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墳一年多少次合適
『壹』 民間風俗中,一年能否上2次墳
可以啊,這有什麼不可以的,民俗傳統中一般是在年三十,正月十一,清明。去世周年要去,以後就可以不去!
你這個情況是一定要去的。去世周年嘛!
當然各地風俗可能不一樣,但是我想說的是,你想去,還考慮這些嗎?只要不是當地風俗禁忌,只要想去,又有什麼不可以的呢。
『貳』 一年之內可以二次去掃墓嗎
一年之內可以多次去掃墓,只要你有心並且有時間。一般清明和農歷七月中都可以掃墓。
什麼是掃墓
掃墓,是指到墓地祭祀祖先表達祭祀者的孝道和對先人的思念之情,屬於禮敬祖先、慎終追遠的一種文化傳統。
按照習俗,一般在上午出發掃墓,掃墓時,人們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修整墳墓、培添新土、清除雜草,將食物供祭在祖先墓前,再將紙錢焚化,然後叩頭行禮祭拜。
中國人受傳統文化心理的影響,有著強烈的家庭觀念,尤其重視家族、祖先,對祖先的崇拜、返本歸宗的意識特別濃厚,在祭掃祖先是對先人的特殊緬懷方式。
網路掃墓的簡介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和環保觀念的深入人心,網路掃墓開始興起,但較多用於較大型的紀念活動,如紀念烈士等等。
網友可在專門的網路紀念館發表留言寄託哀思和祝福。一些華人表示,不太能接受時髦的"網上祭拜"方式,如果條件允許,一定要親自到先人墓前磕頭。
即使是接受西方教育的新加坡年輕華人對清明節也不敢怠慢,因為崇祖、祭祖是流傳數千年的華人傳統。
二維碼掃墓
用智能手機掃描一下可以看到逝者照片或視頻,了解他的生平事跡。逝者家人還可以對網頁內容更新維護。
家屬可為隱私設密碼
二維碼墓碑起源於英國,外地墓葬園在推廣二維碼時,還會在未售出的墓地上鑲嵌二維碼,內容包括墓碑的價格、方位、面積、綠化、設計理念等。
對於掃描之後能看到哪些內容,親屬可根據自己的要求,在祭祀主頁設置相應的選項,即哪些信息是完全公開的,哪些部分是隱私要通過密碼查看。保護逝者的個人隱私。
一般來說,普通弔唁者都可通過二維碼訪問逝者紀念館,可獻花、留言,與更多在紀念館祭祀的親朋互動,也可將網址分享給親人、朋友用於祭祀和留言。
網路掃墓的意義
1、促進和諧
網路紀念館是一個超時空的網路祭奠和溝通平台。
用戶不僅可以向先人表達敬意和孝思,而且可以利用這個平台加強家庭、家族成員之間的溝通,增進了解、強化親情、維護團結,增強凝聚力,從而有利於促進社會和諧。
2、激勵後代
在這個虛擬的紀念空間里永久記載著祖祖輩輩的光榮歷史,讓散居在全球的後人都可在這個平台上了解祖輩光輝業績及其未竟之業,以此激勵後代不斷追求和努力奮進。
『叄』 長輩去逝後,按傳統觀念和習俗,多少年進行一次大的祭奠
1:一般祭奠過世老人有以下幾個日子:春節前、清明節、七月十五鬼節、十月初一燒寒衣、祭日;
2:補充介紹:
據我的了解,基本形式,老人以土葬為主,但火葬的比例近年來上升了不少,如果是土葬,家屬是需要自己想辦法找車找人找關系,在凌晨悄悄送出城區到鄉下安葬的,因為路上有檢查,畢竟都是省道國道的。但無論土葬火葬,絕大部分都會操辦一個風光的葬禮,停靈3、5、7天不等,以5天為多。第一天打靈堂,第二三天接受生前親友拜祭,第四天晚上開始鬧夜,一般是流行音樂演唱會,有職業的樂團主持人和歌手,大約三五人吧。第五天晚上繼續鬧夜,這是傳統的花鼓戲,中間孝子賢孫們要數次跟著腔調大哭,哭聲越響越好。然後凌晨出殯。禁忌很多,但都是常規的禁忌,不能穿紅,不能同時辦紅喜事,靈堂不能正對著院子大門,後人不能拒絕其他人的拜祭等等。夭折的小孩不能搭靈堂,是因為沒有成年,按照中國的傳統習俗,未成年而夭折者,不入祖墳,不上族譜,不進靈堂,這樣做是為了讓小孩子平安的走,早早托生,不會因為風光大葬而折了他的福。說白了,就是小孩子受不起。
補充:
出殯次日清早,晉南聞喜等地講究家人送飯至墓前澆奠,表示清死者同家人再次共進便飯。翼城一帶,家人次日赴墳地致祭時,要用鍬往墳上添新土,使墳丘前後周正,不偏不斜,俗稱「扶山」。而太原一帶自安葬後,一直要等到三年之後清明祭掃時,才允許往墳丘上添土。兩地習俗,相異如此。
到新墳添土、奠紙 ,山西大部分地方是在死者安葬後第三天 ,稱為「復三」,又叫「圓墳」、「暖墓」。一般是死者的長子帶領全家去,有的地方是凡有「服」之親都去,如忻州河曲,親友帶上火鍋、柏柴去墳地匯聚,祭奠後食畢而歸。
從人死後算起,每七天必祭奠一次,稱為「做七」或「過七」。其中一七『稱「頭七」、三七又稱「散七」、五七、七七又稱「滿七」、「斷七」或「盡七」,較為重要。
「一七」,喪家設靈座,供牌位,舉行隆重儀式,受唁開吊。
「三七」,死者的子女要拿著香火,到三叉路口呼喚死者,或上墳焚香接引亡靈回家。
「五七」,民間認為這一天死者亡靈回家「 省親」 ,喪家除舉行祭奠,還要延請僧道誦經,親友均來弔唁。晉中祁縣一帶,面蒸供品中,男亡多蒸一份「蓮花」,女亡多蒸一份「如意」,並按亡者歲數扎制紙花、剪紙旗,另外再糊一口「升」,紙旗以穀草桿穿扎,沿路一直從家門口插到墳地。
「七七」,喪家舉行隆重祭奠,親友都來燒紙,或到墳前祭拜。
人死後或安葬 100天後,即「百日」,也是一個隆重的祭供日,又稱「百日祭」。到這天,容重孝服的要改穿常孝服,一般人多除去孝服。祁縣等地,紙扎要糊「斗」,俗話稱為「五七升,百日斗……」
一個人死後 ,其子女要服孝三年,俗稱「 服三」,滿一周年燒紙祭奠,叫「周年」或「 燒周年」,古代稱為「 小祥」。第二個周年叫「大祥」,也要去墳地致祭 。滿三周年燒紙祭奠 ,死者的親友畢至,各帶供品、紙扎。三周年過後,死者的子女即可脫去孝服,改換平常衣著。所以三周年又叫「脫服」或「除孝」,古代稱為「衤覃」(tan 坦)服。按照傳統的說法,喪葬禮儀至此才算正式結束。
值得一提的是,死者亡故次年的「清明」節當日或前一日,晉中一帶還有一種「燒心」的習俗。這一天,家人、親友,特別是出嫁的女兒須親至墳地供奠 。祭品除衣帽鞋襪各式紙扎外 ,還要蒸空心的面供和( huo活)「面心」。供畢埋於墓前。「燒心」又稱「安心」,其意在於告慰亡靈,從今以後勿須惦念陽世親人,盡可以安心陰間了。
「服三」之後,對死者的祭奠轉入普通的上墳,不再有特殊的忌日。上墳一年大致三次:即清明,舉新火;七月十五,嘗新谷;十月初一,送寒衣。也有一年五祭的,即除了以上三個節令外,再加上元旦和冬至。藉此,家人在悠長的歲月中繼續保持著同死者的「聯系」,並寄託自己綿長無盡的哀思。
