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井溫度多少
『壹』 綠豆培養方式
1.種植方式
綠豆可單作,也可套種間作或混播。它是禾穀類作物的好前茬。近年來,作為填閑作物,綠豆單作面積逐年增加,在許多小麥產區如黃淮平原地區多採取小麥與綠豆輪作的方式。群眾從對小麥前茬作物的對比中,認為綠豆不僅能固氮,還可以早騰茬(一般比其他夏播作物早10—20天)。
綠豆常與玉米、高梁、棉花、甘薯、芝麻、穀子等作物間作,也種於果樹、林木行間、田埂及間隙地等。我國農民群眾在間作套種綠豆方面具有十分豐富的經驗。例如江西宜春地區,1982年在25萬畝的甘薯地套種綠豆,不僅多收綠豆,甘薯也增產8.9%,這種套種方式,既經濟又簡便,並有助於土壤肥力的提高,一舉多得。
綠豆忌連作,綠豆不宜以大白菜為前茬。
2.生長過程
綠豆播種前期為:春播4月下旬至5月上旬,夏播5月下旬至6月上旬,進入8月開始收摘,一般8月上半旬開始上市。綠豆耐濕性和耐寒性較差,怕澇。但在花莢期(7—8月份),如果不能保證較充足的水分,會影響收成。綠豆產量大約為90—150公斤/畝。
3.生物學特性
(1)光照
綠豆屬短日照作物,但有較多的栽培品種對光周期反應不敏感。亞洲蔬菜研究與發展中心一研究報告指出:在1273個綠豆品種資源中,光周期反應不敏感佔47%;在16個小時光照下延遲開花10天以上的佔18%;在12個小時光照下不能開花,而在16小時光照下開花受抑制的佔31%;不論是在12小時還是在16小時光照下都不能開花的佔40%。來自全國各地的農家綠豆品種在北京夏播,高緯度地區來的品種,一般都比較早熟,從而低緯度地區來的品種,有不少是早熟類型的,也有生育期偏晚的,但除極少品種外,都能開花結實,而且有相當多的品種既適宜於春播,也適宜於夏播,說明綠豆對光照周期反應是不敏感的。
(2)溫度
綠豆適宜種植的范圍廣,自溫帶至熱帶都能栽培,喜溫暖濕潤的氣候,耐高溫,日平均溫度30—36℃,生長茂盛(適作綠肥)。氣溫在8—12℃即可發芽,適宜生長的溫度為25—30℃。溫度過高,莖葉生長過旺,開花結莢數少。一般溫度低於20℃或高於30℃,不能開花結莢。結莢成熟期要求晴朗乾燥的天氣。有效積溫早熟品種為1600—1800℃。晚熟品種2300—2400℃。生育後期抗凍能力比大豆弱,氣溫降至0℃,植株就會凍死。植株上的種子發芽率也降低。
(3)水分
綠豆耐旱,農民中有「旱綠豆,澇小豆」的諺語,但綠豆生育期間還是需要一定水分,苗期需水少些,花期前後需水增加。缺水過多會導致過多的花莢敗育,落花落莢,降低產量。台灣省一研究報告指出。綠豆植株需水量平均為3.2毫米/天(大豆與玉米3.2—3.3毫米/天,高梁2.8毫米/天,甘薯1.8毫米/天)。亞洲蔬菜研究與發展中心的生理研究報告也指出,在不同的生長階段,缺水7天,光合作用率減少76—99%,並導致單株產量減少28.45%。石井在日本的研究還發現,綠豆在開花到成熟過程中,土壤持水量從50%減少到20%,所產生的硬實會多於90%。綠豆怕澇,土壤過濕易徒長倒伏,花期遇連陰雨天,落花落莢嚴重,地面積水2—3天會造成死亡。
(4)土壤
綠豆耐瘠性強,對土質要求不嚴,以壤土或石灰性沖積土為宜,在紅壤與粘壤土中也能生長。中性土壤最合適,適應的PH值一般不低於5.5。但也耐微酸性或鹼性土壤。怕鹽鹼,在濱海鹽土上的耐鹽極限為土壤含量的0.2%左右,在黃淮海平原的鹽鹼土上為0.15—0.2%,在西北內陸鹼土上,耐鹽能力表現略高。
『貳』 牽牛花、綠豆、茉莉花的生長環境和適應生長的溫度
牽牛花
別名喇叭花、牽牛、朝顏花。為旋花科牽牛屬一年生蔓性纏繞草本花卉。蔓生莖細長,約3米至4米,全株多密被短剛毛。葉互生,全緣或具葉裂。聚傘花序腋生,1朵至數朵。花冠喇叭樣。花色鮮艷美麗。蒴果球形,成熟後胞背開裂,種子粒大,黑色或黃白色,壽命很長。花期6月至10月,大都朝開午謝。
牽牛花約有60多種。常見栽培的有裂葉牽牛。葉具深三裂,花中型1朵至3朵腋生,有瑩藍、玫紅或白色。圓葉牽牛,葉闊心臟形,全緣,花型小,有白、玫紅、瑩藍等色。當前流行的大花牽牛,葉大柄長,具三裂,中央裂片較大,葉易長具不規則的黃白斑塊。花1朵至3朵腋生,總梗短於葉柄,花大型,花徑可達10厘米或更大,原產亞洲和非洲熱帶。本種在日本栽培最盛,稱朝顏花,並選育出眾多園藝品種,花型變化多樣,花色豐富多彩,各地廣為流行。
牽牛花生性強健,喜氣候溫和、光照充足、通風適度,對土壤適應性強,較耐乾旱鹽鹼、不怕高溫酷暑、屬深根性植物,地栽土壤宜深厚,最好直播或盡早移苗。大苗不耐移植。
牽牛花不僅是籬垣柵架垂直綠化的良好材料,也適宜盆栽觀賞,擺設庭院陽台,盆栽宜在4月初,用普通培養土與素麵沙土各半,裝二號筒盆(內徑13厘米),每盆點播4米至5米種子。因種皮較厚,發芽慢,可在種臍上部,用小刀刻破一點種皮。播種後保持25℃,7天左右發芽。觀察兩片子葉長平時分苗移植,可整坨脫盆把小苗帶土分開。作盆栽時隨之將主根下端去掉1厘米,用普通培養土栽在二號筒盆,每盆一株。注意露地移植牽牛,絕不許碰傷主根,移苗宜小,宜早,土坨越大越好。
當小苗長出6片至7片葉即將伸蔓時,整坨脫出,換上坯子盆(內徑24厘米)定植,盆土要用加肥培養土,並施50克蹄片做底肥。栽後澆透水。待盆土落實,在盆中心直插一根1米長的細竹竿。再用3米左右長的鉛絲,一端齊土面纏在竹竿上,然後自盆口盤旋向上,形成下大上小勻稱的塔形盤旋架。鐵絲上端固定在竹竿頂尖。牽牛花為左旋植物,鉛絲的盤旋方向必須符合牽牛花向左纏繞的習性,當主蔓沿著鉛絲爬到竿頂時,摘去頂尖。側蔓每長到6片至7片葉時掐尖,這樣可使花朵大,不斷發蔓開花。
盆栽大花牽牛還可使它不爬蔓,養成矮化叢生、豐美的株型。當小苗長出5片至6片葉時,栽到二缸筒盆(內徑23厘米)中。隨即掐尖促發2個至3個側芽,其餘抹掉。側芽展葉伸蔓時,再留2片至3片葉去尖。這樣一次可開花10朵左右。花謝後當即摘掉,促其側枝再發新芽,酌留幾個,多餘抹去,仍照前法掐尖。如此可保持株叢始終豐滿,花卉不斷。
綠豆:
1.種植方式
綠豆可單作,也可套種間作或混播。它是禾穀類作物的好前茬。近年來,作為填閑作物,綠豆單作面積逐年增加,在許多小麥產區如黃淮平原地區多採取小麥與綠豆輪作的方式。群眾從對小麥前茬作物的對比中,認為綠豆不僅能固氮,還可以早騰茬(一般比其他夏播作物早10—20天)。
