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鑄件的鋼水溫度是多少
㈠ 鑄造球墨鑄鐵,鐵水出爐的最佳溫度是多少(電爐)
鐵水出爐溫度應在1300度左右,越高越好,因為在球化過程中溫度會降低,而且鐵水的流動性也變差,含c量應在3.8至4.2左右,因為鑄造球墨鑄鐵是本著在高碳低硫的前提下產生的,低的話會球化不良。
㈡ 鋼水液相線溫度是多少
1600℃左右。
液相線一般是指鋼水在固態與液態的交叉點的溫度。一般在鋼鐵冶金行業經常會用到! 採用AlSi9Mg合金為試驗原料,通過改變、控制澆注溫度和半固態保溫時間,研究了在近液相線區不同溫度、不同保溫時間下半固態合金的組織演變規律及成因。
結果表明:隨著保溫時間的延長,合金固相顯微組織逐漸從最初的樹枝晶經薔薇狀形態向顆粒狀晶粒轉變。在605 ℃保溫30~40 min時,得到的細小、均勻、圓整的顆粒狀非枝晶組織,滿足半固態加工要求。
(2)精鑄件的鋼水溫度是多少擴展閱讀:
應用
液相線鑄造
所謂液相線鑄造,是將合金熔體冷卻至液相線溫度保溫一定時間後,進行澆注,獲得具有半固態觸變組織的制漿方法。液相線鑄造合金熔體溫度低,幾乎沒有過熱,溫度場均勻,在澆注過程中,大量晶核在熔體中均勻產生,有利於細小、均勻、等軸的半固態組織的形成。液
相線鑄造法分為間歇式(Batch casting)與連續式(continuous casting)兩種。
間歇式鑄造2618合金的組織
在常規(750℃)鑄造條件下,2618合金組織為粗大的枝晶組織,晶粒粗大,合金元素在晶界偏聚嚴重。在液相線溫度(638℃)下鑄造獲得的組織為均勻、細小的等軸晶。經圖像分析儀測定,初生晶粒平均圓度為0.55,60%晶粒圓度值大於0.60初生相尺寸小於50 μm。生固相體積分數為49.9%。
液相線半連續鑄造7075合金組織
工藝條件相同的情況下,鑄造溫度的不同,合金組織明顯不同。在740℃下得到的鑄造組織為粗大的枝晶,而在635℃(液相線)獲得的鑄造組織為均勻、細小、等軸的非枝晶組織。經圖像分析儀測定,635℃鑄造組織初生相平均等積圓直徑為29.7μm。初生相平均圓度為0.54。
通過液相線鑄造可以獲得理想的觸變組織,其晶粒尺寸小於50μm。作為一種半固態漿料制備新工藝,液相線鑄造具有工藝簡單,生產效率高的優點,尤其對變形鋁合金半固態漿的制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此項技術的發明對促進半固態金屬加工技術的進步及其應用將起到積極作用。
㈢ 精密鑄造碳鋼件表面有麻點有哪些原因
長期以來,麻點是精鑄件表面質量的一大問題。在鑄件拋丸、噴砂後,鑄件表面會有灰黑色的斑點、麻點,造成鑄件廢品。)通過大量資料表明:麻點是鋼液中金屬氧化夾雜物在鑄件表面的聚集物。
1.形成原因
(1)鋼液脫氧不好而帶入的金屬氧化夾雜物;
(2)完全脫氧的條件是:選用乾燥、潔凈的爐料,熔清後先加錳鐵後加硅鐵脫氧,再加硅鈣脫氧,然後停電靜置2min,再加鋁終脫氧後保溫澆注。澆注後立即加木屑或廢蠟再蓋箱密封冷卻。
