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尾菇需要多少溫度
㈠ 鳳尾菇的貯藏條件怎樣
鳳尾菇為真菌,肉肥味美。鳳尾菇含有豐富的蛋白質、氨基酸及多種維生素、礦物質。鳳尾菇含有生理活性物質,能夠誘發干擾素的合成,從而提高人體免疫力,具有防癌、抗癌的作用。在某些地區又稱之為稱秀珍菇。鳳尾菇的營養十分豐富,干物質中含蛋白質高達21.2 %,並含有人體所必需的八種氨基酸,其含量占所有氨基酸總量的35 %以上。鮮鳳尾菇每百克含維生素C 高達33 毫克,有助於提高人體免疫功能。還含有維生素B1 、B2 、尼克酸、多種礦物質。生理活性物質,具有誘發干擾素的合成,提高人體免疫功能,具有防癌、抗癌的作用。鳳尾菇含脂肪、澱粉很少,是糖尿病人和肥胖症患者的理想食品,還有降低膽固醇的作用。人們稱為「健康食品」、「安全食品」。鳳尾菇又叫灰平菇,是屬於側耳、平菇一類的食用菌,是人們經常食用的一種蘑菇。新鮮鳳尾菇含粗蛋白、碳水化合物、纖維、硫胺素、核黃素、煙酸、鈣、鐵、鉀、鈉、磷。其中蛋白質的含量,比目前國內栽培的平菇、雙孢蘑菇、香菇和草菇都高,而且人體八種必需氨基酸全都具備,其含量占所有氨基酸總量的35%以上。所以經常食用鳳尾菇,可以增強人體健康。另據最近研究證實,鳳尾菇含有的一些生理活性物質,具有誘發干擾素的合成、防癌、抗癌的作用。鳳尾菇含脂肪、澱粉很少,是糖尿病人和肥胖症患者的理想食品,還有降低膽固醇的作用。
㈡ 鳳尾菇和平菇的種子或者菌絲體如何獲取
概述
平菇為真菌植物門真菌側耳Pleurotusostreatus(Jacq-exFr.)Quel.的子實質體,又名北風菌、蚝菌,是栽培廣泛的食用菌。
平菇含豐富的營養物質,每百克於品含蛋白質20—23 克,而且氨基酸成分齊全,礦物質含量十分豐富,氨基酸種類齊全。
平菇性味甘、溫。具有追風散寒、舒筋活絡的功效。用干治腰腿疼痛、手足麻木、筋絡不通等病症。平菇中的蛋白多糖體對癌細胞有很強的抑製作用,能增強機體免疫功能。常食平菇不僅能起到改善人體的新陳代謝,調節植物神經的作用,而且對減少人體血清膽固醇、降低血壓和防治肝炎、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高血壓等有明顯的效果。另外,對預防癌症、調節婦女更年期綜合征、改善人體新陳代謝、增強體質都有一定的好處。
品種
平菇盡管種類繁多,除了菌絲和子實體生長發育所需溫度不同外,其他生長條件和栽培工藝都是基本相同的。因此本文敘述的栽培技術適用於商業化栽培的這幾個品種。
從總體上說,目前我國的食用菌品種中,平菇的品種繁多,也最為混亂,同名異物,同物異名繁多,很難區別,為科研和生產帶來諸多不便,筆者僅能就性狀清楚的一些品種向讀者介紹,由於目前使用的諸多品種均未經過嚴格的鑒定和審定,本文只能從國家的關部門授權收集和保藏菌種的菌庫所給序號為主向讀者介紹品種。
由於平菇不同種和品種間的差異,對生產者來說注重的只是商業性狀,因此平菇的品種劃分有時與種有關,有時又似乎無關。本文僅以生產者使用方便向讀者介紹平菇的品種及其類型。
按色澤劃分的品種
不同地區人們對平菇色澤的喜好不同,因此栽培者選擇品種時常把子實體色澤放在第一位。按子實體的色澤,平菇可分為深色種(黑色種)、淺色種、乳白色種和白色種四大品種類型。
①深色種(黑色種)。這類色澤的品種多是低溫種和廣溫種,屬於糙皮側耳和美味側耳。而且色澤的深淺程度隨溫度的變化而有變。一般溫度越低色澤澤越深,溫度越高色澤越淺。另外,光照不足色澤也變淺。這類品種如ACCC50822,ACCC50823,ACCC50596,ACCC50272,ACCC50249,ACCC50149,ACCC50151等。深色種多品質好,表現為肉厚、鮮嫩、滑潤、味濃、組織緊密、口感好。
