促進生長。農諺提醒人們立春雨水到,早起晚睡覺"大春備耕也開始了。雖然立了春,但是華南大部分地區仍是很冷"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的景象。這些氣候特點,在安排農業生產時都是應該考慮到的。人們常愛尋覓春的信息在哪裡呢?那柳條上探出頭來的芽苞,"嫩於金色軟於絲";那泥土中躍躍欲出的小草,等待"春風吹又生";而為著奪取新豐收在田野中辛勤勞動的人們,正在用雙手創造真正的春天。
雨水:降雨開始,雨量漸增。雨水節氣的涵義是降雨開始,雨量漸增,在二十四節氣的起源地黃河流域,雨水之前天氣寒冷,但見雪花紛飛,難聞雨聲淅瀝。雨水之後氣溫一般可升至0 ℃以上,雪漸少而雨漸多。可是在氣候溫暖的南方地區,即使隆冬時節,降雨也不罕見。我國南方大部分地區這段時間候平均氣溫多在10℃以上,桃李含苞,櫻桃花開,確以進入氣候上的春天。除了個別年份外,霜期至此也告終止。嫁接果木,植樹造林,正是時候。華南繼冬干之後,常年多春旱,特別是華南西部更是"春雨貴如油"。農業上要注意保墒,及時澆灌,以滿足小麥拔節孕穗、油菜抽苔開花需水關鍵期的水分供應。西北高原山地仍處於乾季,空氣溫度小,風速大,容易發生森林火災。另外,寒潮入侵時可引起強降溫和暴風雪,對老、弱、幼畜危害極大。所有這些,都要特別注意預防。
驚蟄:蟄是藏的意思。驚蟄是指春雷乍動,驚醒了蟄伏在土中冬眠的動物。到了驚蟄,我國大部地區進入春耕大忙季節。真是:季節不等人,一刻值千金。大部分地區驚蟄節氣平均氣溫一般為12℃至14℃,較雨水節氣升高3℃以上,是全年氣溫回升最快的節氣。日照時數也有比較明顯的增加。但是因為冷暖空氣交替,天氣不穩定,氣溫波動甚大。華南東南部長江河谷地區,多數年份驚勢期間氣溫穩定在12℃以上,有利於水稻和玉米播種,其餘地區則常有連續3 天以上日平均氣溫在12℃ 以下的低溫天氣出現,不可盲目早播。驚蟄雖然氣溫升高迅速,但是雨量增多卻有限。華南中部和西北部驚蟄期間降雨總量僅10毫米左右,繼常年冬干之後,春旱常常開始露頭。這時小麥孕穗、油菜開花都處於需水較多的時期,對水分要求敏感,春旱往往成為影響小春產量的重要因素。植樹造林也應該考慮這個氣候特點,栽後要勤於澆灌,努力提高樹苗成活率。
春分:分是平分的意思。春分表示晝夜平分。春分後,我國南方大部分地區越冬作物進入春季生長階段。華中有"春分麥起身,一刻值千金"的農諺。南方大部分地區各地氣溫則繼續回升,但一般不如雨水至春分這段時期上升得快。3月下旬平均氣溫華南北部多為13℃至15℃,華南南部多為15℃至16℃。高原大部分地區已經雪融冰消,旬平均氣溫約5℃至10℃。我國南方大部分地區等河谷地區氣溫最高,平均已達18℃至20℃左右。南方除了邊緣山區以外,平均十有七、八年日平均氣溫穩定上升到12℃以上,有利於水稻、玉米等作物播種,植樹造林也非常適宜。但是,春分前後華南常常有一次較強的冷空氣入侵,氣溫顯著下降,最低氣溫可低至5℃以下。有時還有小股冷空氣接踵而至,形成持續數天低溫陰雨,對農業生產不利。根據這個特點,應充分利用天氣預報,抓住冷尾暖頭適時播種。
清明:天氣晴朗,草木繁茂。清明是表徵物候的節氣,含有天氣晴朗、草木繁茂的意思。清明這天,民間有踏青、寒食、掃墓等習俗。
穀雨:雨生百穀。雨量充足而及時,谷類作物能茁壯成長穀雨時節的南方地區,"楊花落盡子規啼",柳絮飛落,杜鵑夜啼,牡丹吐蕊,櫻桃紅熟,自然景物告示人們:時至暮春了。這時,南方的氣溫升高較快,一般4月下旬平均氣溫,除了華南北部和西部部分地區外,已達20℃至22℃,比中旬增高2℃以上。華南東部常會有一、二天出現30以上的高溫,使人開始有炎熱之感。 低海拔河谷地帶業以進入夏季。華南春季氣溫較高的氣候特點,有利於在大春作物栽培措施上抓早。適宜紅苕栽插的溫度為18℃至22℃,這時已能滿足。華南老旱區的經驗證明,紅苕在穀雨後早栽,能夠在伏旱前使藤葉封廂,增強抗旱能力,獲得高產穩產。
③ 請問長白山附近城市(2019年7月31號至8月4號)的溫度是多少謝謝!
