羧酸的脫羧溫度大概有多少
A. 有沒有溫和地去羧基方法(羧基,脫羧,高溫,催化
羧酸鹽或者羧酸在一定條件下 去掉羧基的反應, 就是脫羧反應。
羧酸鈉鹽 與固體NaOH加熱的條件下, 可以發生脫羧反應,得到少一個C原子的有機物
如 CH3COONa +NaOH ---CaO, Δ--->Na2CO3 +CH4
B. 脂肪羧酸脫羧反應條件
脫羧反應條件包括加熱、 鹼性條件、加熱和鹼性條件共存。脫羧反應是羧酸失去羧基放出二氧化碳的反應。
例如:過氧化二苯甲醯的脫羧反應。過氧化二苯甲醯可由苯甲醯氯與過氧化氫反應製得,常用作游離基反應的引發劑。
它的分子中間的過氧鍵是非極性共價鍵。兩邊的苯甲醯基是吸電子基,所以溫熱時即發生均裂。這個反應對一般的脂肪酸,特別是長鏈的脂肪酸,由於反應溫度太高,產率低,加之不易分離,所以一般不用來制備烷烴。
羧酸分子中失去羧基放出二氧化碳的反應叫做脫羧反應。一般情況下,羧酸中的羧基較為穩定,不易發生脫羧反應,但在特殊條件下,羧酸能脫去羧基(失去二氧化碳)而生成烴。最常用的脫羧方法是將羧酸的鈉鹽與鹼石灰(CaO+NaOH)或固體氫氧化鈉強熱。
根據物理方法測定:
羧基中C=O的鍵長為0.125nm,比醛酮中的C=O鍵長0.122nm略長,而C-OH中的碳-氧鍵長為0.131nm,比醇中的碳-氧鍵長0.143nm要短。C=O鍵和C-OH鍵的鍵長平均化的趨勢,證明了羧基中共軛效應是確實存在的。
由於P-π共軛效應,OH的氧原子的電子雲向羰基移動,增強了O-H鍵的極性,有利於氫原子的離解,使羧酸比醇酸性強。當羧基上的H離解後,P-π共軛作用更加完全,兩個C-O鍵的鍵長完全平均化,羧酸根負離子更加穩定。當受熱時可以作為CO2整體脫去。
CO2脫去後,中心碳原子轉為SP雜化,碳原子的兩個SP雜化軌道分別與兩個氧原子形成兩個σ鍵,分子呈直線型,碳原子以未參與雜化的兩個P軌道,分別與兩個氧原子的P軌道形成兩個四電子三中心大π鍵。這是一個非常穩定的結構。從熱力學的觀點看,越穩定的越容易形成,所以脫羧反應能夠發生。
C. 羧酸成酯反應為什麼必須控制在60度到70度溫度偏高或偏低有什麼影響
酯化反應是一個可逆反應,為了提高酯的產量,必須盡量使反應向有利於生成酯的方向進行,因而溫度不能過低;另一方面,溫度過高時會產生醚和亞硫酸等雜質。因此,制備羧酸成酯時,反應溫度過高、過低都不宜,應控制在60℃~70℃,並且不能使液體沸騰。
D. 脫羧反應的脫羧方法
一般情況下,羧酸中的羧基較為穩定,不易發生脫羧反應,但在特殊條件下,羧酸能脫去羧基(失去二氧化碳)而生成烴。最常用的脫羧方法是將羧酸的鈉鹽與鹼石灰(CaO+NaOH)或固體氫氧化鈉強熱。
E. 二元羧酸受熱脫水脫羧怎麼判斷
二元羧酸受熱可以脫水成環狀酸酐,也可以脫羧,還可以兩者同時出現。
草酸H2C2O4==H2O+CO2+CO,最特殊,完全分解
丙二酸CH2(COOH)2比較穩定,溫度較高則脫羧為CH3COOH
丁二酸脫水形成丁二酸酐(五元環)
戊二酸形成戊二酸酐(六元環)
己二酸脫水又脫羧,形成的是環戊酮
碳的個數再多,則穩定性較好,不易分解
形成五元環或六元環的反應才容易進行
F. 什麼是脫羧反應
羧酸鹽或者羧酸在一定條件下 去掉羧基的反應, 就是脫羧反應。
羧酸鈉鹽 與固體NaOH加熱的條件下, 可以發生脫羧反應,得到少一個C原子的有機物
如 CH3COONa +NaOH ---CaO, Δ--->Na2CO3 +CH4
G. 什麼是「脫羧反應」
羧酸分子中失去羧基放出二氧化碳的反應叫做脫羧反應。一般情況下,羧酸中的羧基較為穩定,不易發生脫羧反應,但在特殊條件下,羧酸能脫去羧基(失去二氧化碳)而生成烴。最常用的脫羧方法是將羧酸的鈉鹽與鹼石灰(CaO+NaOH)或固體氫氧化鈉強熱。
http://class.ibucm.com/yjhx/12/right1_34.htm
脂肪酸
