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仁溫度是多少
❶ 江西的風土人情
江西風土人情文化歷史全介紹
江西簡稱「贛」,是一個山川秀麗、氣候宜人、資源富集的內陸省。因公元733年唐玄宗設江南西道而得省名,省名至今未變。
江西行政區域組成部分:南昌市、九江市、新余市、景德鎮市、贛州市、吉安市、撫州市、萍鄉市、鷹潭市、宜春市、上饒市。
省會:南昌市
江西現任省委書記:蘇榮,省長:吳新雄
【省情簡介】
JiangxiProvince[KiangsiProvince]
江西省,簡稱贛。因公元733年唐玄宗設江南西道而為省名,又因為江西省最大河流為贛江而得簡稱,「自江北視江南,江東在左,江西在右。」,別稱江右。自古以來江西人文薈萃、物產富饒,有「文章節義之邦,白鶴魚米之國」的美譽。
省會:南昌市
江西省地處中國東南偏中部長江中下游南岸,東鄰浙江、福建,南連廣東,西靠湖南,北毗湖北、安徽而共接長江。江西為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閩南三角洲地區的腹地,與上海、廣州、廈門、南京、武漢、長沙、合肥等各重鎮、港口的直線距離,大多在六百至七百公里之內。江西還是中國的航空資源大省,有南昌洪都航空工業集團和景德鎮昌河飛機製造有限公司,兩個飛機製造基地。並且正在策劃建設南昌航空城。古稱江西省為「吳頭,楚尾,粵戶,閩起」,乃「形勝之區」。
全省共設南昌、贛州、上饒、宜春、吉安、萍鄉、新余、鷹潭、撫州、景德鎮、九江等11個設區市,99個縣(市、區)。南昌市為江西省會和最大城市。截至2006年,全省人口4339萬,人口密度257/k㎡,高於全國平均水平,低於鄰省,人口出生率13.80‰,死亡率6.01‰,城鎮人口比例為36.68%,低於全國平均水平,男女比例105.13∶100,高於全國平均水平。漢族佔99.7%,畲族佔0.2%。土地總面積16.69萬平方公里,佔全國土地總面積的1.74%,居於華東各省市之首。境內除北部較為平坦外,東西南部三面環繞有幕阜山脈、武夷山脈、懷玉山脈、九連山脈和九嶺山脈,中部丘陵起伏,成為一個整體向鄱陽湖傾斜而往北開口的巨大盆地。全境有大小河流2400餘條,贛江、撫水、信江、修水和鄱江為江西五大河流。鄱陽湖為中國最大的淡水湖,同時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候鳥棲息地。處北回歸線附近,全省氣候溫暖,雨量充沛,年均降水量1341毫米到1940毫米;無霜期長,為亞熱帶濕潤氣候,十分有利於農作物生長。全省生態環境良好,森林覆蓋率達60.2%,居全國第三。礦產資源豐富,銅、鎢、鈾、鉭、稀土和金、銀被譽為江西省的「七朵金花」。
【歷史淵源】
江西開發的歷史,從出土文物考證,可以上溯到距今一萬年以前。而江西作為明確的行政區域建制。
始於漢高帝初年(約於公元前202年)。時設豫章郡,郡治南昌,下轄18縣,分別為南昌、廬陵、彭澤、鄱陽、餘汗、柴桑、贛、新淦、南城、宜春、雩都、艾、安平、海昏、歷陵和建成等,分布地域為贛江、盱江、信江、修水、袁水沿岸,即與後來的江西省區大致相當。
漢武帝時劃全國為13個監察區,稱13部州,此時的江西屬楊州部。
公元291年,即西晉元康元年,改設江州,其主體為江西地區原有郡縣。
隋時曾作行政區劃調整,州的級別降與郡同,因而隋代的江西地區設有7郡24縣。
唐時增加到8州37縣,分別為洪州、饒州、虔州、吉州、江州、袁州、撫州和信州。
貞觀元年唐太宗劃全國為10道監察區,玄宗時增為15道,洪、饒、虔、吉、江、袁、撫、信8州隸屬於江南西道監察區。
五代時期,江西地區轄南唐(南唐前期稱吳)。在這個時期出現了相當於下等州的新的行政區劃6州、4軍、55縣。
交泰元年,南唐中主決定建南都於洪州,並因此升洪州為南昌府。
宋代在州之上改道為路,江西地區被置9州、4軍、68縣,其大部分隸屬於江南西路,另有一部分隸屬於江南東路。
元朝開始確立行中書省制度(簡稱行省或省)。江西行省轄區遠遠大於今天的江西省區。除包括了今江西絕大部分地區外(原江西東北地區隸屬於江浙行省),還包括了今天廣東省的大部分。元行省下設路、直隸州、州(同縣級行政機構)和縣。江西行省下轄龍興、吉安、南康、贛州、建昌、江州、南安、瑞州、袁州、臨江、撫州、饒州、信州等13路和南豐、鉛山2直隸州以及48個縣、16個縣級州。
