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菇大棚溫度是多少
❶ 種植香菇要求濕度達到多少呢
(一)溫度:香菇屬耐寒怕熱的中低溫型菌類,對溫度要求范圍較廣,菌絲生長范圍為5—32℃,最適宜溫度為24—27℃,這個階段比較耐低溫,在-8℃的條件下經1個月也不死亡;但不耐高溫,超過32℃停止發育,35℃以上逐漸死亡,40℃以上全部死亡。子實體對溫度要求為:在8—21℃條件下分化,以10—12℃分化最好;5-24℃范圍內發育,8-16℃最適。低溫和變溫刺激有利於子實體的發生。恆溫下不形成子實體。早春、晚秋以及冬季長菇季節,如晝夜溫差達10℃以上,出現的花菇就多,質量也好。
(二)濕度:1、菌絲生長階段,代料栽培培養料含水量以55%左右為宜;空氣相對濕度以60-70%為宜(濕度達大易導致黴菌流行)。
2、子實體生長階段培養料的含水量以55-60%為宜,如在出菇期間,含水量長期低於30%,子實體生長緩慢,甚至停止發育。催菇時菌筒含水量下降到30%時,要浸水。另外香菇子實體原基本形成後,在3-5天內保持有分化為菇蕾的活力,這段時間內,若水分供應不足,原基本會死亡,即使再浸水,也不會再成為菇蕾,所以在催菇期要注意保護菌筒水分,必要時還可以對菌筒進行淋水來補充水分。空氣相對濕度以85-90%為宜,在子實體發育中、後期,尤其是培育花菇的關鍵時期,將相對濕度保持在50-70%最為適宜。但相對濕度長期低於60%,會形成大批菇丁;長期高於90%,則往往發生病害而爛菇等。
(三)光照:菌絲生長不需要光線,以微弱散射光為好(有利於催菇);子實體生長階段,催菇時要求有充足的散射光,長菇時,光照強,有利於形成花菇,但溫度高、光線過強時要注意適度遮蔭,以免曬死菌絲或子實體。
(五)空氣:好氣性菌類,氧氣不足會抑制菌絲生長和子實體的發育。因此出菇場所要求適度通風,但如果經常有較大的風經過,也會使空氣濕度降得太低而影響香菇的生長。
(六)酸鹼度:要求偏酸性的環境。培養料PH值在3—7均能生長,而以4.5-6.0為最適宜。
❷ 香菇的生長溫度和濕度
香菇的種植方法
最佳生長溫度:在潮濕的狀態下,擔孢子萌發的最適溫度為22~26℃。菌絲生長的溫度范圍在5~24℃,最適宜溫度24~27℃,但由於木材的保護作用,在氣溫低於-20℃的高寒山地或高於40℃的低海拔地區,菇木也能安全生存,菌絲不會死亡。
生長濕度要求:在鋸木屑培養基中,菌絲生長的最適含水量是60~70;在菇木中適宜的含水量是32~40,在32{以下接種成活率不高,在10~15條件下菌絲生長極差。子實體形成期間菇木含水量保持60左右,空氣濕度80~90為宜。
合適施撒肥料:香菇是一種木腐菌,主要的營養成分是碳水化合物和含氮化合物,以及少量的無機鹽和維生素等。菇木和培養基中的各種營養物質,只有溶解在水裡才能被香菇吸收利用。
最佳生長光照:香菇是需光性真菌,強度適合的漫射光是香菇完成正常生活史的一個必要條件。但是,菌絲生長不需要光線。研究表明:波長為380~540nm的藍光對菌絲生長有抑製作用,但對原基形成最有利。香菇子實體的分化和生長發育需要光線。沒有光線不能形成子實體,研究表明,40-7-lx的光照強度比較適宜。香菇原基在暗處有徒長的傾向,蓋小、柄長、色淡、肉薄、質劣。
養殖香菇的注意事項:
