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魯山今天多少溫度
『壹』 山東省淄博市魯山高度是多少
魯山位於城東南四十公里處,魯頂海拔1108.3米,景區面積30平方公里,森林覆蓋率達90%,有植物360種,動物270種,盛夏極端高溫30.8攝氏度。
『貳』 河南魯山下湯溫泉聯系方式是什麼
魯山下湯溫泉度假村,去旅遊網站上有聯系凡是。下湯的鎮上就有浴池,價格也便宜,溫泉一個單間十塊錢,住的普通房間三十塊錢左右。
『叄』 魯山縣溫泉的介紹
魯山縣溫泉資源十分豐富,有上湯、中湯、下湯、溫湯、神湯五大溫泉群,自縣城到石人山腳下形成百里溫泉帶,是大自然賦予魯山人民的寶貴財富。溫泉水平均溫度為61-63度,水中含有硼、鋰、氟、鐳、氡等十多種微量元素,具有較高的洗浴價值。北魏地理學家酈道元在他的《水經注·滍水》篇中稱魯山溫泉「可以療萬疾」。
『肆』 魯山縣下湯鎮的經緯度是多少用十進制
網路地圖:33.7245351455,112.6905318137
騰訊高德:33.7182000000,112.6841300000
圖吧地圖:33.7279000800,112.6725167200
谷歌地球:33.7198100800,112.6782067200
北緯N33°43′11.32″ 東經E112°40′41.54″
海拔:187.48 米
靠近:河南省平頂山市魯山縣G311徐峽線
周邊:下湯鎮
參考:河南省平頂山市魯山縣下湯鎮
『伍』 山東的氣溫與土壤適合種植藜麥嗎
一、山東的氣溫與土壤適合種植藜麥
二、藜麥種植基本條件
藜麥生長期為90-220天,生長期與播種時間及當地的氣候條件有關,一般播種越早生長期越長.種植要求當地無霜期在100天以上,海拔1500米以上,降水量300mm以上,最高溫度不高於32度。
三、 山東地形地貌
1、山東省境內中部山地突起,西南、西北低窪平坦,東部緩丘起伏,形成以山地丘陵為骨架、平原盆地交錯環列其間的地形大勢。泰山雄踞中部,主峰海拔1532.7米, 為山東省最高點。黃河三角洲一般海拔2—10米,為山東省陸地最低處。
2、境內地貌復雜,大體可分為中山、低山、丘陵、台地、盆地、山前平原、黃河沖積扇、黃河平原、黃河三角洲等9個基本地貌類型。山地約佔山東省總面積的15.5%,丘陵佔13.2%,平原佔55%,窪地佔4.1%,湖沼平原佔4.4%,其他佔7.8%。
3、境內主要山脈,集中分布在魯中南山區和膠東丘陵區。屬魯中南山區者,主要由片麻岩、花崗片麻岩組成;屬膠東丘陵區者,由花崗岩組成。絕對高度在700米以上、面積150平方公里以上的有泰山、蒙山、嶗山、魯山、沂山、徂徠山、昆嵛山、九頂山、大澤山等。
四、山東氣候
1、山東的氣候屬暖溫帶季風氣候類型。降水集中,雨熱同季,春秋短暫,冬夏較長。年平均氣溫11℃—14℃,山東省氣溫地區差異東西大於南北。全年無霜期由東北沿海向西南遞增,魯北和膠東一般為180天,魯西南地區可達220天。