明朝雖然基本上保留了元朝的省區建制,但改行中書省為布政使司(習慣上仍然稱省),改路為府和改州為縣。江西布政使司轄南昌、瑞州、饒州、南康、九江、廣信、撫州、建昌、吉安、袁州、臨江、贛州、南安13府,下轄78縣,地域基本等同今天的江西省區。其時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揮使司為江西布政使司的最高行政機關,三司分別由中央直接節制,分權而治,互不統屬。
清代改江西布政使司為江西省,行政區域基本承襲明建制。另在吉安府增設蓮花、南昌府增設銅鼓、贛州府增設虔南等3個縣級廳,同時升寧都縣為省轄直隸州。巡撫成為全省最高行政長官,下設承宣布政使司和提刑按察使司,分管民政、財政與司法監察。
民國時期,清朝的府、州、廳一律改為縣。江西省共轄81縣。至1926年北伐軍進駐南昌時正式設南昌市。1934年從安徽劃婺源縣入江西,1947年劃回安徽,1949年再次劃歸江西。
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群眾先後在江西建立了大片革命根據地。其中著名的有贛西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包括寧岡、永新、蓮花3縣和吉安、安福、遂川與湖南酃縣的一部分)、湘贛革命根據地、贛東北革命根據地(包括弋陽、橫峰、貴溪、德興、余江、萬年、上饒、鉛山等縣,後發展為閩浙贛革命根據地)以及包括銅鼓、修水、萬載、宜豐等縣的湘鄂贛革命根據地。當時的中央革命根據地在贛南和閩西地區的21縣(包括江西的瑞金、安遠、信豐、廣昌、石城、黎川、寧都、興國、於都、會昌、尋烏等11縣),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設在瑞金,故瑞金有紅都之稱。
【各界名人】
王安石戰國至秦朝時期:
吳芮
漢朝時期:
徐稚
晉朝時期:
許遜、陶淵明、陶侃
隋朝時期:
林士弘
唐朝時期:
綦毋潛、來鵠、王貞白
五代十國時期:
董源
宋朝時期:
王安石、歐陽修、晏殊、晏幾道、曾鞏、黃庭堅、劉敞、姜夔、楊萬里、
朱熹、陸九淵、京鏜、石孝友、劉過、文天祥、張潛、洪邁
元朝時期:
虞集、揭傒斯、汪大淵
明朝時期:
解縉、宋應星、魏良輔、湯顯祖、朱耷、王猷定
清朝時期:
魏禧、彭元瑞、蔣士銓、詹天佑、江永
近現代時期:
曾慶紅、吳官正、陳寅恪、傅抱石、胡先驌、梅汝璈、程懋筠、羅隆基、方誌敏、黃秋園、程抱一、
歐陽竟無、古龍、袁隆平、李安、歐陽自遠、楊惟義、黃家駟、陳楨
影視界名人:
閔春曉、陳紅、楊鈺瑩、劉濤、鄧超、羅琦、談芳兵、石蘭、喻恩泰、陳創、高希希、程前
名模:
謝東娜、呂燕
【方言分布】
江西語言分布圖
江西絕大部分地區通行贛語,也有部分地區通行客家話、吳語、徽語和官話。
贛語:古稱傒語。屬漢藏語系漢語,主要用於江西大部、湖南東部,安徽西南部等地。使用人數約為使用人口約5148萬,是漢語七大方言區之一。江西省內通行贛方言的有60多個縣市。包括南昌、景德鎮(城區)、萍鄉和宜春、撫州、井岡山三地區的各縣市:南昌、新建、安義、靖安、奉新、高安、宜豐、銅鼓(也有人認為通行客家方言)、上高、萬載、分宜、新余、清江、豐城、進賢、東鄉、臨川、金溪、資溪、南城、黎川、崇仁、宜黃、樂安、南豐、廣昌,新干、峽江、永豐、吉水、吉安、泰和、永新、蓮花、安福、寧岡、遂川、萬安;上饒、九江兩地區的大多數縣市:鄱陽、余干、萬年、鷹潭、貴溪、余江、弋陽、橫峰、鉛山、樂平、永修、德安、星子、都昌、彭澤、武寧、修水;贛州地區的、石城、寧都、興國、於都、瑞金、會昌等縣也有使用贛方言的鄉鎮。
客家話:在江西,客家話主要通行於除贛州市區、信豐城區外的其他贛南地區。
吳語:在江西,吳語主要通行於上饒市區和上饒、玉山、廣豐三縣。
徽語:在江西,徽語主要通行於浮梁、橫峰、婺源三縣。
官話:在江西,官話主要通行於九江市區、瑞昌市、九江縣(江淮官話),以及贛州市區、信豐城區(西南官話)。
【人口狀況】
總數
(1)公元2年(西漢元始2年),35.20萬人。
(2)公元1491年(明弘治4年),654.98萬人。
