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城氣溫多少合適
㈠ 中國最適合居住的二線小城市自然災害少 軍事沖突較少 交通便利 詳細介紹
長治屬典型中溫帶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全年冬無嚴寒,夏無酷暑,雨熱同季。年平均氣溫在4.9--10.4攝氐度之間,1月份最冷,平均最低氣溫為-6.9攝氐度;7月份最熱,平均最高氣溫為22.5攝氐度。
長治市境內共有高速公路3條(長邯、長晉、長太),國道3 條(207、208、309),省道13條,縣道71 條。全市公路通車總里程達到10330公里,公路密度達到74.3公里/百平方公里。
長治市為山麓盆地地形 幾乎不存在地質災害,位於中國中部,也不存在軍事沖突
長治市區東部有老丁山深林公園,北部有漳澤水庫,自然環境好。各縣也有眾多旅遊資源 如太行山大峽谷 天脊山 平順水鄉都是4A級 平順通天峽 黎城紅山是5A級 襄垣仙堂山 沁縣臨空山等。
人文環境方面 長治市今年連續獲得魅力城市 文明城市 衛生城市 等稱號 境內有回族同胞 民族關系融洽。
物價水平 長治市在山西省內物價水平算中等 目前市區房價是3500-7000元
教育資源
本科院校 長治醫學院 長治學院 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飛行學院長治分院
大專院校 山西機電職業技術學院 長治職業技術學院 長治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 長治師范分院 潞安職業技術學院
中等職業學校 華北機電學校 長治衛生學校 長治市藝術學校 長治市商業學校 長治市體育運動學校 長治市幼兒師范 等
中學 長治一中 長治二中 太行中學(長治學院附屬太行中學)等
㈡ 最宜居的氣溫是多少度
最適合人類居住的溫度為15—18℃度,濕度為78%-85%.具體如下:一般來說,人體在室內感覺最舒適的溫度是15—18℃為宜,如果室內空氣不流通或者相對濕度小於35%,且室內氣溫超過25℃以上時,人體就開始從外界吸收熱量,你就會有熱的感覺.若氣溫超過35℃,這時人體的汗腺開始啟動,通過微微涔汗散發積蓄體溫,心跳加快,血液循環加速,就會感到頭昏腦脹,全身不適和疲勞,有昏昏欲睡的感覺,而且酷熱難熬.相反,當氣溫低於4℃以下,你會感到寒冷.當室溫在8—18℃時,人體就會向外界散熱,加上室內微風吹拂流通,室內相對濕度在40%—60%之間,你會感到身體舒適健康.濕度對人體的影響,在室內舒適溫度范圍內不太明顯.但在28℃、相對濕度達90%時,你就會有氣溫達34℃的感覺.這是因為濕度大時,空氣中的水汽含量高,蒸發量少,人體排泄的大量汗液難以蒸發,體內的熱量無法暢快地散發,因此,你就會感到悶熱.僅僅從相對濕度來講,人體最適宜的空氣相對濕度是40%—50%,因為在這個濕度范圍內空氣中的細菌壽命最短,人體皮膚會感到舒適,呼吸均勻正常.根據氣象專家統計,當相對濕度達30%時,中暑的氣溫是38℃,當相對濕度達80%和氣溫在31℃,體質較弱的人有時也會引起中暑,如果冬天遇到低溫高濕天氣,人們就會感到陰濕寒冷.健康的濕度環境是45%~65%,在這樣的濕度條件下,人體感覺最舒適,各種病菌不易傳播.濕度高於65%會使人體呼吸系統和粘膜產生不適,免疫力下降.
