佔gdp比重多少合適
Ⅰ 一個國家的勞動收入總額佔GDP的比例是越高越好還是越低越好
當然是越低越好啦!
如果你的國家的勞動收入總額佔GDP的比例越高,說明你的國家是靠勞動力賺錢,肯定是落後的貧困國家,只有靠智能化工業的國家才是發達的國家呀。
Ⅱ 人均可支配收入占人均GDP的比重多少比較合適所謂合適是指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或較富裕地區的平均水平
這個當然是越高越好
中國現在連10%都不到
所以中國的落後程度可見一般
Ⅲ 一個國的國債佔GDP的佔比多少最好多了少了是不是都不好
在現代市場經濟中,國債是由中央政府發行,以國家財力和國家聲譽為擔保的債券。它是金融市場上安全性最好、信譽度最高、風險最低的金融產品。一直受到投資者的青睞。因此,一個穩定繁榮的國債市場,不僅可以為國家提供一個相對固定的融資場所,及時籌集所需資金,滿足政府財政支出的需要,還可以為投資者的理財提供便利。一個國的國債佔GDP的佔比多少最好,沒有一個固定的標准。對於各個地區都有不同的標准,很多的歐元區國家制定的警戒線是90%,有一些亞洲地區一般認為不應該超過70% 。
Ⅳ GDP和財政收入的合理比例是多少
真是困難的問題,涉及的基本知識就不多說了。財政收入佔GDP的比重,又稱為國民經濟的財政負擔率,它綜合反映出政府與微觀經濟主體之間佔有和支配社會資源的關系,反映政府調控經濟運行的能力和影響社會資源配置的程度。由於在單個核算期內GDP的變化與財政收入可能不「同步」,因此以單個核算期來看,財政收入佔GDP的比重會上下波動,難以給出相當精確的比例。 財政收入佔GDP的比重是一個衡量政府對國民經濟控制能力的非常重要的指標,財政收入佔GDP比重越高,國家就越有能力為國民提供富足的公共服務。但是這一指標必須控制在合理的范圍之內,如果比重過高,政府集中的財力過度,則會擠占納稅人的利益,削弱經濟發展的基礎,最終影響國民經濟的發展和財政收入的增長;如果比重過低,政府集中的財力有限,將嚴重影響政府各項職能的正常履行,削弱財政對宏觀經濟運行和資源優化配置的調控能力。通過對歷年國民經濟數據的分析,普遍認為中央財政收入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應該大致控制在17%-22%或以下;對於地方來說,地方財政收入佔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在4%-8% 之間比較合理。
希望對您有幫助!
Ⅳ 我國股票市場總市值與GDP之比多少是合理的
巴菲特提出一個判斷市場估值高低的原則:市場總市值與GDP之比的高低,反映了市場投資機會和風險度。如果所有上市公司總市值佔GDP的比率在70%~80%之間,則買入股票長期而言可能會讓投資者有相當不錯的報酬
由於美國和英國大量的國外上市企業,他們股票總市值佔GDP高位常常在150%以上,屬於高位區域。所以當比率在70%~80%之間,就是低谷區域了。大致相當於高位的一半的位置。
目前我們3000點的位置,大概這個比值是70%,是不是就低估了呢?