所在位置離長白山池北區30公里。長白山附近的城市溫度也不一樣,白山市溫度偏低一些,延吉市偏高一些。
長白山主峰比較冷。白天也只有十幾度甚至更低。
④ 9月均氣溫為28.5°當月最熱日和最冷日均氣溫相差不超過10度則該月均氣溫在30度上的日最多有多少天
本題考查最不利原則。若使該月平均氣溫在30度及以上的日子最多,須使高溫溫度盡可能接近於30度,低溫溫度盡可能接近於20度。設高溫天氣有x天,可列方程30x+20(30-x)=28.5×30;解得x=25.5天,故30度以上的日子最多有25天。故答案為B。
解析
第一步,本題考查最值問題,屬於其他最值構造類,用構造法解題。
第二步,若要30度及以上的日子最多,則30度以下的日子最少且溫度盡可能低。由溫差不超過10度,可構造最熱日均為30度、其餘天數是最冷日,均為20度。
第三步,設最熱日有x天,根據9月平均氣溫為28.5度,可得30x+20×(30-x)=28.5×30,解得x=25.5,故最多有25天。
因此,選擇B選項。
考點
數量關系
數學運算
最值問題 其他最值構造
⑤ 二十四節氣的氣候特點
自秦代以來,我國就一直以立春作為春季的開始。還曾一度被認為是新的一年的開始。立春是從天文上來劃分的,而在自然界、在人們的心目中,春是溫暖,鳥語花香;春是生長,耕耘播種。在氣候學中,春季是指氣候(5天為一候)平均氣溫10℃至22℃的時段。時至立春,人們明顯地感覺到白晝長了,太陽暖了。氣溫、日照、降雨,這時常處於一年中的轉折點,趨於上升或增多。小春作物長勢加快,油菜抽苔和小麥拔節時耗水量增加,應該及時澆灌追肥,促進生長。
農諺提醒人們:「立春雨水到,早起晚睡覺」大春備耕也開始了。雖然立了「春」,但是盆地大部分地區仍會有霜凍出現,少數年份還會有「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的景象。 雨水節氣的涵義是降雨開始,雨量漸增,在二十四節氣的起源地黃河流域,雨水之前天氣寒冷,但見雪花紛飛,難聞雨聲淅瀝。雨水之後氣溫一般可升至0℃以上,雪漸少而雨漸多。可是在氣候溫暖的四川盆地,即使隆冬時節,降雨也不罕見。四川盆地這段時間候平均氣溫多在10℃以上,桃李含苞,櫻桃花開,確以進入氣候上的春天。
除了個別年份外,霜期至此也告終止。嫁接果木,植樹造林,正是時候。盆地繼冬干之後,常年多春旱,特別是盆地西部更是「春雨貴如油」。農業上要注意保墒,及時澆灌,以滿足小麥拔節孕穗、油菜抽苔開花需水關鍵期的水分供應。川西高原山地仍處於乾季,空氣溫度小,風速大,容易發生森林火災。
另外,寒潮入侵時可引起強降溫和暴風雪,對老、弱、幼畜危害極大。 反映自然物候現象,含義是:春雷乍動,驚醒了蟄伏在土中冬眠的動物。這時,氣溫回升較快,長江流域大部地區已漸有春雷。四川盆地東部和涼山州南部,常年雨水、驚蟄亦可聞春雷初鳴;而盆地西北部除了個別年份以外,一般要到清明才有雷聲,為四川省雷暴開始最晚的地區。
到了驚蟄,我國大部地區進入春耕大忙季節。真是:季節不等人,一刻值千金。四川省盆地驚蟄節氣平均氣溫一般為12℃至14℃,較雨水節氣升高3℃以上,是全年氣溫回升最快的節氣。日照時數也有比較明顯的增加。但是因為冷暖空氣交替,天氣不穩定,氣溫波動甚大。盆地東南部長江河谷地區,多數年份驚蟄期間氣溫穩定在12℃以上,有利於水稻和玉米播種,其餘地區則常有連續3天以上日平均氣溫在12℃以下的低溫天氣出現,不可盲目早播。
驚蟄雖然氣溫升高迅速,但是雨量增多卻有限。盆地中部和西北部驚蟄期間降雨總量僅10毫米左右,繼常年冬干之後,春旱常常開始露頭。這時小麥孕穗、油菜開花都處於需水較多的時期,對水分要求敏感,春旱往往成為影響小春產量的重要因素。植樹造林也應該考慮這個氣候特點,栽後要勤於澆灌,努力提高樹苗成活率。 春分是反映四季變化的節氣之一。中國古代習慣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表示四季的開始。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則處於各季的中間。春分這天,太陽光直射赤道,地球各地的晝夜時間相等,所以古代春分秋分又稱為「日夜分」,民間有「春分秋分,晝夜平分」的諺語。春分後,中國大部分地區越冬作物進入春季生長階段。華中有「春分麥起身,一刻值千金」的農諺。
四川省各地氣溫則繼續回升,但一般不如雨水至春分這段時期上升得快。3月下旬平均氣溫盆地北部多為13℃至15℃,盆地南部多為15℃至16℃。高原大部分地區已經雪融冰消,旬平均氣溫約5℃至10℃。四川省西南部金沙江、安寧河等河谷地區氣溫最高,平均已達18℃至20℃左右。盆地除了邊緣山區以外,平均十有七、八年日平均氣溫穩定上升到12℃以上,有利於水稻、玉米等作物播種,植樹造林也非常適宜。
