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溫度調節 » 艾灸一次點燃多少根合適

艾灸一次點燃多少根合適

發布時間: 2022-09-01 21:21:29

『壹』 艾灸的方法

艾條灸簡稱艾灸,大致可分為穴位艾灸、局部艾熏和全身艾熏。施灸時離皮膚10~30mm,至皮膚溫熱發紅。

穴位艾灸

取艾條一支點燃後,在穴位上方約10~30mm處熏灸或灼灸,一般每穴灸10分鍾左右,至皮膚溫熱發紅,而又不致灼痛或燒傷皮膚為宜。

施灸的方法分溫和灸(將艾卷的一端點燃,對准要灸的穴位或患處,進行熏燒)、迴旋灸(艾卷點燃的一端與施灸皮膚雖保持一定的距離,但位置不固定,而是均勻地向左右方向移動或反復旋轉地進行灸治)和雀啄灸(艾卷點燃的一端與施灸部位的皮膚並不固定在一定的距離,而是像鳥雀啄食一樣,一上一下地移動)。

也可以配合各種艾灸器使用,如溫灸盒、溫灸架等,主要是為了固定艾條、使用方便。

局部艾熏

可以用3~6根艾條,用膠帶捆成一排,距離皮膚10~30mm,上下來回艾熏。

如痛經,用6根艾條,來回熏小腹至肚臍,一周2次,一次30~40分鍾,促進小腹的血液循環。

如肩周炎,可用3~5根艾條從頸部風池穴到肩峰穴、肩井穴等穴位灸5分鍾左右。在艾熏時,一定要保持室內溫度適宜,不能受涼。

如腹部受涼、腹瀉等,可以用幾根艾條熏小腹至肚臍的位置,可以祛寒。

如小孩子遺尿,同時伴有手腳冰涼、面色蒼白、舌質淡、舌苔白等症狀,可以用1~2根艾條熏肚臍及周圍,熏5~10分鍾,然後再到背後熏脊柱及腎,可以補氣、補腎、祛腎寒。

如有口臭,舌質暗紫或者舌苔發黑,說明脾胃寒氣非常重並伴有經絡淤阻,可以用3~5根艾條熏小腹到肚臍周圍,每天20分鍾,隔天一次,堅持一周,口臭就會消失。

全身艾熏

(1)全身熏艾條前要喝生薑紅棗桂圓羹,以養生補陰。用3片生薑,10粒紅棗(去核),10粒桂圓(去核),加水煮15分鍾,倒入粉碎機打成糊狀喝下。

(2)將生薑切成薄片,上鍋蒸軟後備用。

(3)夏季用6~8根艾條(冬天用8~10根),捆成一排,點燃。

(4)將蒸好的薑片貼在後背上。點燃的成排艾條,保持離薑片半寸到一寸的距離,上下慢慢移動,通常熏30~40分鍾。

(5)在小腹及肚臍的周圍都貼上薑片,上下熏20~30分鍾。

(6)在雙小腿的外側、內側,從腳踝至膝部上下、來回各熏30~50下。

家庭灸方法:

將艾條一端點燃,讓燃端靠近皮膚穴位,使穴位很快得到溫熱。將艾條慢慢上提,距皮膚3~4厘米,保持不動。灸時,溫熱感會使皮膚發紅卻不灼痛,局部、遠端部位還有酸、麻等舒服感覺。

要點:每次選3~5個穴位,每個穴位灸5~10分鍾,過多易疲勞,過少達不到溫熱效果。

艾灸經驗:

開始,艾條燃端距穴位不能太遠,不然溫熱感出現太慢。

艾條上提時,速度要快,避免熱感中斷;患者感覺太熱,可上、下、左、右或迴旋移動艾條,以連續地溫熱刺激穴位。

為局部皮膚感覺遲鈍者、小兒、老人施灸,可將左手中、食指張開,放在受者穴道兩旁,從而感知其局部受熱度,隨時調節。當患者有癢、發熱、痛感時,用手指揉、搓、按幫助緩解不適。

家庭艾灸注意事項:

1、艾灸火力先小後大,灸量先少後多,程度先輕後重。2.在頭面、胸部、四肢末端皮薄而多筋骨處艾灸,灸量宜小;在腰腹部、肩及兩股等皮厚而肌肉豐滿處艾灸,灸量可大一點。

3、體質強壯者,灸量可以大;久病、體質虛弱、老人、小兒,灸量宜小。

4、出現暈灸,須立即停灸,讓患者頭低位平卧,注意保暖,輕者休息片刻或喝點溫開水,重者掐按人中、內關、足三里。

5、精神緊張、大汗、勞累或飢餓時不宜灸,妊娠期婦女腰骶部和腹部不宜灸。

(1)艾灸一次點燃多少根合適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1.在艾灸的時候,或艾灸的整個療程,我們最忌諱喝冷水,吃涼飯,這樣做如同給艾灸撤火,不利於疾病的治療。

2.艾灸前最好喝一杯溫水,高於體溫。艾灸後做好補充一杯熱水60度左右,稍稍有點燙嘴的。

3.艾灸後如果先馬上洗手,希望你用熱水,高於體溫的,50度左右即可。如果不是風濕類疾病,寒性疾病,產後風疾病,灸後30分鍾可以著涼水,但是,原則上不要急於用冷水。

4.如果你想懷孕,剛剛灸後就不要馬上同房,這時的女性體內環境還很熱,不利於精子的存活。最好灸後24-48小時候再進行,不過也是因人而異。灸後調養口訣:灸後風寒須謹避,七情莫過慎起居,切忌生冷醇厚味,惟食素淡最適宜。

5.大悲,大喜,大怒,這樣情緒不穩定,艾灸的效果會打折扣。太飢.太飽都不適合艾灸,尤其是患有胃腸疾病的人,更應該注意這些。

6.要注重灸料的質量,艾絨的好壞取決治療效果。一般直接灸的,一定要極好的艾絨,這樣不傷經絡,不燥,比較柔和,便於點燃。如果是隔姜灸或隔蒜久,那麼一定要新姜和鮮蒜,保持新鮮。