由以上對山西各地喪葬禮儀的簡略縷析,可以看出,盡管每一地區都有許多獨特的習俗,但在種種迥異的形式外殼下,卻蘊含著共同的內涵,即通過喪葬禮儀的舉行,寄託對死者的哀悼和懷念,表達希望死者的靈魂得以安息和超度的虔誠心意。同時,喪葬禮儀反映人們對死亡的理解和態度,既不可避免地具有迷信的一面,又包含著樸素的唯物主義因素。正如論者所說:「喪葬禮儀是人生禮儀中一種獨特的方式。」盡管生者對死者的去世深感悲痛 ,但在民間觀念中 ,死與生一樣,是一種應時必至的現象,它對於死者來說,未必不是一種頗為有益的解脫。所以民間一貫把婚事和喪禮並稱為「紅白喜事」,在舉辦喪事的指導思想上,越熱鬧越好。這種看法對於紅紅火火辦喪事的民俗事象,可以說是提供了較為合理的解釋。
山西的喪葬禮儀,近幾十年來,在有關部門的倡導下,出現了一些新的風尚 ,不僅滌除了喪禮中迷信荒誕的成份 ,而且程式上有了很大的簡化,內容上也出現了很多的變化 :吊喪改為追悼會 ,披麻戴孝改為戴黑紗,各種紙扎改為花圈……火葬也得到了大力的推廣。這無疑是一種進步的表現。
江西一帶的葬禮儀式,一般要子女孫子孫女輩准備一雙鞋子子女輩秀白布孫子孫女輩秀白布+紅布。然後死者來年燒了去,來紀念死者~到了家鄉下葬的時候兒子和孫子是下葬的時候去祭拜。如果有橋的地方要下跪然後讓棺材從頭上過,女兒和孫女是第二天才能去山上祭拜.
『肆』 如果父母都不在了女兒一年要燒幾次紙分別是什麼時間去燒
沒有特別規定,看個人情況。
給去世的人燒紙是我國的一項民間祭奠習俗,是為了懷念緬懷故人。一般的民間祭奠節日有每年的四月五號清明節,農歷七月十五中元節,農歷冬至節,農歷除夕。但是也可根據個人情況,比如故去的人的冥壽或者誕辰都可以燒紙緬懷的。
給去世的人燒紙是俗稱,按風俗習慣是給去世的人送錢,燒的紙叫「冥幣」。
春天到了(清明節),要去給去世的人上墳送錢。第二個節日是農歷七月十五(鬼節),第三個是農歷十月初一(寒衣節)這個時間天氣漸漸變冷,要去給去世的人送寒衣。第四是大年三十去祭祖,再加上去世的紀念日,大概也就是五個必較重要的節日。
『伍』 一年可以掃墓幾次
四次:春節、清明節、七月十五、十月初一;
掃墓,即為「墓祭」,也是對祖先的「思時之敬」,其習俗由來已久。北方叫上墳,有的地方將掃墓稱之為「掃山」或「拜山」等,南方部分地區稱之為「掛山或「掛紙」。
拜的「山」分兩種:一種是自父母上溯至祖宗三代之內的祖輩,稱「家山」,拜祭家山稱「家祭」;另一種是對宗族祖先的拜祭,稱 「祖山」、「大眾山」,拜祭祖山稱「掃大眾山」。
別樣形式:
1、音樂祭祀:播放逝者生前最喜愛的歌曲,表達對故人的緬懷之情。
2、鮮花祭祀:用逝者生前最喜愛的鮮花祭祀,或參加各公墓組織的"鮮花換燒紙"活動。
3、植樹祭祀:通過植樹祭奠故人。
4、洗墓祭祀:清洗墓碑表達思念。
5、家庭追思會:將逝者生前的照片、錄像資料製作成光碟,組織家庭成員觀看,進行往生回憶。
6、網上祭祀:通過互聯網表達對已故親人的哀思。
7、社區公祭:專職禮儀師進駐社區,由社區組織轄區居民敬放過逝親屬遺像,敬放水果、果品、氣球等,逝者家屬宣讀祭文,公祭群眾敬獻鮮花。
8、放飛思念:社區可組織居民開展放飛白氣球、放飛思念的活動。
9、簽名祭祀:社區可以組織群眾集體簽名,追思祭祖。
『陸』 上墳的規矩有些啥,一年上墳可以上幾次
一般來說,是逝者祭日,清明節,陰歷七月十五,十月一。
『柒』 俗語「一月不上兩次墳,一人不上兩年墳」,什麼意思
農村流傳至今的規矩講究在現在有很多看起來都是有著一定的迷信的色彩的, 但是卻一直被農村的人們牢牢遵守著!