2、山東省光照資源充足,光照時數年均2290—2890小時,熱量條件可滿足農作物一年兩作的需要。年平均降水量一般在550—950毫米之間,由東南向西北遞減。降水季節分布很不均衡,全年降水量有60%—70%集中於夏季,易形成澇災,冬、春及晚秋易發生旱象,對農業生產影響最大。
『陸』 在河南魯山種植茶葉樹氣溫怎麼樣
河南魯山位於河南省中部,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不適合種植茶樹。茶樹主要分布於中國熱帶或亞熱帶地區,喜溫暖濕潤氣候,喜光耐陰,適於在漫射光下生長。生長最適溫度為20~25℃。地形條件要求嚴格,主要有海拔、坡地、坡向等。一般隨著海拔的升高,氣溫和濕度都有明顯的變化,在一定高度的山區,雨量充沛,雲霧多,空氣濕度大,漫射光強,對茶樹生育有利,但也不是愈高愈好,海拔在1000米以上,茶樹會有凍害。
『柒』 綠蘭莎啤酒多少度
9度。
綠蘭莎啤酒是山東華獅啤酒有限公司的產品,根據查詢該啤酒的相關資料顯示,這款啤酒的度數是9度,由於口感香甜,被很多人喜愛。
山東華獅啤酒有限公司始建於1987年,地處環境優美、風景迤邐的魯山生態景區。
『捌』 太華-魯山-霍丘變質地體表殼岩的地質特徵
一、分布
該變質地體中的表殼岩由三個岩群代表,從陝西太華山至河南新蔡以西段統稱太華岩群;在安徽霍丘一帶稱霍丘岩群;在安徽蚌埠東西一線稱五河岩群(桑寶梁,1981,稱蚌埠群)。
太華岩群在西部出露於陝西臨潼驪山之後沒於渭河谷地;在陝西東部分布於太華山-老牛山一帶,向東延伸到河南崤山經魯山至舞陽,據鑽孔資料向東南還可延伸至上蔡和新蔡一帶。總體構成一個東西、北西西—北西向的弧形帶,長約520餘公里,寬約50餘公里。霍丘岩群出露於安徽的霍丘和壽縣一帶,大部分被第四系復蓋。在霍丘一帶,大體上呈南北向分布。五河岩群分布於安徽鳳陽、蚌埠和五河一帶,大致呈東西向分布。霍丘岩群西與太華岩群、五河岩群之間的直接關系,均未見到。
二、岩石組合和層序
1.太華岩群的層序、岩組劃分和命名
豫陝兩省地質工作者,存在不同認識,迄今未能統一。現根據塗紹雄等(1981),沈福農等(1986)和胡受奚等(1988)等劃分方案,再根據筆者等的認識,初步綜合如表7—1。
表7—1太華岩群的岩組劃分和岩石組合總表
大多數地質工作者將太華岩群歸屬新太古代,但胡受奚等(1988)在耐庄組之下,又分出雷音寺組,與耐庄組一起合稱為背孜群,將其歸入新太古代,其上岩組仍合稱太華群,但劃歸古元古代。他們對小秦嶺地區的太華群的岩組劃分,基本上採用河南省區調一隊蔡乃仲(1983)方案。與上表不同,舞陽趙案庄組則改稱群與魯山地區的背孜群對比。
最近,丁蓮芬(1995)報道了豫西小秦嶺太華岩群的解體,將該區太華岩群重新劃分成新的上、下兩個亞群,下亞群稱金硐岔岩組,為下部基底岩系,屬新太古代;上亞群由下而上分出觀音堂組、洞溝組(槍馬峪岩組)和煥池峪組,是一套具孔茲岩系特徵的沉積岩系,屬古元古代。在石墨片麻岩、石英岩、長石石英岩和大理岩中發現了26個屬,12個種和23個未定種屬的球形藻、絲狀藻及植物碎片等。這是重要的新發現,但時代歸屬因上亞群有大於2500Ma的Rb-Sr年齡,尚存在矛盾。故本文暫按大多數地質工作者的習慣,將太華岩群的上、下亞群仍歸入新太古代。岩性描述仍按表7—1的順序進行。