7.施灸時間,應該是循序漸進的,施灸的穴位也應該是由少至多的,熱度也是逐漸適應的。一般施灸早上,下午。沒有時間的可以晚上,尤其是失眠的病人臨睡前施灸有助於睡眠。

8.很多人問,艾灸後是否可以馬上洗澡。如果是熱水,可以馬上洗澡,但是最好等20-30分鍾後,這時經絡也基本處於灸後的修整狀態,灸後的熱度也逐漸地揮發和利用,此時在用熱水洗澡會感覺很舒服。

9.施灸的反應,會出現發熱,口渴,上火,皮膚瘙癢,有的會起紅疹,疲倦,便秘,尿黃,出汗,牙痛,耳鳴,全身不適等現象,一般不要驚慌,繼續艾灸這些症狀就會消失。這個時候可以艾灸足三里引火下行,還可以多喝水,必要時停灸或隔天艾灸,很快這樣的症狀就會消失。

10.有的人邊灸邊吃,這樣不好。一是不知道你吃的食物是什麼性質的?屬寒還是屬溫,如果艾灸過程中,你邊吃邊艾灸,對於胃氣也是一個挑戰。有胃腸疾病的人千萬不要這么盲目施救。

11.艾灸的返病現象,在艾灸的過程中,往往有的人很快見效,而有的人遲遲不見效,這要看是什麼疾病病長多久另外人與人也不同,我們不能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疾病同一個症狀,同一種表現。

有返病現象很正常,沒有也很正常,不要刻意追求返病的現象。越是多次返病,就越證明病邪存留的撥爭狀態,也體現正氣在一點點積累。

參考鏈接:網路-艾灸條

『貳』 100壯艾灸是多少

你好,壯是灸療法的一個詞。它是艾灸中的一個重要的計量單位,每點燃一個艾炷實施一次艾灸稱為灸了一壯。灸100壯就是灸了100次的意思。

『叄』 艾灸肚臍一天幾柱

病情分析:
一般最好一天艾灸一次,一次20分鍾,局部皮膚紅潤為度。
指導意見:
腹部不適,可選用關元,臍下2指,艾灸時間不宜過長,以免燙傷。

『肆』 艾灸條的使用方法

溫和灸:施灸時將艾條的一端點燃,對准應灸的腧穴部位或患處,約距皮膚1.5-3厘米左右,進行熏烤。熏烤使患者局部有溫熱感而無灼痛為宜,一般每處灸5-7分鍾,至皮膚紅暈為度。

對於昏厥、局部知覺遲鈍的患者,醫者可將中、食二指分開,置於施灸部位的兩側,這樣可以通過醫者手指的感覺來測知患者局部的受熱程度,以便隨時調節施灸的距離和防止燙傷。

雀啄灸:施灸時,將艾條點燃的一端與施灸部位的皮膚並不固定在一定距離,而是像鳥雀啄食一樣,一上一下活動地施灸。另外也可均勻地上、下或向左右方向移動或作反復地施轉施灸。

迴旋灸:距皮膚1.5-3厘米左右,艾灸條在皮膚上做順時針或逆時針轉動。

(4)艾灸一次點燃多少根合適擴展閱讀:

綜合作用

溫經散寒

人體的正常生命活動有賴於氣血的作用,氣行則血行,氣止則血止,血氣在經脈中流行,完全是由於「氣」的推送。各種原因,如「寒則氣收,熱則氣疾」等,都可影響血氣的流行,變生百病。而氣溫則血滑,氣寒則血澀,也就是說,氣血的運行有遇溫則散,遇寒則凝的特點。

所以朱丹溪說:「血見熱則行,見寒則凝」。因此,凡是一切氣血凝澀,沒有熱象的疾病,都可用溫氣的方法來進行治療。《靈樞·刺節真邪》篇中說:「脈中之血,凝而留止,弗之火調,弗能取之」。

《靈樞·禁服》亦雲:「陷下者,脈血結於中,血寒,故宜灸之」。灸法正是應用其溫熱刺激,起到溫經通痹的作用。通過熱灸對經絡穴位的溫熱性刺激,可以溫經散寒,加強機體氣血運行,達到臨床治療目的。所以灸法可用於血寒運行不暢,留滯凝澀引起的痹證、腹瀉等疾病,效果甚為顯著。

行氣通絡

經絡分布於人體各部,內聯臟腑,外布體表肌肉、骨骼等組織。正常的機體,氣血在經絡中周流不息,循序運行,如果由於風、寒、暑、濕、燥、火等外因的侵襲,人體或局部氣血凝滯,經絡受阻,即可出現腫脹疼痛等症狀和一系列功能障礙。

此時,灸治一定的穴位,可以起到調和氣血,疏通經絡,平衡機能的作用,臨床上可用於瘡瘍癤腫、凍傷、癃閉、不孕症、扭挫傷等,尤以外科、傷科應用較多。

扶陽固脫

人生賴陽氣為根本,得其所則人壽,失其所則人夭,故陽病則陰盛,陰盛則為寒、為厥,或元氣虛陷,脈微欲脫,當此之時,正如《素問·厥論》所雲:「陽氣衰於下,則為寒厥」。陽氣衰微則陰氣獨盛,陽氣不通於手足,則手足逆冷。

凡大病危疾,陽氣衰微,陰陽離決等症,用大炷重灸,能祛除陰寒,回陽救脫。此為其他穴位刺激療法所不及。宋代《針灸資生經》也提到:「凡溺死,一宿尚可救,解死人衣,灸臍中即活」。《傷寒論》指出:「少陰病吐利,手足逆冷……脈不至者,灸少陰七壯」。「下利,手足厥冷,煩躁,灸厥陰,無脈者,灸之」。