②淺色種(淺灰色)。這類色澤的品種多是中低溫種,最適宜的出菇溫度略高於深色種,多屬於美味側耳種。色澤也隨溫度的升高而變淺,隨光線的增強而加深。這類品種如ACCC50618,ACCC50484,ACCC50544,ACCC50545等。
③乳白色種。這類色澤的品種多為中廣溫品種,屬於佛羅里達側耳種。
生物學特性
形態特徵
由於平菇栽培的種類繁多,作為生產者來說要能從外觀簡單區別常見的種類,以避免產銷不對路。所以,本文也主要從外觀上簡要介紹平菇幾個常見的栽培種類的形態特徵。
①菌絲體。人工栽培的各個種菌絲體均白色,在瓊脂培養基上潔白、濃密、氣生菌絲多寡不等。
糙皮側耳和美味側耳:氣生菌絲濃密,培養後期在氣生菌絲上常出現黃色分泌物,從而出現「黃梢」現象。不形成菌皮。
佛羅里達側耳:氣生菌絲少於前兩者,顯得較平坦有序而濃密,無「黃梢」現象,長滿數日後易出現老的菌皮,菌皮較緊而硬。
白黃側耳等廣溫種:氣生菌絲少於前三種,生長平展,無「黃梢」。長滿斜面後極易形成菌皮,菌皮柔軟,富有彈性,很難分割。
②子實體。側耳屬各個種子實體的共同形態特徵是:菌褶延生,菌柄側生。從分類學上鑒別不同種的主要依據是寄主、菌蓋色澤、發生季節、子實層內的結構和孢子等。
糙皮側耳和美味側耳:菌蓋直徑5~21厘米,灰白色、淺灰色、瓦灰色、青灰色、灰色至深灰色,菌蓋邊緣較圓整。菌柄較短,長1~3厘米,粗1~2厘米,基部常有絨毛。菌蓋和菌柄都較柔軟。孢子印白色,有的品種略帶藕荷色。子實體常樅生甚至疊生。
佛羅里達側耳:菌蓋直徑5~23厘米,白色、乳白色至棕褐色。且色澤隨光線的不同而變化。高溫和光照較弱時呈白色或乳白色,低溫和光照較強時呈棕褐色。樅生或散生。菌柄稍長而細,常基部較細,中上部變粗,內部較實,且富纖維質的表面,孢子印白色。白黃側耳及其他廣溫類品種:子實體3~25厘米,多10厘米以上,蒼白、淺灰、青灰、灰白色,溫度越高,色澤越淺。樅生或散生,從不疊生。有的品種菌柄纖維質程度較高。低溫下形成的子實體色深組織緻密,耐運輸。
鳳尾菇:子實體大型,8~25厘米,多10厘米以上,菌蓋棕褐色,上常有放射狀細紋,成熟時邊緣呈波狀彎曲,菌肉白色、柔軟而細嫩,菌蓋厚,常可達1.8厘米甚至更多。樅生或散生,或單生。菌柄短粗且柔軟,一般長1.5~4.0厘米,粗1~1.8厘米。
生長發育所需環境條件
①營養。平菇可利用的營養很多,木質類的植物殘體和纖維質的植物殘體都能利用。人工栽培時,依次以廢棉、棉籽殼、玉米芯、棉稈、大豆秸產量較高,其他農林廢物也可利用,如木屑、稻草、麥秸、玉米芯等。
②溫度。菌絲生長不同種的菌絲生長溫度范圍和適宜溫度不完全相同,多數種和品種在5~35℃下都能生長,20~30℃是它們生長共同的適宜溫度范圍,低溫和中低溫類品種的最適生長溫度為24~26℃,中高溫類和廣溫類品種的最適生長溫度為28℃左右,鳳尾菇的最適生長溫度25~27℃。
子實體形成和生長正如前文所述,從平菇子實體形成溫度上看,品種可劃分為幾大溫型,這幾大溫型的品種,除高溫型的特殊種外,多數種在10~20℃內都可出菇。在適宜的溫度范圍內,溫度越高,子實體生長越快,菌蓋越薄,色澤越淺。
③濕度。菌絲體生長的基質含水量以60%~65%為最適,基質含水量不足時,發菌緩慢,發菌完成後出菇推遲。生料栽培,基質含水量過高時,透氣性差,菌絲生長緩慢,同時易滋生厭氧細菌或黴菌。出菇期以70%~75%為最適,大氣相對濕度在85%~95%時子實體生長迅速、茁壯,低於80%時菌蓋易於干邊或開裂,較長時間超過95%則易出現爛菇。在生料栽培中,常採取偏干發菌,出菇期補水的方法,以保證發菌期不受黴菌的侵染,並保證出菇期足夠的水分以供出菇。
