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體感溫度多少
Ⅰ 人在濕度和溫度為多少的環境下最舒適
按照我國室內空氣標准,夏季室內濕度以40%~80%為宜,冬季應控制在30%~60%。老人和小孩適合的室內濕度為45%~50%,哮喘等呼吸系統疾病患者適宜的室內濕度在40%~50%之間。20℃是最佳睡眠溫度。
20℃左右的室溫最讓人舒服。這個溫度有利於身體散發多餘的熱量,如果室溫超過25℃,人體就開始從外界吸收熱量,會有熱的感覺。若室溫超過35℃,人體汗腺就開始啟動,通過出汗散發體內熱量,會出現心跳加快、血液循環加速、頭昏腦漲、疲勞等不適的感覺。(1)身體體感溫度多少擴展閱讀
生活中,室內無時無刻不在產生「廢氣」:廚房、衛生間、垃圾桶中的垃圾,經過一夜就會產生空氣污染;長期不清潔的地毯、不晾曬的被褥枕頭,極易滋生蟎蟲。
書架和傢具頂部的灰塵堆積過多,加重空氣中的污染漂浮物……特別是北方進入供暖期後,很多人家裡都緊閉窗戶,怕冷氣進來。室內空氣流通不暢,不少人的身體抵抗力開始下降,頻繁被疾病 「襲擊」。
通風換氣是改善室內空氣的有效方法。每天9時~11時、14時~15時是最佳換氣時間,可將廚房、浴室、客廳里通風半小時。如果遇到霧霾,盡量少開窗通風,搭配使用空氣凈化器和加濕器。廚房應安裝凈化效果好的油煙機,盡量減少高油煙污染的煎炒烹炸,更不要在室內吸煙。
另外,每半個月或一個月定期除塵,降低空氣中的有害顆粒。還需要提醒的是,有些高層建築通風效果較差,開窗時間應相對延長。
Ⅱ 體感溫度多少人中國人覺得舒服
室內氣溫多少度人體感覺最舒適呢?專家通過實驗發現,冬天80%的人感到舒適的溫度范圍為17℃到19.2℃。當室內空氣溫度為18℃時,一半人坐著時會感到冷;溫度低於12℃時,80%的人坐著時感到冷,而且有人冷得難受,活動著的人也有20%以上感到冷。專家說,如果室內溫度在18℃左右,相對濕度控制在30%到40%,人體感覺是最為舒適的。 首先要使人感覺舒適。就溫度而言,使人既不感到熱,又不覺得冷的溫度稱為"生理零度"。生理零度是人感覺最舒適的溫度。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生理零度。對於一般身體健康的正常人來說,生理零度大約在28℃~29℃。因此,空調房間的溫度應盡量選定在這個溫度附近。 其次要有利於健康。室內與室外的溫差不能太大,一般在5℃~10℃為宜。 如果溫差過大,使人進出時經受氣溫驟變,容易患感冒等病 第三要考慮省電,製冷時溫度調得過低或制熱時溫度調得過高,都比較耗能。所以從省電考慮,夏天不能把室溫調得太低,冬天不能把溫度調得太高 所以,綜合起來看,空調房間合理的溫度是夏天應在28℃~29℃。冬天應在18℃~20℃ http://www.hangzhou.com.cn/pdf/2004/04/09/dskb/Dk44 (ps).pdf 參考資料: http://..com/question/15984521.html http://www.jiaxing.gov.cn/art/2006/12/01/art_28_26132.html 體感溫度是指人體感覺到的環境溫度高低,主要考慮風、濕度、日照、衣服顏色對百葉箱所測氣溫的修正,如果體感溫度高於氣溫,表明上述各項因子共同對人體起到加溫的作用,反之為降溫的作用。 