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殖海參需要多少溫度
Ⅰ 越冬海參苗水溫多少度,不用餵食還不會死
海參越冬水溫應該控制在14-15掇氏度,不用餵食還不會死,也有生產單位在不計成本的情況下可以將水溫控制在18℃進行海參苗越冬生產,效果很好。
增強免疫力、延緩衰老、美容養顏、降三高。海參又被稱為海人參,因補益作用類似人參而得名,海參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較少的脂肪和膽固醇,豐富的微量元素,同時還含有特殊的活性營養物質,對機體有很多功效: 1、增強免疫力:海參含有賴氨酸以及多種礦物質元素,可以有效增加機體免疫力,同時還有抗疲勞的效果; 2、延緩衰老、美容養顏:因為海參中含有豐富的抗氧化物質以及膠原蛋白,可以清除體內過量的自由基,預防自由基過氧化,還能增加皮膚彈性從而起到延緩衰老、美容養顏的功效; 3、降三高:海參中含有比較少的脂肪和膽固醇,而且其中的活性成分可以調節體內的脂代謝,使機體的脂肪含量明顯下降,從而對降低血糖、血脂、膽固醇都有一定的輔助作用。 海參雖好但是對於蛋白質過敏以及海鮮過敏的人群要謹慎食用,腎功能不全的人群也要控制量,最後還要重點提示一下,海參所含的蛋白質以膠原蛋白為主,所以對於人體白蛋白不足的人群,補充效果不很明顯。
Ⅱ 活海參養殖對水溫和鹽℃要求是多少
你好,在海參的各個生長階段對水溫的要求是不同的,一般在十幾度到二十幾度之間,鹽度只要是海水鹽度不驟然起大的變化是沒有關系的,但是鹽度高的地方海參長的較慢。
Ⅲ 養海參的溫度鹽度都是多少啊
海參生長的最適宜的鹽度是27-30,能夠生存的鹽度不超過39,不低於14,鹽度的變化對海參影響很大,而且在日常管理中經常會碰到鹽度不穩定的情況;
比如夏季雨非常大的時候,此時換水前一定要量好外海的鹽度,若相差2個以下則可以換,若2個以
上則盡量少換水,否則海參極易發生吐腸。
海參生長最適宜的PH在7.5-8.5之間,PH值偏低,意味著水體溶氧低,二氧化碳含量高,細菌會大量的繁殖,若PH偏高,有毒的氨就會高,危害海參,外圈海參的PH一般都比較穩定。
種參暫養:
種參在入池以後,通常需經過3-10天的暫養期。若暫養時間短,可不投餌,每天進行2次全部換水,每晚換水時,完成1次徹底的清底。
若需長時間暫養,則應該適量投餌,但投餌時水溫要注意保持低於20℃,否則會嚴重影響到種參的攝食。此外,使用深色塑料布遮光,同時,注意及時將排臟個體及表皮潰爛、破損的個體挑揀出來。
暫養密度適當控制在10-20頭/m3范圍內,以不超30頭/m3為准。每天早上做吸底檢查,觀察是否有卵。如果僅有少量產卵,則可棄掉。
Ⅳ 大棚養海參常溫苗磨料溫度是多少
海參是可存活有難度20-40,但適宜生長的最佳鹽度24-26‰,有過養殖經驗的朋友們也許會知道,夏天每一次降雨過後都是海參告訴生長期。溫度只有冬季可控,一般在15°左右,如果想降低成本,12°也可正常生長。
Ⅳ 海參要怎麼養殖
1、蝦池養殖模式:蝦池養殖是適合中小型養殖規模,它利用現有的蝦池,投放石頭、瓦片人工模擬海礁,供海參棲息,投放密度為每畝3000-5000頭海參幼苗養殖。
海參主要以藻類和有機碎屑為食,人工投喂時配合餌料投喂海帶、裙帶菜等藻類。蝦池的水位保持在1.5-2米之間,但在夏季高溫和冬季低溫時,要適當增加水位,使海參安全度夏和越冬,養殖時要加強水質管理。
2、海上筏式養殖模式:選擇在潮流暢通,無大的風浪侵襲,以及未受污染的海區養殖,一般採用與鮑魚混養模式,利用網籠和塑料桶吊掛水層中養殖,合理的養殖密度。投喂餌料也是人工配餌和海帶等藻類,隨著海參的個頭長大,疏散養殖密度,定期檢查網籠,防止潛逃。
3、海底沉籠養殖模式:選擇無大風大浪、潮流暢通且沒有大量淡水注入的內海彎去養殖,用鋼筋製作網籠,在裡面放置石頭等物,模擬海礁,再在籠外罩網衣。養殖密度在200頭幼苗每平米,投喂人工餌料和海帶藻類,定期查看生長情況,來決定養殖密度,以及查看網衣破損情況,及時修補。