④空氣。平菇是好氣性真菌,菌絲體在塑料薄膜覆蓋下可正常生長,在用塑料薄膜封口的菌種瓶中也能正常生長。而在一定二氧化碳濃度下菌絲較自然界空氣中正常二氧化碳含量下生長更好。就是說,一定濃度的一氧化碳可刺激平菇菌絲體的生長,但是,子實體形成、分化和發育需要充足的氧氣,二氧化碳對其生長發育是有害的。在氧氣不足,二氧化碳濃度過高時,不易形成子實體,或子實體原基不分化,或出現二度分化,或大腳小蓋的畸形菇等。
⑤光。平菇菌絲體生長不需要光,光反而抑制菌絲的生長。因此,發菌期間應給予黑暗或弱光環境。但是,子實體的發生或生長需要光,特別是子實體原基的形成。此外,光強度還影響子實體的色澤和柄的長度。相比之下,較強的光照條件下,子實體色澤較深,柄短,肉厚,品質好;光照不足時,子實體色澤較淺,柄長,肉薄,品質較差。因此,栽培中要注意給予適當的光照。
⑥酸鹼度(pH值)。平菇菌絲在pH值3.5~9.0范圍內部能生長,適宜pH值5.4~7.5。在栽培中,自然培養料和自然水混合後,基質的酸鹼度多在6.0~7.5,正宜平菇菌絲生長。但是,實際栽培中,常加入生石灰提高酸鹼度到pH值7.5~8.5,以抑制黴菌和滋生,確保發菌。
⑦其他。平菇子實體生長發育中對空氣中一氧化碳、硫化物、乙炔等不良氣體敏感。當空氣中這些物質的濃度較高時,子實體停滯生長、畸形甚至枯萎。此外,還對敵敵畏過敏,在菇房使用敵敵畏殺蟲後,子實體會向上翻卷形成「雞爪菇」。
平菇的栽培
目前我國栽培平菇的方法很多。有室內床栽、玉米或大豆與平菇間作、塑料大棚栽培等。
室內床栽
1、菇房建造:可把現有的空房、地下室等,改造為菇房。有條件的也可以新建菇房。菇房應座北朝南,設在地勢高、 靠近水源、排水方便的地方。菇房大小以房內栽培面積20平方米為宜。屋頂、牆壁要厚,門窗安排要合理,有利於 保溫、保濕、通風和透光。內牆和地面最好用石灰粉刷,水泥抹光,以便消毒。另外,可建造簡易菇房,即從地面 向下1.5—2.0米的半地下式菇房。為了充分利用菇房空間,還可在菇房內設置床架,進行栽培。床架南北排列,四 周不要靠壁、床架之間留60厘米寬的走道 。上下層床面相距50厘米,下層離地20厘米,取上層不要超過窗戶,以免 影響光照。床面寬不超過1米,便於管理。床面鋪木板,竹桿或秸桿簾等。
2、培養料的配製:栽培平菇的培養料有玉米芯、木屑、豆秸、稻草、樹葉等。無論哪一種培養料均要求新鮮、無蟲、 無毒和無雜質。否則,易感染雜菌,造成減產。 培養料配方
(1)玉米芯(粉碎)78%,玉米面(或麥麩)20%、石灰2%和適量水。
(2)玉米芯(粉碎)40%、豆秸(粉碎)40%、玉米面18%、石灰2%和適量水。
(3)木屑78%、米糠(或玉米面)20%、石灰2%和適量水。
(4)稻草,將稻草切成5—10厘米長,放入2%石灰水中浸泡24小時,撈出濾去多餘的水分,即可鋪料播種。
3、菇房消毒:菇房在使用前要消毒,特別是舊菇房,更要徹底消毒 。以減少雜菌污染和蟲害發生。消毒方法如下:
(1)每100立方米菇房用硫磺0.5公斤、敵敵畏0.1公斤、甲醛0.2公斤,與木屑混合加熱,密閉熏蒸24小時。
(2)100立方米菇房用甲醛1公斤、高錳酸鉀0.5公斤,加熱密閉熏蒸24小時。
(3)噴灑5%的石碳酸溶液。 (4)噴灑敵敵畏800倍液。
4、播種:平菇的播種方法很多,有混播,穴播,層播和覆蓋式播種等。下面主要介紹一下層播。床面上鋪一塊塑料薄 膜,在塑料薄膜上鋪一層營養料,約5厘米厚,然後撒一層菌種,再鋪一層營養料,再在上面撒一層菌種,最後整平 壓實。床面要求平整、呈龜背形。一般每平方米床面用料20公斤左右,厚度10—15厘米。在播種前,應先將菌種從 瓶內或塑料袋內取出,放入干凈的盆內,用洗凈的手把菌種掰成棗子大小的菌塊,再播入料內。播 種後,料面上再 蓋上一層塑料薄膜,這樣即利於保濕,也可防止雜菌污染。 播種時間,一般從8月末到第二年4月末,均可播種。不過春播要早,秋播要晚,氣溫在15℃以下是平菇栽培的適宜時期。 既適於平菇生長發育,又不利雜菌生長。一般播種量為料重的10%—15%。上層播種量占菌種量的60%,用菌種封閉料表面,以 防止雜菌污染。