綠豆常與玉米、高梁、棉花、甘薯、芝麻、穀子等作物間作,也種於果樹、林木行間、田埂及間隙地等。我國農民群眾在間作套種綠豆方面具有十分豐富的經驗。例如江西宜春地區,1982年在25萬畝的甘薯地套種綠豆,不僅多收綠豆,甘薯也增產8.9%,這種套種方式,既經濟又簡便,並有助於土壤肥力的提高,一舉多得。
綠豆忌連作,綠豆不宜以大白菜為前茬。
2.生長過程
綠豆播種前期為:春播4月下旬至5月上旬,夏播5月下旬至6月上旬,進入8月開始收摘,一般8月上半旬開始上市。綠豆耐濕性和耐寒性較差,怕澇。但在花莢期(7—8月份),如果不能保證較充足的水分,會影響收成。綠豆產量大約為90—150公斤/畝。
3.生物學特性
(1)光照
綠豆屬短日照作物,但有較多的栽培品種對光周期反應不敏感。亞洲蔬菜研究與發展中心一研究報告指出:在1273個綠豆品種資源中,光周期反應不敏感佔47%;在16個小時光照下延遲開花10天以上的佔18%;在12個小時光照下不能開花,而在16小時光照下開花受抑制的佔31%;不論是在12小時還是在16小時光照下都不能開花的佔40%。來自全國各地的農家綠豆品種在北京夏播,高緯度地區來的品種,一般都比較早熟,從而低緯度地區來的品種,有不少是早熟類型的,也有生育期偏晚的,但除極少品種外,都能開花結實,而且有相當多的品種既適宜於春播,也適宜於夏播,說明綠豆對光照周期反應是不敏感的。
(2)溫度
綠豆適宜種植的范圍廣,自溫帶至熱帶都能栽培,喜溫暖濕潤的氣候,耐高溫,日平均溫度30—36℃,生長茂盛(適作綠肥)。氣溫在8—12℃即可發芽,適宜生長的溫度為25—30℃。溫度過高,莖葉生長過旺,開花結莢數少。一般溫度低於20℃或高於30℃,不能開花結莢。結莢成熟期要求晴朗乾燥的天氣。有效積溫早熟品種為1600—1800℃。晚熟品種2300—2400℃。生育後期抗凍能力比大豆弱,氣溫降至0℃,植株就會凍死。植株上的種子發芽率也降低。
(3)水分
綠豆耐旱,農民中有「旱綠豆,澇小豆」的諺語,但綠豆生育期間還是需要一定水分,苗期需水少些,花期前後需水增加。缺水過多會導致過多的花莢敗育,落花落莢,降低產量。台灣省一研究報告指出。綠豆植株需水量平均為3.2毫米/天(大豆與玉米3.2—3.3毫米/天,高梁2.8毫米/天,甘薯1.8毫米/天)。亞洲蔬菜研究與發展中心的生理研究報告也指出,在不同的生長階段,缺水7天,光合作用率減少76—99%,並導致單株產量減少28.45%。石井在日本的研究還發現,綠豆在開花到成熟過程中,土壤持水量從50%減少到20%,所產生的硬實會多於90%。綠豆怕澇,土壤過濕易徒長倒伏,花期遇連陰雨天,落花落莢嚴重,地面積水2—3天會造成死亡。
(4)土壤
綠豆耐瘠性強,對土質要求不嚴,以壤土或石灰性沖積土為宜,在紅壤與粘壤土中也能生長。中性土壤最合適,適應的PH值一般不低於5.5。但也耐微酸性或鹼性土壤。怕鹽鹼,在濱海鹽土上的耐鹽極限為土壤含量的0.2%左右,在黃淮海平原的鹽鹼土上為0.15—0.2%,在西北內陸鹼土上,耐鹽能力表現略高。
茉莉的資料與栽培技術
中文名:茉莉,學名:Jasminum sambac別名:抹厲,科屬:木犀科、茉莉花屬
原產我國西部和印度。常綠灌木。枝條細長,略呈藤本狀。葉對生,光亮,卵形。聚傘花序,頂生或腋生,有花3-9朵,花冠白色,極芳香。花期6-10月。 性喜溫暖濕潤,在通風良好、半陰環境生長最好。土壤以含有大量腐殖質的微酸性砂質壤土為最適合。畏寒、畏旱,不耐濕澇和鹼土。冬季氣溫低於3℃時,枝葉易遭受凍害,如持續時間長,就會死亡。
繁殖多用扦插,也可壓條或分株。扦插繁殖,於4-10月進行,選取成熟的1年生枝條,剪成帶有兩個節以上的插穗,去除下部葉片,插在泥沙各半的插床,覆蓋塑料薄膜,保持較高空氣濕度,約經40-60天生根。壓條繁殖,選用較長的枝條,在節下部輕輕刻傷,埋入盛沙泥的小盆,經常保濕,20-30天開始生根,2個月後可與母株割離成苗,另行栽植。 盆栽茉莉花,盛夏季每天要早、晚澆水,如空氣乾燥,需補充噴水;冬季休眠期,要控制澆水量,如盆土過濕,會引起爛根或落葉。生長期間需每周施稀薄餅肥一次。春季換盆後,要經常摘心整形,盛花期後,要重剪,以利萌發新枝,使植株整齊健壯,開花旺盛。
主要蟲害有卷葉蛾和紅蜘蛛危害頂梢嫩葉,要注意及時防治。 茉莉花葉色翠綠,花色潔白,香味濃厚。多用盆栽,點綴室容,清雅宜人。還可加工成花環等裝飾品。蘇州、南京、杭州、金華等地,長期以來,都作為熏茶香料進行生產。花、葉、根均可入葯。
茉莉花栽培技術要求
茉莉花系本犀科、茉莉屬,多年生常綠小灌木,原產熱帶、亞熱帶地區。茉莉葉色翠綠、花朵潔白玉潤、香氣清婉柔淑,被人們譽為眾香花之首,具有極好的觀賞價值。同時也具有很高的經濟價值。茉莉花是我國最重要的茶用香花,用茉莉花與茶葉窨制茉莉花茶,使茶葉濃郁爽口,兼蓄芬芳的花香,茶吸花香,花增茶葉,茶葉花香融為一體。茉莉花茶不僅我國人民普遍喜愛,而且在國際市場上獨樹一幟,享有盛名。茉莉花是提取香精的重要原料,茉莉還可供葯用。我縣作為窨茶的香花進行栽培,發揮出較高的經濟。
一、園地選擇:茉莉花原產亞熱帶、適應高溫、沃土的環境條件,對生態環境的要求是:喜光怕陰、喜肥怕瘦、喜酸怕鹼、喜氣怕悶。因此,我們在選擇園地時,盡量接近其生態環境,選擇光照充足、土層深厚、土壤肥沃偏酸、水源充足、排灌良好、交通方便的土地種植茉莉花。根據茉莉花進入採花季節後,每天必須採花運往加工廠進行銷售,採花的天數每年在200天以上,所以種植的茉莉花的地應在離茉莉花廠10公里以內,便於運花銷售。
二、品種選擇:茉莉花屬木犀種,茉莉屬、常綠攀援灌木,據調查,目前我國茉莉品種約有60多個,其中栽培品種主要有單瓣茉莉、雙瓣茉莉和多瓣茉莉3種。
1.單瓣茉莉:植株較矮小,高70-90厘米,莖枝細小,呈藤蔓型,故有藤本茉莉之稱,花蕾略尖長,較小而輕,產量比雙瓣茉莉低,比多瓣茉莉高,不耐寒、不耐澇,抗病蟲能力弱。
2.雙瓣茉莉是我國大面積栽培的用於窨制花茶的主要品種,植株高1-1.5米,直立從生,分枝多,莖枝粗硬,葉色濃綠,葉質較厚且富有光澤,花朵比單瓣茉莉、多瓣茉莉大,花蕾潔白油潤,蠟質明顯。花香較濃烈,生長健壯,適應性強,鮮花產量(3年以上)每畝可達500千克以上。