土壤更換:育菇場地選擇不當 如選擇在陰暗、通風不暢或不衛生的場所種植,以致雜菌污染嚴重,香菇不能正常生長而失敗;有的雖勉強發菌,但因出菇期空氣流通不暢,二氧化碳含量過高而中毒受害,不能出菇或形成畸形菇。
施肥要點:一定把好選料與配料關。要潔凈的原料,並搞好消毒處理,在配料時不可隨意添加化學肥料,只有在堆料發酵種植香菇時,才能適量添加尿素補充氮源。
❸ 冬天蘑菇棚里的溫度應該保持多少度呀
蘑菇屬變溫結實型真菌,在各個生長發育階段對溫度的要求是不同的。因品種、品系及菌株等不同,因而對溫度的要求是不完全相同的。雙孢蘑菇的菌絲體生長溫度范圍在5-33攝氏度,最適溫度為22-24攝氏度,溫度在25-26攝氏度,菌絲生長最快,30攝氏度生長速度減慢,33攝氏度停止生長。溫度偏高時發菌快,但菌絲稀疏不健壯。而低於15攝氏度時,發菌較慢,則菌健壯有力。根據上述蘑菇生長對溫度要求的特點,故在培養菌種時和菌絲生長時溫度應控制在18-20攝氏度左右為宜。
蘑菇子實體形成時的溫度在5-22攝氏度之間,而以14-16攝氏度為最適宜。低12攝氏度時,子實體生長緩慢,菇肥大,產量低。高於19攝氏度,菌柄徒長,肉疏鬆,子實體易開傘,品質低劣。出菇後,如遇連續幾天溫度在22攝氏度以上,則生殖生長即轉為營養生長,會引起死菇。
❹ 如何大棚種植香菇
鮮香菇大棚栽培技術
一、香菇的生長生活條件
香菇是一種木腐菌,原來為野生,後經人工栽培馴化而成。它的生長生活條件包括:營養、水分、溫度空氣、光照、酸鹼度(PH值)等。
1、營養
營養是香菇子實體形成和發育的物質基礎。香菇的生長主要依靠菌絲分泌各種酶,分解木質素、纖維素、半纖維素,吸收碳水化合物和含氮化合物,以及少量的無機鹽、維生素等。因此,香菇生長的營養包括碳源、氮源、礦質元素和維生素等。
(1)碳源 碳源是香菇生長發育的主要營養源。栽培香菇的碳源有:糖類、澱粉、纖維素、半纖維素、木質素等,我們用以栽培香菇的木屑、棉籽殼等就是提供碳源。
(2)氮源 氮源是合成細胞內蛋白質和核酸等生命物質所不可缺少的營養成分。香菇菌絲可吸收利用某些有機氮,能直接吸收氨基酸、尿素等小分子氮源。我們添加的麥麩、米糠主要就是提供氮源。
碳源和氮源的比例即碳氮比(C/N)是香菇生長發育中的一個重要營養指標。在菌絲營養生長階段,碳氮比保持在25~40∶1為好;在生殖生長階段,最適宜的碳氮比是63~73∶1,氮含量過高會抑制原基的分化。
(3)礦質元素
香菇所需的礦質元素主要有磷、硫、鈣、鎂、鉀等,微量元素鐵、銅、鋅、錳、硼、鈷、鉬等需求量甚微,但也是香菇生長發育所必需的。
(4)維生素類
因香菇菌絲自身可以合成一般維生素,但不能合成維生素B1,只能從培養基中吸收利用。
在代料栽培中,培養基的營養組成不僅要滿足菌絲生長的需要,更為重要的是必須滿足栽培後期子實體發生發育的需要。
2、水分
香菇生長對水分的要求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培養基內的含水量;二是生長環境的空氣相對濕度。適宜菌絲生長的含水量為60%~65%,出菇時以52%~60%為宜,空氣相對濕度應不低於85%。但在菇蕾發生後,在較低的空氣相對濕度(如55%~68%)的條件下,只要其他條件適宜,則可長成品質更優的花菇。
3、溫度