「一月不上兩次墳」這句話的意思是說,一個月之內,不能去上兩次墳。正如有些人說的「一月不送兩門親」這種風俗一樣,農村的確有些地區有這樣的風俗習慣,但是這種風習卻不是普遍性的,只有少數的一些人才會遵守。
喪事到:而死亡對於一個人來說代表一生已經結束,所以農村和逝去之人之間無論生前有著什麼樣的矛盾,在這種時候都會選擇忘記。鄰里之間不用邀請也都會自發的前來燒紙弔唁,也會搭把手看看能不能幫到一些忙,讓逝者的葬禮舉辦的非常順利,不出現任何的麻煩。其實這時候往往也能讓之前的矛盾釋懷,增加鄰里之間的感情。
『捌』 上墳的規矩有些啥,一年上墳可以上幾次
次數只能多不能少,春節、清明節、中元節、十月初一是必須要去的。上墳的規矩如下:
1、在上墳的時候,需要准備一些貢品的,這是從古代就延續下來的風俗,准備一些雞、鴨、蘋果等東西,這個一般都是需要提前准備好的。
2、在上墳的時候,還需要准備好一些酒、筷子等東西,還需要准備一些紙錢、鞭炮,一般在燒完紙錢之後就需要進行放鞭炮的,這是一種風俗。
3、在上墳的時候,需要用一顆真誠的心去上墳,上墳其實是對逝去的人一種紀念,有些人會找一些和尚去進行超度,這個其實是可以的,然後在燒完紙錢後去拜祭叩頭。
(8)上墳一年多少次合適擴展閱讀:
上墳的注意事項:
1、在上午9點至下午15點之間進行。
去墳地的時間不要太早,也不要太晚。十月初一的時候,天亮的比較晚,太陽落山卻比較早,上午9點到下午15點這段時間內,是一天中陽氣比較旺盛的時段,會加強自身陽氣。
2、身上帶—些紅色。
去墓地之前,在衣著方面有所准備,身上穿—件紅內衣、紅襪子,或者是紅帽子等。墳地的陰氣重,遵照紅色辟邪的講究,身上帶紅有助於自身平安。
3、身弱者佩戴護身符.
命理比較弱的人,不要單獨—人去墳地,請身旺的人士陪同。特別是需要合葬、遷墳的話,預先有一些防護措施。
有條件的,可以請其他人代為在墓穴中撿拾先人骨殖等,減少自己在墓穴中的時間。而佩戴清專業人士畫就的護身符,可以增強自身陽氣,保護自己不受墳地陰氣所侵。
『玖』 一年能多次祭祖嗎只能在清明期間拜祭嗎
四次:春節、清明節、七月十五、十月初一;
掃墓,即為「墓祭」,也是對祖先的「思時之敬」,其習俗由來已久。北方叫上墳,有的地方將掃墓稱之為「掃山」或「拜山」等,南方部分地區稱之為「掛山或「掛紙」。
拜的「山」分兩種:一種是自父母上溯至祖宗三代之內的祖輩,稱「家山」,拜祭家山稱「家祭」;另一種是對宗族祖先的拜祭,稱 「祖山」、「大眾山」,拜祭祖山稱「掃大眾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