說明凡出現嘔吐、下利、手足厥冷,脈弱等陽氣虛脫的重危患者,如用大艾炷重灸關元、神闕等穴,由於艾葉有純陽的性質,再加上火本屬陽,兩陽相得,往往可以起到扶陽固脫,回陽救逆,挽救垂危之疾的作用,在臨床上常用於中風脫症、急性腹痛吐瀉、痢疾等急症的急救。

升陽舉陷

由於陽氣虛弱不固等原因可致上虛下實,氣虛下陷,出現脫肛、陰挺、久泄久痢、崩漏、滑胎等,《靈樞·經脈》篇雲:「陷下則灸之」,故氣虛下陷,臟器下垂之症多用灸療。關於陷下一症,脾胃學說創始者李東垣還認為「陷下者,皮毛不任風寒」,「天地間無他,唯陰陽二者而已,陽在外在上,陰在內在下,今言下陷者,陽氣陷入陰氣之中,是陰反居其上而復其陽,脈證俱見在外者,則灸之」。

因此,灸療不僅可以起到益氣溫陽,升陽舉陷,安胎固經等作用,對衛陽不固、腠理疏鬆者,亦有效果。使機體功能恢復正常。如脫肛、陰挺、久泄等病,可用灸百會穴來提升陽氣,以「推而上之」,又如《類經圖翼》雲:「洞泄寒中脫肛者,灸水分百壯」。總之,這也是灸法的獨特作用之一。

拔毒泄熱

歷代有不少醫家提出熱證禁灸的問題,如《聖濟總錄》指出:「若夫陽病灸之,則為大逆」;近代不少針灸教材亦把熱證定為禁灸之列。但古今醫家對此有不同見解。在古代文獻中亦有「熱可用灸」的記載,灸法治療癰疽,就首見於《黃帝內經》,歷代醫籍均將灸法作為本病證的一個重要治法。

唐代《備急千金要方》進一步指出灸法對臟腑實熱有宣洩的作用,該書很多處還對熱毒蘊結所致的癰疽及陰虛內熱證的灸治作了論述,如載:「小腸熱滿,灸陰都,隨年壯」,又如「腸癰屈兩肘,正灸肘尖銳骨各百壯,則下膿血,即差」。「消渴,口乾不可忍者,灸小腸俞百壯,橫三間寸灸之」。

金元醫家朱丹溪認為熱證用灸乃「從治」之意;《醫學入門》則闡明熱症用灸的機理:「熱者灸之,引郁熱之氣外發,火就燥之義也」。《醫宗金鑒·癰疽灸法篇》指出:「癰疽初起七日內,開結拔毒灸最宜,不痛灸至痛方止,瘡痛灸至不痛時」。

總之,灸法能以熱引熱,使熱外出。灸能散寒,又能清熱,表明對機體原來的功能狀態起雙向調節作用。特別是隨著灸增多和臨床范圍的擴大,這一作用日益為人們所認識。

防病保健

我國古代醫家中早就認識到預防疾病的重要性,並提出了「防病於未然」、「治未病」的學術思想,而艾灸除了有治療作用外,還有預防疾病和保健的作用,是防病保健的方法之一,這在古代文獻中有很多記載。早在《黃帝內經》就提到;在「犬所嚙之處灸三壯,即以犬傷法灸之」,以預防狂犬病。

《備急千金要方》有「凡宦遊吳蜀,體上常須三兩處灸之,勿令瘡暫瘥,則瘴癘溫瘧毒氣不能著人」。說明艾灸能預防傳染病。《針灸大成》提到灸足三里可以預防中風。民間俗話亦說「若要身體安,三里常不幹」、「三里灸不絕,一切災病息」。

因為灸療可溫陽補虛,所以灸足三里、中脘,可使胃氣常盛,而胃為水谷之海,榮衛之所出,五臟六腑,皆受其氣,胃氣常盛,則氣血充盈;命門為人體真火之所在,為人之根本;關元、氣海為藏精蓄血之所,艾灸上穴可使人胃氣盛,陽氣足,精血充,從而加強了身體抵抗力,病邪難犯,達到防病保健之功。現代,灸療的防病保健作用已成為重要保健方法之一。

延年益壽

穴位:足三里(位於小腿前外膝眼下3寸,脛骨前嵴外側一橫指處)、氣海(位於腹正中線臍下1.5寸處)、關元(位於腹正中線臍下3寸處)。

分組:第一組,關元、氣海、左側足三里;第二組,關元、氣海、右側足三里。

方法:選准穴位後,點燃葯用艾條,分別對准第一組穴位,每穴懸灸10分鍾,以各穴位皮膚潮紅色為度。第二天用同樣的方法懸灸第二組穴位。如此交替懸灸,連續三個月為一個療程。休息一周,再繼續第二個療程。使用時注意力要集中,艾火與皮膚的距離,以受灸者能忍受的最大熱度為佳。注意不可灼傷皮膚。

說明:關元、氣海、足三里是人體強壯保健要穴,每天艾灸一次,能調整和提高人體免疫機能,增強人的抗病能力。成書於宋代的《扁鵲心書》中說:「人於無病時,常灸關元、氣海、命關、中脘,雖不得長生,亦可得百年壽。」 特別是女士,艾灸此三個穴位後,神清氣爽,容光煥發,全身特別是小腹部十分舒暢(此種感覺一般要連續灸半個月後才明顯)。

美容

艾灸的美容與一般的化妝品美容,手術美容是兩個不同的概念,一個是本質上的,另一個是表面上的。化妝品可以掩飾你的不足,手術可以改造你的結構,可以滿足你暫時的虛榮心,但這些都無法給你真正的健康。

因為健康而使你青春常駐,容光煥發,思維敏捷,反應靈敏,那又是另一種不同層次上的美。通過吃葯,打針或者鍛煉,你或許也可以或多或少地達到你期望的效果。但沒有灸療好,艾灸是驅散疲勞,恢復元氣,補充體能,平衡陰陽的最有效的手段。 有很多女人臉上不光滑潔凈,這往往是內分泌失調引起的,實際上還是陽能不足,而不是像一般所說的上火。