香菇屬低溫和變溫結實性菌類。香菇生產上的「溫度」包含三方面含義,即氣溫、菌溫和堆溫。氣溫是指自然的室內或室外溫度;菌溫是指培養基質內菌絲活動的溫度;堆溫指在菌棒堆疊時堆內小空間的溫度。
(1)溫度對菌絲生長的影響
香菇菌絲生長適宜溫度為5~32℃,最適為24~27℃,在此最適溫度下,香菇菌絲生長旺盛,色澤潔白而粗壯。總的來說,香菇菌絲耐低溫,不耐高溫。
(2)溫度對原基分化和子實體發育的影響
適宜香菇原基分化的溫度為8~21℃,以10~15℃分化為最適,分化最適溫度因香菇菌株的不同而存在著較大差異。子實體發育溫度條件為5~24℃,適溫為15~20℃。一般來說,低溫性品種在低溫條件下發生的子實體質量好,高溫性品種則在高溫條件下出菇好;同一品種,在適溫范圍內,溫度較低時,子實體發育較慢,不易開傘,質量較好。當菌絲達到生理成熟時,突遇外界較短時間的低溫刺激,造成溫差,將使菌絲生長速度變慢,促使營養物質集中運輸,積貯成聚點,以抵抗外界不良環境,迫使「盤狀」組織扭結,從而形成原基,使子實體發生多而整齊。在恆溫條件下,多數香菇品種難以形成子實體。
4、空氣
香菇屬好氣性需氧真菌,新鮮而充足的空氣是保證香菇正常生長發育的重要環境條件之一。當空氣新鮮、氧氣充足時,進行完全有氧呼吸,能釋放大量的能量,保證菌絲良好生長。若空氣不流通、不新鮮,菌絲體的生長繁殖和子實體的發育將受抑制,甚至導致死亡。缺氧時,菌絲借酵解作用可暫時維持生命,但需消耗大量營養,菌絲易衰老死亡。
5、光照
香菇為需光性真菌,光強度適合的漫散射光是香菇完成正常生活史的必要環境條件。菌絲可以在完全黑暗的條件下生長,相反光照還會抑制菌絲生長。長時間光照後,菌絲會產生褐色菌膜,使原基早現,隨著光照強度的提高,生長速度變慢。但在黑暗條件下,只能進行營養生長,不能分化子實體,即使勉強長出子實體也是色澤不佳、肉薄柄長、畸形菇多。最適宜子實體分化的光照強度為50~100勒克斯,這僅是原基分化的必要光照度,而不是子實體發育適宜的光照度,在溫度較低時,較強一些的散射光對形成肉質肥厚、柄短、蓋面顏色深的香菇有利。
6、酸鹼度
香菇菌絲生長需要酸性環境,pH值在3~7范圍內均可生長,以pH4.5~5.5最為適宜。菌絲開始生長後,由於產生了醋酸、琥珀酸、草酸等有機酸,使pH值下降,所以最適原基形成和子實體發育的pH值為3.5~4.5,在菌絲生長過程中積累的有機酸,至少有一部分可以通過酸化培養基來促進子實體更好的發生。
在生產實踐中,應根據不同生長發育階段的不同要求,合理地協調和控制這些因子,盡量創造最佳生長環境,以達到優質、高產的目的。
二、鮮香菇大棚栽培技術
1、品種選擇與季節安排
鮮香菇大棚栽培一般選用的是中熟和早熟的香菇品種,目前生產應用的主要品種有: 939、慶科20、868等。栽培時間一般為7月中下旬到9月下旬,對於中熟的香菇品種,其接種一般應在8月底之前完成。
2、菌種選擇
香菇菌種必須選擇具備高產、優質、抗逆性強,以及菌絲生活力強、無雜菌、無蟲害的雙重特性。鑒定一個菌種好壞的重要指標有:純度、形態、長勢、色澤、均勻度等。
(1)純度:優質菌種必須是沒有感染任何其他雜菌的純菌絲體培養。
(2)長勢:菌種的長勢包括菌絲生長的狀態和速度,菌絲生長速度快、菌絲健壯,視為優良菌種,而菌絲生長稀疏、參差不齊,速度又緩慢的菌種被視為不良的菌種。
(3)色澤:優良的香菇菌種其色澤潔白。
(4)均勻度:菌種的均勻度取決於菌種的純度和培養基的均勻度。菌種純,均勻度就好。