4、潮間帶壘石養殖模式:潮間帶壘石養殖模式是利用潮間帶依地勢特點,用鋼筋水泥築壩,壩內壘石來養參,壩的高度要根據潮位來確定,在壩地要留有排水孔,方便自然排水。同樣投喂人工配餌和海帶等藻類,養殖密度在每畝10000頭5cm左右的幼苗。
5、工廠化鮑參混養模式:工廠化鮑參是大型人工養殖方法,它是通過工廠化車間和鮑魚一起混養,養殖密度在每平米100頭以內幼苗,視情況來放養。養殖時通過人工手段模擬海參生長環境,如夏季降低水溫,冬季提升水溫,使海參不經過夏眠和冬眠,縮短生長周期,提高利潤。
(5)養殖海參需要多少溫度擴展閱讀:
海參的外形特徵
體呈圓筒狀,長10~20厘米,特大的可達30厘米,色暗,多肉刺。 觸手輪形,17~30個,一般為 20個。觸、手壇囊發達。海參繁衍在地球上比原始魚類更早,大概在六億多年前的前寒武紀就開始存在,是現存最早的生物物種,有海洋活化石之稱。經歷幾次地球大毀滅都得以生存下來,數度見證地球的變遷。 口在前端,多偏於腹面。
肛門在後端,多偏於背面。背面一般有疣足,腹面有管足。內骨骼退化為微小骨片。許多種有從口到肛門5行管足。肛孔兼司呼吸和排出廢物。口周圍有10根或更多能伸縮觸手,用於捕食或掘穴。許多種能從肛門放出內部器官,然後再生新的,可能是為逃避敵害。泄殖腔內常有潛魚屬(Carapus)隱魚共生。有許多能放出對小動物致命的毒素,但對人無生命危險。
Ⅵ 海參養殖技術
海參屬棘皮動物,名列海味八珍之首,營養豐富。而刺參是我國北方一種最主要的食用海參,適於生長在遼寧、河北、山東及江蘇的北部沿海。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自然生長刺參資源的不斷減少,野生海參產量已很難滿足人們的需求。%D%A 一、刺參的生活習性 --海參養殖技術教程%D%A 刺參適宜生活在水質澄清,潮流暢通、餌料豐富的海區,在暫時風浪較大、水質渾濁的海區亦能生存。對水溫的要求,在-3℃和34℃都能生存,最適溫度12℃--18℃,超過20℃時則進入夏眠狀態,低於5℃則停止生長。對鹽度的要求在18--33‰之間,對底質而言,較硬的泥沙底質適於刺參的生長,在有岩石、礁石、水草、海藻豐富的地區更佳。%D%A (一)養殖環境%D%A潮流暢通、水質清新、無污染、無大量淡水注入、有大量海藻生長的岩礁地帶。底質對海參的生活起著重要的作用,底質為泥質或爛泥底質的,可進行如下改造:%D%A 1、在底質不太軟爛的條件下,可採用如下改造方法:%D%A (1)投石法:一種是條狀投石,長度不限,寬0。5--1。0米,條與條間距2。0--3。0米;二是採用堆狀投石法,即每隔0。5--1。0米透石一堆,每堆高0。5米左右;三是採用滿天星投石法,即隨意往蝦池投放石塊。%D%A (2)人工參礁:一般用水泥製作,參礁製作原則是多孔、多層次,便於刺參藏匿和棲息,大小重量以便於搬運為宜。有空的參礁,孔徑10厘米左右,便於刺參的棲息與采捕。%D%A (3)其它材料:亦可投擲一些樹枝、樹杈、樹樁、筐簍等,不但有利於刺參的棲息,而且木質腐蝕後可作為刺參的餌料。%D%A (二)稀軟底質的蝦池必須人為的創造懸空的底質以適宜於刺參的生長,方法有二:%D%A ①底質稀軟,投物易淤陷,不利於刺參的存活,故必須採用水泥柱、石柱、竹筒等物,打立排樁,然後用鐵絲和尼龍繩連接,再把筐簍、輪胎、瓦片、樹枝、竹製品、人工礁等物吊於繩索上,吊物接近地面即可,要密集成片。%D%A ②用接近地面的矮樁,將繩索和舊網片架起一個層面,投放上面所提及的材料即可。%D%A 二、刺參的養殖過程 --海參養殖技術教程%D%A(一)參苗的運輸方法(參苗的運輸可採用濕法和干法兩種)%D%A 1、濕法:把參苗放在帆布桶或其他容器中,加海水,充氣泵充氣;或將參苗放在塑料袋中,加海水,充氧氣後將袋口扎緊,進行運輸。%D%A 2、干法:將參苗放於塑料或其他箱子中,箱底鋪放海帶草、脫脂棉,上鋪用海水濕透的紗布,參苗均勻平放,上蓋紗布,裝車時箱子一個個垛起來,用苫布蓋上運輸。