5、管理:
(1)發菌期的管理:菌絲體生長發育階段的管理,主要是調溫、保濕和防止雜菌污染。為了防止雜菌污染,播種後 10天之內,室溫要控制在15℃以下。播後兩天,菌種開始萌發並逐漸向四周生長,此時每天都要多次檢查培養料內的 溫度變化,注意將料溫控制在30℃以下。若料溫過高,應掀開薄膜,通風降溫,待溫度下降後,再蓋上薄膜。料溫穩 定後,就不必掀動薄膜。10天後菌絲長滿料面,並向料層內生長,此時可將室溫提高到20—25 ℃。發現雜菌污染,可 將石灰粉撒在雜菌生長處,或用0.3%多菌靈揩擦。此期間將空氣相對濕度保持在65%左右。在正常情況下,播種後, 20—30天菌絲就長滿整個培養料。
(2)出菇期的管理:菌絲長滿培養料後,每天在氣溫最低時打開菇房門窗和塑料膜1小時,然後蓋好,這樣可加大料面 溫差,促使子實體形成。還要根據濕度進行噴水,使室內空氣相對濕度調至80%以上。達到生理成熟的菌絲體,遇到 適宜的溫度、濕度、空氣和光線,就扭結成很多灰白色小米粒狀的菌蕾堆。這時可向空間噴霧,將室內空氣相對濕度 保持在85%左右,切勿向料面上噴水,以免影響菌蕾發育,造成幼菇死亡。同時要支起塑料薄膜,這樣既通風又保濕, 室內溫度可保持在15—18℃。 菌蕾堆形成後生長迅速,2—3天菌柄延伸,頂端有灰黑色或褐色扁圓形的原始菌蓋形成時,把覆蓋的薄膜掀掉,可向料面 噴少量水,保持室內空氣相對濕度在90%左右。一般每天噴2—3次,溫度保持在15℃左右。
6.採收: 當平菇菌蓋基本展開,顏色由深灰色變為淡灰色或灰白色,孢子即將彈射時,是平菇的最適收獲期。這時採收的平菇, 菇體肥厚,產量高且味道美。採收方法,要用左手按住培養料,右手握住菌柄,輕輕旋扭下。也可用刀子在菌柄基部 緊貼料面處割下。采大朵留小朵,一般情況下,播種一次可採收3—4批菇。每批採收後,都要將床面殘留的死菇,菌 柄清理干凈,以防止下批生產爛菇。蓋上薄膜,停止噴水4—5天,然後再少噴水,保持料面潮濕。大約經10天左右, 料面再度長出菌蕾。仍按第一批菇的管理方法管理。
二、玉米或大豆與平菇間作
1. 栽培時間:在6月末三遍地鏟趟完畢,在玉米或大豆地壟溝種菇。因玉米或大豆在7—8月份枝葉生長茂盛,封壟較好, 壟溝濕度大,正好適合平菇子實體生長。
2. 培養料:選用整軸玉米芯或整捆豆稈,用2%石灰水浸泡24小時撈出,控出多餘水分,備用。
3. 栽培方法:栽二壟,空一壟為作業道。首先將壟溝清理一下,然後鋪一層整軸玉米芯或豆稈,撒一層菌種,再鋪一層 料,再撒一層菌種。最後用腳踩實,上面覆蓋2厘米厚土或覆蓋地膜。
4. 管理:接種20天後,菌絲長滿培養料。如果天氣無雨,較乾旱的地區,可澆一次重水,一周左右就能出菇。管理方法 及採收同前。
三、塑料大棚栽培 塑料大棚栽培,其生產方式多樣。可按東西走向作畦栽培,也可與高桿蔬菜(黃瓜、豆角架中間的壟溝內)間種, 也可作菌磚栽培,還可以用塑料袋栽培。培養料的調制、播種、管理同前。因受自然條件的影響,棚內溫度變化較大,需 要根據氣候變化,注意調節溫度。當氣溫偏高時,白天蓋上草簾,以免太陽照射而增溫;傍晚揭去草簾,並打開通風窗上的 薄膜,以降低棚內溫度。當氣溫降低時,白天揭開草簾,利用日照增溫,晚上蓋好草簾,關嚴通風窗,以利保溫。
㈢ 鳳尾菇為什麼4月不出菇
鳳尾菇屬於中高溫型的菇類。子實體發育最適溫度為15~22 ℃,當環境溫度低於15 ℃或高於25 ℃時,子實體就產生得比較少。因此你應該考慮一下你那裡的氣溫情況。
㈣ 鳳尾菇的種植農戶多,鳳尾菇種植經濟效益前景如何
鳳尾菇營養豐富,味道鮮美,在銷售市場上很受消費確實歡迎和青睞,市場價格相對平穩,栽種鳳尾菇有著非常大的經濟收益,那麼鳳尾菇怎麼種呢?一起來看看吧。