3、場地環境
(1)發菌場所
發菌場所要求弱光、通風、調溫排濕性好,可利用空閑房屋、院落發菌,也可在出菇棚發菌,但用於發菌的菇棚要求有良好的遮蔭、防雨;大規模生產則需要建造專門的發菌蔭棚。
(2)出菇場所
菇場宜選擇在光照充足、通風良好、近水源、排水性好、地勢平坦之地。菇棚坐北朝南,呈東西走向搭建。
作為鮮香菇栽培的出菇場所,應選擇不受污染源影響或污染物含量限制在允許范圍之內,生態環境良好的區域,其出菇管理用水、土壤質量、空氣質量必須達到相應標准。
5、菇棚構造
鮮香菇大棚栽培一般為菇稻輪作,出菇完成後可拆去遮蔭物,用於種植水稻等農作物。出菇大棚一般分為內棚和外棚,外棚用於遮蔭和防雨保濕、內棚為保濕和保溫。菇棚一般寬4-6米,長度應30米以內,以利通風。搭建物一般為竹條或木條,遮蔭物一般用遮陽網,也有用草簾。大棚內用鐵絲或竹條搭好畦架,用於擺放菌棒。
6、菌棒生產與管理工藝規程
(1)配料
①培養料配方:
常規配方:雜木屑78%、麥麩20%、紅糖1%、石膏1%,含水量58~60%。
②原料要求:嚴把原料質量關,杜絕使用摻假偽劣原材料,特別是含有害物質殘留的原材料。雜木屑要求用優質闊葉樹種粉碎而成,細度在5mm以下,色澤新鮮,無霉爛,無結塊,無異味,無油污,含水量14%~60%,PH值8.0左右,總氮含量在0.3%以上;麥麩要求優質、新鮮、乾燥,沒有結塊、霉變、蟲蛀、摻假現象;
③拌料:做到「三均勻」,即原料與輔料混合均勻,干濕攪拌均勻,酸鹼度均勻。用半生料配方的拌料有特殊的要求。
(2)裝袋
培養料配製完成後,應及時裝袋,拌料之後至裝袋結束的時間間隔不超過6小時,要做到當天拌料,當天裝袋滅菌,不能堆積過夜。每袋裝濕料為1.8千克左右。袋口要清理干凈並扎緊。
(3)滅菌與冷卻
在料溫達到98~100℃溫度下保持10~12小時,在潔凈處冷卻至常溫即可接種。
(4)接種
接種是菌棒製作中最為關鍵的一環。在整個接種過程都必須嚴格按照無菌操作要求進行,做到嚴和快,以減少雜菌污染。接種可在接種箱、接種室或帳式塑料蓬中完成,包括消毒、打穴接種和套外袋等環節。
①消毒
消毒劑主要有75%~78%的酒精、氣霧消毒盒等。接種室、接種箱的空間消毒選用氣霧消毒盒,消毒時間為20~30分鍾。接種用具、菌種外表處理、接種用具及接種者雙手的消毒則多採用75%~78%的酒精擦洗消毒。
②打穴接種與封口(套外袋)
接種早的每個料棒接種3穴,遲的接5-6穴。接種穴直徑1.5厘米左右。打穴要與接種相配合,打一個穴,接一孔菌種。接種動作要迅速干練,可用手分塊塞入接種穴,種塊必須壓緊壓實,不留間隙,讓菌種微微凸起,以加速菌絲萌發封口,避免雜菌感染。需要注意的是,高溫時選在清晨或晚上進行。接種後,即時套袋封口。
(5)、培菌管理
接種後的菌棒要移至適溫、通風、避光的培養場所培菌,做好翻堆及發菌檢查、刺孔通氣、控溫、通風降溫等工作。
①翻堆、散堆及發菌檢查
翻堆及調節菌棒的堆疊方式是調節溫度和改善通風條件的重要措施。應以 「井」字形或三角形堆放,高溫時每個平方米的堆放量不超過50個菌棒,發現污染的及時剔除、處理。
②刺孔通氣