3.多瓣茉莉:枝條有較明顯的龐狀突起,葉片濃綠、花緊結、較圓而小,頂部略呈凹口。多瓣茉莉花開放時間拖得太長,香氣較淡,產量較低,一般不作為窨制花茶的鮮花。
三、茉莉育苗技術:茉莉花開花後一般不結實(罕見結實),生產上只能採用無性繁殖。方法有扦插、壓條、分株等幾種。茉莉再生能力強,採用扦插法,發根快,成苗率高與壓條法、分株法比較,具有操作簡便、節省材料等優點,因而被廣泛採用。
1.壓條繁殖、壓條繁殖是利用茉莉植株下部萌生的枝條或具有一定長度的枝梢,把其中段一壓入土中,使其生出新根、剪離母枝後即成為獨立的新植株。前提是必須有茉莉花的母樹,而且每叢母樹可壓的枝條不多,無法滿足大量的種苗供應,一般用盆栽和缺塘補苗。
2.分株繁殖:茉莉是叢生灌木,且根莖部位能產生許多不定根,二年生以上植株常有數條莖枝,可把這些帶根的莖用來分株繁殖。此法的前提是必須有二年生以上的茉莉花母樹。而且繁殖數量較壓條和扦插低,不能滿足大規模栽培的需要。
扦插繁殖苗床育苗佔地少,土地利用率高,每畝可繁殖10萬株左右苗木。由於集中扦插在苗圃里,便於管理,有充分選擇苗木的餘地,因而苗木的質量高,生長整齊,同時又適合大規模生產用苗的要求,所以在生產上廣泛應用。
扦插育苗的操作方法:
(1)選取插穗,繁殖用的插穗主要來源於每年大修剪時剪下來的枝條。要選擇無病蟲害,有一定粗度的壯年枝條,同一枝條以中下部為最好。
(2)苗圃的選擇:要求土壤土質疏鬆肥沃,水源充足,排灌方便,交通方便的砂土或砂壤土。
(3)整地理墒:苗圃地育苗前深翻曬白,耙細整平,四周挖好排灌溝,按墒面寬120厘米,溝寬25厘米,深20厘米開溝理墒,墒面平整,土粒細碎,將苗床充分澆濕後,用芽前除草劑—都阿合劑150毫升/畝兌水噴灑苗床。冬季育苗在床上覆蓋好地膜。
(4)插條剪取及處理:將每年大修時剪下的枝條收集在陰蔽處,組織人力進行剪插條,操作方法是:選擇有2-3個節,長度為10厘米左右的枝條,剪去葉片,上端離腋芽1厘米左右處剪平,下端離腋芽1厘米左右剪成45度的斜口,按80-100根一捆綁好,將剪好的插條在陰涼處保濕保存好。
在扦插前要對插條進行葯劑處理,首先用施保克配成1000倍液浸泡3-5分鍾,撈出涼干。然後再用50PPM的生根粉液浸泡20-30分鍾,撈出後按12厘米×4厘米的株行距扦插在苗床上,扦插時插條頂端離土面3厘米左右。每畝可扦插15萬根插條。
(5)扦插的苗床管理:扦插的苗床要保持土壤濕潤,晴天注意勤除草,保持苗木無雜草蓋苗現象。苗床的苗木小,根系少,要施水肥,最好用清糞水澆施。薄施勤施,每個月施肥一次。苗床發現病蟲危害要及時進行防治,可用菌核凈1000倍+殺蟲丹1000倍每月噴灑一次。苗木長至6-8個月後,有2個以上分枝,兩層根系,30厘米以上的高度方可出圃。
四、移栽
1.移栽時期:在元江縣有灌溉條件的地方一年四季均可進行。但以春、秋兩季最佳,元江種植茉莉花的主要是雙季稻地和水果甘蔗地,土地空閑時間為春秋兩季。另外,春季元江的氣溫逐漸回升,適合茉莉花的根系成活生長,同時當年種植當年即可採收。秋季的氣溫也非常適宜茉莉花根系生長。而夏季元江熱壩區沒有空閑地,氣溫太高,不適應茉莉根系生,移栽時葉片容易曬干影響成活。冬季元江的氣溫也低而且風大,容易吹乾葉片,茉莉花生長緩慢而影響成活。98年我縣11-12月份引種510畝,苗木的新鮮度以及氣溫低原因成活率只達50%左右。而1999年春、秋兩季引種1115畝,田間調查的成活率在90%以上。
2.栽培規格:為了方便整理,應起墒種植,墒寬以有利於施肥、培土、採收為原則,一般墒寬120厘米,墒高20厘米,墒溝寬25厘米。在墒面兩邊各挖一寬30厘米、深10厘米的種植溝,株距25厘米,行距60厘米,畝栽4000株。
2000年農業局科技小組進行了茉莉花栽培密度試驗,雙行條栽,畝栽3500株、4000株、4500株三個處理。2000年3月11日移栽,6月25日開始採花,6-10月為採花期。通過3個月的摘心、摘蕾,打頂後,分枝3-4個增加到32-42個。三個處理的產量分別是18.7千克、20.21千克、16.9千克,摺合畝為207千克、224千克、187千克,初試結果為畝栽4000株最佳。
3.移栽方法:選擇株高30厘米以上,兩個以上分枝、兩層根系、葉色正常、植株健壯、無病蟲害的種苗,剪去25厘米以上枝葉,剪去過長的根系,同時用0.1%的施保克+0.3%普鈣液蘸根處理3-5分鍾後定植,按株距25厘米定植在種植溝內,要栽正、栽直、根系順直與土壤結合,無空洞現象,不能裸露根系,澆足定根水。墒面上可用蔗渣、稻草、甘蔗葉等進行覆蓋。
五、茉莉花的修剪、短截:茉莉花生長發育快,當年種植當年就能孕蕾開花,第三、四年產量最高,定值6-7年後,植株開始衰退,產量逐漸下降,為保證茉莉花連年高產穩產,每年都要進行修剪、短截,發現衰老現象就要更新。
1.打頂、短截:幼齡茉莉(6個月),苗架小,分枝少,需要盡快培養豐產樹形,所以要打頂,破壞頂端生長,促使其多押分枝,形成更多的花蕾,通過調查打頂比不打頂發芽、孕蕾早-7-10天,新枝多2-3倍。打頂時遇有花蕾也要進行,主要是針對新植的幼樹。短截是在每年的2月上中旬在現蕾前將徒長枝剪短,保留3-4對葉片,使徒長枝的頂端優勢減弱,促使早孕蕾。進入採花期以後,對每一束花采完以後都進行一次短截,短截應根據枝條生長的部位、密度酌情進行,原則上使每叢茉莉能最大限度地增加光照面,使主枝、分枝分布均勻,通風透氣,每次短截枝條約占枝條總數的三分之二。
2.冬季修剪:除打頂、短截外,修剪也是茉莉花高產優質栽培的主要技術措施,修剪在每年的12月中旬以後或者第二年的1月下旬前進行。先大修剪,即在離地面20-25厘米處進行大平剪,形成一個整齊的樹冠,以後每年修剪時,在上年的修剪面上提高3厘米左右,修剪時還要剪去枯枝、弱枝、病枝及垂地枝,修剪可以減少養分損耗,使主枝及新芽生長茁壯。修剪出的枝條可以進行扦插育苗,不能利用的部分要集中燒毀,修剪後結合中耕施肥管理。
