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鋼在鍛造溫度多少
A. 鍛造鍛件進加熱爐的過程和前區後區溫度是多少
摘要 始鍛溫度:允許加熱的最高溫度即始鍛溫度。在不出現過熱的前提下,應盡量提高始鍛溫度,以使坯料具有最佳的鍛壓性能,並能減少加熱次數,提高生產率。碳鋼的始鍛溫度比固相線低200℃左右。
B. 35SiMn的鍛造溫度是多少
摘要 親你好,坯料加熱是為了提高坯料的塑性,降低變形抗力,在坯料均勻熱透的條件下,應盡量縮短加熱時間,以減少金屬氧化等缺陷,降低燃料消耗。
C. 低碳鋼的始鍛溫度比鋁合金的始鍛溫度要高
是的。
低碳鋼的始鍛溫度為1200-1250度之間,鋁合金的始鍛溫度一般為430℃。
始鍛溫度,是鍛造行業,對鍛件開始鍛造時的初始溫度,即鍛造時允許加熱的最高溫度。
D. 低碳鋼的始緞溫度
低碳鋼的始鍛溫度為1200-1250度之間,也就是低於固相線AECF100到200度.其終鍛溫度為400到450之間.具體可參考金相圖
E. 碳素鋼的始鍛溫度和終鍛溫度是多少
鍛造溫度范圍是指始鍛溫度和終鍛溫度之間的一段溫度間隔。確定鍛造溫度的基本原則是,就能保證金屬在鍛造溫度范圍內具有較高的塑性和較小的變形抗力,並得到所要求的組織和性能。鍛造溫度范圍應盡可能寬一些,以減少鍛造火次,提高生產率。
1.始鍛溫度
始鍛溫度即坯料開始鍛造的溫度,應理解為鋼或合金在加熱爐內允許的最高加熱溫度。從加熱爐內取出毛坯送到鍛壓設備上開始鍛造之前,根據毛坯的大小、運送毛坯的方法以及加熱爐與鍛壓設備之間距離的遠近,毛坯有幾度到幾十度的溫降。因此,真正開始鍛造的溫度稍低,在始鍛之前,應盡量減小毛坯的溫降。
2.終鍛溫度
終鍛溫度即坯料終止鍛造的溫度,終鍛溫度主要應保證在結束鍛造之前坯料仍具有足夠的塑性,以及鍛件在鍛後獲得再結晶組織。
3.鍛造溫度范圍
鍛造溫度范圍是指始鍛溫度和終鍛溫度之間的一段溫度間隔。確定鍛造溫度的基本原則是,就能保證金屬在鍛造溫度范圍內具有較高的塑性和較小的變形抗力,並得到所要求的組織和性能。鍛造溫度范圍應盡可能寬一些,以減少鍛造火次,提高生產率。
由Fe-Fe3C合金相圖可以確定始鍛溫度和終鍛溫度以及鍛造的溫度范圍。目前應用的鐵碳合金狀態圖是含碳量為0~6.69%的鐵碳合金部分(即Fe-Fe3C部分)。
碳鋼的鍛造溫度范圍如圖中的陰影線所示。
具體牌號的可參考資料。
F. 金屬鍛造溫度范圍如何確定為什麼碳鋼要加熱到單相區(奧氏體區)鍛造,而低碳鋼可以在兩相區鍛造
鍛造溫度一般分為始鍛溫度和終鍛溫度,始端好像是A3以上30-50℃吧,在單相區金屬塑性好,變形抗力小,易於變形,而低碳鋼本來塑性就很好,能夠滿足鍛造需求,兩相區影響不大。供參考,
G. 鋼的鍛造溫度范圍是如何確定的始鍛溫度和終鍛溫度過高或過低各有何問題
始鍛溫度是開始鍛造的溫度,也是允許的最高加熱溫度。始鍛溫度不宜過高,否則可能造成過燒和過熱,但始鍛溫度也不宜太低,否則將縮短鍛造操作時間,縮小鍛造溫度范圍,增加鍛造的困難。一般將始鍛溫度控制在固相線以下150~250℃。
終鍛溫度是停止鍛造的溫度。終端溫度過高,停止鍛造後晶粒在高溫下繼續長大,使鍛件晶粒粗大,降低鍛件的力學性能;終鍛溫度過低時,鍛件塑性不良,變形困難,內應力增大,甚至導致鍛件產生裂紋。碳素鋼的終鍛溫度約為800℃,合金鋼一般為800~900℃。
