漿和糊比例差多少合適
1. 脆炸糊的配方比例是怎樣
第一種脆漿糊的配方比例:麵粉250克、小麥澱粉50克、生粉35克、泡打粉15克、吉士粉15克和色拉油15毫升。
其調制方法是:先把麵粉、小麥澱粉、生粉、泡打粉和吉士粉納盆,加適量的清水攪勻後,調入色拉油再拌勻,放冰箱里靜置10分鍾便可使用。
第二種脆漿糊的配方比例:麵粉200克、生粉50克、糯米粉10克、泡打粉6克、雞蛋1個和色拉油20毫升。
其調制方法是:先把各種粉料放碗里拌勻,磕入雞蛋液並加入適量的鹽和清水,調勻以後加入色拉油,攪勻便好。
第三種脆漿糊的配方比例:麵粉150克、澱粉50克、發酵粉5克和色拉油15毫升。
其調制方法是:先把各種粉料放碗里和勻,加適量清水調成糊狀後(不能有顆粒),再加入色拉油,攪勻即成。
第四種脆漿糊的配方比例:麵粉150克、生粉35克、糯米粉10克、澄麵粉10克、泡打粉6克、雞蛋1個、鹽2克和色拉油15毫升。
其調制方法是:把各種粉料和鹽入盆拌勻後,磕入雞蛋並添入適量的清水,調成不稀不稠的漿糊後再加入色拉油攪勻,靜置一會便可用。
第五種脆漿糊的配方比例:麵粉200克、鷹粟粉50克、泡打粉8克、吉士粉5克、明礬粉3克、雞蛋清(打蛋泡)4隻、鹽5克和色拉油25毫升。
其調制方法是:先把各種粉料和鹽入盆拌勻,加入適量清水揉成稍硬的面團後,再加入已打發的蛋清泡及泡打粉、明礬粉,等到加色拉油攪勻後,靜置10分鍾便可用。
第六種脆漿糊的配方比例及調制方法——配方比例:標准麵粉(低筋力)200克、生粉50克、雞蛋1個、鹽3克、小蘇打1小茶匙、食醋1湯匙、色拉油15毫升和適量的清水。
雖然這六種脆漿糊的使用效果都不錯,但前五種的配料與第六種相比,都多了吉士粉、糯米粉、澄麵粉、鷹粟粉、明礬粉、泡打粉、發酵粉等粉料,同時調制的方法也相對復雜些,尤其是加了明礬粉、泡打粉、發酵粉、澄麵粉等粉料的脆漿糊,其吸油量相對多些,故製作成本也相對要高些。不過第六種因為加有小蘇打和食醋,不僅脆漿糊的製作成本低,而且吸油量也比較少。
2. 做涼皮的面漿的稠稀度,濃度是多少合適
你好,涼皮面漿濃度有嚴格的限量,太稀太稠都做不好涼皮。筋道爽滑的涼皮做法:1.麵粉10斤加35℃溫水5斤和成面團,靜止保溫醒發30分鍾。2.將面團放入常溫水中揉洗出麵筋,面漿低溫沉澱5-8小時。3.去掉面漿上部清水,攪勻後用婆美比重計測量面漿濃度為17-18波美度,再加入8-10克筋力源B型(提前2小時用10-20倍涼水溶解)、25克食鹽高速攪拌均勻,靜止10-20分鍾(也可以不靜止)後過濾。4.旋子擦薄油放入開水上預熱,再加入200克-300克涼皮糊,搖晃勻後放入開水鍋內,蓋鍋蒸2-3分鍾即可出鍋。5.麵筋加泡多源上籠蒸30分鍾,熄火停5分鍾出鍋。
3. 誰知道先榨豆漿都和水的比例最好是多少
我們平日在街上的小吃攤上喝的鮮豆漿的比例:豆子和水的比例一般在1比20左右{我家門口有一對夫婦是干這個的,經常看他們磨豆漿},我問過的!至於煮的方法:他們是用火煮的{可能是這樣成本較低,也方便}當然我們要是在家煮的話,用火煮的時候,煮開後一定要把火調至較小;電磁爐煮也可以,檔位也要調到較小的位置,兩種方法都可以!煮的時間是豆漿開的時候{俗稱鍋滾;也叫水開了}開始算,一直煮到豆漿表面的沫子基本沒有了,就算豆漿熟了{大約有10分鍾}!