3.夏季修剪:茉莉花夏季修剪是通過農技措施,為茉莉花創造一個通風透光的良好環境,同時根據茉莉花市場行情。人為地調節產花高峰期,避開花價低潮,提高種花效益。茉莉花修剪的枝齡為種植一年以上的茉莉花樹。在每年的6月上旬用大修枝剪,電動綠籬剪等工具將茉莉花從離地面50-60厘米處進行平剪,剪去上部所有枝葉,使茉莉花樹形成一個整齊的樹冠,將剪下的枝葉清除干凈,再將病枝、枯枝、垂地、下部的細弱枝全部清除。修剪後及時中耕鬆土,每畝施用茉莉花專用肥40千克,硫酸鉀復合肥15千克,及時防治病蟲害。
4.更新:茉莉花定植6-7年後,植株生長發育能力衰退,一些茉莉園或個別植株因管理不善、生長緩慢引起早衰,也應進行更新。具體做法是:用大修枝剪將離地面3-5厘米以上的部分全部剪除,或齊地面大平剪,隨即施肥、培土,促使地上部分重新發枝。
六、肥水管理:茉莉花是一種以採收鮮花蕾為目的的經濟作物,我縣每年的採花期為9個月(約200多天),整個採花期需要有足夠的肥料投入。
1.把料管理:根據廣西農業科技1993年第一期《茉莉花高產栽培技術》介紹茉莉花對氮、磷、鉀的需求比例為2.4:1:2.9,全年每畝用肥量摺合純氮28.4千克、磷11.6千克、鉀33.7千克,全年進行三次根際施肥,春肥占總施肥量的50%,夏肥佔15-20%,秋肥佔30-35%,同時根據縣土肥站99年對我縣種植茉莉花的澧江鎮土壤進行測土分析的結果為狗屎土土種,「具有干時一把刀,濕時一團糟」的特點,有機質嚴重缺乏,速效磷中等,速效鉀中等。綜合考慮,提出我縣茉莉花施肥方案。(1)全年每畝施農家肥1000千克、尿素40千克、普鈣100千克、硫酸鉀復合肥50千克。(2)茉莉花專用肥160千克、硫酸鉀復合肥50千克。(3)茉莉花全年實行三次根際施肥,即冬肥、夏肥、秋肥,冬肥佔50%,結合冬季大修剪進行,每畝施農家肥1000千克,尿素20千克,普鈣50千克,硫酸鉀復合肥25千克或茉莉花專用肥80千克、硫酸鉀復合肥25千克。夏肥佔25%,結合夏季修剪進行,每畝施尿素10千克、普鈣25千克、硫酸鉀復合肥15千克,或茉莉花專用費40千克、硫酸鉀復合肥15千克。秋肥佔25%,在每年8月初進行,每畝施尿素10千克、普鈣25千克、硫酸鉀復合肥10千克,或茉莉花專用肥40千克、硫酸鉀復合肥10千克。2001年縣土肥站在澧江鎮西庄村民小組進行了茉莉花有機無機復合肥肥效實驗,設三個處理,一次性施用茉莉花有機無機專用肥160千克為1個處理;畝施茉莉花有機無機專用肥160千克,全年分三次施肥(即50%、30%、20%)、每畝施尿素40千克、普鈣100千克、硫酸鉀復合肥100千克為1個處理;處理2(分三次施有機無機專用肥)效果最佳。同時在同組另一農戶進行1畝的同田肥料對比試驗,處理2(分三次施有機無機專用肥),長勢比常規好,產量有所增產。建議推廣應用有機無機專用肥三次施肥法。2002年70%以上的農戶都應用這種施肥方法。
2.水分管理:茉莉花苗定植後要澆足定根水,以後根據茉莉花對水分的要求,保持土壤含水量60-70%之間,水分過多會導致爛根、葉黃,嚴重黑根死亡。乾旱則葉子萎焉、花干縮,因此要注意乾旱灌水,雨天開挖排水溝防止積水。一旦花樹出現葉片微卷應及時淋水或灌跑馬水。
3.土壤管理:中耕除草就是為茉莉花樹創造一個透氣、保水、疏鬆、無雜草的環境,中耕除草全年要進行6-7次以上,離苗木基部遠處適當深耕,近處要淺耕,一般入土7厘米左右。乾旱季節中耕後,墒面上鋪一層甘蔗渣、甘蔗葉、稻草等,具有防草、抗旱的效果。
七、病蟲害防治:茉莉花病害主要有白絹病、枝枯病,蟲害主要有茉莉花蕾螟(花心蟲)、煙粉虱、卷葉螟、薊馬、紅蜘蛛等。
1.白絹病:白絹病(敗花病)是一種由真菌感染引起的病害。主要表現:首先近地面的基部枝乾和下部根系蔓延擴展,形成白色絹絲狀的膜層,逐漸形成白色、黃色的油籽顆粒,即菌核,這是識別白絹病的主要症狀。苗木發病後,患病處的莖、根的皮層腐爛,植株營養受阻;葉片枯死脫落,最後整株死亡。防治方法:嚴格檢疫,杜絕菌源,做好園地排水工作,在開花期用1000倍的施保克噴葯防治,發病嚴重的病株要挖出燒毀,對原土用菌核凈消毒後補栽。
2.枝枯病:在春秋季節發病多,尤其是秋季發病最盛,對秋後產量影響大,此病首先在當年新枝基部產生褐色小斑紋,此時枝條上部保持正常生長狀態。隨著病斑的擴展,當危及到某一側枝的營養輸送時,上部枝葉開始枯萎,繼而變成枯褐色病枝。當病斑擴大到枝條基部整個皮層時,發病部位以上的所有枝葉枯死。
防治方法:及時修剪枯枝,防止蔓延傳染,用百菌清1000倍在采完花後噴葯防治。
3.茉莉花主要蟲害:為害茉莉花的蟲主要有茉莉花蕾螟(花心蟲)、煙粉虱、卷葉螟、薊馬、紅蜘蛛等。防治方法:①冬季修剪、清園、消滅越冬源,結合採花摘除受害花蕾、受害枝梢。②在每茬花采完後,結合打頂短截將病蟲枝清除集中燒毀。③葯物防治用天泰、高效大功臣、一遍凈、克蟎特等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葯防治。
八、茉莉花的採收與貯運:種植茉莉花的目的是採摘質量好,數量多的鮮花,進行花茶加工,因此,除了加強管理外,最後一個關鍵措施就在於及時、合理地對鮮花進行採收與貯運。
1.鮮花採收的標准:花蕾成熟,能在當天晚上開放吐香(含包待放),具體要求是:花蕾朵朵成熟、飽滿豐潤、色澤潔白、單朵短蒂、無病蟲傷花、無生花、無開花、無莖葉等雜物。
2.採摘方法:用拇指和食指尖夾住花柄,手掌心斜上方,食指稍微用力,花蕾即可採下。
3.貯運方法:採花時用竹簍或布袋盛花,避免陽光直射,將所採的鮮花集中後,應用竹簍或尼龍網袋裝好及時運往收購地點。
『叄』 下面這段文字是節選自魯訊先生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閱讀後回答問題.不必說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
(1)根據概念陽光、溫度、水、空氣、土壤等屬於影響蟋蟀生存的非生物因素;植物(菜花)、動物(黃蜂)、微生物(細菌真菌)屬於影響蟋蟀生存的其他生物即生物因素.
(2)蟋蟀要生存就不能離開草叢和土地,說明生物必須依賴環境而生存.
(3)食物鏈是生態系統中各種生物之間通過食物關系形成的一種聯系,百草園這個生態系統中的一條食物鏈:草→蟋蟀→雲雀.
故答案為:
(1)非生物;生物;光、溫度、水、空氣、土壤;植物、動物、微生物;
(2)環境;
(3)草→蟋蟀→雲雀.