但是,春分前後盆地常常有一次較強的冷空氣入侵,氣溫顯著下降,最低氣溫可低至5℃以下。有時還有小股冷空氣接踵而至,形成持續數天低溫陰雨,對農業生產不利。根據這個特點,應充分利用天氣預報,抓住冷尾暖頭適時播種。 清明是表徵物候的節氣,含有天氣晴朗、草木繁茂的意思。清明這天,民間有踏青、寒食、掃墓等習俗。常言道:「清明斷雪,穀雨斷霜。」時至清明,盆地氣候溫暖,春意正濃。但在清明前後,仍然時有冷空氣入侵,甚至使日平均氣溫連續3天以上低於12℃,造成中稻爛秧和早稻死苗,所以水稻播種、栽插要避開冷尾暖頭。
在川西高原,牲畜經嚴冬和草料不足的影響,抵抗力弱,需要嚴防開春後的強降溫天氣對老弱幼畜的危害。「清明時節雨紛紛」,是唐代著名詩人杜牧對江南春雨的寫照。 俗話說:「雨生百穀」。降雨及時而且雨量充足,谷類作物能夠茁壯生長。穀雨節氣就有這樣的涵義。穀雨時節的四川盆地,「楊花落盡子規啼」,柳絮飛落,杜鵑夜啼,牡丹吐蕊,櫻桃紅熟,自然景物告示人們:時至暮春了。這時,盆地的氣溫升高較快,一般4月下旬平均氣溫,除了盆地北部和西部部分地區外,已達20℃至22℃,比中旬增高2℃以上。盆地東部常會有一、二天出現30以上的高溫,使人開始有炎熱之感。川西南低海拔河谷地帶業以進入夏季。
盆地春季氣溫較高的氣候特點,有利於在大春作物栽培措施上抓早。適宜紅苕栽插的溫度為18℃至22℃,這時已能滿足。盆地老旱區的經驗證明,紅苕在穀雨後早栽,能夠在伏旱前使藤葉封廂,增強抗旱能力,獲得高產穩產。 顧名思義,立夏是指夏季開始。但是,各地冷暖不同,入夏時間實際上並不一致。按氣候學上以五天平均氣溫高於22℃為夏季的標准,立夏前後,四川盆地南部剛跨進夏季;盆地其餘的地區氣溫為20℃左右,還處於「門外無人問落花,綠陰冉冉遍天涯」的暮春時節;而川西南低海拔河谷則早在4月中旬初即感夏熱,立夏時氣溫已達24℃以上,可謂夏日炎炎了。
《易緯》有立夏「電見」之說。但就四川而言,即使在初雷最晚的盆地西北部,常年雷暴也始於4月上、中旬,「電見」無須等到立夏。立夏以後,正是盆地中稻大面積栽插的需水關鍵期,大雨來臨的早遲和雨量的多少,與農業生產關系密切。此時如不下較大的雨,那些無水灌溉的農田就無法犁耙栽秧。
據氣候資料統計,多年平均大雨開始期,盆地東部在4月中、下旬,中部在5月中、下旬,西部在5月下旬。5月雨量盆地東南部為100至200毫米,西北部為75至100毫米。盆地西部、中部因大雨開始較晚,雨量偏少,往往有夏旱露頭。這段時間,正當盆地收獲小春作物,播栽大春作物,特別要注意多變天氣的影響。晴天要及時搶收,雨天應抓緊栽插,連陰雨天氣須提防小春收獲物生芽、霉爛,還要搞好抗旱保苗,警惕20℃以下的低溫對早稻的危害。 芒種是表徵麥類等有芒作物的成熟,是一個反映農業物候現象的節氣。時至芒種,四川盆地麥收季節已經過去,中稻、紅苕移栽接近尾聲。大部地區中稻進入返青階段,秧苗嫩綠,一派生機。「東風染盡三千頃,折鷺飛來無處停」的詩句,生動地描繪了這時田野的秀麗景色。
到了芒種時節,尚未移栽的中稻,應該抓緊栽插;如果再推遲,因氣溫提高,水稻營養生長期縮短,而且生長階段又容易遭受乾旱和病蟲害,產量必然不高。紅苕移栽至遲也要趕在夏至之前;如果栽苕過遲,不但乾旱的影響會加重,而且待到秋來時溫度下降,不利於薯塊膨大,產量亦將明顯降低。農諺「芒種忙忙栽」的道理就在這里。 夏至這天,太陽直射北回歸線,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晝最長的一天,四川各地從日出到日沒大多為十四小時左右。夏至這雖然白晝最長,太陽高度角最高,但並不是一年中最熱的的時候。因為,近地層的熱量,這時還在繼續積蓄,並沒有達到最多之時。夏至節氣是盆地東部全年雨量最多的節氣,往後常受副熱帶高壓控制,出現伏旱。為了增強抗旱能力,奪取農業豐收,在這些地區,搶蓄伏前雨水是一項重要措施。夏至以後地面受熱強烈,空氣對流旺盛,午後至傍晚常易形成雷陣雨。這種熱雷雨驟來疾去,降雨范圍小,人們稱為「夏雨隔田坎」。
唐代詩人劉禹錫在四川,曾巧妙地借喻這種天氣,寫出「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的著名詩句。 綠樹濃蔭,時至小暑。四川盆地小暑時平均氣溫為26℃左右,已是盛夏,頗感炎熱,但還未到最熱的時候。常年7月中旬,盆地東南低海拔河谷地區,可開始出現日平均氣溫高於30℃、日最高氣溫高於35℃的集中時段,這對雜交水稻抽穗揚花不利。除了事先在作布局上應該充分考慮這個因素外,已經栽插的要採取相應的補救措施。在川西高原北部,此時仍可見霜雪,相當於盆地初春時節景象。小暑前後,盆地西部進入暴雨最多季節,常年7、8兩月的暴雨日數可佔全年的75%以上,一般為3天左右。