若選用的是中熟的香菇品種,在培菌過程一般需進行2次刺孔通氣。早熟品種則可進行一次刺孔通氣。刺孔通氣的時間和方法:當接種口菌絲生長至直徑6~8cm大小時進行第一次刺孔通氣,刺孔方法是用約5厘米(1.5寸)長的鐵釘或竹簽在每個接種孔的菌絲生長末端以內2厘米處刺孔一圈,孔數4~6孔,整段菌棒的刺孔總數20孔左右。第二次刺孔一般在菌絲長滿全袋後的5~7天時進行,用一個釘耙狀刺孔器進行刺孔,一次可在菌棒上刺15個,共刺四排。早熟品種則只進行第二次刺孔通氣。
在刺孔通氣操作後4~8天菌絲生長都會非常旺盛,呼吸顯著增強,並放出大量的熱量,使堆溫和室溫明顯升高,因此,每次刺孔通氣後都必須及時散堆,並加強通風散熱,避免燒堆。
③通風降溫
在培菌期間,由於菌絲的呼吸作用會放出大量熱量,菌棒堆溫一般比室溫要高3~5℃,特別是每次刺孔通氣後,這一現象會十分明顯,因此隨著菌絲生長量的增加和外界氣溫的升高,應十分注意培菌房的通風換氣,並減少每個培菌房的菇木存放量。一般要求每天通風1~2次,氣溫在25℃以上時,則必須晝夜打開門窗通風降溫,有必要時,還必須進行強制通風。此外,培菌室一般應保持弱光條件,嚴禁陽光直射菌棒。
(7)轉色
轉色是代料栽培香菇應有的正常生理現象,當菌絲長滿袋後,具備一定的成熟度,在一定的氣、光、溫、濕條件下,表面的氣生菌絲開始倒狀,分泌色素,吐出黃水,顏色由白色轉為棕褐色,最後形成一層具有保濕、保溫、避光、抗雜菌作用的菌膜,這一過程稱為轉色。
中熟品種,一般轉色速度較快,應促進菌棒在袋內轉色,早熟品種一般要在脫袋後進行強制轉色。
7、出菇管理技術
(1)脫袋期選擇
對於鮮香菇標准化大棚栽培,適宜脫袋期一般在菇棚內的最高溫度降到25℃以下時。一般為10月下旬至11月中旬,高海拔地區可提早到10月中旬。
(2)脫袋與轉色
脫袋應選擇在晴天的早上或陰天進行,雨天溫差小,脫袋後菇木容易受雨淋而感染雜菌不宜脫袋。脫袋時用鋒利的小刀輕輕將塑料袋劃破後剝去即可,需注意的是,劃袋時要輕,只要劃破塑料袋即可,切不可將菇木菌皮劃破,不然很容易造成黴菌污染。
對於早熟品種,脫袋後應蓋膜保濕3天,促進氣生菌絲生長,然後,通風降濕,使氣生菌絲倒伏,轉成褐色的菌皮。
(3)秋菇管理
根據秋季氣候特點及大棚式菇床對光照、溫度、濕度、空氣的影響,秋季管理重點做好控溫、保濕、防霉工作。
秋季氣溫較高,最高溫度接近30℃,有時棚內溫度超過30℃,而空氣相對濕度低。要防高溫、保濕度,做好轉色管理工作。轉色完成後,要採取溫差刺激方法催蕾,具體方法只需白天關閉棚膜,棚內畦床蓋小膜,使溫度上升,傍晚打開棚門,通風1~2小時,降低棚溫,連續3~4天,就會有大量菇蕾發生,菇蕾形成後,要保持較為穩定的溫度、濕度並做好通風換氣工作,具體可在早晨或傍晚對菇木噴水1次,並打開棚膜通風換氣,待菇木游離水蒸發後蓋好薄膜。
若溫度超過23℃,白天可以在大棚一端升啟棚門膜,以降低棚溫。傍晚則開啟兩端棚門膜,對菇木噴水1次,然後通風30分鍾,待菇木表面游離水蒸發後,再蓋薄膜,這樣既降低了溫度,通了風,增了氧,又保持較高濕度。噴水量的多少要視菇場的保水性能和天氣而定,稻田濕度大的可少噴,陰雨天少噴或不噴,保濕差的旱地要多噴。
第一批菇長至7~8分成熟後要及時採摘。採摘第一潮菇後菇木含水量較多的,每天要掀膜通風8~12小時,讓菌絲休息養菌7天左右,積累營養,然後仍然採取拉大溫差、濕差,6~8天後,即可發生第二潮菇。採摘第一潮菇後,若菇木較輕(原重的二分之一至三分之一)養菌7天左右後,採取注水補充水分,使菇木含水量達58%~62%,直觀標准可掌握注水至菇木表面有淡黃色水珠湧出為止,經6~8天的保濕管理後,就會形成第二潮菇。