㈢ 山西省的氣候特徵
山西省地處中緯度地帶的內陸,在氣候類型上屬於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由於太陽輻射、季風環流和地理因素影響,山西氣候具有四季分明、雨熱同步、光照充足、南北氣候差異顯著、冬夏氣溫懸殊、晝夜溫差大的特點。
山西省各地年平均氣溫介於4.2—14.2℃之間,總體分布趨勢為由北向南升高,由盆地向高山降低;全省各地年降水量介於358—621毫米之間,季節分布不均,夏季6—8月降水相對集中,約佔全年降水量的60%,且省內降水分布受地形影響較大。
(3)黎城氣溫多少合適擴展閱讀:
山西省地處華北西部的黃土高原東翼,地貌從總體來看是一個被黃土廣泛覆蓋的山地高原,整個輪廓略呈由東北斜向西南的平行四邊形。地貌類型復雜多樣,有山地、丘陵、高原、盆地、台地等,其中山地、丘陵佔80%,高原、盆地、台地等平川河谷佔20%。
山西省是黃河與海河兩大流域的分水嶺,省內黃河流域面積97138平方千米,佔全省面積的62.2%,海河流域面積為59133平方千米,佔全省面積的37.8%。除了流經省界西、南兩面長達965千米的黃河幹流以外,全省流域面積大於10000平方千米的較大河流有5條,分別是黃河流域的汾河、沁河,海河流域的桑乾河、漳河、滹沱河。
㈣ 山西省晉中市左權縣屬於什麼氣候
屬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春季乾燥多風,夏季溫和多雨,秋季天高氣爽,冬季寒冷而少雪。年平均氣溫為7.5℃,一月份氣溫最低,平均氣溫為-15℃,極端最低氣溫為-25.1℃;七月份氣溫最高,極端最高氣溫為34.2℃。年平均降水量548.9mm,日最大降水量115.7mm,降水量多集中在7、8、9三個月;年平均蒸發量為1584.1mm,是降水量的3倍。年主導風向為西北風和東南風,冬季常見西北風,夏季多為東南風,最大風速17m/s,平均風速為1.9m/s;霜凍期平均為11月至次年4月,無霜期150天左右,最大積雪厚度875px,最大凍土深度為2600px。
㈤ 山西長治怎麼樣
人口
2007年末,全市總人口為3237526人,人口密度達到235人/平方公里。城鎮人口比重達到39.61%。男女性別比(以女性為100)為103.66%。
自然災害
主要為乾旱、冰雹、洪澇。2007年的自然災害給13個縣(市、區)均帶來了不同程度的影響。受災人口達到113.9萬人,緊急轉移安置人口1178人,農作物受災面積159.4萬畝,倒塌住房2729間。
氣候與灌溉
長治屬典型中溫帶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全年冬無嚴寒,夏無酷暑,雨熱同季。年平均氣溫在4.9--10.4攝氐度之間,氣候條件與避暑山莊承德相近。1月份最冷,平均最低氣溫為-6.9攝氐度;7月份最熱,平均最高氣溫為22.5攝氐度。號稱「無扇之城」。年日照時數2418-2616小時,一般年降水量在537.4-656.7毫米,7月最多,為132.2毫米,1月最少,為5.5毫米,年平均無霜期在156.8-181.9天,年平均風速為1.5-3.0米/秒之間。 長治各月平均氣溫: 一月:零下6.9°C二月:零下3.4°C 三月:3.7°C 四月:11.7°C 五月:17.4°C 六月:20.5°C 七月:22.5 °C八月:20.5°C 九月:15.6°C 十月:9.8 °C十一月:2.6°C 十二月:零下5.6°C
城市規劃布局與規模
定位:綜合功能的區域性中心城市。 在未來環漳澤湖鏈狀城市空間體系中,將老城區和新區作為一個整體的兩個部分,共同組成未來長治市的主城區。新區建設以「東山西水、南秀北美」為特色,重點在「特」字上下功夫,全面打造出一個外向型、多功能、現代化的新城區。 新區建設將根據「水邊的五彩石」這一開發主題,在新區城市空間上規劃了「綠、紫、藍、紅、橙」的五色物質空間,即綠色空間———生態魅力新區,紫色空間———傳統民間文化的激活和歷史文化脈絡的傳承,藍色空間———與生態環境和諧共處的朝陽產業,紅色空間———新區的政治職能,橙色空間———新型的人居環境。要在三年內構築起比較完善的現代城市框架,五年內粗具規模,十年內建成大氣典雅的全省一流新區。
[編輯本段]旅遊勝地