(3)公元1909~1911年(清宣統年),1697.70萬人。
(4)公元1928年(民國17年),2032.28萬人。
(5)公元1947年(民國36年),1272.52萬人。
(6)公元1950年,1568萬人。
(7)公元1978年,3182.8萬人
(8)公元1998年,4191.21萬人,100.41萬戶。人口自然增長率9.8‰。
(9)公元2001年,年末總人口4185.77萬人,總戶數1137.44萬戶,人口密度251人/(km)2。人口自然增長率9.38‰。
(10)公元2007年,4368.41萬人
民族
全省共38個民族。其中漢族人口最多,占總人口的99%以上。少數民族中人口較多的有回族、畲族、壯族、滿族、苗族、瑤族、蒙古族、侗族、朝鮮族、土家族、布依族等,其中人口最多的為回族和畲族;還有白族、彝族、黎族、高山族、藏族、水族、傣族、毛難族、納西族、錫伯族、土族、哈尼族、羌族、仫佬族、維吾爾族、傈僳族、達斡爾族、仡佬族、裕固族、京族、獨龍族、拉祜族、景頗族、布朗族、俄羅斯族和基諾族等。
少數民族中畲族聚居,主要分布在鉛山太源畲族鄉和貴溪樟坪畲族鄉等地以及永豐、吉安、興國、武寧、德安、資溪、宜黃、樂安等市縣的30多個畲族鄉村;瑤族部分聚居,如全南瑤山、喇叭山等;其他各少數民族均為散居性質。
3、華僑,港澳台同胞,外籍華人
江西除居住在香港、澳門和台灣地區的同胞以外,還有不少居住國外的僑胞、外籍華人,分布在五大洲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主要集中在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印尼、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菲律賓、俄羅斯、日本等國。據不完全統計,政治上有影響、經濟上有實力、科技上有成就、社會上有聲望的社會各界知名人士有數千人。其中有在香港經營電子工業的企業家,在加拿大的國際電力界知名學者,在美國研究核能、電腦和航天技術的高級工程師、研究心血管的專家,著名的貝爾實驗室研究員和世界銀行顧問等等。新中國成立50年來特別是改革開放20年來,華僑、港澳台同胞、外籍華人為江西的社會發展和經濟建設做出了重要貢獻。
【行政區劃】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江西省的行政區劃曾經有過多次調整和變動。截至2001年11月,全省共設南昌、九江、景德鎮、萍鄉、新余、鷹潭、贛州、宜春、上饒、吉安、撫州等11個設區市,10縣級市,70個縣,19個市轄區。南昌市為江西省會。
南昌市:轄5區4縣:
東湖區、西湖區、青雲譜區、灣里區、青山湖區,
南昌縣、新建縣、進賢縣、安義縣。
九江市:轄2區9縣1市:
潯陽區、廬山區,九江縣、武寧縣、修水縣、永修縣、
德安縣、星子縣、都昌縣、湖口縣、彭澤縣。瑞昌市
代管2個副地級局委:共青城開放開發區管委會、廬山風景名勝區管理局。
景德鎮市:轄2區1縣1市:
昌江區、珠山區,樂平市,浮梁縣。
宜春市:轄1區6縣3市:
袁州區,靖安縣、奉新縣、宜豐縣、上高縣、銅鼓縣、萬載縣。
豐城市、樟樹市、高安市。
新余市:轄1區1縣:
渝水區、分宜縣。
萍鄉市:轄2區3縣:
安源區、湘東區,上栗縣、蘆溪縣、蓮花縣。
鷹潭市:轄1區1縣1市:
月湖區、余江縣、貴溪市
贛州市:轄2區15縣2市:
章貢區、黃金區、贛縣、信豐縣、大余縣、上猶縣、崇義縣、
安遠縣、龍南縣、定南縣、全南縣、興國縣、寧都縣、於都縣、
會昌縣、尋烏縣、石城縣、南康市、瑞金市
上饒市:轄1區10縣1市:
信州區、上饒縣、廣豐縣、玉山縣、婺源縣、鄱陽縣、余干縣、
萬年縣、弋陽縣、橫峰縣、鉛山縣、德興市
吉安市:轄2區10縣1市:
吉州區、青原區、吉安縣、新干縣、永豐縣、峽江縣、吉水縣、
泰和縣、萬安縣、遂川縣、安福縣、永新縣、井岡山市
撫州市:轄1區10縣:
臨川區、東鄉縣、金溪縣、資溪縣、南城縣、南豐縣、黎川縣、
廣昌縣、崇仁縣、樂安縣、宜黃縣。
【現任領導】
中共江西省委書記:蘇榮;江西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主任:蘇榮