鳳尾菇的形態特徵
鳳尾菇子實體群生至散生,菇蓋表層潮濕,小時青灰色,幾乎黑色。菌蓋寬7~12CM,有得更高。孢子圓柱形,光潔,孢子印乳白色。
鳳尾菇的生活史是由擔孢子出芽成單核心菌絲,單核心菌絲相互之間融合成雙核處理器菌絲。雙核菌絲相互之間融合,產生子實體。
鳳尾菇栽培技術
菌種選擇:挑選菌絲雪白、健碩、菌齡在20天上下的菌苗,尤其特別注意的是菌苗傳管頻次不可以過多,環境污染的菌苗肯定不能用,不然給菌床產生很多黴菌。
場地消毒:鳳尾菇栽培場所要消毒殺菌,先用石灰漿噴灑一遍,再用滅蟲劑噴灑,以解決栽培自然環境范疇的黴菌與蟲害,房間內要關門蒸熏,噴灑石灰漿、滅蟲劑。
菇前管理:出菇前的管理方法主要是隔熱保溫發菌,房間內注意通風,陽畦留意溫度轉變 。並立即觀察料面有沒有黴菌環境污染,應立即採取有效對策。
菇後管理:出菇後菇房最好是維持20~25℃中間,注意通風,給予一定漫射光照,推動原基分裂。年幼菇蕾不可以立即灑水,應提升氣體空氣濕度,菌蓋展開用水量較大,這時應加灑水。
適時採收:當子實體轉到成熟,菌蓋充足進行,邊沿捲起時,應立即採摘。採摘一批後,應將床體開展一次清除,並將料稍稍夯實,斷水3~四天,讓菌絲充足修復並累積營養物質後再補水保濕。
加工貯存:鳳尾菇一般栽種後30天可採摘第一批菇,共採摘3~4批,1~2批大部分能采產菇的80%上下。分制干、鹼發、制水果罐頭等可參考香菇生產加工存儲法。
鳳尾菇有著很多種的吃法,因此,在市面上很火爆,可是在栽種的情況下要是沒有研究方法的話,會促使鳳尾菇無法存活,造成經濟收益的損害。
㈤ 如何種植鳳尾菇
如何提高稻草栽培鳳尾菇的產量
江蘇新沂市康原食用菌研究所
tel:0516-88939450
由於栽培鳳尾菇效益好,生產周期短,設備簡單,技術容易掌握,所以是水稻產區農民普遍喜歡栽培的食用菌。但是,因一些菇農對鳳尾菇的栽培等技術不了解,導致產量低,或栽培失敗。現就如何提高稻草栽培鳳尾菇的產量,提出幾點粗淺的看法。
一、稻草的選擇和消毒:稻草是鳳尾菇生長的基質。鳳尾菇生長的營養主要來自於稻草中的纖維素、半纖維素和木質素。消毒的好壞,不僅與基質的理化性質有關,還與雜菌的污染率有關。因此稻草的選擇與消毒是高產穩產的先決條件。質地好的稻草呈金黃色,成條,韌性強,營養豐富。這就要求在水稻收割季節,穀子脫粒後應馬上攤曬稻草,曬干後及時收藏待用。被雨淋過悶堆後再曬乾的稻草,鳳尾菇產量較低。因這些稻草往往已被雜菌侵染或因悶堆時間過長造成高溫發酵,營養損失,影響了鳳尾菇的產量。對稻草的消毒,應控制好石灰水的濃度(石灰用生石灰),掌握在5%即可。濃度過大會改變基質的PH值,阻礙鳳尾菇的生長。濃度過小又達不到消毒的目的,都會直接或間接地降低產量。
二、嚴格掌握好適宜的溫度:鳳尾菇菌絲在15-35℃均能生長,以
24-27℃為最適溫度范圍。高於30℃菌絲易老化,產量不高。低於20℃則菌絲生長緩慢,延長了栽培周期。還有可能被雜菌入侵,造成減產。而子實體形成則要控制好較低的溫度。雖在8-25℃之間菌絲都能扭結形成子實體,但以15-20℃最為適宜。此時子實體生長良好,菇形粗壯,優質高產。因此,菇房一定要掛上溫度計,便於觀察,正確掌握好適宜的溫度,讓鳳尾菇有一個良好的生態環境,才是高產的保證。
三、
接
種與鋪料:接種應以分層撒播為好(一般分三層料,三層播種),料面表層一定要播種,且播種量稍大些。這樣菌種在料中分布均勻,便於向四周擴展,為早出菇打下基礎。由於稻草是切成長20cm左右一段,且鋪料是採取打亂鋪料的方法。因此剛鋪上菇床的草料較為疏鬆,間隙大,影響了菌絲的蔓延。所以鋪完料、播種後,料面應用木板加壓3-5天,使菌種與稻草緊密地接觸在一起,以利菌種吃料與菌絲的蔓延。表面播種量較大,使菌線能迅速覆蓋整個料面,減少雜菌污染的機會,從而也就相應地提高了產量。