天氣預報中的氣溫僅僅代表空氣的冷暖程度,並不能完全表示出人體對環境的冷暖感受,但氣溫高低可以作為人體冷暖感受的一個參數,這也正是空氣溫度與體感溫度的區別所在。在相同的氣溫條件下,人們還會因空氣濕度、風速大小、著裝顏色、日射甚至心情等的不同而產生不同的冷暖感受。例如在氣溫30℃的環境中,空氣的相對濕度在40%-50%左右,平均風速在3米/秒以上時,人們就不會感到很熱;然而在相同的溫度條件下,相對濕度若增大到80%以上、風速很小時,人們就會產生悶熱難熬的感覺,體弱者甚至會出現中暑。空氣濕度與體感溫度 生活中我們有這樣的感覺:氣象台的天氣預報,會與我們自身實際感受到的冷暖程度不一致。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天氣預報中的氣溫僅僅代表空氣的冷暖程度,並不能完全表示出人體對環境的冷暖感受,但氣溫高低可以作為人體冷暖感受的一個參數,這也正是空氣溫度與體感溫度的區別所在。而體感溫度是指人感覺到冷熱的溫度感覺,也稱體感氣候,它不能簡單地理解為是人體皮膚溫度與氣溫之差。在相同的氣溫條件下,人們還會因空氣濕度、風速大小、著裝顏色、日射甚至心情等的不同而產生不同的冷暖感受。例如在氣溫30℃的環境中,空氣的相對濕度在40%~50%左右,平均風速在3米/秒以上時,人們就不會感到很熱;然而在相同的溫度條件下,相對濕度若增大到80%以上、風速很小時,人們就會產生悶熱難熬的感覺,體弱者甚至會出現中暑現象。貴州省專業氣象台為了能進一步給社會各界朋友們提供更加貼近生活的服務,已推出了體感溫度(舒適度)預報,希望能給您的工作和生活帶來方便。 生活氣象指數:體感溫度氣象指數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8月02日15:05 中國氣象影視信息網 等級 熱感覺 坐態人的生理反應 4 很熱, 極不適應 熱調節功能障礙 3 熱, 很不舒適 過度出汗 2 暖, 不舒適 出汗 1 溫暖 ,較舒適 輕度出汗,血管舒張 0 舒適, 最可接收 中性 -1 涼爽, 較舒適 血管收縮 -2 涼, 不舒適 血管收縮 -3 冷, 很不舒適 稍有體溫下降 -4 很冷, 極不適應 發抖 -- 風力與體感溫度對照表 0級 0KM/H 環境空氣溫度2° 體感溫度2° 2級 8KM/H 環境空氣溫度2° 體感溫度1° 3級 16KM/H 環境空氣溫度2° 體感溫度-6° 4級 23KM/H 環境空氣溫度2° 體感溫度-9° 5級 32KM/H 環境空氣溫度2° 體感溫度-11° 6級 40KM/H 環境空氣溫度2° 體感溫度-14° 7級 56KM/H 環境空氣溫度2° 體感溫度-16° 8級 64KM/H 環境空氣溫度2° 體感溫度-17° 0級 0KM/H 環境空氣溫度-1° 體感溫度-1° 2級 8KM/H 環境空氣溫度-1° 體感溫度-3° 3級 16KM/H 環境空氣溫度-1° 體感溫度-9° 4級 23KM/H 環境空氣溫度-1° 體感溫度-12° 5級 32KM/H 環境空氣溫度-1° 體感溫度-16° 6級 40KM/H 環境空氣溫度-1° 體感溫度-18° 7級 56KM/H 環境空氣溫度-1° 體感溫度-20° 8級 64KM/H 環境空氣溫度-1° 