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大棚溫度多少需要開天窗
Ⅰ 大棚蔬菜濕度多少最佳
對於不同作物,同一作物不同生長期,所需的濕度都會不同,應該掌握調控措施。 濕度是保證冬季大棚作物生長所需的栽培條件之一,下面介紹幾種調節大棚濕度的方法:
一、改變溫度:根據大棚中濕度變化的特點,如需增減相對濕度時,可在不影響濕度要求的前提下,適當改變棚中的溫度。方法是:棚內濕度為100%,棚溫為5℃時,氣溫每提高1℃,濕度約降5%;在5℃~10℃時,每提高1℃,濕度則降3%—4%;棚溫提高至20℃時,濕度為70%;棚溫為30℃時,濕度為40%。相反,如果溫度下降到18℃時,相對濕度則可升到85%,溫度下降到16℃時,相對濕度幾乎可達100%。因此,可採用升溫、降溫的辦法來掌握棚中濕度。
二、通風換氣:通風是最簡單的大棚降濕方法,一般每次灌水後,在不影響溫度的情況下,都要加大通風量,換入外界的乾燥空氣,降低棚內空氣的相對濕度。通風換氣不能盲目進行,必須根據需要來確定換氣量。作物要求空氣濕度低些,而土壤濕度要適當高些,所以,是開天窗,還是開地窗,開大還是開小,開的時間長短,都要分析和掌握。
三、田間管理:在播種前或定植後,都需要充分澆水,水滲下去以後,就可以利用中耕和覆土的辦法,保持適宜的土壤溫度而降低空氣的相對濕度。若想空氣的濕度變化較小,又要達到蔬菜對土壤水分的需要,可採取開溝、開穴澆水或滴灌等辦法,避免大水漫灌。灌後覆土或地面鋪草、塑料薄膜覆蓋等方法,也可減少水分蒸發,保持土壤的一定濕度。當空氣溫度小,需盡快提高濕度時,可直接向地面灑水或噴霧。
Ⅱ 大棚溫度控制在多少度
15-30℃。
塑料薄膜具有保溫性,覆蓋薄膜後,大棚內的濁度將隨著外界氣溫的升高而升高,隨著外界氣溫下降而下降,並存在著明顯的季節變化和較大的晝夜溫差,越是低溫期溫差越大,一般在寒季大棚內日增溫可達3-6℃,陰天或夜間增溫能力僅1-2℃。
春暖時節棚內和露地的溫差逐漸加大,增溫可達6-15℃。外界氣溫升高時,棚內增溫相對加大,最高可達20℃以上,因此大棚內存在著高溫及冰凍危害,需進行人工調整。在高溫季節棚內可產生50℃以上的高溫。
進行全棚通風,棚外覆蓋草簾或搭成涼棚,可比露地氣溫低1-2℃。冬季晴天時,夜間最低溫度可比露地高1-3℃,陰天時幾科與露地相同。因此大棚的主要生產季節為春、夏、秋季。通過保溫及通風降溫可使棚溫保持在15-30℃的生長適溫。
溫室大棚主要裝置
一種室內溫室栽培裝置,包括栽種槽、供水系統、溫控系統、輔助照明系統及濕度控制系統;栽種槽設於窗底或做成隔屏狀,供栽種植物;供水系統自動適時適量供給水分;溫控系統包括排風扇、熱風扇、溫度感應器及恆溫系統控制箱,以適時調節溫度。
輔助照明系統包含植物燈及反射鏡,裝於栽種槽周邊,於無日光時提供照明,使植物進行光合作用,並經光線的折射作用而呈現出美麗景觀;濕度控制系統配合排風扇而調節濕度及降低室內溫度。
Ⅲ 冬季大棚里種植蔬菜需要進行通風嗎
需要,根據不同溫度進行不同層面的通風。
冬季的大棚溫度低,濕度大,蔬菜的葉片上容易造成大量的霧氣,他們會凝結在一起,出現結露現象。因此,這種情況需要進行通風且循序漸進的進行,當晴天時,棚內二氧化碳濃度最高,而棚內蔬菜對二氧化碳需求高,此時不急於通風,應該在開草苫後一小時再通風,通風剛開始時,也應該先開小口,慢慢的先排出棚里的濕氣,然後再將通風口增大,使二氧化碳進入棚內,利於蔬菜光合作用。
二.澆水,膠水的要點是小水輕澆,一般現在都採用膜下小水暗灌,可以滿足蔬菜對水分的需要,也能夠解決土壤水,氣,熱,之間的矛盾,有利於蔬菜的生長。