『肆』 弓長嶺在哪裡
弓長嶺區位於遼寧省中南部、隸屬遼陽市管轄,遼陽市東南部。地理坐標為東經123°26',北緯41°19'。東北距本溪市34千米,西南距鞍山市35千米,西北距遼陽市30千米,北距沈陽市70千米。總面積288平方千米。總人口9萬人(2004年)。郵編:111008。行政區劃代碼:211005。區號:0419。
『伍』 綠豆萌發的外界條件(包括溫度,環境等)和種子萌發過程中各結構萌發的先後順序在線等,請各位大俠速度了
(1)採光
綠夾豆屬短日照作物,但有較多的栽培品種對於光周期反映不敏感。亞洲菜蔬研究與成長中心一研究陳訴指出:在127三個綠夾豆品種資源中,光周期反映不敏感佔47%;在1六個鍾頭採光下延遲著花10天以上的佔18%;在12個鍾頭採光下不克不及著花,而在16鍾頭採光下著花受按捺的佔31%;不管是在12鍾頭照舊在16鍾頭採光下都不克不及著花的佔40%。來自天下各地的田舍綠夾豆品種在BeiJing夏播,高緯度地區來的品種,一般都比力早熟,從而低緯度地區來的品種,有不少是早熟類型的,也有生養期偏晚的,但除少少品種外,都能著花健壯,並且有至關多的品種既相宜於春播,也相宜於夏播,申明綠夾豆對於採光周期反映是不敏感的。
(2)溫度
綠夾豆相宜種植的規模廣,自溫帶至回歸都能栽培,喜和煦潮濕的氣候,耐高溫,日平均溫度30—36℃,生長富強(適作綠肥)。氣溫在8—12℃即可抽芽,相宜生長的溫度為25—30℃。溫渡太高,莖葉生長過旺,著花結莢數少。一般溫度低於20℃或者高於30℃,不克不及著花結莢。結莢成熟期要求晴朗乾燥的氣候。有用積溫早熟品種為1600—1800℃。晚熟品種2300—2400℃。生養後期抗凍能力比大豆弱,氣溫降至0℃,植株就會凍死。植株上的種子抽芽率也降低。
(3)水分
綠夾豆耐旱,農平易近中有「旱綠夾豆,澇小豆」的諺語,但綠夾豆生養期間照舊需要肯定是水分,苗期需水少些,花信前後需水增加。缺水過多會引起過多的花莢敗育,落花落莢,降低產量。台灣省一研究陳訴指出。綠夾豆植株需水量平均為3.2毫米/天(大豆與粟米3.2—3.3毫米/天,高梁2.8毫米/天,甘薯1.8毫米/天)。亞洲菜蔬研究與成長中心的生理研究陳訴也指出,在不同的生長階段,缺水7天,光合效用率削減76—99%,並引起單株產量削減28.45%。石井在日本的研究還發現,綠夾豆在著花到成熟歷程中,土壤持水量從50%削減到20%,所產生的壯實會多於90%。綠夾豆怕澇,土壤過濕易徒長倒伏,花信遇連陰雨天,落花落莢嚴重,地面積水2—3天會造成死亡。
(4)土壤
綠夾豆耐瘠性強,對於土質要求不嚴,以保肥土壤或者白灰性沖積土為宜,在紅壤與粘保肥土壤中也能生長。中性土壤最合適,適應的PH值一般不低於5.5。但也耐微酸性或者鹼性土壤。怕鹽鹼,在濱海鹽土上的耐鹽極限為土壤含量的0.2%左右,在黃淮海廣大平地的鹽鹼土上為0.15—0.2%,在西北遠離海岸的地區鹼土上,耐鹽能力體現略高。
『陸』 分析魯迅的散文《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片段,回答問題:不必說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
解;(1)環境中影響生物生活的各種因素叫環境因素,分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因此在百草園中影響皂莢樹生存的因素有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陽光、空氣、水、土壤、溫度等.
(2)生物的特徵有:1、生物的生活需要營養.2、生物能夠進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體內產生的廢物.4、生物能夠對外界刺激作出反應.5、生物能夠生長和繁殖.6、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細胞構成的.因此不是蟬、雲雀的基本特徵的是A、自己製造有機物(動物蟬、雲雀體內沒有葉綠體不能進行光合作用自己製造有機物).
(3)黃蜂的體色與菜花的顏色相似.屬於保護色,說明生物適應環境,只有適應環境者才能生存.
(4)斑蝥的體色與它生活的環境不同,可以嚇走敵害,屬於警戒色,是斑蝥的防禦性為.
故答案為:
(1)陽光、空氣、
(2)A
(3)適應
(4)警戒
『柒』 圓明園資料
圓明園位於北京市西北部郊區,海淀區東部,原為清代一座大型皇家御苑,佔地約5200畝(合350公頃),是一座舉世聞名的皇家園林。圓明園由圓明園、長春園、萬春園三園組成,平面布局呈倒置的品字形,繞福海而修。
圓明園的陸上建築面積比故宮還多一萬平方米,水域面積又等於一個頤和園,總面積竟等於8.5個紫禁城!
1860年10月6日—18日英法聯軍洗劫圓明園,園中的建築被燒毀,文物被劫掠。至今奇跡和神話般的圓明園變成一片廢墟,只剩斷垣殘壁,供遊人憑吊。
名稱由來
「圓明園」,是由康熙皇帝命名的。玄燁御書三字匾額,就懸掛在圓明園殿的門楣上方。對這個園名雍正皇帝有個解釋,說「圓明」二字的含義是:「圓而入神,君子之時中也;明而普照,達人之睿智也。」意思是說,「圓」是指個人品德圓滿無缺,超越常人;「明」是指政治業績明光普照,完美明智。這可以說是封建時代統治階級標榜明君賢相的理想標准。
另外,「圓明」是雍正皇帝自皇子時期一直使用的佛號,雍正皇帝崇信佛教,號「圓明居士」,並對佛法有很深的研究。著有《御選語錄》19卷和《御制揀魔辨異錄》。在清初的佛教宗派格局中,雍正皇帝以禪門宗匠自居,並以「天下主」的身份對佛教施以影響,努力提倡「三教合一」和「禪凈合一」,是佛教發展史上非常重要的人物。康熙皇帝在把園林賜給胤禛(後為雍正皇帝)時,親題園名為「圓明園」正是取意於雍正的佛號「圓明」。
園林建築特色
圓明園匯集了當時江南若干名園勝景的特點,融中國古代造園藝術之精華,以園中之園的藝術手法,將詩情畫意融化於千變萬化的景象之中。圓明園的南部為朝廷區,是皇帝處理公務之所,其中最著名的有上朝聽政的正大光明殿。其餘地區則分布著40個景區,其中有50多處景點直接模仿外地的名園勝景,如杭州西湖十景、蘇州獅子林,不僅模仿建築,連名字也照搬過來。還有祭祀祖先的安佑宮,舉行宴會的山高水長樓,模擬《仙山樓閣圖》的蓬島瑤台,再現《桃花源記》境界的武陵春色。更有趣的是,圓明園中還建有西洋式園林景區。最有名的「大水法」,是一座西洋噴泉,還有萬花陣迷宮以及海晏堂等,都具有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風格。在湖水中還有一個威尼斯城模型,皇帝坐在岸邊山上便可欣賞萬里之外的「水城風光」。
藝術特色