中村申家宅院位於山西省長治市郊區西白兔鄉,北依小寒山 ,西臨漳河 ,地處上黨盆地的東北角 ,屬於上黨盆地的邊緣丘陵地帶。據申氏族譜記載,申氏宗祖是明萬曆年間從潞城縣天貢村遷入的。全村現有300多戶,共1300餘人,申姓族系佔70%之多。 申家大院中村在明朝時屬潞城縣 ,直隸山西布政司。惡劣的自然環境並未打消這里民眾積極求生的慾望 ,他們從農業生產轉而向絲綢 ,布匹 ,釀造等手工業發展。由於處在河東鹽池及本地物資向東南轉輸的運道上 ,也是從陝西和晉南向河南運輸的必經之路 ,並且是與以北的太原連接的重要通道。這樣得天獨厚的條件再加上本地鐵礦產量豐富 ,於是鹽與鐵便成為澤潞商人重要的販賣貨品。據《潞城縣志》記載 ,清朝至民國期間 ,中村是當地著名的物資交流中心集市之一。晉商發展的同時 ,商家大院也就成了晉商文化的代表 ,成為中華民居建築史上一顆耀眼的明珠 申氏在明初從潞城縣天貢村遷入南村,明嘉靖十一年(公元1532)遷入中村定居。自始祖申十三開始,至今已繁衍到第二十一代。申十三有二子,第四世時有七子,第七世時發展為三十子,第八世時發展到五十子,成為一大家族。 村內申家的老宅院始建於明代中葉 ,至光緒年間基本建成。村內現存明清院落 20 余座 ,窯 50 余孔,房 300 余間 ,基本保存完好 ,是非常寶貴的建築遺產。村落位於半丘陵地帶 ,地勢呈東高西低、南高北低 ,以十字街為中心 ,呈網格形分布 ,分為東北、東南、西南和西北 4 個大的區域 ,申家宅院落位於東北區域。 村中的明清建築主要由兩部分組成:一部分是建於古街道兩旁的商業區 ,分布有當時申家在中村開的店鋪 ,由當鋪、鹽店、布店、花店、染坊、鐵鋪院、歇馬店等手工業、商業建築組成;另一部分則是申家的家宅———二十四院 ,佔地面積約 3 萬 m ,主要用於居住、接待貴客以及一些倉庫 。 村中一條古街自村口引入 ,貫穿全村。古街南北走向 ,並隨著古商道與商業的互助性發展而演變成一條商業街 ,並且最終成為清代中村的村落布局軸線。古街北端止於申家大院 ,這就導致申家在村中開設的店鋪布局呈現沿街與頂端兩種布局方式 ,最終形成了 T字形的排列。申家店鋪所在院落的布局有兩種:一種是院落本身正南正北朝向 ,而將臨街一面的房屋設置為店鋪的鋪面 ,對外開放;另一種則是以垂直街道方向的空間軸線統領整個院落 ,多樣的組合方式使得村落的空間布局更加靈活 ,更有效地利用了土地。 村中空間布局另一個特色的部分就是申家宅院,原由24個院落組成,由於建成年代久遠加之文革時期一些人為的破壞,現存只有7座院落保留完好,但是從倒塌的牆垣和留存的基石仍可看出當年大院的規模和氣魄。這二十四座院落分列於東西兩條並列的軸線上,一條高差近4.5m的斷坎將兩條軸線自然分開。 申家大院從十字街往東 ,首先步入的是二十四院西軸線。西軸線上分布5 個空間節點 ,分別是臨街的店面院 ,過廳院 ,花園 ,宅院以及裙樓和窯洞。商家獨有的宅院功能承載了以店面為中心的外向性功能模塊和以花園為中心的內向性功能模塊。西軸線的起點是十字街東北角臨街的空間 ,這里並列地設置了兩個前店後寢的宅院 ,分別是當鋪和鹽店鋪 ,這當屬商家宅院的一大特色。兩個院子之間用巷道相連 ,雖為巷道卻也是二十四院西軸線的起點 ,故在臨街處建有門,既保障了院落的私密性,也為院落空間的功能增加了趣味性和相對的完整性。沿巷道向北則進入了商家宅院的又一特色空間「廳」院。廳房院是一個多向性空間 ,對內對外的流動性都很強。廳房的北邊是小花園 ,也是內外空間的分界點由此向北則進入到後宅院。 由鹽店院向東 ,在斷坎上面的院落組成了二十四院東軸線東軸線上分布了 4 個空間節點 ,分別是三節樓 ,中庭院 ,東庭院以及東北角的兩進牛棚院。東軸線承載的使用功能與西軸線相比較為單一 ,大多為不承擔對外交流功能的宅寢。沿拔貢院前的小路向東爬上斷坎 ,首先看到的就是三節樓院。這是一座一層窯洞再加兩層樓房的三層門樓式建築 ,也是申家大院里的制高點 ,起到了保家護院的作用。三節樓的西邊一條小道直通後宅院 ,東面是中 ,東兩組並列的庭院。中線庭院南起中庭下院 ,直接利用台地的側面挖鑿窯洞組成 ,地勢較低。中庭下院正房窯洞的正中有一條導入型通道 ,連通其後的中庭院。中庭院也是現存整個大院里單體建築形制最高的一進院落。中庭院之後為中庭後院 ,院子已毀 ,只留有基址可見。與中庭組院並列的東庭組院分別是東庭下院 ,東庭院和東庭後院。兩院的空間布局基本一致 ,東庭組院每進院子的規模均大於中庭組院。東庭下院大門臨十字街 ,東庭院建在台地上與中庭下院平齊。台地上的每進院子均開設旁門方便相互貫通。東庭組院的北面原建有兩進牛棚院 ,是申家雜役圈養牲口的地方。整個東軸線連接了三大功能模塊 ,防禦 ,居住和輔助。 多元化的要求使空間功能性質也具有多樣性 ,但在眾多空間特性要求的前提下 ,申家大院用簡單而有序的組合方式解決了多重矛盾 ,充分體現出商家大院在規劃設計之初對於空間處理手法的獨到認識 ,同時也是晉商文化空間特徵的一個優良典範。
產業與交通
資源