江西省人民政府省長:吳新雄;政協江西省委員會主席:傅克誠
【地理氣候】
中國第一大淡水湖:鄱陽湖
江西處於北回歸線附近,春季回暖較早,但天氣易變,乍暖乍寒,雨量偏多,直至夏初;盛夏至中秋前晴熱乾燥;冬季陰冷但霜凍期短,尤其是近年,暖冬氣候明顯。由於江西地勢狹長,南北氣候差異較大,但總體來看是春秋季短而夏冬季長。全省氣候溫暖,日照充足,雨量充沛,無霜期長,為亞熱帶濕潤氣候,十分有利於農作物生長。
江西省年平均氣溫18℃左右。贛東北、贛西北和長江沿岸年均氣溫略低,約在16℃到17℃之間;濱湖、贛江中下游、撫河、袁水區域和贛西南山區約在17℃到18℃之間;撫州、吉安地區南部和信江中游約在18℃到19℃之間;贛南盆地氣溫最高,約為19℃到20℃之間。全年全省極端最高溫度南北差異不大,甚或略呈北高南低現象,但幾乎都接近或超過40℃,個別縣區日最高氣溫曾經達到過44.9℃。極端最低氣溫則南北差異較大:九江大部分地區在-12℃到-14℃之間,個別縣區還出現過日最低氣溫-18.9℃的極端最低值;贛南則在-5℃左右,全省其他地區一般在-7℃到-12℃之間。
江西年均日照總輻射量為每平方厘米97千卡到114.5千卡;都昌縣最多,銅鼓縣最少。年均日照時數為1473.3小時到2077.5小時;都昌縣最多,崇義縣最少。江西多雨。年均降水量1341毫米到1940毫米,一般表現為南多北少、東多西少、山區多盆地少。武夷山、懷玉山和九嶺山一帶年均降水量多達1800毫米到2000毫米,長江沿岸到鄱陽湖以北以及吉泰盆地年均降水量則約為1350毫米到1400毫米,其他地區多在1500毫米到1700毫米之間。全年降水季節差別很大。秋冬季一般晴朗少雨,1977年大部分地區整個秋冬季以陰雨天氣為主的現象較為少見。春季時暖時寒,陰雨連綿,一般在四月份後全省先後進入梅雨期。五、六月份為全年降水最多時期,平均月降水量在200毫米到350毫米以上,最高可達700毫米以上。這一時期多大雨或暴雨,暴雨強度為日降水量50毫米到100毫米,最大甚至可達300毫米到500毫米以上。7月雨帶北移,雨季結束,氣溫急劇上升,全省進入晴熱時期,伏旱秋旱相連,而從東南海域登陸的台風將給江西帶來陣雨,緩解旱情,消減炎熱。降水量除季節分配很不均勻外,年際變化也相當懸殊,最多年份可達最少年份一倍以上。除廬山外,全省年均風速為每秒1米到每秒3.8米,最小為德興市,最大為星子縣。年均大風日0.5天到28.5天,最少為宜黃縣,最多為星子縣。鄱陽湖濱,贛江、撫河下游和高山頂及峽谷區風能資源較為豐富,年均風速在每秒3米到每秒5米。
全省主要自然災害有寒害、洪澇、乾旱和凍害以及持續時間較為短暫的高溫危害等。
【自然資源】
生物資源
植物資源江西全省種子植物約有4000餘種,蕨類植物約有470種,苔蘚類植物約有100種以上。低等植物中的大型真菌可達五百餘種,有標本依據的就有300餘種,其中可食用者有100多種。植物系統演化中各個階段的代表植物江西均有分布,同時發現不少原始性狀的古老植物,還有「活化石」銀杏等。這些豐富的植物資源充分表明,包括江西省在內的中國亞熱帶地區是近代植物區系的起源中心之一。
江西水域面積廣闊,山地峻峭延綿,植被覆蓋率較高,竹林資源豐富,生態環境較為優越,特別是近年來環保措施的不斷加強,豐富的動物和竹林資源日益得到有效保護。歷年調查表明,全省現有脊椎動物600餘種。其中魚類170餘種,約佔全國的21.4%(淡水魚);兩棲類40餘種,約佔全國的20.4%強;爬行類70餘種,約佔全國的23.5%;鳥類270餘種,約佔全國的23.2%強;獸類50多種,約佔全國的13.3%。魚類和鳥類種類較多,經濟價值較大,成為開發利用和資源保護的重點。
礦產資源
江西為環西太平洋成礦帶的組成部分。區內地層出露齊全,岩漿活動頻繁,地質構造復雜,成礦條件優越,礦產資源豐富。是我國主要的有色、稀有、稀土礦產基地之一,也是我國礦產資源配套程度較高的省份之一。