當然是否定的,因為我們的股票市場不僅沒國外企業,國內的許多優秀企業都跑到國外上市去了。2000年這個比值最高只有48%;05年最低的時候這個比值只有17.7,07年最高有127%;08年最低的時候又降到43%,今年6月15日的時候,比值又變成110%。發生這個變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國家核心的企業多數已經上市了在這幾年中。
按照最近目前最高值與最低值的對比來看,最高值與最低值應該在0.4-0.5的樣子,考慮到從前兩年開始,又有一批股票上市,我們把比值提高一些,大概在0.45-0.55,或者0.5-0.6。所以按照巴菲特的理論,在中國的具體情況這個比值應該是45%~60%之間,取中位數,同樣也是對比美國,大概就是gdp的一半的位置50%的樣子吧。對應的點位是2400點的位置。
Ⅵ 財政收入佔GDP比重多大較為合理
我們GDP的增速只是保持在8%左右,而我國今年財政收入卻達到了30%左右的增速和全年超過10萬億的預期,使很多人擔憂我國財政收入增速過快,這有可能導致國家富了,而老百姓窮了。
關於財政收入佔GDP的合理比重,要結合不同國家的不同國情,發展中國家一般是在25%左右,而發達國家都在40%,或40%以上。西方一般是40%~50%之間,北歐福利好的國家,都在50%以上
Ⅶ 稅收收入在gdp中的比重是多少
比重不固定。1.一個國家的稅收並不是越多越好。 合理的稅負應在保證國家正常運行的同時確定合理的稅率,盡可能減輕企業和個人的負擔。 在國外一些國家,當政府的稅收收入達到一定水平時,政府總要想辦法把稅收還給人民。比如,在美國俄勒岡州,只要當年州政府稅收超過預期總額2%以上,州政府就將部分稅款返還給納稅人。
2。收稅佔GDP的比重並不是越大越好。稅收的過快增長,在一定程度上擠佔了本應屬於國民的財富,不利於擴大國內消費,不利於經濟的長遠健康發展。
拓展資料:
1.稅收是指國家按照規定,為社會提供公共產品,滿足社會共同需要,參與社會產品分配,無償強制和取得財政收入的一種規范形式。 法律。 稅收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政策工具。
2.稅務特徵的與其他分配方式相比,稅收具有強制性、自由性和固定性的特點,習慣上被稱為稅收的「三屬性」。
3.強制的:強制征稅是指國家作為社會管理者,根據政治權力和政治權力,通過頒布法律或法令來強制征稅。有納稅義務的社會團體和社會成員必須遵守國家強制性稅收法律法規。在國家稅法范圍內,納稅人必須依法納稅,否則將受到法律制裁。這是稅收法律地位的體現。強制性特徵體兩個方面:一方面,稅收分配關系的建立是強制性的,即稅收完全依賴於國家擁有的政治權力;另一方面,稅收的徵收過程是強制性的,即如果有稅收違法行為,國家可以依法予以懲處。
4.無償性:稅收的無償性是指社會團體和社會成員的部分收入通過稅收轉移給國家,國家不向納稅人支付任何報酬或對價。稅收的無償性質與政治權力收入分配的本質有關。無償體兩個方面:一方面是指政府在取得稅收收入後,不需要直接向納稅人支付任何報酬;另一方面,這意味著政府獲得的稅收將不再直接返還給納稅人。無償征稅是稅收的本質。它反映的是對社會產品的所有權和支配地位的單邊轉移關系,而不是等價交換關系。稅收收入的無償性是區分稅收收入與其他形式財政收入的重要特徵。
5.固定性:稅收固定是指按照國家法律、法規規定的標准徵收稅款,即稅收法律、法規預先規定的納稅人、征稅對象、稅目、稅率、計價方式和期限。有比較穩定的試用期,是固定的持續收入。稅務人員和納稅人都必須遵守預先設定的稅收標准。未經國家法律法規修改或調整,征稅人、納稅人不得違反或改變本固定比例、數額或其他制度規定。
6.稅收的三個基本特徵是一個統一的整體。其中,強制是實現稅收自由徵收的有力保障,自由性是稅收本質的體現,固定性是強制性和自由性的必然要求。
Ⅷ 固定資產投資一般佔gdp的比重是多少或者說比重達到多少為好
這個沒有一個統一的標准也不可能有統一的標准.這個話題其實很好玩的.要寫可以寫成一篇萬把字的論文是很輕松的.好吧我這樣跟你說.既然來了就給你個我覺得可以稱得上是答案 的回答給你吧.總的說起來拉動GDP增長的三駕馬車是.投資.內需.和出口用最簡單的話來概括以上三者的關系「以投資帶動消費促進出口」而你說的固定投資一般由政府主導.因其產生回報效率低收回成本時間長個人投資者是不願投入的這個原因很簡單.因為個人的壽命是有限的而一條公路或者鐵路或者下水道的壽命幾乎對於個人來說是無限的.而固定投資的效率和社會效益會因為種種原因.這個原因太多成因也復雜這里就不一一論述而達不到當初投資時的預測的回報率.有些因為時過境遷甚至出現負影響.所以在國外一些比較發達的經濟體對待固定投資都是比較謹慎的.當然國情不同所以採用的方式也就不同,在相對快速的環境里對今後的要求就不能達到精耕細作的效果.好吧.我的回答就是這樣