4. 腸粉的米漿比例是多少
腸粉米漿的比例,用清水和粘米粉,比例大約是1.5:1;用少許清水將粟粉與生粉調成稀粉漿,然後用沸水注進稀粉漿中燙成粉糊,冷卻後和上面的米漿混合,加鹽及生油攪勻 。
腸粉漿就做好了。
米最好在晚上泡到次日早上 在磨米漿的時候 你要一直注入少量的水 用手拿點機器里磨出來磨出的漿在手指上擦擦看~太粘了水就開大一點 太稀了 可以關小一點! 磨完後備用 粟粉 訂面 粘米粉油少許 水的比例是一斤米注入一斤六兩的水 先用少量水將粟粉 訂面 粘米粉油少許 攪拌均勻 然後倒入磨好的米漿 將剩下的水完全到進去 攪拌均勻
5. 40%的澱粉漿 澱粉和水的比例各是多少
摘要 40%的澱粉漿 澱粉和水的比例各是2:3。澱粉漿(俗稱澱粉糊)是片劑中最常用的粘合劑,常用8%-15%的濃度,並以10%澱粉漿最為常用;若物料可壓性較差,可再適當提高澱粉漿的濃度到20%,相反,也可適當降低澱粉漿的濃度,如氫氧化鋁片即用5%澱粉漿作粘合劑。澱粉漿的製法主要有煮漿和沖漿兩種方法,都是利用了澱粉能夠糊化的性質。
6. 怎樣正確調配漿糊
裝裱書畫的每道工序,都需分別使用稠稀度不同的漿糊。在進行每道工序之前,須先將所需要的漿糊調配好。剛沖制的新漿糊,因其漿性較大,馬上使用會影響裱件質量,應以清水浸泡幾天後,再行調配使用。 漿糊,根據其稠稀度可分為稠漿糊、次稠漿糊、半流質漿糊和稀漿糊(也稱作漿水)幾種類型。稠漿糊是指未經調配的漿糊,一般較少使用。經加水過羅調配的稠漿糊稱為次稠漿糊。稠漿糊和次稠漿糊可統稱為稠漿糊。介於次稠漿糊和稀漿糊之間的不稠不稀的漿糊,稱之為半流質漿糊。 清托綾絹、托錦綾採用次稠漿糊。調配的方法是:將稠漿糊按所需要的數量取出一部分放入臉盆中,用手抓碎抓勻,如果太稠,可稍加些清水調釋。再倒入細羅內,羅下接一空臉盆,然後用漿刷在羅內慢慢刷擠,使漿糊過濾到臉盆里。這樣調配的漿糊細膩而無顆粒,便於使用。如果漿糊沖製得稠稀度適中,即接近次稠漿糊的程度,而且不含什麼雜質,正合托綾絹和托錦綾之用,不必再行過羅,直接使用即可。 托染料紙、托覆背紙、托書畫心和覆背等工序,需用稀漿糊。調配的方法是:取一定數量的稠漿糊盛在臉盆內,並加入清水,用手把漿糊抓碎,再用細羅過濾一遍,調成粥狀稀漿糊。使用時,再根據稠稀度加摻適量清水。在使用過程中,如果感到排筆刷在宣紙上的運行比較吃力,或用手指在刷了漿糊的紙上能刮下漿糊來,這說明所使用的漿糊太稠,要摻水稀釋後再用。不論是托料紙、托心還是覆背,漿糊的稠稀度一定要調制適中,過稠和過稀都會帶來不良後果。那麼,調制稀漿糊以什麼為標准呢?一是直觀漿糊的稠稀度;二是用手指試一下刷在宣紙上的漿糊,是否有一定的粘度;三是憑排筆刷在宣紙上運行時的感覺,以不滯不滑為度。在氣溫較高的季節里,稀漿糊要隨用隨調,一旦過夜便容易發酵變質而失去粘性。冬天過夜的稀漿糊則會明顯變稠,但也不能憑直觀現象再行摻水,檢驗其稠稀度須憑使用時的感覺。 混托綾絹、托錦以及托絹畫等,要用不稠不稀的半流質漿糊,亦可採用上述方法調配。 鑲活和上桿工序採用次稠漿糊,因用量不大,取一些稠漿糊放在隔糊紙或案子頭上,稍加清水,用漿刷揉軋幾遍,將之調勻即可使用。
7. 求製作漿糊的方法和比例
用精麵粉洗出麵筋餘下的粉水用來製作漿糊,購買三斤麵粉回來,倒一半入大盆內,加入清水,搞拌和面,水分應適量,過軟時加入麵粉再搞拌,形成一麵粉山狀。另取一面盆直徑40cm左右裝入清水,右手捏面團一小塊拿著放入水中捏洗,直至成麵筋狀,離水將麵筋放入另一隻大碗內(可煮熟作萊吃)。待全部麵粉捏去麵筋後,面盆內的清水己成麵粉水,麵粉水經沉澱之後呈淺黃色,每天更換清水,黃水變清後,即可以煮漿糊了,煮之前加入清水搞拌,放入苯甲酸少許,放入明礬少許。使用如船漿狀一搞漿捧搞拌漿水,隨著水溫的升高,漿水慢慢變稠變熟,滾出氣泡,再煮一分鍾就可以了。此時漿糊結白成糊狀,手粘少許漿糊覺得有黏性,此時加入冷開水在漿的面上,封蓋存放。此為煮漿法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