在地勢起伏較大的地方,常有山洪暴發,甚至引起泥石流。但在盆地東部,小暑以後因常受副熱帶高壓控制,多連晴高溫天氣,開始進入伏旱期。四川省盆地這一東旱西澇的氣候特點,與農業豐收關系很大,必須及早分別採取抗旱、防洪措施,盡量減輕危害。小暑前後,四川省各地進入雷暴最多的季節。雷暴是一種劇烈的天氣現象,常與大風、暴雨相伴出現,有時還有冰雹,容易造成災害,亦須注意預防。 「立秋之日涼風至」明確地把立秋與天涼聯系起來。可見,立秋就是涼爽的秋季開始了。由於各地緯度、海拔高度等的不同,實際上是不可能都在立秋這一天同時進入秋季的。按照氣候學上以候(5天)平均氣溫在10℃至22℃之間為春、秋的標准,在我國除了那些緯度偏北和海拔較高的地方以外,立秋時多未入秋,仍然處於炎夏之中,即使在東北的大部分地區,這時也還看不到涼風陣陣、黃葉飄飄的秋天景色。對於地處中亞熱帶的四川盆地來說,常年8月暑氣猶重。
氣候資料統計表明,盆地要到9月中、下旬方才先後進入秋季;在全年皆冬或者冬長無夏、春秋相連的高原和高山地區,說不上秋季什麼時間開始。立秋以後,四川省盆地晚稻拔節孕穗,棉花裂鈴吐絮,絲毫不可放鬆田間管理;中稻、夏玉米進入灌漿成熟階段,要提防冰雹、大風、暴雨的危害。盆地東部和西部,應該分別繼續做好抗旱、防洪工作。立秋後的盆地,時令雖仍屬盛夏,但「立秋十天遍地黃」一個金色「秋天」就要到來了。 處暑是反映氣溫變化的一個節氣。「處」含有躲藏、終止意思,「處暑」表示炎熱暑天結束了。四川盆地處平均氣溫一般較立秋降低1.5℃左右,個別年份8月下旬盆地西部可能出現連續3天以上日平均氣溫在23℃以下的低溫,影響雜交水稻開花。但是,由於盆地處暑時仍基本上受夏季風控制,所以還常有盆地西部最高氣溫高於30℃、盆地東部高於35℃的天氣出現。特別是長江沿岸低海拔地區,在伏旱延續的年份里,更感到「秋老虎」的餘威。川西高原進入處暑秋意正濃,海拔3500米以上已呈初冬景象,牧草漸萎,霜雪日增。處暑是四川盆地雨量分布由西多東少向東多西少轉換的前期。這時盆地中部的雨量常是一年裡的次高點,比大暑或白露時為多。
因此,為了保證冬春農田用水,必須認真抓好這段時間的蓄水工作。高原地區處暑至秋分會出現連續陰雨水天氣,地農牧業生產不利。四川省盆地這時也正是收獲中稻的大忙時節。一般年辰處暑節氣內,盆地日照仍然比較充足,除了盆地西部以外,雨日不多,有利於中稻割曬和棉花吐絮。可是少數年份也有如杜詩所說「三伏適已過,驕陽化為霖」的景況,秋綿雨會提前到來。所以要特別注意天氣預報,做好充分准備,抓住每個晴好天氣,不失時機地搞好搶收搶曬。 露是由於溫度降低,水汽在地面或近地物體上凝結而成的水珠。所以,白露實際上是表徵天氣已經轉涼。我省盆地二十四節氣的氣候中,白露有著氣溫迅速下降、綿雨開始、日照驟減的明顯特點,深刻地反映出由夏到秋的季節轉換。盆地常年白露期間的平均氣溫比處暑要低3℃左右,大部地區氣候(5天)平均氣溫先後降至22℃以下。按氣候學劃分四季的標准,時序開始進入秋季。盆地秋雨多出現於白露至霜降前,以岷江、青衣江中下游地區最多,盆地中部相對較少。「濫了白露,天天走溜路」的農諺,雖然不能以白露這一天是否有雨水來作天氣預報,但是,一般白露節前後確實常有一段連陰雨天氣;而且,自此盆地降雨多具有強度小、雨日多、常連綿的特點了。
與此相應,盆地白露期間日照較處暑驟減一半左右,遞減趨勢一直持續到冬季。白露時節的上述氣候特點,對晚稻抽穗揚花和棉桃爆桃是不利的,也影響中稻的收割和翻曬,所以農諺有「白露天氣晴,穀米白如銀」的說法。充分認識白露氣候特點,並且採取相應的農技措施,才能減輕或避免秋雨危害。另一方面,也要趁雨抓緊蓄水,特別是盆地東部的白露是繼小滿、夏至後又一個雨量較多的節氣,更不要錯過良好時機。 秋分是表徵季節變化的節氣。秋分這天,太陽位於黃經180度,陽光幾乎直射赤道,晝夜幾乎等長。這時,四川盆地候溫普遍降至22℃以下,進入了涼爽的秋季。「一場秋雨一場寒」。一股股南下的冷空氣,與逐漸衰減的暖濕空氣相遇,產生一次次降雨,氣溫也一次次下降。在川西高原北部,日最低氣溫降到0℃以下,已經可見到漫天絮飛舞、大地素裹銀裝的壯麗雪景。
秋分以後,四川省雨量明顯減少,暴雨、大雨一般很少出現;不過,降雨日數卻反而有所增加,常常陰雨連綿,夜雨率也較高。唐代著名詩人李商隱「巴山夜雨漲秋池」的名句,生動形象地描繪出四川秋多夜雨的氣候特色。四川省盆地和涼山州秋多綿雨,濕害嚴重,對秋收、秋耕和秋種影響頗大。