有這么幾種女性: 1、臉上痘痘長得成片的女性,往往有嚴重的帶下病,「清熱解毒」往往沒有任何效果,因為她們的這種熱往往是虛熱,而不是實熱,補充陽能尚且不逮,何況雪上加霜。所以艾灸是最佳的選擇。

2、臉上長有黃褐斑的女性,往往肝腎虧虛,體質嚴重偏於酸性,用艾灸治療,往往會出現意想不到的效果。

3、虛胖的女性,並不是營養過剩,但營養過剩不過是西醫上的一個概念,中醫裡面沒有這樣的說法,如果哪個中醫也這樣瞎嚷嚷,那肯定個半吊子。

即使是肥胖的小孩子,也往往並不是營養過剩,而是陽能不足,往往是因為在懷孕期間,父母還有不少的性生活,導致孩子先天不足,肝腎機能失衡,脾臟運化無力。虛胖女性則往往有崩漏暗疾,失血過多。太過肥胖往往是因為脾腎陽虛,太過瘦弱,則往往是肝腎不足。

4、乳頭過早地顏色變暗淡,或者乳頭凹陷的女性,往往嚴重肝腎虧虛,沖脈,任脈虛寒,有的甚至還有咳嗽的毛病。這些問題艾灸都有很好的效果。

『伍』 艾條如何點燃

艾條可以用火柴、蠟燭、打火機、噴火槍等明火點燃。

1、火柴點艾條:取出艾條,左手握艾條三分之一處,取一根火柴,左手夾緊火柴盒,右手持火柴棒擦燃火柴,點燃艾條。

2、蠟燭點艾條:取出艾條,取一根火柴,左手拿火柴盒,右手持火柴棒擦燃火柴,點燃蠟燭,然後點燃艾條。握艾條三分之一處,右手按壓打火機點火開關,用點燃的明火點燃艾條。

3、打火機點艾條:取出艾條,左手握艾條三分之一處,右手按壓打火機點火開關,用點燃的明火點燃艾條。

4、噴火槍點無煙艾條:取出無煙艾條,左手握無煙艾條三分之一處,右手按壓噴火槍點火開關,用點燃的直噴火焰點燃無煙艾條。

(5)艾灸一次點燃多少根合適擴展閱讀:

艾條是用棉紙包裹艾絨製成的圓柱形長卷,艾條主要用於艾灸。艾灸是中國最古老的醫術之一,屬中葯外治法,可溫經散寒,行氣血,逐寒濕,適用於風寒濕痹,肌肉酸麻,關節四肢疼痛,頸椎病等症。

將艾條點燃懸灸於治療部位,或者搭配溫灸盒使用,通過艾火的熱和能量的輸入,引起人體「應激反應」來進行肌體自我調節,熏灼經絡,提高人體免疫力防治疾病的作用。一般每次艾灸時間約三十分鍾,可依身體感覺調整使用時間。

艾中最好的要數蘄艾,蘄艾是名貴的中草葯,歷史悠久,譽滿中國。早在明代,葯物學家李時珍對蘄艾推崇有加,據《本草綱目》記載:「以蘄州者為勝,用充方物,天下重之,渭之蘄艾。」

《孟子·離婁章》載「七年之病,蘄三年之艾」,蘄春民間也有「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來」之說。

蘄艾的微量元素含量、揮發油含量、燃燒放熱量等都遠遠高於其他地區艾品質,並且香氣濃郁,葯效獨特。

蘄艾具有溫通經絡、益氣活血、散寒止痛、祛寒溫中、補正固陽、清熱解毒、消瘀散結、活血化瘀、理氣調經等功能,對風濕、胃病、高血壓、頭疼、眩暈、支氣管炎等病症有積極治療效果,尤其對小兒風寒感冒、頭暈腹疼、婦女產後保養、月經不調、宮寒畏冷、卵巢保養、面黃生斑以及皮炎濕疹皮膚類疾病等具有獨特療效。

『陸』 一次艾炙用多少根艾草

艾灸用的是艾條,艾灸時間具體看情況,艾灸一個穴位5到30分鍾是比較常規的情況。做一次艾灸的時間一般在30分鍾到2小時。艾條規格不同,燃燒時間也就不同,比方說,一根直徑18mm長度200mm的五月午艾艾條燃燒時間是一百分鍾左右,這個艾灸一次用多少,就自己算吧!

『柒』 艾灸排毒反應_正確的艾灸方法和手法

艾灸後會有一些正常的排毒反應,大家需要知道並注意。下面我給大家介紹艾灸排毒反應,希望對你有用!

艾灸排毒注意事項
1、若有上火的感覺,可以灸下湧泉或泡腳,可以引火下行。

2、艾灸時,注意適當休息,調整生活作息,以清單飲食為宜。

3、適當控制艾灸的火力和時間,可以根據自身體質虛寒的程度,選擇適當的灸具、火力,靈活掌握艾灸的時間。體質虛寒重的,可以用多孔的、多眼的等火力大的,灸的時間也可適當延長,否則不要刻意選用大火力的灸具,或灸的時間太長等,要適合自己的虛寒程度,這個要在灸的過程慢慢感受摸索。

艾灸是不能著急的,一般需要一星期休一天,每天灸5個穴位,每個穴位10分鍾是底線,有的用隨身灸可灸至1個小時,要因人而異,自己的感覺很重要,保健灸更可隨意些,切不可過急。

另外陰虛火旺的、熱證的適不適宜艾灸,是有爭議的,我們的 經驗 是可以的,可以以火渲火,以火瀉火。但其灸法不易用器具,器具灸大都是補的,需要用手工雀啄灸法,即手拿艾條在適當穴位處上下移動,一下一下刺激灸,這種情況大家要注意下,不要隨便灸。