土 地 境內的土地總面積為138.96萬公頃,其中,耕地面積30.7萬公頃(1985年),宜林地面積27萬公頃,有林地面積19.9萬公頃,牧坡20餘萬公頃。 林 木 境內共有森林面積39萬公頃,其中成林面積32萬公頃,森林覆蓋率23%,木材蓄積量1100萬立方米。沁源境內的靈空山,屬太岳山國家級森林公園,活立木蓄積量289837立方米,主要樹種為油松,占林木總量的62.3%。而長治境內的老頂山森林面積達3萬畝,森林覆蓋率達74%。 水 源 境內屬北方地區的相對富水區,水資源總量為17.9億立方米。 牧坡草地 草地主要分布於沁源。 礦 產 上黨地區的地下資源十分豐富,礦藏種類達40多種,煤、鐵藏量尤為豐富,素稱「煤鐵之鄉」。地質儲量為906億噸,探明儲量為242.9億噸;除沁縣、黎城、平順3縣外,其餘縣、區均有分布,煤種有肥煤、焦煤、瘦煤、無煙煤,以無煙煤為主。鐵礦的探明儲量為1.4億噸,礦石品種有赤鐵礦、褐鐵礦、赤褐鐵礦和菱鐵礦,礦床的類型為山西式鐵礦。主要分布地區為黎城、平順、壺關、襄垣、武鄉、沁源等縣。錳鐵礦的探明儲量為5713萬噸,礦石類型主要為含錳菱鐵礦和含錳赤褐鐵礦,工業分類稱屯留式鐵礦,分布於沁源、屯留、長子等縣。鋁土礦的探明儲量為5713萬噸,主要分布於沁源、襄垣。硫鐵礦的探明儲量為1462萬噸,主要分布於長治、壺關等縣。耐火粘土的探明儲量為1606萬噸,主要分布於沁源、長治等縣。大理石探明儲量為1400萬立方米,主要分布於平順、壺關、陵川等縣。長治市的熔制白雲岩就有5827萬噸,主要分布於黎城、潞城等縣,還有鐵礬土、硅石、石膏等,分別分布於沁源、平順、黎城、襄垣、潞城、長治等縣。其他礦藏還有釩礦、鈦礦、鎵礦、電石灰岩、制鹼灰岩及鉛、鋅、銅等。 野生動物 境內的野生皮毛、肉用、羽用、葯用等經濟動物,主要有狐、蛇、獾 、野兔、野豬、黃羊、黃鼬、狍子、麝、豺、青羊、猴子及各種鳥類。有害動物有狼、野豬、獾、野兔和鼠類等。害蟲天敵有鷹、貓頭鷹、黃鼬、啄木鳥 、燕子等。 野生植物 境內群山環列,盆谷相間,地形復雜,各地有不同類型的小氣候,從而形成植物資源獨具的區系分點,有種子類野生植物,還有蕨類、菌類、藻類、苔蘚等。 水利資源 長治是華北地區相對富水區,主要河流有海河流域的濁漳河、清漳河、衛河,以及黃河流域的沁河、汾河支流。全市水資源總量為22.96億立方米,其中地表水量為19.86億立方米,地下水量為10.83億立方米,重復水量為7.73億立方米。全市現在漳澤、後灣、關河3座蓄水一億立方米以上的大型水庫和105座中小型水庫,總庫容量10億立方米。 農林資源 長治市主要糧食作物有玉米、小麥、穀子、豆類、薯類等;主要經濟作物有黨參、潞麻、蘋果、核桃、柱子、花椒等;主要名優特產有:沁州黃小米、潞麻、潞黨參、黃芪、連翹、木耳、沁源松蘑菇、黃花菜、花坡蕨菜,黎城柿餅、綿核桃、平順大紅袍花椒、馬鈴薯,長子青椒;被國家綠色食品發展中心認證的綠色農產品已達81種。林業資源有宜林面積735萬畝,實有林地585萬畝,其中天然林173萬畝,經濟林165畝,林木蓄積量達1100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為23%。牧業資源有宜牧面積480萬畝,已開發草場271萬畝。
產業
綜 合 初步核算,全市生產總值775.3億元,比上年增長10.0%。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35.2億元,下降3.5%;第二產業增加值486.7億元,增長11.7%;第三產業增加值253.4億元,增長9.5%。三次產業比例由上年的4.8:63.4:31.8調整為4.5:62.8:32.7。人均生產總值23558元(按年末美元匯率折算為3450美元),增長9.5%。 全年居民消費價格比上年上漲0.3%,其中食品類價格上漲2.5%。工業品出廠價格下降6.4%;原材料、燃料、動力購進價格下降6.7%。 年末全社會從業人員155.50萬人,比上年增加2.19萬人。其中第一產業從業人員65.00萬人,減少0.60萬人;第二產業從業人員41.79萬人,增加0.55萬人;第三產業從業人員48.70萬人,增加2.24萬人。全年新增城鎮就業崗位3.9萬個,年末城鎮登記失業率為2.16%,比上年上升0.11個百分點。 全年實現財政總收入177.9億元,比上年增長11.5%;其中一般預算收入69.57億元,增長11.1%。扣除「兩權」收入,全市財政總收入169.1億元,一般預算收入60.8 億元,同口徑分別增長10.3%和7.9%。全市一般預算支出112.4億元,比上年增長15.7%,其中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增長9.8%,醫療衛生支出增長21.3%,科技、教育、農業支出比上年分別增長20.7%、18.9%、19.3%。 農林牧漁業 全年糧食種植面積256.6千公頃,減少0.3%;油料種植面積2.4千公頃,減少14.6%;蔬菜種植面積18.1千公頃,減少8.2%。 