要搶晴收曬,理墒防漬,抓好「三秋」生產的質量和進度。同時,還要充分利用秋季陰雨寡照、土壤墒情較好的氣象條件,不失時機地大搞植樹造林,努力提高樹苗成活率。 古代把露作為天氣轉涼變冷的表徵。仲秋白露節氣「露凝而白」,至季秋寒露時已是「露氣寒冷,將凝結」為霜了。這時,四川省各地氣溫繼續下降。盆地日平均氣溫多不到20℃,即使在長江沿岸地區,水銀柱也很難升到30℃以上,而最低氣溫卻可降至10℃以下。
川西高原除了少數河谷低地以外,候(5天)平均氣溫普遍低於10℃,用氣候學劃分四季的標准衡量,已是冬季了。千里霜鋪,萬里雪飄,與盆地秋色迥然不同。常年寒露期間,盆地雨量亦日趨減少。盆地西部多在20毫米上下,東部一般為30至40毫米左右。綿雨甚頻,朝朝暮暮,溟溟霏霏,影響「三秋」生產,成為我省盆地的一種災害性天氣。伴隨著綿雨的氣候特徵是:濕度大,雲量多,日照少,陰天多,霧日亦自此顯著增加。
但是,秋綿雨嚴重與否,直接影響「三秋」的進度與質量。為此,一方面,要利用天氣預報,搶晴天收獲和播種;另一方面,也要因地制宜,採取深溝高廂等各種有效的耕作措施,減輕濕害,提高播種質量。在高原地區,寒露前後是雪害最嚴重的季節之一,積雪阻塞交通,危害畜牧業生產,應該注意預防。 霜降節氣含有天氣漸冷、開始降霜的意思。緯度偏南的四川盆地,平均氣溫多在16℃左右,離初霜日期還有三個節氣。在盆地南部河谷地帶,則要到隆冬時節,才能見霜。當然,即使在緯度相同的地方,由於海拔高度和地形不同,貼地層空氣的溫度和濕度有差異,初霜期和霜日數也就不一樣了。用科學的眼光來看,「露結為霜」的說法是不準確的。露滴凍結而成的凍露,是堅硬的小冰珠。而霜凍是指由於溫度劇降而引起的作物凍害現象,其致害溫度因作物、品種和生育期的不同而異;而形成霜,則必須地面或地物的溫度降到0℃以下,並且貼地層中空氣中的水氣含量要達到一定程度。因此,發生霜凍時不一定出現霜,出現霜時也不一定就有霜凍發生。
但是,因為見霜時的溫度已經比較低,要是繼續冷卻,便很容易導致霜凍的發生。霜降過後,我省盆地開始大量收挖紅苕。若收挖過早,苕塊尚未充分膨大,就會影響產量;但收挖過遲,有可能遭受早霜凍危害,苕塊受凍變質,不耐貯藏,故適時挖苕很重要。
北宋大文學家蘇軾有詩曰:「千樹掃作一番黃,只有芙蓉獨自芳。」四川盆地氣候溫和,霜降期間,田疇青蔥,橙黃桔綠,秋菊競放,一樹樹芙蓉盛開,把富饒的「天府」打扮得更加艷麗。 「立,建始也」,表示冬季自此開始。「立冬之日,水始冰,地始凍」。人們常以凜冽北風,寒冷的霜雪,作為冬天的象徵。我省盆地亦霜雪稀少,所以,在氣候學上,不固定以「立冬」這天作為各地冬季的開始,而是以氣溫來劃分季節,即候(5天)平均氣溫低於10℃為冬季,這樣就比較節合當時的物候景觀。立冬時節的四川省盆地,仍處於「三秋」繁忙時期,平均氣溫一般為12℃至15℃。綿雨業已結束。
氣候條件適宜於油菜移栽。生長期較短而春性較強的小麥也要抓播種,因為立冬後期多有強冷空氣侵襲,氣溫常有較大幅度下降,如果播後氣溫低,出苗緩慢,分孽不足,就會影響產量。紅苕在日平均氣溫低於15℃時,生長已漸趨停止,應該及時收獲。盆地西北部個別年份立冬曾出現過早霜,更要早挖窖,免凍害。高原地區這時已是乾季,濕度迅減,風速漸增,對森林火險必須高度警惕。 小雪表示降雪的起始時間和程度。雪是寒冷天氣的產物。小雪節氣,四川盆地北部開始進入冬季。「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已呈初冬景象。因為北面有秦嶺、大巴山屏障,阻擋冷空氣入侵,剎減了寒潮的嚴威,致使盆地「冬暖」顯著。全年降雪日數多在5天以下,比同緯度的長江中、下游地區少得多。大雪以前降雪的機會極少,即使隆冬時節,也難得觀賞到「千樹萬樹梨花開」的迷人景色。由於盆地冬季近地面層氣溫常保持在0℃以上,所以積雪比降雪更不容易。偶爾雖見天空「紛紛揚揚」,卻不見地上「碎瓊亂玉」。
然而,在寒冷的川西高原,常年10月一般就開始降雪了。高原西北部全年降雪日數可達60天以上,一些高寒地區全年都有降雪的可能。小雪期間,盆地西北部一般可見初霜,要預防霜凍對農作物的危害。甘、阿兩州北部,最低氣溫多在零下15℃左右,應該做好牲畜的防寒保暖工作。 「大雪」表明這時降雪開始大起來了。四川盆地冬季氣候溫和而少雨雪,平均氣溫較長江中下游地區約高2℃至4℃,雨量僅佔全年的5%左右。偶有降雪,大多出現在1、2月份;地面積雪三、五年難見到一次。如果能夠目睹大地白雪皚塏,綠樹披銀飾玉,常是終身難忘的趣事。
「瑞雪兆豐年」,是中國廣為流傳的農諺。在北方,一層厚厚而疏鬆的積雪,象給小麥蓋禦寒的棉被。雪中所含的氮化合物比雨水多4倍,積雪慢慢融化後滲入土中,能增加土壤中的氮素,易被農作物吸收利用。雪水溫度低,能凍死地表層越冬的害蟲,也給農業生產帶來好處。