a. 在不完全脫氧時,如果蓋箱密封冷卻,因冷卻時間較長,存在於鋼液中大量的氧有充分的反應時間,大量麻點的形成是不可避免的。而在完全脫氧時,蓋箱冷卻則保證了沒有外來的氧被吸附進鋼液,避免了鋼液的二次氧化,防止了麻點的生成。
①. 型殼焙燒不透時,型殼在澆注時的高溫下會有少量氣體產生,這將促進界面反應的發生而形成麻點。
②. 耐火材料中雜質的增加,特別是Fe2O3含量過高,將直接導致其參與型殼和鋼液的界面反應,使氧進入鋼液造成二次氧化,從而增加了麻點形成的趨勢。
2.防止措施
⑴.影響麻點產生的最主要的因素,是鋼液的質量;(即脫氧和浮渣是否完全)
①.應嚴格按照熔煉工藝進行操作。即按墊底渣→熔化中覆蓋→熔清後預脫氧→停電靜置除渣→澆注前終脫氧。這一過程來執行。
②.脫氧劑的選擇要達到既能使鋼液充分脫氧,又能使脫氧後形成的氧化物熔點低,易於聚集和上浮的目的。終脫氧劑鋁的加入量一定要嚴格控制,過多的鋁將促使麻點的形成。
③.鋼料應十分潔凈,而且不宜使用過多的回爐料而使鋼料的原生夾雜物增多,熔化過程應盡量防止鋼液表面裸露的時間,防止Cr、Fe、Si元素的氧化。
⑵.由於澆注時型殼的溫度約在800℃以上,澆注鋼水的溫度約為1600℃以上,此時接觸鑄件表面的溫度極高,瞬間金屬不會凝固,特別是厚壁件,此時大氣中的氧易通過型殼與金屬表面反應,形成氧化物,並與鋼液中的夾雜物聚集而形成麻點,因此,大件在澆注時,向保溫內加入木屑(或木炭),模組在澆完後,立即加入廢蠟塊蓋箱保溫,這是防止麻點產生的重要措施。
⑶.型殼的焙燒溫度不低於1150℃,保溫時間不少於35min。未完全燒透的型殼,在澆注時會有少量發氣的情況,且會參與鋼液和型殼的界面反應,把氧帶入鋼液,造成二次氧化。碳鋼則因C的含量高,且不含Cr,故在空氣中冷卻時,界面反應只能形成脫碳層而不致產生麻點;如果有麻點,則型殼未燒好。
⑷.耐火材料,特別是面層耐火材料,除了主成分應達到要求外,以Fe2O3為主的雜質含量一定要低。過高的Fe2O3含量將加劇界面反應的氧化氣氛從而導致麻點的產生。
3.小結
⑴.麻點是鋼液中鐵、鉻、硅、鋁的復雜氧化夾雜物在鑄件表面的聚集物。
⑵.防止麻點產生的主要措施是熔煉中要充分完全地脫氧,並使脫氧產物易於上浮;在鑄型冷卻過程中要防止鑄件表面的二次氧化。
⑶.嚴格執行型殼的焙燒工藝。
㈣ 一般煉鋼廠的鋼水最高是多少度
在轉爐中的溫度最高。一般可以達到1700℃左右。
出鋼後在鋼包中的溫度在1650左右
㈤ 鑄鋼件澆注溫度是多少
一般在1580度以上,1680度以下,我就是專業做鑄鋼用爐襯材料的
㈥ 煉鋼出鋼溫度控制范圍的具體掌控以及連鑄鑄坯的溫度范圍
一、煉鋼過程溫度的控制
在吹煉過程中,對爐況的判斷來調整溫度。吹煉前期,如果碳焰上來的早,表明溶池的溫度教高。可以通過適當提前加入二批料控制;反之,如果碳焰上來的晚,表明前期溫度低,應該降槍提高溶池的溫度。在吹煉中期,可根據爐口火焰來判斷溶池溫度,如果溫度過高,應加入礦石來進行調整。
二、觀察溫度的技巧
1、火焰判斷:如過溫度高.爐口噴出的火焰白亮而濃厚有力,火焰四周帶有紅焰或白煙;溫度低時,爐口噴出的火焰透明淡薄紅煙少,火焰整個形狀不圓,帶刺,邊上有火化反應,顏色發暗,呈青灰色,噴出的渣子發紅,常拌有未熔化的石灰粒。