陝西小秦嶺地區的太華岩群下亞群下部的秦倉口組由黑雲(角閃)斜長片麻岩、變粒岩、淺粒岩、斜長角閃(片)岩和雲母石英片岩等組成,以薄層互層狀產出為特徵。下部有較多長英質片麻岩,原稱混合岩,可能有一部分為TTG岩系。其上的三關廟組以巨厚的淺粒岩為特徵,另外也有一些變粒岩、黑雲斜長片麻岩和斜長角閃(片麻)岩等。這兩個岩組可分別與魯山地區的耐庄組、盪澤河組和舞陽地區的趙案庄組對比,岩性也十分相似。比較重要的是在魯山和熊耳山地區耐庄組的下部,在黑雲(角閃)斜長片麻岩和斜長角閃(片麻)岩中局部還夾有層狀超鎂鐵質岩。舞陽趙案庄組中也見有同類岩石。在三關廟組中出露的巨厚的淺粒岩,在魯山地區的盪澤河組中也有,但出露較少。小秦嶺地區太華岩群上亞群的三個岩組,與魯山地區和舞陽地區岩組和岩石組合的詳細對比,已詳見表7—1。這里只指出其主要組合特徵。小秦嶺地區太華岩群上亞群下部的洞溝組,下部富含十多層石英(輝石)磁鐵礦,在魯山地區的鐵山廟組和舞陽地區同樣存在。在洞溝組與磁鐵礦伴生的尚見有較多的富磁鐵礦角閃質岩石(富磁鐵礦石英斜長角閃岩和斜長角閃岩)和磁鐵礦(石榴)二輝麻粒岩。小秦嶺太華岩群上亞群中、上部主要岩石組合以含石墨的富鋁片麻岩、石英岩、長石石英岩和大理岩作為標志層,在魯山地區和舞陽的相當岩組中也具有同樣特徵,特別是石英岩,在小秦嶺地區和魯山地區分布穩定,連續性好。
總之,小秦嶺地區、魯山地區和舞陽地區太華岩群的下亞群的下部有中酸性火山岩和凝灰岩,夾有少量碎屑岩沉積和超鎂鐵質岩(部分成分相當科馬提岩),上部以富鐵拉斑玄武岩為主。並有中酸性火山沉積岩系,上亞群以沉積建造(包括硅鐵建造)為主,夾有少量基性火山岩和鎂鐵質凝灰質雜砂岩。沉積岩系以粘土砂質碎屑岩-碳酸鹽岩建造為主。
2.霍丘岩群
由於該岩群地質資料大部來自鑽孔,前人對構造認識不一致,導致地層層序劃分意見的分岐。自80年代以來,各家劃分仍不相同。1982年沈福農等將該群分為上、下兩部分,下部稱周集組,上部稱張樓組。1983年張步春將下組稱為老李庄組,上組稱周集組。1984年營俊龍由下而上分為花園組和吳集組。1985年安徽省區調隊及1987年《安徽省區域地質志》均採用桑寶梁等(1979)自下而上分為花園組、吳集組和周集組的劃分方案。
按岩石組合、原岩性質、變質程度以及含礦性等,可以分為上、下兩個亞岩群。
下亞岩群相當花園組,為一套混合岩系,以條帶狀、條痕狀和眼球狀角閃鉀長混合岩為主,據最近研究,大部分可能相當TTG岩系,其中夾有角閃斜長片麻岩、黑雲斜長片麻岩、斜長角閃岩和黑雲片岩等殘留表殼岩。
上亞岩群為含鐵岩系,相當吳集組和周集組,主要由石榴黑雲斜長片麻岩,夕線黑雲斜長片麻岩、雲母石英片麻岩、十字石榴石英片岩、變粒岩、大理岩、斜長角閃片岩夾數層石英磁鐵礦等組成,原岩為泥砂質碎屑岩-粘土岩-碳酸鹽岩夾硅鐵質建造和少量基性凝灰質岩石,屬海侵旋迴十分明顯的沉積建造,形成於離岸較遠的濱海環境。
3.五河岩群(或稱蚌埠岩群)