全年糧食產量116.6萬噸,同比下降18.2%;其中夏糧7.1萬噸,下降24.1%;秋糧109.5萬噸,下降17.7%。油料產量0.35萬噸,減產28.1%;蔬菜產量79.5萬噸,下降14.4%。 全年肉類總產量5.99萬噸,增長17.6%,其中豬牛羊肉5.37萬噸,增長18.8%;禽蛋產量7.29萬噸,增長8.3%,奶產量1.37萬噸,下降12.1%。 全年農林牧漁業總產值58.1億元,下降3.2%。其中,農業總產值36.2億元,下降15.0%;林業總產值4.6億元,增長23.2%;牧業總產值15.4億元,增長24.9%;漁業總產值0.27億元,增長8.4%。 工業和建築業 全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452.8億元,增長12.2%,其中輕工業增加值增長8.6%,重工業增長12.3%;產品銷售率93.9%。 主要工業產品產量中,原煤比上年增長10.5%,發電量增長10.7%,生鐵增長8.9%,焦炭增長6.2%,鋼材增長5.3%。 全年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為224.85,比上年提高20.16個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1032.99億元,比上年下降6.8%。實現利稅146.42億元,下降11.4%,其中實現利潤76.83億元,下降9.1%。虧損企業虧損額23.67億元,比上年下降40.1%。 全年全社會建築業實現增加值21.3億元,比上年增長23.5%。全市具有資質等級的總承包和專業承包建築業企業實現利潤0.54億元,下降8.47%;上繳稅金1.69億元,增長4.97%。 固定資產投資 全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443.7億元,比上年增長62.3%。其中,城鎮投資425.0億元,增長66.5%。其中國有投資240.3億元,增長60.1%,非國有投資184.7億元,增長75.6%;農村投資18.7億元,增長2.9%。分產業看,第一產業投資13.8億元,增長145.6%;第二產業投資247.2億元,增長53.5%,其中煤炭投資56.6億元,增長54.6%;第三產業投資164.0億元,增長85.2%。其中教育投資增長138.4%。 全年房地產開發投資完成26.5億元,比上年增長48.8%,其中住宅投資22.2億元,增長44.9%。商品房銷售額29.3億元,增長130.6% ;其中,住宅銷售額為25.4億元,增長132.1%。 能 源 城鎮能源工業投資中,煤炭工業投資56.6億元,增長54.6%;電力工業投資21.9億元,下降42.5%。全年共向省外運輸煤炭2780.63萬噸,比上年增長3.68%;向省外運輸焦炭821.09萬噸,增長6.86%。全市采區煤炭資源回採率達到79.4%。 國內外貿易 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44.8億元,比上年增長21.7%。分城鄉看,城市消費品零售額154.3億元,增長21.3%;縣及縣以下消費品零售額90.5億元,增長22.5%。分行業看,批發和零售業零售額210.5億元,增長22.0%,其中限額以上批發和零售業零售額61.4億元,增長9.4%;住宿和餐飲業零售額27.4億元,增長20.9%;其他行業零售額6.9億元,增長16.2%。 在限額以上批發和零售業零售額中,汽車類零售額比上年增長30.2%,食品、飲料、煙酒類增長21.5%,服裝類增長5.0%,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增長2.5%,石油及製品類下降4.8%,傢具類下降19.5%。 全年進出口總額27918.6萬美元,比上年下降12.2%。其中,出口2416.7萬美元,下降51.0%;進口25501.9萬美元,下降5.0%。 全年新批外商直接投資企業3家;合同利用外商投資2970.26萬美元,下降53.3%;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10967.4萬美元,下降72.0%。 交通、郵電和旅遊 全年民航客運量34萬人,比上年增長30.97%,旅客周轉量305697萬人公里;貨郵運輸量1490噸,貨郵周轉量132.91萬噸公里,運輸總周轉量350.79萬噸公里。公路客運量3281.74萬人,比上年下降2.5%,旅客周轉量21.5億人公里;貨運量5217.4萬噸,比上年下降22.5%,貨物周轉量72.4億噸公里。 年末全市民用汽車保有量達到21.58萬輛(包括三輪汽車和低速貨車4.5萬輛),比上年末增長12.9%,其中年末私人汽車保有量16.41萬輛,增長17.5%。