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澆帶多少米最合適
A. 建築中一般多大跨度設置後澆帶
建築中一般30~40米跨度設置後澆帶。
後澆帶是在建築施工中為防止現澆鋼筋混凝土結構由於自身收縮不均或沉降不均可能產生的有害裂縫,按照設計或施工規范要求,在基礎底板、牆、梁相應位置留設的臨時施工縫。
後澆帶將結構暫時劃分為若幹部分,經過構件內部收縮,在若干時間後再澆搗該施工縫混凝土,將結構連成整體的地帶。後澆帶的澆築時間宜選擇氣溫較低時,可用澆築水泥或水泥中摻微量鋁粉的混凝土,其強度等級應比構件強度高一級,防止新老混凝土之間出現裂縫,造成薄弱部位。設置後澆帶的部位還應該考慮模板等措施不同的消耗因素。
一是
JGJ3-2002《高層建築混凝土結構技術規程》12.1.10條規定,當採用剛性防水方案時,同一建築的基礎應避免設置變形縫。可沿基礎長度每隔30~40m 留一道貫通頂板、底板及牆板的施工後澆縫,縫寬不宜小於800mm,且宜設置在柱距3 等分的中間范圍內。後澆縫處底板及外牆宜採用附加防水層;後澆縫混凝土宜在其兩側混凝土澆灌完畢2 個月後再進行澆灌,其強度等級應提高一級,且宜採用早強、補償收縮的混凝土。
二是
JGJ6-99《高層建築箱形與筏形基礎技術規范》6.6.2條規定,基礎長度超過40m 時,宜設置施工縫,縫寬不宜小於80cm.在施工縫處,鋼筋必須貫通。6.6.3 條規定,當主樓與裙房採用整體基礎,且主樓基礎與裙房基礎之間採用後澆帶時,後澆帶的處理方法應與施工縫相同。
三是
GB50010-2010《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8.1.3條規定,如有充分依據和可靠措施,本規范表中的伸縮縫最大間距可適當增大,混凝土澆築採用後澆帶分段施工。
四是
GB50007-2002《建築地基基礎設計規范》8.4.15條規定,對高層建築筏形基礎與裙房基礎之間的構造應符合下列要求:當高層建築與相連的裙房之間不設置沉降縫時,宜在裙房一側設置後澆帶,後澆帶的位置宜設在距主樓邊柱的第2 跨內;後澆帶混凝土宜根據實測沉降值並計算後期沉降差能滿足設計要求後方可進行澆注。
五是
GB50108-2001《地下工程防水技術規范》5.2.1條規定,後澆帶應設在受力和變形較小的部位,間距宜為30~60m,寬度宜為700~1 000mm.5.2.2 條規定,後澆帶可做成平直縫,結構主筋不宜在縫中斷開,如必須斷開,則主筋搭接長度應大於45 倍主筋直徑,並應按設計要求加設附加鋼筋。5.2.4 條對後澆帶的施工規定如下:後澆帶應在其兩側混凝土齡期達到42d 後再施工,但高層建築的後澆帶應在結構頂板澆築混凝土14d 後進行;後澆帶混凝土的養護時間不得少於28d.