桑寶梁等(1981)根據鑽孔資料,將變質地層分為三部分。下部以黑雲角閃斜長片麻岩夾斜長角閃岩為主;中部以黑雲角閃斜長片麻岩為主,含斜長角閃岩、綠泥滑石片岩、黑雲片岩、黑雲變粒岩及條帶狀或片麻狀石英磁鐵礦或石英閃石磁鐵礦(鐵英岩和閃石鐵英岩);上部為白雲質大理岩。在蚌埠以北的抹閣李和五河榮渡地區以黑雲斜長花崗質片麻岩(混合岩)為主,前一地區見有含黑雲角閃斜長片麻岩、黑雲斜長變粒岩殘留體,後者包有超鎂鐵質岩,其成分與玄武質科馬提岩一致。據安徽區調隊資料,個別鑽孔中還見有基性麻粒岩。下部原岩以較多火山熔岩與火山碎屑岩為主,上部以沉積岩為主,是一套含鐵的火山-沉積建造。
三、地球化學特徵
如前所述,太華-魯山-霍丘變質地體由西往東分別由太華岩群、霍丘岩群和五河岩群組成,每個岩群中都有許多岩類,但由於前人研究資料少而零亂,難以全面總結,這里著重討論太華岩群的變基性火山岩和變超基性岩(超鐵鎂質岩)以及霍丘岩群的變基性火山岩的地球化學特徵。
太華岩群中的變基性火山岩統稱為斜長角閃岩(為主)和基性麻粒岩分屬於太華岩群的上亞群和下亞群,樣品分別來自陝西太要,河南魯山和舞陽,前兩個地區的樣品中有少數岩石化學、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能基本配套,而舞陽地區的只有岩石化學(全分析)資料。太華岩群中的超鎂鐵質岩(角閃岩)和霍丘岩群中的變基性火山岩也都只有常量岩石化學資料,由於這些客觀存在的問題,因此難以全面正確反映其應有的地球化學特徵。現將太華岩群和霍丘岩群斜長角閃岩的平均化學成分列於表7—2,主元素和微量元素列於表7—3,魯山、熊耳和舞陽地區太華岩群下亞群角閃岩(超鎂鐵質岩)的岩右化學成分列於表7—4。
太華岩群和霍丘岩群斜長角閃岩的岩石化學成分以鐵高(11%~13%)、鈦高、鉀高為其特點,富鐵角閃質岩石含鐵更高。Na2O/K2O比值變化於1.72~4.25之間,CaO/MgO在1.20~1.7之間,FeO*/MgO比在1.4~1.9之間(富鐵角閃質岩石高達3.8),五個樣品的Sr平均值為280×10-6,五個樣品的Ba平均值為1026×10-6,Cr、Ni含量稍高。斜長角閃岩的稀土總量平均(5個)為66.54×10-6,而富鐵斜長角閃岩則高達152.69×10-6,而富鐵基性麻粒岩比富鐵角閃質岩石稍低,亦達96.66×10-6~104.35×10-6。
將表7—2中產於陝西太要、河南魯山的太華岩群上亞群的角閃岩和斜長角閃岩樣品平均值的有關數據投於AFM圖解上(圖7—1)均位於拉斑玄武岩區。陝西太要相當太華岩群上亞群的富鐵角閃質岩和富鐵基性麻粒岩則位於拉斑玄武岩區更靠近於FeO*的位置。在FeO*+TiO2—Al2O3—MgO圖上位於富鐵拉斑玄武岩區。這些岩石據程裕淇、伍家善研究,與大多數火山成因的貧石英或不含石英的斜長角閃岩和麻粒岩相比,FeO+Fe2O3高達17%~19%,TiO2高達2%~3%,MgO低,Al2O3為12%~13%,兩者都含有較高的Cr、Ni和Co,其原岩可能為鎂鐵質凝灰質雜砂岩,以機械方式生成,在時間上和空間上與其它基性火山熔岩的噴發一致,而且來自同一基性火山源。
產於魯山太華岩群下亞群和霍丘岩群的斜長角閃岩均位於AFM圖解中TH和CA分界線上的TH區,河南舞陽地區的斜長角閃岩的化學平均值接近於鈣鹼性玄武岩區。如將表7—3中數據投於AFM圖上(圖7—2),情況基本相同。