圓明園是一座珍寶館,還是一座大型的皇家博物館,收藏著許多珍寶、圖書和藝術傑作。裡面藏有名人字畫、秘府典籍、鍾鼎寶器、金銀珠寶等稀世文物,集中了古代文化的精華。圓明園也是一座異木奇花之園,名貴花木多達數百萬株。完整目睹過圓明園的西方人把她稱為「萬園之王」。的確,如果今天還和140年前一樣,這座超巨型園林就是當之無愧的「世界園林之王」了。
[編輯本段]【歷史發展】
圓明園是清代著名的皇家園林。圓明三園面積五千二百餘畝,一百五十餘景。圓明園最初是康熙皇帝賜給皇四子胤禛(即後來的雍正皇帝)的花園。在康熙四十六年即公元1707年時,園已初具規模。同年十一月,康熙皇帝曾親臨圓明園游賞。雍正皇帝於1723年即位後,拓展原賜園,並在園南增建了正大光明殿和勤正殿以及內閣、六部、軍機處諸值房,御以"避喧聽政"。乾隆皇帝在位60年,對圓明園歲歲營構,日日修華,浚水移石,費銀千萬。他除了對圓明園進行局部增建、改建之外,並在緊東鄰新建了長春園,在東南鄰並入了綺春園。至乾隆三十五年即1770年,圓明三園的格局基本形成。嘉慶朝,主要對綺春園進行修繕和拓建,使之成為主要園居場所之一。道光朝時,國事日衰,財力不足,但寧撤萬壽、香山、玉泉"三山"的陳設,罷熱河避暑與木蘭狩獵,仍不放棄圓明三園的改建和裝飾。
·康熙時期
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康熙帝(即清聖祖玄燁)將北京西北郊暢春園北一里許的一座園林賜給第四子胤禛,並親題園額「圓明園」。
·雍正時期
雍正三年(1725年),雍正帝(即清世宗胤禛)在圓明園南面增建宮殿衙署,佔地面積由原來的六百餘畝擴大到三千餘畝。此後,圓明園不僅是清朝皇帝休憩游覽的地方,也是他們朝會大臣、接見外國使節、處理日常政務的場所。
·乾隆時期
乾隆帝(即清高宗弘歷)即位後,在圓明園內調整了園林的景觀,增添了建築組群,並在圓明園的東鄰和東南鄰興建了長春園和綺春園(同治時改名萬春園)。這三座園林,均屬於圓明園管理大臣管理,稱圓明三園。
·咸豐時期
咸豐十年(1860年)8月,英法聯軍攻入北京。10月6日,佔領圓明園。從第二天開始,軍官和士兵就瘋狂地進行搶劫和破壞。為了迫使清政府盡快接受議和條件,英國公使額爾金、英軍統帥格蘭特以清政府曾將英法被俘人員囚禁在圓明園為借口,命令米切爾中將於10月18日率領侵略軍三千五百餘人直趨圓明園,縱火焚燒。這場大火持續了三天三夜。
·同治時期以後
同治年間(1862~1874年),同治帝准備修復圓明園,供慈禧太後居住。後因財政困難,被迫停止,改建其他建築。1900年,八國聯軍侵入北京,圓明園又一次遭到破壞。清朝覆滅後,一些軍閥、政客、官僚,紛紛從圓明園盜運建築材料,圓明園遺址遭到進一步破壞。
·中華人民共和國時期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國家十分重視圓明園遺址的保護。1979年,圓明園遺址被列為北京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後,圓明園遺址的整修工作逐步展開。現被辟為圓明園遺址公園。
[編輯本段]【建造情況】
·歷史背景
滿族世代繁衍生息在東北黑龍江流域。17世紀中葉,大舉進兵華北,徹底推翻了明王朝,自東北入關定都北京,奪取全國政權,建立了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統治王朝——清朝,由於清朝統治者入關以前在東北過著游牧生活,冬季那裡是林海雪原,夏季則氣候涼爽。入關後,他們對北京盛夏乾燥炎熱的氣候很不適應。紫禁城雖金碧輝煌、宏偉壯麗,但清朝皇帝感到那裡呆板憋悶,特別是在康熙初年,紫禁城發生過火災後,為了防火,也為了防止暴亂,砌了高高的宮牆。皇宮里院院相套,再加上溪溝水流過於平緩,幾乎成了死水,當時對皇城曾有「紅牆,綠瓦,黑陰溝」之稱。這使得皇帝們有些厭倦深囿高牆的宮廷生活,於是,從康熙初年,便開始修建園林,這種修建工程延續了二百多年。
·地形特徵及歷代建築對興建圓明園的影響
北京的西郊,有連綿不斷的西山秀峰:玉泉山、萬壽山、萬泉庄、北海淀等多種地形,自流泉遍地皆是,在低窪處匯成大大小小的湖泊池沼。玉泉山水自西向東順山勢注入昆明湖,成為西郊最大的水面。這里開墾了大片水稻田,形成了自然風景區。早在遼代,封建帝王就選中這里建造了玉泉山行宮,到了明代,這里的自然景色吸引了更多的遊人,於是一些達官貴人就占據田園營建別墅,大片土地被一塊塊佔去。到了明萬曆年間,明皇親武清侯李偉在這里大興土木,首先建造了規模宏偉,號稱「京國第一名園」的清華園(故址在今北京大學西牆外)。嗣後米萬鍾又在清華園東牆外導引湖水,辟治了幽雅秀麗的「勺園」,取「海淀一勺」的意思。空曠郊野,出現了亭台樓榭與湖光山色交相輝映,成為京郊名噪一時的園林薈集之地。到了清朝,皇帝也同樣看中了西郊這塊絕好的造園之地。開始大規模地興建園林。
·圓明園建造的實施
圓明園的位置在掛甲屯的北面,距暢春園約一里多路,即今北京大學的北邊,清華大學以西。康熙時代的圓明園,裡面有前湖、後湖等水面,其內建有「牡丹台」、「天然圖畫」等園景。當圓明園還是一座藩賜園的時候,規模是不能超過皇帝的暢春園的,所以建景不多,名聲也不大,遠遠比不上暢春園。可後來隨著主人的登基,清王朝的太平盛世到來,在其60多年陸續擴建中,終於建成了中國有史以來最宏偉的皇家園林。
圓明園的總設計師名叫雷金玉,他是在修建紫禁城時被康熙看中。但在實際建造中大多還是皇帝的看法,不論是康熙、雍正還是乾隆都親自指導。
[編輯本段]【園林結構】
歷史上的圓明園,是由圓明園、長春園、綺春園(萬春園)組成。三園緊相毗連,通稱圓明園。共佔地5,200餘畝(約350公頃),比頤和園的整個范圍還要大出近千畝。是清代封建帝王在150餘年間,所創建和經營的一座大型皇家宮苑。雍正、乾隆、嘉慶、道光、咸豐五朝皇帝,都曾長年居住在圓明園優游享樂,並於此舉行朝會,處理政事,與紫禁城(故宮)同為當時的全國政治中心,被清帝特稱為「御園」。光是懸掛了匾牌的就有600餘座。
·圓明園
主要興建於康熙末年和雍正朝,至雍正末年,園林風景群已遍及全園三千畝范圍。乾隆年間,在園內相繼又有多處增建和改建。該園的主要園林風景群,有著名的「圓明園四十景」(即正大光明、勤政親賢、九洲清晏、縷月開雲、天然圖畫、碧桐書院、慈雲普護、上下天光、杏花春館、坦坦盪盪、茹古涵今、長春仙館、萬方安和、武陵春色、山高水長、月地雲居、鴻慈永祜、匯芳書院、日天琳字、澹泊寧靜、映水蘭香、水木明瑟、濂溪樂處、多稼如雲、魚躍鳶飛、北遠山村、西峰秀色、四宜書屋、方壺勝境、澡身浴德、平湖秋月、蓬島瑤台、接秀山房、別有洞天、夾境鳴琴、涵虛朗鑒、廓然大公、坐石臨流、麴院風荷、洞天深處),以及紫碧山房、藻園、若帆之閣、文源閣等處。當時懸掛匾額的主要園林建築約達600座,實為右今中外皇家園林之冠。
·萬春園