(7)碳鋼在鍛造溫度多少擴展閱讀:
鍛造溫度與鍛造工藝有關,大型件有時要分成三火完工,那最後一次變形前的加熱溫度和保溫時間要酌情而定——看變形量而定。臨界變形量-溫度-晶粒大小三者間的三軸圖在鍛造手冊等有關資料里找得到,一般最後一火加熱溫度低一些,1150~1180℃,如果已沒有多少變形量(或鍛造比≤1.2之類),可將加熱溫度控制在1050℃——對大多數合金結構鋼來說,晶粒快速長大是從1050℃以上開始的。
因為盡管表面溫度(尤其是邊角溫度)低一些,內部溫度可能還比較高。這時內熱外冷,有較好的「模殼效應」,有利壓實內部材料,鍛件外形也容易精整。
H. 碳鋼在鍛造溫度范圍內變形時 是否會有形變強化現象
【普通碳素鋼變形溫度】普通碳素鋼在420攝氏度即可變形,低碳鋼的熔化溫度:1420--1450°C ;中碳鋼的熔化溫度:1450--1470°C;中碳鋼的熔化溫度:1470--1500°C;合金鋼的熔化溫度:1450--1570°C。
I. 低碳鋼的始鍛溫度和終鍛溫度
許多鋼結構件都要求具有細晶組織。這是因為,多晶體金屬的屈服強度與晶粒 度之間有如下關系:
a,=ao+Kd-1/2 (1-10)
式中,a。和K為材料常數,d為晶粒直徑。這個關系式表明,鋼的屈服強度直接 與晶粒直徑平方根的倒數有關。採用細晶粒除了提高屈服強度外,還可改善性 ,這是所有強化鋼的手段中少見的。
為了提高鋼鍛件的強度和塑性,必須控制鍛造溫度、變形程度以及鍛後冷卻速 度等因素,以便得到細晶的鍛件。
中碳鋼 (0.45%)的鍛造加熱溫度和終鍛溫度對晶粒度影響的示意圖解。假設鍛造所用的毛坯具有中等大小的晶粒,當毛坯 加熱到A, 3以上溫度時,原來的鐵素體+珠光體組織便轉變成細小的奧氏體晶粒 。隨著溫度繼續升高,晶粒逐漸變粗。當加熱到始鍛溫度時,晶粒則變得很粗大。如果不進行鍛造就將毛坯冷卻下來,便會得到粗晶組織 ( a )。如果毛坯經過鍛造,而且是在比A,3低許多的溫度終鍛(b),則終鍛溫度雖然仍在再結晶 溫度以上,但是,由於溫度已不很高,如果鍛件冷卻快,便不能充分再結晶, 鍛件內將留有部分冷變形的組織。如果終鍛溫度比A}3高很多 ( d ),則在終鍛 後由於奧氏體晶粒再結晶,甚至發生聚集再結晶使晶粒長大,結果便會得到 晶組織。但這種鋼有相的重結晶轉變,因此,粗晶組織可以通過隨後的正火處 理予以細化(e)。如果終鍛溫度能准確控制在比Ar。稍高的溫度(C),則在終鍛 後可得到細小等軸晶粒組織。
為了保證鍛件得到細小均勻的晶粒組織,鍛壓設備一次行程的變形程度還應大 於或小於再結晶圖上相應溫度下的臨界變形區域,如圖1-20中的陰影部分所示 。尤其重要的是要控制終鍛溫度下的變形程度不落入臨界變形區。合金結構鋼 在不同鍛造溫度下的臨界變形區域大致是:在850-10000C范圍內為5-15%,在1100^-1200°范圍內為5^2%。
為了獲得細晶鍛件,除了控制終鍛溫度和終鍛溫度下的變形程度外,鍛後冷卻 速度也是一個重要因素。例如,為了得到細晶低碳鋼平軋產品,取低於10000C 溫度終軋,並用噴注大股水流代替少量噴水的方法來加速冷卻,便可得到鐵素 體晶粒更細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