表7—2太華岩群和霍丘岩群斜長角閃岩的平均化學成分(%)
註:1.岩石采自陝西太要,相當太華岩群上亞群,據陝西6隊,轉引自程裕淇,伍家善(1989);2.岩石采自河南魯山,相當太華岩群上亞群,據孫勇(1982);3.岩石采自陝西太要,相當太華岩群上亞群,據程裕淇,伍家善(1989);4.采自魯山太華岩群下亞群,據孫勇(1982);5.采自魯山地區太華岩群下亞群,據胡受奚等(1988);6.采自河南舞陽太華岩群,據張源有(1981)刊於:河南地質第4期;7.采自霍丘地區,霍丘岩群,見於鑽孔,據於風池等(1982)西北大學學報前寒武紀地質專輯108頁。
圖7—9「科馬提岩」FeO*+TiO2—Al2O3—MgO圖解
四、變質與變形
太華-魯山-霍丘變質地體的變質和變形,以河南魯山地區的研究最為詳細,霍丘和蚌埠地區有少量定性的變質岩研究資料,變形研究十分薄弱,因此論述時以魯山地區的太華岩群為主。
(一)區域變質作用
1.變質岩石的變質礦物共生組合
魯山地區太華岩群的變質岩岩石類型較多,但主要為片岩和片麻岩(原岩為粘土質至泥砂質岩)、大理岩(碳酸鹽岩)和斜長角閃岩、輝石岩及石榴二輝麻粒岩類(基性岩),其變質礦物共生組合為:
黑雲母+斜長石+石英
夕線石+石榴石+斜長石+石英
方解石+白雲石+石墨±透輝石±斜長石
普通角閃石+斜長石±石英±鐵鋁榴石
鐵榴鋁石+斜長石+透輝石+紫蘇輝石±石英(微量)
鐵鋁榴石+次透輝石+斜長石±普通角閃石
霍丘地區霍丘岩群的岩類大致與魯山相同,只是未見麻粒岩,其共生礦物組合有:
斜長石+石英+黑雲母+十字石+藍晶石
石英+斜長石+黑雲母+石榴石
鐵鋁榴石+黑雲母+斜長石+十字石
黑雲母+鐵鋁榴石+斜長石+藍晶石(夕線石)
斜長石+石英+黑雲母+藍晶石+石榴石
斜長石+石英+黑雲母+鎂鐵閃石
普通角閃石+斜長石±石英
白雲石+金雲母+透閃石+方解石
五河岩群的變質岩類型和共生礦物與魯山地區的太華岩群十分相似,故不再贅述。
2.變質相與溫壓條件
根據上述的變質岩石的礦物共生組合和部分地區溫壓條件的計算以及某些礦物的標志,太華岩群和五河岩群岩石的變質相以高角閃岩相為主,局部達麻粒岩相。
在魯山地區所見的麻粒岩,據孫勇研究(1982,1983)在角閃岩相岩石中呈混雜、摻合的狀態,無法劃分變質帶,而在麻粒岩的薄片中,普遍存在普通角閃石交代輝石的現象,因此他認為麻粒岩系代表前期的一次高溫變質作用,而後才是區域角閃石相變質作用,麻粒岩作為殘留體出現。同時認為該區存在多期變質作用。據劉慶生等研究(1990)認為基性麻粒岩常呈條帶狀產出,沿兩側逐漸過渡為高角閃岩相-角閃岩相,也難以用進變質作用解釋。五河岩群中麻粒岩僅見於鑽孔,產狀不明。組成礦物為斜長石(50%~55%),透輝石(25%~30%),角閃石(5%~10%),紫蘇輝石(5%)及黑雲母和磁鐵礦等,在蚌埠馬益山一帶,見有含石榴石輝石岩,經測定,石榴石-單斜輝石對的變質溫度為750~809℃。