在目前已知的150多種礦產中,江西已發現各類固體礦產資源l40多種,其中探明工業儲量的89種;礦產地700餘處,其中大型礦床80餘處,中型礦床100餘處。在探明的89種礦產儲量中,居全國前五位的有33種。其中,居第一位的有銅、鎢、鉭、銫、鉈、鈧、金、銀、鈾、釷、伴生硫、溶劑白雲岩等,居第二位的有稀土、硒、碲、銣、鋰等,居第三位的有磷釔礦、鉍、鈹、岩鹽、蛇紋岩等,居第四位的有鉬、鈮、螢石等,居第五位的有錫、鋯、玻璃用白雲岩等。特別是銅、鎢、鈾釷、鉭鈮和稀土被譽為江西省的「五朵金花」。江西銅業位居世界前三,旗下的德興銅礦為亞洲最大的露天銅礦。其他還有不少金屬、非金屬礦產也在全國佔有重要地位。黑色金屬類除鐵礦儲量可觀外,尚有大型錳礦產地,質量優良;贛北地區釩礦規模大,資源前景好。江西還發現有特大型銀礦、特大型鉛鋅礦以及中型以上金礦鉛鋅礦、銻礦等,有色金屬礦產資源開發前景十分廣闊。非金屬礦產有70餘種,大中型礦床20多處。其中瓷土、熔劑灰岩等量大質優。還有粉石英、硅灰石、膨潤土、滑石、花崗石、大理石、珍珠岩等多種礦產,其中贛西粉石英礦面積大、儲量豐、埋藏淺,礦體裸露,適宜於工業規模露天開采。江西地處粵閩高、中溫熱水帶邊緣,現有溫泉百餘處、熱水鑽孔20多處。最高溫度達82℃(溫泉)及88℃(鑽孔)。以60℃以下的多,約占總數的86%左右。溫泉總流量平均每秒718.6升,熱水鑽孔總自流量平均每秒151.4升。溫泉分布以贛南和贛中南為最密,約占總數的627%,熱水孔也多集中於該區,約佔64%左右。主要分布區域為贛中贛南的遂川、上猶、全南、安遠、石城等21縣市,贛東的臨川、崇仁等9縣市,贛東北的德興等4縣市,贛西北的星子、武寧、銅鼓、靖安等14縣市。江西地下熱水、礦水化學類型較簡單,以微礦化(<1克/升)重碳酸鹽鈉質或鈣質水為主,占總數80%以上,次為弱礦化(1~3克/升)重碳酸鹽硫酸鹽鈉質或鈣質水。氟離子及可溶性二氧化硅含量普遍較高,分別為2~13及40~110毫克/升。在已作水質分析的溫泉及熱水孔中,有30多處符合飲用水標准,其餘有氟、錳、鐵、砷等離子超標;40餘處宜於灌溉,其餘為水溫及氟、砷、氯化物等超標;30多處宜於水產養殖,其餘為氟、銅、硫化物、鋅、砷、汞或鉛等超標;70餘處可作醫療礦水,其中氟水50多處(武寧的湯里、上猶的暖塘等),硅水近30處(遂川的湯湖、南豐的湯尾等),另有鐳水(武寧的溫湯、銅鼓的溫塘等)、碳酸水(尋烏的吊神排、贛州的清水塘等)、氡水(祟仁的湯溪、瑞金的鹹水等)、淡溫水(樂平的龍潭等)及鈾、錳、鋰、碘、溴、鍶、硼和硫化氫水等若干處。
【風景名勝】
【江西歷史悠久,山川秀麗,人文薈萃,名勝古跡眾多。】
世界遺產名錄
廬山、三清山
世界遺產提名地(即將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龍虎山、龜峰
國家級風景名勝區
廬山風景名勝區、井岡山風景名勝區、三清山風景名勝區、龍虎山風景名勝區、仙女湖風景名勝區、三百山風景名勝區、梅嶺——滕王閣風景名勝區、龜峰風景名勝區、高嶺——瑤里風景名勝區、武功山風景名勝區、雲居山——柘到進一步發展,尤以制瓷手工業最為突出。江西制瓷手工業從唐代開始,逐漸取代浙江。洪州窯從東漢晚期開始,東晉南朝至盛唐是洪州窯的興盛期,中唐以後衰落。代之而起的是吉州窯和景德鎮窯。吉州窯包括永和鎮窯場和臨江窯,唐代末年已有燒造,但其興盛應在南宋,它繼承了北宋以來北方諸窯的工藝,並逐漸形成吉州窯的獨特風格。
德安南宋咸淳十年(1274)周氏墓出土的329件絲織品、衣飾,包括紗、縐紗、綺、綾、絹、羅等品種,集中反映著宋代紡織工藝的高超水平,是目前所見少數最為豐富的古代絲織品考古的發現之一。進賢縣李渡鎮無形堂發現的燒酒作坊遺址,地層清楚,年代明確,尤其是發現了一批元代採用地缸發酵生產蒸餾酒的酒窖,酒窖所打破的地層及酒窖內出土的瓷片,均為宋元遺物,因此,可以認定李渡無形堂燒酒作坊是目前發現時代最早的生產蒸餾酒的作坊遺址。
江西考古還有一項令人矚目的發現,即明代藩王墓的發掘。已發掘的有南昌的寧獻王朱權、寧康王朱覲鈞和馮妃、寧靖王吳妃墓,鄱陽的淮靖王朱瞻墺墓,南城的益端王朱祐檳、益定王朱厚燁和萬妃、彭妃、益宣王朱翊鈏和李妃、孫妃墓、益定王朱由木和黃妃、王妃墓。明代藩王雖然在政治上沒有實權,但他們在財物上卻貪婪無厭,墓室豪華,隨葬品頗多金銀寶器,是研究明代服飾和工藝品的主要資料。
❷ 崇仁麻雞的產地環境
(一)品種。
崇仁當地選育的純種麻雞品種。
(二)管理措施。
大棚地面散養與放牧相結合。
1、飼養場地選擇:雞舍選址應在交通便利,地勢高燥,採光充足,水質優良,植被、排水、通風良好,隔離條件好的區域,同時還應符合以下條件:
(1)雞場周圍3km以內無大型化工廠、礦廠等污染源,距其他畜牧場至少1km以上。
(2)雞場不應建在飲用水源、食品廠上游。
2、棚舍建築要求:棚舍邊高為0.9至1.2m,頂高1.5至1.7m,棚寬5m左右,棚長6至10m。每棚可養成雞1000羽左右。同時應具備通風、防雨、防潮、防鼠獸蟲害條件。舍前須搭蓋遮陽(雨)棚或具有遮陰擋陽(雨)天然場所。
3、雛雞培育:指1至6周齡小雞的培育。
(1)溫度:第1至3天,熱源溫度32℃至35℃,室溫25℃至28℃,以後每周下降2℃至3℃,直至與自然室溫相同時,停止人工給溫。
(2)濕度:55%至65%為宜。
(3)光照:一般採用自然光照。
(4)飲水:採用清潔井水或地下泉水,水溫與室溫一致。
(5)飼料:粗蛋白含量18%至20%,代謝能11.7至12.1兆焦/公斤。
(6)密度:40至35羽/平方米。
4、育成雞飼養管理。指7周齡至出欄雞只的飼養管理。
(1)飲水:保持充足、清潔飲水。
(2)飼料:天然飼料與配合飼料相結合。天然飼料:穀物、蟲子、野草、瓜果、水土等;配合飼料:粗蛋白含量16%至18%,代謝能11.5至11.9兆焦/公斤。
(3)飼喂:每日定時飼喂2至3次。
(4)密度:15至20羽/平方米。
5、出欄:90至120日齡。
(三)質量特色。
(1)體型外貌特徵:
體型較小,性情活潑,敏捷,覓食力強,母雞分黃麻、黑麻兩種類型,羽毛緊湊,喙、趾呈鐵青色,單冠和肉髯呈鮮紅色。公雞羽毛呈棕紅色,尾呈綠色,胸部肌肉發達,胸腹部羽毛紅中帶黑,肉垂深而薄,體型呈菱形。成年公雞體重1.4至1.5公斤,成年母雞體重1.2至1.3公斤。
(2)肉質理化特色指標: 理化指標 要求 可食部分 ≥54% 粗蛋白 ≥24.0% 膽固醇 ≤52mg/100g 維生素E ≥7.00mg/100g 維生素B1 ≥0.115mg/100g 維生素B2 ≥0.110mg/100g 尼克酸 ≥17.00mg/100g 人體必需的八種氨基酸總含量 公雞:≥81mg/g
母雞:≥74mg/g 崇仁麻雞地理標志產品保護范圍內的生產者,可向江西省崇仁縣提出使用「地理標志產品專用標志」的申請,由國家質檢總局公告批准。
❸ 江西撫州崇仁結婚雙方父母一般都給新人多少改口費
這要看雙方家庭的條件的,如果條件好的可以給的多一點可以給2000左右,如果條件差的那就給800,但是一定要成雙,不能夠是單數。
❹ 12月27日會下雪嗎在撫州市崇仁縣河上鎮
摘要 您好,很高興為您服務,親,稍等一下哈,正在查詢中,非常感謝[心]
❺ 撫州-永豐斷裂新構造活動蹤跡及對相山礦田隆升剝露的影響
新構造主要表現在地質、地貌、水系、第四紀及古、新近紀沉積物變形等方面,新構造研究的方法包括遙感法、地質法、地貌法、地球物理法、水文法等。以下分別從遙感影像、地質地貌、地震、溫泉分布來探討撫州-永豐斷裂新構造活動的蹤跡並闡述其右行正斷對相山礦田成礦後隆升剝露的影響。
圖4-19 航橋地段影像圖
圖4-20 東來地段影像圖
一、線性影像
遙感信息反映的是地表地物對可見光到微波段(0.38μm~100cm)電磁波譜的反射或輻射特性,通常反映的是地表信息或地下信息在地表的顯示,故遙感圖像是挽近時期以來的運動現象和狀態在地表或地表淺處的體現,是地面景觀包括地貌形態的縮影。因此,新構造運動及侵蝕作用是控制地貌形態組合和演變的主要因素。
前人對江西省的遙感影像解譯結果表明,撫州-永豐(德興-遂川)深斷裂在遙感影像上具有清晰的線性影像特徵,為兩影像塊體的分界線(賴格英等,2000;邱愛金等,2002)。
本次研究省略了遙感數據的預處理程序,直接從GoogleEarth(谷歌地球)網站下載了撫州-永豐斷裂部分地段的影像圖(圖4-19,圖4-20),圖4-19為樂安縣北部航橋地段的影像圖,圖4-20為崇仁縣北部東來地段的影像圖,紅線為撫州-永豐斷裂,斷裂兩側影像特徵截然不同,北西部為震旦系淺變質岩及石炭系石英砂岩等,呈現青綠色,中—淺切割的密羽狀、葉經狀,不規則的斑塊狀山體地貌,東南部為第四系和上白堊統南雄組紅砂岩,呈褐黃色調,枝杈狀、浮雕狀影紋,地勢低平。圖4-19中的小水庫(藍色)沿斷裂北西側呈串珠狀分布,圖4-20中有一小水庫沿斷裂帶分布。可見,撫州-永豐斷裂的線性影像特徵是明顯的,這些線性影像可以看成是撫州-永豐斷裂挽近時期以來活動的蹤跡。
