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化溫度多少合適
『壹』 陶器的燒成溫度在多少度左右
陶器不是中國獨特的發明,考古發現證明,世界上許多國家和地區相繼發明了制陶術,但是,中國在制陶術的基礎上又前進了一大步――最早發明了瓷器,在人類文明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
瓷器和陶器雖然是兩種不同的物質,但是兩者間存在著密切的聯系。如果沒有制陶術的發明及陶器製作技術不斷改進所取得的經驗,瓷器是不可能單獨發明的。瓷器的發明是我們的祖先在長期制陶過程中,不斷認識原材料的性能,總結燒成技術,積累豐富經驗,從而產生量變到質變的結果。
有關陶器與瓷器的區別主要有如下幾點:
一、燒成溫度不同
陶器燒成溫度一般都低於瓷器,最低甚至達到800℃以下,最高可達1100℃左右。瓷器的燒成溫度則比較高,大都在1200℃以上,甚至有的達到1400℃左右。
二、堅硬程度不同
陶器燒成溫度低,坯體並未完全燒結,敲擊時聲音發問,胎體硬度較差,有的甚至可以用鋼刀劃出溝痕。瓷器的燒成溫度高,胎體基本燒結,敲擊時聲音清脆,胎體表面用一般鋼刀很難劃出溝痕。
三、使用原料不同
陶器使用一般黏土即可制坯燒成,瓷器則需要選擇特定的材料,以高嶺上作坯。燒成溫度在陶器所需要的溫度階段,則可成為陶器,例如古代的白陶就是如此燒成的。高嶺土在燒制瓷器所需要的溫度下,所制的坯體則成為瓷器。但是一般製作陶器的黏土製成的坯體,在燒到1200℃時,則不可能成為瓷器,會被燒熔為玻璃質。
四、透明度不同
陶器的坯體即使比較薄也不具備半透明的特點。例如龍山文化的黑陶,薄如蛋殼,卻並不透明。瓷器的胎體無論薄厚,都具有半透明的特點。
五、釉料不同
陶器有不掛釉和掛釉的兩種,掛釉的陶器釉料在較低的燒成溫度時即可熔融。瓷器的釉料有兩種,既可在高溫下與胎體一次燒成,也可在高溫素燒胎上再掛低溫釉,第二次低溫燒成。
摘抄
『貳』 請問一般的陶瓷能夠承受1000度的高溫加熱嗎
可以的。
陶質材料:與瓷相比,陶的質地相對鬆散,顆粒也較粗,燒制溫度一般在900℃—1500℃之間,溫度較低,燒成後色澤自然成趣,古樸大方,成為許多藝術家所喜愛的造型表現材料之一。
陶的種類很多,常見的有黑陶、白陶、紅陶、灰陶和黃陶等,紅陶、灰陶和黑陶等採用含鐵量較高的陶土為原料,鐵質陶土在氧化氣氛下呈紅色,還原氣氛下呈灰色或黑色。
瓷質材料:與陶相比,瓷的質地堅硬、細密、嚴禁、耐高溫、釉色豐富等特點,燒制溫度一般在1300℃左右,常有人形容瓷器「聲如磬、明如鏡、顏如玉、薄如紙」,瓷多給人感覺是高貴華麗,和陶的那種朴實正好相反。
(2)陶瓷化溫度多少合適擴展閱讀:
新石器時期彩陶中的陶塑作品,記錄著先民生存的願望。那陶塑的豬、牛、狗,模仿著打獵而來或者豢養而食的動物形象,演示著與大自然搏鬥的酷烈,表達著文明的演化與發展。摩娑這些與實物逼真無二的作品,想像著先民的困惑、喜悅和奮爭,那在洪荒、野蠻中奔突與呼叫的景象,撼人心魄。
陶瓷產品的生產過程是指從投入原料開始,一直到把陶瓷產品生產出來為止的全過程。它是勞動者利用一定的勞動工具,按照一定的方法和步驟,直接或間接地作用於勞動對象,使之成為具有使用價值的陶瓷產品的過程。
在陶瓷生產過程的一些工序中,如陶瓷坯料的陳腐、坯件的自然乾燥過程等。還需要藉助自然力的作用。使勞動對象發生物理的或化學的變化,這時,生產過程就是勞動過程和自然過程的結合。
『叄』 多高的溫度可以使陶瓷融化