這個反應對一般的脂肪酸,特別是長鏈的脂肪酸,由於反應溫度太高,產率低,加之不易分離,所以一般不用來制備烷烴。但是若脂肪酸的α-碳原子上帶有吸電子基團如硝基、鹵素、羰基、氰基等時,則使得脫羧容易而且產率也高,但是它們的反應歷程不完全一樣。例如三氯乙酸的鈉鹽在水中50℃就可脫羧生成氯仿。
三氯乙酸鹽
三氯乙酸的鈉鹽在水中完全離解成負離子,由於三個氯原子具有強的吸電子作用,就使得碳碳之間的電子雲偏向於有氯取代的碳一邊,這樣形成的負碳離子就更加穩定,然後和質子結合形成氯仿,而羧基負離子上的電子轉移到碳氧之間而形成二氧化碳。此反應是通過負離子進行的脫羧反應。
β-酮酸
β-酮酸很易脫羧,其反應過程與上述不同,而是通過一個六元環進行的協同反應,首先生成烯醇,然後經重排得到酮。由於反應的過渡態是一個六元環,能量低,因而反應很易進行。此反應在合成上很重要,丙二酸型化合物以及α,β-不飽和酸等的脫羧,一般都屬於這一類型的反應。芳香酸的脫羧比脂肪酸容易進行,如苯甲酸在喹啉溶液中加少許銅粉作為催化劑,加熱即可脫羧。特別是2,4,6-三硝基苯甲酸最容易脫羧,這是由於有三個強吸電子的硝基的作用,使得羧基與苯環間的碳碳鍵更容易斷裂。
其它
當羧酸的α-C上連有強吸電子基時,加熱可使它較順利地脫羧。如:臨二芳香有機酸加強熱的時候,也很容易脫去一個羧基,但溫度低了會形成酸酐。
不同的多元羧酸加熱的時候,根據活性的不同,有的脫羧,有的脫水,有的又脫羧又脫水,庚二酸以上的脫水,以下的一般脫羧。
H. 羧基脫羧機理
由於羧基的吸電子作用,使得羧基與α-C之間的電子雲密度降低,該碳碳鍵易於斷裂,且羧酸成鹽後,羧酸根離子的共軛越加充分,使得COO-的穩定性增加,這也更加促使了其脫離,從而發生脫羧反應。羧酸鹽是不能加熱脫水的,羧酸倒是可以,但普通羧酸脫水往往需要在脫水劑存在下才能進行。
I. 丙酸的脫羧反應溫度大約多少
3萬吧
J. 如何判斷羧酸是發生脫水反應還是脫羧反應
根據反應條件判斷,脫水會生成酯和酸酐,生成酯時有醇參加反應,生成酸酐時需要脫水劑。而脫羧反應是在加熱條件下進行,會有二氧化碳生成。
二元羧酸受熱可以脫水成環狀酸酐,也可以脫羧,還可以兩者同時出現。
例如,草酸和丙二酸脫羧生成一元酸。草酸完全分解,方程式為H₂C₂O₄=H₂O+CO₂+CO。丙二酸CH₂(COOH)₂比較穩定,溫度較高則脫羧為CH₃COOH。
丁二酸和戊二酸脫水生成環狀酸酐。丁二酸形成丁二酸酐(五元環),戊二酸形成戊二酸酐(六元環) 。
己二酸脫水又脫羧,形成的是環戊酮。
(10)羧酸的脫羧溫度大概有多少擴展閱讀
脫羧反應的發生原因
在羧酸分子中,羧基中的碳原子是SP2雜化的,它的三個SP2化軌道分別與烴基及兩個氧原子形成三個σ鍵,這三個σ鍵同在一個平面上,碳原子剩下的一個P電子與氧原子的一個P電子形成了羰基中的π鍵,羧基中的羥基的氧上有一對孤電子,可與羰基上的π鍵形成P-π共軛體系。
根據物理方法測定:羧基中C=O的鍵長為0.125nm,比醛酮中的C=O鍵長0.122nm略長,而C-OH中的碳-氧鍵長為0.131nm,比醇中的碳-氧鍵長0.143nm要短。C=O鍵和C-OH鍵的鍵長平均化的趨勢,證明了羧基中共軛效應是確實存在的。
由於P-π共軛效應,OH的氧原子的電子雲向羰基移動,增強了O-H鍵的極性,有利於氫原子的離解,使羧酸比醇酸性強。當羧基上的H離解後,P-π共軛作用更加完全,兩個C-O鍵的鍵長完全平均化,羧酸根負離子更加穩定。
當受熱時可以作為CO2整體脫去。CO2脫去後,中心碳原子轉為SP雜化,碳原子的兩個SP 雜化軌道分別與兩個氧原子形成兩個σ鍵,分子呈直線型,碳原子以未參與雜化的兩個P軌道,分別與兩個氧原子的P軌道形成兩個四電子三中心大π鍵,這是一個非常穩定的結構。
從熱力學的觀點看,越穩定的越容易形成,所以脫羧反應能夠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