孫勇(1982)根據魯山麻粒岩KDGar-Cpx的P—T圖解認為其形成溫度介於680~760℃間,壓力0.8~1.0GPa。劉慶生等(1990)應用Wood和Banno的二輝石溫度計求得的溫度為825℃,利用Wells二輝石溫度計獲得的T=876℃,後一數據可能偏高。他們用Peskin和Chipena等多種壓力計求出的825℃時的壓力十分一致,均為0.9GPa。如以此估算其形成深度約為35km,與下地殼上部的深度相當。由於各人估算的溫度有一定差別,更確切的麻粒岩相形成溫壓條件,尚需進一步研究。
魯山地區角閃岩相的溫壓條件,未見前人報道,孫勇(1982)曾利用普通角閃石作過研究,在AlⅣ—AlⅥ圖和(Na2O+K2O)—TiO2圖上均投於角閃岩相范圍。
關於麻粒岩相與角閃岩相變質是兩次變質作用還是連續過渡的,仍需深入研究。
霍丘地區霍丘岩群岩石的變質作用的溫壓條件,沈福農等(1982)根據泥質岩變質礦物組合中,十字石和藍晶石共生,而且藍晶石多於十字石的特徵和前人實驗結果作了詳細分析,Hoschek(1969)實驗結果指出,在水流體和緩沖劑存在時,十字石在0.7GPa和565℃時可以形成,現在十字石可與藍晶石共生,因此這一組合的穩定溫度應高於十字石的形成溫度565℃,而與藍晶石共生的還有夕線石,根據Althaus(1969)的實驗資料,其形成溫壓的范圍大致在660℃,0.6GPa,因此,沈福農等根據本區變泥質岩中常見有黑雲母+鐵鋁榴石+十字石和黑雲母+鐵鋁榴石+十字石+藍晶石(有時見有夕線石)的典型共生組合,判斷其形成的溫壓條件為T=550~660℃,p=0.5~0.7GPa,屬於區域變質作用的中壓角閃岩相。
太華岩群和霍丘岩群等經受角閃岩相(局部麻粒岩相)之後,隨之又發生廣泛的多次變形作用而遭受較普遍的退化變質作用,各種退變質現象從肉眼至鏡下普遍存在,如角閃石交代輝石,綠泥石交代角閃石,黑雲母交代鐵鋁榴石和角閃石、白雲母交代黑雲母、藍晶石和十字石等(霍丘岩群)。但在空間分布上較復雜,難以劃分出明顯的相界線。
(二)變形——以魯山地區的太華岩群為例
魯山地區的太華岩群與登封岩群一樣,同樣經歷過多期復雜的變形,構造系列也可分為三期五幕(張國偉等,1982)。
據張國偉等的研究(1982),本區第一期變形與登封地區的嵩陽期相當,同屬新太古代。可分兩幕,第一幕形成了一系列中小型近東西向卵形穹窿構造和伴生的褶皺和揉流構造。由於後期構造的疊加,在大部分地區卵形穹窿構造保存不佳,難以辨認。伴隨該幕變形,有超基性和基性岩體和岩脈的侵入。第二幕形成近東西向緊密倒轉的線狀褶皺,軸面片理,香腸,窗棱構造,礦物線理等。本區以角閃岩相為主的區域變質作用與本期變形同步,同時還有各種花崗質岩石的侵入。第二三期變形的時代可能相當古元古代。第二期變形以北北西向同斜、歪斜寬緩褶皺、軸面片理、折劈、斷裂、窗棱及交面線理為主。第三期變形分一、二兩幕。第一幕以北北東向同斜或寬緩褶皺、軸面片理、折劈、擠壓片理等為主,同時發生區域動力變質作用,使岩石退變。第二幕以北北東向寬緩褶皺為主,其次也見有折劈、斷裂、節理和交面線理等。同時也伴有退變質作用以及花崗岩和基性脈岩的侵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