陶瓷根據成分的不同,燒成溫度也是不一樣的,而融化的溫度就會更高了。如日用瓷,一般的燒成溫度都在1300℃左右,如果想要融化的話,估計得1400℃往上了
『肆』 燒制瓷器要多高的溫度﹖
由於行業的不同導致的陶瓷燒制溫度區分類別不相同的情況:
陶瓷行業一般分為建築陶瓷和日用陶瓷、工藝陶瓷以及特種陶瓷幾類,其各自的高、中、低燒制溫度歸類情況為:
建築陶瓷一般的劃分:低溫陶瓷(700℃以下),中溫陶瓷(700--1200℃),高溫陶瓷(1200℃以上);
日用陶瓷和工藝陶瓷一般劃分方法為:低溫陶瓷(1200℃以下),中溫陶瓷(1250℃左右),高溫陶瓷(1300℃以上);『
特種陶瓷就比較難說,有很低燒成溫度的,也有超過1800℃燒制溫度的適合高技術應用范圍的特殊陶瓷。
再就是工藝陶瓷燒制分釉上和釉下燒制工藝,燒成溫度也有差別,自然其燒成溫度區分類別也是不相同。釉上瓷器,是建立在已經成瓷後的瓷器上再加工而成的瓷器工藝品,其中貼花瓷器又分高溫陶瓷(1300℃左右)、中溫陶瓷(1200℃左右)、低溫陶瓷(700-800℃)燒制。
而釉上手繪瓷器的分類比較單一,一般都是700-800℃燒制而成;極少耐高溫的釉上手繪瓷器。
陶瓷行業一般分為建築陶瓷和日用陶瓷、工藝陶瓷以及特種陶瓷幾類,其各自的高、中、低燒制溫度歸類情況為: 1300℃:高溫釉,古御窯、釉下彩、釉里紅等色,均為高溫釉。景德鎮獨特燒制高溫陶瓷,燒制溫度1300度以上。 1200℃:中溫釉,古民窯常用技法1000℃:低溫釉,日常餐具常以低溫燒成,成本低廉,易於批量生產。 950℃:釉中彩,常用於釉中青花嵌金二次燒結的專用技法。 900℃:浮雕金,在1300℃高溫釉面,以千足金水施以浮雕金技法,國際標准含量12%-18%,不易氧化,歷久如新。800℃以下:稱色料,器表類瓷非瓷,類釉非釉,稱之為色料。500℃:玻璃金燒成溫度,與玻璃質輔料混合燒制,金層含量約5%-9%,易氧化,不耐磨。400℃-600℃:烤花仿釉,當代常以色料噴塗、印花處理俗稱烤花玻璃塗料,施於透明白釉,仿紅黃瓷器及金邊諸色均可亂真。高溫陶瓷日常領域:在日用與工藝收藏瓷中,高溫瓷指燒成溫度在1300℃以上的釉彩,我國古代的釉下青花、釉里紅等傳統瓷器,均為高溫製成。陶瓷釉質是二氧化硅穩定的三角錐形化學鍵結構,只有在1250℃以上,方會出現分子層面的變化,使著色劑穩定的置於分子結構以內。因此,高溫瓷在色澤、色彩、材質緻密等方面,都有不可替代的獨特效果。
『伍』 瓷器的燒成溫度在多少度左右
由於行業的不同導致的陶瓷燒制溫度區分類別不相同的情況:
陶瓷行業一般分為建築陶瓷和日用陶瓷、工藝陶瓷以及特種陶瓷幾類,其各自的高、中、低燒制溫度歸類情況為:建築陶瓷一般的劃分低溫陶瓷(700℃以下),中溫陶瓷(700--1200℃),高溫陶瓷(1200℃以上);
日用陶瓷和工藝陶瓷一般劃分方法為:低溫陶瓷(1200℃以下),中溫陶瓷(1250℃左右),高溫陶瓷(1300℃以上);
特種陶瓷就比較難說,有很低燒成溫度的,也有超過1800℃燒制溫度的適合高技術應用范圍的特殊陶瓷。
再就是工藝陶瓷燒制分釉上和釉下燒制工藝,燒成溫度也有差別,自然其燒成溫度區分類別也是不相同。釉上瓷器是建立在已經成瓷後的瓷器上再加工而成的瓷器工藝品。其中貼花瓷器又分高溫陶瓷(1300℃左右)、中溫陶瓷(1200℃左右)、低溫陶瓷(700-800℃)燒制。
釉上手繪瓷器的分類比較單一,一般都是700-800℃燒制而成;極少耐高溫的釉上手繪瓷器。
『陸』 陶瓷是陶器和瓷器的總稱,在燒制瓷器時溫度要在多少度以上方可