大棚式菇床增溫快、保濕好,秋季氣溫較高,易造成高溫、高濕的環境引起綠霉污染,導致菇木局部霉爛。若數量不大的,可採取人工摳除結合葯物進行防治,先用小刀或竹簽將霉爛部分摳除干凈露出菇木正常部位,不留任何霉爛物,然後用50%多菌靈200~300倍進行擦洗或塗抹,能有效地抑制爛筒。
(4)冬菇管理
冬季氣溫低,菌絲新陳代謝活動弱,營養積累慢,原基分化、形成子實體過程緩慢。晴天棚溫上升快,保溫、保濕效果好。提高冬菇產量的另一有效措施是,選擇合理的催蕾方法,縮短菇蕾形成的時間,增加菇蕾形成的數量,盡量多長幾潮菇。由於氣溫低,菌絲代謝強度低,常規的白天蓋膜、傍晚掀膜拉大溫差的方法效果不理想,必須採用刺激強度更大的方法,例如日照保濕催蕾法、蒸氣催蕾法。
冬季出菇管理關鍵要設法增加大棚溫度,具體可選用以下操作方法:⑴把遮陽網與大棚膜內外對調使陽光更多射入棚內提高棚溫;⑵在氣溫低時,把遮陽網撤掉,移入大棚內,直接覆在小拱膜上;⑶選晴天把遮陽網收攏,增加透光,提高棚溫,晚上打開收攏的遮陽網,增加保溫效果。管理上每天結合採菇通風一次,每次30分鍾,選在氣溫較高的中午進行,通風前要噴水保持棚內濕度,待菇木表面水珠風干後,再蓋好薄膜。
(5)春菇管理
春天氣溫逐漸升高,溫差大,降雨多,管理的重點是控好濕度、做好通風防霉工作、及時補充水分、抓轉潮管理,爭取多出菇,後期結合補水添加適量營養物,提高產量。
前期氣溫不高,主要是抓好菇木補水工作,冬菇采後,菇木休養復壯6~8天後及時補水,促進菇蕾發生,出菇後要及時把遮陽網位置恢復原位,每天通風1次,每次30分鍾,視天氣狀況決定噴水量,直至採收,採收後及時養菌補水催蕾。後期氣溫高、濕度大,重點要抓降溫、控濕,要加強通風,防止黴菌污染。降溫方法有:(1)加厚遮陽網;(2)大棚外噴水降溫;(3)開啟一端棚門膜以降低白天棚溫;(4)早晚噴水通風各一次,每次30分鍾,以達到降溫、增氧、保濕的作用。採收後打開兩端棚膜門養菌6~8天,在補水中加入0.1%尿素與0.3%過磷酸鈣、三十烷醇1.5ppm或0.2%的磷酸二氫鉀,0.01%~0.02%的檸檬酸,調節酸鹼度,增加養分提高產量。
8、病蟲防治:
①環境衛生:出菇應保持干凈、通風。
②木霉防治:在菌絲培養、轉色和出菇階段均應防止高溫高濕,創造通風乾燥的生態環境。在非出菇時,使用高效低毒農葯托布津防治,濃度1:500。
③鏈孢霉:培養場所溫度在23-25℃,空氣相對濕度在60-70%。發現感染及時隔離,並用濕報紙包裹後拿出填埋處理。
④爛筒綜合防治:選擇夏季最高氣溫不超過30℃的地方為最適栽培地;具有與栽培數量相應的菌段培養場所,並有通風設備條件,及時排除黃水,防止積水造成爛筒。
⑤蟲害防治:栽培場四周用塑料網隔離,防止蚊蠅進入;用布條沾農葯掛在栽培場空間驅趕,不許直接向菇體噴撒殺蟲劑,農葯使用按GB4285執行。
❺ 大棚香菇的溫度是多少,濕度是多少
香菇有高溫,中溫,低溫幾種類型,不同的品種有不同的溫度要求。空氣濕度在菌袋培養期間要求為65%--70%,出菇期間要求為85%-90%左右。
❻ 大棚香菇種植 大棚香菇種植的方法
1、香菇大棚的建立:建立香菇大棚時需要選擇向陽而背風,並且地勢平坦的地方,周圍要有充足的水源,而且位置交通要好,方便進料和出料,像一些村計附近和樹林間的空地就都比較低合適。在建立好菇棚以後,還要准備好稻草簾等遮陽用的物品。