但是,在南方,雪後如逢晴夜,地面熱量散失較多,則會出現凍害,使豌、胡豆等作物受到一定損失。 冬至是按天文劃分的節氣,古稱「日短」、「日短至」。冬至這天,太陽位於黃經270度,陽光幾乎直射南回歸線,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晝最短的一天。四川省各地日出到日沒有10小時左右。冬至以後,隨著地球在繞日軌道上運行,陽光直射地帶便逐漸北移,使北半球白天漸增長,夜晚逐漸縮短。冬至日雖然太陽高度最低,日照時間最短,地面吸收的熱量比散失的熱量少,但是地面過去長期積累的熱量,還在繼續散失,近地層氣溫尚未降至最低,所以這時還不是一年中最冷的時候。過了冬至,雖然晝漸長,夜漸短,但是在短期內仍然是晝短夜長,地面每天吸收的熱量,還是比散失的熱量少,所以氣溫並沒有立即回升之勢。群眾中習慣自冬至起「數九」,每九天為一個「九」。到「三九」前後,地面積蓄的熱量最少,天氣也最冷,所以說「冷在三九!
民間俗曰:【一九二九怕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和六九河邊開楊柳、七九河凍開、八九燕子來、九九加一九,遍地耕牛走】。
天文學上把冬至作為冬季的開始,這對於我國多數地區來說,顯然偏遲。冬至期間,川西高原平均氣溫普遍在0℃以下,四川盆地也只有6℃至8℃左右。不過,川西南低海拔河谷地區,即使在當地最冷的1月上旬,平均氣溫仍然在10℃以上,真可謂秋去春平,全年無冬。 寒即寒冷,小寒表示寒冷的程度。俗話說,「冷在三九」。「三九」多在1月9日至17日,也恰在小寒節氣內。但這只是一般規律,少數年份大寒也可能比小寒冷。而人們記憶猶新的1975年冬,氣溫最低的節氣竟是大雪呢!四川盆地冬暖顯著,隆冬1月,三峽以東霜雪交侵,常有冰凍,最低氣溫在零下10℃左右。而盆地北部最低氣溫卻很少低於零下5℃,盆地南部0℃以下的低溫更不多見。
四川省隆冬最冷的地區是川北高原北部,最低氣溫在可達零下30℃左右,天寒地凍,滴水成冰。川西南低海拔河谷地帶,則是四川省隆冬最暖的地方,1月平均氣溫在12℃左右,只有很少年份可能出現0℃以下的低溫。加之逆溫效應十分顯著,所以香蕉、芒果等熱帶水果能夠良好生長。盆地冬季最低氣溫不低,有利於不春生產,也適宜發展多種經營。「受命不遷,生南國兮」的柑桔,生長一般要求最低氣溫不低於零下5℃、年溫高於15℃,盆地內絕大多數地區都能滿足,副熱帶植物也幾乎應有盡有。 小寒一樣,大寒也是表徵天氣寒冷程度的節氣。近代氣象觀測幾記錄雖然表明,在中國絕大部分地區,大寒不如小寒冷,但是,在某些年份和沿海少數地方,全年最低氣溫仍然會出現在大寒節氣內。大寒時節,在一定生育期內需要有適當的低溫。冬性較強的小麥、油菜,通過春化階段就要求較低的溫度,否則不能正常生長發育。
四川盆地常年冬暖,過早播種的小麥、油菜,往往長勢太旺,提前拔節、抽苔,抗寒能力大大減弱,容易遭受低溫霜凍的危害。可見,因地制宜選擇作物品種,適時播栽,並採取有效的促進和控制措施,乃是奪取高產的重要一環。
⑥ 日本本州九月天氣預報溫度具體多少
日本一年四季都適合旅遊,因為一年四季都有不同的景色跟特點。
1、春季(3月-5月)旅遊適合城市(東京、名古屋、京都)
寒冷的冬天過了以後,桃花開了,春天也就來到了。3月底到4月上旬,櫻花盛開的時候正是仲春的季節。這時 候,山上、田野和花園里到處都是美麗的櫻花。在日本也是最適合去觀賞櫻花的季節,天氣在一天天的轉暖,萬物蘇醒,櫻花在日本的各處鄉村和庭院齊放,空氣中彌漫著櫻花淡淡的清新的芬芳。
最多櫻花樹之地:名護城公園,位於沖繩島名護市內的「名護城公園」,有超過2萬株以上櫻花樹,其中大部分為緋寒櫻,會在1月中旬至2月中旬期間盛開,而每年的1月尾,這里都會舉行一個櫻花祭,賞花之餘,又可觀賞各種不同歌舞表演,故成為沖繩島中一個人氣賞櫻地方。
2.夏季(6月-8月)適合城市(沖繩、長崎、鐮倉)
夏季從6月份開始,其中有3-4個星期的時間是梅雨季節。農民就正好利用這時候的梅雨進行插秧。到了7月份的 時候就是暑氣逼人的盛夏季節了。在這個季節日本人喜歡到 海濱去沐海水浴,或者到山區去避暑。日本在夏季有許多節慶活動。還有就是在箱根、鐮倉等地會看到很多紫陽花(又名綉球花)。
北海道花海,以及這個季節北海道也是沉浸在花海當中。所以這個在這個季節一定不能錯過北海道的花海。在這期間薰衣草、向日葵等都會開得十分絢麗。
3、秋季(9月到11月)適合城市(京都、京都、奈良)
1)日本秋季天氣
秋初會有一陣陰雨天,日本人稱之為「秋霖」,此時天氣變化比較大,暴雨台風頻繁。但秋霖南下後的10月,便是天高氣爽的晴朗天氣了,隨著氣溫的不斷下降,北部和海拔較高的地區會出現初霜。進入11月份,日本列島從北到南風也逐漸變紅,營造一片浪漫絢麗的景象。