1200攝氏度以上,最佳溫度1300攝氏度左右,溫度不足容易產生生燒變形等缺陷。
『柒』 燒制陶瓷的溫度
一、燒成溫度不同
陶器燒成溫度一般都低於瓷器,最低甚至達到800℃以下,最高可達1100℃左右。瓷器的燒成溫度則比較高,大都在1200℃以上,甚至有的達到1400℃左右。
二、堅硬程度不同
陶器燒成溫度低,坯體並未完全燒結,敲擊時聲音發問,胎體硬度較差,有的甚至可以用鋼刀劃出溝痕。瓷器的燒成溫度高,胎體基本燒結,敲擊時聲音清脆,胎體表面用一般鋼刀很難劃出溝痕。
三、使用原料不同
陶器使用一般黏土即可制坯燒成,瓷器則需要選擇特定的材料,以高嶺上作坯。燒成溫度在陶器所需要的溫度階段,則可成為陶器,例如古代的白陶就是如此燒成的。高嶺土在燒制瓷器所需要的溫度下,所制的坯體則成為瓷器。但是一般製作陶器的黏土製成的坯體,在燒到1200℃時,則不可能成為瓷器,會被燒熔為玻璃質。
四、透明度不同
陶器的坯體即使比較薄也不具備半透明的特點。例如龍山文化的黑陶,薄如蛋殼,卻並不透明。瓷器的胎體無論薄厚,都具有半透明的特點。
五、釉料不同
陶器有不掛釉和掛釉的兩種,掛釉的陶器釉料在較低的燒成溫度時即可熔融。瓷器的釉料有兩種,既可在高溫下與胎體一次燒成,也可在高溫素燒胎上再掛低溫釉,第二次低溫燒成。
『捌』 陶器的熔化溫度是多少
陶瓷熔點大多在2000℃以上 ,最高的高鋼陶瓷有3000攝氏度。
陶器的燒成原理如下:
陶瓷器是以粘土為主要原料,利用其可塑性,使泥料塑成陶瓷器物生坯,經過高溫煅燒,使生坯發生一系列物理化學反應,燒成為陶瓷器。為使陶瓷器更加美觀實用,其中一些產品須再經釉燒和彩燒。
粘土與適量的水混練以後形成泥團,這種泥團(稱坯料)在外力的作用下塑成器形,並在外力去掉後仍保持其形狀不變。這種性質為粘土的可塑性。坯料成型後有較高的屈服值和乾燥後能維持坯料顆粒之間相互結合而不散垮的結合強度。乾燥過程水分蒸發,顆粒間空隙減少而發生體積收縮。坯料中加入瘠性原料(石英或煅燒熟料)和減少水量,可以改變過大的流動性,調節可塑性能,減小乾燥收縮。
高溫煅燒時粘土中的熔劑原料如長石、滑石等達到一定溫度時熔融,出現液相,填充於未熔顆粒之間的空隙中,靠其浸潤性和表面張力,使氣孔率下降,發生燒成體積收縮,同時能溶解難熔組分,而從液相中析出新的結晶相(莫來石)並發育長大。原料中加入的石英可部分溶解在液相中,提高粘度,防止高溫變形。難熔顆粒溶解和莫來石析出的反應不斷進行,最終,莫來石、殘留石英與其他晶相組分藉助於玻璃相(液相)連結,伴隨氣孔而構成復雜的結構,組成緻密的陶瓷器坯體。
『玖』 瓷泥燒多少度可以硬化
一般溫度越高陶瓷瓷化得越充分,有人便以為燒制陶瓷的溫度越高越好,這是非常錯誤的。
窯溫要根據泥坯和釉的需要進行設定。比如瓷土必須達到 11 00度以上才可能完全瓷化;但是一般陶土的熔解度較低,比如我國新石器時代的紅陶和灰陶的燒成溫度只有幾網路,如果燒成溫度太高可能會燒熔,而商周時期的印紋硬陶的燒成溫度可能達到1000度;現代陶藝通過增加粘土中的硅石含量從而大大地提高了陶土的耐火度,燒成溫度可以達到1300度。
相反,如果沒有達到應有的溫度,我們稱之為「燒生」,也是敗筆。
釉和彩燒制的情況和坯土一樣,不同的釉和彩所需要的燒制溫度也不相同,比如唐三彩屬於低溫鉛釉,它的燒成溫度只需要800度左右,而著名的祭紅釉卻是高溫釉;釉下彩的青花、釉里紅需要1100度以上才能達到滿意的效果,而釉上彩的粉彩、五彩、新彩幾網路的烘燒就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