民用轎車保有量7.81萬輛,增長31.5%,其中私人轎車6.27萬輛,增長39%。 全年完成郵電業務總量50.45億元,比上年增長43.3%。其中,郵政業務總量21370萬元,增長14.2%;電信業務總量48.3億元,增長45.0%。年末固定電話用戶達到58.10萬戶,其中,城市電話用戶37.07萬戶,農村電話用戶21.03萬戶。年末行動電話用戶達到181.95萬戶。年末全市固定電話、行動電話及小靈通用戶總數達到245.24萬戶。電話普及率達到74.3部/百人。年末全市互聯網用戶累計達23.97萬戶,比上年增長37.5%。 全年共接待國內外遊客889.1萬人次,增長28.8%;國內旅遊總收入74.6億元,增長21.6%。全年入境人數7.20萬人次,比上年增長15.1%。其中,外國人4.12萬人次,增長20.3%;香港、澳門和台灣同胞3.09萬人次,增長8.9%。在入境旅遊者中,過夜人數7.20萬人次,增長15.1%。旅遊外匯收入1368.7萬美元,增長27.1%。 金融和保險 年末全市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余額1131.5億元,比年初增長22%;其中居民儲蓄存款636.9億元,增長16%。全市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貸款余額475.8億元,比年初增長19%;其中個人消費貸款9.8億元,增長22%。 年末全市共有保險公司14家。全年保險公司保費收入22.23億元,其中壽險業務保費收入15.66億元;健康險和意外傷害險業務保費收入0.91億元;財產險業務保費收入5.66億元。支付各類賠款及給付5.24億元,其中壽險業務給付2.25億元;健康險和意外傷害險業務給付0.21億元;財產險業務賠款2.78億元。 教育和科學技術 年末全市有獨立招生的高等院校6所,全年招收普通高等教育本、專科學生9224人,在校大學生3.04萬人,畢業學生8919人。全市各類中等職業教育學校45所,全年招生2.10萬人,在校學生5.19萬人,畢業學生1.56萬人。全市普通中學245所,其中完全中學40所,普通高中10所,普通初中156所。全年高中招生2.79萬人,在校學生8.07萬人,畢業學生2.53萬人。全年初中招生5.33萬人,在校學生15.37萬人,畢業學生5.97萬人。全市普通小學1625所,全年招生3.50萬人,在校學生25.63萬人,畢業學生5.33萬人。特殊教育在校學生883人。幼兒園在園幼兒6.80萬人。 全年全市共受理各項專利申請667件,比上年增長35.8%。全年全市科學技術成果93項,其中有38項技術獲得省部級以上科學技術成果獎,比上年增加3項。全年簽訂技術合同220項,增長81.8%;成交金額20781.7萬元,增長36.3%。 全市共有產品質量檢驗機構42家,全年對69戶企業實施了產品認證,對11種產品進行了監督抽查。全市共有法定計量技術機構12個,全年強制檢定計量器具4.5萬台件。 文化、衛生和體育 年末全市共有藝術表演團體19個,文化館14個,博物館1個,公共圖書館14個,公共圖書館藏書量112萬冊,檔案館14個,已開放各類檔案6114卷。全市廣播電台12座,電視台12座,廣播、電視綜合人口覆蓋率分別達到93.98%和96.59%,年末全市有線電視用戶達到35.3萬戶,其中接收數字信號用戶36036戶。在全國地方戲評比演出中,我市創作的小戲《拆圍牆》成為全省三個入選劇之一。中國戲曲表演學會在長治舉辦了地方戲研討會,眾多來自全國各地的「梅花獎」藝術家奉獻了精彩演出。 年末全市共有醫療衛生機構4752個,其中醫院、衛生院247個,婦幼保健機構14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防疫站)14個。病床位14484張,其中醫院、衛生院13702張。衛生技術人員20150人,其中執業醫師和執業助理醫師10586人,注冊護士5347人,葯劑人員1058人。鄉鎮衛生院142個,床位3124張,衛生技術人員2616人。年末全市農村有醫療點的村占總村數的比重達到100%,全市縣鄉村三級衛生機構達標率88.75%,全市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覆蓋率98%。 全市運動員在各類體育比賽中獲得全國冠軍10個,全省冠軍84個。 城市建設、資源、環境和安全生產 年末全市城市建成區面積4530萬平方米。年末城市房屋建築面積5355.74萬平方米,比上年末增長14.1%,其中住宅建築面積3917.98萬平方米。年末建成區綠化覆蓋率47.8%,比上年提高1個百分點。年末城市交通運營車輛557輛,出租汽車1800輛。