體感溫度-20° 0級 0KM/H 環境空氣溫度-7° 體感溫度-7° 2級 8KM/H 環境空氣溫度-7° 體感溫度-9° 3級 16KM/H 環境空氣溫度-7° 體感溫度-17° 4級 23KM/H 環境空氣溫度-7° 體感溫度-28° 5級 32KM/H 環境空氣溫度-7° 體感溫度-23° 6級 40KM/H 環境空氣溫度-7° 體感溫度-26° 7級 56KM/H 環境空氣溫度-7° 體感溫度-28° 8級 64KM/H 環境空氣溫度-7° 體感溫度-30° 0級 0KM/H 環境空氣溫度-12° 體感溫度-12° 2級 8KM/H 環境空氣溫度-12° 體感溫度-14° 3級 16KM/H 環境空氣溫度-12° 體感溫度-23° 4級 23KM/H 環境空氣溫度-12° 體感溫度-36° 5級 32KM/H 環境空氣溫度-12° 體感溫度-31° 6級 40KM/H 環境空氣溫度-12° 體感溫度-34° 7級 56KM/H 環境空氣溫度-12° 體感溫度-36° 8級 64KM/H 環境空氣溫度-12° 體感溫度-38° 0級 0KM/H 環境空氣溫度-18° 體感溫度-18° 2級 8KM/H 環境空氣溫度-18° 體感溫度-21° 3級 16KM/H 環境空氣溫度-18° 體感溫度-30° 4級 23KM/H 環境空氣溫度-18° 體感溫度-43° 5級 32KM/H 環境空氣溫度-18° 體感溫度-40° 6級 40KM/H 環境空氣溫度-18° 體感溫度-43° 7級 56KM/H 環境空氣溫度-18° 體感溫度-46° 8級 64KM/H 環境空氣溫度-18° 體感溫度-48° 0級 0KM/H 環境空氣溫度-23° 體感溫度-23° 2級 8KM/H 環境空氣溫度-23° 體感溫度-26° 3級 16KM/H 環境空氣溫度-23° 體感溫度-35° 4級 23KM/H 環境空氣溫度-23° 體感溫度-51° 5級 32KM/H 環境空氣溫度-23° 體感溫度-47° 6級 40KM/H 環境空氣溫度-23° 體感溫度-50° 7級 56KM/H 環境空氣溫度-23° 體感溫度-54° 8級 64KM/H 環境空氣溫度-23° 體感溫度-56° 我分析發現在風力級數為四級的時候,體感溫度有一個向下的波動,不知道是為什麼? *注--風力使用的是標准蒲福風級標示,風速單位是KM/H 千米每小時 部分資料出自*來去野外走走首頁* *中國國家氣象台* http://www.touristwolf.com/bbs/printpage.asp?BoardID=13&ID=90 http://weather.sina.com.cn/news/2004/0802/318.html 參考資料: http://news.sina.com.cn/w/2005-04-02/08335533965s.shtml
Ⅲ 人的正常體溫37度,但為何氣溫37度時會感覺到很熱
人體的正常體溫在36~37℃之間(也會高於37℃),如果溫度低於人體的正常體溫,人體的新陳代謝會變慢,低到一定程度時,會導致人出現休克、危及生命;當人的體溫超過37℃時,會被判定為低燒或高燒,同樣也會導致人體出現一些問題,嚴重者會危及生命,但需要注意的是,正常體溫、體感溫度、氣溫之間三者並不相同。
氣溫37℃時,人會感覺到很熱?