二、地貌特徵
地貌是挽近時期以來地質包括新構造作用的產物,地貌形態與新構造運動具有密切的相關關系。
撫州-永豐斷裂從撫州、崇仁、永豐的北西側通過(圖4-21),長150餘千米,寬數米,走向北東,傾向南東(120°~140°),傾角45°~75°,是構造地貌單元的分劃線,北西盤為低山中深切割的構造地貌景觀,一般海拔200~400m,玉華山地區400~600m,最高海拔近1169m,南東盤為丘陵地貌,海拔低於100m。反映了撫州-永豐斷裂在挽近時期是一條活動的斷裂。
圖4-21 相山礦田及鄰區區域構造圖
三、地質證據
在永豐楊山—獻峰山一帶,前人將撫州-永豐斷裂描述為硅化帶或硅化破碎帶,沿山脊展布。但本次野外調研表明,撫州-永豐斷層與硅化帶並不是一回事。
(1)永豐白水門水庫東側,見到較好的硅化帶和撫州-永豐斷層角礫岩露頭(圖4-22),硅化破碎帶寬3~4m,具有先硅化、後破碎、再硅化的演化過程,下界面產狀:175°∠69°,與下伏地層震旦系灰黃、灰紫色千枚岩(絹雲片岩)中發育的順層硅質脈產狀近一致。該硅化帶前人認為是撫州-永豐斷裂,實際上其東南側的角礫岩才是撫州-永豐斷裂。角礫岩上未見頂,下界面產狀為160°∠60°,角礫成分主要是硅化破碎帶角礫,尚見其他成分如千枚岩、紫紅色砂礫岩角礫,角礫呈稜角—次稜角狀,大小不等,顯示張性構造特徵。
圖4-22 永豐白水門水庫東側構造素描
(2)在崇仁縣東來圩北北東方向約1km處,見到撫州-永豐斷裂帶露頭(圖4-23),斷裂帶表現為角礫岩或碎裂岩帶,寬約2m,角礫岩帶下部硅質角礫及千枚岩或板岩角礫較多,上部紫紅色砂礫岩、粉砂岩角礫較多。角礫岩帶下界面清晰,但不平直,具有張性構造結構面的特徵,總體向南東方向傾斜,下伏地層為震旦系灰黃、青灰色板岩,碎裂狀,上界面因風化塌方不清晰,上盤地層為上白堊統紫紅色砂礫岩。
圖4-23 撫州-永豐斷裂帶露頭素描地點:崇仁東來圩NNE方向約1km處)
該角礫岩或碎裂岩沒有任何膠結和蝕變現象(照片4-1),具有新構造運動的特點。
照片4-1 撫州-永豐斷層帶角礫岩或碎裂岩地點:崇仁東來圩)
(3)吉水東北西向倒轉背向斜等擠壓變形現象,是撫州-永豐斷裂右行走滑引起轉換擠壓的形跡(邱愛金等,2002),在崇仁縣戴坊街西側麥坑一帶,T—J地層出現順時針錯動,佐證了斷裂右行走滑的特徵(圖4-24)。
圖4-24 崇仁縣戴坊街西部麥坑地區地質略圖
(4)斷裂南東側分布撫州-永豐掀斜盆地(崇撫盆地),盆地內充填了巨厚的、分選性差的類磨拉石陸相沉積建造即紫紅色砂礫岩、砂岩、粉砂岩間夾有偏鹼性玄武岩和拉斑玄武岩(K2紅層),紅層最厚達數千米,總體呈單斜產狀,向北西傾斜,從南東向北西,地層層位依次變新,撫州-永豐斷裂切割了紅盆中的最新紅層,無疑形成於該紅層之後,即斷裂的形成時代應是新近紀或以後。
四、地震活動紀錄
從江西地震信息網(www.jxdz.gov.cn)獲悉,1971~2002年,震中位於研究區內的一級以上地震共有11次(表4-8),震中7處(圖4-21圖中震中編號與表4-8相同),加之吉水東側12號和宜黃南側13號2處震中(據《江西省區域地質志》附圖———1∶100萬江西省地質構造圖)(江西省地質礦產局,1984),震中共有9處。其中12號震中位於撫州-永豐斷裂帶上,震級不詳,但無疑是撫州-永豐斷裂挽近活動的重要依據;永豐西南側1~2號震中,位於撫州-永豐斷裂附近(上盤),在1972年8月份,曾發生過兩次地震,震級2.7~3.0,是撫州-永豐斷裂挽近活動引起的;新干縣東南部的11號和4~8號震中,位於撫州-永豐斷裂下盤,距斷裂約15~17km,震級1.3~3.2,是撫州-永豐斷裂或新干斷裂(贛江斷裂)挽近活動的產物。震中是新構造活動的蹤跡,進一步佐證了撫州-永豐斷裂在挽近時期是活動的發震斷裂。
表4-8研究區1971~2002年地震活動紀錄
五、溫泉沿斷裂分布