早先原是恰親王允祥的賜邸,約於康熙末年始建,後曾改賜大學士傅恆,至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正式歸入御園,定名綺春園。那時的范圍尚不包括其西北部。嘉慶四年和十六年,該園的西部又先後並進來兩處賜園,一是成親王永瑆的西爽村,一是莊敬和碩公主的含暉園,經大規模修繕和改建、增建之後,該園始具千畝規模,成為清帝園居的主要園林之一。至此,圓明三園處於全盛時期。嘉慶先有「綺春園三十景」詩,後又陸續新成20多景,當時比較著名的園林景群有敷春堂、清夏齋、涵秋館、生冬室、四宜書屋、春澤齋、鳳麟洲、蔚藻堂、中和堂、碧享、竹林院、喜雨山房、煙雨樓、含暉樓、澄心堂、暢和堂、湛清軒、招涼榭、凌虛亭等近30處。懸掛匾額的園林建築有百餘座。綺春園宮門,建成於嘉慶十四年(1809年),因它比圓明園大宮門和長春園二宮門晚建半個多世紀,亦稱「新宮門」,一直沿用至今。自道光初年起,該園東路的敷春堂一帶經改建後,作為奉養皇太後的地方;但園西路諸景,仍一直是道光、咸豐皇帝的園居范圍。該園1860年被毀後,在同治年間試圖重修時,改稱萬春園。
·長春園
始建於乾隆十年(1745年)前後,於1751年正式設置管園總領時,園中路和西路各主要景群已基本建成,諸如澹懷堂、含經堂、玉玲瓏館、思永齋、海岳開襟、得全閣、流香渚、法慧寺、寶相寺、愛山樓、轉湘帆、叢芳榭等。其後又相繼建成茜園和小有天園。而該園東部諸景(映清齋、如園、鑒園、獅子林),是乾隆三十一年至三十七年大規模增建的,包括西洋樓景區,長春園共佔地一干畝。懸掛匾額的園林建築約為200座。
·西洋樓
清帝為了追求多方面的樂趣,在長春園北界還引進了一區歐式園林建築,俗稱「西洋樓」,由諧奇趣、線法橋、萬花陣、養雀籠、方外觀、海晏堂、遠瀛觀、大水法、觀水法、線法山和線法牆等十餘個建築和庭園組成。於乾隆十二年(1747年)開始籌劃,至二十四年(1759年)基本建成。由西方傳教土郎世寧、蔣友仁、王致誠等設計指導,中國匠師建造。建築形式是歐洲文藝復興後期「巴洛克」風格,造園形式為「勒諾特」風格。但在造園和建築裝飾方面也吸取了中國不少傳統手法。建築材料多用漢白玉石,石面精雕細刻,屋頂覆琉璃瓦。西洋樓的主體,其實就是人工噴泉,時稱「水法」。特點是數量多、氣勢大、構思奇恃。主要形成諧奇趣、海晏堂和大水法三處大型噴泉群。
西洋樓景區整個佔地面積不起過圓明三園總佔地面積的五十分之一,只是一個很小的局部而已。但它卻是成片仿建歐式園林的一次成功嘗試。這在東西方園林交流史上,佔有重要地位。曾在歐洲引起強烈反響。一位目睹過它的西歐傳教土贊譽西洋樓:集美景佳趣於一處,凡人們所能幻想到的、宏偉而奇特的噴泉應有盡有,其中最大者,可以與凡爾賽宮及聖克勞教堂的噴泉並駕齊驅。這位傳教士的結論是:圓明園者,中國之凡爾賽宮也。
[編輯本段]【圓明園主要景緻】
【大宮門】 大宮門共5間,南向,門前有大型月台,東、西朝房各5間;房後另有曲尺型拐角朝房各27間;東為宗人府、內閣、禮部、吏部、兵部、都察院、理藩院、翰林院、詹事府、國子監、鑾儀衛、東四旗各值房;西為戶部、刑部、工部、欽天監、內務府、光祿寺、通政司、大理寺、鴻臚寺、太常寺、太僕寺、御書處、上駟院、武備院、西四旗各值房。
【正大光明殿】 正大光明殿是圓明園的正殿,皇帝每年舉行生日受賀、新正曲宴親藩、小宴廷臣、中元筵宴、觀慶龍舞、大考翰詹、散館鄉試及復試的地方。殿上懸雍正手書「正大光明」匾額,殿堂7間,前面有寬大的月台,東、西配殿各5間。
【勤政親賢殿】 勤政親賢殿位於正大光明殿東面,為盛暑時皇帝辦公之處,有殿堂5間。
【九州清宴】 九州清宴位於前湖北岸與正大光明殿隔湖相望,由三進南向大殿組成,第一進為圓明園殿,中間為奉三無私殿,最北為九州清宴殿;中軸東有"天地一家春",為道光出生處;西有「樂安和」,是乾隆的寢宮;再西有清暉閣,北壁懸掛巨幅圓明園全景圖,原圖現存法國巴黎博物館;道光十年又在「怡情書史」附近建起「慎德堂」等殿宇,都是皇帝寢宮;道光十六年,圓明園殿、奉三無私殿、九州清宴殿。同時被火焚燒;雍正帝、道光帝都死在九州清宴殿。
【長春仙館】 長春仙館位於前湖西面,乾隆即位前曾居於此,有殿門3間,正殿5間。
【鏤月開雲】 鏤月開雲原稱牡丹亭,位於後湖東南角,建築木料以捕木為主,殿頂覆二色琉璃瓦;乾隆即位後,改稱「鏤月開雲」,乾隆三十一年,又親題"紀思堂"匾額;院內植各色牡丹數百株。
【天然圖畫】 天然圖畫位於鏤月開雲北面,方形樓閣;東面是蘇堤春曉。
【碧桐書院】 碧桐書院位於後湖東北角,是一座書房。
【上下天光】 上下天光位於後湖西北,為兩層樓宇,登樓可盡覽湖光水色。
【杏花春館】 杏花春館位於上下天光西面,館舍東西兩面臨湖,西院有杏花村,館前有菜圃。
【坦坦盪盪】 坦坦盪盪緊靠後湖西岸,是圓明園中專設的養魚區,四周建置館舍,中間開鑿大水池。
【萬方安和】 萬方安和位於杏花春館西面,建於水上的字形大型殿堂樓宇,有33間。
【山高水長樓】 山高水長樓位於坦坦盪盪西面,為一座西向的兩層樓房,上下各9間;前環小溪後擁連崗,中間地勢平坦,是專門設宴招待外藩之處,也經常舉行比武賽箭。
【同樂園】 同樂園位於後湖東北面,是園中最大的戲台,有清音閣3層,寬10丈,下層設演特技的機軸;南有化妝室5間,北有觀戲樓5間;乾隆間每年從正月十三起在此舉行酬節會,連日宴賞宗室王公及外藩陪臣並賞聽戲,每逢皇帝生日,也在此演戲慶祝數日。
【安佑宮】 安佑宮位於圓明園西北隅,建於乾隆七年,完全仿建故宮太廟,殿內曾陳列康熙、雍正、乾隆遺像。
【水木明瑟】 水木明瑟位於後湖以北小園集聚區中央,仿揚州水竹居,內設水力土風扇,是園中最早的觀水法。
【舍衛城】 舍衛城位於水木明瑟東面,是園中專門開辟的一座小城鎮,仿照古印度橋薩羅國首都的城池布局而建,是供奉各種佛像和收藏佛經的地方。城廓呈長方形,南北長、東西寬,四周築有城牆,共辟4門。城內街道呈十字形,內建殿宇、房舍共326間,用游廊相連接;還建有數座金碧輝煌的牌樓。城前專門開設一條貫穿南北的買賣街,稱蘇州街,由宮中太監扮作商人開市叫賣,法國教士王致誠對買賣街有比較詳盡的記載。
【文源閣】 文源閣位於水木明瑟北面,原稱四達亭,乾隆南巡浙江後,仿照寧波的明代藏書樓天一閣改建,專門貯藏《四庫全書》。
【廓然大公】 廓然大公亦稱雙鶴齋,位於舍衛城東北面,是園中一組較大的建築,主體建築北瀕大池,園內景色倒映水中猶然兩景;另有詩詠堂、菱荷深處等景點。
【西峰秀色】 西峰秀色號稱園中小廬山,仿照江西廬山改建;後垣的花港觀魚,仿照杭州西湖勝景而建。每年七夕,都在此擺設巧宴盛會。
【四宜書屋】 四宜書屋位於廓然大公東北面,有殿堂5間,正殿稱安瀾園,為乾隆南巡後,仿照杭州灣畔海寧一陳姓隅園改建。
【北遠山村】 北遠山村位於大北門內偏東,稻田遍布,各房舍名稱都與農事有關,呈現濃郁田園景色。
【方壺勝境】 方壺勝境位於福海水面東北隅,為一座巨大的山字形樓宇。