排除地理和個體因素,人體最佳體感溫度為18~28℃,冬季溫度略高、夏季溫度略低,當人體處於這類溫度的環境中時,既不會感覺太熱、也不會感覺太冷。但這並非人體感受溫度的極限,人體在乾燥的環境下可以耐受超過100℃的高溫,依靠保暖衣物同樣可以在低於0℃的環境里生存、活動。
不過有一點要搞清楚,人體保持正常體溫是為了維持人體正常的新陳代謝,但不代表人體就喜歡處於37℃左右的環境里,要知道人體皮膚表面存在大量的汗腺、皮脂腺,當外界溫度升高時,人體內的新陳代謝會加速,皮膚會出現「呼吸現象」,排出大量的汗液或皮脂,通過這種方式調節人體梯恩,當氣溫到達37℃時,雖然沒有超過人體正常體溫溫度,但卻會加快人的新陳代謝,讓人感到非常的熱。
此外,體感溫度與氣溫是兩回事,體感溫度≠氣溫,受氣溫、濕度在空氣中的佔比影響,比如夏天的陰雨天氣,雖然氣溫較高,但因為空氣濕度佔比較大,體感溫度要低於氣溫。所以,哪怕人體的正常體溫在36~37℃之間,也不代表人喜歡呆在37℃的環境里,因為這明顯超出了「人體最佳體感溫度」范圍。
Ⅳ 人體是37度,為什麼氣溫到了36度人就覺得熱了
表皮溫度沒有37度,胳肢窩都冒汗了,那裡總有的,胳肢窩哪裡有汗腺,當然得冒汗。
人體溫度37度是指人體內的溫度,能直接測量的最接近體內溫度的是直腸溫度。但無論如何,體表溫度都比體內溫度低。當外界空氣環境溫度高於35度時一般要高於皮膚表面溫度,造成皮膚表面水分蒸發不暢,體內產生的熱不宜排出,所以「感覺」到熱 ,簡單說,皮膚熱量不宜散失就「感覺」熱,皮膚熱量散失快就「感覺」冷(皮膚上塗點酒精或高度白酒就可以體會到了)。而不絕對與外界環境溫度有關
Ⅳ 人的體表溫度多少
36~37℃之間體溫是指機體內部的溫度。正常人腋下溫度為36~37度,口腔溫度比腋下高0.2 ~0.4度,直腸溫度又比口腔溫度高0.3~ 0.5度。
人體的溫度是相對恆定的正常人在24小時內體溫略有波動,一般相差不超過1度。生理狀態下,早晨體度略低,下午略高。運動、進食後、婦女月經期前或妊娠期體溫稍高,而老年人體溫偏低。
(5)身體體感溫度多少擴展閱讀:
身體的不同部位有不同的溫度,直接測量體腔內部的直腸或陰道的結果通常比口探測量稍高,而且口探測量比皮膚測量稍高。其他地方,如在手臂或耳後會產生不同的正常溫度。
在一天中,因為身體的需要和人活動後的變化,一個健康的人體溫在早上會較低,在傍晚和晚上則高大約0.5℃(0.9°F)。其他情形也會影響身體的溫度,例如:當一個人餓了,困了,病了,或冷,體溫也隨之變化。
在健康狀態時,如飲食正常,衣著適宜,人體的體溫一般是比較恆定的,即保持在37℃上下(大致介於36.2℃~37.2℃),而不因外界環境溫度的改變而變化。人體正常體溫平均在36~37℃之間(腋窩),超出這個范圍就是發熱,38℃以下是低熱,39℃以上是高熱。40℃ 以上隨時有生命危險。
Ⅵ 人的體感舒適溫度是多少
居室內最適宜的溫度冬季16-18攝氏度,夏季24-26攝氏度。
如果溫度設置過低,人體代謝功能則會下降,脈搏減慢,皮下血管收縮,而且開啟地暖需要關閉門窗,空氣無法流通,對老人、小孩、孕婦的影響特很大。
冬季供暖溫度也不宜過低。當溫度低於12℃時,80%坐著的人會感到冷,20%活動著的人會感到冷,所以衛生學將12℃作為建築熱環境的下限。
(6)身體體感溫度多少擴展閱讀:
體溫並不是固定不變的,可隨性別、年齡、晝夜、運動和情緒的變化等因素而有所波動,但這種改變經常在正常范圍內。
女性較男性稍高,女性在月經前期和妊娠早期輕度升高,排卵期較低,這種波動主要與孕激素分泌周期有關, 女性的體內脂肪較男性為高這也應該是一個原因。
新生兒體溫易受外界溫度的影響而發生變化,因為新生兒中樞神經系統發育尚未完善,皮膚汗腺發育又不完全,從而體溫調節功能較差,容易波動。
Ⅶ 體感溫度是多少
體感溫度隨著天氣的變化而變化,沒有定值。季節的不同,人感到最舒服的體感溫度也有所不同,夏季的時候,人們感到最舒適的氣溫是19℃至24℃,冬季的時候,人們感到最舒適的氣溫是17℃至22℃。
當環境溫度超過舒適溫度的上限時,人們便感到熱,若超過 37℃時就感到酷熱,一般人們能夠忍受的溫度上限是52℃。相反,當環境溫度低於舒適溫度下限時,人就感到涼、冷;若低於0℃,就感到嚴寒。對於一般從事室外活動衣著合適的人,能夠忍受的溫度下限約為零下34℃。
體感溫度計算公式:
體感溫度Tg = To + Tu - Tv
To:百葉箱外溫度 Tu:濕度對體感溫度的訂正值 Tv:風速對體感溫度的訂正值 其中百葉箱外溫度To可由百葉箱內溫度T推算得到,一般是加入一個訂正值,需要綜合考慮日照時數、總雲量和百葉箱內最高溫度等,可由公式計算得到,在不同季節和不同地區會有明顯差異。
其它兩個訂正值也需要根據地區和時段的差異,結合本地氣候特點來考慮。 總之體感溫度的計算很復雜,需要將理論和當地當季的經驗系數結合起來。並不像有的童鞋想像中那樣跟氣溫有線性關系,代入一個系數就能直接推算出來。
Ⅷ 人體最舒適的溫度是多少度
人體最舒適的溫度是: 18 ~ 23度,濕度45 ~ 65% RH。
根據國內外的實驗,夏季,人們感到最舒適的氣溫是19—24℃,冬季是17—22℃。人體總要保持體溫恆定。當環境溫度超過舒適溫度的上限時,人們便感到熱,若超過 37℃時就感到酷熱,一般人們能夠忍受的溫度上限是52℃。
在夏季台風或暴雨到來之前,由於氣溫高於體溫,氣溫對人體起加熱的作用,人只能靠出汗耗熱來維持體溫平衡,如果這時空氣濕度大,汗又不易揮發,人體就會感到悶熱異常。如果這時清風徐來,加快了人體熱量的散發,人體馬上就感到涼快。這都說明談論冷、熱時不能忽略風和濕度的作用
Ⅸ 人的體表溫度是多少
人體各部位的溫度不同,頭部較高,足部較低。不同的皮膚溫度是由人體核心至皮膚表面的熱流與皮膚表面至環境散熱之間的熱平衡決定的.在舒適環境中測定一組人的14個部位的皮膚溫度,經統計表明人體平均皮膚溫度為33.5℃,均方差為0.5℃.維持舒適的平均皮膚溫度是保證人體熱舒適的重要條件。
由於人類是恆溫動物,體溫恆定在36℃~37℃之間,所以有些人會認為皮膚的溫度象體溫一樣恆定,其實這是錯誤的。人體組織器官和皮膚隨部位不同會有很大的差別。
體感溫度簡單說就是人主觀感受到的溫度。每個人的耐熱程度不同,體感溫度自然有別,但是總體來說,影響體感溫度的重要氣象因素之一就是相對濕度。
因此體感溫度就是「摻了水分」的溫度。當氣溫摻了「水分」,體感「增溫」可超20℃。比如人種不同,體表的汗腺、體毛可能有差異,導致散熱的能力不同,但仍有一定參考價值。
舉例來說,同樣是30℃時當相對濕度只有50%時,體感溫度達到31.1℃,與實際氣溫比上升了1.1℃;而當相對濕度達到90%,體感溫度飆升至40.6℃,比實際氣溫高出10.6℃。可見,夏季濕度越大,體感溫度和實際溫度差異越大。