1 、後澆帶的設置應遵循「抗放兼備,以放為主」的設計原則。因為普通混凝土存在開裂問題,設置後澆縫的目的就是將大部分的約束應力釋放,然後用膨脹混凝土填縫以抗衡殘余應力。
2 、結構設計中由於考慮沉降原因而設計的後澆帶,在施工中應嚴格按設計圖紙留設;由於施工原因而需要設置後澆帶時,應視工程具體情況而定,留設的位置應經設計單位認可。
3、後澆帶的間距應合理,矩形構築物後澆帶間距一般可設為30~40m,後澆帶的寬度應考慮便於施工操作,並按結構構造要求而定,一般寬度以700 ~1000mm為宜。
4、澆帶處的梁板受力鋼筋必須貫通,不許斷開。如果梁、板跨度不大,可一次配足鋼筋;如果跨度較大,可按規定斷開,在補齊混凝土前焊接好。
5 、後澆帶在未澆注混凝土前不能將部分模板、支柱拆除,否則會導致梁板形成懸臂造成變形;施工後澆帶的位置宜選在結構受力較小的部位,一般在梁、板的反彎點附近,此位置彎矩不大,剪力也不大;也可選在梁、板的中部,該位置雖彎矩大,但剪力很小。
6 、後澆帶的斷面形式應考慮澆注混凝土後連接牢固,一般應避免留直縫。對於板,可留斜縫;對於梁及基礎,可留企口縫,可根據結構斷面情況確定。
7、混凝土澆築和振搗過程中,應特別注意分層澆築厚度和振搗器距鋼絲網模板的距離。為防止混凝土振搗中水泥漿流失嚴重,應限制振搗器與模板的距離,為保證混凝土密實,垂直施工縫處應採用鋼釺搗實。
8、澆築結構混凝土後垂直施工縫的處理 對採用鋼絲網模板的垂直施工縫,當混凝土達到初凝時,用壓力水沖洗,清除浮漿、碎片並使沖洗部位露出骨料,同時將鋼絲網片沖洗干凈。混凝土終凝後將鋼絲網拆除,立即用高壓水再次沖洗施工縫表面;在後澆帶混凝土澆築前應清理表面。
9、後澆帶混凝土澆築 不同類型後澆帶混凝土的澆築時間不同:伸縮後澆帶視先澆部分混凝土的收縮完成情況而定,一般為施工後60d;沉降後澆帶宜在建築物基本完成沉降後進行。在一些工程中,設計單位對後澆帶的保留時間有特殊要求,應按設計要求進行澆築後澆帶混凝土;後澆帶混凝土必須採用無收縮混凝土可採用膨脹水泥配製,也可採用添加具有膨脹作用的外加劑和普通水泥配製,混凝土的強度應提高一個等級,其配合比通過試驗確定。
10、板支撐 對地下室較厚底板、大梁等屬大體積混凝土的後澆帶,兩側必須設置專用模板和支撐以防止混凝土漏漿而使後澆帶斷不開,對地下室有防水抗滲要求的還應留設止水帶或作企口模板,以防後澆帶處滲水。後澆帶保留的支撐,應保留至後澆帶混凝土澆築且強度達到設計要求後,方可逐層拆除。
B. 主樓超過多少米後要設置後澆帶是哪本規范的要求
在《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GB 50010-2002)這裡面的要求。
一般來說,後澆帶的間距應合理,矩形構築物後澆帶間距一般可設為30~40m。
在建築、結構設計中,由於建築物超長、錯層、施工期間溫差大等原因需要設「縫」,設「縫」會出現雙梁、雙柱、雙牆,使建築、結構及設備設計帶來許多困難,特別是建築立面及基礎防水等不容易處理。
在設計和施工方面常採取有效措施,能不設縫就不設縫,能少設縫就少設縫,盡量增大結構伸縮縫間距或者是不設置伸縮縫。
當遇到上述情況時,必須採取切實可行的措施,防止結構開裂。在適當增大伸縮縫最大間距的各項措施中,常用的做法是設置施工後澆帶,這種後澆帶可稱之為收縮後澆帶。
(2)後澆帶多少米最合適擴展閱讀:
後澆帶是在建築施工中為防止現澆鋼筋混凝土結構由於自身收縮不均或沉降不均可能產生的有害裂縫,按照設計或施工規范要求,在基礎底板、牆、梁相應位置留設的臨時施工縫。
後澆帶將結構暫時劃分為若幹部分,經過構件內部收縮,在若干時間後再澆搗該施工縫混凝土,將結構連成整體的地帶。
後澆帶的澆築時間宜選擇氣溫較低時,可用澆築水泥或水泥中摻微量鋁粉的混凝土,其強度等級應比構件強度高一級,防止新老混凝土之間出現裂縫,造成薄弱部位。設置後澆帶的部位還應該考慮模板等措施不同的消耗因素。
C. 超過多少米要設後澆帶
法律分析:一般參考《混凝土規范》2010,框架結構(現澆)超過55米的要設縫,當不需要設縫時,每隔30米設置一條從下到上的後澆帶。剪力牆結構(現澆)超過45米就要設縫,類同。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標准化法》
第三條 標准化工作的任務是制定標准、組織實施標准以及對標準的制定、實施進行監督。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將標准化工作納入本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將標准化工作經費納入本級預算。