鳳尾菇就是平菇的一個品種,參照平菇的栽培技術即可。詳詢:QQ769746620
㈥ 鳳尾菇栽培的生物學特徵及生活條件
鳳尾菇在真菌分類學上屬擔子菌綱、傘菌目、側耳科、側耳屬。 鳳尾菇子實體群生至叢生,菇蓋表面濕潤,小時青灰色,幾乎黑色。菌蓋寬7~12厘米,有的更大。孢子圓柱 形,光滑,孢子印白色。
鳳尾菇的生活史是由擔孢子萌發成單核菌絲,單核菌絲(不同性別)互相結合成雙核菌絲。雙核菌絲互相結合,形成子實體。 (1)溫度。孢子形成溫度12℃~20℃;孢子萌發24℃~27℃為宜。菌絲生長范圍 10℃~35℃。最適 23℃~28℃。子實體形成的溫度范圍10℃~30℃,最適25℃。
(2)濕度。菌絲體生長的基本要求含水量65%,子實體生長需要空氣相對濕度為85%左右。
(3)營養。主要營養是纖維素和木質素、氮素、碳素、礦質元素等。
(4)酸鹼度。鳳尾菇喜歡在略偏酸性或中性環境中生活,培養料中最適宜的PH值為6.5~7。
(5)氧氣。必須有充足氧氣;空氣流通。二氧化碳積累不能超1%。
(6)光線。菌絲在黑暗的條件下能正常生長,在子實體發育階段,對光的反應十分敏感,必須有一定的散射光線。
㈦ 幫幫忙,怎樣種植鳳尾菇我的朋友想
鳳尾菇營養豐富、美味可口,比蘑菇、草菇、木耳等食用菌適應性更強,栽培簡單易行,生長周期短,成本低,產量高,收效快,於每年3-11月份在果園空間用稻草等農業作物秸稈為原料進行栽培,一般1千克乾料可產新菇1.2千克左右,經濟效益顯著。
1.選地,畦地應選擇在果樹生長期陰蔽較大的空間,畦床寬1米、深30-35厘米、長8-10米。用土在畦的北沿築50厘米高的矮牆,南沿築10厘米左右高的土埂,南北牆上每隔40厘米左右架1根竹棍,以便覆蓋塑料薄膜及草簾。畦兩側挖北高南低的排水溝。兩畦之間留人行道,寬60-80厘米。
2.配料,①稻草50千克、過磷酸鈣1千克、石膏1千克、尿素100克。②粉碎的玉米穗軸50千克、過磷酸鈣1千克、石膏1千克、尿素100克、多菌靈100克、水70千克。③粉碎的花生殼與秸稈50千克、麥麩10千克、糖1千克、石膏粉1千克、多菌靈100克、水48千克。
3.播種,播種前用3%的生石灰液將陽畦地面澆透,坑內不要放地膜。在坑內鋪上5厘米厚的培養料,均勻地播一層菌種,再鋪5~6厘米厚的培養料,再播一層菌種,最上層的菌種用量占總菌種量的50%,然後將料面拍平壓實,蓋上經滅菌處理過的舊報紙。一般每50千克干培養料播種5~7千克栽培種,即每平方米栽培料可播500毫升瓶裝的栽培種。播後蓋上塑料薄膜和草簾。
4.管理,鳳尾菇菌絲體生長的溫度范圍是10-35℃,最佳適宜生長溫度是23-28℃。子實體(即食用部分)生長溫度范圍較廣,在10-32℃條件下均能出菇,但以25℃最宜。因此播種後要注意防止畦床內溫度過高,特別是8-9月份播種,培養料很容易「發燒」。當陽畦溫度超過35℃時,要揭膜通風透氣並蓋草遮陽。播種後2~3天菌絲開始定植、生長。15-20天,菌絲長透培養料。此時要注意通風透氣,加大空氣濕度,適當用散射光照射。再經7-8天出現小菇蕾。此時要加大通風量,每天用噴霧器噴水霧2~3次,要勤噴細噴,以免菇和床面上積水。
5.採收,出現菇蕾5-7天後,尚未大量放射孢子時為採收期。采完一批菇後,要把菇床上殘留的菇腳、死菇清理干凈,並用小耙子輕耙料面、以刺激新菌絲生長。然後噴少量水,用手或木板把料面輕輕壓平,蓋上塑料薄膜使菌絲恢復生長,幾天後待再次出現菇蕾時,揭去塑料薄膜,10-15天又可採收第二潮菇,每茬菇可採收4-5潮,整個周期約為90天。
㈧ 鳳尾菇種植廣泛,鳳尾菇種植生長過程有什麼要注意的