秋天的奈良公園,奈良公園又叫梅花鹿公園,是日本現代公園的先驅之一。大正11年(1922年)被指定為日本的國家名勝。奈良公園最引人注目的是梅花鹿,其中有1200頭鹿生活在這里,這些鹿大多溫順而討人喜愛。這些鹿是春日大社祭神之物,被視為神的化身,是日本梅花鹿最集中的地方。當然了小沫最喜歡秋天的奈良公園。一片金燦燦的顏色,看著格外的溫暖,還有可愛的小路。不過還是要看心情吧,也許心情不好,看著會感傷吧!
4、冬季(12月-2月)適合城市(北海道、箱根)
來自西伯利亞的乾冷氣團和來自於太平洋的暖濕氣團在日本交匯,導致日本海一側降雪量極大。日本太平洋一側降雪量極少,但是氣候依舊寒冷。東京、大阪、名古屋和京都等城市在冬季的最高氣溫不到10攝氏度或僅幾攝氏度。日本在1、2月份氣溫較低。但是不會持續很長時間。
箱根溫泉箱根溫泉(Hakone Onsen)一帶群山環抱,湖水如鏡,溫泉眾多。以箱根湯本、塔之澤、堂島、宮下、底倉、蘆之湯、古賀等「箱根七湯(溫泉)」加上箱根山附近的小涌谷、宮城野、千石原、蘆湖等17處溫泉統稱為箱根溫泉鄉。
⑦ 9月11日到9月19日的天氣和溫度是多少
2016-09-11星期日 25℃ 17℃ 中雨~小雨 東北風1-2級 115輕度污染
2016-09-12星期一 26℃ 19℃ 多雲 東北風1-2級 57良
2016-09-13星期二 27℃ 20℃ 陰~多雲 東南風1-2級 90良
2016-09-14星期三 31℃ 22℃ 晴 南風1-2級 123輕度污染
2016-09-15星期四 32℃ 22℃ 晴 南風1-2級 164中度污染
2016-09-16星期五 31℃ 21℃ 小雨~晴 東南風1-2級 175中度污染
2016-09-17星期六 25℃ 17℃ 陰~陣雨 東北風4-5級 64良
2016-09-18星期日 24℃ 17℃ 陰~多雲 東北風4-5級 43優
09月19日(今天) 晴15~24℃ 西風 1級空氣優
⑧ 拉薩6~9月的一般溫度是多少
25度左右,早晚溫差較大,這段時間適合旅遊
⑨ 杭州九月份的天氣是怎麼樣的
給你一份去年9月份的天氣做一下參考,今年基本上就是這樣
浙江杭州 未來10天杭州天氣預報
(北緯30.25度, 東經120.17度)
9月3日
星期六
白天杭州天氣 晴時多雲 夜間杭州天氣 局部多雲
最高溫度:30℃
北風 三級
最低溫度:22℃
9月4日
星期日
白天杭州天氣 局部多雲 夜間杭州天氣 大部多雲
最高溫度:30℃
北風 三級
最低溫度:22℃
9月5日
星期一
白天杭州天氣 大部多雲 夜間杭州天氣 局部雷雨
最高溫度:29℃
北偏東風 二級
最低溫度:22℃
9月6日
星期二
白天杭州天氣 零星雷雨 夜間杭州天氣 零星雷雨
最高溫度:27℃
東北風 三級
最低溫度:22℃
9月7日
星期三
白天杭州天氣 零星雷雨 夜間杭州天氣 零星雷雨
最高溫度:27℃
東風 二級
最低溫度:22℃
9月8日
星期四
白天杭州天氣 零星雷雨 夜間杭州天氣 零星雷雨
最高溫度:28℃
西北風 三級
最低溫度:24℃
北偏東風 二級
9月9日
星期五
白天杭州天氣 局部雷雨 夜間杭州天氣 局部雷雨
最高溫度:29℃
東偏北風 二級
最低溫度:24℃
9月10日
星期六
白天杭州天氣 零星雷雨 夜間杭州天氣 零星雷雨
最高溫度:31℃
東北風 二級
最低溫度:24℃
⑩ 2011年貴州遵義7、8月份高溫天氣一共有多少天,分別溫度是多少請問如何能查詢到溫度信息
分有點低了。問題比較麻煩日期 平均最高溫度 平均最低溫度 平均降水量 極端最高溫度 極端最低溫度
7月1日 29℃ 21℃ 10mm 36℃(1961) 18℃(1973)
7月2日 29℃ 21℃ 5mm 37℃(1961) 16℃(1973)
7月3日 29℃ 21℃ 8mm 37℃(1952) 17℃(1973)
7月4日 29℃ 21℃ 8mm 36℃(1952) 18℃(1959)
7月5日 30℃ 21℃ 9mm 37℃(1952) 17℃(1968)
7月6日 30℃ 22℃ 4mm 35℃(1952) 18℃(1985)
7月7日 30℃ 22℃ 7mm 35℃(1952) 16℃(1992)
7月8日 30℃ 21℃ 9mm 37℃(1952) 17℃(1976)
7月9日 30℃ 22℃ 4mm 35℃(1978) 19℃(1976)
7月10日 30℃ 22℃ 7mm 35℃(1978) 19℃(1976)
7月11日 30℃ 22℃ 5mm 36℃(1978) 18℃(1992)
7月12日 30℃ 21℃ 5mm 35℃(1978) 18℃(1975)