%D%A (二)參苗的來源和放養%D%A 1、刺參養殖苗種的來源有三種:第一為秋苗,即人工培育的當年苗種,體長2-4厘米,每畝投放0.5—1.0萬頭,成活率一般10--40%,1.5—2.0年可收獲;第二種為春苗,即上年人工培育的苗種經人工越冬,個體大小在6厘米左右,畝放養量4000--8000頭,成活率一般在70%以上,翌年夏眠前可全部收獲;第三種為自然苗,規格50--60頭/千克,畝放2000--3000頭,早春投苗,成活率可達90%,入冬前可收獲80%以上。%D%A 2、參苗的投放方法分兩種:一為直接投放法,將參苗按一定的密度直接投放到人工海礁上去;二是網袋投放法,尤其對1厘米左右的參苗來說,其附著力和活動力都很差,如直接投放到人工海礁上,將造成大量死亡。可將參苗裝在20目的網袋中,每袋100--200頭,網袋中放進小石塊,以防飄浮和移動,放在人工海礁上,網袋口敞開,讓參苗慢慢從網袋中爬出。%D%A 3、養殖水體%D%A 水越深越好,一般1.0—3.0米,尤其在夏天多雨季節和冬季結冰期要多納水,以維持適宜的溫度。要經常換水,以保持清新的水質,隨個體增大加大換水量,每天換水量不少於10%。有條件的方可以用增氧機增氧,用水泵進行內循環,日增氧或內循環2--3次,每次2--3小時,以夜間為主。%D%A 4、投喂 放養密度較大時,單靠天然餌料生長慢、周期長,要適量投喂一些酒糟、蝦糠、海帶、裙帶、底棲硅藻、鼠尾藻、粗澱粉、小雜魚粉等。投喂的原則是寧少勿多。日投餌量占參體重的5--10%,日投餌一次,時間在黃昏前後,快速生長的適溫期多投,夏眠和5℃以下不投。%D%A 三、成參和參苗的質量標准 --海參養殖技術教程%D%A 成參和參苗的質量標準是成參養成或購置參苗的重要質量依據。成參標准:個體粗壯,體長與直徑比例小,肉刺尖而高,基部圓厚,肉刺行數4--6行,行與行比較整齊,顏色以灰褐色者多,皮厚出成率高,綠皮參質量差,皮薄出成率低。參苗標准:體態伸展粗壯、肉刺尖而高、色澤艷、頭尾活動自如、運動快、伸展自然、排便不粘而散、攝食快、排便快。凡發現體態色暗而粘滑、肉刺禿而短、活動慢而無力、糞便粘的均要進行葯物治療。%D%A 四、疾病的防治--海參養殖技術教程%D%A 1、爛皮病:為餌料污染、有機物污染、油污、無機污染、重金屬及PH值波動過大、水質淡化(鹽毒小於17%)等原因引起。治療方法:潛水員下水收集刺參,放於青黴素、鏈黴素各50ppm葯液中半小時左右投入池中即可;化學污染和有機污染要停止換水,加強內循環,污染解除方可換水;雨季大量淡水注入時要加鹽使鹽度保持在18‰以上。%D%A 2、橈足類:投喂新鮮的海泥或鮮鼠尾藻磨碎液時,一定要提前2小時施5ppm的晶體敵百蟲,殺死其中的橈足類和猛水蚤,池水中有橈足類時,施2--3ppm的晶體敵百蟲,過5--6小時大換水。%D%A 3、腸炎:腸炎的治療方法是用2--3ppm的土黴素,每個療程3天。%D%A 4、赤潮、黑潮、黃潮:三潮必須提前預防,水深1。5米左右時,潑撒生石灰40千克/畝,碾成粉末,均勻灑落,沉底變為白色,對海參無害。也可用2--4ppm的甲醛或次氯酸鈉,均勻潑灑,可使水體營養化消失,對刺參無害。以上兩者結合使用效果更好,但不可混合使用。%D%A 五、收獲加工--海參養殖技術教程%D%A 1、收獲:採用輪捕輪放的方式,每年留小捕大,根據存池量,每年補充參苗。%D%A 2、加工:刺參可鮮食,即用開水悶燙2小時,冷卻切片後加調料即食。采捕上來的成參在頭背部切割一3--4cm的小口,排出內臟,用淡水煮透,用飽和鹽水腌制,幾天後,再用鹽水煮透,此為水參;如制干,再加鹽煮透,用草木灰灰透,曬干即可。刺參的生殖腺和參腸營養豐富,可腌制加工。%D%A 六、討論 --海參養殖技術教程%D%A 1、由於我縣境內的底質均為泥質或軟泥底,因此如何改造底質,如何使所投的附著基不下陷或盡量少下陷,以便於為海參的生長創造盡量好的環境,是我們首先要考慮的問題。