4、控制艾條質量和煙量,適當的艾煙是艾灸必須的,艾煙里的艾精油可以安神、殺菌消毒、滲透經絡,走三陰,尤其對皮膚病、呼吸系統疾病是必須的。但是煙量過大會使人頭暈、易於上火,尤其是次的艾條,假的艾條,不可不察。

5、灸前灸後多喝溫開水,艾灸屬火,可加速新陳代謝和體液循環(我們艾灸時,很多顧客中間要上好幾次廁所),補充適當的水分很重要,以溫開水為宜。
艾灸排毒反應
1.與排淤血有關的反應

淤阻在體表經絡之中的淤血,以瘀斑方式排出瘀阻在胃腸則多以深褐色或醬黑色大便排出,瘀阻於心肺則多以痰中帶血絲血塊為主外排,瘀阻於胞宮的多隨經血外排,甚至裡面有組織包塊或爛肉,有痔瘡的人會暫時出現便血的現象,顏色很暗深。

2.與睡眠有關的反應

絕大多數人灸療後睡眠狀況都會發生變化,有的艾灸後先是渾身無力,嗜睡,之後連續失眠數天,一般失眠時也沒有疲乏無力,頭腦昏沉,不思飲食的感覺。有的先失眠十來天之後轉入一天到晚都想睡。最後的結果都是睡眠恢復正常失眠:艾灸後常常會有失眠的症狀,如果出現初次艾灸後失眠,也是一種反應,此時的失眠,多很疲乏無力,或嗜睡。但經過一段時間的艾灸後,這時如果睡眠很少,但不會出現疲乏無力的現象,反而因為艾灸,而顯得精力充沛。此時,不要因為睡眠時間的不足而煩惱,也不要刻意用安眠葯來湊夠睡眠的時間,主要看你自己的精力是否充足,灸中脘還會很快改善脾的功能。

3.發熱反應

發燒反應屬於全身綜合性的劇烈反應之一。多在自身康復機能完全發揮作用後出現,表示氣血旺盛,體質增強,是機體由量變到質變的轉折點。一般發高燒反應,體溫在39-40度,反應持續時間一周左右,少數低燒患者,體溫在37.5度至38度之間時,反應持續十幾天甚至一至兩個月。

4.與排風寒有關的反應

據臨床觀察,大多數患者都有風寒外排的反應,多以打噴嚏,流鼻涕,感冒,咽喉痛,關節痛,放屁等形式出現,或從頭頂,四肢末梢往外冒涼氣,更有甚者全身或半身發冷,蓋兩床厚被都無濟於事,量體溫還正常,反應持續時間多為一兩天或三五個月不等。

5.與排郁氣有關的反應

郁氣的外排以煩躁易怒,看誰都不順眼,悲傷或委屈易哭等情緒變化為主,多伴有打呃逆,肛門排氣,肝膽區和反射區酸痛等反應。特別是性格內向而又心胸狹窄的女性病人多此類反應,反應持續時間一般數小時至1-3天,少數患者可達數月之久

6.與排痰濕有關的反應

排痰濕多以咳吐,痰變多,嘔吐,痰涎或腹痛,腹瀉,泄水樣稀便,膠涼樣粘稠大便。頭面、四肢浮腫,半側身體浮腫,乃至全身浮腫,排尿困難或小便頻數渾濁刺鼻,局部或全身冷汗、粘汗。灸感可由最初的遲鈍型轉變成了敏感型

7.排火熱邪毒有關的反應

排火熱邪毒多以瘡癢,癰腫,發燒,類似濕疹伴奇癢,面部或身體出現丘疹或好久以前長過膿包,現在又開始了,或大小便火燙灼熱等反應形式外排。放心,只要徹底的排出就好了。
艾灸的 方法 以及操作手法
1、直接灸

是將大小適宜的艾炷,直接放在皮膚上施灸。若施灸時需將皮膚燒傷化膿,愈後留有瘢痕者,稱為瘢痕灸。若不使皮膚燒傷化膿,不留瘢痕者,稱為無瘢痕灸。

(1)瘢痕灸 又名化膿灸:施灸時先將所灸腧穴部位,塗以少量的大蒜汁,以增加粘附和刺激作用,然後將大小適宜的艾炷置於腧穴上,用火點燃艾炷施灸。每壯艾炷必須燃盡,除去灰燼後,方可繼續易住再灸,待規定壯數灸完為止。施灸時由於火燒灼皮膚,因此可產生劇痛,此時可用手在施灸腧穴周圍輕輕拍打,藉以緩解疼痛。在正常情況下,灸後1周左右,施灸部位化膿形成灸瘡,5-6周左右,灸瘡自行痊癒,結痴脫落後而留下瘢痕。臨床上常用於治療哮喘、肺結核、瘰癧等慢性疾病。

(2)無瘢痕灸

施灸時先在所灸腧穴部位塗以少量的凡士林,以使艾炷便於粘附,然後將大小適宜的艾炷,置於腧穴上點燃施灸,當灸炷燃剩五分之二或四分之一而患者感到微有灼痛時,即可易炷再灸。若用麥粒大的艾炷施灸,當患者感到有灼痛時,醫者可用鑷子柄將艾炷熄滅,然後繼續易位再灸,按規定壯數灸完為止。一般應灸至局部皮膚紅暈而不起泡為度。因其皮膚無灼傷,故灸後不化膿,不留瘢痕。一般虛寒性疾患,均可此法。

2、間接灸

是用葯物將艾炷與施灸腧穴部位的皮膚隔開,進行施灸的方法。如生薑間隔灸、隔鹽灸等。

(1)隔姜灸

隔姜灸是用鮮姜切成直徑大約2-3厘米、厚約0、2-0、3厘米的薄片,中間以針刺數孔,然後將薑片置於應灸的腧穴部位或患處,再將艾炷放在薑片上點燃施灸。當艾住燃盡,再易炷施灸。灸完所規定的壯數,以使皮膚紅潤而不起泡為度。常用於因寒而到的嘔吐、腹痛、腹瀉及風寒痹痛等

