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月距離多少倍合適
㈠ 月地距離是多少
月球距離地球平均為384,401公里。這段距離約為地球赤道周長的10倍。月球軌道呈橢圓形,近地點平均距離為363300公里,遠地點平均距離為405500公里。
㈡ 月地距離約為多少
384,400千米。地球和月亮之間的平均距離為384,400千米。
地球到月球的平均距離、天文學的長度單位。
月球距離是天文學的長度單位,一般被用於衡量天體間的時空距離。一月球距離的數值為3.84E5km。地球到月球的平均距離約為地球赤道周長的10倍。
最早測定月地距離的人是公元前180年的報道伊巴谷。現如今,科學家已經利用先進的激光技術對月球距離進行了精確的測量,對月球進行了較為徹底的研究。
月球距離:
月球與地球的平均距離為3.84E5km(約60RE),月球繞地球轉動的軌道面與地球赤道面的交角為。月球距離現在被作為一種天文學的長度單位。地球到月球的平均距離約為地球赤道周長的10倍。
月球直徑為3476公里,約為地球直徑的3/11。月球表面面積大約是地球表面面積的1/14,比亞洲面積稍小。月球的體積只相當於地球體積的1/49。月球質量約等於地球質量的1/81.3。
㈢ 月球和地球的距離是多少
月球距離地球平均為384,401公里。這段距離約為地球赤道周長的10倍。光速是300000公里/秒,所以光線從月亮射向地球要的時間為t=384401/300000=1.28s
㈣ 地球和月亮之間的距離是多少
近地點距離363,300千米;遠地點距離405,493千米。
㈤ 地球到月球的距離是多少,地球到月球的距離測量
地球到月球的平均距離是384,400千米 。月球離地球近地點距離 為 35.7萬 千米
(就是地表到月表);距離地球最遠的遠地點距離為40.6萬千米(就是加上月球與地球的直徑)。
月球是離我們地球最近的星球。平常月亮距離地球大概是40多萬公里,由於月球環繞地球運行是一個以一個軸心為主的橢圓形的軌道,因此,月球距離地球最遠比最近時多5萬公里。同樣是滿月,月球距離地球最近比最遠時,月亮的視直徑大14%,視面積大30%。
月光從月球傳到地球的時間只要1.3秒,也就是說只眨了下眼的功夫。可是這么短的時間,它的路程卻有38萬多千米。並且月球軌道以3.8cm/a的速度向外偏移,也就是以每年3.8厘米的速度遠離地球而去。
古人測量地球到月球的方法:
古人最早測量地月距是通過肉眼觀察進行大概的測量,最早測定月地距離的人是伊巴谷,其在公元前180年左右出生於小亞細亞,也就是今天的土耳其。
伊巴谷發明了一種「瞄準器」,一根約兩米長的木桿上,有溝槽可容一個擋板在其中滑動,在木桿的一端豎立一塊有小孔的板,人眼從小孔中觀察星體,同時滑動擋板,使它剛好遮住目標。根據擋板與小孔之間的距離及擋板的寬度,就可以算出被測物體的相對大小,或星空中兩點的視距離。
他還發明了一種星盤,可以測天體的方位和高度。人們還傳說他製作過一個天球儀,刻在上面的恆星數目比他列在星表上的還多。還是讓我們欣賞伊巴谷是如何測量日、月、地三天體的距離的。
他觀測了一次日食,同埃拉托色尼一樣,他也需要兩個地點的觀測數據。在土耳其附近,人們看到了日全食;而在經度接近而緯度不同的亞歷山大城,只能看到日偏食,月球最大遮住了太陽的4/5。
由此,他推算出了月球的視差,他也將太陽光處理為平行照射到地球上。他的計算結果是,月球直徑是地球的三分之一,月地距離是地球半徑的60.5倍。第一個數據偏大了一點,對於第二個數據,按照現在的測量結果,月地距離是地球半徑的60.34倍。由於埃拉托色尼已經給出了地球半徑的數據,於是伊巴谷得到了月地距離的真實數據。