7月13日 30℃ 21℃ 4mm 36℃(1961) 17℃(1975)
7月14日 30℃ 21℃ 4mm 35℃(2002) 17℃(1956)
7月15日 30℃ 21℃ 5mm 36℃(2006) 17℃(1972)
7月16日 30℃ 22℃ 5mm 36℃(2002) 18℃(1995)
7月17日 31℃ 21℃ 4mm 36℃(2002) 17℃(1969)
7月18日 31℃ 21℃ 2mm 35℃(1967) 17℃(1955)
7月19日 30℃ 22℃ 10mm 36℃(1988) 19℃(1999)
7月20日 31℃ 22℃ 4mm 37℃(1988) 17℃(1973)
7月21日 31℃ 22℃ 2mm 37℃(1952) 18℃(1968)
7月22日 31℃ 22℃ 8mm 38℃(1952) 20℃(1980)
7月23日 31℃ 22℃ 4mm 37℃(1952) 19℃(1963)
7月24日 31℃ 21℃ 3mm 36℃(1961) 18℃(1951)
7月25日 31℃ 21℃ 7mm 35℃(1958) 18℃(1972)
7月26日 31℃ 21℃ 6mm 35℃(1971) 18℃(1972)
7月27日 31℃ 22℃ 5mm 37℃(1971) 17℃(1989)
7月28日 31℃ 21℃ 8mm 35℃(1975) 16℃(1989)
7月29日 31℃ 21℃ 7mm 37℃(1952) 14℃(1989)
7月30日 30℃ 21℃ 7mm 36℃(1952) 16℃(1989)
7月31日 31℃ 21℃ 6mm 35℃(1995) 17℃(1989)
八月
日期 平均最高溫度 平均最低溫度 平均降水量 極端最高溫度 極端最低溫度
8月1日 31℃ 21℃ 4mm 36℃(1953) 19℃(1989)
8月2日 31℃ 21℃ 9mm 36℃(1995) 18℃(2000)
8月3日 31℃ 21℃ 4mm 35℃(1953) 19℃(1956)
8月4日 31℃ 21℃ 4mm 36℃(1994) 19℃(1990)
8月5日 31℃ 21℃ 7mm 37℃(1994) 18℃(1957)
8月6日 31℃ 21℃ 4mm 37℃(1975) 16℃(1980)
8月7日 31℃ 21℃ 5mm 36℃(1975) 19℃(1987)
8月8日 31℃ 21℃ 3mm 36℃(1953) 16℃(1987)
8月9日 31℃ 21℃ 4mm 35℃(1981) 18℃(2002)
8月10日 31℃ 21℃ 7mm 35℃(1985) 17℃(2002)
8月11日 30℃ 21℃ 7mm 35℃(2004) 17℃(2002)
8月12日 30℃ 21℃ 8mm 35℃(1992) 17℃(2002)
8月13日 30℃ 21℃ 5mm 36℃(1953) 18℃(2001)
8月14日 30℃ 21℃ 9mm 36℃(1966) 17℃(1980)
8月15日 30℃ 21℃ 5mm 37℃(2006) 15℃(1980)
8月16日 30℃ 21℃ 5mm 37℃(1966) 18℃(1992)
8月17日 30℃ 21℃ 6mm 38℃(1953) 18℃(1984)
8月18日 30℃ 21℃ 7mm 39℃(1953) 16℃(1984)
8月19日 30℃ 21℃ 5mm 38℃(1953) 15℃(1978)
8月20日 30℃ 20℃ 6mm 35℃(1981) 15℃(1978)
8月21日 30℃ 20℃ 4mm 35℃(1990) 15℃(1978)
8月22日 30℃ 20℃ 5mm 36℃(1990) 15℃(1978)
8月23日 30℃ 20℃ 3mm 37℃(1990) 15℃(1965)
8月24日 29℃ 20℃ 4mm 36℃(1961) 16℃(1992)
8月25日 29℃ 20℃ 5mm 34℃(1997) 17℃(1960)
8月26日 29℃ 20℃ 3mm 35℃(1972) 16℃(1960)
8月27日 30℃ 20℃ 6mm 37℃(1972) 15℃(1974)
8月28日 29℃ 20℃ 6mm 36℃(1990) 16℃(1952)
8月29日 29℃ 20℃ 3mm 35℃(1990) 16℃(1977)
8月30日 29℃ 20℃ 5mm 36℃(1951) 16℃(1999)
8月31日 30℃ 20℃ 2mm 37℃(2006) 15℃(1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