第四條 制定標准應當在科學技術研究成果和社會實踐經驗的基礎上,深入調查論證,廣泛徵求意見,保證標準的科學性、規范性、時效性,提高標准質量。
D. 超過多少米需要設置後澆帶
在《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GB 50010-2002)這裡面的要求。
一般來說,後澆帶的間距應合理,矩形構築物後澆帶間距一般可設為30~40m。
在建築、結構設計中,由於建築物超長、錯層、施工期間溫差大等原因需要設「縫」,設「縫」會出現雙梁、雙柱、雙牆,使建築、結構及設備設計帶來許多困難,特別是建築立面及基礎防水等不容易處理。
在設計和施工方面常採取有效措施,能不設縫就不設縫,能少設縫就少設縫,盡量增大結構伸縮縫間距或者是不設置伸縮縫。
當遇到上述情況時,必須採取切實可行的措施,防止結構開裂。在適當增大伸縮縫最大間距的各項措施中,常用的做法是設置施工後澆帶,這種後澆帶可稱之為收縮後澆帶。
設計要求
(1)後澆帶的留置寬度一般700-1000mm,現常見的有800mm、1000mm、1200mm三種。
(2)後澆帶的接縫形式有平直縫、階梯縫、槽口縫和X形縫四種形式。
(3)後澆帶內的鋼筋,有全斷開再搭接,有不斷開另設附加筋的規定。
(4)後澆帶砼的補澆時間,有的規定不少於14天,有的規定不少於42天,有的規定不少於60天,有的規定封頂後28天。「高層建築混凝土結構技術規程」(JGJ3-2010)規定是45d後澆築。混凝土結構構造手冊第三版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規定是28天。
(5)後澆帶的砼配製及強度,原砼等級提高一級的補償收縮混凝土澆築。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後澆帶
E. 後澆帶多少米不可以堆料
一般1.5米以內不能堆料。
後澆帶位置1.5米到2米就可以堆放材料了,近了容易從後澆帶往下掉東西,不安全。
在建築中一般30~40米跨度時設置後澆帶,根據建築結構設計進行施工。
F. 建築工程中多少米必須設一個後澆帶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11-19
G. 後澆帶設計規范多少米需要設置,哪本規范有提到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07-19
H. 多少米設置後澆帶
來自2009技術措施高規JGJ3-2010第12.2.3條 高層建築地下室不宜設置變形縫。當地下室長度超過伸縮縫最大間距時,可考慮利用混凝土後期強度,降低水泥用量;也可每隔30m~40m設置貫通頂板、底部及牆板的施工後澆帶。後澆帶可設置在柱距三等分的中間范圍內以及剪力牆附近,其方向宜與梁正交,沿豎向應在結構同跨內;底板及外牆的後澆帶宜增設附加防水層;後澆帶封閉時間宜滯後45d以上,其混凝土強度等級宜提高一級,並宜採用無收縮混凝土,低溫入模。
I. 地下室後澆帶設置要求是多少米一道呀
地下室長度超過伸縮縫最大間距時,每隔30m~40m設置貫通頂板、底部及牆板的施工後澆帶。
後澆帶的留置寬度一般700-1000mm,現常見的有800mm、1000mm、1200mm三種。
後澆帶的養護時間規定不一致,有7天、14天或28天等幾種時間要求,一般小工程常用的是用14天左右,趕工或工程要求才7天,大工程自建民房常用28天或者一個月左右。
後澆帶是在建築施工中為防止現澆鋼筋混凝土結構由於自身收縮不均或沉降不均可能產生的有害裂縫,按照設計或施工規范要求,在基礎底板、牆、梁相應位置留設的臨時施工縫。
(9)後澆帶多少米最合適擴展閱讀:
後澆帶的規范要求:
JGJ3-2002《高層建築混凝土結構技術規程》12.1.10條規定,當採用剛性防水方案時,同一建築的基礎應避免設置變形縫。
可沿基礎長度每隔30~40m 留一道貫通頂板、底板及牆板的施工後澆縫,縫寬不宜小於800mm,且宜設置在柱距3 等分的中間范圍內。
後澆縫處底板及外牆宜採用附加防水層;後澆縫混凝土宜在其兩側混凝土澆灌完畢2 個月後再進行澆灌,其強度等級應提高一級,且宜採用早強、補償收縮的混凝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