【蓬島瑤台】 蓬島瑤台位於福海中央,共有三個島,結構和布局根據古代畫家李思訓的「仙山樓閣」畫設計;宮門3間,正殿7間,殿前東列暢襟樓,西列神洲三島,東偏殿為隨安室,西偏殿為日日平安報好音;東南面有一渡橋,可通東島,島上建有瀛海仙山小亭;西北面有一曲橋,可通北島,島上建殿宇3間。
【接秀山房】 接秀山房位於福海東南隅,內部裝飾全部採用紫檀木漆器,上面都嵌以金銀、寶石、象牙等,這些奇珍異寶上都鏤刻著山水、樓閣、人物、花木、蟲鳥。這種裝飾,從設計到刻技都由明末杭州一周姓工匠所創始,故稱周制,在我國雕刻史上佔有重要地位。
【平湖秋月】 平湖秋月位於福海西北隅,造型上融匯了杭州西湖平湖秋月和雙峰插雲的精華。
【麴院風荷】 麴院風荷位於福海西岸同樂園南面,正殿一排5間,仿照杭州西湖麴院改建,跨池還有一座9孔大石橋。
【淳化軒】 淳化軒位居長春園正中的主體建築,建成時適逢《重刻淳化閣貼》竣工,遂將刻板嵌於左右廊的廊壁上,軒並由此得名。《重刻淳化閣貼》刻板144塊,共10卷,匯集歷代名家99人的真跡;刻成後又拓400部,分賜皇室宗親、大臣以及直隸、山東、浙江各行宮和名勝地。淳化軒因此成為北京地區著名碑林。
【海岳開襟】 海岳開襟建於水池中,台基為圓形,上下兩層,漢白玉石憑欄圍繞。台上建3層樓宇,下層為海岳開襟,南檐題「青瑤嶼」3字;中層為得金閣,題「天心水面」4字;最上層題「乘六龍」3字;台的四面各設牌樓一座。在圓明園的所有樓閣中,這組建築最為豪華。
【獅子林】 獅子林位於長春園東北隅,乾隆皇帝游蘇州後,仿建蘇州獅子林,先建8景,後續8景,共16景,形成一組別致的小園景區。
【如園】 如園位於長春園東南隅,乾隆三十二年南巡至江寧(今南京市)後,仿照明代大將徐達的瞻園建置。
【諧奇趣】 是乾隆十六年秋建成的第一座建築,主體為三層,樓南有一大型海堂式噴水池,設有銅鵝、銅羊和西洋翻尾石魚組成的噴泉。樓左右兩側,從曲廊伸出八角樓廳,是演奏中西音樂的地方。
【海晏堂】 是西洋樓最大的宮殿。主建築正門向西,階前有大型水池,池左右呈八字形排引有十二隻獸面人身銅像(鼠、牛、虎、兔、龍、蛇、馬、羊、猴、雞、狗、豬,十二個屬相),每晝夜依次輟流噴水,各一時辰(2小時),正午時刻,十二生肖一齊噴水,俗稱「水力鍾」。本來是以歐洲風格的裸體女人像,但乾隆皇帝覺得裸體女人不和中國的風俗就改為十二生肖銅像,用青銅製造。
【大水法】 是西洋樓最壯觀的噴泉。建築造形為石龕式,酷似門洞。下邊有一大型獅子頭噴水,形成七層水簾。前下方為橢圓菊花式噴水池,池中心有一隻銅梅花鹿,從鹿角噴水八道;兩佣有十隻銅狗,從口中噴出水柱,直射鹿身,濺起層層浪花。俗稱「獵狗逐鹿」。大水法的左右前方,各有一座巨大的噴水塔,塔為方形,十三層,頂端噴出水柱,塔四周有八十八根銅管於,也都一齊噴水。當年,皇帝是坐在對面的觀水法,觀賞這一組噴泉的,英國使臣馬戛爾尼、荷蘭使臣得勝等,都曾在這里「瞻仰」過水法奇觀。據說這處噴泉若全部開放,有如山洪爆發,聲聞里許,在近處談話須打手勢,其壯觀程度可想而知。
【觀水法】 觀水法位於遠瀛觀中軸線南端,主要建築有安放皇帝寶座的台基,後面立高大的石雕圍屏風,兩邊設巴克魯門,門兩側各有一座巨型水塔和接收噴水的水池。池旁依勢設置各種獸類,呈半圓形,表示獸戰和林中逐鹿等游戲;噴水的管口安裝有時鍾,根據中國傳統的計時方法,用12種動物的名字表示一天的12個時辰,每隔1時辰便有1獸的口中向池內噴射水。
【萬花陣】 萬花陣亦稱黃花陣,是仿照歐洲的迷宮而建的花園。用四尺高的字圖案的雕花磚牆,分隔成若幹道迷陣,因而稱作「萬花陣」。雖然從入口到中心亭的直徑距離不過30餘米,但因為此陣易進難出,每當中秋之夜,清帝坐在陣中心的圓亭里,太監、宮女們手持黃色綵綢紮成的蓮花燈,尋徑飛跑,先到者便可領到皇帝的賞物。所以也叫黃花陣或黃花燈。清帝坐在高處,四望蓮花燈東流西奔,引為樂事。
【線法山】 線法山和線法牆之間,有一條方河,在線法牆下設水箱,置威尼斯城的模型於水箱中,皇帝坐在線法山上觀望。
[編輯本段]【建築特色】
圓明園是人工創造的一處規模宏偉、景色秀麗的大型園林。平地疊山理水,精製園林建築,廣植樹木花卉。以斷續的山丘、曲折的水面及亭台、曲廊、洲島、橋堤等,將廣闊的空間分割成大小百餘處山水環抱、意趣各不相同的風景群。園內水面約佔三園總面積的十分之四,在平地上人工開鑿大中小水面,由回環縈流的河道串聯為一個完整的河湖水系。園內又綴疊有大大小小的土山250座,與水系相結合,水隨山轉,山因水活,構成了山復水轉、層層疊疊的園林空間。使整個園林宛如江南水鄉般的煙水迷離,雖由人做,宛自天開。
·建築的水主題特徵
圓明園的園林造景多以水為主題,因水成趣,其中不少是直接吸取江南著名水景的意趣。圓明園後湖景區,環繞後湖構築九個小島,是全國疆域《禹貢》「九洲」之象徵。各個島上建置的小園或風景群,既各有特色,又彼此相借成景。北岸的上下天光,頗有登岳陽樓一覽洞庭湖之勝概,「垂虹駕湖,婉蜒百尺,修欄夾翼,中為廣亭。紋倒影,滉漾楣檻間,凌空俯瞰,一碧萬頃」。西岸的坦坦盪盪,酷似杭州玉泉觀魚,俗稱金魚池"鑿池為魚樂國,池周舍下,錦鱗數千頭。"圓明園西部的萬方安和,房屋建於湖中,形作卍字,冬暖夏涼,遙望彼岸奇花纈若綺綉。雍正皇帝喜歡在此居住。圓明園北部的水木明瑟,用泰西(西澤)水法引水入室,轉動風扇,「林瑟瑟,水泠泠,溪風群籟動,山鳥一聲鳴。」乾隆皇帝喜歡在此消暑。長春園西湖中的海岳開襟,在白玉石圓形巨台上建有三層殿宇,遠遠望去好似海市蜃樓一般。
福海之中的蓬島瑤台,取材於神話中的蓬萊仙島,原名蓬萊洲。相傳,秦始皇曾派遣一個名叫徐福的人,率領千餘名童男童女,出海東渡,去替他尋仙境、求仙葯,以企長生不老。這當然只能是「海客談瀛洲,煙濤微茫信難求」。而雍正皇帝則讓工匠在圓明園的東湖之中用磷峋巨石堆砌成大小三島,象徵傳說中的蓬萊、瀛洲、方丈「三仙山」,島上建有殿閣享台,「望之若金堂五所。玉樓十二」,並按「徐福海中求」的寓意,把東湖命名為「福海」。在福海四岸另外還建有十多處園林佳景。福海,東西、南北各寬五、六百米,加上四周小水域,共約35公頃,相當於北海公園的水面。這里水面開闊,景色秀麗,每於端午佳節,在此舉行大型龍舟競渡活動。七月十五日夜,清帝於此觀賞河燈。冬日結冰後,皇帝乘坐冰床在福海賞游。福海實際上是圓明園的水上娛樂中心。
·建築的集全國之大成特徵
圓明園還有個顯著特點,就是大量仿建了全國各地特別是江南的許多名園勝景。乾隆皇帝弘歷曾經六次南巡江浙,多次西巡五台,東巡岱嶽,巡遊熱河、盛京(即沈陽)和盤山等地。每至一地,凡他所中意的名山勝水、名園勝景,就讓隨行畫師摹繪成圖,回京後在園內仿建。據不完全統計,圓明園的園林風景,有直接摹本的不下四五十處。杭州西湖十景,連名稱也一字不改地在園內全部仿建。正所謂:誰道江南風景佳,移天縮地在君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