Ⅸ 稅收一般佔GDP的比重是多少
每年的收稅佔GDP的比重並不是固定的,2018年稅收佔GDP的比重為17.37%。
收稅佔GDP的比重並不是越大越好。稅收的過快增長,在一定程度上擠佔了本應屬於國民的財富,不利於擴大國內消費,不利於經濟的長遠健康發展。
一個國家的稅收收入也並非越多越好,合理的稅負應當是在保證國家正常運轉的同時,確定合理的稅率,盡量減輕企業和個人的負擔。在國外一些地方,當政府稅收達到一定程度上,政府總要想辦法還稅於民。
比如,在美國俄勒岡州,只要當年州政府稅收超過預期總額2%以上,州政府就將部分稅款返還給納稅人。
(9)佔gdp比重多少合適擴展閱讀
稅收的特徵
1、強制性
負有納稅義務的社會集團和社會成員,都必須遵守國家強制性的稅收法令,在國家稅法規定的限度內,納稅人必須依法納稅,否則就要受到法律的制裁,這是稅收具有法律地位的體現。
強制性特徵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稅收分配關系的建立具有強制性,即稅收徵收完全是憑借國家擁有的政治權力;另一方面是稅收的徵收過程具有強制性,即如果出現了稅務違法行為,國家可以依法進行處罰。
2、無償性
無償性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是指政府獲得稅收收入後無需向納稅人直接支付任何報酬;另一方面是指政府徵得的稅收收入不再直接返還給納稅人。稅收無償性是稅收的本質體現,它反映的是一種社會產品所有權、支配權的單方面轉移關系,而不是等價交換關系。
3、固定性
納稅人、課稅對象、稅目、稅率、計價辦法和期限等,都是稅收法令預先規定了的,有一個比較穩定的試用期間,是一種固定的連續收入。
Ⅹ 中國人均收入佔GDP比例到底為多少
中國人均收入佔GDP比例是41%。這個數值很難准確計算。人均GDP和人均收入的關系,其實反應了勞動者是否分享了經濟發展的果實。如果人均收入比人均GDP越高,那麼勞動者分享的果實越多。
他們的比例不能說多少才是合理的,因為每個國家的國情和發展狀況不一樣。像我們以政府投資為主導的國家,這個比例就很低,而像一些福利國家,北歐,即便是美國,這個比例也是很搞的。而發展中國家的比例也會低一些。
工資佔GDP比例,說明的是投資分配比,就是建設,發展資金與國民分配資金的比例,高速發展的國家這個比例就低,因為發展項目多,發展投資多,占整個GDP的比例就高,跟國民收入無關聯。跟國民負擔更無關。因為正確的經濟公式是,投資拉動需求,帶動收入提高。而不是投資佔用需求,降低收入提高。
隨著中國這幾年的發展,「某些人」口中的這個收入比例從8%、11%、一直上升到了最近的22%,增速不可謂不迅猛。而(8%、11%、22%)這三個數字,這些年也無數次的出現在經濟領域的話題之中,被各路豪傑引用,成為了批判當局只會做蛋糕、不會分蛋糕的鐵證,也引得無數國人心中郁悶,甚至怒發沖冠。
兩者比例關系說明了兩個反應生活水平狀況的標准之間的差距。 以上述的深圳為例,人均收入和人均GDP的比例為1:6.33.說明人均實際收入反應的生活水平遠沒有達到人均GDP反應的生活水平程度。主要原因資源不能公平、平等、有效的配置。人們沒有享受到經濟迅速發展的紅利。
拓展資料: 人均國內生產總值是人們了解和把握一個國家或地區的宏觀經濟運行狀況的有效工具,即「人均GDP」,常作為發展經濟學中衡量經濟發展狀況的指標,是最重要的宏觀經濟指標之一。
將一個國家核算期內(通常是一年)實現的國內生產總值與這個國家的常住人口(或戶籍人口)相比進行計算,得到人均國內生產總值,是衡量各國人民生活水平的一個標准,為了更加客觀的衡量,經常與購買力平價結合。 國民生產總值是指一個國家(地區)所有常住機構單位在一定時期內(年或季)收入初次分配的最終成果。
一個國家常住機構單位從事生產活動所創造的增加值(國內生產總值)在初次分配過程中主要分配給這個國家的常住機構單位,但也有一部分以勞動者報酬和財產收入等形式分配給該國的非常住機構單位。 同時,國外生產單位所創造的增加值也有一部分以勞動者報酬和財產收入等形式分配給該國的常住機構單位。從而產生了國民生產總值概念,它等於國內生產總值加上來自國外的勞動報酬和財產收入減去支付給國外的勞動者報酬和財產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