三.光線條件,冬季光照弱,大棚內光照處於虧損狀態,因此,應在棚內掛上反光幕,可以延長蔬菜的光照時間。
因此通風是需要的,但更要根據條件的不同,通風不同。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如果可以請點贊關注,謝謝,。
Ⅳ 冬季溫室是否需要通風怎樣進行通風
冬季溫室內的溫度偏低,為保持溫度,溫室一般較少通風,容易造成溫室內的空氣濕度偏高,有害氣體的濃度也容易增大。另外,溫室長時間不通風,溫室內的二氧化碳氣體含量將會明顯下降,妨礙辣椒的正常光合作用。因此,在確保溫室溫度需要的前提下,冬季也要對溫室進行通風,特別是澆水後幾天以及噴葯、噴肥後,更要加強溫室的通風管理。
冬季溫室通風,要在上午溫室內溫度升到28℃以上後開始,特別情況下,也可以在溫度升到30℃以上後開始通風。冬季的通風量比較少,一般只需扒開上部通風口即可,不可打開下部通風口通風。下午,當溫室內的溫度下降到25℃後關閉通風口。
Ⅳ 溫室大棚冬天溫度能達到多少
一般來說,白天土壤5厘米深處溫度可比棚內氣溫低5-7℃,夜間土壤5厘米深處的地溫要比氣溫高3-5℃。據此可知,一天之中有多半時間棚內地溫低於20℃,比瓜類、果菜類作物根系生長發育適宜的土壤溫度23-25℃低3-5℃。溫室大棚一般採用三層覆蓋,有些還要進行地面覆蓋。三層覆蓋即一層棚膜,一層二道膜,一層小棚膜。三層覆蓋一般可使棚內比露地的夜晚最低氣溫高4.5℃左右。夜間小棚上覆蓋草簾,保溫性好,但操作較費工。溫室大棚必須採取相應的調控措施。為使蔬菜不受低溫危害,白天必須充分採光,以提高棚內溫度,夜間要嚴密防寒保溫。在棚溫偏低時,棚內須增加覆蓋物。當寒潮來臨、氣溫降至0℃以下時,大棚內扣小棚,小棚覆蓋草簾,夜間最低溫度比不覆蓋高2-4℃,閉封得好大棚可高出4-6℃。地面覆蓋可增加土溫、降低棚內濕度,採用畦面鋪地膜、畦溝鋪稻草的方法,成本輕、效果好。
Ⅵ 東北冬天大棚里的溫度多少
大棚的頂部是透明的,太陽光能透過進入大棚,可是太陽光里的紅外線卻出不去,而且溫度高,晚上大棚還要蓋上草簾子,大棚裡面還有一些採暖措施,所以溫度高
Ⅶ 大棚溫度冬天有幾度
朋友你好,我是山東壽光的,一直在外地做技術服務,對冬暖式大棚這一塊有所了解。我在中央教育電視台做的節目所說的「冬暖防風大棚建設方法」就是針對我國北方高寒地區設計的,是結合了高寒、高海拔、多風地區的實際情況設計的。雖然節目做得不是太理想,有些問題記者沒有理解好,做節目是在北京做的,當時的采訪是在張家口采訪的,我的講解也是在張家口做的,這個節目有些問題沒有說透,有點差強人意,不過也能說明一些問題。
這個「冬暖防風大棚」不同於壽光的冬暖式日光溫室,雖然前者是從後者演變來的。
我們以前工作的地方,康寶,最低氣溫零下三十九度,六級風每個禮拜有三天,五級的三天,七級的一天。沙塵暴一個禮拜一次,白天也是零下十五度至二十度,我們的黃瓜西紅柿堅持到十二月三十號。
至於能不能抵住你那的低溫,你自己判斷。
我們在張家口的時候沒有燒煤取暖,最冷的那一天零下三十六度我們秋冬茬結束,大棚里就不能生產了,低於零度了,本來聯系好的要燒煤取暖沒有做,春節以前放假一個月,不過有工人每天卷放保溫被,每天棚裡面白天十幾二十度,晚上三至六度,這一階段外界氣溫都是在零下二十到三十度。春節以後初六上班,大棚里晚上就有七八度了,棚中棚育甜瓜苗就沒問題了,二月初五定植的,這個時候外面還是零下二十多度,棚內也沒有加溫就能正常生長了。