平菇菌絲體生長的基本要求是含水量65%,子實體生長需要空氣相對濕度85%左右。平菇生長的主要營養物質是纖維素和木質素、氮、碳和礦質元素。平菇喜歡生活在微酸性或中性環境中,最適宜的PH值為6.5 ~ 7。平菇的生長環境必須有足夠的氧氣和空氣循環,二氧化碳的蓄積量不得超過1%。
㈨ 湖南常德適合室內種植平菇嗎
湖南常德適合室內種植平菇,平菇生長條件:
①營養。平菇可利用的營養很多,木質類的植物殘體和纖維質的植物殘體都能利用。人工栽培時,依以廢棉、棉籽殼、玉米芯、棉稈、大豆秸產量較高,其他農林廢物也可利用,如木屑、稻草、麥秸、玉米芯等。
②溫度。菌絲生長不同種的菌絲生長溫度范圍和適宜溫度不完全相同,多數種和品種在5~35℃下都能生長,20~30℃是它們生長共同的適宜溫度范圍,低溫和中低溫類品種的最適生長溫度為24~26℃,中高溫類和廣溫類品種的最適生長溫度為28℃左右,鳳尾菇的最適生長溫度25~27℃。
③濕度。菌絲體生長的基質含水量以60%~65%為最適,基質含水量不足時,發菌緩慢,發菌完成後出菇推遲。生料栽培,基質含水量過高時,透氣性差,菌絲生長緩慢,同時易滋生厭氧細菌或黴菌。出菇期以70%~75%為最適,大氣相對濕度在85%~95%時子實體生長迅速、茁壯,低於80%時菌蓋易於干邊或開裂,較長時間超過95%則易出現爛菇。在生料栽培中,常採取偏干發菌,出菇期補水的方法,以保證發菌期不受黴菌的侵染,並保證出菇期足夠的水分以供出菇。
④空氣。平菇是好氣性真菌,菌絲體在塑料薄膜覆蓋下可正常生長,在用塑料薄膜封口的菌種瓶中也能正常生長。而在一定二氧化碳濃度下菌絲較自然界空氣中正常二氧化碳含量下生長更好。就是說,一定濃度的一氧化碳可刺激平菇菌絲體的生長,但是,子實體形成、分化和發育需要充足的氧氣。在氧氣不足,二氧化碳濃度過高時,不易形成子實體。
⑤光。平菇菌絲體生長不需要光,光反而抑制菌絲的生長。因此,發菌期間應給予黑暗或弱光環境。但是,子實體的發生或生長需要光,特別是子實體原基的形成。此外,光強度還影響子實體的色澤和柄的長度。相比之下,較強的光照條件下,子實體色澤較深,柄短,肉厚,品質好;光照不足時,子實體色澤較淺,柄長,肉薄,品質較差。
⑥酸鹼度(pH值)。平菇菌絲在pH值3.5~9.0范圍內都能生長,適宜pH值5.4~7.5。在栽培中,自然培養料和自然水混合後,基質的酸鹼度多在6.0~7.5,正宜平菇菌絲生長。但是,實際栽培中,常加入生石灰提高酸鹼度到pH值7.5~8.5,以抑制黴菌和滋生,確保發菌。
⑦其他。平菇子實體生長發育中對空氣中一氧化碳、硫化物、乙炔等不良氣體敏感。當空氣中這些物質的濃度較高時,子實體停滯生長、畸形甚至枯萎。此外,還對敵敵畏過敏,在菇房使用敵敵畏殺蟲後,子實體會向上翻卷形成「雞爪菇」。
營養
平菇屬木腐生菌類。菌絲通過分泌多種酶,能將纖維素、半纖維素、木質素及澱粉、果膠等成分分解成單糖或雙糖等營養物,作為碳源被吸收利用,還可直接吸收有機酸和醇類等,但不能直接利用無機碳。平菇以無機氮(銨鹽、硝酸鹽等)和有機氮化合物(尿素、氨基酸、蛋白質等)作為氮源。蛋白質要通過蛋白酶分解,變成氨基(不同性別)酸後才能被吸收利用。
平菇生長發育鎖狀聯合中還需要一定的無機鹽類,其中以磷、鉀、鎂、鈣元素最為重要。適宜平菇的營養料范圍很廣。人工栽培時常用闊葉樹段木和鋸木屑作栽培料,我國又用秸桿(大、小麥秸),玉米芯、花生殼、棉籽殼等作為培養料,再適當搭配些餅肥、過磷酸鈣、石灰等補給氮素和其它元素,能促使平菇很好的發育生長。
溫度
平菇孢子形成以12℃~20℃為好,孢子萌發以24℃~28℃為宜,高於30℃或低於20℃均影響發芽;菌絲在5℃~35℃均能生長,最適溫度為24℃~28℃;形成子實體的溫度范圍是7℃~28℃,以15℃~18℃最為適宜。平菇屬變溫結實性菇類,在一定溫度范圍內,晝夜溫度變化越大,子實體分化越快。所以,晝夜溫差大及人工變溫,可促使子實體分化。
漏斗狀側耳