(2)隔蒜灸用鮮大蒜頭,切成厚0、2-0、3公分的薄片,中間以針刺數孔,然後置於應灸俞腧或患處,然後將艾炷放在蒜片上,點燃施灸。待艾炷燃盡,易炷再灸,直至灸完規定的壯數。此法多用於治療瘰癧,肺結核及初起的腫瘍等症。

(3)隔鹽灸 用純凈的食鹽填敷於臍部,或於鹽上再置一薄薑片,上置大艾炷施灸。多用於治療傷寒陰證或吐瀉並作,中風脫證等。

(4)隔附子餅灸將附子研成粉末,用酒調和做成直徑約3厘米、厚約0、8厘米的附子餅,中間以針刺數孔,放在應灸腧穴或患處,上面再放艾炷施灸,直到灸完所規定壯數為止。多用治療命門火衰而致的陽痿、早泄或瘡瘍久潰不斂等症。

3、艾卷灸

(1)艾條灸 是取純凈細軟的艾絨24克,平鋪在26厘米長、20厘米寬的細草紙上,將其捲成直徑約l、5厘米圓柱形的艾卷,要求卷緊,外裹以質地柔軟疏鬆而又堅韌的桑皮紙,用膠水或漿糊封口而成。也有每條艾絨中滲入肉桂、乾薑、丁香、獨活、細辛、白芷、雄黃各等分的細末6克,則成為葯條。施灸的方法分溫和灸和雀啄灸。

(2)溫和灸施灸時將艾條的一端點燃,對准應灸的腧穴部位或患處,約距皮膚2-3厘米左右,進行熏烤。熏烤使患者局部有溫熱感而無灼痛為宜,一般每處灸5-7分鍾,至皮膚紅暈為度。對於昏厥、局部知覺遲鈍的患者,醫者可將中、食二指分開,置於施灸部位的兩側,這樣可以通過醫者手指的感覺來測知患者局部的受熱程度,以便隨時調節施灸的距離和防止燙傷。

雀啄灸:施灸時,將艾條點燃的一端與施灸部位的皮膚並不固定在一定距離,而是像鳥雀啄食一樣,一上一下活動地施灸。另外也可均勻地上、下或向左右方向移動或作反復地施轉施灸。

4、溫針灸

溫針灸是針刺與艾灸結合應用的一種方法,適用於既需要留針而又適宜用艾灸的病症。操作時,將針刺入腧穴得氣後,並給予適當補瀉手法而留針,繼將純凈細軟的艾絨捏在針尾上,或用艾條一段長約2厘米左右,插在針柄上,點燃施灸。待艾絨或艾條燒完後,除去灰燼,取出針。

5、 溫灸器灸

溫灸器灸是用金屬特製的一種圓筒灸具,故又稱溫筒灸。其筒底有尖有平,筒內套有小筒,小筒四周有孔。施灸時,將艾絨或加摻葯物,裝入溫灸器的小筒,點燃後,將溫灸器之蓋扣好,即可置於腧穴或應灸部位,進行熨灸,直到所灸部位的皮膚紅潤為度。有調和氣血,溫中散寒的作用。

根據身體的穴位又可以把艾灸的方法分為穴位艾灸、局部艾熏、全身艾熏三大類。

【穴位艾灸】

取艾條一支點燃後,在穴位上方約10~30mm處熏灸或灼灸,一般每穴灸10分鍾左右,至皮膚溫熱發紅,而又不致灼痛或燒傷皮膚為宜。

施灸的方法分溫和灸、迴旋灸和雀啄灸。也可以配合各種艾灸器使用,如溫灸盒、溫灸架等,主要是為了固定艾條、使用方便。

溫馨提示:

溫和灸:將艾條的一端點燃,對准要灸的穴位或患處,進行熏燒

迴旋灸:艾條點燃的一端與施灸皮膚雖保持一定的距離,但位置不固定,而是均勻地向左右方向移動或反復旋轉地進行灸治

雀啄灸:艾條點燃的一端與施灸部位的皮膚並不固定在一定的距離,而是像鳥雀啄食一樣,一上一下地移動

按照上面正確的方式艾灸,如果發現皮尤有灼痛或是灼燒感,那就要檢查一下艾條的質量了。

【局部艾熏】

將用3~6根艾條,用膠帶捆成一排,距離皮膚10~30mm,上下來回艾熏。

艾灸方法示例:

如痛經,用6根艾條,來回熏小腹至肚臍,一周2次,一次30~40分鍾,促進小腹的血液循環。

如肩周炎,可用3~5根艾條從頸部風池穴到肩峰穴、肩井穴等穴位灸5分鍾左右。在艾熏時,一定要保持室內溫度適宜,不能受涼。

如腹部受涼、腹瀉等,可以用幾根艾條熏小腹至肚臍的位置,可以祛寒。

【全身艾熏】

夏季用6~8根艾條(冬天用8~10根),捆成一排,點燃。將蒸好的薑片貼在後背上(艾灸之前將生薑切成撥片,上鍋蒸軟備用)。點燃的成排艾條,保持離薑片半寸到一寸的距離,上下慢慢移動,通常熏30~40分鍾。

在小腹及肚臍的周圍都貼上薑片,上下熏20~30分鍾。

在雙小腿的外側、內側,從腳踝至膝部上下、來回各熏30~50下。

同時提醒讀者:在全身艾灸之前,需要做適當的准備工作;首先用3片生薑,10粒紅棗(去核),10粒桂圓(去核),加水煮15分鍾,倒入粉碎機打成糊狀喝下;這樣做主要是能夠做到養生補陰。

猜你喜歡:

1. 艾灸的排毒反應

2. 艾灸後的排毒反應

3. 做完艾灸會有什麼反應

4. 艾灸排毒反應

5. 灸後出現口乾舌燥怎麼辦

6. 艾灸的好處和注意事項

『捌』 艾灸的灸量也就是每次灸多長時間合適,我們應該如何正確界定灸量呢

艾灸的灸量涉及到每個穴位灸多久,每次總體灸療灸多久,滿足什麼客觀標准算是一個正確的灸量,除了專業艾灸師長期的經驗積累,各有體會甚至絕招以外,廣大的小白如何居家把握一個適合的灸量應是特別普遍的剛需所在。

教科書和 養生 網路熱帖大多說每穴常規灸15-20分鍾,總體每次灸3-5穴,整體時間大概1小時之內,這僅是一個一般性的介紹,並沒有說明就灸到什麼程度算是達到了「灸透」的程度。因為在艾灸臨床,只有真正灸透,才能灸到有感覺,有灸感,有療效。不能達到灸透的標准,在一定意義上可以說就是耍流氓。

顯而易見,是否「灸透」才是判斷灸量是否合適的唯一指標。那麼達到什麼程度即為「灸透」了呢?