讓我們替伊巴谷算一下:38400×60.5/(2×3.14)=37萬千米。現代的月地距離數據是38萬千米。2100多年前的祖先,手持木桿,單憑一雙肉眼,就得到如此准確的數據,面對這樣的結果,我們後人實在是沒有什麼可驕傲的,我們發明出來的令人眼花繚亂的「先進」技術,只是反映出我們理性思考的貧乏和虛弱罷了。
伊巴谷的太陽數據誤差較大,主要還是受阿里斯塔克的數據影響。伊巴谷算出的太陽直徑是地球直徑的12倍多,而實際太陽直徑超出地球達百倍之多;他的日地距離是地球半徑的2500倍,而實際是兩萬多倍。
科學家測量地球到月球的距離的方法:
1、三角法
比如說地球在春分點和秋分點時分別觀測一顆恆星對地球的角度,然後以公轉軌道半徑為基線,算出它距地球的距離
對於較近的天體(500光年以內)採用三角法測距。
500--10萬光年的天體採用光度法確定距離。10萬光年以外天文學家找到了造父變星作為標准,可達5億光年的范圍。
更遠的距離是用觀測到的紅移量,依據哈勃定理推算出來的。
月球是距離我們最近的天體,天文學家們想了很多的辦法測量它的遠近,但都沒有得到滿意的結果。科學的測量直到18世紀(1715年至1753年)才由法國天文學家拉卡伊(N.L.Lacaille)和他的學生拉朗德(Larand)用三角視差法得以實現。他們的結果是月球與地球之間的平均距離大約為地球半徑的60倍,這與現代測定的數值(384401千米)很接近。
2、光譜在天文研究中的應用
人類一直想了解天體的物理、化學性狀。這種願望只有在光譜分析應用於天文後才成為可能並由此而導致了天體物理學的誕生和發展。通過光譜分析可以:(1)確定天體的化學組成;(2)確定恆星的溫度;(3)確定恆星的壓力;(4)測定恆星的磁場;(5)確定天體的視向速度和自轉等等。
3、激光測量
雷達技術誕生後,人們又用雷達測定月球距離。激光技術問世後,人們利用激光的方向性好,光束集中,單色性強等特點來測量月球的距離。測量精度可以達到厘米量級。
列如:
用激光測距儀測量從地球到月球的距離。激光的傳播速度為3×108m/s,在激光從地球發射到月球後再反射回地球的過程中,所需時間為2.56s,求地球到月球的距離。
s=v.t/2=3乘10的8次方乘2.56/2=384000000米=38.4萬
科學家們所用的這種精細測量地月距離的新設備叫做「阿帕奇月球激光測量儀」(英文簡稱APPOLLO,和「阿波羅」同名)。為了達到期望的精度,來往於地月之間的激光脈沖計時精度必須達到幾皮秒(1皮秒等於百億分之一秒)的水準。由於光速是已知的,因此通過測量激光脈沖在地月之間(准確地說是在「阿帕奇月球激光測量儀」和安放在月球表面的反射陣列之間)往來的時間就可以求得兩點之間的精確距離。
㈥ 地球與月球的距離是多少
月球俗稱月亮,也稱太陰,是地球的唯一的天然衛星,也是離地球最近的天體。
月球距離地球平均為384,401公里。這段距離約為地球赤道周長的10倍。月球軌道呈橢圓形,近地點平均距離為363300公里,遠地點平均距離為405500公里。月球直徑為3476公里,約為地球直徑的3/11。月球表面面積大約是地球表面面積的1/14,比亞洲面積稍小。月球的體積只相當於地球體積的1/49。月球質量約等於地球質量的1/81.3。月球物質的平均密度為每立方厘米3.34克,只相當於地球密度的3/5。月面上自由落體的重力加速度地球上表面重力加速度的1/6。月球上的逃逸速度約為每秒2.4公里,為地球上的逃逸速度的1/5左右。
月地平均距離 384000 公里
月地最近距離 356400 公里
月地最遠距離 406700 公里
月球離地球只有384400千米。
更精確的:
月球是離地球最近的天體,它是圍繞地球運轉的、唯一的天然衛星,它與地球的平均距離約384400公里。月球繞地球運動的軌道是一個隨圓形軌道,其近地點(離地球最近時)平均距離為363300公里,遠地點(離地球最遠時)平均距離為405500公里,相差42200公里。
用萬有引力來求:
已知地球的質量(5.89*10^24kg),月亮繞地球運行的周期為30天,求月球到地球的球心距離
解:月球繞地球運行的向心力即月地間的萬有引力即有:
F向=F引=得:GM地M月/R^2=M月(2π/T)^2*R
r3=M地GT^2/4π^2=5.89*10^24kg*6.67*10^-11(30*24*3600)^2/4*π^2
r=4×10^8m
用三角視差法:
天體的視差與天體到觀測者的距離之間存在著簡單的三角關系。測出天體的視差,就可以確定天體的距離。因此,天體的視差測量是確定天體距離的最基本的方法,稱為三角視差法。
古希臘最偉大的天文學家的伊巴谷公元前190年左右出生於奈西厄。最大的貢獻是發現了歲差。他觀測了一次日食,同埃拉托色尼一樣,他也需要兩個地點的觀測數據。在土耳其附近,人們看到了日全食;而在經度接近而緯度不同的亞歷山大城,只能看到日偏食,月球最大遮住了太陽的4/5。由此,他推算出了月球的視差,他也將太陽光處理為平行照射到地球上。他的計算結果是,月球直徑是地球的三分之一,月地距離是地球半徑的60.5倍。第一個數據偏大了一點,對於第二個數據,按照現在的測量結果,月地距離是地球半徑的60.34倍。由於埃拉托色尼已經給出了地球半徑的數據,於是伊巴谷得到了月地距離的真實數據。我們替伊巴谷算一下:埃拉托色尼修訂後地球圓周長為39360公里,(39360/(2×3.14))×60.5=37.9萬千米。現代的月地距離數據是38.4萬千米。2000多年前的先人,手持木桿,憑一雙肉眼,就得到如此准確的數據,這真是富有浪漫主義色彩。
3:用激光測距離。用光到達月球的時間乘以光速即是地球到月球的距離;2.用月球的公轉測距離。用月球的公轉速度乘以公轉周期得到周長再除以3.14得到平均直徑,再除以2得到平均半徑,即是地球到月球的距離。
參考資料:一堆……
2013 5 27 7:23
2L
㈦ 地月距離多少是安全的
地球和月亮之間的平均距離為384,400千米。如果一個人以光速每秒299792.458千米移動,從地球到月球只需大約1.26秒左右。經過研究,月球在以每年四厘米的距離離開地球。月球離地球近地點距離為35.7萬千米;距離地球最遠的遠地點距離為40.6萬千米。
地球和月亮之間的距離是多少 地球和月亮距離多遠
月球距離是天文學的長度單位,一般被用於衡量天體間的時空距離。月球距離指的是月球與地球的平均距離為3.84×105km(約60RE),月球繞地球轉動的軌道面與地球赤道面的交角為5。是一種天文學的長度單位。地球到月球的平均距離約為地球赤道周長的10倍。
地球和月亮之間的距離是多少 地球和月亮距離多遠
月球直徑為3476公里,約為地球直徑的3/11。月球表面面積大約是地球表面面積的1/14,比亞洲面積稍小。月球的體積只相當於地球體積的1/49。月球質量約等於地球質量的1/81.3。
地球和月亮之間的距離是多少 地球和月亮距離多遠
古人最早測量地月距是通過肉眼觀察進行大概的測量,最早測定月地距離的人是伊巴谷,其在公元前180年左右出生於小亞細亞,也就是今天的土耳其。
㈧ 地球和月亮之間的距離是多少
地球和月亮之間的距離是3.84×105km。
月球距離指的是月球與地球的平均距離為3.84×105km(約60RE),月球繞地球轉動的軌道面與地球赤道面的交角為5。是一種天文學的長度單位。地球到月球的平均距離約為地球赤道周長的10倍。