2、根據吹煉時間來判斷:在相同壓力下,吹煉時間長,則溫度高,反之,則低。
3、過程溫度高,如果槍位不合理,比較容易噴濺,而且渣子發亮有力。
4、冷卻水判斷:氧槍冷卻水進出水溫差也能反映溶池溫度狀況,所以在轉爐吹煉過程中,槍位相仿,冷卻水流量一定時,則氧槍在爐內受輻射熱的大小,可由氧槍冷卻水進出水溫差來表示,池溫度高,氧槍進出水溫差大,反之,則小。
5、終點溫度高時,火焰收得慢,反之,溫度低。
6、倒爐爐況判斷:溫度高時,爐膛白亮,渣子活躍,溫度低時,爐膛發暗,爐渣發死,有紅煙。
7、取樣判斷:取樣判斷一般分為兩種,既脫氧前的取樣和脫氧後的取樣。
第一種:脫氧前的取樣主要觀察鋼水表面來判斷鋼水溫度。
當鋼水溫度高時,撥開樣勺上覆蓋的渣層時順利,既渣子和鋼水很容易分開,樣勺內的鋼水白亮、活躍。倒入樣模後開始均勻沸騰,結膜時間比較長。
當鋼水溫度低時,樣勺內渣層也鋼水不容易分開,鋼水顏色發暗,鋼水渾濁發粘,倒入樣模內沸騰微弱,結膜時間短。
第二種:脫氧後取樣
這部分樣大多是從鋼包中取出的。
當鋼水溫度高,脫氧好時,樣勺內鋼水白亮平靜,邊緣山有少量的白膜游動,倒入樣模內很快結成一層白膜,但局部幾處表面鋼水還在游動不凝結,凝結後表現中心稍向下凹。
當鋼水溫度低,脫氧不好時,鋼水在樣勺內呈青色,表面不結模,倒入樣模後一部分很快凝固,另一部分有鋼水游動,最後冒出來一塊。
8、出鋼判斷:如果鋼流白亮刺眼,邊緣有火舌,聲音大,則說明溫度高,如果鋼流發散,周圍有紅煙,靠近出鋼口附近火星多,鋼流成橘黃色,不刺眼,表面溫度低。
在實際生產中,吹煉任何鋼種,對其終點溫度都有一定的范圍.如果終點溫度低可能造成結瘤,甚至回爐事故。如果終點溫度過高,不但會增加鋼中氣體和非金屬夾雜物的含量,影響鋼的質量,還會增加鐵的燒損,降低爐襯壽命和氧槍壽命,甚至可能造成漏鋼事故。因此探索終點溫度控制對煉鋼操作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這個是我在網站上找的。
㈦ 鋼水的凝固點是多少,沸點是多少
剛入爐的鐵水為1250-1350左右,在轉爐中的溫度最高。
出鋼後在鋼包中的溫度在1650左右。
鋼水的凝固點為1064℃,沸點為2360℃。
一般可以達到1700℃左右。
㈧ 鋼水的溫度是多少
鋼的熔點是1300℃,顯然鋼水的溫度在1300℃以上
㈨ 鋼鐵要冶煉成液體大概需要多高的溫度
摘要 你好,鋼水是冶煉過程中呈液體狀態的鋼。鋼水一般都鑄成鋼錠,也可以直接澆鑄成鑄件。鋼水的凝固點為1064℃,沸點為2360℃剛入爐的鐵水為1250-1350左右,在轉爐中的溫度最高。一般可以達到1700℃左右。
㈩ 熔模鑄造鋼水的澆注溫度應該是多少度
在1500℃左右,對於這個溫度是這樣來理解,油鍋剛有點冒煙時,也就150-180℃,非常熱時也就是250℃那樣,這樣你就可以理解1500℃是一個什麼概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