(9)身體體感溫度多少擴展閱讀:
每日早晚、人體各個部位及男女之間的體溫均存在著差異。人體正常體溫有一個較穩定的范圍,但並不是恆定不變的。正常人口腔溫度(又稱口溫)為36.2℃~37.2℃,腋窩溫度較口腔溫度低0.2℃~0.5℃,直腸溫度(也稱肛溫)較口腔溫度高0.2℃~0.6℃。一天之中,清晨2~5時體溫最低,下午5~7時最高,但一天之內溫差應小於0.8℃。
在健康狀態時,如飲食正常,衣著適宜,人體的體溫一般是比較恆定的,即保持在37℃上下(大致介於36.2℃~37.2℃),而不因外界環境溫度的改變而變化。人體正常體溫平均在36~37℃之間(腋窩),超出這個范圍就是發熱,38℃以下是低熱,39℃以上是高熱。40℃ 以上隨時有生命危險
Ⅹ 人的體感溫度
25度人的正常體溫大約恆定在37℃,這並不能說在衣服內和環境內都保持在37℃,人就最舒適。因為人體新陳代謝所產生的熱量,必須以每平方米每小時約209焦的速度向外發散。若環境溫度過高,熱量不能發散,聚積在體內,人會感到難受。這時,人體要保持恆溫,就排出大量汗液來發散熱量,降低體溫。只有當氣溫比體溫低的時候,人體的熱量才能夠暢快地發散。然而當氣溫過低時,熱量發散太快,超過了人體正常散熱速度,又會感到寒冷,這時就要穿上適量保暖的衣服,阻止人體熱量的發散。實驗表明,夏季,人們感到最舒適的氣溫是19-24℃,冬季是17-22℃。然而,人體總要保持體溫「恆定」。當環境溫度超過上述舒適溫度的上限時,人們便感到熱,超過37℃就感到酷熱,一般人們能夠忍受的溫度上限是52℃。反之,當環境溫度低於舒適溫度下限時,就感到涼、冷,若低於0℃,就感到嚴寒。對於一般從事室外活動且衣著合適的人,能夠忍受低溫的下限至-34℃。其實,所謂冷、熱,是人們的一種感覺,它與實際氣溫,不完全是一回事。因此不能單從溫度的高低談論冷、熱。感覺溫度除與氣溫有關外,還與風速和濕度等氣象條件有關。在同樣的低溫下,如果是陰雨天,人們感到特別冷。這就是通常說的「陰冷」;低溫加上刮大風,人就感到刺骨的寒。夏季台風或暴雨侵襲之前,天氣酷熱,氣溫對人體起著加熱作用,人只能靠大量的排汗來維持體溫平衡。但這時空氣濕度很大,排出的汗不易揮發,人就感到悶熱異常。如果此時清風吹來,加快了人體熱量的散發,馬上就感到涼快。
風和濕度在體感溫度中作用,一是可增強人體與環境的對流換熱,二是可加快空氣蒸發,因而影響著排汗的散熱效率。 這兩者的影響又因環境溫度高於皮膚溫度或低於皮膚溫度而有所不同。當氣溫高於皮膚溫度時,風的作用一方面是對流換熱而加熱於人體,另一方面卻增強了蒸發,從而提高了散熱效率。如夏季當有熱風吹來時,由於汗水蒸發快,人們雖然感到熱,但並不是悶熱。反之,冬季環境溫度低於皮膚溫度時,風的作用加快對流換熱,散熱效率高,所以在氣溫相同的情況下,有風時人會感到更冷。據實驗,如果溫度為-10℃,風速為5米/秒時,人的感覺溫度就如同在-13℃的環境之中。
溫度對人體的影響,主要是它決定著排汗的散熱效率。在舒適溫度的范圍內,濕度的影響還不太明顯。但在高溫時,隨著溫度和濕度的增高則越加明顯。如果氣溫為26℃,相對濕度90%時,人的體感溫度則猶如氣溫為32℃、相對濕度為20%的情況那樣。環境溫度高於36℃、相對濕度又在50%以上時,中暑人數則會顯著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