市區有公園4座,總面積127公頃。 全年城市供水總量8458萬噸,人均日生活用水量160升。全年液化氣供氣總量5310噸,天然氣供應量1592萬立方米,煤氣供氣總量1.10億立方米,其中生活用煤氣4086.17萬立方米。燃氣普及率82.81%,比上年提高12.53個百分點。市區集中供熱面積由上年的1374萬平方米提高到1854萬平方米,其中住宅供熱面積1481萬平方米,比上年增加383萬平方米。市區污水處理能力14萬噸/日,全年污水處理量5113萬噸。生活垃圾年清運量22萬噸,無害化處理率達到100%。 年末全市耕地保有量519.36萬畝,年內增加耕地面積0.86萬畝。本年度檢查驗收合格造林面積20.6千公頃,其中退耕還林面積4千公頃。義務植樹762萬株。全市有自然保護區2個,面積46.8千公頃,佔全市總面積的3.3%。 年末全市大中型水庫蓄水總量2.45億立方米,比上年下降600萬立方米。全年總用水量4億立方米。其中生活用水增長10.9%,工業用水增長2.4%。全年曾有14.2萬人、2.7萬頭大牲畜因乾旱發生臨時性飲水困難。 全年全市空氣質量Ⅱ級以上天數達354天,比上年增加8天,佔全年天數的97.0%。全市達Ⅲ類水質標準的斷面比例52.17%。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源地辛安泉水質達標率達到100%。 全市億元GDP生產安全事故死亡人數為0.3人,比上年下降42.3%;煤礦百萬噸死亡人數為0.37人,比上年下降27%。全年發生火災事故68件,比上年下降45.2%,直接損失109.3萬元。全年共發生道路交通事故481起,造成251人死亡、465人受傷,直接財產損失152.8萬元。 人口、人民生活和社會保障 年末全市總人口為329.91萬人,比上年增加1.63萬人,出生率11.12‰,死亡率6.18‰,人口自然增長率為4.94‰。城鎮人口比重達到41.04%,比上年提高0.59個百分點。性別比(女=100)為105.73。 年末城鎮參加基本養老保險人數為33.41萬人,比上年增加2.12萬人。其中職工25.27萬人,離退休人員8.15萬人。參加基本醫療保險職工人數為44.96萬人,比上年增加4.65萬人。參加失業保險職工人數為24.61萬人,全年領取失業保險金10525人。 年末全市各類收養性社會福利單位173所,比上年增加27家;床位9473張,收養各類人員304人。城鎮建立各種社區服務設施95處。全年銷售社會福利彩票11292萬元,直接接受社會捐贈款755萬元。全年城市最低生活保障人數55149人,農村最低生活保障人數123746人。
[編輯本段]觀光游覽
長治是一座有著2000多年歷史的文化古城,自秦開始,為歷代郡、州、府所在地。境內她那山河壯麗氣勢磅礴的錦綉山河與歷代古物交輝息息相印,有其獨特的文化神韻。全市有大量的不同時代歷史古跡文化和古建築藝術珍品。壯麗的山川和悠久的歷史,淳樸的民風和光榮的傳統,構成了長治市豐富多彩的旅遊資源。 長治旅遊資源獨特。有老頂山森林公園、太行山大峽谷和太行水鄉、靈空山、武鄉溶洞等天然勝景;有上黨門、城隍廟、二賢庄、仙堂山、北魏石刻等文物古跡;有八路軍總部舊址、黃崖洞保衛戰舊址、八路軍太行紀念館等革命紀念地。位於市郊的三垂岡(也稱三垂山、二岡山),在中國歷史上大有名氣,唐末天下大亂,群雄逐鹿,三垂岡之戰,使李存助不僅占據了上黨,而且為最終消滅後梁政權、統一中原、建立後唐奠定了基礎。清代著名詩人嚴遂成為此寫下了一首奇詩《三垂岡》。毛主席一生飽覽古代典籍,用兵如神,對三垂岡之戰史事爛熟於心,揮筆書寫了嚴遂成的《三垂岡》詩,那大氣磅礴、雄健瀟灑的毛體書法,為三垂岡增添了無窮魅力。 作為長治市象徵的上黨門,鍾鼓二樓左右對峙,風馳雲動,蔚為壯觀;分水嶺出土的大批戰國時期車馬文物,多繫上乘精品;觀音堂殿內的明代懸塑栩栩如生,神態各異;玉皇觀的琉璃塔,飛閣流丹,金碧輝煌;五鳳樓斗拱蓮柱,匠心獨具;原起寺的八角七層大雄寶塔,巧奪天工;南涅水北魏石刻,技藝精湛;位於沁源縣的靈空山,松林密布,古樹參天既有五龍池、益海洞等「靈空十景」,更有「三柱重」、「九桿旗」等珍貴古松,實為旅遊避暑之勝地。壺關縣的天然紫團溶洞,洞內怪石嶙峋,千姿百態,洞外山霧繚繞,鬱郁蔥蔥,確屬人間奇景,使遊人流連忘返。除此之外,還有長子縣的法興寺和崇慶寺、襄垣縣的仙堂寺、壺關的二仙廟、以及相傳女媧補天採石的黎城縣廣志山、精衛填海采山的長子縣發鳩山,神農氏炎帝嘗百穀的老頂山等。此外,還有革命紀念地八路軍總部舊址、上黨戰役主戰場、黃崖洞保衛戰舊址、八路軍太行紀念館等處。 長治及附近主要旅遊景點:始祖百草堂 靈空山 紅豆峽 太行山大峽谷 青龍峽 黑龍潭景區 金燈寺 黃崖洞 五鳳樓 大雲寺 九天聖母廟 廣志山 八路軍太行紀念館 盤秀山 天台庵 石評梅故居 林里關王廟 花坡 老頂山森林公園 女妖洞 八泉峽 羊腸板 長治觀音堂 法興寺 紫團山 天脊山 城隍廟 北齊石刻造像 大寺 古佛 分水嶺古墓群 上黨戰役指揮部舊址 原起寺 仙堂山 七寶塔 龍祥觀 古脊椎動物群化石遺址 大雲院 太岳山國家森林公園 長樂村戰斗紀念碑 閻寨 南涅水石刻造像館 崇慶寺 黃崖大峽谷 上黨門 壺關太行大峽谷十八盤 太岳烈士陵園 玉皇觀 八路軍總部北村舊址 正覺寺 神頭之戰紀念碑 嶷神嶺 太行八泉峽 太行水鄉 古城長治