每個穴位都是經絡的驛站或者經絡氣血流動的匯聚點,也是艾灸輸注能量信息、粒子量子交換、光熱輻射同頻共振的樞紐關節點。因此,艾灸的時候,穴位一定要被「打開」,以方便艾灸的光熱輻射、信息和能量能夠通過穴位和經絡滲進身體裡面去,進而通過溫熱應激,激發穴位的感受器,並進一步通過經絡和間質網路直接或者間接影響神經內分泌免疫網路等,發揮整體調節作用。而不是虛浮在皮膚表面,僅僅產生刺熱灼熱的皮膚感覺,其實質上就是在烤肉,而不是在艾灸,不分穴位經絡的單純炙烤,其臨床治療效果將會大打折扣。

「灸透」之後的結果是穴位必會出現「灸感」,除了常見的穴位局部溫熱甚至刺痛以外,還應該會出現穴位透熱、擴熱、傳熱、局部不(微)熱遠部熱、表面不(微)熱深部熱、非熱感覺,例如酸、脹、壓、重、痛、麻、冷等。「灸透」的最高標准最好是能夠「氣至病所」,即灸感能傳導直達病痛或者是目標調理部位。

在臨床實踐中,沒灸之前,觸摸穴位周圍的肉、筋、骨頭,通常比較僵硬,隨著艾灸的進行,穴位周邊的肉筋骨的組織會逐步發生改變,並能夠通過觸摸感受到,例如有彈性了,有韌性了,柔軟順和了,按壓穴位,周邊的軟組織甚至骨頭都會跟著動。不像沒有施灸之前,比較僵硬,比較隔手和有違和感,上手一摸,大多隻有皮動,其餘的全部都不會跟著動。

除了消費者的主觀「灸感」以外,有經驗的艾灸師也能從自己的手法中,感知到是否「灸透」了,主要包括大約三個層面的變化: 第一層是形順質柔 ,主要是指穴位周邊的筋肉有彈性,關節靈活,性體恢復了正常的姿態; 第二層是氣至病所 :灸友感受到穴位局部和相關部位熱了、麻了、癢了,「灸感」舒適; 第三層是神清氣爽 :灸友覺得整個身心都舒爽服了。

綜上所述,正確的灸量應該是因人而異,因灸而異,辨人施灸,因勢利導,因人因時因地制宜才對。

我有連續48年的生物醫葯全崗位工作經歷(中醫葯研究員,高級 健康 管理師),為大家積累薈聚盡可能多的 健康 知識和經驗干貨,歡迎大家獲取分享,敬請大家多關注,多點贊多評論!

這個問題提的非常具有專業性。以前很多網友,都會說艾灸經常交可以嗎?那這個問題就是更具體,我們每天灸多長時間,每個穴位就多長時間。那麼今天我就來講一下這個比較專業性的問題。

每天教多長時間,或者每個穴位灸多長時間這個專業術語。叫灸量。
那這個灸量是什麼意思呢?我先給大家解釋下什麼叫做灸量。

先給大家解釋下什麼叫葯量。我們吃西葯都會有一個葯量,比如說一天三頓一頓,2~4顆。

這個就是葯量,那麼這個灸量也是個葯量的意思。作用!

那麼我們。灸量是多少呢!嗯,我們正常的成年人一次可以灸60~90分鍾。

那麼每一個穴位它的時間是10~15分鍾左右。

這是一個正常人的灸量啊,一定要注意正常成年人。

比如說這個人患了嚴重的感冒,怕冷鼻子塞。頭痛。這個時候我們可以把灸量提高到兩小時,甚至是三小時。
這個人感冒好了之後又恢復到一個正常人的灸量!

那麼老人和兒童的灸量是每次半小時。

每個穴位5分鍾左右。

這個時候老人我們還要區別是一個什麼樣的老人。比如說是一個60歲的老人身強力壯的,他的體質可能比那個壯小伙還要 健康 。天天去打太極,對吧?登山跑步。那麼他的酒量又可以提高到一個正常成年人的灸量,假如說這個小孩對吧,他體質比較弱。那麼我每次給他交20分鍾。再根據艾灸後的反應靈活調整。

總之我們要掌握一個原則的就是,艾灸後一定要根治身體的反應及時做出靈活的調整。原先制定的計劃可以根據艾灸後身體的反應。調整出一個合適的對策。千萬不能死板硬套,按照原定的計劃。我們身體反映才是指導我們這個艾灸,灸量是否合適的唯一標准。

中醫講究「陰平陽秘,精神乃至」,意思就是說不管什麼疾病,都是因為陰陽失衡導致的,我們治療目就是想辦法建立新的平衡。艾灸作為中醫治病的一種手段,其發揮作用主要是依賴穴位刺激和溫熱刺激,這個刺激我們就可以認為是灸量,灸量大小決定了艾灸療效,但是這個刺激量是無法用定量去衡量。《醫宗金鑒·刺灸心法要訣》有「凡灸諸病,必火足氣到,始能求愈」之說。

灸量不單單是每次灸多長時間,其主要包括穴位選取,灸火大小,艾灸時間,艾灸距離,艾灸頻率以及艾灸療程等。臨床灸量需因時因地因人因病制宜,也就是說艾灸因不同時間,不同地點,不同人,不同疾病,選擇不同穴位針對性的艾灸。