%D%A 2、由於我縣境為黃河入海口,如何在早汛期或晚汛期(海水溫度〈20℃,海參不再夏眠期〉,防止大量淡水的注入引起海水鹽度的激變。%D%A 3、如何採取有效措施,清除養殖池中的蟹類、海星、海葵、海鯰、蝦虎魚等。%D%A 4、進一步認識海參的生活習性,發掘一些適宜的混養模式,提高海水養殖空間的利用率,提高經濟效益。%D%A 5、我縣境內油井遍布,而海參遇油污污染易自融,我們要採取何種措施來杜絕;一旦污染,我們又用將採取什麼措施將損失降到最小。%D%A 6、刺參的投放時間很重要,一般在春秋水溫8℃左右時投放比較適宜,此時敵害生物比較少,不宜造成損失。%D%A 7、一旦養殖成功,如何解決銷售問題,或者如何發展我們自己的海參精深加工企業,以創造更高的價值。%D%A 8、如何進行工廠化養殖,利用大棚控溫,延長生長期,縮短養殖周期,減小風險。
Ⅶ 海參苗越冬的水溫是多少
海參越冬水溫應該控制在14--15攝氏度范圍內。但是有的生產單位在不計成本的情況下可以將水溫提高至18攝氏度進行海參苗越冬生產,效果很好。
Ⅷ 海參在水溫0下多少溫度不能存活
稚海參、幼海參和成海參的生長對溫度和鹽度的要求是有差異的,它們對最適溫度和鹽度的要求也是不同的。
(1)溫度 通常,刺參的最適生長水溫為8℃~15℃,但其可適應的溫庋范圍較廣,它可耐受的水溫為-2℃~30℃。如果長期生活在低溫(0℃以下)或高溫(28℃以上)的條件下,對刺參會造成危害,易發生排臟和潰爛。
海參不同的生長發育階段對溫度的要求是不同的。稚海參培育期間,水溫超過28℃以上時基本不生長,適宜的水溫為20℃~27℃,在高達28℃以上時,將會引起稚海參的大量死亡。體長2厘米幼海參生長的最佳溫度為19℃~20℃,適溫范圍為15℃~23℃,生長溫度范圍為0.5℃~30℃;體長5~15厘米的刺參生長最適溫度為10℃~15℃。刺參開始產卵的水溫為15℃~17℃,產卵盛期的水溫為17℃~20℃。溫度對海參的耗氧也有影響。在水溫下降的試驗中,當水溫在26℃左右時,刺參隨水溫的下降而耗氧量減小;在水溫升高試驗中,刺參耗氧量隨水溫的升高而增加,在22℃時達到最大。若溫度進一步升高,耗氧量反而會減小,這也許是海參夏眠的原因。這與崔相的報告所指出的當水溫高於19℃以上,刺參的活動能力減弱,水溫過高會引起夏眠的結果是一致的。
(2)鹽度 除極個別種外,大多數海參是典型的狹鹽性海洋動物,特別是對低鹽度海水的適應能力較弱,鹽度降低幅度過大會造成海參的死亡。加拿大有學者報道,低鹽度可能引起海參季節性排臟,也許是由於滲透調節作用變化的結果。刺參在不同發育階段對低鹽度的耐受力不同,從耳狀幼體到成體,其對低鹽的耐受力逐漸增強。俄羅斯學者Levin報道,樽形幼體、五觸手幼體及稚海參的鹽度耐受范圍為24~32,當鹽度低於20以下,發育受到抑制。我國多數學者的研究表明,刺參對鹽度耐受的下限范圍是:浮游幼體為20~30,體長0.4毫米以下的稚海參為20~25,成體為15~20。在20℃以下時,水溫越高,海參對低鹽度的抵抗力越強。
試驗表明,將耳狀幼體放在鹽度為10的低鹽水中,1小時後全部死亡;鹽度在20以下,12小時後有近半數個體死亡。在水溫為15℃下的稚海參(體長0.4毫米),鹽度25時未見有死亡個體,在20以下則有死亡個體出現佔在水溫20℃~25℃、鹽度為20時,無死亡。
通過馴化海參對低鹽度海水有個逐漸適應的過程,但鹽度的急劇變化,即急劇升高或降低值為5以上時,則導致海參的排臟、潰爛和死亡,應引起注意。
Ⅸ 海參的生長適應溫度是多少
海參生長的最適宜的鹽度是27-30,能夠生存的鹽度不超過39,不低於14,鹽度的變化對海參影響很大,而且在日常管理中經常會碰到鹽度不穩定的情況;比如夏季雨非常大的時候,此時換水前一定要量好外海的鹽度,若相差2個以下則可以換,若2個以上則盡量少換水,否則海參極易發生吐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