還是不錯的
㈥ 山西長治冬天溫度最低多少度
長治冬天最冷的是1月份,最低氣溫一般在零下十幾度,極端最冷氣溫零下二十幾度。
㈦ 人在濕度和溫度為多少的環境下最舒適
按照我國室內空氣標准,夏季室內濕度以40%~80%為宜,冬季應控制在30%~60%。老人和小孩適合的室內濕度為45%~50%,哮喘等呼吸系統疾病患者適宜的室內濕度在40%~50%之間。20℃是最佳睡眠溫度。
20℃左右的室溫最讓人舒服。這個溫度有利於身體散發多餘的熱量,如果室溫超過25℃,人體就開始從外界吸收熱量,會有熱的感覺。若室溫超過35℃,人體汗腺就開始啟動,通過出汗散發體內熱量,會出現心跳加快、血液循環加速、頭昏腦漲、疲勞等不適的感覺。(7)黎城氣溫多少合適擴展閱讀
生活中,室內無時無刻不在產生「廢氣」:廚房、衛生間、垃圾桶中的垃圾,經過一夜就會產生空氣污染;長期不清潔的地毯、不晾曬的被褥枕頭,極易滋生蟎蟲。
書架和傢具頂部的灰塵堆積過多,加重空氣中的污染漂浮物……特別是北方進入供暖期後,很多人家裡都緊閉窗戶,怕冷氣進來。室內空氣流通不暢,不少人的身體抵抗力開始下降,頻繁被疾病 「襲擊」。
通風換氣是改善室內空氣的有效方法。每天9時~11時、14時~15時是最佳換氣時間,可將廚房、浴室、客廳里通風半小時。如果遇到霧霾,盡量少開窗通風,搭配使用空氣凈化器和加濕器。廚房應安裝凈化效果好的油煙機,盡量減少高油煙污染的煎炒烹炸,更不要在室內吸煙。
另外,每半個月或一個月定期除塵,降低空氣中的有害顆粒。還需要提醒的是,有些高層建築通風效果較差,開窗時間應相對延長。
㈧ 室內溫度多少合適
居室內最適宜的溫度冬季16-18攝氏度,夏季24-26攝氏度。
如果溫度設置過低,人體代謝功能則會下降,脈搏減慢,皮下血管收縮,而且開啟地暖需要關閉門窗,空氣無法流通,對老人、小孩、孕婦的影響特很大。所以在溫度過低的情況下,老人容易心臟供血不足,小孩和孕婦則容易傷風感冒或者患呼吸道感染。
冬季供暖溫度也不宜過低。當溫度低於12℃時,80%坐著的人會感到冷,20%活動著的人會感到冷,所以衛生學將12℃作為建築熱環境的下限。如果室內溫度過低,則會使人體代謝功能下降,呼吸減慢,皮下血管收縮,呼吸道黏膜的抵抗力減弱,容易誘發感冒等呼吸道疾病。
而且由於寒冷對機體的刺激,交感神經系統興奮性增高,體內兒茶酚胺分泌增多,會使人體血管收縮,心率加快,心臟工作負荷增大,耗氧量增多,嚴重時心肌就會缺血缺氧,引起心絞痛,所以冠心病患者尤其要注意冬季取暖。
(8)黎城氣溫多少合適擴展閱讀
根據國標規定冬季供暖空氣溫度和用戶實際使用習慣,日常室內溫度控制在18℃—22℃為宜,建議以居室內功能區域不同設置溫度:室內設置 18℃-20℃溫度范圍;卧室、起居室設置 18℃ - 22℃溫度范圍;廁所、門廳、走廊設置18℃-20℃溫度范圍 。
需要注意的是,設置的溫度越高,耗能就越大,根據實際使用情況的反饋來看,一般地暖溫度設置在25℃以上的話,耗能會比21℃增加20%---50%左右。
㈨ 室溫最適宜溫度是多少
一、冬天溫度18℃~25℃,濕度30%~80%,在裝有空調的室內,室溫為19℃~24℃,濕度為40%~50%時,人感到最舒服。 對於需要頻繁外出的人來說,室溫過高,使室內外溫差變大,會讓他們抵抗能力下降,會使室內空氣異常乾燥,破壞體內的溫濕環境,影響到他們的體液分泌,不僅讓人感到渾身燥熱,還會有呼吸困難,眼、耳、目、口、鼻、喉、皮膚等處異常干澀的感覺。 如果室內溫度過低,則會使人體代謝功能下降,脈搏呼吸減慢,皮下血管收縮,皮膚過度緊張,呼吸道抵抗力減弱,容易誘發呼吸道疾病。 要適當開窗通風,以確保居住的舒適性,而且最好在室內放盆水或使用加濕器,以增加濕度。
二、一般來說,在夏季,空調調到25—27攝氏度比較合適,而濕度調到百分之五十到六十之間為宜。夏天空調一般溫度設定在比室外溫度低3-5度比較好,太大的溫差很容易使人身體不適,特別是小孩子很容易得空調病。人體的正常溫度需要一個相對穩定的氣溫環境,室內外的溫差太大容易造成身體溫度的不平衡。如果空調的溫度調得太低,涼風吹的時間過久,會導致周身乏力、頭暈眼花、傷風感冒或關節炎復發等疾病。室內外的溫差不宜過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