對於題主所說單次艾灸時間長短,其實在臨床中也是沒有具體限制,我們是需要根絕患者疾病的病情程度,患者本身體質以及艾灸時間、地點等因素綜合考慮。比如夏天天氣炎熱陽氣旺盛,我們艾灸時就需要盡量單次時間短,適當延長艾灸療程,以防單次溫熱刺激太過導致患者出現傷陰症狀。相反,我們在冬天艾灸時可以延長每次的艾灸時間,這樣對於縮減疾病的恢復周期也是可以起到輔助作用。

單次艾灸時間的長短,還收到選穴的影響,對於頭面部的穴位,一般艾灸時間不宜過長,而對於胸腹部穴位以及某些嗜熱性穴位(如足三里)則可以適當延長單次艾灸時間。單次艾灸時間長短是需要在長期工作中總結和歸納,不能千篇一律、一概而論。對於初學者可以適當縮短單次艾灸時間,這樣可以防止刺激太多而得不償失。

首先,這個沒有準確的時間,和量。

古時人們艾灸都是用艾絨做成小艾塔直接放在人體穴位上,或隔鹽灸、隔姜灸、隔蒜灸、還有隔附子餅灸。每個小艾塔為一壯,都是灸單數壯,1、3、5、7、9壯數,認為單數為陽。艾灸其實就是補陽。至於壯數多少是要看症狀的,書上寫有的病重的灸膏肓穴灸百壯。

現在人們都是保健灸,都是懸灸:艾灸盒、手持、隨身灸罐。都是離開皮膚的,直接灸容易起泡,現在人愛美起個泡客人可不幹了。還讓賠償說是燙傷。所以都是懸灸,當然也有直接灸的像督脈灸,不過很少。

懸灸的葯效就要小了,不如直接灸。所以時間也沒有太確定,普通的小灸條、小艾柱,半個小時一個小時都沒事,如果4.0或6.0的粗灸條時間就要少點了。當然要結合穴位的性,和客人的病症,時間上也有區別的。

一般大的艾灸 養生 館都有中醫技術主管辯證開穴位時間的。如果想調理身體還是去正規的艾灸管。

這個看個人體質及個人病的情況。對於大艾條來說,只有熱力熏,熏時間長了,皮膚乾燥,也累,還必須一個一個穴位灸,能堅持多長時間?即使能灸的時間長,估計人也堅持不下去。現在有一種新產品,是傳統艾條的傳承與創新,它與傳統艾條的區別在於利用艾熱、艾煙、艾精油,三管齊下,效率是傳統艾條的幾倍,而且方便,快捷,同時可以灸多個穴位,它燃燒15分鍾相當於大艾條燃燒45分鍾,每次可以灸幾柱,重灸、連灸,灸透,效果好。人也不累。

圖片供參考

靜靜的看你們這些人裝13,這么多人就一個說對了半句。

又是這本書上說的這個,那本書上說的那個,我就想問一句:你們懂陰陽嗎?

灸到什麼程度算是傷陽,灸到什麼程度會傷陰?

來個專業的,出來走兩步

『玖』 艾灸的最佳灸量

艾灸應該考慮天時、地理、氣候等因素的影響來定灸量,如冬天灸量宜大,才能祛寒通痹,助陽回厥;夏季宜少灸或輕灸,才不會造成上火傷陰。北方風寒凜列,灸量宜大;南方氣候溫暖,灸量宜小。
不同的年齡、體質和性別,其陰陽氣血的盛衰及對灸的耐受性也是不同的。老年或體弱的人使用保健灸,灸量宜小,但須堅持日久;
而壯年者隨年齡由小至大而遞增壯數。
至於灸的程度,施灸後應以自覺溫熱舒暢,直達深部,經久不消,停灸多時,尚有餘溫,才算到家。《醫宗金鑒》認為:「凡灸諸病,必火足氣到,始能求愈。然頭與四肢皮肉淺薄,若並灸之,恐肌骨氣血難堪,必分日灸之,或隔日灸之,其艾炷宜小,壯數宜少。有病必當灸巨闕、鳩尾二穴者,必不可過三五壯。背腰下皮肉深厚,艾炷宜大,壯數宜多,使火氣到,始能去痼冷之疾也。」因此,不管灸治哪個穴位,都要「足量」,熱力要能夠深入體內,直達病所。為了防止施灸時出現的痛苦,提出可以隔日灸,還視病情的深淺輕重、穴位的位置來決定艾炷的大小和壯數。
艾灸完艾條沒有用完如何處理:
艾條最好不要截斷,那樣很浪費,熄滅的辦法最好不要用水,不然下回使用要等很久。我介紹一種既安全又省事的方法:找一個二兩裝空小酒瓶,想熄滅艾條時,把艾條燃燒的部分直接放入瓶口,兩分鍾很快就熄滅,下回想接著用的時候也很好點燃。方的瓶子不會滾動,也很穩。所以很安全。

熱點內容
馬路上汽車的噪音在多少分貝 發布:2023-08-31 22:08:23 瀏覽:1862
應孕棒多少錢一盒 發布:2023-08-31 22:08:21 瀏覽:1333
標准養老金一年能領多少錢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618
湖北通城接網線多少錢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1:59:51 瀏覽:1699
開隨車吊車多少錢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1:55:06 瀏覽:1462
京東付尾款怎麼知道前多少名 發布:2023-08-31 21:52:58 瀏覽:1784
在學校租鋪面一個月要多少錢 發布:2023-08-31 21:52:09 瀏覽:1920
2寸有多少厘米 發布:2023-08-31 21:50:34 瀏覽:1565
知道電壓如何算一小時多少電 發布:2023-08-31 21:46:20 瀏覽:1543
金手鐲54號圈周長是多少厘米 發布:2023-08-31 21:44:28 瀏覽:1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