月球直徑為3476公里,約為地球直徑的3/11。月球表面面積大約是地球表面面積的1/14,比亞洲面積稍小。月球的體積只相當於地球體積的1/49。月球質量約等於地球質量的1/81.3。
近地點:
月球離地球近地點距離為363,300千米。
遠地點:
距離地球最遠的遠地點距離為405,493千米。
(8)地月距離多少倍合適擴展閱讀:
」月球遠離地球,這並不是什麼新鮮事兒。」中國科學院天文台科技傳播中心主任、行星科學家鄭永春研究員說,目前的主流觀點認為,月球大約形成於45億年前,在那之後它便一直在逐漸遠離地球。早在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科學家就測算出月球正以大約每年3.8厘米的速度遠離地球。
他們從地球上發射一束激光,使其從當年美國阿波羅計劃期間在月面上安置的反射鏡上反射回來,並測量激光從月球來回的間隔時間,由於光速在真空中是一定的,於是在扣除一些干擾項並做出一定誤差校準之後,就可以推算出非常精確的地月距離值了。
至於月球遠離地球的原因,鄭永春解釋稱,這種遠離主要是地球潮汐力作用的結果。在地球引力作用下月球圍繞地球公轉,但與此同時,月球也會對地球施加引力影響,從而造成地球上出現海洋潮汐和板塊固體潮。
由於地球自轉速度比月球圍繞地球的公轉速度更快,因此地球上的潮汐隆起塊總會比月球前進的更快一些,這就像是地球在「拖著」月球向前轉。於是,地球的一部分能量會被轉移給月球,從而導致月球獲得額外能量,越來越遠離地球。
㈨ 地球距離月球多遠
月球與地球的平均距離約38.44萬千米,大約是地球直徑的30倍。
1、近地點
月球離地球近地點距離為363,300千米。
2、遠地點
距離地球最遠的遠地點距離為405,493千米。
(9)地月距離多少倍合適擴展閱讀
地月關系
月球以它柔和的引力(大約是1.98x1020牛頓)輕輕牽扯著地球,直接促成了生命從海洋到陸地的發展。地球上直接朝向或背向月球的區域被這個力拉起來。如果這里是海洋,就會形成潮汐。
地球每自轉一周都要有兩次潮漲潮落。月潮把富含有機物的海水帶到陸地邊緣。在海陸交界處,一些喜氧生物頑強地生存下來,成了最早的陸地生物。
地球與月球互相繞著對方轉,兩個天體繞著地表以下1600千米處的共同引力中心旋轉。月球的誕生,為地球增加了很多的新事物。
月球誕生之前,地球晝夜溫差較大,溫度在水的沸點與凝點之間,不宜人類居住。然而月球其特殊影響,對地球海水的引力減慢了地球自轉和公轉速度,使地球自轉和公轉周期趨向合理,帶給了我們寶貴的四季,減小了溫度差,從而適宜人類居住。
㈩ 地月距離有多遠
地球到月球的平均距離是 384,400千米。
月球(Moon)是圍繞地球旋轉的球形天體,同時也是地球的天然衛星。在漢語中被俗稱為月或月亮,古時又稱為太陰、玄兔、嬋娟、玉盤。
名詞解釋:
月球是太陽系中體積第五大的衛星,其平均半徑約為1737.10千米,相當於地球半徑的0.273倍;質量則接近7.342×1022千克,相當於地球的0.0123倍。月球的表面布滿了由小天體撞擊形成的撞擊坑。月球與地球的平均距離約38.44萬千米,大約是地球直徑的30倍。
2019年5月16日,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台宣布,由該台研究員李春來領導的研究團隊利用嫦娥四號探測數據,證明了月球背面南極-艾特肯盆地存在以橄欖石和低鈣輝石為主的深部物質。國際學術期刊《自然》發布了這一重大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