沿撫州-永豐斷裂或其南東側,分布多處溫泉或地熱點,如臨川溫泉、湯溪溫泉。臨川溫泉水溫42℃,重碳酸硫酸鈣鈉型熱水,硅熱流值為(60±11.52)mW/m2,地溫梯度3℃/(100m);湯溪溫泉水溫43℃,重碳酸鈣鈉型熱水,實測大地熱流值約60.1mW/m2,地溫梯度2.5℃/(100m)。江西省實測大地熱流平均值為(68.90±11.4)mW/m2,兩處溫泉均處於中等偏低的區域地熱背景條件下,推測是由現代大氣降水沿斷裂構造深循環加熱形成熱水,並在適當條件下出露地表而形成,從熱源角度看屬於深循環增溫型溫泉,其熱量來源於正常地熱增溫(李學禮等,1992)。根據溫泉水的SiO2含量初步估算臨川溫泉地下熱水的循環深度大約在3.5km左右(張衛民,1990)。
臨川溫泉綜合物探勘查表明(曹俊昌,2007),撫州-永豐斷裂具負磁異常特徵,氡濃度顯示相對高值[173×3.7Bq/L(3.7貝可/升)],視電阻率表現為明顯低阻,為幾十歐姆·米,地雜訊觀測在構造附近出現3.95Hz的優勢頻率觀測點,故認為撫州-永豐斷裂是一熱水儲存構造。江西地質局912隊進行了鑽探,ZK1502孔深233m處,揭見斷層破碎帶,熱水溫度53℃,ZK2301孔深283m見斷層破碎帶,熱水溫度66℃,當揭到335m時,見硅化破碎帶,水溫仍為66℃。地下水單孔涌水量為0.195~0.233L/s,溶解性總固體(英文縮寫TDS)(舊稱礦化度)為313.99~358.22mg/L。
溫泉或地熱點的分布與新構造運動具有密切的關系,我國地熱異常區、帶多受活動斷裂控制,溫泉與地熱異常均出現在活動斷裂帶上或其兩側(葉定衡等,1995)。根據肖楠森(1986)研究,新構造斷裂有控水、富水的特點。由於撫州-永豐斷裂控制了臨川、湯溪溫泉,具有控水、富水的特點,即具有新構造的特點。
從遙感影像、地質地貌特徵、地震活動紀錄以及溫泉沿斷裂分布看,撫州-永豐斷裂是一條挽近時期以來有明顯活動的斷裂,且表現為右行正斷層性質,南東盤向南東方向下滑,由於此斷裂的正斷層作用,斷層兩側侵蝕深度不同,致使兩側礦產的保存狀態具明顯差異。
六、撫州-永豐斷裂對相山礦田成礦後隆升剝露的影響
相山火山-侵入雜岩形成於早白堊世早期,鈾成礦則緊隨其後而發生,當時地表很少有蓋層覆蓋,並在早白堊世末形成了較為廣泛的剝蝕夷平面。
晚白堊世—古近紀,岩石圈大規模伸展減薄(胡瑞忠等,2004),地殼運動是以張陷為特徵,開始了華南紅色碎屑岩(紅層)的廣泛沉積。相山礦田北西部直接被撫州-永豐盆地的上白堊統紅層所超覆,北或北西側幾千米處也是撫州-永豐盆地的紅層,東側有宜黃小紅盆分布,東南45km處則是南城-廣昌紅盆,相山礦田幾乎被紅層包圍,可以推測,相山地區在晚白堊世—古近紀也有紅色碎屑岩的沉積,即相山礦田曾被紅層覆蓋。
中新世晚期進入了新一輪準平原狀態和「泛湖期」景觀,這種相對平靜的構造地質環境一直持續到上新世末期(李祥根,2003)。中國大陸大部分(包括華南地區)呈現為地貌發育的老年階段(上新世準平原面)。
新構造期,撫州-永豐斷裂的右行正斷,據台灣-阿爾泰地學大剖面資料(袁學城等,1989),該斷裂上陡下緩傾向南東,切入中地殼韌性層(圖4-25)。斷裂兩側地塊產生掀斜運動,在不斷隆升的背景下,兩側地塊的侵蝕程度和礦產保存狀態是不相同的。
圖4-25 火山侵入雜岩掀斜示意圖
相山和玉華山火山雜岩,分別位於撫州-永豐斷裂的上盤和下盤,形成時代均為早白堊世(張萬良等,2007),在新構造活動之前,兩者可能是連在一起的,即在撫州-永豐紅盆之下仍然存在火山岩系地層和鈾礦化。由於撫州-永豐斷裂的右行正斷,使相山和玉華山火山-侵入雜岩具有明顯不同的侵蝕作用和找礦潛力的差異。相山火山雜岩形態較完整,呈一東西向稍長的橢圓形,面積318km2,基底地層分布在外圍,碎斑熔岩厚度大,局部>2000m,鈾礦床、礦點眾多,礦化類型有鹼交代類型和螢石-水雲母類型,螢石-水雲母類型的深部常常出現鹼交代類型的鈾礦;而玉華山火山雜岩總體形態呈一近南北向的長橢圓狀,面積約240km2,碎斑熔岩面積、厚度較小,最大厚度為500m,許多地段基底地層露於地表,盆地支離破碎,侵蝕剝蝕較強烈,保留下來的鈾礦化規模較小,主要為鹼交代類型,資源潛力受限。
由於斷裂上盤(南東盤)是一掀斜地塊,相山火山雜岩的侵蝕深度從南東向北西逐漸降低(張萬良,2007),再往北西則被紅層覆蓋。因此,相山礦田的找礦思路是,以熱液脈型鈾礦理論為指導,以礦田西部為重點,逐漸向北西方向推進。紅盆的深部是鈾礦勘查的戰略靶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