平菇屬的種類多,不同的種和品種對溫度的要求不同,人們通常以子實體的分化和發育期的溫度要求,把平菇屬的種類劃分為三型:
1.低溫型
子實體分化最高溫度不超過22℃,最適宜溫度在13℃~17℃之間。
2.中溫型
子實體分化最高溫度不超過28℃,最適宜的溫度范圍20℃~24℃如鳳尾菇、佛羅里達平菇、紫孢平菇。
3.高溫型
子實體分化溫度高達30℃以上,最適宜溫度范圍是24℃~28℃。如鮑魚菇、紅平菇。中國幅員廣闊,在同一季節南北氣溫相差懸殊,各個地區可以在不同季節根據當地氣溫選擇不同溫型的平菇品種。
水分和濕度
平菇耐濕力較強,野生平菇在多雨,陰涼或相當潮濕的環境下發生。在菌絲生長階段,要求培養料含水量在65%~70%,如果低於50%,菌絲生長緩慢,而含水量過高,料內空氣缺少,也會影響菌絲生長。當培養料過濕又遇高溫時,會變酸發臭,且易被雜菌污染。
菌絲生長時期要求空氣相對濕度為70%~80%,在子實體發育時期,相對濕度要提高到85%~95%。在55%時生長緩慢,40%~45%時小菇干縮;高於95%,菌蓋易變色腐爛,也易感染雜菌,有時還會在菌蓋上發生大量的小菌蕾。若平菇採取覆土措施,還要注意調節覆土含水量。一般從地下30cm~60cm挖來的泥土,只要不是剛下過雨,土壤濕度是符合上述要求的。經過曬乾的泥土,分4~6次調足水分,要達到手捏扁時不碎,不粘手為宜。
空氣
平菇是好氣性真菌,菌絲和子實體生長都需要空氣。在正常情況下,空氣中氧的含量為21%(體積比),二氧化碳的含量為0.03%,當空氣中二氧化碳的濃度增高時,氧分壓就勢必降低,過高濃度的二氧化碳直接影響到平菇的呼吸活動,而有礙生長發育。
平菇在菌絲生長階段,特別是在子實體發育階段,對氧氣的需要急劇增加,宜在通風良好的條件下培育。
光照
平菇的菌絲體在黑暗中正常生長,不需要光線,有光線照射可使菌絲生長速度減慢,過早地形成原基,不利於提高產量。子實體分化發育需要一定的散射光,光線不足,原基數減少。已形成子實體的,其菌柄細長,菌蓋小而蒼白,畸形菇多,不會形成大菌蓋。
酸鹼度
平菇對酸鹼度的適應范圍較廣,pH值在3~10范圍內均能生長;但喜歡偏酸環境,pH5.5~7時,菌絲體和子實體都能正常生長發育。平菇生長最適pH值為5.4~6,風尾菇最適pH值為6.5~7,姬菇以及佛羅里達菇以pH6.5~7.5菌絲生長速度最快,而且粗壯。平菇生長發育過程中,由於代謝作用產生有機酸和醋酸、琥珀酸、草酸等,使培養料的pH值逐漸下降。
此外,培養基在滅菌後pH值也會下降,所以在配製培養料時應調節pH值為7~8為好。為了使菌種穩定生長在最適pH值內,在配製培養基時,常添加0.2%的磷酸氫二鉀(K2HPO4)和磷酸二氫鉀(KH2PO4)等緩沖物質,如果培養過程中產酸過多,可添加少許中和劑—碳酸鈣(CaCO3),使培養基不致因pH值下降過多而影響平菇的生長,在大量生產中也常常用石膏或石灰水調節酸鹼度。
㈩ 室內大棚種植鳳尾菇,室內大棚怎麼種植鳳尾菇
市場中會出現不同的菌類讓我們挑選,菌類的養殖不需要受到氣候變化的影響,因為大部分的菌類種植條件都是可以得到人工室內控制的,這樣的話也就使得我們在市場中幾乎每一天都能看到菌類的身影,而想要在大棚內種植鳳尾菇就成為了眾多養殖戶會養殖的,那麼我們在養殖的時候需要注意到問題也是比較多的,畢竟每一種植物在種植之前都需要清楚它的生活習性是何種,這樣就可以更加好的營造養殖條件,使得鳳尾菇能夠適應當下的生存環境,從而讓產量增加。
其次就是鳳尾菇在出菇後的管理問題,在出菇以後對於水分、通風、光線等等的條件都是需要自行協調管理的,要充分的保持料面的濕潤程度,並且噴少量的水源上去,以確保鳳尾菇可以吸收到土壤中的水分,讓鳳尾菇可以有更加多的菌絲可以生長出來,讓鳳尾菇更加茁壯的成長起來,不會因為自己的協調管理問題而使得鳳尾菇有枯萎的情況發生,這是大家不願意看到的。