要燒煤取暖,也最多不會超過兩個月,有專用的取暖爐,一天五十斤煤,就是晚上十二點以後燒到天亮,只要在最冷的這幾個小時,保證凍不死就好,白天的溫度不加溫也還是能有保證的,往往是在我們北方高寒的地區光照又特別充足,應該沒問題。
有問題隨時聯系。
Ⅷ 大棚黃瓜多少度放風合適
大棚和溫室栽培,一般情況下,溫度超過35℃時,就要放風。降溫除濕,同時通風換氣,保證二 氧化碳含量,滿足光合作用需要。
大棚栽培,如果棚外氣溫較低,棚內短時間溫度較高,可以扒縫放風,在大棚兩側腰部各扒開一條縫進行放風,溫度降下來時關閉。
如果棚外溫度較高,棚內長時間高溫,不會發生凍害,可以掀起兩側的棚膜,進行大面積放風,進行降溫除濕,滿足黃瓜生長要求,避免高溫高濕,導致病害發生。
溫室栽培,棚外氣溫較低,棚內短時間溫度較高,可以開啟溫室的通風孔進行放風;如果棚外溫度較高,棚內長時間高溫,不會發生凍害,可以掀起底部的棚膜,同時開啟通風孔,進行降溫除濕。
溫度降到35℃以下時,關閉通風孔,蓋嚴棚膜。
晚間不用放風。
Ⅸ 大棚冬季黃瓜秧苗什麼溫度放風,什麼時間起蓋棉被
冬季大棚黃瓜種植技術
1培育壯苗:大棚黃瓜播種期一般在12月下旬至1月中旬,宜採用大棚加小拱棚或大棚電熱溫床或秸稈生物反應堆大棚育苗。苗齡約40~45天,苗床適量施肥,保證棚內通風,促壯苗。
2、適時定植:大棚套小拱棚加地膜、草簾栽培,於2月中旬至3月上旬,當苗齡40~45天,株高15~20厘米,有5~6片真葉時定植。一般每畦栽二行,株行距40~60cm每667㎡栽2500~2700株。
Ⅹ 冬天蔬菜大棚內的溫度
棚內溫度是變化的,盡管其變化有規律性,但要確定所有點的溫度是非常困難的,也不符合實際。但是,如果具體到某一點,棚溫多少就非常容易確定了,由這一個點的溫度,我們便可推衍出其它點溫度的大致情況。
一般來說,30℃是大多數茄果類蔬菜和瓜類蔬菜最適宜生長的溫度上限,而在此基礎上再提高2-3℃,使棚溫達到32-33℃,就是我想跟大家探討的棚溫調控的主題。
那麼,為什麼要如此調控溫度呢?通過菜農實際的生產操作來看,如此調控溫度才能將棚溫調控到最適宜蔬菜生長的范圍內。
首先,棚室內的溫度計多掛在植株上部,白天不同部位的空氣溫度與所處高度基本成正相關,特別是植株繁茂與較高時,由於枝葉的遮蔭作用,由生長點向地面測量,其溫度下降梯度十分明顯。一般地面溫度可比生長點處的溫度低3-7℃,若作物生長點處的溫度在34℃左右,那麼作物主體枝葉處的溫度恰在27-30℃之間,處於光合作用的最適宜溫度范圍內。
其次,棚室栽培,覆蓋地膜,土壤水分供應充足,從而加速了作物葉片的蒸騰作用,降低了葉片溫度,其葉片溫度,一般比空氣溫度低3-5℃,即使空氣溫度明顯高於光合適溫2-4℃時,其葉片溫度仍處在光合作用的適宜溫度范圍之內。
再次,提高棚內氣溫,利於地溫的提高。若地溫偏低不但不利於作物根系的生長發育,導致生根量少,根系吸收能力差,生理活性低,而且還會引起多種生理性病害的發生,甚至於爛根、死根,引起作物死亡。
一般來說,白天土壤5厘米深處溫度可比棚內氣溫低5-7℃,夜間土壤5厘米深處的地溫要比氣溫高3-5℃。據此可知,一天之中有多半時間棚內地溫低於20℃,比瓜類、果菜類作物根系生長發育適宜的土壤溫度23-25℃低3-5℃。
而提高棚內氣溫,可顯著提高地溫,較高的地溫,能促進根系發育、增加生根量、提高根系活性、促進根系對水分和營養元素的吸收、轉化和利用。從而達到促進作物地上部分的生長發育、提高作物產量、品質的目的。
所以,我說冬季棚溫應調控到適宜作物生長的上限再加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