2、香菇菌袋的擺放:建立好的香菇大棚以後,就要開始擺放菌袋,擺放時應該把它橫擺放大棚中的麻架上面,每個菌袋之間的距離應該在四厘米左右,每一排擺放的菌袋不能超過四十個,另外在大棚中應該建立一個專用的浸水池,方便給菌袋補水。
3、香菇大棚溫度的管理:香菇大棚在香菇生長期間,要注意溫度的調節,要讓它的晝夜溫差在十度以上,這樣才能讓菇蕾快速形成,另外香菇大棚中的濕度也要達到百分之八十五左右,濕度太低也不利於香菇的生長,在香菇長出以後,在幼菇時期要把一些劣質的去掉,讓它們之間保質適當距離,這樣才能產出高質量的香菇。
❼ 香菇刺孔進棚後的最高溫度不能超過多少度
香菇菌棒的溫度最高不要超過32度。
❽ 平菇的味道很好,一般是生長在大棚內,多少的溫度最合適
溫度控制是大棚栽培平菇的關鍵,直接關繫到平菇的品質和產量。溫度控制有利於培養基的生長、菌絲的生長和衰老、子實體的大小和肉質、產量以及病蟲害的管理。平菇是一種低溫蘑菇,菌絲生長的溫度應在7 ~ 30℃之間,最適宜的溫度為24 ~ 27℃。平菇培養基中產卵的最高溫度不應超過30℃,否則菌絲容易過早老化衰退,影響產量。子實體形成溫度為7 ~ 22℃,最適溫度為15 ~ 18℃。平菇是一種變溫食用菌。出菇時,加寬晝夜溫差可促進子實體的分化、形成和生長,有效提高平菇產量。平菇在0 ~ 7℃下能耐受生長,抗寒性強。在-1 ~ 5℃時生長緩慢,在-30℃時菌絲不會死亡。
❾ 養殖香菇T2在棚里保持多少度最合適
這個我就個人建議你可以自行去在網上查找相關的數據,或者咨詢一下子比較專業的這種養殖戶。
❿ 香菇對溫度有何要求
香菇保鮮有效期在不同溫度條件下各有不同:當氣溫在10℃時,保鮮18天,6℃時保鮮14天,15℃時7天,20℃時4天。總之,溫度越高保鮮時間越短,反之保鮮時間越長。香菇屬於變溫結實性菌類,溫度對香菇生長發育影響大,但不同生長發育階段所需溫度不同。
香菇孢子萌發溫度為15℃~28℃,22℃~26℃最適宜;香菇菌絲生長發育溫度范圍5℃~34℃,適溫20℃~27℃,以24℃~26℃最適宜。0℃以上緩慢生長,35℃菌絲停止生長,40℃以上菌絲自溶死亡。香菇菌絲耐低溫能力強,在-40℃環境條件下也不會凍死,成熟菌絲體耐低溫但不耐高溫。子實體原基分化需10℃以上溫差;子實體生長發育適宜溫度范圍5℃~25℃,最適出菇溫度12℃~20℃。不同品種出菇溫度也不同,中低溫品種出菇溫度6℃~18℃,出菇晚,菇大、肉厚,適合地栽、袋栽;中溫品種出菇溫度為8℃~22℃,菇體中等,品質一般,出菇溫度范圍大,適合地栽、袋栽;高溫品種出菇溫度在16℃~27℃,出菇早,菇小、肉薄,品質差,只適合生產普通香菇(菜菇)進行鮮銷。
采菇的適宜時間:夏菇在當天早晚各採收1次,冬菇應在當天早上採收。這是因為,此時氣溫較低,菇體新陳代謝活動緩慢,鮮菇不易開膜,可確保品質。同時要注意按鮮菇出口標准進行採收:即朵形完整、菇肉肥厚、菌幕白色未破(七成熟)或微開(八成熟)或大卷邊(九成熟),無粘土、無破損、無畸形、無病蟲害,保持自然生長的優美姿態。採下的鮮菇應放在墊有大塊方形紗布的塑料籃中,等采完菇後將紗布對角扣結等待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